开展小组合作,优化课堂教学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开展小组合作,优化课堂教学(精选8篇)

开展小组合作,优化课堂教学 篇1

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正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他们自己的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争论、创造性。使学生处于学习者的环境中,发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下面根据本人所教一年级两个班的教学实况,就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谈谈我的体会。

一、组建学习小组,创设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比如,我在教学“加法”时,通过创设情境,请3个同学上台来表演一段场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与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感知: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又如,我在教学“长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品有长有短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就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我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把它们横着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比另一端的”,有的说“我的把它们竖着戳在手心上来比的”,还有的说“把它们的两头都不对齐也能比较出来 ”。由于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给予了肯定。

在三种讨论方式中,以小组讨论的参与率和有效性较高,也就是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综合编组,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挖掘数学教材,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教材是专家编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科书第24页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又如,在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全部拿出来,然后让互相交流、讨论,看看可以怎么分类,有的学生是按铅笔的颜色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无橡皮头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没有削过来分的,还有的是按照铅笔的长短来分的。教师肯定学生的这些分类方法是对的,并引导学生得出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

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故意展示错误,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抛出教学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上课时学生就汇报出各种结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又如,我在教学“数学乐园”时,设计了一个运弹子的活动,先是在组内进行比赛,然后以组为单位派代表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运的多,运来一个弹子记录员就往黑板上贴一个圆片,最后根据圆的个数的多少确定谁运的多。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感觉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不高。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发现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等待尖子生回答,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之中。在四人一小组的讨论中,一般只是50%的小组讨论比较热烈,而讨论热烈的小组中也只有60%的学生能比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不热烈的小组参与率比较低,往往处在冷场的情况。小组讨论时,有时小组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班干部和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讨论的责任感或意识,使讨论的参与率降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甚至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不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而产生争执。你说等于1,我说等于2,偏偏不说“等于1”或“等于2”的理由,成“顶牛”之势,失去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

针对数学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邮箱: 5524552@163.com

开展小组合作,优化课堂教学 篇2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建立多向交流,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使他们能够吸收、理解、内化各种学习内容,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进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被绝大数教师所接受, 并在课堂中大力推广与使用。然而, 在实际操作中却事与愿违, 效果不能令人如意,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合作流于形式。有些教师无视教学内容是否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 将“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标签处处粘贴, 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二是参与程度不均。学困生因基础薄弱, 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反应能力较差, 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三是合作规则不明。小组合作中, 规则不明, 步骤不清, 秩序混乱, 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 淡化了效果。四是重“议”轻“思”、有形无实。教师出示问题后立即要求学生合作讨论, 学生缺少必要的思考时间, 议之无物, 虽然有讨论交流, 但最终展示的是个人见解, 合作有形无实。五是合作评价不合理。教师的评价往往偏重于学生个体和学习结果, 忽略了对过程与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参与度, 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评价, 不易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有效策略

在语文高效课堂建设中, 我们在倡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 更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来提高课堂效率, 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 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结合实际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 并坚持训练。一是根据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 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 使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小组内要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 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二是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式与步骤。一般的步骤是:明确任务——自主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汇报。三是制定合作纪律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等。

(二) 精选合适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个体优势, 能使小组成员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有利于开展组际之间的竞争, 提高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固然重要,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 教师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 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认知水平, 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 将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难度小、无探究性、经个人独立思考可完成的不可作为合作学习内容。

(三) 选择恰当的学习时机

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 这样, 学生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 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预设的合作时机是教师提前精心设计的, 教师出示问题与要求, 在大多数学生经认真思考后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后, 再组织小组讨论、合作, 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 并在交流中反思, 将会使个体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 最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也为学困生提供了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也会大大提高。

(四) 深入研究构组方式

要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 教师还需要深入研究、改善合作小组的构组方式。学生之间在智力类型、认知风格、性别与个性特征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 构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 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 可以按学生能力分组, 还可以按选择的相同的学习方法分组, 组长也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这样, 既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 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进而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五) 科学的进行评价激励

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 教师不仅要注意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小组学习过程的评价, 还要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达到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目的。小学生的好胜心强, 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 总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教师看。作为教师, 要及时对学生的评价给予肯定, 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加表扬, 提高其自信心, 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另外, 教师要鼓励学优秀生对学困生提供帮助, 与他们形成协作互助的关系, 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

实践证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充分结合教材内容, 选择合适时机, 积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 并对学习过程、结果及参与状态进行正确有效的激励评价, 必将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且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课堂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如何改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开展小组合作构建有效课堂 篇3

一、必须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采用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确保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

1. 模棱两可、计算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如果要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答案非常明显,而且是唯一的,那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了。而模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却最值得讨论的。如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时,我出示了这样的一个题目:

当时很多学生都认为此题非常简单,将给值求角题转化为给值求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即可。经过一番思考和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认为先求sin α和sin β的值,然后求sin(α+β)的值,最后求α+β;而有的学生认为第二步应求cos(α+β)的值较好,可避免讨论。这样,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教师抓住思维疑点问道:“你们看此题第二步到底应该求什么较好?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这样恰当灵活地运用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深层的、全面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享受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2. 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可用多种策略解决,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

(1) 求tan β的值;

(2) 你能根据所给的条件,自己构造出一些求值问题吗?

此题综合性强,计算有点繁琐,要想完整且准确无误地解出此题,对于中等生来说还是有点困难,而第二问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那就更难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体现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我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方法是什么?” “你又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与同学交流一下。”“做此题的方法大概有几种?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若把此题改为sin β+cos β=0,求β的值,那又怎样求?又有几种解法?”由于每个学生思考、猜测的依据和思维的角度都可能不一样,问题一出必然会有多角度的思考,小组同学就能有效地实现互补和互助。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既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必须选准合作学习时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制造热闹的假象随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教师必须及时、恰当地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1. 在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时组织合作学习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且该问题解法不唯一,而且解法既不难又常见时,即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学生自然就会热情高涨,纷纷争着要发言,而个别的回答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时候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

2.在大部分学生思维受阻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上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懵了,只有极个别或极少数学生能想出来。这时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另一方面就需要小组合作交流。

3. 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中学生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让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开展小组合作,优化课堂教学 篇4

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意义是深远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总之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但纵观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1、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有些老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上,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注重“议论的热闹”轻视“深层次的思考”。有些教师出示问题之后,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并没有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思考,致使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讨论不深刻,甚至作为旁观者聆听而已,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以“议论”代替“自我理解性的朗读”。有些教师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讨论,以“议”代“读”,把它的外延缩小了,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

4、放任自流。主要是指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殊不知,如果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教师的引导,就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成为一群无的放矢的聊天者。

5、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6、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太多。

7、评价重整体、轻个体。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采取措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收获甚微。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真正落到实处呢?

1、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深刻理解新课标。

《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但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3、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第一,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见解,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刺伤其自尊心,要让其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二,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4、小组合作学习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极大的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围绕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5、有效组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

6、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第一,预习时合作。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课外知识资料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时经常会叫学生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的多,哪个小组查到的又多又好。

第二,练习时合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比如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组员之间轮流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词方法教给同组的其他人,看谁的方法好,推举到全班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掌握了生字生词。

第三,读议中合作。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读”是很重要的,“读”是理解讨论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读”的重要性,老师让读了,就在那儿“休息”,等到老师问:“都读完了么?”也会随声附和“读完了”,其实根本没有读,在后边的讨论中也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如果开展小组合作下的“读”,组员之间互相监督,彼此之间认真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在讨论时也会有所见解。我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阅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分段交换朗读,分别记下对方的错误,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加阅读,并且很认真。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监督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

第四,活动表演中合作。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喜欢一些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编课本剧、诗文朗诵、成语接龙等形式,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7、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二,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么样听别人讲话,使注意力慢慢变的集中起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的发言做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第四,培养学生交流习惯。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言时,要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当学生发言不普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

开展小组合作,优化课堂教学 篇5

一、分组是小组合作的关键

我在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以每组6人为宜,每个成员依据兴趣爱好等有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有记录员、汇报员。在展示每位学生长处的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进行分工上的“轮岗”,角色定期轮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素质的提高。这样做让学生认识到了各个角色的责任及存在的意义,体会到了要想成功就得团结协作的道理。小组合作只有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才能各尽其能,发挥团队合力,从而达到合作的最终目的。

二、小组操作是小组合作的重点

1.提高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英语课堂的任务之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我给每个组的成员编上号,不同号的同学,学习任务有区别、有层次,展示任务时,得分也不一样。比如单词听写,我经常鼓励各组自己派组员上黑板PK,不同的组就会派不同号的同学,根据听写时写对的数量得分加上个人展示得分。这样一来每组后几号同学都非常积极,乐意参加,因为他们也能为本组得分而且还能得高分,时间一长他们便尝到了甜头,也增加了自信。还比如导学案上的预习任务,因为第二天要检查、要展示、要加分,所以组内每个成员都非常认真积极地去准备、去做题。

明显地看到那些学习不太积极的同学也愿意去问、去做了,因为他们也怕自己的表现给小组抹黑。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个问题好几个同学抢答,遇到有异议的地方,同学们争锋相对、各抒己见。这样的课堂,学生是活跃的、积极的、主动的。由于课堂上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扩大,所以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有了提高。

2.小组合作要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一方面会使学生无法交流,一方面还会造成对好学生的“垄断”,这样绝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丧失,将会产生依赖情绪。教学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最后又形成“统一”意见,产生正确的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例如,在教学Teenageproblems时,谈论青少年所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让小组内自己先独立思考,整理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小组再进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意识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方法,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3.教师是小组合作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有一种合作的欲望,并给予学生知识上的指导和学法上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小组长要组织本小组成员进行资料筛选、提取、策划等分工合作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选择活动形式,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和图像、借助动作和语言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TVprogrammes时,我借助多媒体展示各种电视图片,学习有关各种不同的电视名称及有关词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受,然后进行教学对话游戏,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名称和词汇。

三、小组评价是小组合作的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它能否持续开展,与评价机制的合理与否息息相关。在评价中,我们应采用多元评价法,让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小组合作的良性循环,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如:我在学完每个单元后,都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人人都评价出自己学会了什么,及会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相关话题,并且可以运用学会的知识表演节目,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等等,凡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同学们体验到了使用此方法的乐趣,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信心,整个班级成为了一个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班级。

开展小组合作,优化课堂教学 篇6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结合别人的说法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给学生合理分组

在组建小组时,分组应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依据自愿组合原则,一般以4—6人为一组,.教师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员结构的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合理性.这是实现小组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二、让学生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五、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

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六、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的功力和创新的活力。

八、注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由交往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受社会交往动机驱使,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老师应给予鼓励和引导。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缩短心理距离,增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凝聚力。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养成了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毛病,习惯于用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视自己的优点,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与人合作,久而久之,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中处境不利,甚至会成为孤独的人,在困难面前往往不堪一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韧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活动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也就是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培养出良好的性格,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结合教材,增设自由交往的一些学习环节,来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进行多向交流的机会,把自由交往合作学习看成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和目的。例如,在教学技巧后滚翻动作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完成前滚翻的?让学生回顾做前滚翻动作的过程低头、含胸、团身;蹬地后,颈、背、臀依次着垫。再提示学生后滚翻就是前滚翻动作的反方向运动,要求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商量前滚翻的反方向运动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自己在合作学习小组里,有秩序地轮流做后滚翻的练习,自觉地承担相互帮助和评价的任务,以增强学生自由交往的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的练习中去,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

开展小组合作,优化课堂教学 篇7

一、明确教学任务,精心设计问题

1. 出示教学任务,明确每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的任务,分解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达成目标。教学任务的设计要根据牛津版英语教材的特点,从单词、词组的运用、语法的研究到阅读理解的设计,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每个部分所要掌握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来达成相应的目标。

2. 对提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要进行充分考虑

有的教师不管什么样的问题,都让学生交流讨论,一些在课本中能直接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也让学生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花架子,这种合作是无效的。凡是要求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或个人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不能全面、完整地得出答案,需要发挥小组力量进行讨论、完善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3. 要把握问题的难度

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角度、难度和跨度,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只有这样,在小组合作探究时,学生才会认真阅读文本,根据问题认真地讨论,从而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内容

1. 建立一种多元的评价体系

《英语课程目标》提出“评价体系是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英语教学不能满足于用考试这种单一的机制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应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元化和评价功能的全面性,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考虑一堂课是否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种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合作者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2. 评价的内容

依据中学英语课程性质和目前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要使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科学有效,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小组之间是否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分析研究问题,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否在讨论中得到体现;各小组在讨论中是否体现了合作探究精神,问题方案的设计上是否做到了灵活多样;小组合作的目标是否达成。对以上的评价内容,如果真正得到落实,那么,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班级中各个合作小组也可以形成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3. 评价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纠正这一传统观念,要让学生从传统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出评价,也可以对组内成员提出的问题或回答的答案作出评价。在一次公开课上,笔者在小组合作Make up a story的任务后,引导学生对一位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T:What do you think of Liu Yang’s story?

S1:I think it’s interesting.

T:Good.Thank you.(To another student)What’s your opinion?Do you agree with her?

S2:Yes.And he speaks English fluently.

在这样的对话中,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师生互动交流,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有助于形成一个宽松、和谐,能让学生感到安全、舒适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4. 开展小组竞争活动

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当面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在英语教学中,要积极践行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高效益的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划分成5-8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给他们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看看在相同的时间内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要明确相应的奖惩机制,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互相监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各小组竞争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竞争,但竞争要讲究策略,要通过各种办法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成员的作用。就英语教学而言,小组之间的合作要延伸到每一节课、每一学期甚至每一学年的课中,要常态化。对每一次小组活动都要有所评价,使暂时落后的小组会在下次合作学习时有赶超的机会和动力。

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8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合作;组际竞争

一、前言

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表明,在常规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科研技能和探究能力,从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二、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1.准备工作——分组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要让学生建立团队意识,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相互熟悉和磨合。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之后,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行组合挑选合作伙伴,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性别、基础知识、智力状况、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各个小组进行调整。

为了给每个小组提供足够的交流机会,教师按照分组情况安排学生座位,方便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这样一来建立的小组具有稳定性,避免了每节化学课上课前后、学生讨论问题和做作业的时候大规模换座位的麻烦,组员讨论也可以随时进行。在实际进行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对分组结果进行小幅调整。

2.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

(1)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避免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合作的必要性。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第一,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研究后出现困惑时,或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此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交流,集思广益,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第二,在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促进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第三,在实验课上,学生单独实验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小组协作,发挥集体智慧,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2)学习方式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难免感到生疏,不会合理利用合作的机会,所以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合作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不同,教师根据组员能力不同安排学生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从而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平时授课中特意创设只有小组成功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实现自我成就的目标,同时要帮助组员实现集体目标。只有通过相互配合,学习小组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通过开展小组结对盟约,落实帮扶政策,在小组内部,开展分层辅导,对后进生着重拓展非智力因素,对成绩好的学生鼓励拓宽学习内容,加强自学能力,参加各类竞赛,对有特长的学生,强化特长培养。

3.评价内容及方式

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成绩,关键在于教师要营造能够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积极上进且乐于合作的良好环境,把握“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的原则,从而确立一种全新的评价标准。

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过程中,对分好的小组组员进行量化考评,具体考评项目及所占比例分别为:出勤情况(20%),课堂表现(30%),作业完成情况(30%)以及考试成绩(20%)。评价内容包括小组活动有序度或混乱度,组员参与程度,小组汇报水平以及合作学习效果等。坚持每天小组组际间互评打分,教师审查打分结果,杜绝学生相互包庇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教师坚持每天公布各个小组的得分情况,每周对各小组得分结果进行汇总,每月根据各个小组得分情况对第一名予以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后进小组予以鼓励。

除了日常评定,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调动学生的小组合作积极性,适当采用证书、奖状等奖励方式。

三、总结及展望

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行一年以来,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明显提升,协作能力也有所提高,能做到相互体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培养了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的处事能力。此外,学生的化学成绩稳步提升,许多学生表示经过一年的磨合,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都有了大幅提升。从化学成绩来看,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

无论是评价学习过程还是评价学习结果,是评价小组集体还是评价小组成员个人表现,都更侧重于过程和集体。面对愈来愈多的小组学习形式,如何进行科学分组,如何科学地制订学习结果评价标准,采用何种评价措施才能更积极有效地推进小组合作,怎样高效地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创新,在研究中发展,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维修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做自立自信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