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方略论文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方略论文(精选11篇)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方略论文 篇1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方略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具有实际操作技能。但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偏低,也不喜欢理论知识学习,因此中职学校需要找寻合适方法将信息技术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更要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具有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

一、通过任务调动学习兴趣

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为学生布置清晰地学习任务,并以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索问题和知识点的本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出良好地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更好地去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教师布置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活动。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也要注意难度,要从简单向困难进行深化,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一点点地将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理解透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锻炼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更好地将问题的本质寻找出来并加以解决,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内容。例如,在学习word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先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个人简历的制作,以求职为目的进行详细内容的填写。学生在进行简历制作的过程中,将需要进行文字的录入、简历格式的设置以及各个段落之间的安排,并在简历当中插入相关图片或者数据。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更加正确、合理。通过这种训练方式,能够让学生提前掌握住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但在离开学校参加工作之前,必须要有效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社会各界的招聘。在制作建立的过程中,学生将会面对很多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并且这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将不懂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发展[1]。

二、培养兴趣自主学习开设

中职学生不喜爱枯燥和单调的理论类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期间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这样做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为学生讲授有关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时,教师没有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理论,而是通过实际操作演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先指导学生上网注册一个邮箱账号,鼓励同学之间进行邮件来往,学生初期对于邮件发送有着较强的兴趣,所以愿意认真学习,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能获得了较好地课堂效果。教师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引入课堂游戏辅助教学活动的开设,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真正的满足寓教于乐。例如,教师规范学生指法练习的时候很困难,由于现在很多学生家中有电脑,学生已经能进行初步的计算机操作,但是没有系统化练习会然部分学生的指法操作有误,教师应在信息技术课上纠正学生的不良指法,但是若一味地进行字符或者功能键的输入练习,学生的厌烦情绪会增大,甚至出现不愿意练习的情况。因而,教学中教师可以下载打字游戏,鼓励学生玩“警察抓小偷”“射击”“青蛙过河”类游戏,让学生的指法得到有效练习,进而也让学生的字符输入速度大大提高。学生在游戏期间,为能顺利闯关,就要有意识地牢记功能键的用法和位置,这样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功能键的用法进行简单了解。

三、积极互动有效合作

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如何才能够有效进展下去。这是每一个从业者都应当关心的重点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为自己的助理,之后让学生开展互动学习,彼此之间进行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行不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将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组,并保持每一个小组当红中能够至少有一个优等生存在。这样,教师便可以让学生群体之间形成有效地互相帮助,将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互助性的学习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群体的综合成绩。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将会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获得正确答案,对于能力较强的人来说,在帮助其他人的过程中,便是对自己所学习过的知识点的有效回顾。这种回顾并没有任何的规律性,每一次帮助他人都能够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这便使得优等生能够高效的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认识,并进行有效保障[2]。例如很多学生对于Exclel当中的公式计算方面内容难以有效理解。这种公式运用方式具有一定的难度。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学习速度较快,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显得效率低下,需要教师进行多次讲解才能够有效理解。重复地讲解将使得时间被大量的浪费。而采用互动合作方法之后,学生之间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将会有更加直观地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通过实践体验到快乐,通过快乐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情景、学生的能力、教学经验等因素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然后适度的调整教学方略,提升教学水平,让课堂更具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任盈盈.谈问题解决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2(05):12-13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方略论文 篇2

关键词:信息时代,信息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管理系统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各校纷纷建立了校园网, 架建了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系统, 相比传统教学管理有了较大的进步。各个管理系统相互孤立, 各校系统形式多样, 缺乏管理系统的集成性和统一性。学校内部、各校之间不能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无法体现信息化带来的优越性。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 对教学管理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存储、评价、反馈等, 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以适应信息时代中职教学管理发展需要。创新、规范、灵活、有效地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提升教学质量,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笔者从中职教学管理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 给出了个人观点, 提出了信息时代中职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以真正实现管理系统的集成化、统一化, 从而提高资源的共享性, 管理的便捷性、灵活性, 以适应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 供同行们在信息时代下新一轮的教学管理改革参考。

1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1 职教资源整合, 合并或吞并,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校生源规模的变化, 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全面的资源整合。各地区职教城、职教园的启动和建设, 职业学校开始集团化, 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但各地区职教资源的整合, 仅仅是表面上的合并或吞并, 并不是真正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实验实习设施的整合。整合后的学校规模大、专业齐全, 学校加大了对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投资, 忽视了对小专业的投资和管理, 导致小专业不成气候, 不利于这些专业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笔者认为, 职教资源的整合, 应从专业角度进行, 应结合整合前的各学校专业开设、教育教学及科研成果、师资力量、实习设施等情况, 合理确定整合后各校的骨干专业, 避免各校重复投资, 这样有目的性地进行投资和管理, 可以有效地解决实习设备不足、企业顶岗实践等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便于教科研活动的开展, 将骨干专业做大、做精、做强。相比之下, 对规模较小、生源不足的专业, 应聚合到指定学校, 从师资队伍、实习设施、基地创建、企业顶岗实践等各个层面进行资源优化组合, 并加强管理、加大投入, 促使该专业增强, 培养出更适合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的优秀毕业生。

专业整合得好, 与专业相关的视频、教案、课件、试卷等信息资源更丰富、更优质, 专业精品课程资源网站的建设成为可能,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共享, 为在校生的宽基础学习和毕业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1.2 学分制推行进程缓慢或无法推行, 学生管理呈恶性循环趋势

学分制在大学普遍推行, 而在中职由于诸多原因, 如师生双向选择、师资、教室、实习设备、师生比等不能满足学分制实施要求, 在现阶段推行比较困难。

学分制的实质, 是让学生完成一个门课程的学习, 得到该课程的相应得分,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老师, 自由选择专业, 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 但可个修学另外感兴趣的课程, 修完相应的课程, 而得到相应的学分。如果这学期没有达标, 下学期可以再学, 两年修不完, 可以工作后再修, 直到修完该专业相应的学分, 才能毕业。

目前, 很多学校学生成绩管理不规范, 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赝品”的中职毕业生, 而且呈现恶性发展趋势。部分在校学生对文化或专业失去了兴趣, 学校又限制专业调整, 在多个约束条件的驱使下, 只能无奈地坐在班上“混日子”,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毕业, 不流生, 只能以一个不真实的分, 做到让家长和学生“满意”。

笔者认为, 推行学分制, 有效地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 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倘若学生对某门功课厌学, 可通过另外的学科来弥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灵活的进行专业调整, 可到相近专业, 乃至选择跨学校, 跨县市, 甚至选择跨省的学校就读自己喜爱的专业, 只要修满相关的学分后, 即可毕业。

1.3 专业设置、专业调整、企业需求制约着中职生的发展

1) 专业设置不能满足社会或学生需求

学校专业设置一般都是按照国家或省所下发的专业设置纲要进行, 但中等职业学校在具体开设专业时, 必须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较新的、超前的专业, 师资与设备以及实习条件等不可能及时到位, 很多家长没有超前的眼光, 社会需求的岗位相对也较少, 招生实现整班开设也不太现实。

正当时、热门的专业, 各所职校普遍投入, 生源数量巨大, 毕业生数量多, 给就业带来压力, 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对口就业。即使就业对口的, 也有可能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迅猛, 当初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滞后等原因, 学生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需进行就业前再培训。

传统的、过时的专业, 由于人们习惯传承革新, 而被继续保留, 实质毕业后, 社会存在需求率不高。个别传统专业有一定的社会需求, 但招生组建班级困难, 比如红木雕刻等, 最终导致该专业无法开设。

冷门的、偏僻的专业, 招生时生源太少, 学校认为开设该专业不经济。或存在学生想学某个专业但当地职校不开设该专业, 这部分学生只能被迫转到其他专业。

2) 不适应专业学习的学生, 中途专业调整受到限制

很多学生起初可能是凭着兴趣、爱好而盲目地选择了某个专业, 但实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该专业的学习。由于学校的管理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化和集成化, 而学籍管理的相对固定性, 限制了学生中途专业调整, 导致该生流生, 或只能无奈地混日子, 最终取得一张中职毕业文凭。

3) 学生所学专业技能, 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企业用人单位希望能招到专业技术强、服从管理、爱岗敬业、工作作风优良、能直接上岗的工人, 却常常事与愿违。往往招进的毕业和企业需求相差甚远, 特别是特殊行业, 仍需进行专门的技术和管理培训。若能利用毕业前夕, 校企合作, 实施“订单式培养”, 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校讲学, 并安排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顶岗实践的成绩纳入学分制考核, 同时企业可择优录用, 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又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笔者认为, 中职教育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 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要求教学计划应能灵活调整, 适应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和学生需求。

如果中职推进学分制管理, 所有管理模块相互衔接, 教学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系统化, 学生中途进行专业调整或按用人单位需求组建新定向委培班将变得更为简单。为了使得专业调整更加灵活机动, 将学分管理分为两块:基础学分和专业学分, 高一年级注重基础学分, 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思想品德、文明礼仪、体育卫生、安全法规等构成。基础学分不过关的可以在高二重修, 需进行专业调整的学生, 要求基础学分必须过关, 如果学生能及时调整到一个感兴趣的专业, 认真修完该专业相关的课程, 达到一定的学分, 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 成为社会或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才真正的做到全面育人, 为地方经济服务。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企业用人单位通过登录, 进入教学管理系统, 针对某校、某县市或省, 发布用人需求数量和规格要求, 学校可根据现有专业开设情况, 让基础学分过关的学生进行优先选择, 组建新班进行校企合作, 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 达到一定的学会, 毕业后到相应的企业就业。

1.4 学生管理不够规范, 存在漏洞和缺陷

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没有实现信息化和系统化, 导致学生管理不够规范, 存在很多的漏洞和缺陷。例如:某生在甲校上学, 严重违反校规校纪, 受到纪律处分甚至劝退, 被迫转到乙校学习。在乙校该生因无任何记录, 本着给学生学习的机会接受了学生。有的学生可能在职高三年中, 先后周转了多所学校, 最终也取得了毕业证书。学生到了另一所学校或另一个专业之间, 既没有品思方面的记录, 又没有学分方面的延续, 不管学分高低, 实质是给了学生很多退让。这种管理的漏洞和缺陷, 往往被一些同学利用, 甚至效仿。

笔者认为, 如果建立好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 省级或全国信息资源共享, 及时记录学生的学分情况、学习成绩, 品思状况等, 包括转专业、转校、毕业后就业信息等都一直跟踪, 从而有效地抑制着学生的品行, 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建设。

1.5 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实现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及宽阔的知识面, 为后续的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俗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 然而现实是, 不少学生在毕业之后, 便失去了联系, 不知工作去向。有不少学生工作之后想重修另一技术工找不到培训单位, 事实上学校提供了此类培训, 并在网站在建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笔者认为:职业中学是中职生的最后一个学习站, 学校有义务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了解, 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培训提供咨询与服务, 同时又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及时了解企业需求, 促进专业教师成长和学校办学的灵活性。

建立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 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通过课程教学资源网站给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宽厚基础, 同时又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信息时代中职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

1) 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 要结合中职的实际情况, 依托专业的教育软件开发服务商, 在不断开发、调试、应用中完善。该软件的开发涉及到企业、学校、学生、教师、专业、学分、教育、教学等多个方面, 是一个相对复杂、庞大的系统, 必需依托较强的软件开发队伍, 逐步完善。

2) 由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牵头, 投资开发基于网络的B/S架构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客户端无需维护和升级, 通过internet直接访问, 设置不同的用户级别和访问权限, 通过用户名、密码及手机验证码确保登录用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保证教学管理的规范性。

如果自下而上, 学校自行开发或分别从不同开发商购买, 会浪费更多的财力和人力。由于信息数据格式的不统一, 无法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及各类数据的汇总统计上报。上级部门需要统计某个数据时, 还得层层上报, 有时还会存在虚假信息, 不能直接掌握到第一手的资料, 不便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当省级或国家级需要信息整合时, 各校先前投入开发的软件被迫终止使用, 造成资源浪费。原系统上的数据又不便于直接移植到新系统, 只能重新录入, 造成了重复劳动且工作量极大。如:以前的中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助学金管理系统, 就是先是省级, 然后改用国家级的, 其资源浪费, 工作量较大, 而且只实现了学生学籍管理这一部分。

3) 教师和学生等的信息资源, 均以唯一的身份证号作为关键字, 确保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有些信息的采集, 可以通过身份证读卡器方便进行, 实现管理的灵活性、正确性和集成性。比如:基于互联网的学生“一卡通”, 可用于上课考勤、进出校门等。

4) 注重教学管理系统的完整性。教学管理不仅仅是学籍管理这一个方面, 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其不仅涉及学生学籍、学分、专业、毕业, 还涉及到教师、课程、计划、教案、课件、试卷及教学评价等信息资源, 还要结合企业的需求 (用人单位可以在网上发布需求信息) 。学生可以在网上申请某个专业的学习, 在校或市乃至省级组建班级, 还可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

5) 专业协调可以以校、县、市之间进行, 进而推广到省乃至全国。 (最初可以在校级进行) , 个别冷、偏的专业, 生源可来自全省, 采用远程学习、在线辅导、网络组班的方式, 或可以在师资条件具备、实习设施齐全、靠近用人单位的学校进行, 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员的参与和顶岗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教, 存在多行业、多工种的复杂性。随着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要求学校能灵活调整专业设置, 让学生有选择适合的、喜爱的专业机会, 从而更好地学好专业技能, 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信息时代下, 以国家教育部为龙头, 在专业的教育软件开发商的支持下, 开发基于网络的B/S教学管理平台, 集成各种教育教学资源, 进行优化整合, 更大范围内的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为学生成长记录、加强校企联系、学生就业跟踪等各种数据的收集整理,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也为规范学校管理, 提高效率提升质量, 信息畅通下达和反馈建立直通车, 更好地调控教育教学方针政策, 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唐玉清.论信息时代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J].网络财富, 2009 (19) .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方略论文 篇3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方略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和方法也有了新的内容,能否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成为了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高低的依据。在笔者看来,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和培养方略必须突出“创新”二字,既要创新教学理念,又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下文列举了几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容易运用的几种“创新”教学方略,以供参考。

一、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然而许多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他们往往采取单一、片面的教学手段,甚至大多数只是单纯地介绍课本上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具备创新性,自然不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一定的情境教学法,在课堂设置比较合理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完成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网络”方面的知识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段现代信息传递与古代信息传递的对比视频来制造合理的课堂情境,视频内容大致为:在古代,异地之间的人们的通信只能依靠信件,耗费的时间长而且信息的时效性不大,而在当代,人们之间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信息或者资源在网络上只需要点击几个按键便可以完成共享和传递,这样既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还可以快速地实现扩散。在视频过后,学生的兴趣都被视频的内容吸引了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根据视频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如“当代的网络与古代的信件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网络与信件之间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等,这样在网络与信件的比较中就把网络发展的特点完整地展现了出来,既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够使其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

二、利用学生的探究心理,鼓励其自己动手

由于我们讨论的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略,而教师面对的多是未成年的中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中学生的想法和心理特点考虑进我们的教学任务中。众所周知,中学生大多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究一件事情的根本,喜欢自己动手创造的成就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将课堂交给他们。比如,在学习基本的word操作的时候,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交给学生一段现成的文字,然后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加工,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趣,所以我们可以创新一下,让学生自己把喜欢的文字打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方案对文字进行加工,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评选,看谁的任务完成得最好。这样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體地位,又能够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同时掌握必须的知识,一举多得。

三、设置课堂任务,学习与娱乐相结合

对教师而言,想办法使学生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才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实践证明,合理地利用课下时间有助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但是教师绝不能够毫无顾忌地随意设置课堂任务,因为大多数学生非常反感教师布置过多的课下作业,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技巧性的设置,将学生的学习与娱乐联系起来,一方面,这样的课堂任务充满了娱乐性质,学生不容易反感;另一方面,这样的课堂任务使得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既保证了学习效率,又满足了娱乐需要。比如,我们在word教学完成后,为了巩固学生的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就可以布置这样一个课堂任务,即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编写一张贺卡,贺卡的内容为你最想和好朋友说的话,然后为贺卡配上自己喜欢的字体和颜色,最后通过网络发送给好朋友,这样学生既不会反感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还能够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习。

四、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够仅仅把目光局限在小教室和书本内容上,而要整合利用多种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无论是什么资源,只要对我们的教学有利,只要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加以使用。比如,现在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传到网络上,然后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另外,在电视或者报刊杂志上的一些有关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情况的相关资料,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作为课堂内容展示给学生,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五、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张以学生为本,所以在教学上无论信息技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略,都要以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希望笔者提出的几种方法对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

参考文献:

[1]胡松海.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和认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5).

[2]韩建军.信息技术课教学方式探究[J].才智,2010(08).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4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教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探求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特别是对我们职业中专学校,因为中专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对于数学纯粹的课堂教学感到很枯燥, 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致到了二、三年级就会有一大批学生上数学课就像“梦游”一样。而他们学习数学90%是依赖于数学课堂,课后很少再去看数学书。为了能使学生们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老师应结合数学本身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数学实验”。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这样不仅能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得以优化,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化静为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条件。如何在教学时尽可能利用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来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把教师讲授为主转为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上好中职数学课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 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上《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节课时,利用《几何画板》数学软件探究指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改变a的大小,认识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指数函数的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及探究出了指数函数图像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例如,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中,我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首先展示了两张苏通大桥斜拉索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漂亮而又宏伟的苏通大桥照片的同时感受这些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斜拉索。大家都能感觉到这些斜拉锁的倾斜程度不一样,但是不知道怎样来具体描述它们的不同。在学生脑子中产生问题后,我便顺理成章地引导大家:大家学完这节课就可以用两种数学语言准确而清晰地描述出各斜拉锁的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不仅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做数学实验综合训练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教育同样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思维的过程。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利用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而且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共享学习收获,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

如在讲平行直线系y=x+b或中心直线系y=kx+2时,如图6所示,分别拖动图(1)中的点A和图(2)中的点B时,可以相应的看到一组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和过定点(0,2)的一组直线(不包括y轴)。

又如在讲高二数学“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时,我们用《几何画板》制作“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课件,教师在课件中将要发现的对象“二面角概念”,“怎样度量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如何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已知二面角的大小,山路与水平面的角,和山路与山脚所成的角中的两个,如何求第三个”等隐藏在精心设计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中,并放置在服务器上,由学生通过网络,让学生独立探索。让学生猜测、推导、论证、由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并加以整理,然后教师启发性地回答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求法”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使他们都能够体验由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思想、方法等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所带来的快感。

同时,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具体来讲,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如代数中的函数教学;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问题,如圆锥曲线概念教学;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问题,如立体几何的教学;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问题,如数形结合教学等,都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去解决,使学生从“听”数学变为教师指导下“做”数学,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概括地说,数学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过程中,既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技能,也要不断追求方法技能的观念化、策略化,甚至于哲学化。使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模式,塑造健全的精神品格,而不是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固化于“会解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进行课堂演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而对于中职生而言,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能死记硬背一些数学知识已经算不错了,对于所谓的“所以然”因为需要理解,需要动脑,很少有人去问津。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过程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的思路更加清晰、形象、具体,使那些不易察觉的的知识点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感知范围之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激活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

1、友好的交互式界面使整个教学过程摆脱枯燥与乏味,同时降低教学难度。

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话是每个人都乐此不疲的事,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后,便在课堂上形成了除师生对话外的另一种对话情境——人机对话,而这也正是可以将学生们充

分融入到课堂上的一种有效对话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摆脱枯燥与乏味。特别是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是最关键的,这个过程若充分、合理地应用教师、学生、多媒体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们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例如,在讲《函数画板》制作课件,把展示由学难度。

2、丰富多样的格式设计使重点更易突出。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关键,对于中职生而言,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管老师再怎么强调,都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各种格式设计的多样变化,使他们对这部分内容形成特殊的记忆,从而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例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将重点内容字体都设计成红色、倾斜,或者再加下划线,等等。教师可以在讲解重点内容时插入相关图片,加强视觉刺激,亦可适当加入一些背景音乐,加强听觉刺激。又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性质,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三种圆锥曲线的图像,思考a,b,c的选取是如何影响曲线的形状的?直观而自然地记住,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不仅如此,运用信息技术,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培养严谨的思考习惯及求实的作风。

3、各种软件的相互兼容使教学难点可以“拨开云雾”。

教学难点的突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备课的重要任务。很多的难点往往是一些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很多难以表达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华盛顿大学数学系的詹姆斯·金这样说:“电脑演示复杂的图形变化过程可以带给学生看得见的动态立体形象。”可以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软件很多,如Word、Excel、PPT、几何画板、画板等。合理适当地应用这些软件,可以将一些用口头语言很难解释清楚的教学难点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函数图像的性质时,为了能使学生知道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函数表达式中a的变化与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关系,我在课堂上用几何画板作了两个函数的图像,并设计a为参数。这样在a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很清楚地看到各个函数图像的变化,也能看出两个函数之间的联系。又如:如图, 直线

与抛物线

交于A、B两点,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图像》一节的教学中,用《几何均设为参数,通过参数变化,向学生展示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和振幅变换,同时还能的图像的全部过程。把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单一化,降低教的图像通过变换得到与直线y=-5交于Q点.(1)求点Q的坐标;(2)当P为抛物线上位于线段AB下方(含A、B)的动点时, 求ΔOPQ面积的最大值.(3)求QP中点的轨迹方程。

4、媒体课件的大容量可以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

对于所有学习数学的时间仅限于课堂上45分钟的中职生,数学教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抄黑板的时间占用了一节课的将近1/4,而采用

信息技术以后,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可以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一定时间供教师来“善待”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事件,如学生的质疑,有价值的错误答案,等等。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要赶着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对这些非预期事件采取压制、不理会、或简单处理,这必将磨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并且在利用媒体技术以后,学生们上课更加活跃,更利于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方略论文 篇5

关键词:中职;网络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加宽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网络的普遍使用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更有利于中职学校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中职教师的影响

在中职教学中, 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操作, 提高了现代教学观念。中职教师通过了解所教科目的前沿动态, 合理利用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大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1.1 资源共享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职教师已经意识到原有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因此, 中职学校的学科教师想尽办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努力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通过网络信息及时了解学科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理念, 把多种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 使教学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同时, 中职教师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教师学习的对象、内容和工具。这样既帮助教师更新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 打破原有教学中的个体性与封闭性, 又能利用信息技术与同事、同行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和学习借鉴。信息技术使中职教师由独立工作向群体合作转变, 使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更加合理与完善, 不但有效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也使教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1.2 围重破难平台化

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 有时很难具体地表达出来并精确地传递给学生, 有的中职生也很难完全接受教师对抽象知识的表述。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很好地融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于一体, 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内容以形象直观、图像逼真的形式表现出来。中职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素材库自行下载一些素材, 或者利用媒体制作软件自行制作一些课件或微课, 把一些枯燥、难懂的知识内容利用课件(微课)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另外, 中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再局限于教室里的讲台和黑板, 中职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例如, 在网络中可通过在线测试平台或在线交流平台使中职学生得到学习与交流结果。同时, 中职教师也可借助信息技术来培养中职生的个性发展, 增强中职生的自学能力, 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中职学生产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学习的根本。那么,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大背景下,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求知欲被激活

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让学生接触到很多新的多重感官的刺激, 而这些多重感官刺激所提供的信息量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进行单一的讲解所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中职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而且很容易激发中职生的学习欲望, 有效地帮助中职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在学习中, 很多中职生都存在这样一个弱点, 就是在学习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中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 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成直观形象的学习情景,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使中职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针对性地学习并可促使其保持更长久的学习状态。例如, 笔者在讲民族政策时, 利用网络让学生观看一段摩梭族走婚的视频, 其优美抒情动听的音乐足可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看完再讲民族政策, 这时的学生是完全能认真听讲并听明白国家为何对少数民族要采取一些保护政策的。

2.2 授课目标轻松拿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中职生以后的发展, 也关系到我们国家以后人才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和学习中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以及运动特征, 也可以对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以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 从而有效地引发学生自主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和意识, 为中职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打下基础。例如, 在讲授“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常识一课时, 由于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距离社会较远, 因而对宏观经济政策不易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笔者利用CAI课件设计了三组电脑动画, 用三维跷跷板来表示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状况。第一组动画显示“总供给=总需求”。跷跷板平衡, 表明宏观经济环境比较稳定。第二组动画显示“总供给<总需求”。跷跷板向需求方倾斜,>总需求”。跷跷板向供给方倾斜, 表示会出现通货紧缩。后面两种情况都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良状态, 都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此时, 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以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重新平衡。通过边看动画边讲解, 学生对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 不仅理解起来容易得多, 理解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中职生不仅开阔了学习的层面, 而且增加了对外界事物进行创新的机会。在逼真的教学和学习情景下, 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有效地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 为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总之,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不但优化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果, 而且还改变了中职教师的教学模式和中职生的学习方式, 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使中职学校的教学更加多元化并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方略论文 篇6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网络化、多媒体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为主要方向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之中,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将计算机、网络、投影、电子白板、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中职数学学科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能够建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多重关系,能够突出解决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数学基础薄弱、主动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中职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帮助中职学生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学习和专业学习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索、创新中感悟并学习数学,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学教学的优化统一,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常,创造性思维是因好奇心与想象力产生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全新的教育环境,进一步刺激中职学生的自觉性,开发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教师应当改善守旧的授课模式,多采取开发脑力智慧,组织学生动手能力,或建立小组来对知识点展开探讨,这类创新的教学模式,是中职教学课的基础。在教学环节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根据教学知识点达到情景重现,进一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改善无趣死板的数学课堂,增添趣味性。如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首先采用两张苏通大桥斜拉索的图片,作为课程内容的展示,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漂亮宏伟的苏通大桥景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斜拉锁中的倾斜水平,虽然学生均发现了其中的差异性,但难以应用精确的词汇阐述其中的区别。学生形成了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引导并讲授“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知识点,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就可以用两种数学语言将斜拉锁中的区别准确描述了。该类问题的情景设计,一方面可以带动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整个教学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学的工具,可以将数学难易程度降低,推动数学更好地融入生活、贴近现实,达到情境重现的最大化,推动数学教学的灵活性,进而实现从书本、课堂以及考试中走出来,回归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中。采取技术的交流作用,建立十分贴切的数学学习情境,采取录像、影碟与计算机软件模式来表达数学问题,通过视觉效果展示枯燥的数学概念,代替了传统的文本形式,增强了数学的生动性、可视性与空间立体感,同时和其他学科结合效果更好,推动了数学知识在短时间内与相应知识的联合,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数学印象,使其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作用,体会到数学的本质,实现领悟数学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发现数学的良好品质与力量。

不仅如此,借助信息技术能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分解后,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来了解,比如采取视听建立的场景完成数学理念的讲解,让难以理解的概念直观表达,降低理解难度;同时,采取动画来体现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进而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数学的.思维与方法。简而言之,常量往变量发展(如代数过程中的函数),静态往动态的思考(如圆锥曲线定义),平面图形往空间图形思考(如立体几何),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联合(如数形式)等,均能采用多媒体技术去处理,让学生从“听”的教学,过渡发展成教师引导的“做”学习,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由被动开始转为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教学难度

教学至关重要的部分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一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原理,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其形成的原因。但对中职生来说,因教学环節不同的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仅仅能单纯地靠记忆掌握部分数学知识,其中的“所以然”,极少有学生会深入探究。多媒体课件则可将数学中涵盖的事物、过程等采取逼真的场景重现在课堂中,让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路更清晰、具体、形象,将其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清楚地在学生的感知领域中表达出来,带领学生了解整个知识的具体过程,在参与到整个知识思维后,实现对思维、能力、智力开发的目标,进而促使抽象的数学理念更加详细、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难度,加深了学生的直观印象,改善了传统教学方案中无法克服的难点。

参考文献:

[1] 黄嵚. 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6(1):243.

[2] 谢达. 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 发现(教育版) ,2017(1).

★ 教学论文 中职

★ 职业教学论文

★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

★ 职业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 职业中学教师教学论文

★ 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 中职学校舞蹈教学论文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刍议 篇7

一、布置任务,驱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老师应努力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和使命感去学习,学生对学习才会认真地加以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为学生布置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所学知识深入地加以掌握。例如,在讲授“Word”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会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他们以求职者的身份,制作一份有创意的个人简历。学生们通过完成文字录入、文字格式设置、段落编排、插入自己的相片、表格等,设计出一份自己满意的个人简历。学生们由于将来毕业后都要找工作、写简历,所以,他们都会对这个任务比较重视,认真地投入到这份简历的制作中,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主动去请教老师和其他同学,想方设法完成这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然也就能较为深入地掌握了本部分知识。

二、培养兴趣,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生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较为反感,因此,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时,我并没有给学生讲过多的理论知识,而是注重他们的实际操作。我先让每位学生在网上注册申请一个邮箱账号,然后让学生自己写邮件,并互相发送和接收邮件,学生们对收发邮件觉得很新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学习起来特别认真,效果较好。

我在教学中还适度地引入游戏来辅助教学,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例如,指法练习是比较枯燥的,教师讲解了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后,学生就要通过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如果一味让学生进行单调的字符和功能键输入练习,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不愿意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采取了游戏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我借助《金山打字通》软件,通过让学生们玩“警察抓小偷”、“射击”、“青蛙过河”等小游戏进行指法练习,大大提高了他们字符的输入速度。由于游戏中设置了一些障碍,学生为了顺利通过,就迫使自己去理解一些功能键的功能和用法,这样,他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功能键的使用方法。反之,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指法的理论要点,死记硬背键盘字母的排列位置及功能键的用法,学生们就可能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协作,互助学习

如何解决好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一直是个难点问题。我认为,老师可以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来充当自己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以学生互助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成效。教师可以在讲授完一节课的重、难点之后,选择几个成绩较好又积极性较高的学生为“小老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解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很多同学认为“Exclel”教学中公式的运用方法很难,教师就可以对全班同学先进行一两遍的讲解,再借助“小老师”来辅助教学。因为一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可能听老师一两遍的讲解就会了,而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就不容易理解,如果对这些同学一一反复地进行讲解,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甚至需要在课后对他们“加班加点”。所以,教师如果借助“小老师”来帮忙讲解,就能为自己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让学生采取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安排自己组内的学习内容和进度来开展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协作精神。如在讲授演示文稿的制作时,因为演示文稿中既包括文字、图片,又包括声音、视频等。学生既要到网上下载资料,又要懂得演示文稿的多种制作技巧,单靠一名学生来完成是比较难的。因此,在训练时,我把学生几个人分成一组,同组的同学既有分工,又互相配合,有专门查找图片的,有专门整理文字的,有专门搜集视频的,有负责整体构思的,等等。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协作学习。我还适时地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激起他们的求胜欲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试论中职信息技术教学 篇8

本人在中职学校从事了很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把计算机看作是一种工具,让学生掌握应用这种工具的本事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一、全面分析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想要从问题的根源出发来真正地解决现阶段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首先就要对现阶段的教学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本人经过总结和归纳,认为现阶段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程度不尽相同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时由于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以及所受计算机的教育程度都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着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还有就是学校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不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质量就有所差异,导致学生在掌握相同技术的同时,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还不相同,甚至学生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也不同。有的地区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就会比较重视计算机的实践过程,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和灵活;而有些地区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实践过程,只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掌握的技能就会很少也很死板。当然造成学生之间计算机水平差异的还有学生个人的因素,学生自己对计算机拥有的兴趣程度不同,造成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不同,导致学生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得十分迅速,而学校教学中教材和设备的更新速度赶不上技术的发展脚步。这就使得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教师还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学生最后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个问题只有学生在走出学校服务社会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已经有相当大的部分过时了。因此,这个教学弊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外,计算机知识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包含着软件技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程序技术等,在中职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虽然每部分知识都提及和讲解到了,但是都没能让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和练习,这就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不精通。

(三)缺少足够的实践过程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门操作课程,学生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进行实践练习,就会很快忘记那些相应的理论知识。而在中职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便是理论课程比较多,实践跟不上理论的脚步。我们中职学校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社会培养那些技术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地让学生参加实践训练,就会让学生只顾理论缺少实践,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只能“纸上谈兵,不能实际作战”。所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改变中职信息技术现状的有效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采取以下的教学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改变教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抛弃传统教学中将知识讲解给学生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它们分成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及技能来开展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态度,并让学生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走进每个小组的学习过程中来,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或疑惑。这样就能够让水平和技能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拥有适宜自己学习和提高的目标,不会打击底子较差学生的自信心,也保护了水平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适宜的教学模式,加强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训练

根据计算机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视频和短片的形式将具体的操作步骤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相关的操作训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训练形式也要丰富多彩,以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顺利地从理论知识过渡到实践操作中,促进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高。

(三)有效利用网络信息,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更新速度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掌握和获取信息的手段、速度是决定能够获胜的关键因素。在中职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基础知识掌握得也比较薄弱,为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体验,积极地思考,以便更加有效地掌握计算机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够在学习和掌握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对新知识的探索和获取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钻研将新知识为己所用。为此,我们在中职教学中一定要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中职信息技术论文 篇9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引入到中职阶段也仅仅只有多一点的时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法,在目标、地位、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

同时,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同,很大程度上信息技术课在学校的地位就是“副课”,学生不重视,甚至有些学校不开信息技术课,使得信息技术课流于形式。

目前,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仍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大多只是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消化教师讲授的知识,并未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课程的关键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应有的体现。

虽然有上机操作练习,但也仅是参照教师事先做好的范例。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虽然采用了上机考核的方式,能比较好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不能全方位体现学生对于课程总体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点的运用。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特点及教学方式改革的需求,决定了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良好的应用模式。

职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进入职中以后的信息技术在笔者看来很大部分是对小学、初中教学的重复。

学生怀着一颗憧憬的心来,但是收获的却是失望。

重复的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

其次,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及相对的教学自由性。

信息素养是建立在技术的熟练上,不能因为说要培养信息素养而因噎废食,忽视了技术性。

但从现实来看教学时间少及教学跨度大,学生很容易忘记,下一节课需要一段时间对软件进行回忆。

职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一门纯技术课,一门纯理论课,一门考查课。

2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思路

2.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学科。

比如,教师节到了,怎样亲手做一个电子贺卡给自己的老师、买了路由器怎么设置等。

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从目的出发,更有针对性,学生也更感兴趣、更愿意学。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有其独特之处,教师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框架,精心设计符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特点的教学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解Frontpage时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建网站,可以把这部分教学修改为:“建站规划”“初建网站”“网站优化”“动态网页”“网站发布”等。

通过这样的优化教学结构学生对建设网络家园就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能够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

教师也要从原来的角色转变过来,不再是一个技术的教导者,而应成为一个能力的引导者。

不再囿于传播知识,而更多的应该在学生面前体现怎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指导学生。

2.2 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不只是要讲解好教材上的内容,因为如果单纯地对教学内容讲解会使得课堂十分枯燥,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

要营造好的教学气氛,提高中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就要从其兴趣着手,使用现代化设备,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刺激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掌握信息基础知识,还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中,学生学习的欲望也会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在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讲解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学习知识。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信息技术是计算机应用的主体,学生应该对基础的知识加以掌握,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要掌握很多的技术知识,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加上教师的辅导,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要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其动脑能力,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更加深入的理解信息技术知识。

在选择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育,从学生实际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出发进行分层教学。

改革传统的信息技术考试方法,把信息技术考试分为笔试和实际操作,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总结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4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说,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变革。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初探 篇10

安乡职业中专学校

侯锦红

【内容摘要】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行十多年了,其中利弊,众说纷纭。但是,我认为,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次冲击,新事物的出现一定会有它的优势,并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多媒体由最初的幻灯屏幕到现在的电子白板的革新,越来越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对中职语文教学,信息化教学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增强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提升语文素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普及,信息化的教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信息化教学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今天,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推行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学生的脑袋里充满了很多时髦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的文字更乏味,对于本就厌学的中职学生更难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所以教师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学习基础模块下册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文言文的写作,大量的描写,人物的肖像及服饰描写很多学生读不懂,也没兴趣读下去,我利用多媒体,通过网络搜索《红楼梦》电视剧的第一二集,放映给学生看,一个个人物的出场,一个个细节的展示,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分

/ 3

析文章也轻松多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二、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学习效率不高,而信息化教学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信息化教学直观明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赤壁的景只用了13个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老师用了很多词来形容,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这时,我利用网络搜索有关赤壁的图片,一张张的展示,一阵阵的惊呼声,课堂不再沉闷,一下子活跃起来。在讲授周瑜的形象时,我把电视剧里那个帅气的周瑜插入课件,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赤壁之战的那一段,学生看过之后,对周瑜敬佩有加,也更能理解苏轼怀周瑜的原因了。

其次,信息化教学能扩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知识面。信息环境下学习的空间是开放的和博大的,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网上资源丰富,信息容量大。比如,介绍苏轼这一作家时,传统的教学依靠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师的积累,只能讲一些重要的,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枯燥乏味。而有了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上网百度一下,关于苏轼人生路上一个个故事完整的展现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苏轼,更好的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及词里抒发的感情。

再次,信息化教学能有效优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让我们的教学从传统走向创新,从单一走向多元!网上资源丰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资料,这些直观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记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学校要求建立试题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把相关题目整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取题目,建立适合学生的试题库,这样还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信息化教学能放开对学生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说教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信息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3

网上资源更新很快,贴近生活,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信息化资源还能让我们的学生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爱好,使得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当今社会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也是如此。现在,电子白板与多媒体结合的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越来越适应新的形势,对中职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论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庄会荣

《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第09期

;

2.《恰当运用电教媒体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关于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电教媒体的思考与建议》

广东番禺中学

戴瑞虹

中国教育网 3.《浅谈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 德庆县香山中学

阳继伟(2003年7月9日)4.《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顾青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年第6期

5.《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的研究》

余迅

广西师范大学

2001年

浅析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

课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主要场地,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自主探索性的教学模式得到人们的推崇,在中职学校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必修课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着重注意的是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造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每种软件技术逐一教学,而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需要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自主学习,拥有不断探索新知的能力。在中职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对于每一个细节的问题都讲解到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营造比较有利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使其认识到自主学习的益处和意义。信息技术相较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来说,轻松顺畅的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容易营造,学生对于新技术、新科技具有普遍兴趣,这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创造了良好的主客观条件。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时,需要着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究,也可以进行集体讨论,还可以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就可以自主登录校园网络进行相关教学信息的查询或者欣赏与课程相关的动画展示教程,使课本中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也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在玩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比较式死板的讲解更加有效,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实施项目教学策略,发掘学生创造潜能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特别适用于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因为项目教学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创造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体现职业岗位群需要,有利于缩短学生在校学习与上岗就业的距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按照实施项目的完整程序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教学中,计划很重要,为使项目顺利完成,教师可让学生成立项目开发小组,选出组长,指导项目开发小组编写项目开发计划。项目开发计划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拍摄场地与道具安排、摄制计划与进度安排。项目的实施是项目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各项任务,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在计划内完成项目开发,实现教学目标。项目完成后安排交流,总结活动,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操作技能。在交流、总结中,教师可让各项目组介绍他们的思路和创意、展示作品、分享项目成果,同一个项目,不同组别可能会制作出不同效果,出现很多闪光点,让师生倍感惊喜。在交流和教师点评中,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直观形象地互相学习设计和操作技能,这样的学习更有效。

三、正确选择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主动,由原来的强迫性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在兴趣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比较占优势,学生普遍对新兴事物及科技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维持这种兴趣状态,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创造学习环境等手段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计算机的指法联系中,由于内容目标的单一,因此学生会很快产生乏味情绪,这时需要进行教学软件的配套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对指法练习的难度进行分级,在其中增加游戏环节及竞赛环节,先让学生熟悉键盘,然后通过游戏使学生掌握单词拼写,可以参考俄罗斯方块。这一游戏是在方块中填入需要拼写的单词,在方块落下之前必须拼写完成,否则游戏失败,游戏最后可以看到自己获得的成绩。再高一级的就是语句拼写,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竞赛,看谁的得分高。这样逐步提高难度的教学内容可以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属于发展性的教学,是现代化的科技发展背景下必须重视的课程内容,这样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尽快适应实际需求。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艺术及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水平,将信息技术教育落到实处,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逐渐弥补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刘亚军.差异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8).

[2]谭文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体、主导和主线[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1).

上一篇:创新是检察工作不竭的动力之源下一篇:白沙县青年志愿者招募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