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以兰州市高职院校学生为例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每个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形象和命运, 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明程度。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 其发展远远滞后于高职院校的发展, 滞后于社会的需求。

1职业道德教育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职业道德从道德的角度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它是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帮助高职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知识、规则, 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价值观和态度。职业道德教育实际上是培养从业者基本的从业品质, 大致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爱岗敬业、责任意识、诚实守信、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服务意识等。

为了客观准确地把握当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现状, 我们对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展开调查, 共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92份, 有效率98%, 样本具有代表性。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 我们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1) 对待学习、工作不够认真 (表1) 。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汇总, 我们发现, 当问到“自己对待学习、工作认真负责吗?”竟然有47.3%的同学选择了“不太认真”, 几乎达到半数;“非常认真”的同学只有10.3%。高职学生自身行为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待学习得过且过, “一百分浪费, 六十分万岁”, 只想混一张文凭而已:有些同学自由散漫, 迟到、早退, 上课不守纪律;在实习实训中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 给实习部门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有的职业理想模糊, 缺乏学习动力。

(2) 强调个人利益, 敬业精神缺失 (表2) 。

通过对问题2的调查可以看出, 在职业态度方面, 对于“爱岗敬业”的态度, 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当今社会“爱岗敬业”是有条件的。高职大学生有成就事业的愿望, 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实于精神。

(3) 职业选择方面, 功利性较强 (表3) 。

大学生在择业观方面显现出功利性, 我们的调查显示, 高达40.1%的学生把工作稳定与否作为自己择业的首先条件, 20.3%的学生其择业标准是“收入高、福利好”, 近15.3%的学生认为其从业的主要动机是“社会地位高, 受人尊敬”, 把对“对社会贡献大”作为自己择业标准的仅仅占9.1%。大学生们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 大城市工作、薪资丰厚, 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 这导致就业市场中一些岗位趋之若鹜, 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

(4) 择业意识与社会需求错位 (表4) 。

对于“决定择业的关键因素”, 38.6%的同学认为是“职业技能”, 认为是“人际关系”的有42.1%, 认为是“道德修养”的仅占10.4%。而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曾做过相关课题调查, 调查组向200家用人单位发放了《2006毕业生选聘现状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涉及“选聘条件”、“素质要求”、“人才待遇”等六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 在“大学生最需要加强何种素质建设”的问题中, 超过四成的用人单位选择了“职业道德素质”, 所占比例远远高出其它几个选项;受访单位中, 近三成认为近年所招收的大学生最缺乏实干精神和职业道德。被企业看重的品质却成了学生的末选, 可见, 学生的择业意识与社会需求发生了错位, 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2高职学生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前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缺乏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消极面在于市场经济讲求价值规律和利润原则, 特别是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这导致社会的一些领域, 道德失范, 是非善恶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 不守信用、以权谋私现象存在。这些必然会影响到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判断。

2.2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

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尤其作为高职院校, 更是受到技术至上观念的影响, 再加上办学条件的限制将职业道德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往往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的事, 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由用人单位通过岗前培训来承担, 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这使得在校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化的职业道德教育, 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道德素质。

2.3学校教职员工不良职业行为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外, 还承担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任务。但是, 在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念影响下, 一些高校教师敬业精神欠缺、道德滑坡, 不注重知识的更新换代, 对学生漠不关心、态度粗暴。高校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职工的工作直接针对大学生, 他们对身边学生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水准也会对学生职业道德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有些工作人员办事拖拖拉拉, 效率低下, 影响教学正常进行。老师们一些不良的职业行为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教师教风熏陶下, 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3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3.1“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职业道德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之所以会形成一种灌输模式,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漠视了学生的需求, 片面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义务, 忽视了德育的个体价值和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因而, 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 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 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只有这样, 职业道德知识才有可能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 外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3.2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们应从新生入学开始, 根据高职院校专业和年级的不同, 分阶段和分层次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我们可以这样规划:第一阶段为成长阶段 (一年级) , 第二阶段为成才阶段 (二年级) , 第三阶段为成人阶段 (三年级) 。第一阶段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 了解社会, 了解专业, 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逐步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第二阶段阶段制定不同专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标准,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注重培养大学生如何应对挫折, 锻炼意志品质, 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三阶段重点进行职业道德道德规范教育, 把职业道德的准则、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动。

3.3引入企业文化, 注重典型示范, 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当前高职院校还应大力提倡校企联合, 引入企业文化向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企业文化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引入企业文化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可以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 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典型示范就是利用榜样激励、利用典型引路、利用典型的人和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引导学生去学习、对照和仿效。典型示范的特点是将抽象的说理变成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 在典型示范的教育过程中, 学生在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并以此监督和激励自己朝着典型榜样的方向努力, 最终将职业道德牢固地变成自己从业的素养和行为。

3.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员者, 学生之模范也。故教员宜实行道德, 以其身为学生之律度, 如卫生宜谨, 束身宜严, 执事宜敏, 断曲直宜公, 接人宜和, 惩忿而窒欲, 去鄙倍而远暴慢, 则学生日熏其德, 其收效胜于口舌倍徒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育人职能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完成的, 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职业道德, 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来感染学生, 启迪学生。因此, 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 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 事事做学生的榜样。

3.5完善职业道德评价途径, 建立知行统一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高职教育具有学制短、职业技能要求高、专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比重大等特点, 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 高职教育必须根据自身的这些特点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探寻“把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的可行方式, 建立知行统一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重视知识考查, 又要重视能力和行为评价;既要重视笔试评价, 又要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要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 又要重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既要重视教育者的评价, 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总之, 建立知行统一的学生职业道德品质评价机制, 侧重在实践中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职业道德显现出其重要性, 成为社会中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三大道德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范畴之一, 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探索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 郭广银, 陈延斌, 等[著].伦理新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M].人民出版社, 2004.

[2] 肖平, 张国忠.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调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4 (6) .

[3] 田晓光.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6) .

上一篇:刑法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分析下一篇:线性代数在初等数学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