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教学优化学习状态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施分层教学优化学习状态(共8篇)

实施分层教学优化学习状态 篇1

摘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保证学习效率的前提。对于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我们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文章从摸清学情制定层次性目标、把握侧重采取突破性方略、注重实战进行科学性考核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启迪。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状态;分层教学

在小学体育课上,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相同动作,有的同学不费劲就能做得很到位,而有的学生,无论你怎样去启发,他还是不能够令你满意。这是为何呢?笔者认为,这主要因为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素质、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同时,我们教师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所以才出现了上文我们所碰到的情形。那么,就小学体育课来说,我们该怎样去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采取分层教学,就是一条可行性举措。

一、摸清学情,制定层次性目标

我们知道,分层教学,是基于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的尊重,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或者衡量。谈到检测或者衡量,离不开一定的标准、标尺。对于教学活动而言,一般都是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谈到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制定适切目标的重要性了。

一般说来,课堂目标的制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根据学情来制定。这里所说的“学情”不是指个别或者一部分学生,而是学生的整体。当然,这里的整体也不是指学生的全部。明白了学情的意思,我们所要制定的目标,就应该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全力,都能达得到、都能实现得了。当然,我们所制定的目标,还要做到“区别”对待。比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可以增加一些难度;对于接受能力稍微欠缺的,那就可以适当地降低一些难度。这样做,就可以很好的破解这个矛盾问题了。

比如,教学“单杠:跳上后摆下或前翻、挺身出杠”这一知识点,我们制定的目标就要力争做到符合这样的一些原则:(1)在技能方面,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动作技术,这一点可以允许部分学生在时间上迟后完成。但是,对于掌握保护和帮助方法,需要每个学生都必须做到;(2)在情感方面,要想让每位学生都能克服畏惧心理,显然很难也不可能。因此,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做到能够区别对待。而在培养学生团体协作、互帮互助精神方面,特别是在帮会与帮助当中体会动作这一点上,我们就要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做到。

二、把握侧重,采取突破性方略

对于小学体育课来说,我们在制定完目标之后,还要用心确定好重难点。还以教学单杠这一知识点为例。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师个性理解等方面,将重难点确定如下:(1)对教学重点要进行细化:①对于手臂,要做到伸直,顶及肩部;②对于双手,要明白如何握杠;③对于怎样保护和如何帮助方面也要逐条明晰。(2)对于难点要突出动作层面的要求。比如,在前翻过程当中,腹部应该怎样去放。

定下重点和难点之后,作为教师,在备课环节,一定要多花一些心思想一想该如何去实现教学上的突破:比如,我们引导学生掌握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动作技术,事实上,无论你怎样去启发、去鼓励、去安慰,很多学生还是对此心存疑虑。那么,碰到这种情形,我们该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当中,一定要认真的教会学生保护和帮助的一些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互相体会、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具体而言,体育课离不开对一些动作要领的讲解。要引导学生掌握“跳上成支撑前翻下”这一动作要领,就必须讲清楚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做好支撑,手臂该怎样放?②头部和胸部又该如何做?③背部、臀部和腿部又该如何做呢?而对于保护和帮助的方法,更要讲得清楚落实到位:①站位上要求,一定要站在单杠前侧面;②对于手的要求,要有明确分工,一只手用来扶肩,一只手用来放在杠下托住大腿。当然,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对于保护与帮助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做到用力不能太大,同时还要注意自身安全。

三、注重实战,进行科学性考核

体育课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实战。为此,我们要给学生安排适量的练习。在设计练习时,我们要考虑到能力要求的梯度性。这也就是要做到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或者布置不同的动作要求。同时,我们还要根据教学的实际,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当堂表现,适当的布置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将单纯的某一个动作,进行一定的分解或者细化,进行一定的引申或者创新。当然,无论你怎样去处理,都要做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相结合。

当然,体育课教学也需要科学的考核。一般说来,我们对学生进行考核,可以遵照相关标准,比如教学大纲的标准来执行。但是,我们要知道,有关标准只是注重共性上的要求。而结合到实际,我们还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这个客观情况。为此,我们要大胆地对相关标准进行调整或者修订。这样,才能保护一些学生的自尊,调动他们的活动积极性。比如,对于单杆的活动练习,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3到4种不同高度的单杠。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各自身高以及各自的学习进展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单杠进行练习。当然,为了保证教学的有序性,我们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干预,比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练习。

综上,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体育课教学当中,认真的实施分层教学,确实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永国.“从实践主义到实践理性”[N].师资建设,2015年第1期第46页.[2]赵洁3“微观共同体:我的教学新视角”[N].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6年第3期第58页.作者简介:

实施分层教学优化学习状态 篇2

1、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差异,准确把握好学生的层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所以首先要细心了解每一名学生,深入分析、研究每一名学生。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每个层次都细分为三种类型:优等生分为聪明型、用功型、有潜力欠下功夫型;中等生分为聪明偏科型、用功型、有潜力欠下功夫型;学困生分为有潜力但自制力差型、有潜力需要关注型、学习障碍型。当然,这个分类是隐形的,不要告诉学生,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不必要的逆反心理。

2、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分层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备课,根据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

1)基本目标:要求学生能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达到初中毕业水平,适合学困生。

2)提高性目标:把基本目标提高一个层次,将各知识点综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合中等生。

3)高水平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着重培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各种实验的操作技能、技巧,适合优等生。

让学生自主选择要达到的目标,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都乐意学习,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达到学习的最优化。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实施分层教学

1、课前“分层诊断测试”——激发学习积极性

诊断测试实行分层测试,根据上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设计不同的测试题,检验不同层次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2、利用“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前,我都要进行“学案导学”的预习设计,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做不同的课前学习准备。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学课本相关章节后,完成预习作业,并试着向课外延伸。

3、课堂教学分层施教——尊重差异,展现个性

教学过程坚持以面向中等生,兼顾优生、差生为原则。教学中三维目标分别有深浅之分,对较难的内容让优生去解决,较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对优等生要给予他们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注重培养他们优良的学习品质,发掘其创新才能;对中等生要激发学习兴趣、爱好,培养他们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操作化学实验,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以及适应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最感兴趣的部分,这部分知识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展现学生的个性。

4、实行小组合作,形成“一帮一”的帮助体系

通过优等生与学困生、优等生与中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形成“一帮一”的帮助体系,鼓励主动帮助后进学生的行为,形成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样优秀学生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班级里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5、通过“分层练习、分层测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分层练习、分层测试”的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运用“分层练习、分层测试”之后,做到精讲、精练,每节课至少给学生留出25分钟的时间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可以是自己回顾理解所学知识、可以是小组讨论、可以是问组长、老师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分层练习、分层测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这种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使用“分层练习、分层测试”的过程中,就像上楼梯,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提高、不断地进步。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化学知识,而且建立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学生学习的有些知识可能在生活中并不是每天都会用到,但兴趣和自信是每一个学生每天都需要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多途径反馈,及时补救

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采取“多途径反馈,及时补救”的教学策略能及时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通过反馈能全面地、准确地把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及教学要求,加强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

1、利用课前的“导学案”进行反馈,采取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提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上课前批改完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课堂上采用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对错误较多的习题,进行集体讲评。

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点拨、个别启发、个别纠正,鼓励学生提问。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后及时解决,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进行检查,课后我会设计不同的跟踪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的做不同的巩固练习,以便老师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

3、分层设计作业,及时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进行补救。

学生是有差异的,要尊重这种学生的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做到难易有别、有针对性,体现分层施教。根据学生“分层练习、分层测试”的反馈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让高、中、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由宽松的作业氛围中积极完成作业,及时对自己的知识缺陷进行补救。

实施分层教学优化学习状态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班化;分层教学

在小班教学中,因学生人数较少,这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行的基础。通过分层,学生个体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深入地学习。这样的教学将为学生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通过对学生设计情况的分析,在目标分层的基础上分层备课、分层施教、分层练习,将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一、以学生为基础,分出结构层次

学生是教学的基础,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一般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把学生分成中上、中等、中下三个层次。中上层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上进心强,基础扎实,分析、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强;中等学生有一定的上进心和学习自觉性、理解能力较强、双基不够扎实、成绩中等但缺乏稳定;中下层次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自信心不足、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较差。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种做法能较好地摒弃传统教学中一刀切所带来的诸多不利,让学生在自己的层次中进行学习,教师通过不同层次的目标引导,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层内学生。换言之,各个层次间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变化性和发展性的。

二、制订分层目标,完成分层备课

目标是学习和教学的指引,在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而学生的学习目标较含糊,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对同样的学习目标,容易让学生的积极性受挫,从而失去学习性。在分层教学实施中,教师通过不同层次的目标来指引,能较好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在目标分层中,对于中上层次的学生而言,不仅要引导其掌握当堂课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注重过程的引导,培养其价值观念;而中等层次的学生则要在引导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其向技能方面转变;对于中下层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以“力-弹力”教学为例,对中下层学生而言,学习目标可为知道什么是力;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对中等层次的学生则要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学生实验理解什么是力、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对于中上层次的学生,则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实验精神。在确定了层次目标后,还应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三、分层施教引导,分层作业练习

既然学生的层次不同,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就应该有所不同。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在导入新课后,对中下层学生以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对中等学生则要引导其掌握基本概念、

定义等;对上层学生则更要引导其在理解概念、公式的基础上培养其应用技能。

以“欧姆定律”的教学为例,导入新课后,对中等学生而言,要引导其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这对中上层次学生而言,没有多大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让中下层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进行复习,然后提出问题引导猜想:电流与电压有关,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电流与电阻有关,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提出猜想后,对中等学生而言,教师继续引导用什么方法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呢?对中上层学生,提出控制变量法让他们合作自主探究。在设计实验方案中,对中上层学生可让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遇到问题后询问教师,而对中下层学生,教师则要对其进行组织和引导。

探究结束后,教师的作业布置对中下层学生而言,主要以基础性知识练习为主,如填空、选择等,而中等学生则要引导其向技能过渡,如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而中上层次学生的练习则要通过问题解决来进行。当然,各个层次间的学生在完成基础练习后,教师要通过更高一层次的练习来促进其向高一层次

过渡。

总之,合理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础,目标分层是教学的出发点,分层教学是重点。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分层引导,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束德领.“分层教学”探析[J].新课程:上,2011(6).

[2]赵广华.实施分层教學 追求高效课堂[J].山东教育,2011(11).

[3]邹硕.小班化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4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为了让学生公平享受现有教育资源,解决新生入学择班、择师的问题,江川县在2013年秋季推行 “阳光分班”方案。“阳光分班”重点考虑的是班级学生的性别均衡,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分班模式,保证了各个班级学生的质量均衡,体现了阳光教育的理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这种分班模式所带来的客观现实是: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在教学中不去认真思考应对措施,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三、分层教学的目标

1、发展优等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2、提高中等生:

分层教学的重点是中等生,他们的进步与否决定了一个班级分层教学是否成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懒惰思想,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数在班级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标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3、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表现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主要目标。

四、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认真调查研究,实施科学分组。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中考试后,结合考试分数进行。

分组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发兴趣为主,对后进生以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优等生和中等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优等生必做,并要求一题多解。鼓励中等生都能去做,并要求他们比一比谁做的多,谁做的好。对后进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5、辅导:对优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的培养。并提供一些课外思考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中等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困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四、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做到不排挤、歧视后进生。

2、标准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绝不是要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最终还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3、发展性原则

初中语文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篇5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教学中的“一刀切”,必然会造成差等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消极局面,不利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也阻碍双重任务------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完成。

基于上述情况,我觉得依据“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是必要的。

一、学生分层定级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制定出A、B、C三个学习能力等级的标准,通过观察测试,再确定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等级。每学期结束,再对照标准和测试情况,重新定级。

二、课内分层教学

教师的教案分层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均有一定的梯度,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侧重于A、B级学生。把“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和“个别分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体现分别施教、分层推进,使每级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学习目标。这里我就作业和批改的三步分层做示例:(一)步是分层布置。如C级学生只限于完成课文后的必做题,而A、B级学生则须完成选做题和补充的思考题。

(二)步是帮扶作业。课堂上完成内容和数量相同的练习时,A、B级学生完成后,按分配的任务去检查、督促、辅导C级学生。

(三)是区别批改。作业批改侧重A、C级,抓两头促中间。对A级重批,对B级重改,对部分C级学生采用面批。

三、课外分层指导

知识学习类的指导侧重于C级,语文活动类的指导侧重于A、B级。对C级学生的指导,突出“三抓”:一抓常规,培养学习习惯;二抓学法,通过个别谈心、集中示范,指导学习方法;三抓“纠错”,对典型的错误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对A、B级学生的指导,突出“三多”:一多读。创设条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拓宽学生视野。二多写。通过写读书札记、生活札记、日记等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并鼓励学生多向报刊杂志投稿。三多活动。组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如辩论会、读书报告会、各种竞赛等,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初中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6

由于招生形势的变化,我校的生源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校生中有正取生、择校生以及镇鳌生,他们无论是认知水平、智力水平还是学科成绩的差异都非常大,以前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在的教学,只有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使学校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高,个性得到最优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是当前教育教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

分层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它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

教育的起点在于: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按差异施教。

二、分层教学的思想来源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存在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三种差异:一是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二是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三是智力的差异。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的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向教育提出了必须有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

2.对学生“分层”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是构成人的差异的物质基础,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从事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其发展虽然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优势领域则是千差万别。其表现:一是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既便是在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各不相同;二是同一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

3.对知识结构“分层”的合理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明确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这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考虑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学内容的展示始终贯彻“可接受性原则”。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素质教育的要义在于“全体性”(全体学生要有所发展)和“全面性”(每个学生要全面发展),并要求“教有特色”、“学有特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分层的同时,必须做好知识结构的“分层”。

基于上述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分层教学思想,其关键在于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多元教学目标”体系。这不同于“抓中间、带两头”的思想,也不同于“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的思想。而是时时处处在全教学过程要始终建立面向全体,关照个体的教学思想。

所谓“分层”,就是在承认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智力结构、情商、智商、学科成绩等综合标准测量,对学生大致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针对性教育。因此,“分层教学”就是学校以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前提,教师有区别地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式、确立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我国教育原则之一的“因材施教”思想。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人是有区别的,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下愚”的个别差异(《论语·雍也》),在基础上有“入门”“升堂”“入室”的不同进度(《论语·先进》),在学习上有“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不同态度(《论语·雍也》),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教育经过几千年发展,在学习上人的个体差异已经得到确认,“因材施教”已经作为教育学上的教学原则之一。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2.教育家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曾经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教学实验。实验的最后结论是:“在恰当的条件下,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等生。”布卢姆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

3.心理学家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认为,人类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较弱,却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惊人的潜力,这些智能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是:①语言能力:对文字和词句搭配的敏感性。②逻辑—数学能力:处理连锁推理及识别模式和次序的能力。③音乐能力:对音节、节奏和音调的敏感性。④身体活动能力:身体灵活的运动和灵巧的操纵物体的能力。⑤人际关系能力:理解人和处理好与人关系的能力。⑥空间感知能力:准确的感知世界以及再创造或改造世界某个空间的能力。⑦探索心灵的能力:认识感性生活的能力,并以此作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手段。因此,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评价都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应该根据个体智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

4.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四、分层教学的主要措施与策略

教育学家的理论运用于分层教学的实践主要从学生个体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辅导、评价六方面来展开。

通过学情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各段组织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情分析会,会诊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深入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具体分层标准是:A层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成绩好;B层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绪不够稳定,学习成绩中等;C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大,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厌学。分层结果由教师隐性分层,学生分层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实施教学分层备课计划和教学目的分层计划的前提。

1.教学目标分层。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和归宿点,也是评价、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确立明晰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做哟个。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弹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层教学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及内容,综合班级各个层次学生的已有水平,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原则,制定与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分层讲授新知”前使学生其明确学习目标, 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同一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虽有差异,但目标之间应配备拾级而上的“台阶”,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有所认识, 并在教学中逐步分层认知。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因此,分层教学在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C层学生使用基本目标,但必须能够达到《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中的“识记、理解”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困生易学。

2.教学内容分层。

“一个课时一个教案、一个层次一个教案”,教学设计要作到四个清醒认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有清醒认识;对教学的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认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个体激励的方法有清醒认识。

分层课堂教学应坚持先预习后学习,方法重于知识,过程和兴趣重于结果的原则;分层课堂教学应该坚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方法;分层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C层次学生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情景创设、问题设计、教学策略、作业布置等都要围绕C层次学生的学情来设计。

教学进度分层。难度降下来,进度不降。教学难度降低并不是降低要求,低难度、高要求。教学难度降低到连考纲要求都达不到,所以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不满,而且让家长不满,这不是我们分层教学目的。

3.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

对C层次的学生一定要单独设计作业,可以是做课本后面的作业,也可以是练习纸,但必须全部由教师自行精选、编印,内容以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为主,难度主要以识记、理解为主,即要求学生记忆、简单理解和一步到位的运用,以通过会考要求为标准。A、B层次的练习可以合起来,但一定要分别对待,指明B层次哪几道可以不做、选做。

4.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

确定分层辅导的目标。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C层次班级学生要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为此,老师在制定辅导目标的时候,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完不成教学任务。老师应较好地去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几个方面。C层次班级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这些好习惯,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提醒他们在哪些方面努力,并与其他科 任 老师和学生一起帮助他们。比如,学好地理,要学会看地图,就要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步骤:第1步要看图的名称,了解题目考察的地理知识、第2步要看图中的图例、第3步要看图中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以更多的获取图中的有效信息,提高答题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得分率。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进行提高性辅导;对优生采取个别点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成立“兴趣小组”,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合作。同时,还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这样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修改教案,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

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动态评价、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3种方式。动态性评价,每个层次班学生学习水平是动态化的,考试评价也应使其具有动态性和选择性与之相适应。纵向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阶段的和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等评价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主动性等信息通过纵向的比较,而做出的评价。综合评价,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要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品格的提升。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即要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都应遵循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A类、B类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对于C类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

在纵向评价的基础上,按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评价,期末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

(1)考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月考、年级统考等环节,合理设计试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C层次的考试试卷要求单独命题,A、B层次的试卷可以合在一起,但可以附加题的形式进行分层要求。

B、C层次学生要想进入A、B层次,报名参加A、B层次的考试,采用A、B层次试卷。不以一考定输赢,几次重要的考试每次占一定比例,最后合成一个总分,确定学生能否进入A、B班。A班也确定一个方案,后面的学生流动到B班。

(2)评价分层——包括对平时练习、月考、统考成绩等评分,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各层的评价方法应该不同,多鼓励学生,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积极肯定。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经验,得到成功后还可以再做更高层次的题目。

五、分层教学的管理与评价

1.分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定海一中实施“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定海一中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陈兴浩 副组长:虞硕铭

组员:李莹吕薇 夏邦国 洪伟方 姚如康 林雅红 傅嘉平高宏彬 沃维林

定海一中分层教学工作小组

组长:虞硕铭 副组长:姚如康 林雅红

组员:顾苗章 潘微 陈跃文 陈志军 黄明才 叶教科 柴晓敏

(2)教务处负责分层教学方案的制订、分层教学的监控与档案收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检查,着重检查教学常规各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安排与落实情况、分层教学的质量情况。

(3)年级段负责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管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协调,做好分层教学的实际操作。一要分别制定三个层次班级的教学目标;二要修改常规检查办法,在原有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把分层教学内容作为重点,定期进行检查,看老师们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是否落实了分层教学;三要向教务处推荐在分层教学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并对作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4)任课教师负责分层教学的实施与信息反馈,教案上看得到,课堂上听得到,作业上查得到。

在教学管理中以备课组工作为抓手,促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对备课、授课、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坚持进行质量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意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貌。尤其是对于平行班,特别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的作用。年级段要关注各层次班级的状况,为各层次的教学提供保障。

2.分层教学的监督与评价

从评价对象看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评价(指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过程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主要是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和学科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坚持以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避免以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的不良做法。通过评价,掌握教学反馈信息,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环节,激励教师修正、调整改进教学工作。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教学目标。

坚持对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群体评价,把全年级全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发展作为评价该学科教师群体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该组教师的学科教学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全组教师的团结合作。

(1)及时检查,注重各个工作环节的落实。例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评价分层教学;加强对教案、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

(2)多渠道获得学生反馈,掌握一线现实资料与信息及效果,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调整方案及时调整相关策略;

(3)年级段、教导处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4)A层次的班级以舟山中学的平行班为参照,比较统考、高考的平均分与上一类大学的比例;C层次的班级以舟山二中的平行班为参照,比较统考、高考的平均分与上二类大学的比例。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教师的认识,以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老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六、其他

1.分层教学的课堂管理。

班级教学难以覆盖班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仍然是教师面对群体的一对多,对每个学生都施以及时有针对性的反馈纠正是不可能的,推行学生之间的分组帮教、争创全优组,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不足。分组帮教,以固定分组为主,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品质进行合理搭配,混编组,突出以优辅差、生管生、生教生。每组2—3名学习好、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骨干作为教师的助手,分组之后排位,注意层进性以达到“以好带差”和互相取长补短。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差生学习,也有利于团结学习,共同提高,班内各科学习情况,通过“小助手”或“疑难问题征答”迅速反馈给各类教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和辅导的重点。

2.班级内分层教学的思考。分层教学不但是班间的分层,还要做到班内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班级内分层教学法,还可采取“全班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主要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C 优差两头。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学校分层教学采用重点推进、分步展开的策略,先以容易分化的数理化等学科重点推进,然后在各个学科中逐步展开。但其他各科教师一定要有分层教学的概念与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加以贯彻。

实施分层教学优化学习状态 篇7

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学习评价,思考

“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世界”,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学习评价是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方法和途径。200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并新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 标志着新一轮德育课改的开始。课程教学的改革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本人根据德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实际情况结合德育课教学中的学习评价问题进行“实施分层学习评价”的思考。

一、德育课教学中实施分层学习评价的必要性

(一) 传统的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思想落后, 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德育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主要采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方法, 忽视了德育课教学目标中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 在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评价中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考试, 而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行为习惯等方面则忽略不计。2.学习评价方法过于简单, 缺乏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由于没有升学压力, 加上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对传统的课堂学习较为被动, 尤其是对德育课程的感受, 普遍停留在学习内容枯燥、教师说教的印象上, 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核, 不利于学生全面的进步和成长。3.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不客观, 不注重个体的发展, 容易造成死板的“一刀切”。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 原有的考试方式无法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道德状态, 容易忽视学生发展中各个时期的进步及努力程度, 最重要的是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个体差异及真实道德水平的考核, 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二) 当前中职学生的基本情况

当前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 道德认知水平较低,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独生子女、应试教育下的被淘汰者、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的孩子……这些不同的成长环境造成大部分孩子有自卑感、职业理想模糊、缺乏学习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精神、社会责任感淡薄等缺点, 这样参差不齐的生源基础, 确实对中职德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学习评价, 切实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 充分了解学生, 合理、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评价的前提条件

人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同样, 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 贤人七十二, 同样学习诗书礼乐, 文行忠信, 但程度不同, 能力各异。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具有语言、逻辑一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等八大智能, 但每一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 有些人可能某个智能领域里表现特别突出, 有些人可能会拥有2~3项的智能强项, 因此, 在每个方面的长处都应该要注意和鼓励。但是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比较侧重于学生的逻辑一数学评价和语言智能评价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二) 确定分层学习评价目标, 是实行分层学习评价的关键

确定分层学习评价目标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表现、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几组并区别对待。教师则根据这些分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学习评价。首先, 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 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行为习惯等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 形成一个个小学习群体 (对于有行为差异的学生也可以是个体) 。其次,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帮互学形式, 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作用, 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第三, 教师要及时对课堂中每一层次的学习群体的表现作出评价, 要善于把握每个学习个体的细微进步, 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肯定。

(三) 制定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是实行分层学习评价的保证

首先, 扩大分层学习评价范围。除了德育课本内的知识, 评价范围还可以扩展到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行为习惯等方面。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中的表现得到及时的肯定时, 对德育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 丰富分层学习评价内容。德育课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内容可以从知识到行为, 从行为到情感, 从情感到心理, 从心理到意志的综合评定。比如,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待问题的看法、环保行为、仪容仪表、乐于助人等方面进行评价。只要是学生积极向上的方面, 都可以作为学习评价的内容, 都能够促进学生的转化和进步。第三, 制定多元分层学习评价形式。开展学生分层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在笔者的德育课堂中, 经常使用同学互评、小组评价形式, 有时还延伸到课外, 在网络学生群里对学生的作业、活动进行评价。在新的德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下, 构建多元的分层学习评价模式, 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操, 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三、关注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学习评价策略的有效性

(一) 实施分层学习评价方法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行为的转化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的层面上, 还要以发展的观点, 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的“闪光点”, 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兴趣。如:笔者执教的2012级学生中, 有一个女生原来上课无精打采不爱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课上却很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职业梦想”问题, 借此, 笔者在课堂上认真肯定了她的回答并对她的梦想进行分析, 鼓励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且让全班同学都为她的梦想鼓掌。在以后的课堂中她明显活跃了, 学习兴趣也有了, 在2014年的高职单招中, 上了本科线。学生从教师的鼓励中, 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 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 体会成功, 充分地发现自我, 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 实施分层学习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水平, 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实施分层学习评价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客观合理地表扬鼓励学生的前提是“要切合实际、要有爱心”。二是实施分层学习评价要求教师要随机应变, 随时把握课堂的“突发状况”, 能把握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肯定并加以引导。三是实施分层学习评价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 能根据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 在教学设计、案例应用、教学方法等方面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既能达到整体目标要求, 又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采用分层学习评价的方法, 有利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发展和进步, 有利于发挥所有学生的个性特长, 有利于记录每个学生的道德认识及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和过程, 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挖掘个体差异学生的潜力、克服中职生的自卑感、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晓琳.新课程改革下中职德育课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J].学园, 2014 (18) .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施方案 篇8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积极投身课改教学中。在长期的教学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得学校和社会上的好评。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方法。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指在常态编班下,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成绩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基于新课程“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技术),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类指导和分层测试等,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的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课前预习、教学过程、课堂提问与练习、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和达标检测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参考书上的介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把学生分成“三流九等”

首先,老师要对学生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接受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等,再结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三个层次。一等是拔尖的优等生,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还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二等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学习勤奋,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有一定的解题能力,但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不够强三等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谈不上有英语能力。

老师要掌握好学生的分层,不能让差生产生自卑心里,又要防止优生自满,要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分层也是相对的和动态的,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要随时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要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让三等生能够树立信心,取得进步,对待他们不要急于求成。

二、要课堂教学分化

课堂教学分化,这一部分老师比较难以把握,也是对老师的一个挑战。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同时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限于客观条件,在同一个课堂里,由于教材统一、进度统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课,因此课堂教学层次化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授课过程、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的分层,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中等生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学生,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要让他们感动冷落。对于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后抽时间再给优等生辅导。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好学生在听课时不等待,差学生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好学生“吃得饱”。课堂教学层次化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课前预习,备课有层次

针对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把握其弹性,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可要求优等生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单词、句子要主动查资料,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的同学; 中等生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练习、课本内容、例题的讲解自行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的同学;较差的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

2、在教学内容上要难易分明

新大纲要求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3、在授课过程中要分层进行

授课要安排好教学时间,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英语,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如在时间的安排上,一般来说,对于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学生,我的授课时间是半小时左右,要保证他们能听懂,不坐晕车,其余的时间就要留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了,要让他们感觉这节课收获颇丰。尽量做到统筹兼顾。

授课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策。①在引入新知识前对低层学生筑好上进台阶,补好他们旧知识的缺陷。②优等学生可采用“精讲精练、高速高效”的方法施教;中等学生采用“慢变多练、抓反复、抓反馈”的施教学法;低等学生采用“低起点、慢速度、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施教方法。③对低层学生特别关照,偏爱差生,上课时利用眼神、手势、教师站位等暗示方法,或用提醒、赞许、优先回答、优先板演、优先面批等方法,让低层学生获得成功。

4、要课堂提问分层次进行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优等学生回答,简单问题让差学生回答,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中等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对中等以上的学生,尤其是优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差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差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中等以下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5、课后随堂练习要有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只听不练无异于纸上谈兵。随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英语课程来讲在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应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随堂练习要注意体现对各层学生的适应性和挑战性,设置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的练习题组和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 “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既保证低层次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体会到成功的愉快,又使高层次的学生学有创见,有用武之地。在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也要分层次。一般布置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当堂做。对差学生应该强化练习,优等学生感到吃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

三、要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作业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因此,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作业设计要因层制宜,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

一、梯度不一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等,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差生做基础性作业;中等生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第一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中等以下的学生在完成本层的作业后,可以尝试选做较难的作业,对提高层次解题的学生则给予鼓励表扬。以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也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中等生学生选做,优等生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差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作业批改上,要因人制宜,注意分层。不能一概而论,有时还要给予详细的评语。对差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对一些学习偏差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在作业中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下次布置作业提供参考。

四、备教材、备学生、备课要分出层次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分层次备课对老师要求较高,它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需全面地考虑到各类学生,设计的问题应依学生的水平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问题设计的起点应低一些,问题的难度要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一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思维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问题设计的起点就可高一些,问题的难度大一点,思维的跨度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在依据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哪些是浅层次目标,哪些是深层次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要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等,并注意层次和梯度。要重点考虑排除差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与设疑时,对简单型、少许难度型以及较难型的题目,尽量不搞齐答,最好分类对应抽答,给中等生、后进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错误时不批评以鼓励为主,回答正确时给予更多的表扬和赞许,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对优等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中等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差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课本的主要知识,学会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五、要课外辅导有层次

我们的分层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外辅导也很重要。课外分层辅导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品质等方面的辅导,这些也要因人而异。教师平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做补缺、提高工作。要对没有过关的差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对中等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积极组织优等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六、考试要分层进行

小测验是对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知识的掌握一个测试。我们不可能对任何事情一概而论,同样我们也要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在试题编制中,我们应依据教学目标,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把测试题按层次分为大部分的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5%。在一份试卷里面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中等学生选做选做题,优等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学生完成本层次题后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应给予大力表扬和鼓励。

在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应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等级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只要和上次相比较有所进步,我就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让他们都有前进的动力,有力量的支撑。

通过分层测试,使三个等级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取得好成绩,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好英语的兴趣。测试时,也可将一份试题分为一 卷、二 卷和附加题三部分。一 卷为基础题,让全部学生完成,二卷为层次题,分为三个层次,要求学生按层次完成,同时也允许差的同学选择中等难度的题目,中等同学选择做难度较高的题目。附加题为综合应用题,让所有的学生选做,附加题作为奖励另外加分。也可以分别采用三套不同层次的试卷分别进行测验。每次测试后,可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进行合理调整,把进步较大的学生往上推,把退步的学生往下降,使其重新振作。

七、评价方式要区别对待

本来优等生和差生就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对他们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次进行评价,要看该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就是评价的依据,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能拿优等生成绩对他们进行要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练习、作业等,要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只要达到要求,就要对其成果进行肯定,加以表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别人的肯定。

只有对各层次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采取不同的评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个正确的看待,从而也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于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中等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让学生能够做到均衡发展,大面积的、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级数下教案下一篇:生命的空隙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