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文教学开题报告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化作文教学开题报告(精选6篇)

优化作文教学开题报告 篇1

开题报告

邵寨中心小学 何莉

一、课题研究缘由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让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信心,同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

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同时学生在习作表达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和丰富的生活实践,开始学会用优美的文字来记录生活。而更多的孩子却不知道如何用文字来表达,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在中年级阶段刚一开始就觉得作文没啥写,不知道怎么写好。

事实证明,学生热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乐于把活动的经历用独特方法表达出来,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活动的舞台提升作文的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研究价值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打开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将语文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训练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语文实践活动的现状和作文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必要性以及活动的原则和活动的策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转变学生的作文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利于学生完成个性化的习作。

2.新课程改革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北京师范大学李宝元教授认为,“新课程改革以及考试作文命题的基本宗旨和目标,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或测试中学生使用汉语言书面文字表达的能力:

一、直面体验现实生活,真切感悟人生价值;

二、细微体察人伦常情,真诚待人,善处世事;

三、客观观察外部事物,科学理性分析问题。通过语文科的学习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以“真、善、美”的语言文字,真切抒发情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能准确分析问题、发表意见。”

多元化的信息论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研究的氛围。

三、课题的界定

作文,即写作文章的意思。如果把“作文”当作一个名词解释,则可以理解为:“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作文能力是指作文的构思、立意、选材以及语言组织表达等的综合能力。

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则是基于作文教学的现状,中高年级是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年段。小学中年级学生受教育者的主体大多在10—11岁间,此时受教育者的身心、视野、阅历、交际等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指的是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的构思、立意、选材以及语言组织表达等的综合能力。

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实践研究是指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信息量剧增、视野开阔的背景下提高作文的构思、立意、选材以及语言组织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实践研究。本课题着重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写,来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

研究的目标: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模式(包括作文教学目标模式、课堂作文教学模式、作文能力课外培养模式即以文学社为平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研究的内容:

(1)拟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具有年段特色的作文教学模式(包括作文教学目标模式、课堂作文教学模式、作文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等)。

(2)拟通过实践研究,在推动课题研究深入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

(3)拟通过实践研究,促进学生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的进步与教师的成长。

(4)拟通过实践研究,积累大量实例材料、个案资料以及教师相关的心得、论文,为实践活动在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方面提供丰富的个案实例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课题实施中,拟采取如下几方面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1)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思维习惯,注重激发写作兴趣,注重追求有效课堂。(2)活动课程中提供学生习作的广阔天地。(3)创设多种情境,为学生习作展示提供舞台。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过程: 1.初步实验阶段

激发兴趣,进入角色。确立实验班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采用多层次激发、多角度激发进行。

2.充分实验阶段

指导方法,转换行为。采用多学科激发、多形式激发的形式进行。3.综合测试阶段

独立创作,综合评论。在前面两个阶段实验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和提升。对实验班作终极测量,获取对比数据,写好实验总结报告及经验体会文章、研究论文。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收集并研读国内外有关多元化理论、主体教学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论著、论文,理解后指导实验。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作文教学研究状况作进一步调查研究,对所教学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作一个整体状况的基本定位。

2.资料收集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班与对照班相关材料的收集,文学社活动材料,作文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再结合上网收集的作文教学资料来进行。

3.经验总结法:把实践过程中感性的认识,进一步上升为理性的概括。

4.个案研究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以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研究的方法。其目的是揭示个案形成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5.行动研究法: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按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及技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或模式。

6.对比研究法:研究前对实验班学生作文现状进行调查,确定参照点,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作好数据记录,以便于实验各阶段的比较分析。尝试多角度(听、说、读、写等)、多学科(基础学科和艺术学科的介入)、多渠道(观察、参观、访问、体悟、实践、评改等)、多层次(优、良、中、差)实验的方法。另外,在自然实验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对比。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研讨课、展示课:有计划地开展好与此课题相关的公开课、研讨课;

2.学生文集: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写好相关活动作文,以专题作文集的形式展示;

3.鼓励发表习作:对收集到的优作,精心辅导学生进行修改,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争取发表;

优化作文教学开题报告 篇2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探究性阅读 教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选题的背景或意义:

(一)选题背景:

语文教学,“读”占螯头。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与此相适应,自2008年起江苏省在《考试大纲》中新增了“探究能力”的考查。

在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逐步走向开放、自由、多元,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遗憾的是,当前一些阅读教学课处于低效状态,文本阅读仅仅停留在文本表面,未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层,缺乏深入的挖掘,尤其缺乏对文化背景及文化内涵的发掘,有的甚至出现脱离文本、逃逸文本的阅读教学偏向。有的课堂看似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繁,课堂气氛热烈,但是过度关注阅读的“温度”,而忽视了应有的“深度”,只见场面的热闹,不见问题的有效解决。甚至出现对文本作过度诠释,多元解读滥化,其中不乏无意义解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课堂单方面追求“标准答案”,将阅读异化为“一元解讀”,无法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还表现在教学评价的“虚化”上。课堂上还出现了教师的评价泛滥、评价程式化现象,把“尊重”等同于“迁就”,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不加匡正,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偏离了正常的价值取向。

为求主体性而迷失了教学目标,为求探究性而游离了文本原形,为求多元性而忽视了价值取向,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阅读,技术层面上的解读,只是把探究性阅读当作一种课堂时尚去演绎,无法达成阅读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也产生不出有价值的探究结果,导致学生阅读期待的消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

针对当前阅读教学实际问题,依据新课程标准,特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研究。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吸收关于探究性阅读研究的新成果,试图从理论层面研究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教学策略和教学规律,并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实验。

本课题切合学生对阅读的期待。诚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高中生渴望在文本阅读中触及深层次内容,渴望在文本解读中实现个性化的鉴赏,渴望在深度体验中获得成功的愉悦。高中阅读教学应当在深层阅读的研究上下功夫,深度阅读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本课题顺应课程改革的方向趋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探究性阅读教学具有与传统的受话式教学全然不同的特点,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学生是探究性阅读的主体。

本课题符合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特性。新课标提倡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本课题鼓励学生从自己已有的阅读积淀和情感积蓄出发,让学生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内层,超越旧我成见,不断产生新知,从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获取丰厚的知识与学养,让学生在文本探究和阅读实践中逐步成长。

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广泛的适切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探究性阅读

概括地说,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指教师以现行语文教材为内容,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探究活动的一种阅读形式。换言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体悟,最终建构文本意义和自身意义,达到自我优化和自我完善的阅读过程。这一阅读形式或过程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向交流。

▲ 教学形态

所谓教学形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组合在一起所呈现出来的动态特征,也可以称之为“教学态势”。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渐次变化的教学形式组成的系统形式群,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不断提升阅读思维品质、丰富语言和情感体验。

▲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当今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浅化、形式上的虚化现象而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广度上感受文本的文化意味,在阅读理解的深度上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作“深度对话”,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内层”(学习方式),形成深度阅读、自主探究的思维倾向,完成对文本意义创造性的建构,进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获取丰厚的知识与学养(学习效能)。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当前各国的课程改革中,母语课程与教学都渗透了探究性学习的观念。正如潘涌在他的《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一书中所说的:“20世纪后期以来,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战略行动中,各国纷纷对母语课程与教学作出新的调整或改革。从学科中心或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再到新近的能力中心或探究中心,这是母语教育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阅读教学势必要向三个方向延伸: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其目的是使学生做到学力因素、人格因素和智能因素三者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弥足珍贵。对此研究,既有教学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也有理论工作者的阐述。较典型的有:由维梓在他的《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中提出的“材料感知--问题讨论--新知探求--归纳迁移”教学形态;印贤文在他的《语文研究性主体阅读的实践策略》中提出的“主动参与--独立探究--自主发现模式”;林润之在《以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提出的“‘三步五环节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其模式分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合作探究三个步骤,各步骤又由五个环节构成,如第一步独立探究中的五个环节:自读感知、提出问题、假设策略、尝试解答、整理答案及问题。它们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教学参照,但有的做法较单一、平面,忽视了探究的“深度”;有的模式理论性太强、不便于操作。endprint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求索读文思维规律,推进阅读教学改革,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与此同时,探究阅读教学形态,把握阅读教学规律,形成阅读教学策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意识,建立多向互动的探究平台,形成多向度多维度的对话关系,激发学生阅读期待,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让学生在文本探究和阅读实践中逐步成长。

(二)研究内容:

1、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研究

2、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3、探究性阅读教学规律研究

(三)研究重点:

上述三项研究内容中,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研究是重点。

自主研读是探究性阅读的前提条件。思考发现是探究性阅读的开始,是研读到一定深度时的智力与心理的必然反映。探究性阅读一方面需要自我思索,另一方面,需要阅读主体(学生)、阅读导体(教师)、阅读客体(文本)多边互动、融合。合作交流是探究性阅读进入活跃状态的重要保证。深度解读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如此才能感知文本的厚重,才能体现思维与精神的深度。存疑留问又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学生正是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思维活动中逐步成长。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以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力、阅读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代语文教育家的教学理论,包括有校本理论特色的“原形阅读理论”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建构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和教学策略,把握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2013年9月-10月,立项阶段。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申请课题立项,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2、2013年11月-2014年6月,开题阶段。写好开题报告,进行开题论证。

3、2014年7月-2016年6月,实施阶段。

根据课题论证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开展有针对性、创造性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写出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上好本课题研究公开课,提交本课题相关的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收集整理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相关研究成果结集汇编。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组织一次中期评估。

4、2016年7月-10月,收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接受结题评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中外相关文献资料中学习探究性阅读教学理论,借鉴探究性阅读教学经验。

(2)实证研究法。依托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来求索读文思维规律,探究阅读教学形态,形成阅读教学策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

(3)行为研究法。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依靠一线教师的参与,在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提炼,及时调整,逐步完善。

(4)个案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总结提炼出组织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规律。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反思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收集、整理实践所获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有价值的报告。

六、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是针对当今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浅化、形式上的虚化现象而提出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的构建立足于深度学习:一是深思,要精读深思,激发阅读自觉;二是深悟,要学深悟透,升华阅读体验;三是深识,要深识鉴奥,拓展阅读思维。做到通其理得其法,人之深出之浅。

针对课文原形,鼓励个性化、多元化的文本解读,可以“纵容”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敢于形成并提出自己的全新见解。但是探究性阅读应该拒绝浮躁和肤浅,在教学目标设定时应充分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阅读教学要有语文味、美学味。在深度对话中对生成性资源要加以选择、整合和提炼,演绎出未曾预约的精彩。在课堂评价中应注重对解答的集合导向,帮助学生在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

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内容应具有丰富性,思维应具有发散性,解读应具有深刻性,效能应具有创造性,评价应具有导向性。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金元浦 《文学解释学》

[3]曾祥芹 《语文教育学别论》

[4]由维梓 《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9期

[5]印贤文 《语文研究性主体阅读的实践策略》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5期

[6]林润之 《以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7期

[7]潘涌 《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8]魏南江 《语文教学散论》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9]黄正瑶 《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制订的哲学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8期

[10]邵子华 《文学文本多元解读的精神坐标》 《名作欣賞》2008年 第8期

[11]杨仕威 《体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可以这样行进》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10期

[12]徐忠宪 《原形阅读理论与语文教学》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13]刘方 《文本解读“四重奏”漫谈》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0年第9期

[14]李爽 《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优化作文教学开题报告 篇3

专业名称: 会计学 班级: 二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 论资本结构优化及筹资决策 完成开题报告时间:2014年3月15日

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企业要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的筹资决策起着连接金融市场和实业投资市场的桥梁的作用,为企业投资筹措所需要的资金。筹资决策所影响和改变的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短期负债筹资、长期负债筹资与股权资本筹资。其中具有长期影响的、战略意义的筹资决策通常是指长期负债筹资决策与股权资本筹资决策,即资本结构决策。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内容,研究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问题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而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实质上也是研究企业融资的问题,公司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本融资来优化其资本结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就是实现其价值最大化。良好的资本结构是降低资本成本、提升企业整体价值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的必要条件。因此,能够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做出较为准确的研究对于现阶段我国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上世纪90年代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的蓬勃发展,财务战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新趋势。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资本结构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已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使得公司业绩徘徊不前或下滑,同时也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影响宏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如何才能使其资本结构越来越完善成为了考虑的焦点。而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资金来源日益多样化,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会选择各种不同的筹资方式来解决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往往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会因种种原因而出现筹资不及时、资金规模不适当、筹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生论文

资风险过大、资本结构欠佳、筹资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筹资同样是企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活动。目前,国内学者制定财务战略主要是从风险角度、周期因素以及企业特点角度研究财务战略的制定。

在国外方面,自从MM定理发表以后许多学者开始对资本结构进行广泛的研究。主要有Modigliani-Miller模型(简称MM模型)、Miller模型一级修正的可转换模型,这三个模型至今仍是国际资本结构研究的主流。后来,Haugen和Senbet(1988)、Harris(1991)、Leland(1994、1998)和Toft(1996)等提出静态优化资本目标机构。这些模式和理论揭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仅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和企业总价值,而且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经营行为,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稳定。另一方面,Richard Pike和Richard Dobbins(1986)、Carl.M.Sandberg(1987)、James E.Walter(1990)、Stanley.E Slater和Thomas.J.Zwirlein(1996)先后将筹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结合起来,在筹资战略的研究中主要关注资本结构问题。Janette Ruttefford(2000)编辑的关于财务战略的文集中,一篇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研究文献和三个分别关于资本结构、项目筹资、股利分割的案例研究是主要内容。从目前国外理论界对财务战略制定研究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国外研究多依照财务活动框架研究财务战略的制定,并且大都把筹资战略和资本结构整合起来研究,但是对于利用杠杆工具来选择筹资战略则相对而言研究的较少,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只有Carl.M.Sandberg和James E.Walter提到了财务杠杆在筹资决策中度的掌握,对于优化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这二者的搭配来制定筹资战略则研究甚少。

二、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本课题将重点研究企业资本优化以及筹资决策问题。理解筹资决策的含义及其意义。筹资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向谁、在什么时候、筹集多少资金、资金类型以及风险确定等内容。同时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与筹资决策的关系也是本次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研究成果基本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及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现今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特征及形成的原因,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优化资本结构的经验及解决方法途径,对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生论文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提出合理设想,通过资本结构来调节,用最佳的资本结构来调整权益和长期债务的筹资比例关系,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更好的立足,从而带动整个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具体结构为:

(一)资本结构及其优化

1、资本结构的含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2、资本结构优化的因素和方法。

(二)企业筹资决策

1、筹资决策及其意义;

2、筹资决策的基本方式。

(三)企业筹资决策中最佳资本结构的分析

1、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是筹资决策的关键;

2、最佳资本结构的选择方法;

3、如何在筹资决策中保持最佳资本结构。

(四)筹资决策中资本结构的调整策略。

1、增加负债、减少权益的策略;

2、减少负债、增加权益的策略。

(五)我国资本结构的设想

(六)结束语

三、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可行性

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以及个案分析法来实施论证。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理论方面采取文献调研,资料 3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生论文

搜索的方式进行收集适合论文研究的重点资料。实际方面采取实证研究,对于国内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研究公司资本结构问题。

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理论学习、形成调查方案。集中重点查阅、学习相关文献资料,提高理论水平。

(二)初步调查、探索阶段。

1、文献资料上的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分析该企业的资本结构,观察其筹资的方法及该项筹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2、在调查、采集数据之后,做好对比和分析,总结共性问题。

(三)实践阶段。

在实习过程中,要结合在财务管理学中学到的知识,理解长期筹资方式、资本结构决策等理论,并联系实习公司的具体情况,大致了解实习单位负债和权益的比例关系。套用资本结构优化的方法研究实习公司的资本结构,并针对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文字记录。

(四)课题总结阶段。

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撰写最终成果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研究资料

1、学校建有规范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拥有丰富的资料数据;

2、学校建有数字校园网,我们可以随时登录网站查阅国内外先进的文献资料。

(二)课题研究知识的储备。

1、我在大学主修会计学专业,对会计学有整体的掌握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生论文

2、我对该课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借助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以及自身的专业素养完成此次论文的研究。

(三)专业实习中的认识。

我在大学专业实习课程的实习单位是河北省武安市光耀钢铁有限公司,担任会计一职。实习的过程丰富了我的专业经验,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同时,针对本课题有些初步的认识。在这家公司的资本结构中,流动负债和股东权益占到的比例最大,而长期负债占的比例却很小。这主要是由于公司短期借款偏高,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该公司的资本结构明显是不合理的。这也是不恰当的筹资决策所带来的现象。公司也不断地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留存收益制度以达到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而筹资决策制约着资本结构的优劣,同样需要得到公司的重视,寻求最佳的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资本机构。我会继续针对该实习单位的情况进行研究,做出相应的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佐证我的论文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

大四的课程已经结课,我可以用大量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相应的会计资料,也可以在网上查询新的研究动态。同时,在实习的时间里可以得到更多的实际案例。时间上的充裕可以让我更好的总结、分析该论文课题。

优化作文教学开题报告 篇4

如东县掘港小学 何建军 执笔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对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目标,已经作了一些探讨。这一课题的研究,强调确立新的学习观和学生观,提倡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基于“个性化教学研究”而提出的课题“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发扬光大。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说要针对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明代共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提倡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讲作文的个性化。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优化,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和课程目标而提出的,其中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的“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的“关注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是实现学生真实的体现,追求个人的发展,其目的也在于“人文精神”的构建。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作文个性化是让学生各抒性灵,力求淡化教育者对学生所施的外在影响,凸显学生自身的自主效能,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作文个性化”,包括学生作文或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的过程、转化结果的质变程度。“ 作文个性化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写作介质的反映。”

2.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这一课题以“大语文”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所探索的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及评价标准及作文个性化教学一般规律,能丰富作文教学理论,能有效地为语文教育理论建设服务,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为作为课改基地的我校的课程改革服务,以至于推动我县及更大范围的作文教学。

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引导学生追求人性之美,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能起到一定作用,能为更多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服务。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提高小学生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既培养学生具备社会需要的习作能力,又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人格的健全完善,使之能表达出真正反映心声的个性文章。

2.通过研究,总结出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基本目标、内容组成、方法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操作性结论。

研究内容:

1.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基本目标。2.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优化。3.教师作文教学策略的个性化。研究重点:

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优化。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2006.12------2010.06)1.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06—2006.12):课题的申报立项;主持人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体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明确研究规范和各自的研究任务,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研究的实施阶段(2007.02---2009.12):

(1)(2007.02---2007.06):当前作文教学及学生作文的现状调查,揭示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内涵,制定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目标。成果形式:调查报告、论文。

(2)(2007.09---2008.06):进行行动研究,探讨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成果形式: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件等。

(3)(2008.09~2009.12):对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并将学生作品与前期学生作文情况进行比较。成果形式:教学论文

3.研究的总结阶段:(2010.01~2010.06)回顾课题的运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并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并将已有的成果(调查报告、论文、学生作品等)结集准备出版,并做好其他类成果的归类整理,邀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在研究中将不断根据变化的情况与研究进程调整计划与方案,注意发现新的能促使研究不断深入的生长点,并及时将之概括为课题的子项目;使研究尽可能向预设目标靠拢;注意对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指导下一阶段的研究与行动。

(2)个案分析:本课题研究比较重视个案的研究价值,注意两个方面个案的积累,一是教学个案,着重反映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并可从中归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二是学生个案,反映学生在作文个性发展上的轨迹,并可归纳出对其他学生具有指导价值的共性的规律。

(3)资料分析:本课题的准备初期,研究者广泛搜集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论著,就其中涉及本课题的理论阐述进行学习与思考,为课题的顺利开题作了相应的理论准备;同时还搜集了国内关于阅读教学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的研究文献,丰富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资料。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

成果 形式 负责人

1.《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调查报告 徐利华 2.《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报告 何建军 3.《作文个性化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案例 相关教师 4.《小学生个性化作文集》 学生文集 相关教师 5.《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文集》 论文集 相关教师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何建军 男 1970.3 副主任 课题主持人 陈伦红 徐利华 陈小燕 沙秋平蒋红梅 刘晓军 女 1967.3 工会主席 组织管理 女 1967.5 副主任

理论指导 女 1970.8 副主任

研究设计 女 1975.10 副主任

研究设计 女 1971.3 男 1975.10

教师 教师

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课题组核心成员中,有1人是江苏省优秀语文教师,5人是县级语文骨干教师,均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对于小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课外阅读等都有自己的研究。“十五”期间,课题组成员先后参与国家级子课题“WEB环境下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研究”,以及市县级有关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下方面加以保证。

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并服从学校科研网络的管理,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

2.制度保证。根据学校制订的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开展研究课、观摩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发展。运用激励机制,奖励科研成果,激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3.经费保证。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部分经费,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4.技术保证。我们将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我校指导课题的研究工作。重在提高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推荐参加各级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定期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研究情况,部署课题研究。

《拼音教学》开题报告 篇5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趣味拼音教学的实践研究

学科分类 小学语文

主 持 人

贾洛婷

所在单位 孙庙中心学校

《农村小学趣味拼音教学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2016年12月。开题地点:息县孙庙中心校。主持人: 贾洛婷 评议专家:冯勇、秦运华。

参与人员:孙振玲、王杰、万丽、余梅、黄佳星。

二、开题报告要点

研究的课题是《农村小学趣味拼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的提出

汉语拼音是汉字的注音符号,是帮助小学生识字,学说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小学生在学习拼读方法,熟练拼读音节后,可以识字、查字典、阅读注音读物,帮助学习普通话,帮助小学生习作等。而针对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比较抽象,在教学中面对孩子们年龄小,好动及拼音难学、难记,枯燥乏味的特点,我们就应该优化汉语拼音教学策略,采用游戏儿歌、顺口溜、童话故事等多种趣味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学习中拼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单一的死读、死记的学习方式为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不断变换讲课方法,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的智慧。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根据教学实际,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之变得生动有趣。

(1)走访低年级教师询问他们平时如何进行拼音教学,效果如何,在拼音教学中存在哪些困惑。

(2)问卷调查低年级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分析他们对目前的拼音教学方式持有的态度及喜欢什么样的拼音课堂。(3)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不同的字母特点初步确定教学策略。如声母b、p、m、f、j、q、x、y用什么方式教,韵母用什么方式教,音节用什么方式教等。可对拼音进行分类,找出规律,挑出特殊。

2、如何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的智慧。

(1)借助学校资源,结合教材及学生特点,活化课堂,师生变换模式激发学拼音的灵感及兴趣。

(2)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生生合作关系,探究音节的组合,品读的技巧。

(3)学生根据自己的拼音能力在班内以比赛的形式用拼音进行口语或书面表达。研究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套在教学中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通过趣味拼音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拼音能力,促进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的方法

我们以学校资源为平台,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法:通过努力学习收集、积累与课题相当的资料,指导实际研究的工作。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拼音教学的现状,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问卷作业,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3、行动研究法:把课堂教学与平时表现结合起来,运用各种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写好经验总结材料,做好反思总结,完善研究工作。

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趣味拼音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拼音能力,促进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易于操作,行之有效,让孩子乐学、愿学、易学的教学方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细致分工: 主持人:贾洛婷

负责课题的制定,策划课题研究工作,负责拟定课题实施方案,督促课题的正常开展,撰写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编写第一期简报。

黄佳星:上好拼音教学研讨课,制定问卷调查表,采集信息,拍照,撰写论文及活动小结。

万丽:上好拼音教学研讨课,梳理归纳出有效的教学模式,编写二第期简报,撰写中期工作总结。

余梅:上好拼音教学研讨课,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之后,对原先的计划、实施进行总结、反思或做出适当的调整,并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及论文,编写第三期简报。

王 杰:上好拼音教学研讨课,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撰写教学叙事。

孙振玲:做好相关会议记录,上好拼音教学研讨课,撰写论文及课题反思。本课题研究拟定一年时间完成。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

1、主要任务是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加强理论学习,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如《汉语拼音教学 小学教学参考书》广东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研究》,快乐宝贝众书之《快乐教学拼音》等。

2、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贾洛婷 对课题工作的开展做了具体的人员分工,各成员明确职责,力争使研究工作规范、科学化。

(二)、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5月)1、11月,黄佳星对目前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做具体的分析,结合本校情况制定问卷调查表,做好数据统计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同月召开课题开题会,确定课题方案实施方案,将采取边实践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进行研讨课研究,以案例、个案分析、研讨课、论文、个人心得体会、实践探究课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总结得失,对前面的计划可做适当的调整,通过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趣味拼音教学的课堂模式。

(1)课例:12月黄佳星上一节研讨课,各成员点评,本人做好记录并收集整理个人材料,2017年3月万丽上一节研讨课,各成员点评,本人做好记录并收集整理个人材料,4月上一节研讨课,各成员点评,本人做好记录并收集整理个人材料,5月贾洛婷上一节研讨课,各成员点评,本人做好记录并收集资料。6月余梅上一节研讨课,各成员点评,记录并收集资料。

(2)通过开展活动、活动观摩、活动评价等途径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可行的适合低年级趣味拼音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如贾洛婷负责组织一年级拼音拼读赛,万丽负责组织一年级拼音默写赛,王杰负责组织一二年级拼音写话赛,余梅负责组织我爱拼音手抄报赛,这些活动要与教学同步,对课题研究起推动作用。

3、每人在上完课后撰写一篇小论文及心得体会,万丽撰写中期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收集了相关数据和信息之后,对原先的计划、实施进行总结、反思或做出适当的调整。

4、反思教学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黄佳星、万丽,孙振玲围绕课题的开展实施撰写反思,贾洛婷写出教学叙事。

(三)、总结阶段(2017年6月)

1、整理分析操作实施过程中各种资料,进行经验总结和理性提炼,找出成功的经验与不足,认真撰写相关课题的研究报告。

2、撰写结题报告,推广研究成果。最终成果: 以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多次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对课题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对教师进行小课题 的研究非常支持,因此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 保障、还是研究经费的筹措等方面,都会给予充分的考虑和优先的安排。课题的指导教师冯勇将会亲自参与、严加督促,给出建议和明确指导。因此,课题组有能力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三、专家或主管领导对课题开题报告的评估.四、修订说明(若课题题目无修订,则无需说明)

五、单位意见(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课题主持人签名:

教学模式开题报告 篇6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为大家提供了有关教学模式开题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在我校组织的几次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几个共同问题:

1、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2、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

3、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

4、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等等。

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因此,我们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在实践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总结出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三步六段”导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三步六段”导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说

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三大步骤达到“高效”。

(1)高效预习。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学习章节的研究制定导学案,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导学案,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初步把握文本,形成学习目标,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再次确定学习目标,并通过预习交流再次达成学习目标,对于不能达成的目标,有价值的问题,予以搜集整理通过展示课达成。

(2)高效展示。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分配任务,小组合作、立体学习,全班展示、全面提升。展示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观点和见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激励,在追问中澄清。展示不是预习的翻版,是提升。展示的内容是学生普遍困惑的、易错的、能够生发出规律、方法的。展示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实现生生互动,在质疑对抗中,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感悟的水平,是在借鉴中的再次提升。

(3)高效反馈。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予以反思总结,是“兵教兵”、“兵强兵”的重要过程,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应当在此环节得到全面提升。

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重点关注六段环节。

(1)自主预习。学生以教材和学案为对象,初步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圈定关键问题。

(2)预习交流。形成整体目标、重点难点,记录、提交有价值的问题。

(3)合作学习。围绕目标和重点难点,按小组分派具体学习任务,围绕学习任务组内合作交流、立体学习。

(4)展示提升。各小组展示学习结果,在借鉴分享、质疑对抗中提升。

(5)穿插巩固。对学习内容,及时练习,全面掌握学习内容。

(6)达标测评。依据学习目标,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再次达成目标。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自教学活动诞生之日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就在“追求教学成效,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这一功利性动机的驱使下研究和探索它,不断孕育、萌生和形成了丰富的有效教学模式思想。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以对话法为主要特征的“讽刺——定义——助产”,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有效教学模式奠基的,无疑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他总结确立的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改变了自古以来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直接以“普通教育学”提出有效教学的追求,设计了“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在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了“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及复习旧课——揭示新课题及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至此,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挥,加上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这种以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基本发展成熟。后来,人们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有效教学产生了质疑。基于此,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的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教改理论和实践,都是摒弃极端,博采众长。反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进入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此时的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研本课题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二年的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各学科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学习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研究理论。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研究典型。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5月——206月,共分为四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5月—年9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3、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写出综述;组织教师学习相关资料,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4、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实验班级,选派实验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现场观摩学习“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

5、组织赴杜郎口中学学习的教师开展校内高效课堂教学实验研讨课,并据此提出实验假设高效课堂新模式。

6、进行课题立项申报,批准后进行开题论证,正式开题。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1年9月—年1月)

1、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基础上,确立子课题,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各小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各子课题组成员在实验班课堂教学中进行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实践探讨课堂上师生行为侧重,师生以及学生集体、小组、个体互动方式及类型;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与策略;学生合作交往意识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技能;学生展示。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拍摄教学实录片,形成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经验推广阶段(2012年1月—2012年5月)

1、在本校内增加实验班的班级数,每个年级设一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各科教学都要按各科的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2、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德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各子课题组初步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5、组织公开研讨课、优秀教师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广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第四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

2、课题组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3、课题组对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并向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结题。

5、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小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完善我校课堂教学模式,达到优质高效。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刘素杰

副组长:赵一明

成 员:曹磊、冯永喜、刘雨生

2、课题实施小组

组 长:刘素杰

副组长:曹磊、冯永喜

成 员:赵娜、郭素凤、于春花、张静、刘悦、王旭、李琦、于娇娇、王丽娜、何野

赵娜、郭素凤、于春花负责子课题《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张静、刘悦、王旭负责子课题《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李琦、于娇娇、王丽娜负责子课题《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十、课题研究所需的保障条件

1、智力保障。邀请课改专家作讲座,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组织部分课题组教师到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等。

2、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教研激励制度。

3、物质保障。设置专项研究经费,及时配备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附后。

十二、参考文献

[1]刘芳,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6月

[2]赵连根.《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海教育科研,(2);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4]姚利民.《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5]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66;

[6]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7]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8]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3月;

[9]《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网络下载;

上一篇:机械大作业齿轮传动下一篇:幼儿园新生家长会-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