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能力。本文就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1.区分好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可以说,没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的获得、存储、处理、发布及传输过程中,计算机都是最主要的处理工具之一,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脱离计算机教育,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

(2)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a.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b.信息能力。c.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d.信息道德。

(3)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纵观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是建设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大规模地培训教师,以及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www

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2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 我们的身边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信息。因此每个人应该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就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去改善生活。在这种形势下, 社会各界对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 那就是实施信息技术的教学。可是如何才能够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真正的目标, 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探索课题。

2、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在教学中使用网络、计算机、广播电视等硬件设置, 对教学中的文图声像等信息进行取得、加工和存储以及传输和使用。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总体来说, 有如下一些作用。

2.1、优化了教学方法

采用了信息技术教学, 就体现出了智能化多媒体的教学软件的交互性, 将课件中的声音、高质量视频、动画以及音频和虚拟手段等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眼前, 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中的形象化和真实性, 加大了接受的力度。这样, 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发现和探索知识, 还能够有效的展开发散思维, 产生联想, 进而就能够顺利的提取出脑海中的相关记忆内容, 对知识进行新的构建。

同时,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选择和所授课程相匹配的素材, 有选择性的注入自己的课件之中, 也可以使用PowerPoint等各种多媒体制作课件工具, 自己编写教学课件。通过自己编写出来的课件, 就能够明白的说清楚讲解结构, 形象演示出知识中难度较大的内容, 或者使用动画、图表等来展示动态变化过程以及理论模型。这样, 信息技术教学就替代了黑板和粉笔, 展示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

2.2、作为了一种交流工具

事实上, 教学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交流, 教师要思考如何交流才能够让学生理解传授的知识。教学中交流环节做不好, 就是一个失败的教学。

采用了信息技术教学, 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能够进行交流。即使学生通过交流没有掌握到想要学生的知识, 也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一旦从内心认可了教师, 就会在学习上产生兴趣与积极性。这种方式虽然没有直接体现在教学的课堂上, 但是加深了师生彼此情感也为教学做好了铺垫。

事实上, 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是不叫简单的, 现在使用最多的就是BBS和聊天室, 有一些使用班级QQ群进行交流。教师要抓住信息技术这个交流工具,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些专题的QQ群或者聊天室, 进而掌握学生的动向和内心体现。并通过他们彼此的聊天, 了解学生对教师的反应, 有针对性的改正。

2.3、体现学生的主体功能

在教学中, 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必须要将学生视为主体, 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随着时代的革新步伐, 学生的学生观念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 要从思想去认识学习的方法, 就要利用媒体教学来实现自学。其实, 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而真正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学会从知识中去体会和发散。

而且, 现在这个信息社会需要的就是具有信息能力的人才, 即是要能够获取分析以及加工信息能力的人。因此,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 学生必须成为教学中的主导功能。

3、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 在许多学校里实施的并不如意, 还将信息技术视为其他副科。这主要是受到传统的思想影响, 认为信息技术并没用参与到升学考试中, 开设与否都无关紧要。自然, 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的, 具体有如下一些现状。

3.1、信息技术的教师对教学不满意

现在很多学校对教授升学涉及的科目老师比较重视, 具体就表现在待遇上。这就让教授信息技术的教师十分不满, 他们普遍认为这个课程只是一般的副课, 有也可无也可, 遇到特殊情况还要给其他学科让路, 导致教师的热情一落万丈。

按照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就要锻炼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将新知识和学过的知识糅合起来, 进行适当的拓宽。但是这是一门新课程, 很多教师已经熟悉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时还转变不过来, 让教师感到教授起来极其棘手。这也消减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甚至出现了打退堂鼓的现象。

3.2、信息技术的使用率不高

现在虽然在大力提倡信息技术, 但是并不像纸笔和书本那样不可缺少。加之在高考这个指挥棍的调动之下, 信息技术在很多的学校都被忽视甚至遗忘。虽然也有一些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意识到对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有较大帮助, 但是面对高考来说, 还是要放在次要的位置。

3.3、缺乏专业教师

很多学校因为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 对教师的配备上也就漠然处置。很多学校都是由电教人员来做信息技术教师, 而电教人员也不是专业人员, 许多都是由物理等学科的老师充当。还有一些学校就让新进的大学生来担任, 虽然他们确实有技术但对教育教学还缺乏经验。

这些老师虽然懂一些技术, 但是对信息技术认识不清, 认为这门课程只要让学生学会电脑技术就行, 将教学课堂搞的和培训班差不多。这样就造成教师具体实施的时候和认识不一致, 将信息技术教学搞成内容课堂化和教学方式简单化, 以及学习的评价单一化。

4、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是培养学生和时代接轨的第一站。因此, 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就关系着社会才人的培养。但是, 从目前的现状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势在必行。可是优化不是一句话就可以完成, 还要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4.1、更新教学理念, 明确教学任务

一直以来, 信息技术教学的都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方式, 都是以任务作为主线, 教师作为主导, 学生作为主体。事实上, 信息技术是一门的重要学科, 是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的课程。

(1)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 总体来说有四点: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信息道德。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才能够全面的认识这门课程。也才能够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2) 强化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

事实上, 信息技术对其他各个课程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用在信息技术上, 还可以用到其他各个科目上。因此, 要我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中, 实施整合,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现有资源, 糅合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这样才能够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最大功能, 提高各个学科的教学效率。

(3) 培养信息道德

现在的信息技术确实比较先进, 网络上啥子方面的信息都存在, 有丰富的、大量的学科知识, 也有虚假的、伪科学的、甚至还有不健康的垃圾信息, 学生本身分辨能力就比较低, 有的时候就会误入到歧途之中。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 教师要对学生强化信息技术的伦理、人文、法制以及道德等的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真确的分辨观点去辨别信息的真伪, 也只有学会了辨别能力才能够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

4.2、信息技术教师扮演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一堂课上基本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述, 扮演着信息的传递者, 成为了教和学的主导与主体, 而学生这个本应该位居主体地位的却成了听众。事实证明, 这样的教学模式收效并不理想。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的时代, 学生不仅仅是从课堂上获得信息与知识, 可以从网络等各个途径获得。而网上有一些讲解比教师讲的还透彻。这势必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 信息技术的教师必须树立教即学、学即教的理念, 扮演说教学活动中的导学者、设计者、评价者以及合作者。

4.3、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要遵循的原则, 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必须要将任务和问题相结合, 必须要将理论联系实践, 换句话说, 就是要学以致用。因此, 要在这个原则之下去创建教学环境, 让学生带着符合实践的任务去学习。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拥有学生主动权, 才能够不断地挑战学习任务。

4.3.1、设计教学方法要明确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总体框架上, 要将总目标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细分, 划分成多个模块。最好将这些模块设置成容易掌握的任务,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在设计任务的时候, 任务上也要有轻有重, 一般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浅深递进来设置, 让学生由浅到深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 糅合自己的思维进行语言或者动作表达、判断以及直接运用。

4.3.2、设计教学方法要具有操作性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设置上必须要注重可操作性。一般情况而言, 教师要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讲解和演示, 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 经过操作去领悟知识的真知, 掌握学习方法。

因此, 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 一定要以任务的操作为基础, 设置的任务必须要上机才能够完成, 其他的方法很难实现。比如通过编写程序解决问题, 建立模型。

4.3.3、设计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实际

信息技术的教师在设置教学方法的时候, 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 要注意到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果任务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出来, 虽然让学生品尝到了知识的难度, 但是大大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个新的任务, 教师一般要实现给学生进行演示或者给出详尽的操作, 最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这样的任务设计出来才有意义, 也才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学习。

教学方法还要注重重点和难点的分散, 要考虑到设计中的知识含金量, 以及和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同时, 还要尽量体现出学生是中心、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策略。也只有这样, 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积极性。

4.4、教学方法还要注重教学情境

根据现代的教育心理学可知, 每一个人在学习活动之中, 都有一些因素能够激发人的最佳学习状态。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就要构建一些和学课程有关的、能够展示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完全置身于学习情景之中, 体会到学习的形象化和直观性。也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学生从某一种情境中去体会学习任务, 才能从情境中去探索实践, 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判断和联想, 进而加强了对问题的理解。

4.5、利用现代化手段优化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不同,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很多理论知识内容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 如果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很难适应, 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 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文字、图像、数据以及声音彼此有机的联系起来, 融为一体。同时还要按照课堂中的需要进行一些变化组合, 通过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来加深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 能够随时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 就能够很好的控制课堂, 能够管理好学生, 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同时, 多媒体教学还有很多的功能, 不但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够由他们发挥自身的联想。

5、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而且, 作为一门年轻的、新兴的学科, 肩负着培养现代化的高科技人才的重担。但是从实践中可以看出, 在学科的建设与教学研究中还存在诸多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之下, 如何做好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 就成为了一项长期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春兰, 张景生.走进信息技术新课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 (5) .

[2]李娟, 张景生等.影响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5) .

[3]潘颖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3)

[4]夏微.关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整合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5)

[5]乔超.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

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教学   信息技术     优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99

英语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了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的重要性,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主要话题。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计算机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它可以将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听力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辅助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下面,我将具体谈一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一、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一些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进行合理的整合,并通过大屏幕或者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出来,再加上一些适当的声音的穿插配合,使使用者和计算机达到人机交互操作,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我们也可以把这一教学过程叫做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依据

第一,现代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内在消化知识的过程是不能由别人来替代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重新的认识和组织,转换为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因此,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将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第二,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发挥自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而不是机械单纯的知识的灌输者和提供者,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把知识进行加工的主体。

第三,建构主义还提出,学生的学习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通过和他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借助其他同学的帮助和启发来获得新知识的建构,所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包括适当的情境、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意义的建构。

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过渡,同时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情境,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以及对新知识的建构。

三、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侧重教师的教,而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主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当中来,形成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听力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来源于经验的积累,这种经验的积累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亲自实践来获得,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和体验才能得到知识的真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特别是英语听力教学。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听力训练语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更容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主观感受,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形式的组合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多个感官的使用,经过综合的学习和分析最终获得知识。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保持了学习的激情,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听力教学的课堂容量,提高效率

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授和学生之间的练习来进行。而运用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如一些经典的英文原声电影;在一些网站上下载最新的适合高中生的英语素材或者运用计算机的录音功能自己制作一些听力训练题目等。这些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材料实现了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像的全面结合,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增强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改变了传统英语听力训练机械、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多媒体技术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声音和图像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听觉和视觉的兴奋度,而且教师准备的听力训练资料都是语音纯正、形象生动、有趣逼真的,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在脑子里会产生深刻的印象,更加容易理解这些学习材料,也更利于学生加深记忆,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这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来辅助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它极大地丰富了英语听力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印象,在高中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有效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静云.刍议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2(9).

[2]王玉平.对英语听力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讨[J].克拉玛依学刊,2010(5).

[3]黄娜.基于语块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之我见[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2).

对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几点思考论文 篇4

例如:有的老师讲到“积极的心理作用决定着在比赛场上的胜负”,这句话本身就存在知识性的错误。我认为在比赛中决定胜负的主要是实力,心理因素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不一定是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高效性是指课的密度与容量。对于一节好课而言,要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情感得到巩固和提升;即通过课堂老师的设计与调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融会贯通,从而生成新的知识。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学生课堂积极性是优化课堂的重要尺度

我们都知道,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对于教师的角色而言,是否是一个“主导”就能概括的?所以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多维的,而不是单一的。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至少应该担当以下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者。

我们老师经常注意的是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要防止两种片面:一是学生主体的扩大化,导致教师主导的缺失,从而淡化了教师的使命;另一个是教师主导的极端化,即学生的任何活动都逃不脱老师的手掌心。这两种极端都是与新课改相违背的。

同时,在教师的角色中,我要特别强调老师作为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包括学生搜集的时事信息、学生在某一问题上的独到见解、学生的创新思维等等。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从而达到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教师作为向学生学习者从古有之,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何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学生获取的知识,我们老师可能不知道,因此,老师要学会向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相长”。另外,教师的参与应当包括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其中思维参与比知识参与更为重要,因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知识的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是优化课堂的重要产物

知识的预设即我们所说的备课、备学生,也就是我们的教学设计。在知识的预设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把握教材的特点:教材是情感型的课还是道理型的课,或者是活动型的课。这要求我们进行准确的定位。其次是预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的最后落脚点要准确,比如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情感要提升到什么程度等等。最后,课的预设一定要体现教材观,要落实三维目标的要求。

知识的生成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完成预设活动所达到的效果、所形成的新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可能设计活动并让学生参与活动,注意学生的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但是我们的互动必须与知识的生成相结合,如果不能生成新的知识,互动就失去了意义。例如一位老师设计的活动:“假如你明天送给父母生日礼物,你准备送什么?”学生回答非常积极,当学生展示完之后,老师说: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给父母的生日礼物,下面老师也向大家展示一下我送给父母的生日礼物。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展示了很多有创新思维的礼物,达到了知识生成的目的,同时老师展示自己的礼物,达到了师生互动,这种互动是思维、情感互动,是最高层次的互动。

四、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是优化课堂的落脚点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防止走极端,即:要么只注重过程,活动很丰富,但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很差;要么只是强调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一节课既要注重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曾经有一节公开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充分参与。课后,评委组突然提出要求,对学生进行现场测试,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成绩很不理想。由此可见,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

五、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日趋明显。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音、像、文本等多种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三性:一是必要性,可用可不用的不用;二是创新性;三是实效性,我们对同一个课件要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内容,不一定要太多,但利用要充分。只有注意这些问题,我们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人灌”到另一个极端——“机灌”,才能真正起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此外,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教学的预设。对多数老师来说,教学中设计学生互动是必然的,但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不仅仅是知识互动,还包括情感互动、思维互动、心灵互动。在这些互动中,知识的互动是基础,情感、思维和心灵的互动才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5

信息技术课的大部分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给学生提供好的条件(如机器数量、上机操作时间等)是学好这一学科的前提。、综合性

信息技术课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而且与各科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特别是“课程整合”概念的提出,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全方面知识。、发展性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不断创新。这就需要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发展的教学需要。、合作性和自主性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十分重视合作性和自主性,合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乃至大范围的各种活动,与他人共同探讨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创造性

信息技术课有时要求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必须利用一些信息资源或工具去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并整理、分类、比较、分析、综合这些信息,再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新的知识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几个明显的问题一起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很多还处在起步阶段。

解决策略:进行分组教学与学习。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的兴趣、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学习小组。由于小组学习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所以既能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问题的发现与思考,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问题二:学生对理论课兴趣比较低。

解决策略: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学习即是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地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问题要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因此会采用各种手段来回答一些问题,以实现这个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去学习是培养智力、提高能力的好方法。

问题三:在操作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和教师配合不协调。

解决策略:实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在学习初期的人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和模仿心理,在好奇和模仿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产生好奇和模仿逼真的时刻。信息技术课的实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恰好在这两个时刻能发挥其最佳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范例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模仿对象,让学生产生好奇;情景教学恰好让这一好奇得以实现,即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问题四:学生缺乏独立的自学能力,或者自学能力不强。

解决策略:利用经验兴趣学习法。这个过程是指让学生利用自己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举一反三,利用以往的旧知识和经验学习来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再发现再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

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6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66-01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推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变革,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由于采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将语文教学带进了一个创新的境界,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形象、生动、直观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强化了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中的影响 1.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立足于不同层面将立体图形呈现在学生面前,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转变成直观的图形或者图片,有助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知识,感受知识。老师的讲解再配合上画面展示,让学生从听觉上、视觉上都能主动接受知识,从而被精彩的课堂内容所吸引,课堂教学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无疲劳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有助于创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形式

现代课堂教学形式提倡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所需的特定语言情景,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指引下,借助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形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老师要彻底放手,在课堂上扮演辅助性的角色,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养成了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效果也就得到了真正的彰显。3.扩大课堂容量、强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有助于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将语文课打造成精彩的学习场所,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增加课程教学的容量,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将知识点转换成画面和声音的结合体,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完美融合为一体,为同学们创造成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既能提高同学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表演能力,这一方法既解放了老师,又能扩大课程信息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弊端。

4.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

现代化教学形式减轻了语文老师的教学负担,同时也对他们的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语文老师既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过得硬的信息技术处理本领。现代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较强。教师在自己的业务进修中,信息技术应是一门“必修课”。要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能力,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出科技含量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强化学习效果的多媒体课件。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1.人机交互,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尽管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可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缺乏感情色彩,缺乏机动性等。语文课教学除了要灌输知识,还要实行情感熏陶,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就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这种交流方式渗透着感情碰撞,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有助于推行情感教育,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过度依赖课件,忽略感情情境的创建,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沟通就会变得生硬,很难引起心灵共鸣。显而易见,即使再优质的课件也不能替代老师和学生的情感沟通,要从心灵上感化学生,还是需要老师的亲自引导。

2.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忽略教学目标 部分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本末倒置,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为了凸显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在课堂上播放很多图片和声像资料,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丰富多彩的图片所吸引,完全忽略了课本上内容,长此以往,信息技术反而成了课堂教学的桎梏。3.老师的引导性地位被动摇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学习的主人,老师仅仅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信息技术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可是很多老师却被它牵着鼻子走,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课件制作,忽略了知识点的灌输,也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更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只是把课件内容读出来,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三、对策

1.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化教育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智能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语文教学已经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参加语文教学改革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但我们应认清形势,不能盲目追从。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实现先进技术和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最终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在使用现代化技术的时候,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要创建出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老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学生间的高效合作,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将教学效果落到实处。2.适时、适度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从大局出发,对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实施系统性的研究。理清这些因素的内在联系,进而决定是否需要信息技术,运用哪种信息技术,何时使用信息技术,何处使用信息技术等,将信息技术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出来,确保学生既能掌握知识点,又能欣赏到优美的图片。

3.强调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信息技术既有很多优势,又存在一些弊端。教学相长,老师既承担着灌输知识的任务,还担任着情感培养的职责,这些任务是不能仅仅凭借信息技术这一途径去实现的。因此,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语言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一切教学手段、技术和设备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四、结论

对职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7

一、培养学习兴趣

任务教学法把教学目标灵活地变为一个个需要实际操作的任务,这样不仅在任务完成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满足感,而且把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演变成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解决过程,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兴趣还给学生,变被教师强迫学习为学生积极地主动学习。在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中,任务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态度和掌握知识的能力,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任务。如教授信息检索时,在讲解完检索的方法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检索任务,任务设置要有针对性,先练习简单查询,再训练连接查询,便于一步步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避免任务过难,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任务的选择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或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意义、有建构作用的题目,同时任务的解决方法要具有真伪性,这样可以锻炼学生鉴别检索信息真伪的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法

在上机实践中,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为此,让一部分操作比较好的优等生充当辅助老师。这些学生有一种被老师赏识的感觉,心里特别高兴,自然提高了兴趣;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些简单的知识内容,且学生感兴趣的“画图”教学,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这样学生就会按自己的理解程度备好课,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讲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资源管理器的操作,这是很重要的,这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后的学习。我组织了一节讨论课,把重要的知识点细化,分别让不同学生进行主讲,下面的学生可以就某一点对当前主讲的学生进行提问,如不能回答,则由教师回答。这样的课中,教师只起组织作用,放手让学生讲课,能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巩固,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重视因材施教

大部分学生觉得信息技术是一个十分难学的专业,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和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抽象的东西融入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使之形象化。比如,在讲授信息技术组成的时候,可以将CPU比做人的大脑,内存比做办公桌的桌面,硬盘比做办公桌的抽屉,信息技术在工作时,就像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办公,硬盘里的数据需要载入内存,再由CPU处理,和人在办公时。把抽屉里的文件拿到桌面上由人的大脑来处理道理相同。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的讲授方式,学生既感兴趣,又容易理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实施情感教学

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是初中阶段成绩不好的学生,长期受家长和教师的训斥和指责,相比于同龄青少年会有一定的逆反情绪,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自卑感,他们更渴望被关注,更渴望成功。在课堂上常有“示威”、“暗斗”、“唱反调”甚至随心所欲的表现,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往往是要引起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引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教师要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气氛的形成,给碰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教学中要营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注重实践学习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都是“百看不如一练”。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演示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理解的时候,能不能让学生将这一还比较模糊的概念转变成自己思维体系中固有的、较清晰的认识,能不能使学生对这一比较陌生的知识逐渐熟悉起来,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有部分学生在听老师讲解时似雾里看花,怎么想也不清楚,但是自己一上机操作,问题就迎刃而解。

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课堂是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相对小学生来说,一星期一次的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所期盼的,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游,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上,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把计算机新课知识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字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又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创设情境,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比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等。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

(三)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教师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二年级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对操作不理想的学生,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对我市优化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 篇9

市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内容摘要〕优化发展环境对我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调研指出了我市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 键 词〕发展环境对策建议

我市资源丰富,具有建设煤化工基地、大规模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合各类企业在此“安家落户”,长足发展。因此,优化发展环境对我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优化发展环境的主要做法

(一)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工业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工业强省以来,我市围绕总量调结构,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按照“立足煤、依托煤、超越煤、跳出煤”的思路,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做大经济总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了传统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特色产业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起步的多元化工业体系发展格局。一是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二是煤化工、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目前达到国家产业要求的焦化企业设计生产能力660万吨/年;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铝及铝加工、锰镁合金加工产业向高、精、尖纵深发展。

(二)抓好园区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载体

我市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抓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抓转型、跨越抓项目”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使园区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是全市园区完成了整体布局和定位,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明确将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成12个重点突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产业园区。二是园区在规划编制、机构设置、人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度建设、园区及项目形象打造等方面,采取超常规方式全面推进。三是园区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在项目建设中注重大、中、小项目落地建设相结合,齐头并进。

(三)狠抓项目建设,增强投资拉动作用

大力实施工业项目带动战略,创新管理重方法,做好服务,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对未开工项目创造条件开工,对续建和开工项目抓进度,对竣工项目抓效益,全市工业投资加快推进,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80.81亿元,其中:2010年191.81亿元、2011年完成287亿元,2012年1-9月完成241亿元,预计全年完成35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效率

近年来,我市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开展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为突破口,规范行政权力,特别是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全面推进“扩权强县”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县(区、特区)经济管理权限,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严格落实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结果,坚决杜绝各部门留有

“自留地”现象。二是细化行政审批运行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限。三是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主动帮助项目业主尽快顺利开展环评文件的编制工作,为项目投资者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切实推进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确保项目健康落地。

(五)积极利用外资助推我市经济加速发展

过去五年,我市利用外商投资总额约为8亿美元。

2012年1-10月实际利用外资总额:8861.4085(万美元),同比增长752.06%,完成年初省下达我市目标任务数7340万美元的120.72%。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561.4085万美元;实际利用再投资金额为4.6亿元人民币,折约7300万美元。今年1-10月实际利用外资在省内排名第三。目前准备来六盘水投资的外商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约10亿美元。通过利用外资企业项目建设,加速我市经济发展。

二、我市优化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服务不到位,企业发展困难

从我市硬件设施建设上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资金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道路交通、拆迁安置产城互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未得到全面解决,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推进,影响了我市充分发挥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基础平台作用。

从服务环境方面看:一是体制不顺,管理部门过多。目前,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

一、管理分散。二是服务质量不高。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等方面职责不清、多方插手、重复收费,“四乱”现象仍然存在,加重了企业负担,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的垂直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具有“无限大”的权力而无任何责任,到企业检查除了处罚、监督外,根本就没有服务。少数职能部门本位主义严重,部门利益至上,有令不行,“四乱”行为屡禁不止,这边项目刚刚破土动工,那边各项检查收费就接踵而至,对项目建设中企业不清楚的有关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给企业讲清楚,帮助企业整改,而是动不动就罚款,严重干扰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加之社会中介服务体制尚不健全,也造成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办理商务环节多、效率低,往往使企业坐失商机。三是企业周边纠纷不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市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工农关系紧张、纠纷不断,农户上访、断水断电、封堵企业生产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二)融资难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市的融资水平还不高,融资体制还不完备,市场信用环境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缺口大。六盘水正处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等各类投资的需求强烈。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六盘水各类项目投资近8000亿元,其中相当部分需要融资,急需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和创造新型融资工具。以城市建设为例,按照住建部的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以及城市住宅等方面的投入大约需要3—4万元,六盘水要在2020年达到80-100万左右的城市人口,市政建设投资需要100—160亿元,投资资金存在巨大缺口。

二是投融资公司组建和运营不够成熟,融资能力受限。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相关文件的作用下,几家投融资公司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融资困难。首先,缺乏成熟的项目,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不到位。其次,没有稳定的经营性收入。第三,资本金、现金流、资产负债率过高,难以融资。第四,有效抵押资产不足,一些公司看上去资产量很大,但实际上很多都是公益性资产(如水库),这些资产不能抵押贷款,以致投融资公司有效资产不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融资能力。三是融资方式不够丰富,融资手段太单一。而市土地收储工作滞后,进展缓慢,协议出让土地现象频繁,现可收储的土地量也非常有限,土地出让没有一个统一的主体,除钟山区以外,其他县区都有出让权,管理比较混乱,而且随着国家不断出台有关土地的宏观调控措施, 土地出让转让收入将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土地储备需要相关资金配套,资金跟不上,土地储备工作开展也很艰难。据测算,在市中心区,储备一亩土地大概需要30万元,然而,目前在受理前期工作做完但还未支付的土地收储款项就有8000多万元,资金缺口很大。

融资步伐慢,融资金额少,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是我市当前和今后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园区规划缺乏前瞻性,项目布局不尽合理

一是园区规划滞后。我市产业园区中,除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有完整总规和详规外,有一部分产业园区只有一个总体规划,如木岗产业园区和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详细的产业布局规划还在制定之中;有些园区如盘县的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盘南产业园区和水城县的发耳产业园区既没有总体规划,也没有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有的园区虽有规划,但功能定位不准确,缺乏科学性,许多项目引入后,选址经常遭到随意更改或调整,企业建设成本加大,建设周期加长。有的园区产业规划虽然定位明确,但招商中仍存在“饥不择食”现象,对项目引进把关不严,一些入园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入园项目与园区的规划定位不符,主导产业不突出,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不多,企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致使园区的产业特色不突出,缺乏竞争优势。

二是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目前,全市园区中,机构健全及人员配齐的只有红桥、水月两个园区,管理功能完善和基本完善的仅有钟山开发区、两河开发区和水月工业园区。绝大多数园区管理机构存在班子不健全、内设机构和人员配备不到位问题,导致管理体制不顺,力量不够,协调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难以达到省市对园区管理工作的要求,不适应园区项目建设和园区管理服务的需要。全市4个经济开发区中,只有红桥经济开发区具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能较好地保障园区发展,水城、两河、盘北和大河4个开发区均由县区代管,尚未建立真正独立运行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四)用地指标少,建设用地难。

三、对优化我市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首先,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商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的职能应从“管理”型转变为“强化规划、协调、引导、服务、监督”型,由管企业转为管行业,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有计划地把重点发展项目转到非公企业上来,进一步放宽非公企业的准入领域。同时,加大清理“三乱”力度,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

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转变服务作风,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适时出台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一方面,在发展方式上,注重引导企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另一方面,切实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信贷、土地等要素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第三,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导向,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有激励政策,对吸纳劳动力多的企业,财政应实行就业岗位补贴,切实改变企业对社会就业贡献越大与自身负担越重的不合理状况。

二是优化服务环境。各级政府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好,经营效益好,牵动能力强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实施大户牵动战略,建立大户档案和联系制度,为他们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和相关信息服务。做好培训和引导工作,帮助他们从不成熟的产权制度向成熟的产权制度过渡,从传统的家族式管理转到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上来,从粗放经营型转到集约化经营的轨道上来,从小而散向公司化、股份制合作、集团化方向发展,从短期行为转到可持续发展和注重保护环境、生态上来,从低层次、不规范,向依法经营、高素质转变,引导他们不断地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制定我市企业创名牌计划,帮助有基础、有前景的企业策划名牌和品牌战略。建立信息服务网络,提供适合企业发展的市场、产品、经营、人才、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信息化建设,真正地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是优化法制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纠正一切违法侵权行为;畅通企业投诉侵权行为的渠道;实行收费明白制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作用,促进公正执法和依法执政,优化法制环境。

四是完善“一站式”办公运行机制。将政务服务中心职能进一步细化,分别设立三个中心,即:行政审批中心、收费办证中心和投诉中心。行政审批中心。行政审批中心由各行政审批职责单位及纪检监察机关抽人组成,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严格的审批责任,简化审批程序。所有审批事项一律由审批中心受理,在中心办结,不得再回相关主管单位研究。任何单位不得在中心外办理任何审批事项。收费办证中心。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进入服务中心,中心外的任何收费一律视为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追究领导责任,切实扭转“执法就是罚款,管理就是收费”和“随意收费、创意收费 ”的不正常现象。投诉中心。设立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举报中心,中心设立专用举报电话,协调解决违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关规定的投诉或举报,并限时反馈查处信息。给投诉中心以适当权限,如检查许可权等。

(二)扩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经济管理权限

赋予我市钟山开发区、红果开发区、水城开发区、盘北开发区和大河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履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职责,其内设机构可以通过授权、委托、代办等方式履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水月产业园区、郎岱农业产业园区和木岗产业园区市级产业园区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对县级产业园区可以比照省市开发区、产业园区赋予的经济管理权限对等比照执行。

(三)多措并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仅靠单一的渠道,应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第一,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为民间资本涉足金融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逐步架起了民间资金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对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也有利于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为更好地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在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和引导,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和流向的跟踪监测;另一方面,当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熟且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后,赋予其吸收存款的职能。

第二,利用出让股权融资。通过出让股权的方式帮助企业运作,不仅可以解决其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辅导其上市。对引入出让股权融资的企业来说,出让股权资金不仅可以补充资本金,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技术、市场信息和其他企业所急需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出让股权融资被市场各方视为改变企业融资难的希望之路,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应积极推出股权融资方式,通过目标企业上市获取回报。

第三,利用产权市场融资。鼓励企业通过出让产权获得资金,将产权市场作为一种投融资的平台。产权市场以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通过以产权换市场、以产权换技术、以产权换融资等多种方式,积极扶持企业发展。

第四,利用项目融资。利用开发资金的导向作用,以项目区为招商平台,发挥部门优势,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全程代办、终身服务等措施,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及外来资金,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四)统筹规划,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首先是统筹规划好园区建设。围绕国家全市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加快集聚。一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与城市化、城镇化战略相衔接。把工业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做到科学规划、严格实施、逐步到位。二是规划与产业发展结合。根据地方资源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超前规划。三是加强工业园区的专项规划。园区内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治污等有专项规划,按照专项规划要求逐步实施。四是园区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加强节能减排,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次是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打造招商引资平台。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和资金,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多渠道、多模式进行社会融资,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高标准加快园区标准厂房、交通、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吸引力。二是划出部分园区作为合作园区或者外办园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土地“熟化”,招引有实力的地区或企业整体开发,也可以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引进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形成规模效应,炒熟园区,孵化企业。三是严把项目准入关,提高入园项目质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具有投机性质的资本进行圈地炒作。四是要按照“绿色生态工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低碳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课题总指导:李新益

课题指导:吴进

课题组成员:刘 勰巴 玮

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0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中学历史教学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77-02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正以其丰富、交互、形象等特点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特别对于中学历史老师来说,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再现过去的历史史实,增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功能,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1.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过去性、丰富性和综合性,学历史的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历史没有假设”。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改变了以往历史教学不能呈现直观历史现象的缺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历史课程中需要讲解的史料进行再现,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直观的环境下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从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授“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战争形势图以及林肯图像、生平介绍等史料以影、像、图、文等形式进行有机组合,营造出了一种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果。

2.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增进了师生互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研究讨论,得出感悟。例如我在讲解“宋金南北对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靖康之变”的前因后果,我利用农村教育资源网上的一段视频课件展示以下情景材料:金朝的兴起和辽朝、北宋的腐朽。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屏幕展示下列问题:1.女真是怎样兴起的,金是怎样建立的?2.谈谈金灭辽的经过。3.北宋人民是怎样抗金的?北宋统治者又是怎么做的?4.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5.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6.南宋是怎样建立的?学生的思绪跟随视频飞回到了宋金对峙时代,仿佛看到了金朝刚建立时朝气蓬勃的气势,同时也感受到了暮气沉沉的辽、北宋的腐朽气息,认识到金灭辽、灭北宋是历史的必然,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突破历史教学中的难点

历史学习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深刻的表现力以及强烈的感染力,可以使历史课中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界面,这样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有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讲清知识的重点,能够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良好效果。如在讲授“19世纪末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时,我先把意大利、德国、奥匈帝国、法国、英国、俄国6国的国名在课件上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看似互不关联的这些国家会发生怎样的组合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随着学生的表述,我用动态图形生动准确地演示其错综复杂的矛盾。这样不仅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生也印象深刻,并对这节内容的理解提升到全面系统的认识,即:一个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组矛盾(法德、英德、俄奥)→两大集团(同盟国、协约国)→世界大战。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教学中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重点。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兴奋的状态,再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和适时点拨,能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良好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戊戌变法”一节中,变法内容和意义是教学重点,为此,我设计了“归类措施表”,把变法内容分为4个方面,16项措施,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措施会对谁有利、对谁有害,再引导学生把变法的意义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在就“如何评价戊戍变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时,鼓励学生利用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向教科书、权威挑战。结果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的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活跃性和流畅性,大大超出了我的估计和想象。

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1

一、通过问题生动、有效地引导学生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 其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潜在意识, 学生在课堂上一般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述上, 也无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 因此教师应善于设置问题对学生加以有效的引导, 使之快速进入教学情境, 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以七年级下册《认识Photoshop》这一章节教学为例, 我通过PS软件制作了几张教学示例图片, 并设置了如下问题:同学们, 你们认识图片中的人吗?他的衣服是什么颜色? (幻灯片展示出我的照片, 穿一身黑色西装) 然后切换照片, 我的衣服换成了白色的西装;继续更换, 又是一张穿着红色西服的照片、蓝色西服……照片有多张, 衣服颜色各有不同, 但是背景却是一样的, 学生有些迷惑了:“老师, 你拍照片都换这么多身衣服, 不嫌麻烦吗?”我乐了, 说道:“想知道为什么吗?这是老师变的“魔术!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 我们来学习《认识Photoshop》这一章节, 看老师如何教你们变魔术。”学生非常感兴趣, 纷纷翻到这一章学习Photoshop软件的相关知识以及调整图像色彩的知识。可见, 设置教学情境就是营造出充满诱惑的课堂环境,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但问题才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初始动力。

二、明确、合理地设置教学任务

信心技术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也广泛应用了“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该方法能够巧妙地处理教学内容并使之任务化, 基于创设情境设置任务, 促使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 积极完成任务并切实掌握教材知识, 进而形成技能。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想收到实效, 首先应科学设置教学任务, 但不可设置难度过高的任务或者难度过低的任务, 要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分层教学任务, 引导学生彼此之间合作互帮,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摘桃子”的乐趣。其次应明确任务目标, 因为初中生尚未成年, 所以在课堂45分钟内他们不可能始终明确掌握自己将要完成的所有学习任务。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此点, 尽量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任务有明确的把握, 通过一定的“要求”“诱惑”或者“强迫”促使学生掌握课堂学习方向, 提高教学实效性。仍以Photoshop软件为例, 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让学生掌握如何调整色彩、使用蒙版以及设置滤镜, 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不够重视, 学生所需知识较为零散, 难以在实践运用中对这些技术和技巧加以灵活、综合运用。基于此, 我设置了一节综合运用课, 先拿出一张模糊、破损, 几乎难以辨识的旧照片, 然后问学生:“谁家的相册里还留存有这样的老照片, 请举手。”教室里不少同学都举起了手。我又问:“旧照片是我们珍贵记忆的象征, 你们想不想修复它?”学生纷纷回答“想。”于是我再问:“那么, 采用什么方法来修复呢?”学生陷入思考。这时, 我结合Photoshop软件中调整色彩、使用蒙版以及设置滤镜等技巧, 现场演示了旧照片翻新的操作, 并要求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在课本教程的支持下自主尝试操作。对于少部分不会操作的学生, 我为其提供了教程演示网页, 并由操作完成的同学从旁协助, 然后评价这些学生的操作水平。这样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并基于前期所学知识, 通过自学互帮互助的方式实现学习任务目标的做法, 让教学方向也更为明确。

三、采用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对于多元化课堂评价机制给予了充分重视, 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应着眼于此, 通过多样化课堂评价机制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并开展主动、有效的课堂实践。我分析了初一、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前者对于“操行分”尤为重视, 我就针对学困生的有效进步、任务完成度优秀等项目给予加分, 以示鼓励;而后者则偏重于自我展示, 所以我在对初二学生做出正面评价时, 多以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为主。有的学生“好为人师”, 我就让他督促其他学生, 帮助后进生不断进步;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 学习吃力, 我就在课堂教学中特意多指点、辅导他, 并适度降低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 我还采用合作交流学习模式, 以小组合作成果为标准评价学生表现, 或应用探究式学习法对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进行评价等。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评价方式具有“风向标”的效果, 多元化课堂评价模式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已成为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工具,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备受社会各方关注。本文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希望对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胡文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 2014 (4) .

[2]姜军.浅谈如何优化初中信息信息技术课[J].考试周刊, 2009 (23) .

[3]朱会勤.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2 (11) .

上一篇:校园安全稿下一篇:函数单调性与最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