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适应学校环境

2022-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会适应学校环境

中职学校如何创建适应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摘 要: 教育理论认为“单一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缺陷的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内容广泛,没有固定的程序。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系列措施,拓宽了德育教育渠道,形成了创建适应传统美德教育良好环境的主体构想,概括为“四化”,即传统美德教育管理科学化、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系列化、传统美德教育多途径化、传统美德教育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 美德教育 环境教育 艺术教育 活动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必须广泛深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党的三届四中、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弘扬民族文化,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任务落到实处。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对拓宽德育教育路子、深化改革、培养“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依据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单一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缺陷的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良好的适应传统美德教育的环境,就会导致“老师雨露润心田,生爱教育把头点。步入社会看一看,思想立刻有转变”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环境的窄小和单一是主要的原因。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更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的,他们与社会、与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优化家庭这个大环境,只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完成传统美德教育这个综合性工程是不可能的。这就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创建适应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二、创造适应传统美德教育良好环境的构想

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内容广泛,又没有固定的程序。针对这一情况,我校组织精干人员,认真学习研究,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系列措施,拓宽了德育教育渠道,形成了创建适应传统美德教育良好环境的主体构想,概括为“四化”,即传统美德教育管理科学化、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系列化、传统美德教育多途径化、传统美德教育形式多样化。

1.传统美德教育管理科学化

所谓管理科学化,就是创建与传统美德教育相匹配的管理体系。把组织管理、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制度管理等科学的管理手段引入传统美德教育工作之中。

所谓组织管理,就是建立传统美德教育的组织机构,校内,成立由校长牵头,相关各部门负责人,以及班主任参加的领导小组,根据各自的职责特点,从不同角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把传统美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如政治课《职业道德》一节,可以与职业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育。校外,同团县委、校外办联合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密切联系家长,定期召开座谈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如我校个别学生爱吃零食、乱花钱,不讲卫生,则家长应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为了不使传统美德教育流于形式,除做好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之外,我们还健全了教育目标、实施计划、规章制度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使我校传统美德教育沿着既定的方针向纵深发展。

2.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系列化

所谓内容系列化,就是构成几个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系列。从教育对象出发,领导、教师、学生构成一个系列。传统美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影响学生的是教师、领导,他们是教育者和传播者,同时学生的思想行为又能促使教育者反思深省,从这个意义上说都是传统美德的教育对象。所以领导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修养,组织教师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内学习传统知识,加强教师修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

从教育内容出发,书本知识、行为规范、榜样力量构成一个系列。从形式方面看,讲、学、做构成一个系列,讲传统美德故事、学传统美德知识、做弘扬传统美德的事。目前我校形成了具有“团结、文明、勤奋、创新”的良好校风。从时间方面构成了一个系列。如“三八”节开展敬母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教育学生烈士们为捍卫伟大的祖国而英勇献身的事迹;“五一”劳动节,开展“我为妈妈做家务”活动;“七一”开展党的知识竞赛;“国庆”开展“国庆知多少”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的美德教育,从而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3.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多样化

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多样化,要多途径、多渠道齐抓共管,切实把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

4.传统美德教育形式多样化

所谓形式多样化,就是遵循渗透原则,把握一个“寓”字,不拘一格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挖掘教材中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找准传统美德与各科知识的结合点,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传统美德。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动用愉快的方法,摒弃呆板的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今年九月十八日,我校参加了“建国六十四周年龙山音乐会”,同学们演唱了《东方红》、《团结向前》两首歌曲,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九月二十九日举办了“为建国六十四周年献礼”的大型文艺活动。会上十二名残疾人讲述了艰苦磨炼的活生生的事例故事,催人泪下,给学生上了一次生动活泼的传统美德教育课。

三、结语

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制订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案,与家庭、社会取得了密切联系,定期召开了家长会。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展,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给学校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校内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者不胜枚举。

实践证明我们创造传统美德教育的构想是正确的,实验效果是显著的。但同时我们的构想还有待完善,有待深入,我们力争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来。

作者:刘晓岩

第2篇: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成功召开

8月3日至5日,为期3天的“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召开。年会主题为“助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与环保人士等2500余人与会,交流学术进展,探讨科技创新,展示绿色技术,共商合作之道。年会形式多样,有主旨报告会、专题分会场报告、论坛、研修班和环保科技创新成果展、数据库专题决赛等多种方式,展现了专家、学者的学术风采,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并为产学研创造了对接“联姻”平台,促进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8月3日上午,“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举行开幕式。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安徽省副省长周喜安、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机所首席科学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刘文清,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任南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丰昌,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陆新元和任官平,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琪、欧盟环境总署技术官员米歇尔·加拉托拉、英国自然环境委员会戈登·麦克格雷戈等领导和嘉宾,以及中外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与各界环保人士等2500余人出席了会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要服务于环境管理决策,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现代化。

中外专家主旨演讲展现前沿科技

此次年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均设“特邀报告会”。开幕式的特邀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机所首席科学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刘文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丰昌,围绕“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新进展”“南海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环境基准初步思考”等议题分别作了主旨演讲,专家们结合丰富的图表、动图、视频等方式,展示了自己团队在环境监测、海洋生态修复所做的前沿研究成果,对我国环境基准设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欧盟环境总署技术官员米歇尔·加拉托拉的演讲题目为《欧洲环境足迹:方法论框架与政策展望》,他总结了欧洲过去8年环境足迹工作的研究进展。

在闭幕式的特邀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桂斌的报告题目是《环境污染健康影响研究的前沿与社会需求》。江桂斌院士以详实的数据、多样的图表展现了化学品、微生物、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强调应加强表观遗传学、流行病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任南琪作了题为《海绵城市——城市水循环系统4.0》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了前期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常见问题,如专项规划理念不清,目标不明,只追求碎片化工程施工,工程设计队伍严重匮乏,设计教条化,没有一城一策。任院士认为,海绵城市应该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重点解决城市“涝灾”与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地表水资源、污水资源、生态用水、自然降水、地下水等统筹管理与利用,缓解热岛效应,确保社会水循环和自然水循环相互贯通。任院士还从环境管理角度建议尽快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与规范,并开发出适合国情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数值模拟模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段宁,解析了“实时原样分析技术及在污染物过程监测中的应用”。他说,很多污染事故若能事先预警就可以避免发生,但监测一些样品往往需要进行很多“预处理”,比如稀释,这就导致误差大,还要加入一些化学试剂,工序复杂,耗时长,耽误了预警时机。而“实时原样分析”——分析一个样品,样品不需要任何预处理,马上就得出分析结果,不需要等待,可避免许多事故的发生。有了这项技术,就可以在污染物过程监测中取消复杂的物理预处理过程和化学处理过程。

英国自然环境委员会委员戈登·麦克格雷戈作了题为《环境科学和领先技术的实践应用》的报告,分享了英国海洋监测、水体修复、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前沿技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的报告主题是“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他指出,要通过完善制度来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这是政府要做的事情,有5个基本办法,一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来增加生态产品的价值;二是生态补偿;三是税费制度,对那些不利于生态的产品行为要通过征税制止;四是设计好价格机制,很多生态产品是有价值的,定出价格可以释放信号,起到引导作用;五是要完善交易机制,尤其是碳汇交易机制,通过交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高端论坛谈挥发性有机物防控

据主办方介绍,第二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8月4日上午成功举办。今年的论坛主题是“VOCs(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排放与臭氧形成机制及防控”。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到场并发言,他说:“当前,有两个现实情况摆在面前,不容回避:一是颗粒物组分中有机物含量高,在重污染天气下占比可高达30%左右,其中由VOCs转化形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是重要组分。二是臭氧污染整体形势恶化,呈现出浓度逐年上升、超标天数明显增加、首次超标时间逐年提前、污染区域逐步扩大的趋势,已成为继颗粒物之后引起政府和公众关心的又一污染问题。”

黄润秋指出,“我国VOCs污染防治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底数不清,排放特征不明。VOCs排放源相对复杂、量大面广,无组织排放监测难度大,定义和估算范畴不一致,使排放清单编制面临一定挑战;二是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产品VOCs含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缺失,石化等重点行业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标准也尚未出台;三是缺乏有效适用的治理技术。VOCs涉及的行业和种类众多、源排放特征十分复杂,使得VOCs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难以選择。”

随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院长叶代启教授作主题报告,题目为《“十三五期间国家VOCs排放特征与变化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刘文清作了题为《VOCs现场监测技术进展》的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远航教授的报告题目则是《二次污染防控与VOCs治理》。

与会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石化行业、家具行业、印刷行业和涂料行业的代表围绕主题献言献策,探寻改善VOCs(挥发性有机物)环境质量的途径,以促进VOCs污染防治工作和我国“十三五”VOCs减排目标的有序推进。论坛专家的观点在进一步讨论、整理之后,将成为提供给中央高层的专家建议书。

丰富的奖项激励青年创新

年会开幕式上,主办方还颁发了“2017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2018年度环保科技创新实用成果”,与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独家合作的“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2018)光大国际优秀论文奖”,以及“2018年度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和“《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度十佳优秀论文奖”等6个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为激发青年环保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活力,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该学会不久前创设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今年经过严格评审,从82位经分支机构、地方学会、专家和常务理事提名推荐的候选人中,评出了30位“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奖人,其中8位获金奖、22位被评为“优秀奖”。

青年科学家专场成亮点

今年年会的另一大亮点是人才梯队的建设,主办方专门为青年环境科学工作者提供了一展才华的舞台——青年科学家专场。据主办方介绍,这是应黄润秋理事长的倡导和提议,给年轻科学家提供舞台和发展空间。

作为年青一代的科学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温宗国教授基于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问题,分析了行业节能减排协同控制和管理路径优化;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杜林教授分析了大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机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谢明辉副研究员针对“清洁生产与生命周期评价”作了报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向荣研究员介绍了“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研究”;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郑一教授谈了“水资源-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模拟与管理:黑河流域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王国庆研究员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中的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穆杨教授作了“废水资源化”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张华研究员则谈了我国土壤汞污染现状、风险及防治。

除了设置青年专场,年会还在其他分会场邀请了许多青年科学家作报告。

黄润秋副部长作专题报告

在3天的会议中,有一场会议观众爆满,超过700人的会场满满当当,那就是8月4日下午举办的“专题报告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在会上作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专题演讲。

黄润秋副部长介绍:“今年5月18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那么,如何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呢?黄润秋副部长认为,“精髓集中体现在‘八观’上——‘深邃历史观、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民行动观、全球共赢观’。这‘八观’回答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因为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关键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要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因为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说到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形势,黄润秋副部长概括为五个“前所未有”。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五是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那么,接下来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润秋谈到:一是明确指导思想,即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二是压实政治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关键要严格考核问责”。三是把握好核心追求——改善环境质量。四是立足基本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突出解决什么问题。五是形成一套策略方法。

在演讲现场,黄润秋副部长播放的幻灯片里有不少地方被污染前后的对比照,被污染前风景优美,被污染后污水横流,触目惊心。

特设“成果转化”平台

年会广泛探讨的一个话题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如何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闭幕式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主持了“环保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绿色发展对话”,任南琪院士、段宁院士、戈登·麦克格雷戈先生、李佐军副所长和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锦明等嘉宾,交流和探讨了环保科研成果转化中的“症结”,强调要寻求实现环保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与途径,研究科研与产业成功联姻的学问,实现双赢。

在推动需求对接和成果转化方面,本届年会比往年投入了更多精力,除了设置生态环保科技成果展、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成果展,还安排了生态环境保护CEO(首席执行官)圆桌会议、环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交流会等活动。

604场学术报告为2500余人做学术“洗礼”

闭幕式末尾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做“学术总结”。他介绍,本届年会学术氛围浓厚,学术质量高,内容丰富,共计作604场学术报告,26个墙报展示,有55家企业展示了环保科技成果,年会还收录了608篇论文,涉及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研究与应用等议题。

今年年会安排了36个分会场、5个论坛、1个青年专场、4个研修班、1个竞赛(首次举办“全国互联网+生命周期评价竞赛”,搭建研究机构与行业和企业交流的平台),以及科技成果展,是个集会、展、赛、奖于一体、融合雄厚智力资源的大平台,与会者就环境创新技术与管理对策等进行了深入切磋。数十个分会场与论坛的“论剑”、竞赛及专题活动,主题与形式丰富多彩,成为年会思想风暴的一台台“发动机”,各路参会嘉宾在此论道,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为中国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据了解,此次会议更加注重发挥科学家在学术交流中的主体地位,有13个分会场由科学家自主开设、自发组织。此外,相比往年,此次年会主办方邀请了更多国际同行参会,并安排了“一带一路”环境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论坛。

今年,时间紧凑的年会还针对业内高度关注的热点行业新开辟了“高级研修班”活动板块,包括VOCs控制与全过程治理高级研修班、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与生态修复高级研修班,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高级研修班。

刘文清说,3天的会议让2500余名与会者接触到了最前沿的学术课题和观点,“是我国环保科技界的年度盛会”。

此次年会的联合主办单位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共合肥市蜀山区委员会、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安徽大學。

作者:叶晓婷 郑挺颖

第3篇:国土经济学会专家考察吉林四平 共谋生态环境建设大计

8月13~14日,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指导委员会考察团一行9人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洲其带领下对吉林省四平市进行考察。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的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实验区指导委员会委员参加考察。

近年来,四平市以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城市、特色文化,大力实施“一核三带”富民优先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独具四平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四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探索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产业可持续增长、生态环境可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推广的新途经和新办法,扎实推进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8月13日,陈洲其一行在四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枫,铁西区区委书记宿威,四平市林业局、国土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参观和考察了铁西区条子河乡红嘴集团、金士百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四平战役纪念馆。

8月14日上午,举行了四平市生态经济发展座谈会暨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共建工程签约仪式。四平市委书记刘喜杰,市人大主任陈永江,市政协主席闫杰,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枫,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邱成,副市长张克,铁西区区委书记宿威以及市属各局、委主要领导参加座谈。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忠勤介绍了学会和实验区的有关情况。

考察团一行在听取四平市情汇报后,结合考察情况对四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是重视规划,抓住机遇。近期,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展开了一系列规划和战略发展会议部署工作,例如《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推进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协议》、《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设东北东部经济带合作协议》,以及四个行动计划,即“携手打造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行动计划”、“推进东北地区物流托盘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保护东北地区优势农畜产品行动计划”和“推动东北地区建筑节能行动计划”。根据四平实际情况可积极争取进入规划中去。另外,四平可以把换热器和轴项目作为重点考虑,还有就是四平交通优势突出,在无障碍旅游和物联网方面应进行深入研究。二是加强沟通联系、加大宣传推广。四平历史上对国家贡献很大,是个英雄的城市,学会拥有资源环境方面的专家,四平市多与学会沟通联系,学会多组织专家为四平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导交流。今后,学会在《今日国土》等媒体加大宣传和推动工作,为四平经济发展提供宣传保障。三是共谋发展、共建合作。四平成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之一,要按照共建协议内容,认真履行义务,双方共建共赢,创新合作机制,共同为四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在共建过程中寻找切入点,通过以点带面帮助四平解决和协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最后,柳忠勤与杨枫共同签署了实验区共建工程协议书,考察组一行与四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见证签约仪式。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

第4篇:学会适应新环境

转眼毕业已经半年多了,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走出大学的象牙塔,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刚开始,我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完全不同于大学的生活,每天都觉得很忙很累,但坚持下来,我似乎懂得该如何去适应新环境。

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感受最为深切地是对新环境的诸多不适应:心理上的不适应、生活上的不适应、工作上的不适应、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知识技能上的不适应等等。任何人(包括生物)对于环境的改变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毕业生呆在校园里十几年,转眼间来到纷繁复杂的社会,产生诸多不适应是不足为怪的。问题在于如何正视现实学会尽快适应新环境。适应期的长短,不仅会影响你今日的立足,而且会影响到你今后的发展。

学会适应环境,首先呢,就是要作好心理上的调整。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集中表现在心理上的不适应。每当想起和老师同学一起的日子,随心所欲,谈笑风生,何等快活,而今面对的却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心里常常会有说不出的不自在;过去经济上靠父母资助、生活上有学校管理、学业上有老师教导,而今一切靠自理、自立,怎么样也觉得不习惯;尤其是下班后,独自一个人不知道如何消磨时光。这种心理上的孤独感、失落感,是由于自我封闭的心理障碍造成的。

医治孤独的良药是交往。只有置身于人际交往之中,把自己逐渐融于新的群体之中,打开心灵的闸门,以真诚换取他人的信任,才能在相互沟通中建立新的友谊。学会心理上的自我调节,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学会自我解脱、自我宽慰,靠自己的努力转移不良情绪,才能使你在心理上尽快适应新环境。

第二、要主动调整生活节奏。结束了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学校生活,来到了一个生活节奏全然不同的新环境,只有主动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首先,作息时间的变化要适应。早上睡到9点,下午三点起床的“九三”学社生活方式千万要不得了 。如果你是在医院、部队、公安等单位工作,还要使用三班倒或夜间值勤的规律。其次,由于南北方的生活习惯,顺利度过异地生活关。再者,必须学会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在学校里课余有作业,晚间自习,周末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参加工作后,业余时间的学习和文化生活,主要靠自己来支配、安排,不善于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同样很难适应新环境。

第三、要增强角色意识。社会好比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位置。毕业生进入新单位后,首先应该认清自己在工作环境中所承担的工作角色以及这个角色的性质职责范围,弄清楚工作关系汇总上级赋予的职权和自己承担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尽心尽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角色意识淡漠,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该请示汇报的擅做主张, 该自己处理的事务不敢做主或推给上司、同事,势必会与新环境格格不入。

第四、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任何一个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就学到工作落岗位上所需要的全部知识。这是因为学校培养的是专门人才,而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社会需要的是“通才”“复合型人才”,要使自己胜任工作,适应新环境,必须不断根据工作需要学习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步入社会再也不能像学校生活那样放松,我们都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会尽快的适应新环境所带来的不安,明白自己已经不再是一名学生,肩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做好以上的几点,相信能让自己在新的工作岗位中找到归属感。

总之,对生活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保持一个平常心,做人做事都不要过于功利,否则,容易引起不满等不良情绪和心理不平衡,以致引发严重的心理障碍。为人处世要乐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要因为只看到事物的阴暗面从而丧失生活的热情。

第5篇:怎样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发现适应不同的环境是多么重要。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份子,必须明白一个真理:“适者生存”。

但我所说的适应环境,并不是盲目跟风。

一个人要想在现代社会站稳脚跟,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准则。这个准则因人而异。大多数的我们都在学校受了十几年的教育,我们认识到的社会,是充满正能量的,而当我们踏入社会的时候,现实中社会给了我们太多的失落感。这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一味的感叹惆怅,而是面对现实,认识现在的社会。知道它与你想像中的不同,而你处在这样的社会中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你追求梦想的步骤是什么······慢慢地,把自己该做的一步步弄清楚,千万不能乱了阵脚,因为社会很难靠个人的力量去改变,所以你只能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去更好的适应它。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境况,对自己的真实定位都是必要的。比如说我吧,我以后的目标就是当一名负责任的老师,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心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多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我相信自己是属于那片讲台的,我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好,所以不论有多少我不知道的规则,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尽过自己的全力就好。难道说,因为现在有很多人走后门,我们就要跟着走吗?

有准则的做自己,闯社会才是我们该做的。

第6篇:学会适应另一种环境

如果过去你的生活环境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无论在家长眼里还是在外人口中,都是一个出众者,那么当你这条小河中的大鱼有一天游到大海时,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渺小和不再出众而苦恼、而承受不了?

我会。我曾经虽然算不上是小河中最大的鱼,但在我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我也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无论在哪方面,都很受重视,无论到哪里,都是小焦点。而当我上了大学,我不再那么闪亮,在有些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完全被忽视了,我心里一时很难接受这种感觉,我私底下哭过、闹过;当众用很幼稚的方法引起别人的注意;也曾用拒人千里的冷漠来寻找心里平衡。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曾像我一样遇到过这样的环境转变。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社会;从学校的比赛赛场到全市乃至全国的赛场;从二线城市到一线城市;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当这种转变发生,我们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遭受忽视和冷淡,然后开始敌视周围的一切,用孤傲冷漠来使自己心里平衡,这时,我们在别人眼里成为“某某地来的怪物”。这时,有的人选择改变自己、融入周边环境;有的人选择坚持自我、独来独往。

无论哪种选择都没有错,无论改变还是坚持,都会有成功有失败。学会适应另一种环境,不卑不亢、不急不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

时间如白驹过隙,倏然而已,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经结束,我们已经由华科的新生变成华科的主人,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将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更好的提升能力。初入大学的新鲜感已经褪去,很多天真的梦想渐行渐远,现实的轮廓日渐清晰,只有不断汲取、不断学习、不断靠近自己奋斗的目标,才能描绘出未来的蓝图。

周边的生活环境瞬息万变,每种环境都是新的,都是需要适应的,学会适应另一种环境,演绎博人生。

第7篇:学会适应

●马玉忠 李文龙

新学期伊始,又一批新学员跨入了军校大门,许多新学员在充满新鲜感的同时,感到了一种压力,有的学员甚至一时难以适应。

军校是培养军官的“摇篮”,要求严格自不必说。作为军校学员,要尽快适应这一变化,才能为今后的军校生涯打好坚实基础。因此,这就要求刚跨入军校的学员们学会适应,迈好军校第一步。一是实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无论是普通战士还是地方青年,不能认为进了军校大门就可以松口气了,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练就过硬的军事技能。因此,在思想观念上要尽快适应这一变化。二是实现工作训练上的转变。来自部队的学员须由以军事训练为主,转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军事训练相结合;来自地方的学员首先还得过好军事训练关。这就需要有一种勇于吃苦的精神,适应军校学习与训练的新要求。三是实现角色转换的转变。尽快实现由一个普通战士到军校学员、由地方青年到革命军人及军校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走过坎坷是坦途。军校生活正是人生中磨炼毅力的好时机。愿广大新学员早日度过适应期,在军校这块沃土上迅速成长。

(解放军报 2002年09月23日 第8版)

第8篇:学会适应、承担和爱

——观《感恩教育》讲座有感

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三(3)张塑

当今社会的孩子生活条件提高了,然而这却使他们缺乏了一个最纯朴也是最重要的元素 ——爱。我们每个中小学生都要学会爱,学会适应、承担。

于丹教授用一些简单易懂的生活现实启发了我,要学会适应、学会承担和爱。她说社会就像是个大火炉,我们不能冷却他,如果不能改变,就只能适应;作为社会的人,我们更要学会承担,给予别人爱,我们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生活的价值。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教导我们的人赐予了我们爱和智慧,我们也要学会回报,学会感恩。当父母上了一天的班回到家时,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辛苦,送一杯热茶;当爷爷奶奶生病时,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痛,给予一声亲切的问候;当老师们带着沙哑的声音给我们讲课时,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无私奉献,递上一盒润喉片……

总之,我们得学会适应、学会承担和爱!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才会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指导老师:刘桂香

第9篇:水性家具漆适应市场应学会控制风险

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政策支持是水性涂料发展的必备条件,随着行业的发展,水性涂料逐步向家具行业拓展,水性家具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水性涂料的局限性,水性家具漆想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做出合适的调整,合适的“策略”,才能在涂料市场覆手翻云。

一、服务理念转变

服务理念的转变不仅仅是品牌企业,面对新型产品的水性家具漆,同样如此。水性家具漆鉴于涂料行业的史镜,必须从单纯的技术服务向营销服务转变。在将来材料供应商和使用商将彻底得捆绑在一起,真的形成利益共同体。

服务理念转变必须形成合理的战略模式:第

一、广告联盟;第

二、管理交叉,项目只见到借鉴管理,例如涂料企业的技术人员将不仅仅是技术人员,可以上升为家具厂的厂长助理。协助家具厂更好的解决涂装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次,个性化服务:现在的家具厂不仅仅要买产品更想买服务,而且买的是正宗的个性化服务而不是简单的派个技术人员驻守。涂料企业要在表面涂装效果上协助家具厂得设计师同时针对家具厂产品的宣传点来有针对性的服务协助家具厂进行品牌策划。简单的说将来涂料企业可能要做家具企业的个人“服装设计师”并且还要要做出这套“服装”。

水性家具漆推广和应用都不够成熟,涂料企业必须与家具企业相结合,从风险和服务观念上出发,才能占领更大的市场。

1、风险的有效控制

家具产品一般批量生产,涂料的使用也是同样,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涂料出现问题,一两天是发现不了问题,往往是经过半年,一年甚至是更久的时间才能涌现,因此家具企业在巨大风险的面前,一般不愿意将使用已久的油性涂料更换成水性涂料,同样在水性涂料的产品和各方面性能不是太成熟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给家具企业做出什么承诺。

二、那如何控制水性涂料的风险呢?

a,水性家具漆的推广。水性涂料相比油性家具漆,最大的优势体现在环保性能上。尽管由于技术的限制,水性家具漆在性能上还不如油性涂料来的稳定,但是水性家具漆环保、绿色、健康,甚至是降解甲醛和净味的功能,这是油性涂料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一定要加强家具漆的市场推广,让家居企业认可水性家具漆的环保性能带来的无限商机。

b,产品性能检测依据。由于水性家具漆熟悉度低,家具企业只能通过产品的检测依据来了解产品的性能和环保优势,好的产品检测依据,无疑增加家具企业的使用信心。

c,注重产品应用效果。一方面,专业分析油性和水性家具漆的优劣势,更重要的是突出水性涂料环保的功能;另一方面,施工不仅仅是打板,要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作为企业,环保是追求的,利润也是追求的,如果涂料产品不能应用于批量生产或者批量生产后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家具企业肯定是不愿意接受水性涂料的。

d,产品试验阶段。水性家具漆在我国目前还是属于摸索阶段,因此只适合少量生产,且是与家具厂进行单个系列少批量的生产,以规避风险。同时这些家具成品要放到市场上使用,只有使用了才能发现问题,并积极去改进。更多的了解在于:http://

上一篇:农户小额贷款申请表下一篇:长沟小学五年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