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22-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 它的质量的优劣, 对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 洪泽县岔河中学语文组, 研究出一套整改方案, 然后开展实验。在这几年的实验中, 始终做到了突出课堂, 改进教法, 指导学法, 培养良好的习惯, 做到课内垦荒, 课外收获, 抓住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特征, 全面实施“农村特色”的素质教育。在农村, 学生受家庭、地域、文化氛围等特定因素的局限, 相对决定了其生活视野与城市学生的差异性, 而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就必须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 在课堂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事与愿违, 农村中学每天的课表都是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滴水不漏, 一节自习课不留, 为什么呢?校领导害怕无老师上课, 容易出安全问题。为此, 语文组的同行们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伤透了脑筋, 把自己的设想诉诸于文字综述如下,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导。

1 当前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从调研的课堂综合情况看, 随着师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初级中学语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但总的来说, 效益还是不高。如对有的课堂进行相应的练习抽查, 平均效益仅只达40%左右, 最高的不超过65%, 低的仅只达5%。比如2011年全县期末统测, 内容是默写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七言绝句, 结果是学生搞不懂“七绝”是什么, 更谈不上能写出来。这说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仍是低劣的, 其主要原因有:

1.1 课堂这个主阵地没有调动起来

有许多教师一上课就是解题, 介绍时代背景, 划分层次, 归纳段落大意, 概括中心思想, 一节课讲完了就布置一大堆思考和练习, 然后下课。而学生呢?带着一双耳朵, 从头听到尾, 疲惫不堪昏昏欲睡, 好的能动笔记一记, 因为太多, 有的也懒的记了, 这样, 老师只顾在黑板上讲, 讲台下面的情况就不得而知, 根本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 (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 教师“讲”的津津有味, 学生“听”的恹恹欲睡, 其教学收效的低劣也就可想而知了。老师脱离了学生主体, 而“做功”甚微。由于教师唱独脚戏, 学生成了听众看客, 学而未学, 动而未动, 练而未练, 思而未思, 学习的主体成了“空壳”, 动脑、动手、动口的读写听说思全面训练就只有一听了之。

1.2 目标不明确, 重点不突出, 面面俱全

课堂上教师上课内容无针对性, 随心所欲。可以说, 在课改以前, 目标多, 重难点多, 每节课、每篇课文, 就生怕讲漏讲不全, 见到课本上有什么就讲什么, 从语文基础知识的字、词、句、到文章写作分析的方方面面, 凡是看到的想到的无所不讲, 以致学生忙于应付, 疲于奔命, 陷“题海”而难拔。这样一来, 师生均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 学生怎么能获取知识的迁移能力, 而不致煮夹生饭呢?

1.3 训练不力

课外作业过重而形成的无目的性的题海战术。小结如下: (1) 是课堂上教师讲的时间多, 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体验的时间少, 甚至没有学生训练的时间; (2) 是学生训练单一呆板, 对读写听说的能力缺乏有机的系统的训练。 (3) 是见题就做, 机械重复,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没有创新。故而, 达不到举一反三的能力迁移和学生求异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 是讲求的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而不求语文学习的得法。语文不仅教知识, 而且教感悟, 教技能, 教习惯;诚然, 技能、习惯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但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2 如何促进初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根据初级中学语文教学的得失, 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特点, 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 现对2008年以来就我校语文组开展的提高农村课堂效益的实验研究, 总结于此。

立足于农村初级中学实际, 借鉴现代先进教学理论, 推陈出新, 创建有地方特色的语文教学新观念。优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课堂环节, 有机结合实际, 摸索出有地方特色并切实可操作的中学语文教学规律,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进而推动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 (1) 是要具备巩固知识牵移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功能; (2) 是要具备信息反馈功能; (3) 是要体现开发学生智力和发挥想象的功能。

内化语言, 发展思维。学生学习语言, 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获取语言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语文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 具体讲就是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听、读是基础, 说、写是目的, 思是核心。语文教学只有在认真培养听读能力习惯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训练说写能力, 从而使各种能力有机协调发展。现在语文教学是花时多, 精力深, 花样多, 效果差, 学生不喜欢学语文, 更不喜欢写作文。究其原因之一是阅读课未上好。阅读是吸收, 吸收不好, 表达也就自然差, 思维能力也就无从发展。就现行教材来说, 入选的课文均是文质兼美的范文, 名家名篇特别多, 语言是优美的。但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什么老是提不高呢?可以说至少有这样两方面: (1) 是范文注重分析太多, 提问不着边际, 学生缺少书面语言的内功; (2) 是考试指挥导向偏差;花样太多, 以致教师无休止的分析讲解, 篇篇俱全, 结果学生对语言没有得到内化, 能力就不能形成, 牵移效果就差; (3) 是阅读面狭窄, 不注重积累和吸收, 达不到应有的量而无法内化语言。而多数语文老师对范文的语言内化又根本不加思考, 从而忽视了关键之关键, 重点之重点。相反, 古人则对此情有独钟, 做到熟读成诵。朱喜曾就此说过“读书之法, 在于熟读而精思”, “大抵须先熟读, 使其言皆出吾之口, 继而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手吾之心。”勿庸置疑这就是语言的内化;古人还非常重视读, 清朝孙洙还引谚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而诗圣杜甫更说得透彻“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对此中外著名作家、科学家是我们的典范, 他们没有哪一个不是胸中装有几百篇文章和上千个数据的?因此, 语文课堂上第一位的是研究“读”, 建立全方位的调动学生语言学习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所以, 语文课不但要让学生读, 而且要多读、巧读, 把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起来, 反反复复, 真正把课文的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就不仅能记能思能写, 而且写出的文章就有了灵性, 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质量也就有了希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家长、学校提出了“向课堂要成效”的要求, 使课堂变成学校教学的主战场, 要求教师必须找到一种“新教法”与之相适应, 而对于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而言, 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提高,农村初级中学,教学效率

上一篇:论数字林业在林业管理中的作用下一篇: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急诊救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