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的环境教案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适应新的环境教案

适应新的环境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是很正常的现象,尽量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析产生不适应的原因。

3、找到快速适应高中生活的方法并有及时求助的意识。活动形式:

讨论交流,案例,测验法。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求助方法,并主动适应高中生活。

2、难点:分析自身不适应的原因。

活动过程: 小实验分析

心理学家将一只小猫放进一间背景全是竖线条的生活空间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将它们放进一间全是横线条的生活空间里,结果这只小猫东倒西歪,站不稳了。这个小实验给你什么启示?

环境的变换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小动物如此,我们人类呢?一位高一新生他就在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

案例分析:我该怎么办?

开学没几天,但我却感觉很疲惫,压力很大,学习像脱节了一般,以前自己的强项却考得很“烂”,让我万般困惑,心里总有些说不出的滋味。我无法适应这儿全新的生活,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程……一切都很陌生,所以感觉很难在这自在地学习。面对从未有过的老师快节奏的授课速度及练习,真的是好着急,几乎无从下手,我该怎么办?进入高中后,我始终觉得自己不如人,身边高手如云,同学们个个都很能干,个个都很聪明,使在初中身为佼佼者的我开始紧张,生怕落后于人。

一个高一新生

分析:

这位同学的困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的感受如何?

总结:相信这位同学的情况会是我们中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几次月考之后,所以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

快速适应高中生活

一、大家来诉说:面对新环境,我也感到许多的不适应……

刚才那位同学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情况,我们肯定也遇到了,那么都有哪些呢?接龙的方式每位同学都说一说。

总结:确实有很多不适应的情况,如: 1.学科多,节奏快,适应不过来,感到心情紧张 2.有时即使上课听懂了,课后作业却不会做 3.老师上课速度快,跟不上思路 4.竞争比初中多,丧失优越感

5.不能有效支配时间(过于空闲或者忙不过来)6.住校生不能适应住校生活

二、不用慌张,你只是没有适应环境,你可以做出选择:

A:改变学校环境和周围的人,以适应自己 B:改变自己的想法、行为,适应环境 解释:小树苗因为一场暴风雨可能就会拦腰折断,但长成大树乃至成为森林时,我们就可以影响一方气候。

(一)可能是我们自身的适应能力不够强

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试

为了帮助我们同学了解自己的心理适应情况,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份具体的心理小测验,每道题有3个答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适应。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至感到尴尬。

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或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感觉,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快习惯。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8.在正式比赛或考试时,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时差。9.我最怕在班上发言,全班同学都在看我,我心都快跳出来了。10.即使有同学对我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11.老师在场的时候,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

12.和同学、家人相处,我很少固执己见,乐于采纳别人的看法。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该怎样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15.有时自己明明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差错。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地使自己镇定下来。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18.在嘈杂的环境里,我仍然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较高。19.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20.我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我感觉到这是交朋友的好机会。评分办法:

1.凡是单数号题(1、3、5、7……)

是-2分

无法肯定 0分

不是 2分 2.凡是双数号题(2、4、6、8……)是 2分

无法肯定 0分

不是-2分

将各题的得分相加,即得总分。

35~40分 社会适应能力很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给人的印象极好,无论进入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29~34分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17~28分 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当进入一个新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能适应。

6~16分 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依赖于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遇到困难则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沉。

5分以下 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各种新环境中,即使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努力,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常常因感到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闷。在与他人交往中,总显得拘谨、羞怯,手足无措。

得分较高,说明其社会适应能力强,但是,如果得分较低,也不必忧心忡忡,因为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增强的。下面就给大家一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的建议(更多的可能不是方法,而是观念的改变)。

1.增强自信心

每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都需要适应的过程,只不过有的人慢些,有的人快些,正因为我们适应的慢,我们就更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而不能逃避,总是向自己原来的同学、老师诉苦,抱怨,与原来环境差别本来就存在,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关键是如何更好的适应,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与新同学、老师交流,参与活动,否则我们适应的速度就更慢了,也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后的学习与发展。

2.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适当的发泄、抱怨是需要的,但过多的抱怨只会增加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下降。因此要调整情绪,学会积极暗示:我能行,我能完成的。

小活动:积极暗示练习选择一个方面如失眠、课前很困等进行练习

原则:符合事实(不说假话、空话)、短小精悍、不说否定的话、不要一直说、坚持下去。

3.加强意志的锻炼:害怕课前演讲,就偏要演讲;坚持跑步,如果只能跑两圈,就每天多跑半圈,一点一点来;自己本来歌唱得很好,这次砸了,下次找机会还要唱;坚持不了的事情我们可不可以要求自己再坚持一会,再一会,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可以了。

举例课前演讲:分四个目标(能够站在前面不发抖;能够说话,不管说什么;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流利精彩的发言)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很在意自己的表现在别人心中会形成什么样的印象,其实对自己期望高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设想你是一个很羞怯的人,别人不会期望你有激情的表演,所以你的自然表现已经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个意外了,所以去做,去坚持,你的意志力就会慢慢的强起来。

还有些同学因为遭遇挫折,不敢尝试,觉得只要不去做,别人就不会笑话自己,但是这样时间一长,别人自然也会认为你什么都不行,把你当透明人,自己的心情可能更不好过,更何况什么都不做,那我们怎么生存呢?

4.当自己变得慌张起来时,可以通过调整呼吸的方法缓和这种情绪。

(二)可能你不了解初中和高中有很多不同

讨论:学生先分析有哪些不同 学习的角度:

观念上的改变:初中是被动学习,高中是自主学习,所以现在很多同学还是处于乱、忙的状态中,因为还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如果说初中只要学,成绩就不会差,到了高中,这个说法就并不成立,因为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会不会学。

注重听课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带着疑问上课、复习、阶段小结);学会主动请教。

学习内容: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多,学习的要求比初中高。不要指望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争取通过一道题弄懂一类题。同学的角度:

初中时身边的同学有各种层次的,高中时身边的同学和自己的程度差不多。

调整好心态,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竞争可以促进自己更大的进步。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竞争的最终目的是共赢。

老师的角度:

高中的老师更多时候用对成人的要求来要求学生。有的同学个子都超过了老师,看起来比老师都高大,还把你们看成孩子很困难,所以学习成人的思维方式,更加成熟地要求自己。

总结:我们了解了我们不适应环境的原因,接下来我们该畅想未来了:

三、校园风向标

仔细想清楚,小组交流。选位代表发言。你认为自己在高中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希望高中三年后成为这样的人

通过方向的确定,我们才会少走弯路,动力也才会更足,也就更积极地适应,更主动地进入学习转台。所以以上两个问题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

四、教师寄语

数学教学要适应新的改革形势 篇2

如在《数学(必修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学习时,为了加强对斜率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并思考《魔术师的地毯》问题,把想法在组内讨论,然后选出一人在课堂上交流思辩.这样有了课前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课堂上的交流合作就能节省时间,又能深刻理解交流问题的实质,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和合作效果.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是课堂“舞台”上的“导演”,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学生的日常经验还不能支撑全部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把隐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要把数学的文化价值点穿,帮助学生体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数学解题意境,学生才会喜欢数学.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通性通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适应新的环境教案 篇3

再者我对你选择商丘中学表示欢迎。

其次感谢初中、小学老师对你的培养,感谢你的父母给我们送来了这么优秀的学生!历经九年拼搏求索,大家终于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一朝功成,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三大步的跨越:

第一步,托着沉甸甸的理想,抱定塌实的信念,跨越了中考的门槛,于是,我们有幸成为高中的新生;

第二步,被一种叫做“缘分”的东西牵扯着,(插句笑话,你们昨天上午曾经被浓缩为一个“阄”,我一手抓下去,还是“缘分”这个东西把你们捧在我手里。)跨入了商丘中学高一二班的门槛,在这个时空下,我们从此拥有了一个昂贵的名字----高一二班;

有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奠基,随即我们将以“集体”为跳板,准备第三步的跨越----实现我们的考上大学的梦想。

幸运使然,我便以师长的身份立于大家面前。因此,总得向你们表示点什么----

多年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经验告诉我,每级高一新生入校后对高中教师教法、生活环境的适应,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各科学习学法向高中阶段过渡,使得不少同学进入高中后感到苦恼和担心。作为班头,我有必要跟你多唠叨上几句。

往年许多家长都发现,他们的子女进入高中一段时间后并不开心。相反,却遇到了很多烦恼:比如不适应高中各科的学习;和周围的同学合不来,感到孤独;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自卑;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等等。有些学生在遇到这些烦恼又不愿意让周围的人知道时,很自然地要向自己的父母倾诉。但对于这些问题,父母往往和学生一样毫无思想准备,因此难免忧心忡忡。有的家长跑到学校,出面帮学生解决一些问题和矛盾,似乎这样就能给学生一些安慰和补偿。更有甚者,当个别新生因适应不了高中生活而想退学时,家长竟急忙将学生接回家中„„

家长的焦虑、关注和“挺身而出”,是不是帮了大家的忙,使我们能更快适应新生活呢?恐怕也是恰恰相反。家长的态度似乎在告诉大家:你真可怜,没有我们在身边,你应付不了生活的变化。这便使学生在高中校园里更加感到孤独无助。当学生遇到新的困难时,也就更倾向于向父母寻求庇护和安慰,而不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地解决问题。其实,进入高中后学生一时不适应新的环境,这是正常现象。和初中相比,高中不仅仅是校园大了,人际环境和社会化的任务也比以前复杂了,而且要学的东西更深更难了。学生从小积累起来的那点人生经验,一时应付不了新的情境,于是就出现了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可以看作是人生旅途中一次小小的危机。但“危机”是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构成的。如果不是逃避矛盾,而是努力增长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从不适应变为适应,为今后步入高校应付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积累经验。

从现在开始,从这里开始,从你我建立师生关系开始,我们以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我们的心跳必须与集体的脉搏同步;我们的心弦必须与集体的和声共鸣;我们的心绪必须与集体的生息协调。我们是固若金汤的集体!为此,我要把我的心掏给大家----

我的心是“爱心”,爱我的事业、爱我的学生是这颗心始终恪守的信念;

我的心是“责任心”,肩负教育的重任、肩负家长的重托是这颗心始终包纳的誓言;

我的心是“进取心”,充盈自己的知识海洋、充盈学生的科学头脑是这颗心始终不懈的追求

我的心是“事业心”,敬业奉献、忘我无我是这颗心的质地;

同学们,高中新课程与以前的课程相比较一个主要变化就是现在更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到底有多重要呢?不会学习的人难以最终取得好成绩,不善于总结方法,总结学习经验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上都不会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会学习呢?我送给同学们四句话:勤奋是基础;计划是保证;反思是手段;交流是措施。学习有捷径可走吗?有。任何成功的经验与方法,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不是别人灌输你的,是你在老师的指导下,借鉴成功者的方法,在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没有计划没有目的学习,就会忙而无序,劳而无功。今天应该干什么,明天应该做什么,一周应该完成哪些任务,这就是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思总结自己是确保自己少走弯路的最好方法。除此之外,还要经常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友谊,也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睡眠,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吃饭、玩乐,还剩下仅有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利用呢。

1、慢鸟要先飞。俗话说,慢鸟先飞,早入林。我们是慢鸟,因此我们必须先飞。当别人躺着的时候,我们已经站着了,当别人站着的时候,我们已经走着了;当别人走的时候,我们已经跑起来的,那么我们就是永远的胜利者。

2、学会利用零散时间。台湾作家吴淡如每年能出三四本书,同时还兼职摄影记者,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每年她还要看大量的书籍。有人问她:你是不是晚上很少睡觉,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呢?她告诉我们她睡的也不比谁少,但她会见缝插针,利用零散时间去做事,去学习。她主持节目的时候,提前二十分钟到电视台,她利用这二十分找个没人的角落写作,她很多作品都是在这样不起眼的十分钟二十分钟的闲暇时间写完的。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读几页书,出差时在车上拿出书来,读几页,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她就有了超人的阅读量。我们应该从吴淡如那里学会利用好零散的时间。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有哪些零散的时间可以利用呢?

3、把休息娱乐作为给自己的奖赏。一个人的体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休息娱乐的时间,但我们的知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干什么得吆喝什么,学生就要以学习为主。我给大家一个建议,那就是把休息作为给自己的奖赏。当你完成了一个目标,唱几句歌,看一篇精美的散文,写一首小诗,把这种休息娱乐作为给自己的奖赏吧,既陶冶了情操,又放松了身心,还没有耽误学习,多好多划算。

4、要勤奋更要重效率,要劳逸结合学会暂时放下。勤奋是我们取得成绩的关键,但勤奋更要科学,我们不能以拼时间损身体的方式来学习,那样不会有长久的劲头。我们既要争

分夺秒的学习,又要劳逸结合,有效率付出才有效果。该学的时候你就投入的学,要到旁若无人的地步,该玩的时候你就痛痛快快的玩。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劲头,才能够有成效。

5、要给自己每天的功课定量。每天要完成什么要完成多少,完成以后才可以休息,每天完成定量的功课,既能增强自己学习的信心,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要把功课一科一科的完成。学习最大忌讳,就是哪科都做了,但哪科都没有收获,就像看书一样,书不在一天看得很多,而在于书上的内容你是否真的记住了,理解了。学习不在于你一节课学习了几科,而在于你每学一科,是否有收获。所以同学们要一科一科把功课认真完成,而不要学着这科想着那科。

7、不做浪费时间消磨意志的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能够亡身。很多学生由于缺乏意志和理想信念,在高中求学阶段做了很多浪费自己的青春,荒废学业的事情。高中学生有三个高压线即害人又害己,是同学们不可碰的:一是早恋二是上网三是打架。

8、控制好时间的节奏。同学们我们要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我们的理想,三年的时间既漫长又短暂。我说漫长是想告诉同学们,我们要用三年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坚实的基础,养成宠辱不惊的良好心态;我说短暂是因为我们稍不留神就会出现知识上的漏洞和欠缺,就会在某科上形成瘸腿,到了高三我们就很难再去弥补。因此同学们需要控制好时间的节奏,要树立有张有弛,长期学习意识。

9、要重视细节,学会独立做事,不做无聊的浪费时间的事情。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事情我们可以不做,哪些事情我们完全可以独立去做,就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良好的心态,心无杂念也是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有几种心理是同学们要努力克服的:自私、自负、自卑、嫉妒、怨天尤人。自私体现在只要自己好,完全不顾及别人和集体的利益;自负的人认为谁都不如自己,对别人挖苦讽刺满脸的不屑;自卑的人总是认为自己不行,遇到一点挫折,成绩稍不理想就自暴自弃;嫉妒是别人有了成绩,不是从别人的成绩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下决心去超过他,而是充满了一种恨;怨天尤人的人总觉得任何人都对不起自己,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是对的。

这些不良心理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后果呢?首先是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因为任何人都喜欢与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来往;还影响学习,每天在这种不良心理的阴影中,任何人都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很多成绩不佳的学生都是心理不够健康。同时它也会影响一个人未来的人生,社会的险恶,绝非是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所能体会到的,因此在学校老师最终要教育你怎样适应社会,摒弃这些不良心理就是需要教育引导你的一个方面。不过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这种不良心理,遇到不可怕,怎样去克服是关键。我给大家提供几种尽快克服不良心理的方法:

1、找一个倾诉对象;

2、树立“我努力我付出我收获”的自信;

3、相信自己更要相信他人;

4、把帮助他人为班级做事当成快乐;

5、正确看待考试成绩。希望同学们在正式上课前的有限的这一段时间,将初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提前进入对新知识的预习,避免在高]中开始阶段就输给别人,并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适应新的环境教案 篇4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研究总结报告

北京市万泉河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的伴生现象。只身前往城市的农民工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住所后,开始将孩子带到身边。于是在城市里形成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进城务工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学问题,既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的难点问题,也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中城市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是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较弱,对其子女的教育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他们的子女不接受正规的教育,将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后,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他们受教育情况和个性心理特征与城市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如何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教育,就成为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海淀区是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区,具有丰厚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条件、有能力为这些农民工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区委书记谭维克在巨山小学题词中写道:“海纳百川,争创一流”。意思是海淀容纳全国各地的孩子,为他们实施一流的教育。赵建忠副区长指出,要让所有到海淀的孩子享受到与当地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区委、区政府始终关心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到目前为止,已有四万八千农民工子女在我区就读。

在这种大形势下,我校越来越多地接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给这个特殊群体学生以一种尊重和平等的待遇,如何使他们与本地的孩子融入到一个集体之中,不仅是教育公平、教育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先进性的体现,更是一种现代学校文化的体现,因此,我校把这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校地处海淀科技园区,其中有许多的务工员,解决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就能安心的工作,为海淀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从大的方面来说,进城务工人员是北京城市建设的一员。北京市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劳和汗水。因此,研究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与对策,是我们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下大力气去解决这样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这项研究对我国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化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课题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校现有学生507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20人,其中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为278人(男生164人,女生114人),占了全校总人数的67.7%。这些农民工人员子女的进入,给学校带来生机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差

在家庭硬件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相对北京本地孩子的学习环境较差。他们的家庭收入不高,学生与家长吃、住、学习共用一间房达60人(48.3%),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有53人(42.7%),大部分家庭只能给孩子提供少量课外读物,这样的家庭有77个(62%)。

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对学习兴趣的调查表明,有四成的学生有厌学的心理。厌学,成绩必然差,以英语为例,初一入学的英语考试,能及格的学生不到一半,甚至有的学生从没学过英语,得0分。这给老师们授课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二: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

学生的家长大多来京务工,文化程度较低,基本素质教差,对自己孩子的管理教育缺乏科学性,常常以简单粗暴的打骂形式来对待,大部分家长不能很好地协助学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

初一年级家长文化程度调查表

大学 大专

中专

高中

中学

小学

没文

化 父亲 4(10.4(4%)%)1 母(0.8亲

%))

%)))问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关注。

对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有自卑感的学生13人(10.4%),有逆反心理的学生38人(30.6%),初

二、初三年级学生又面临着是继续在校学习还是回原籍学习的问题,可见,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关注。

以上问题,反映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授课困难,完成教学任务比较费力,呈现教与学两难的问题;其次家长素质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较困难,学生的在校教育不能与家庭教育互相促进,甚至各自为阵,互不理解。所以,我们应该针对我校学生的现状,研究教育对象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问题,即针对他们在学习、家庭和心理等方面所呈现的特征,进行个别化教育的研究。我们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作为研究课题,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主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研究、探索、实践,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研究方法

针对本课题需要,我们采取了团队研究的方式,与教育行政部门、科研人员以及基层教育实践工作者合作,共同进行研究,形成“领导参与、专家指导、群体实施”的科研实验群体。本课题采用了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专家访谈以及行动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5.6%

(3.2(8.8%

(37.9%

(25%))7

(8%))4

(25%)

(8.8%

(83.8%)

(47.5%

%)(11.2

通过对国内有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现状文献资料的收集,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当前的受教育现状与面临的具体问题;了解全国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方面的有效经验。

2.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辅以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调查内容:调查内容涉及农民工子女学生的个人状况、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交往状况,农民工子女学生对现行教育的态度、需求、以及其对自身的评价等方面。

3.个案研究法

在课题所属的实验校中选取一些有典型性的班级,对农民工子女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观察,直接获取详细的资料,了解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对困难的应对方式。选择一些典型性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家长,对他们展开深入访谈,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及家长的需求,从局内人的视角了解其教育需求以及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专家访谈法

对教育学、心理学领域内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看法及建议,进一步促进课题的开展。

5.行动研究法

利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教师通过观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学生在课堂课外的学习交往表现,了解学生在学习、交往过程中的特殊问题与需求,并适当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交往等活动中,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从而获得成长。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取得的成果(一)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研究 1.确定重点研究内容的过程

(1)查阅有关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资料 途径:网上资料与书籍

必要性:了解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所包括的内容及研究方法(2)在5个班级进行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的调查 途径:调查问卷

目的:更为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3)共同商讨学生所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确定主抓问题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其他行为习惯的研究 2.关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习惯。”学生时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好习惯比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我们万泉河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全国各地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他们的父母忙于务工,根本顾不上培养孩子,所以我们的学生也就大多数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习惯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做好课前预习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做课前预习,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讨论确定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标段落序号,查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字词;再读课文,读中有悟,做好批注;仔细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就感悟最深的地方写感想。)

根据这样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做,并且在上新课前先检查预习情况,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做得不到位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同学们基本上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2)学会随时摘抄

常言道:生活处处是语文。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时刻注意从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而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学会摘抄是关键。

为了使学生做好摘抄,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指导,做到有选择、分类别的摘抄。如:摘抄好文章,我们向学生推荐好的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优秀作文》等等。摘抄好开头、好结尾、好词、好句、好段。在明白了摘抄内容的基础上,再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每人每周最少摘抄好文章一篇。每周最少摘抄名言警句五则等。另外还进行阶段性的评比,评选出大家公认的好摘抄,进行大力表扬和奖励。

(3)学会课后梳理知识点 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文章从语文的各个角度进行知识的整理,例如:表达方式、记叙的要素、修辞方法等等,并且在班内进行交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首先要经历不自觉行为阶段,我们教师要承认这一客观现实,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学生自觉性不高,而要帮助学生从不自觉行为走向自觉行为。学生有了良好的自觉行为后,我们也不要认为学生已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仍要通过反复肯定或赞赏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生的自觉行为向定势行为发展。这样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养成。

(4)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完成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复习、独立思考、请求别人的帮助,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而通过作业中疑难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并且,老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利于后面的教学。因此,认真完成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我校招收的来京务工子女,不少人都是从小由祖父母带大的,等到了入学年龄才来到北京父母身边上学。这些孩子来到北京以后,不能适应北京教师的自主的、人性化管理方法,自己不能管理自己。放学以后不回家,在外玩耍,每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按时、全额完成作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A、了解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

通过课间聊天、调查问卷、咨询家长等很多方法,了解到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有多种。

B、让学生明确做作业的意义

大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属于思想问题,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做作业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时比老师的说教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我们通过召开作业之重要的主题班会来让学生明白做作业的意义。

C、教会学生如何做作业 首先,规定统一的格式:每次作业先标明日期,页数,题号,抄题,解答。书面作业是要交给老师看的,同时自己也要保存备查.因此应书写工整,条理清楚,简明易懂,清洁卫生。

其次,要求学生先复习,后解题。要求学生写作业前要先看书,回忆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看书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的重点、新概念、关键地方、容易忽略之处,勾划出来,在深刻理解课本的基础之上再做作业。每天上课预备两分钟,课代表带领全体同学一起朗读上节课学习的重要内容。

第三,教给学生正确的做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做题时要分4步走审题、找思路、答题、检查。这是保证作业质量不可缺少的4步。

第四,及时改正错题,订正一道错题,比多做一道新颖更有价值。

D、其他的解决措施:召开珍惜时间主题班会;通过家长委员会,赢得家长的协助;利用自习课解决疑难问题;进行作业展示;进行一帮一活动;通过量化管理表帮助学生完成作业;通过班规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改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由原来的每班大约三分之二减少到

一、两个,有时也能交齐,学生的成绩也有所提高。

3.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有效的管理才是科学的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上要避免出现无序和盲目状态;避免出现疲于反复应付各种问题的状况;避免出现悬而未决,悬而不决,处理结果不一等情形。这就需要形成一套科学而实效的日常管理办法。制定班规,用好班规是实现班级科学管理的一种尝试,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依“法”治班,构建和谐的班集体。(1)制定班规阶段:

A、参照《宪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校规校纪。

B、从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班级出现的和即将出现的问题入手,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

C、学生是主体,是制定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人意识,变被动的管理为主动的管理。D、可实现,可操作:具体、明确的规章制度一目了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E、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班规的制定要有前瞻性,不是现在没出现的问题将来就一定不出现,要尽量前瞻,尽量预测,尽量完善。

F、以正面、积极的语言为主:语言具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往往越说不要这样,就越这样。因此,强调正面的信息,积极的引导,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作用。

G、建立健全的、明确的奖惩机制:做了好事要奖,违纪了要惩,关键是奖惩的方式、力度要明确、健全,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H、加大鼓励、奖赏的力度:奖要多于惩,赏要重于罚;积极胜于消极,正面优于负面。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进步的愉悦。

I、信任家长,争取认可和支持:班规的制定,难免有瑕疵和疏漏,应发动家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争取最大的认可、配合和支持。

(2)实施班规阶段

A、建立班规评比的体系:营造班规“我制定,我认可,我遵守”的氛围,打造“班规评比我争先”的环境。把评比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与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优、评先进挂钩。

B、建立“人人是管理者,事事有管理者”的管理体系。将每一条班规的具体管理落实到人,使班级的每个人都分配到一定量的管理任务,且专人专项(一定时期后可有调换)。在每一大方面的班规评比上再设一总管理者进行监管。

C、有重点、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实施:要根据班级具体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有重点、有层次地展开。待一定时间后,这几项班规落实得较好了,再逐步地推行其他班规。

D、及时评价,定期反馈:有评比就要有结果、有反馈。这种评比不应是结论性的评价,而应是阶段性的、及时的评价,最好是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反馈,让学生及时看到进步,及时发现不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E、对个别现象的妥善处理:实施中难免有个别学生不服从管理,提出反面意见。对这种现象不能听之任之,姑之且之。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一定要找到原因所在,想办法让他参与进来,树立班规的权威性。F、要有试运行期,给予学生接纳和处理的空间。

G、坚持长效,养成习惯: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长期的不懈的坚持。班级管理也应坚持长效,最好从起始年级开展,尽量做到从一而终。在不同的年级可有不同的侧重。总之,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H、班规第一,班主任第二,树立班规的权威性。(3)健全班规阶段

在班规使用一个阶段后,班上的情况一定会发生改变,旧的问题可能已经解决,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因此一定要做到定期补充和修订。

4、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主要策略(1)通过量化管理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2)利用多种奖励制度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3)利用班会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4)利用班规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5)利用学风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6)利用一日流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际交往的研究 1.研究内容(1)起始阶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傅宏教授指出,农民工子女已感觉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这种差别在城市壁垒面前难以逾越,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导致他们不自信、不敢与人交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因此,为了了解我校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以便更好的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我们对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首先采用开放的问卷来了解学生所关注和想要了解的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本次开放式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1份,回收339份,回收率为94%,有效利用率为100%。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最关注的是如何交往,与人沟通方面的问题,其次是情绪与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方面,而专家所说的学生产生的自卑现象在我校并没有体现,可能是因为我校大多数学生都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其次,为了更进一步的确定上述的调查结果,我们又采用了《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共27题,分为6个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及其他。此量表主要是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根据事件发生时对自己的心理感受分5级评定)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人际关系,受惩罚和学习压力的得分较高,从而也验证了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在调查中对情绪方面的得分也较高,大多数学生都提到了希望了解到如何控制情绪与人和谐交往往。因此我校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是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情绪控制方面。

最后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我们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也进行了调查,以便于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

(2)初步深入阶段

根据学生的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与情绪控制方面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了解在人际交往中哪些情绪是正常的哪些情绪是过激的,使他们能够正确区分。此次的研究手段主要是传授知识,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如做情绪的主人快乐成长;做一名受欢迎的人等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发现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人际交往与情绪控制方面的知识,但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增强,以导致学生仍有过激的语言与行为,自我控制能力较低。

(3)继续深入阶段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是一样的。因此,这一阶段主要是采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心理教育。因为仅仅靠说教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可能开始时能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如果没有让学生有深切的体会,还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与这种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些体验式的教育,开展体验式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交往的正确方式。如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控制;人际之间的交往需要很好的沟通等等心理活动。还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拓展式的训练,比如,解开千千结、微笑传递等等,在学生中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学生收益较大,在他们的反馈中说道:手中的结打开了,心中的结也打开了,人于人之间没有什么结是打不开的。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又分了不同切入点进行研究,如团委学生会干部中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研究和班级管理中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研究。两方面的研究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学生的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家都知道,家庭教育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家长的言行就会影响到学生的言行。因此我校举办了家长学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4)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上述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增强,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有因为交往方面出现问题而发生矛盾的现象,甚至有学生因为话不投机而大打出手的情况。我们通过观察与调查发现,发生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的沟通不当所造成的,因此,在下一步我们主要是对学生的沟通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沟通途径,减少因为沟通不畅而发生的不快,影响学生的成长。

2.研究结论与建议

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后期的测试,我们发现学生通过学习后,心理水平有所提高,交往能力有所增强,学生心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所以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应该多关注学生心理方面的提升,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

(1)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差,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有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也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必要的沟通,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多以打骂,体罚等手段来教育孩子,这就导致了孩子与他周围人的交往时也会以暴力来解决,从而导致了交往障碍。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的家长进行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传授,并让家长一起体验心理培训的魅力,认识到与孩子的心灵通过非常重要,并且了解到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生家长通过学习都表示受益匪浅,今后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2)通过心理方面的干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情绪的调节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在遇到一些误会与冲突时能够找很好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不是通过打骂来解决,通过对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之间越来越和谐相处,学生之间发生口角和打架的事件在减少。,(3)和谐的班级体是学生良好心理的外在条件。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让学生在一种家的归属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方式。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能够促使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排除一些不良的交往方式,减少情绪冲突。研究中我们大多是通过班级活动进行心理干预的,通过团体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活动体验,使得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有所提高,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的融洽与和谐。说明心理方面的培训与积极干预有助于学生较好的融入学校的生活,学生的学习适应力得到提高。

(三)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主动学习1.子课题的确立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如果能让学生一进课堂,一开始上课就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全组成员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太大,加上学科不同,不利于研究的开展,于是,在专家的帮助和引领下,确立把课堂导入作为我们的研究内容。

2.课题解析

我们认为,导入不仅仅是课前的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部分内容的衔接实际也是由此内容进入彼内容的导入,因此,我们这样给导入下了定义: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认知准备、心理准备、情感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而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简而言之,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或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它是贯穿教学始终的。

3.课前导入的研究

我们认真阅读了大量有关课前导入的资料,并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进行探索,并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着实践。

这是丁瑞莲老师的《化学肥料》一节课的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你能说出这些人患有什么疾病吗?他们缺少什么?怎样防止这类疾病的发生?为防止这类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摄入一些含某种元素的物质,如加碘盐来补充碘元素等。请同学们看另一组图片,这些植物也患有某种疾病,植物和人一样,如果缺少某种元素,也会生病;同样也需要补充含某种元素的物质。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很多,但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化学肥料。

丁老师首先利用图片引起学生注意,接着用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通过对比引入新课。学生带着兴趣去学,自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是邓艳老师的《安全用电》的一节课的导入:

首先讲述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现代生活中已离不开电。接着打出几张电的利用的幻灯片:如夜晚的教室里灯光明亮,同学们在灯下读书;节日的天安门城楼,被灯光点缀得格外辉煌;大型电网等。再将话锋转到报纸新闻“雍和宫地铁站机房失火”(投影),给国家、给个人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触电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们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用电的要求去做,我们就可以驯服电,让它做我们的好朋友,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服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呢?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

邓老师首先联系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眼球,看完图片学生自然能意识到电的重要,接着又联系实际看报纸新闻,学生也同样能意识到不正确使用会带来灾难,所以要学习安全用电,使引入自然,同时说明其重要性,最后引出这节课的如何安全用电的内容,学生很自然的学了进去。

此外,英语张玉英老师的导入设计成猜谜,张虹老师的导入设计成学生最近关注的热点问题,简菁老师的导入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平行四边形,这些方法都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4.课中导入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由一个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时,中间的衔接也十分重要,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知道,学生的兴趣点维持的时间很短,如果没有新的令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吸引,他们很可能就不能坚持学下去,所以,课中的导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边研究边实践着。邓艳老师在《重力》一节中是这样设计课中导入的:课前导入后,先从认识力的特性入手,前面学过力的三要素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而重力也是一种力,故先认识重力的大小,从而引出“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然后按特性的顺序依次导入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在导入方向时,由实际生活中“盖房吊砖块”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引申其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在引入时,演示实验和图片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更增强其动手能力。然后从“地球是圆的,我们脚下的人没有掉到宇宙中的事例”的想想议议,开阔学生眼界,知识外延,理论升华,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前后呼应。最后以“假如地球没有重力”的思维扩展,逆向思维,正向理解。整个导入设计贯穿始终,使整节课知识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张玉英老师在衔接内容上安排了“挑战学生记忆力的竞赛”。与图片相匹配的句子或词组有一部分是前半节课学过的,而且下半节课在听力及笔头练习中还要继续运用,这一活动安排在教学过程的中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为学生下面的学习打下了伏笔,效果很好。

5.取得的效果

经过这一阶段的导入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能主动的学习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朱冬阳老师的生物成绩由原来的百分之三十多的及格率提高到百分之七十多。课题组的其他老师的成绩也都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在科研的过程中,我们写了许多心得、案例、教学设计,也有多位老师的论文在区、校获奖。

(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家庭教育引导的研究 1.创办了家长学校,组建了校家长委员会

一年来共进行了10 次家长学校讲座。讲座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有看名师讲座光盘;有针对我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讲座(例如职高介绍,让借读生家长了解孩子在北京继续上学的出路,稳定了家长情绪;例如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有好家长经验介绍。有年级组长总结年级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颁发《育子优秀家长》荣誉证书;还有由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主题是“关注孩子的生存智慧”。

2.家长学校取得的效果 在全体学生家长的支持下,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他们在期末的反馈问卷中给与了充分的肯定。有的家长说:“家长学校收获很大,讲座的内容与实际很接近,老师讲的问题我们也存在,通过讲座我们开始注意,改掉以往不耐烦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比以前好多了。” 看着家长们热情鼓励的语言和热心的建议,我们找到了自信。我校评为2007年北京市家庭教育先进集体。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研究管理经验不足,虽然各个小组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学校总课题组缺乏平时固定的活动时间。这样不利于各个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

2、在研究过程中,个别教师研究能力不足,研究效果不明显。需要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高。

课题负责人:付美云 张虹 执笔人:张虹

教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篇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大河岸中学:王立军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影响。

2.通过测量等环节的学习学会探究的方法。

3.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与其它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测量技能,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

1、先自制“大树一叶一草”活动教具。

2、长颈鹿挂图。

3、投影胶片写出四个问题。

(1)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四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3)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4)旗形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

1、思考问题:“为什么大家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长颈的?”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途径得出答案。

2.预习教材第29页的探究内容,设计好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交给教师检查,选出一份较好表格供课堂使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生活着长颈的长颈鹿,同时也生活着短颈的长颈鹿(出示挂图)。

问: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短颈的长颈鹿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长颈的长颈鹿,另一位同学上来扮演短颈的长颈鹿,请一位普通话好的同学进行独白。

表演过程:[独白: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很多长颈的长颈鹿和短颈的长颈鹿,它们以地上的草和一些树叶为食,但后来,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长颈鹿的食物急剧减少,一天,长颈鹿们(两学生)去寻找食物,它们看见的草,很快地吃了起来(两学生把教具上的草拿掉,做吃草的样子)。草吃完以后,就吃树上矮处的树叶(两学生把矮处的树叶“吃”掉了。矮处的树叶吃完以后,就只能吃高处的树叶,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吃到了树叶,短颈的长颈鹿(矮个学生)吃不到树叶。短颈长颈鹿因没有获取食物而饥饿、生病死去(矮个学生表演“死”的动作),从而被淘汰。所以,现在只剩下了长颈的长颈鹿。你看,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树叶呢。]

师:大家觉得这两位同学的表演怎么样?

生:很精彩。

师:我们一起给他们鼓掌吧。(学生鼓掌)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生物适应环境就能生存,不适应则被淘汰。所以,短颈的长颈鹿被淘汰,长颈的长颈鹿生存下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板书: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师: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板书;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师:请大家看教材第19页上的图片资料(展示题板),并结合题板上的问题进行思考。思考的时候,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可以讨论。5分钟后,进行抢答比赛,四个组中,看哪一组获胜。

问题1:四种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

(提示:骆驼和骆驼刺适于生活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海豹适于生活在寒冷的水域里;旗形树生活在风口处)

问题2: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提示:骆驼有驼峰,眼睫毛长而密,足垫厚,腿较长等;骆驼刺的根很长,地上部分很矮小;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旗形树树冠像一面旗帜)

问题3: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提示: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升到46 ℃才会出汗;一次性喝水100升后,可以45天不喝水;驼峰中有脂肪,可以贮存能量,所以它适于生活在荒漠中)

问题4:旗形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提示:旗形树生活在风口处,大风把树迎风面的枝条吹断,顺风面的枝条继续生长,所以只要风大的地方,就容易看到旗形树)

抢答过程:(略)

(注:教师可把三个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答对一题加10分,回答不完整的,本组同学补充正确后也可加10分。教师进行提问时,应考虑到各组学生的积极性,在最后宣布获胜小组时,其他小组也应给予鼓励)

比赛结果:(略)

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应该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都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师:大家还能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其他例子吗?

(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除了对环境适应以外,还能影响环境和改变环境。下一堂课,同学们要做一个探究活动,要用到一种仪器——干湿温度计。(展示自绘干湿温度计挂图,介绍使用干湿温度计的方法)

结束新课,布置作业:各小组长领取干湿温度计以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组员一起根据教材第20页中的要求,制定探究性计划,做出假设,并设计一个调查表格,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表中,下一堂课我们进行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

引言:为什么现在国家要投入巨额资金,实行退耕还林计划呢?

(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退耕还林计划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希望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这个行动中去。

师:植物对环境有影响吗?

(提示:有)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师: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对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地方的湿度进行了测量。四个小组各派一个同学来填写表格,请填上测量数据的平均值。(教师展示小黑板上学生设计的表格)

学生活动:(略)

师:能说出你们的假设内容吗?

(第一、二、四小组假设灌丛湿度最大,裸地湿度最小;第三小组假设草地湿度最大,裸地湿度最小;四个小组都假设早上湿度最大,中午湿度最小)

师:我们来分析四个小组的数据。

学生分析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很活跃,大家都沉浸在讨论和分析中)

师:根据四个小组对裸地、草地、灌丛的数据平均值,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师:根据四个小组早、中、晚的数据平均值,你们又得出什么结论?

师:四个小组的假设怎样?

师:四个小组测量都准确吗?

师:请第三小组的同学分析原因。

作业:观察实验:在你们生活周围,环境怎样,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该怎样治理? 教学反思:

1、学生对环境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很清楚。

2、学生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不正确,导致数据部准确,动手能力较差,社会经验较差,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

适应新的环境教案 篇6

[关键词]初一新生 学校适应 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97

新入学的初一学生大多数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因为进入初中后,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任课教师换了,熟悉的班集体已经不存在了,朝夕相处的同学分散了,再加上小学生的依赖性太强。据了解,大多数小学生在家依靠父母,在校依靠教师来安排他们的生活,当然这也是由他们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重了,教材教法变了,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不进行及时调整就会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如何才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一、了解学生的性格,有针对地进行帮助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要做的第一项工作,面对一个个陌生的面孔,要尽快地了解他们,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的性格,才能引导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怎样才能做到尽快了解学生呢?可以先从档案材料入手,班主任接班以后要一个个仔细地阅读学生的档案,这样先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进行课内外观察,课堂上要观察他们的注意力情况、思维能力等,课外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再抽出一些时间来和学生谈话,和科任教师座谈,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就能有所了解。比如有的学生勤奋好学,有上进心;有的学生天生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懒惰,不认真完成作业……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就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要把精力多用在缺点较多的学生身上,可以直接和他们谈话、谈理想、谈信念、讲道理,也可以让学生帮助学生,同龄人在一起无话不谈,让他们互相看到对方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当然,只要班主任认真地策划,在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他们会有很大的变化。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

新生到校后,班主任要像长辈一样处处去关心他们,要像朋友一样主动去亲近他们。首先要帮助他们熟悉新环境,可以安排一节课讲校史,带他们参观整个学校,介绍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因为他们要在这里生活,就要熟悉学校的各个角落。环境的熟悉给新生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他们就会有充沛的精力参与学习和活动。帮助他们熟悉了新环境,还要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要做到这点班主任就要付出很多很多,早晨要提前到校迎接学生,一句“早晨好”会像一股甘露滋润他们的心田;课间,要来到他们中间参加活动,和他们聊天,一句简单的玩笑、一句幽默的话语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放学了和他们一起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如“生活园地”应设计哪些内容,教室两边的墙壁张贴谁的格言,听听他们的建议和他们多谈一些班级的事情。

和学生一起劳动,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他们会感到新班主任可亲可敬,同时也感到班级的温暖。教师的关怀,班级的温暖,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新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感到愉快。愉快有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使他们以更放松的心态接受教育,无拘无束地健康成长。

三、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帮助学生

初一学生年龄在12岁左右,他们年龄小不会对主客观条件做出科学的分析,面对新的环境会遇到许多困难,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还需要家长的帮助。新接班以后班主任要及时地进行家访,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同时也要向家长介绍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以及生活。班主任的工作计划、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任务等,多给家长谈一谈,让家长了解学校的一些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家长协商共同帮助学生。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我已经是中学生了,要好好学习,好好表现,努力做一个好学生,原来缺点较多的学生也会想到从今以后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班主任一定要抓住这个好时机,一方面用激励的语言鼓励他们,另一方面同家长多交流,家访、电话、联系卡都是交流的好方法,把学生的可爱之处、身上的闪光点介绍给家长。家长听到教师对孩子的评价,看到孩子的进步,也会主动经常和学校联系,把孩子的思想、行为及时地反映给教师,双方再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在新的环境里即使有点小小的困难,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初一新生也很快就能克服,顺利过渡到中学生活中来。

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尽快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来是新接班教师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这项工作完成得好,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班集体都有好处。学生用最短的时间适应了新的环境,精力就能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思想也会很快统一到一个目标上来,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就形成了。

上一篇: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面临的困境及出路下一篇:毕业论文格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