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论文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论文(共9篇)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论文 篇1

一、从 “听”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

叶圣陶说: “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有声的书,能够随时留心听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听”就是将他人的言语成果向自身语文能力媒介的转换,它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口头语言能力,听话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后对其工作业绩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这种能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交往中。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教师范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听懂文章的内容,并能对所学生字的音、形、义进行分辨,尤其是能够根据语境、内容,对音近词、同音词、同义词进行辨析,确保学生对所学文章的表面意义及隐含意义能够充分理解; 还可以设置“情景对话”,与写作有效结合,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也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交往中,在交际实践中迅速、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把握谈话重点,并能积极、得体、及时地应答,让学生深切体验语言艺术的魅力。

二、从 “说”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

将语言进行口头实践能力的转换就是语文教学中的“说”, “说”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中职学生因自身语文成绩较差且处于青春期,有时不免内敛和矜持一些,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发言不积极等现象。那么,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设计一些“接地气儿”的教学实例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多用普通话流利地说、得体地说。多为学生创造说话机会,如分角色表演、小组讨论、课前演讲、成语接龙等。

三、从 “读”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

在人类信息获取中最为广泛及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同时阅读也是语言沉淀积累的过程,是训练思维、锻炼想象力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在中职学生中,因其中小学时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普遍存在阅读兴趣低下等问题。为对现状进行有效改善,语文教师必须通过调查研究,为学生推荐适合其发展、符合其兴趣的书籍,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少讲精讲,多与学生交流,多让学生发言,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从 “写”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写作方面,中职学生应注意两点: 第一,加强书写能力训练,确保字体端正、格式规范; 第二,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确保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生在求职和工作中,必然要用到自我介绍、求职信、合同及演讲、工作计划及总结、申请书、请示与报告等多种应用文体,这些应用文不仅要确保其写作格式的正确性,还要将写作能力体现出来。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应用文写作教学加以重视,明确写作的目的,强调训练的实用性及适用性。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08—001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国呢?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不明白这一点,学生就会讨厌语文,从而使学习语文成为心理负擔。尤其在新高考模式下,更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说:“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也。”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养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别人交流,商海谈判、演讲、写请假条、留言条等等。如果语文学不好,你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语文与数学》一文中指出:“数学是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一些数学研究生到后来出不了成果就和语文基础弱有关。语文是传承知识的桥梁。目军侵占东三省,让当地人民学习日语、讲日语,就是要从精神上麻痹中国人民,从而达到彻底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刻》里写韩麦尔先生告诉学生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本民族的语言,就是拿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江苏省实施新高考模式后,语文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功课产生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教语文的你。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动向。它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强化剂,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第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语文老师可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学生、关心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朋友、弟弟、妹妹,和学生交流情感,从而让学生热爱老师、信任老师。《学记》里说“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当学生喜欢上老师了,他们也就会喜欢语文老师上的课。第二,让学生展示自我。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在人群中都想获得别人的欣赏、尊重。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精讲,留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他们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第三,让课堂美起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老师。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亲切而自信的目光,饱满的热情,漂亮的书法等等把学生吸引到身边来,和同学们一起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美的课堂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了,他们就会主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会很快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勤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有关资料,从而能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这样课前预习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认真听。在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抓住关键词、句,充分明白对方讲话意思。除此之外。还可以从音乐、广播中汲取文学素养。

(三)积极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在家庭中、社会上,要鼓励学生与人积极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很多的语文信息,语言表达也会得到提高。

(四)广泛读。“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语文素养就会逐渐丰富起来。

(五)大量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文章,身边新鲜的人、事、物、景,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名言名句等,随时发现,随时记录下来。以日记或周记的方式经常练笔,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提高了。

四、树立大语文观

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当然是主阵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阵地,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3

江苏省邳州市新桥中学黄传洲

【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新形势下新课程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培养全面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分别从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阅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几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素养、兴趣培养、阅读、学习习惯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此形势下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综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和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首要的要做到老师角色的转变,伴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此,要求教师本人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以往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力和学习方式、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等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了,所以要求教师深刻学习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摒弃了,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彻底的改变,从所谓的师道尊严转变成学生的好伙伴。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在平等的位置上完成我们共同的任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而绝不是课堂中的命令者。教师只有真正转变了观念,给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了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和充满感情的话语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同样的三句话,“你必须怎么样”、“你要应该怎么样”、“你应该这样”。学生听了对于每个同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不一样的感觉中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不同的,那么课堂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努力学习,提高技能,课堂上能胜

任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外做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美的课堂,才能完成我的目标和任务。

二、激发、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巧用教学艺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艰辛的劳动,而是一种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一种徒劳,随之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兴趣还是要靠我们老师去培养,靠老师去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那么怎么去培养兴趣呢?

首先,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言上的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下学到知识,已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轻松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做到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巧用教育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大胆的探索创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毫无感到拘谨的情况下轻松的学到自己应该学到的东西。反之,何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次,感情和心灵上的沟通,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是并存的。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一种温情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参与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给予其鼓励,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爱,那种爱一旦被学生感受到,那么对于学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于学生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求知的兴趣。那么课堂效果以及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三、培养阅读的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说:“阅读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能拓宽知识面,能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广泛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时局限于课堂上的阅读,还要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本科内容的课外读物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课外进行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一篇优秀的作品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启迪,学生能徜徉在其情节和优美的语言中体会到愉悦的心情,慢慢能达到与作者的共鸣,慢慢地达到忘我的境地,仿佛如临其中。一些优秀的小说,名著,诗歌、散文、戏剧、名言警句之外,对于学生感兴趣的连环画,漫画也要涉及其中。学

生完成阅读后适当引导学生背诵优美片段,抄写优美词语,并试着去写。在引导学生学会怎么选择积累内容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值得积累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积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读完之后要求同学们写写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然每位同学对于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教师指导的同时要给予其鼓励很赞许的目光,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多阅读,广阅读,学生才能心中有物,才能逐步提高我们学生的写作素养。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培根说过:“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其实,语文学习的习惯包括的内容很多,从大的方面看也就是最基本的听、说,读、写。比如字要认真的写,文章要有表情的朗读,并认真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文要好好的做。就拿写作来说,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经常收集信息及趣闻的习惯,经常搜集名言、格言、谚语的习惯,阅读其他文章有写随笔的习惯,熟记优美词语的习惯,先写题纲后作文并有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等。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习惯,比如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经常参加小组辩论或者演讲比赛,经常讲完一篇课文之后,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表达下课文情节,主动与别人交流,以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性活动,借助节假日去光荣院去探望老人或者外出踏青,回来描述下其中的过程,以及所见所闻写一篇小短文,或者描写下沿途的景色等等,这些良好习惯养成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 篇4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下的初中语文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之外,还要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的提高,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价值,鼓励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情趣;知识视野

语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在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新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初中阶段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价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

一、借助语文阅读,培养学生语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优美诗文的诵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帮助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阅读的价值,要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一定的语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改变了让学生单纯的阅读文本的教学方法,采取了情境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将文本改变成对话的形式,之后,让小组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在分角色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的语感,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审美情趣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途径创设出有效的探究情境,它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而且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以促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所以,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巧,而且也为了充分发挥语文的价值,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在授课的时候,我采取了问题情境创设法,首先,我引导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对文本进行阅读: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说这里的“钻”字用得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色的,作者却将它写的有形、有味、有色,你知道作者怎样表现出来的吗?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组排比句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结合上述的问题对文本中所蕴含的那份热爱大自然的美进行体会,进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大幅度提高。

三、鼓励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视野

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由此不难看出,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对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我会鼓励学生在寒暑假的过程中阅读2――3本课外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鲁滨逊漂流记》《上下五千年》《牛虻》《哈佛女孩》《我的自传》等优秀书籍,为了确保能够真正自主学习,也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认真的完成任务,也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作者在其中寄托的情感,我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阅读的书籍写读后感,或者是书中的精彩片段写出自己理解等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除上述几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等,在此不再一一进行介绍。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价值,以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5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多么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现代的教育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是这“一桶水”对于现在的教学来讲已经远远不够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要有“活水”。语文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古今中外。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要大力发扬多看书的风尚,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不仅要看教育类的书籍,更要接触其他类型的书籍,历史人文方面的,科学方面的„„要学会关注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才能使学生心田永远流淌着汩汩清泉。

二、注重课堂教学

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在语文课堂上师生是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的,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运用教学艺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巧于点拨,使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情景交融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能快乐地完成。

三、注重积累

那么该积累些什么呢? ①积累字、词、短语;②积累名句、名诗、名词、名段、名篇以及一些谚语、歇后语、双关语、谜语、名联、歌谣、美妙的比喻等等;③积累自己学校生活中或家庭生活中的一些有意义的事以及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报道的一些突出事例;④积累大自然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小常识等;⑤积累学习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⑥积累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其次,该怎样积累呢?①记在笔记本里。②勤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③勤写日记。④剪报,先准备好一个本子,编好目录,然后剪裁报纸中一些有用的东西粘贴在里面。⑤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⑥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要多读那些文学名著。⑦坚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6

关键词: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综合素质

“创造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有拥有创造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 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从封闭保守型教育走向创新开放型教育, 从家长式教育走向民主式教育, 从传授式教育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教育。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教师要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意识, 要敢想敢做, 要有能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 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敢于标新立异, 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 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怀有强烈的思维批判性, 这是时代更是素质教育赋予语文教师的重任。学生只有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 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释放创新激情, 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争做到:

1.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即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和本质力量。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自觉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 与学生和睦相处,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 理解、关心、鼓励学生,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心得到自由体现和舒展, 从而促使学生语文学习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大大促进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 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教学效应。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做到态度亲切。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顾泠沅说过:“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对教师最有意义的事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教学实践证明,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配以图片、声音、文字、动画等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语文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够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这个人为创设的情境中来, 动之以情,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尝试师生角色转换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强调,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 感受学习过程, 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 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的机会。目前, 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已被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所代替。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学生读、说、演, 把课堂交给学生, 老师在课堂上只需稍作引导和点拨。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 这表明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 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 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培养。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欲望, 才能主动思考, 追求创新, 因此, 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加工,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敢于标新立异, 在质疑研讨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阅读一篇课文, 不能拘泥于教参所给的唯一答案, 应多思考、多琢磨, 从多角度质疑, 使学生的思维更严密、更全面、更灵活。语文教学正是要引导学生多思多问, 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在怀疑发现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重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全过程的培养, 在质疑中探索。“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见疑求异, 要敢疑课本之说, 疑权威之言, 在见疑中探幽索微, 寻求真理。用新的眼光、新的观念来审视一切, 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和见解进行反思, 在质疑中创造。具体而言, 既要发散, 多角度寻找答案, 又能够集中。质疑可以把学生的“心理触角”引向未知的世界, 疑又是发明创造的钥匙。

2. 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文是人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 反映客观现实, 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 它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参与。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的着眼点应始终放在思维能力上, 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从设计教学过程入手, 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如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 教师可布置学生对社会上、生活中现实的人或即时的事进行调查、访问,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第一手资料, 然后进行评判, 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这不仅培养了其认识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进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在课外活动中强化创造性思维意识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语文的综合性最强, 不能以教材为限, 否则就是画地为牢, 学生就成了井底之蛙。教学大纲对课外活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 它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开展课外活动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

以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思想和审美水平为出发点, 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读有关文艺、科技、时事政治等多种书刊。在“怎样读的问题上”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博览与精读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的方式, 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要细读、精读, 以获取更多的精神养料。

2. 定期举办一些创造性的活动

如读书读报、心得交流、学法交流等, 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中增长知识, 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语文课堂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地运用于课外实践活动之中, 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充实了学生的头脑、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十分重视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他多次强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给学生们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 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 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创新、善于思考、综合素质良好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欣燃.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 (9)

[2]何春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4)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篇7

关键词: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标对学生学习语文提出的要求,也是对语文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语言文字内化的过程,是长时间才能形成的一种能力。其实也就是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的过程。那语文教师如何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呢?

感悟是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的内容所产生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可以是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所学内容在自己思想上引起的共鸣,可以是启发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得到的启示。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篇文章必须指导学生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感情,读出重点,才能发现问题,有所体会,有所感悟。

教师可以从所学课文的题目入手,初步感悟。引入课题后,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去读。学生接触课题后,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有兴趣去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时,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说说触摸的意思,然后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春天我们用眼睛可以看到美景,用鼻子闻到花香,看到万紫千红的春天美景为什么不去欣赏?怎么去触摸呢?怎么会触摸到呢?学生情趣盎然,急于去读课文,想解开自己心中的疑团。

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自由选择喜欢的朗读形式,用心灵诵读。在读法上可以自己选择。采用学生自读、感情朗读、同座互相读、同小组比赛读、边读边演等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尽情展示,并分组相互挑战,也可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也可参与到学生的朗读中去。如,学生自读时请我参与,和他们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这样既和谐了师生关系,又激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学生充分朗读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初步弄清楚课文主要内容后,找出重点段落,然后在此基础上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给予点拨,指导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如,小女孩为什么能很神奇地拢住蝴蝶?她在张望什么?学生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就是课文的重点。大家共同讨论,去研究、去品读感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又感悟到了小姑娘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由于学生对小姑娘热爱生活的勇气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去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生活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热爱生活。另外,要求学生去读有关残疾人战胜自身缺陷,热爱生活的故事,把自己读到的故事办成手抄报,以热爱生活为主题。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触摸春天》这一课语句优美,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精美片段。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更进一步领悟体会作者的匠心所在,感悟表达真谛。

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可以看出,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内涵及其表达方法,才能使积累和运用显得得心应手。当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具备了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会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并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在积累中深入感悟,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 篇8

校本培训材料(3)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师道尊严”面临严峻挑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挑战。如何让学生主动而不是被动,真诚而不是虚伪,自然而不是做作地来尊重自己,树立起新时期的“师道尊严”,可能需要比我们的前辈付出得更多,要靠自己的爱心和真本事“挣”来,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四多与四少”。教育振兴,教师当先。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社会信息化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教育发展过程中已出现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大众化、教育一体化四大趋势。作为现代教育的实践者,教师应强化自身修养,努力提高素质,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教育的各项要求。

一、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声的师爱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与学生产生感情,学生也才会将这种爱反馈回来,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教师的爱源于心,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使我们真正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才能使我们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日常行为时刻传递着和表达着爱意。总之,尊重是师生互敬的基石,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是培育学生人格的良方。师爱不但要起于心,更在重于行。爱心要渗透到我们教书育人工 1

作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管他的家庭地位高低,不管他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都要平等对待。其次,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教育无小事,育人讲细节,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第三,要有爱的修养。认真备课是爱,关心学生生活是爱,有时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甚至严厉的批评同样是爱。这些关爱学生的表达方式可能不一样,甚至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但学生却能真切感受得到。因此,踏实地工作,和对学生的真诚挚爱之心,是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成就事业的基石。

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其天职,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真理、知识,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教师要具备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具备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热爱本职工作,投身于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教人先正己。”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才能担当起现代教育的重任。

二、多一些反思、少一些牢骚

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牢骚满腹,“怨气”太重:学生成绩下滑,埋怨学生基础差,智商低;学生不遵守纪律,埋怨社会风气不好,家长不配合;工作不顺时埋怨他人的多,埋怨自己的少;分析原因时讲客观多,检查自己主观原因少。人们常说:“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换句话说:“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要不急躁,不发牢骚,要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好的经验要总结,失败的教训要吸取。古人尚且知道:“吾日三省吾身”,作为现代人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一个不懂得反思,不愿意反思的教师,永远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在反思过程中,要多一些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多想一想学生的感受。当“尊严”受到挑战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回忆一下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人和事,做到“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才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

其次,献身教育,树立为人师表形象。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就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为人师表形象,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作为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使自己的理论、信念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得到升华,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在业务上要精益求精,使人感到教师知识渊博,说话文雅,出口成章,富有文采,树立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形象。

三、多一些储备、少一些应付

现在在学校中存在一种“吃老本”的不良现象,这些人认为自己什么样的班也带过,什么样的课都教过,什么样的题都做过,“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于是吃起老本来,新知识不学习,新信息不听取,居功自傲,故步自封。这就是所谓的庸师。“生不教,师之惰”,学习在于勤奋,教学在于认真,所以身为人师,担任着为国家和社会

培育人才的重任,应博览群书,勤于学习,“胸有诗书气自强”,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

有一个教龄达三十年的老师上了一堂很成功的观摩课,听课的老师问他用多少时间备这堂课,他的回答是:“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整个一生来准备。用一生时间来准备每堂课,意味着我们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这一点在知识更新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尤为重要。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提高学术水平。除学科专业知识外,我们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一个理科教师,如果能把人文科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学生不喜欢就事论事的传声筒,而是喜欢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的“大家”。

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培养全新教学理念。知识是师生心灵交汇的载体,也是联系师生精神世界的纽带。教师专业知识越宽厚,基础越扎实,对教材的理解才能越深越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钻研教材,使科学性和思想性有机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德育工作者的优势和作用。

四、多一些规范、少一些随意

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姿态表情给人的印象,是他的文

化素养,审美情趣的外在显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优美的外部形象,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培养的学生也变的谦逊敦学,温文尔雅。一个满嘴脏话的老师,不要指望学生讲话文雅。一个袒胸露背的老师,不要指望学生仪表整齐。学生的言行是容易受影响、被感染的,也是极有弹性的。“小毛驴随主人脾气”就是这个道理。必须避免随意性大、言行不着边际的坏习惯,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使学生懂得,办严谨、规范、有章法、有秩序,以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做哪种事业都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因此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内,必须讲规范,不随意,教师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以传播知识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职业,应具有谦虚谨慎的道德风范。谦虚谨慎才能使人们不断探求,不断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要以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尊重知识,尊重学生,不图虚名,不图私利,永不自满。

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语文素养 篇9

——镇海区2003年中考语文评估分析

区教研室张兆虎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试卷同去年相比,无论从题型、题量,还是题目的难度来说,都保持了相对稳定,没有太大的变化。命题者紧扣语文教学大纲和中考考纲说明,联系我市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客观实际,不出难题、怪题、偏题,试卷的难易程度适中,部分题目紧跟全国中考改革的形势,有创新精神,增加了开放型的题量,特别是话题作文,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看待世界,尽管对少部分学生来说,稍有难度,但绝大多数考生还是有话可说,比较准确地考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真实水平,也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和考生的好评。下面就我区今年中考的实际情况作一下简单的评估分析。

一、总体情况

今年我区参加中考的考生共有3206名,比去年增加了261名,经过区教

研室抽调力量,统一阅卷,我区中考语文的平均分为87.02,略低于去年的87.75,合格率为86.32%,优秀率为31.88%,比去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其中,合格率在90%以上的有6所学校,几近一半,这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全区各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蛟川书院的合格率为100%,平均分为100.3,优秀率83.42,再创新高。虽然上一学期,我们经历了“非典”的干扰,考生人数又增加了这么多,但是,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应该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二、具体分析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还是由五大块组成,分别为听记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题、文言文阅读题和作文题。下面,我就根据这次阅卷的情况,作一

下具体的分析。

1、听记题

本次中考的听记材料为一篇人物小通讯,题目是《永远99分》。从考

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们抽样10本,共298份试卷,平均得分为8.45分。

听记题满分为10分,共有4个小题,得分率由高到低的次序为3、2、4、1。其中第1小题为选择题,错的同学比较多,关键是在听的时候没有听仔细,不少学生把(B)选为(D)了,把“许多作品”几个字理解为所有的作品,都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给外宾,所以导致失分。

第4小题是道问答题,也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或多或少地被扣了分,主

要原因是在回答时没有能够抓住要点,或者语言表达不清楚,回答问题不够全面,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们在平时进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还缺乏能力的培养和严格的训练。至于学生在答题中所出现的一些错别字,这也是应该在平时加以注意的。

2、填空题

同去年一样,今年的中考语文填空题应该说难度不是很大,也有一道

加分题。其中诗词部分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有5分,古文占2分,乡土教材占1分,现代文占2分。但是,考生的得分率比较低,我们抽样90份,平均得分只有6.2分,主要还是错在错别字上。还有就是漏写,比如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中的“海燕”给漏了写的同学就有不少。“赤壁之战”的“壁”写成“璧”,“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写成“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写成“竟”等等,说明学生平时对错别字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一点还是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上加以注意。另外,乡土教材中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这一道文学常识题也有部分学生给扣了分,实在有点儿可惜。

加分题是一道拓展型的题目,要求写出两个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可能这道题目我们在中考复习的时候,曾经作过强调,有不少学校也做过练习,所以加分题得分率是比较高的,90份试卷中平均得分为1.47分,其中得满分的有43人。满分率为48%。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1、错别字仍然比较多,像“三顾茅庐”的“茅”字,不是少了一撇,就是写成“毛”字;“草船借箭”的“箭”,干脆就写成宝剑的“剑”了。

2、人物错位。比如,有同学把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写成是周瑜三顾茅庐,也有的写成曹操三顾茅庐等等,闹了笑话。

3、取三国故事,但不是成语。如:六出祁山、火烧连营、单骑救主等等。另外,还有把歇后语误作成语的,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也是要扣分的。明年的中考,填空题还是有的,可能难度会稍微增加一些,特别是对

一些古诗词中的名句,需要理解它的含义,不是简单的会背诵就行了。根据今年各地中考语文的命题趋势来看,整合题也似乎颇有可能,因此,希望有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中考复习中,一定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3、现代文阅读题

本次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题,一共为三个语段,分别是议论文、说

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选自教科书第五册第12课的《杂感两篇》,题目是《最先与最后》,抽样调查87份试卷,平均得分为8.51分,得分率为77.4%。说明文的题目是《保护湿地》,抽样调查120份,平均得分为6.14分,得分率是61.4%。记叙文也是选自课外的,文章的题目是《帽子的故事》,抽样调查119份,平均得分7.4分,得分率仅为56.9%。

从以上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现代文阅读的确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薄

弱环节。学生反映最怕的是现代文阅读,拿到题目有时候感到无从下手,答题以后,明明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分数扣起来却很厉害。我们从阅卷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主要扣分的原因有以下几处:

① 错别字比较多。比如,把“处世金针”的“世”,写成“事”;“过

度开发利用”的“度”写成“渡”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错别字的纠正。

② 对某些字、词还不够理解。比如,“难堪”一词的解释,有许多学

生都给扣了分;就连课文里出现过的,老师平时也解释过的,像“不耻最后”的意思,也有不少同学理解错误。

③ 答题不够完整,意思表达不清。比如,第11小题,三个“不为”,有的同学只写了一个或两个;第17小题,要求学生回答保护湿地可以采取

哪些措施,学生的回答过于笼统,而且不能利用原文来进行回答,扣分实在有点可惜。有的学生在答题时,没有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字、词,没有把握好回答问题的角度,同一种意思翻来覆去地要讲上好几遍,结果,想要表达的意思仍然没有表达清楚,这样的学生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另外,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有一些考生可能比较紧张,造成审题不够

仔细,答非所问的现像也时有发现。比如,第2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文意,写出文章末段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有的学生答成省略的作用了,也白白地给扣了分。

4、文言文阅读题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的文言文阅读题仍然由两个语段组成,其中一段选

自第五册教材中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另一段选自《列子·说符》,共7个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和文言文翻译等方面掌握的程度,应该说,难度不是很大。

《捕蛇者说》共3个小题,满分为8分。从90份试卷的抽样调查来看,得分情况基本上还是可以的,平均分为5.94分,得分率是74.3%,其中得满分的有30人,占了三分之一。

课外选的那段文言文,抽样调查87份,情况就不是那么令人乐观了。

总得分率仅为59.2%,而且,很少有拿满分的同学。

主要扣分的地方有下面几处:

① 第23小题对四个字的解释,学生把握得不是很好。比如:把“汪

然出涕曰” 的“涕”(眼泪)误解为鼻涕和眼泪,或解释为流泪;把“吾将哀而生之乎”的“生”,没有正确写出它的使动用法:把“而乡邻之生日蹙”的“日”,应该解释为“一天比一天”,而误解为“每天”、“天天”或“一天又一天”;把“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的“是”,误解为判断词。② 第25小题要求学生回答,“蒋氏的话通过对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

现实”?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没有抓住本质的东西,没有点出赋税严重或苛政厉害,只是笼统地写了一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种情况都要给扣去一分。另外,错别字也比较多,例如:把“赋税”写成“复税”,把“苛政”写成“科政”“苛征”,把“民不聊生”的“聊”写成“了”、“潦”,把“厉害”写成“历害”、“利害”等等。

③ 第28小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大部分学生把“向者”错误翻

译成“一向”、“以前”、“从前”等,没有从整个句子的语言环境去理解,把“岂能无怪哉”的“怪”,理解成“责怪”,而且,在翻译中把“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成了黑的”给翻译成“狗看见你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却穿了黑的”闹了笑话。

④ 第29小题实际上也是一道开放题,要求学生回答从这则小故事中

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其实,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领悟,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了,但是,我们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再加上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段古文,所以,答案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比如:做事要实事求是啊,不能以强欺弱啊,不要黑白不分啊,不要是非颠倒啊,等等,这与参考答案完全是大相径庭的。

5、作文题

话题作文似乎成了这几年中考作文的主打产品了,和考前猜测的一样,今年我市中考语文的作文,又是话题作文,话题为“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见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要求字数不少与500字。

命题者的意图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希望通过作文,来达到正确看待社会、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目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阅卷的情况来看,本次作文选材的余地比较大,比较贴近学生的生

活实际,特别是作文话题前的提示语,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很少有学生写的文章离题、跑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有些文章构思精巧,内容详实,谋篇布局合理,文采优美,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作文的优秀率比去年是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抽样调查了几百份试卷,平均分都在37—39分之间,优秀率(40分以上)也几近三分之一。不过,话又得说回来,这次阅卷中,我们发现三类卷也比较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题材陈旧,结构雷同,思想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而且卷面不整,书写模糊、潦草,错别字多,有部分学生的作文语句也尚欠通顺,有不少语病。更不应该的是,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绝个别考生的作文,明显地模仿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某篇优秀中考作文,这种现象希望在今后的阅卷中不再出现。

三、几点思考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

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训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初中语文教学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更有其非常重要的独特地位。

这一点从新课程省级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中,也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来:在初中阶段,只有语文,每周课时,三个学年都安排了5教时,这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

联系近几年中考阅卷的情况和我们镇海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本人

有以下几点思考,给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参考:

1、要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四条,即: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们要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改变以前的那套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含义十分广泛,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以前所说的听说读

写能力了,还包括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等,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要改进老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通过教学调研和平时的推门听课,我发现,我们有不少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基本上所采取的还是老的那套教学方法,也就是以教师为主,从头一讲到底。虽然有部分教师也已经注意到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但是,语文课总的看来,学生还并不是十分感兴趣。

我在以前几年的中考评估分析中也曾经指出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这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实际上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一位语文老师,上课几年不变,还是固定的模式,从头至尾一讲到底,不管学生听得懂还是听不懂,学生在下面听课,不打瞌睡才怪呢!再加上我们现在有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基础又差,又不想学习,这样,要真正把语文成绩提高上去,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桩事!

记得我们在读初中时候的一位语文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人一生中获得的知识,70%以上是要靠自己学的,而只有培养起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他才会多去下工夫,那么,我们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是不是应该在自己的教学方法上,精益求精,以适应学生不断增强的求知欲望呢?当然,正常的课堂教学常规还是必需的,尤其在初一起始年级,一进中学的校门,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常规教育,包括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复习、勤记听课笔记、注意书写规范、多做知识积累等工作,教师要多检查,多表扬,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上有一种成就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我想,语文成绩肯定是能够上来的。

3、教师要继续加强学习,重视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不学习,吃老本,那是万万行不通的。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在大多数领域,你多少总要懂一点,也就是说,要是一位杂家。

明年9月1日起,我区也将实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行新教材。新教材的课文三分之二以上,是我们以前所完全陌生的,这就给我们教师的备课、上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老师,都要抽空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研室也决定,从本学期起,将对全区初中教师进行一次有关新课程标准的通识培训。

2004年的中考,估计也会有一些大的变动,试卷增加一些开放型、整合型的题目,是完全可能的,作文也不一定仍然是话题作文的老面孔,因此,我希望我们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继续努力,争取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镇海区教研室张兆虎

上一篇:花开不败小学作文下一篇:肉制品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