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技术革命推动的劳动关系演化研究
摘要:近年来,信息和智能技术革命对劳动关系的影响越发受到学界关注。作为世界工业体系最完整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深入探究技术革命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只有弄清技术革命影响劳动关系的机理,才能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进而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事物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必然要建立在对理论、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研究之上。但是,目前对新技术如何影响劳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没能将理论逻辑同历史脉络结合起来。在可资借鉴的劳动关系演化理论中,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劳动关系演化理论强调价格机制的作用,忽视劳动关系演化的社会历史因素;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关系演化理论关注制度因素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对科技创新的分析不足;佩蕾丝等演化经济学家提出了分析技术、金融、制度协同演化的“技术-经济范式”(Techno-Economic Paradigms,TEP)理论,虽然技术-经济范式涵盖了部分劳动关系内涵,但技术-经济范式理论并未专门探讨技术革命推动的劳动关系演化问题。鉴于上述不足,本文构建了一种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推动的劳动关系演化理论框架,进而分析了劳动关系的演化趋势,并探讨了劳动关系的政府规制措施。本文可视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具体化研究:技术革命即是对生产力的具体化,劳动关系则是对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在理论研究层面,本文采用历史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对劳动关系进行了长期的结构化研究,并分析了技术革命推动劳动关系演化的动力机制和一般规律。首先,本文借鉴佩蕾丝的“技术-经济范式”理论,提出了“劳动关系范式”(Labor Relations Paradigms,LRP)的概念。劳动关系范式是在较长时期内劳资双方普遍认同并共同遵守的共识性的行为模式,它具有促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劳动关系范式的内涵包括能够体现劳资双方雇佣关系、分配关系、管理关系的一系列范畴,如就业的稳定性、劳动收入、劳动条件、管理方式、教育和技能培训、社会福利等。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催生一种劳动关系范式,并推动新、旧劳动关系范式的更迭。随着技术革命的演化,劳动关系范式会经历“探索-巩固-衰退”的生命周期,这会推动劳动关系“紧张-缓和-紧张”的演化过程。本文结合英、美等国的历史资料,归纳了工业革命的劳动关系范式和电气革命的劳动关系范式,并结合信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信息革命的劳动关系范式作出了展望。其次,本文探究了技术革命推动劳动关系(范式)演化的动力机制和一般规律。技术革命主要通过“机器-劳工替代”机制、“劳工-雇主博弈”机制和“国内-国外投资”机制推动劳动关系(范式)的演化。“机器-劳工替代”机制是随着技术条件的改变及其导致的经济环境变化,生产关系以及劳动和机器两种要素的相对价格相应地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劳工替代机器或者机器替代劳工,从而影响劳动关系(范式)的机制。“劳工-雇主博弈”机制是随着技术条件的改变及其导致的经济环境变化,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谈判能力会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进而造成雇主或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相对占据优势、改变劳资双方的利益分配关系,从而影响劳动关系(范式)的机制。“国内-国外投资”机制是跨国公司依据技术条件以及东道国的经济环境灵活调整其产业布局,进而使东道国成为资本净流入国或资本净流出国,从而影响东道国劳动关系(范式)的机制。在技术革命演化的不同阶段,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上述动力机制,进而推动劳动关系范式“探索-巩固-衰退”的演化过程和劳动关系“紧张-缓和-紧张”的演化过程。政府要促进劳资和谐、为长期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就要以上述三条机制为抓手制定相关政策。在应用研究层面,本文结合上述理论框架,采用历史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技术追赶进程中的劳动关系(范式)演化历程、动力机制及政府规制效果,并结合智能技术对劳动关系(范式)演化机制的影响和挑战,提出了智能时代政府劳动关系调节政策的转型建议。首先,中国劳动关系(范式)的演化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这使得中国得以在技术追赶进程中维持相对和谐的劳动关系。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机器-劳工替代”机制、“劳工-雇主博弈”机制和“国内-国外投资”机制都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劳动关系(范式)的平稳发展,这得益于中国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政府扶持工会发展、国内投资和引进外资的快速增加等。再次,中国政府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以财政支出带动就业、扩大公共部门就业、在劳动立法和司法中保护劳工等,这些都促进了中国劳动关系(范式)的平稳发展。最后,智能技术将可能替代更多劳工、加强雇主对生产活动的控制、削弱工会力量、促进全球产业转移等,给劳动关系(范式)的转型升级带来挑战。政府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工会发展、健全劳动法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进而规制劳动关系(范式)、促进劳资和谐,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技术革命;劳动关系;劳动关系范式;演化规律;演化机制
学科专业:劳动经济学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核心概念解释
1.2.1 技术革命与技术-经济范式
1.2.2 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范式
1.2.3 演化与演进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篇章结构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主要劳动关系演化理论评述
2.1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劳动关系演化理论
2.1.1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劳动关系演化理论框架
2.1.2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劳动关系演化理论评述
2.2 马克思主义的劳资关系演化理论
2.2.1 马克思对劳资矛盾变化趋势的辩证分析
2.2.2 马克思主义的劳资关系演化理论框架
2.2.3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关系演化理论评述
2.3 西方非正统经济学的劳动关系演化理论
2.3.1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关系演化理论
2.3.2 新熊彼特学派的劳动关系演化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技术革命演进中的劳动关系变迁
3.1 技术革命、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范式
3.1.1 三次技术革命浪潮
3.1.2 劳动关系及其衡量方式评述
3.1.3 劳动关系范式及其特征
3.2 从工业革命爆发至今的劳动关系变迁
3.2.1 劳动关系变迁概述
3.2.2 工业革命的劳动关系概述
3.2.3 电气革命的劳动关系概述
3.2.4 信息革命爆发以来的劳动关系演化
3.3 技术革命演进中的劳动关系变迁特征
3.3.1 劳动关系随着技术革命的演进而跨越式进步
3.3.2 劳动关系的发展在特定时期可能停滞或倒退
3.3.3 政府干预劳动关系发展愈发重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技术革命推动劳动关系演化的动力机制
4.1 技术革命的演化阶段与演化规律
4.1.1 康德拉季耶夫长波与技术-经济范式理论
4.1.2 对技术革命浪潮的阶段划分
4.2 技术革命推动劳动关系演化的动力机制及制约因素
4.2.1 技术革命推动劳动关系演化的动力机制
4.2.2 动力机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制约因素
4.3 技术革命推动劳动关系演化的一般规律
4.3.1 技术革命爆发阶段的劳动关系演化规律
4.3.2 技术革命成长阶段的劳动关系演化规律
4.3.3 技术革命扩张阶段的劳动关系演化规律
4.3.4 技术革命成熟阶段的劳动关系演化规律
4.3.5 劳动关系演化规律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技术革命推动劳动关系演化的历史证据
5.1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劳动关系演化
5.1.1 工业革命爆发前夕英国的劳动关系概述
5.1.2 工业革命爆发阶段英国的劳动关系演化
5.1.3 工业革命成长阶段英国的劳动关系演化
5.1.4 工业革命扩张阶段英国的劳动关系演化
5.1.5 工业革命成熟阶段英国的劳动关系演化
5.2 电气革命时期美国的劳动关系演化
5.2.1 电气革命爆发前夕美国的劳动关系概述
5.2.2 电气革命爆发阶段美国的劳动关系演化
5.2.3 电气革命成长阶段美国的劳动关系演化
5.2.4 电气革命扩张阶段美国的劳动关系演化
5.2.5 电气革命成熟阶段美国的劳动关系演化
5.3 信息革命中劳动关系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5.3.1 “机器-劳工替代”机制方面的原因
5.3.2 “劳工-雇主博弈”机制方面的原因
5.3.3 “国内-国外投资”机制方面的原因
5.3.4 意识形态和政府调控方面的原因
5.3.5 劳动关系不平衡发展原因的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劳动关系演化机制的实证检验
6.1 基于主成分模型的劳动关系量化研究
6.1.1 量化劳动关系的方法选择
6.1.2 主成分模型原理概述
6.1.3 指标选取、描述性统计与模型检验
6.1.4 主成分模型的结果
6.2 劳动关系同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检验
6.2.1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6.2.2 变量描述、平稳性与协整关系检验
6.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6.3 技术革命推动的劳动关系演化机制检验
6.3.1 理论框架回顾与实证研究假设
6.3.2 变量说明与实证模型设计
6.3.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平稳性检验
6.3.4 回归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技术追赶进程中的劳动关系演化研究
7.1 中国的技术-经济范式追赶历程及其阶段
7.1.1 技术-经济范式与技术-经济范式追赶
7.1.2 中国对电气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追赶:1949-2001年
7.1.3 中国对信息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追赶:2002年至今
7.2 中国技术追赶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
7.2.1 追赶电气革命进程中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
7.2.2 追赶信息革命进程中我国劳动关系的分化
7.2.3 中西方劳动关系演化的比较
7.3 中国劳动关系演化的动力机制及政府调节
7.3.1 中国的“机器-劳工替代”机制及其政府调节
7.3.2 中国的“劳工-雇主博弈”机制及其政府调节
7.3.3 中国的“国内-国外投资”机制及其政府调节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劳动关系演化机制的实证检验
8.1 基于主成分模型的中国劳动关系量化研究
8.1.1 变量选取、描述性统计与模型检验
8.1.2 主成分分析过程与结果
8.2 研究假设、实证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8.2.1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8.2.2 实证模型设计
8.2.3 变量说明
8.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平稳性与协整关系检验
8.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8.3.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8.3.3 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
8.4 调节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8.5 中国政府劳动关系干预政策的效果检验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智能时代劳动关系的演化方向及转型政策
9.1 智能时代的劳动关系演化趋势展望
9.1.1 灵活就业、线上工作、多份兼职和自主创业逐渐普及
9.1.2 劳动者收入多元化,普遍由工资收入和资产收益组成
9.1.3 劳动条件进一步改善,更加人性化并且更加富有弹性
9.1.4 管理方式将向扁平化、虚拟化、民主化、弹性化转变
9.1.5 教育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线上教育将得到广泛认可
9.1.6 在政府推动下,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福利水平提高
9.1.7 智能时代的劳动关系稳定性分析
9.2 智能技术对劳动关系演化机制的影响及挑战
9.2.1 智能技术对“机器-劳工替代”机制的影响及挑战
9.2.2 智能技术对“劳工-雇主博弈”机制的影响及挑战
9.2.3 智能技术对“国内-国外投资”机制的影响及挑战
9.3 智能时代政府促进劳动关系平稳转型的政策建议
9.3.1 政府调节“机器-劳工替代”机制的政策建议
9.3.2 政府调节“劳工-雇主博弈”机制的政策建议
9.3.3 政府调节“国内-国外投资”机制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小论文09-19
信息技术研究课题07-01
高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31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07-02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方略论文10-12
信息技术组阶段研究计划10-20
论小学信息技术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信息素养论文教育论文07-15
中学化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06-17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论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