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快乐作文(通用14篇)
一次去作文班的路上,我路过一个小卖铺,买了两包饼干。到班里的时候还没有开始上课,我便偷偷打开饼干开始吃。我瞟了一眼旁边的同学,拿出香甜的饼干递给他们,他们高兴地接受了,还微笑着对我说了声:谢谢。听到“谢谢”两个字,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我默默地看着他们,只见他们学着电视广告上那样:先扭一扭,再舔一舔,吃法很萌很可爱。于是我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中,学着他们的样子,动作夸张地继续吃着。他们看到我和他们一样,也都开心地咧开了嘴,我的.心里觉得美滋滋的。
短短的几分钟,最后一块饼干就被我消灭了。虽然只是几分钟,但我觉得好像几十分钟,我在喜悦中忘了时间,忘了一切烦恼。
看着他们开心的微笑和意犹未尽的模样,我明白了,分享就是快乐。我便把剩下的另一包饼干送给了他们。直到上课,我们还沉浸在这欢快的气氛中。
这小小的饼干虽然很不起眼,但这是我给大家的分享的,所以他们才会珍惜。在生活中也一样,有时你送的一件很不起眼的东西,对别人来说可能会是一件很好的礼物,因为这是你的心意。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而且要以“育人”为本。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样, 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怎样学会做人, 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教育学生做人呢?
我想可以从学会感恩做起。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 子女就应当孝敬和感恩父母, 回报父母。古诗云“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讲的就是要尊敬父母,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古人尚且懂得感恩, 我们生长在新时期, 更应懂得感恩, 做到感恩。
让每个孩子都学会把感恩放在首位, 真正体会家长、老师、同学之间的爱, 认识到做人的真正道理, 引导他们最大可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是学校的教育职责。让每个生命个体学会感恩, 学会做一个有健康思想道德的社会公民, 比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孝敬和尊重父母, 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看待父母、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 很难想象这个人怎么还会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所以, 我们学校就有必要把感恩教育列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孩子懂是非、明事理、敬长辈、尊师长、感恩父母, 只有这样, 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我认为, 作为教育者,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班会课、德育课、语文课等课堂上, 可以让学生交流有关父母疼爱自己的感人故事, 在观察和交流中, 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正是有了父母的细心呵护, 自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继而鼓励孩子们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把感恩的真心付诸实际行动。比如, 给父母梳梳头、敲敲背;给父母洗一次脚;跟父母谈谈学校里的趣事。这样把课内学习和课外行动有效地结合, 实施感恩教育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其次, 感谢父母的养育。“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 不会爱他的祖国。”同样, 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回报的人, 根本不可能懂得感谢他人。开展感恩教育, 从孝敬父母着手。要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亲身体验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做做家务、观摩, 甚至参与父母的工作, 体会父母的辛苦。让学生经常回忆父母曾经为自己所做的、让人感动的事情, 懂得把父母的恩情记在心中, 就是会感恩的开始了。
再次, 感谢老师的教诲, 感谢社会的关爱。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在现今社会中, 对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人们渐渐淡忘。表现为有的学生在校敬老师, 在外躲老师, 甚至目中无人。学校组织开展“夸夸我心中的好老师”征文活动;“老师一天的工作”搜寻活动;“我为老师献支歌”主题班会活动;通过活动的准备、开展、延伸,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在教导自己时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受到“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服务群众, 回报社会”的感恩活动, 如清扫卫生死角, 关心慰问老人,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和服务意识, 以学生的实际活动, 回报社会的关爱,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 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 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 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只有心怀感恩, 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学会了感恩, 再来学习做人, 则已事半功倍了。
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关心他人的人
关心是人类社会能够和谐美好的关键所在, 你我都在关心中孕育成长, 你我都在关心中温馨幸福。关心给我们带来春风般的温暖, 也会带给他人快乐与健康。育人者必先律己,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用自己的品行去影响学生, 从而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譬如对特殊家庭的孩子, 从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上给予更为细致的关注, 让他感受到学校老师同家里亲人一样关心他、呵护他, 推己及人, 使他学会做一个关心他人的人。
二、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人
苏轼曰:“君子以其身之正, 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 知其身之有所未正也。”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青春发育期, 显示着人体自然的青春美。因此, 中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在穿戴、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力求体现当代中学生那种奋发向上, 朝气蓬勃, 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风貌, 而不是靠穿戴名牌、讲究吃喝来出风头。
三、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
人的发展是以必要的心理发展为前提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第二“断乳期”, 内心世界丰富多彩, 逐渐成熟。随着时代的发展,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世界更为丰富而开放, 也更为“成熟”而复杂。他们渴望与别人沟通并得到对方的理解, 然而一遇到不顺、挫折、困难, 常常表现为心境不安, 情绪不稳, 甚至怀疑一切。这时首先帮助他形成接纳心理。让他了解, 困难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 正确的态度只能是勇敢的面对。其次是消除他的依赖心理, 帮助他增强自己的耐心和韧性。第三是教育他们学会合理的自我调节。
四、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旷达超脱、悦纳他人的人
在人生的长途中, 不如意的事是难免的。“人生逆境, 十之八九”“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尤其中学生, 刚进入青春期, 困惑颇多, 诸如中考失败的压力, 同学之间的纠纷, 与老师、家长之间关系的变化等。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旷达, 学会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 是我们每位同学所向往和追求的, 这其中, 正确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对待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悦纳他人、与人为善是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说, 既要能接受自我、愉悦自我, 同时学会悦纳他人, 营造充满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而能真正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能面对和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教育学生认识适当表达和控制情绪意义的同时,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调节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 以及时发泄和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研究表明, 下列三种是行之有效的发泄方法:一是心理放松法, 二是注意转移法, 三是理智消解法。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 只有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 走向成功之路。古语云:“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古今中外, 大凡成大器者, 遇到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岂有一蹶不振、消沉颓废之理?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并非一天、一月、一季、一年之事, 也不是学校领导、德育处、班主任、老师等少数人的事情。而应该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工作环节中, 贯穿于各学科教育的每个教学过程中, 贯穿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基本素质发展的过程之中。只有全方位的协作,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快乐作文;自我效能感;体验成功
小学快乐作文教学就是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如搜集素材的方式、交流氛围、习作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训练方式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等,指导小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作文指导中,快乐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一、先说后写,诱发表达愿望
当写作任务提出后,教师把写作任务划分成几个方面,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写作的分目标进行口头交流。使其逐步产生具体的想法,联想起更多、更贴近写作目标的素材,最终达成整体的写作目标,完成写作任务。口头的表达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修饰,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只要与大家的议题相关就可以,做起来比较容易,而且面对交流的对象大家都愿意说出自己的意愿来。这既是一个资源共享的过程,又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面对一个畅所欲言的氛围,畏难的心理被表达交流的愿望冲销了,当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绪下进行写作时,写作的动力便产生了,也就是说通过口头的交流,学生看到了自己思想记忆中储存的写作信息,写作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了。
例如,所有的学生都对讲故事、听故事如痴如醉,用写“故事”引导学生作文入门,可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作文写不好,一提到作文就头痛,而写“故事”能减轻他们一定程度的压力。我经常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然后把所讲的内容、听到的故事写下来。实践证明,从故事入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作文内容的机会,学生能满怀信心地写出生动活泼、语言流畅的故事。
二、出示例文,展现整个写作过程,确立写作目标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的训练目标,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写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从实践中寻求向写作目标推进的写作经验,确定本次训练的难点。从写作理论、写作技巧、成功例子、训练途径等多个角度寻找突破写作难点的最有效的方法,并亲自实践,证明其方法的可行性。教师还要学会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材中挖掘写作训练点,以语文作业的形式,进行写作训练,寻找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的结合点,把练笔当成非常普通的一次作业,当成阅读教学的一个拓展延伸。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阅读的内容,又进行了写作练笔,这样坚持下来,就能养成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形成模仿借鉴优秀篇章的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和练笔活动中获取作文知识,提高作文能力。
例如:学习了《秋游》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让学生学习用“有时……有时……”“有的……有的……”这种典型句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学习了《珍珠鸟》可以让学生写其他鸟类或小动物。写的同时可以按照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来描写。也可以仿照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外形特点仿写一段话。
三、抓住难点,进行小片断目标单一的训练,增强自我效能感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下水”与学生“同泳”,写出让学生观摩的范文,手把手地教给他们一手真功夫,这应是写作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即学生写什么,教师就写什么,“示范”和“练习”相结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事先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下水”范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例如,学生到了高年级,还可以适当指导他们学习典型课文进行谋篇构思的仿写练笔。课文《秦兵马俑》主要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和神态两大内容。连接它们的是“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理解、领悟过渡句(段)的桥梁“纽带”作用。教学后,实施分步练笔。第一步,教师提供关于同一内容的两段文字,要求学生写一个过渡段,把上下文紧密联系起来。第二步,给上段文字一个过渡段,要求学生根据过渡段的提示写出下段。第三步,只给出上段文字,要求学生写一个过渡段,并写出下段。最后,教师可布置学生描写各自喜欢的一件事物,既要把它的样子写具体,又要写出它的功用,并在适当的地方用上连接这两部分内容的过渡句(段),像这样的系列练笔,学生容易接受,且效果比教师反复讲解承上启下之类的语文知识要好得多。这种教师选择性地指导学生模仿句段进行练笔,学生比较容易地获取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和简单的习作方法。
四、建立个人写作档案和个人文集,体验成功
通过交流写作经验,展览学生习作、发表学生作品,回顾成功的做法,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和成就感,产生更大的心理动力,使整个学习行为系统充满了良性循环。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写作动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写作动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一个人写作的起步阶段,而且影响到他一生的写作。写作动力的形成不仅与学会作文有关,而且与学会做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写作动力的培养。
通过反复修改作文、存档、展览等方法,培养学生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积累自己习作的习惯。作文档案的组建利于学生在回味成功的体验中产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当学生像积累财富一样积累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作方法和写作素材时,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就养成了。
渐渐地,学生从中得到实惠,感受到作文写作不再是一件烦心事。每一堂课都是享受,期间充满无穷趣味,不知不觉中写作才干就得到增长。教师也常常心旷神怡。只要把学生引上正确道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会更加明显,从冗繁的批改点评事务中解脱出来,做起学术研究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指引作文写作的方向,把握前进速度,逐渐使学生由被动写作者,成为主动写作者。写作也就真正成为他们终生离不开的抒写心灵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婷.小学语文快乐作文教学法初探.时代教育,2010(4).
[2]邵敏华.快乐作文,让孩子扬起写作的风帆:谈小学作文教学.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2).
[3]刘娜.激发兴趣,感受生活,快乐写作: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9).
[4]范俊.兴趣盎然,快乐表达: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2009(1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小学)
一个周末的下午,妈妈正盯着手机看得津津有味,我兴奋地跑到妈妈面前,说:今天我想和你学做可口的香蕉派。妈妈微笑地点点头答应了。
我和妈妈一起下楼去买材料。一共需要四种原料:鸡蛋液、面包糠、香蕉、扁食皮。回家路上我既兴奋又紧张,心想:这是我第一次做香蕉派,不知道能不能大功告成。
妈妈告诉我,今天由我主厨,她来做我的助手。首先要把香蕉压成糊状。我把十根剥了皮的香蕉放在一个容器里,用勺子把它们压碎。妈妈压了一会儿直叫手酸,我主动请缨,没想到,我使出了吃奶的劲也才坚持了一会儿,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原来,看似简单的事,其实并不简单。香蕉糊做好了,我拿出扁食皮,用勺子把压好的香蕉糊打一小勺放在里面,对折后,用拇指和食指把扁食皮的边缘压一压,防止香蕉糊漏出来。我们把香蕉派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做成正方形,有的做成三角形,有的做成长方形。接着把包好的香蕉派放在鸡蛋液里洗个澡,再放到面包糠里滚一滚。最后,在锅里放多一点的油,等油温升至80度左右,就把滚好面包糠的香蕉派放到油里炸一炸。等到两面都变成金黄色,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这一盘形状各异、金黄发亮的香蕉派,口水快要流出来了。这时妹妹正好回来了,她迫不及待地抓起香蕉派吃了起来,一口气吃了三个,还一边吃一边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看着妹妹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心里乐滋滋的。
今天真开心,我不仅学会做面包派了,还收获了家人的赞许。
在我刚刚懂事的那个夏天晚上,天热得人喘不过气,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想去屋外乘凉,又怕蚊虫叮咬。正在我烦躁不安的时候,母亲面带她独有的微笑坐到了我的身边。她一边摇着芭蕉扇给我扇风,一边哄着我:“快把眼睛闭上,睡着了就不热了。”我真的就在那徐徐的凉风和柔柔的昵语声中很快进入了梦乡。
当我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清晨。我跳下床,穿着拖鞋跑出屋,即刻就闻到一股米饭香----早饭已经做好了。妈妈正蹲在大木盆旁,搓揉着全家人换下的脏衣服,一缕朝霞从百叶窗外间洒下,正洒在妈妈挂满汗珠和漾满微笑的脸上。从那时起,妈妈的微笑就被我永贮心间。
也许你会问我:“你为什么总是笑呢?”我会爽快的回答你:“因为我很快乐!在我快乐的时候,我就会微笑,用微笑把我的快乐分给大家!”
也许你会问我:“你学习并不是很好,为什么在你学习不好的,你还是微笑呢?”我会干脆的回答你:“因为我很快乐,在我快乐的时候,我就会微笑,用微笑告诉大家:‘伤心着过一天是一天,高兴着过一天也是一天。为什么不高兴着过呢?’”
也许你会问我:“别人让你帮他做事,但你又不愿意,那时你为什么还是会微笑呢?”我会立刻回答你:“因为我很快乐,在我快乐的时候,我就会微笑,用微笑暗示他:我愿意去做。因为,我们是朋友!
每次看到小水塘,就能感受到大海的气息;每次看到小石子,都折射出沙漠的影子;每次看到青青的小草,广阔的草原便瞬间浮现。
我们曾经走过的路,都已成往事,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是喜悦还是痛苦,是期待还是追忆,是执着还是迷茫,我们哼过的每一首歌谣,都不会瞬间消失,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仍然活着,就能享受到生命的美好。
我们的心灵,决定了我们生存的环境。狭隘和自私,会让自己身处地狱,而豁达和开朗,将会让自己生存在美好的天堂。天堂和地狱,只在我们一念之间。
你要时刻铭记,嫉妒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始燃烧的地方,就是你自己。
曾经有一位智者告诉过我:“你的一双脚,踏碎了多少时间啊?但是,不要为这些而去懊悔,只要步子走的真实,都会有深浅,没人能够例外。”
是啊,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谁没有走错的时候?谁没有跌倒的时候?走错了,就回到起点去找正确的路,跌倒了,大不了弄一身泥,有什么大不了?爬起来再走就是了。这世间所有成功的人都是这样磕磕绊绊的走过来的,只不过,他们比那些没成功的人,多了一份坚持而已。
当你终于踏上成功的康庄大道时,难道你不会怀念昔日走过的路口?当你住在宽敞华丽的屋子里时,难道就不会怀念昔日的木屋?当你开车豪华的桥车时,难道就不会怀念昔日的自行车?
1.培养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提出“学而不思则罔”的教育思想,数学学科侧重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更需要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1.1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
让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不是教师的一句话“你思考吧”就能达成意愿的,而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训练和培养时刻为学生的思考铺路、搭桥。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性质》时我在学生明确分数的概念后让他们完成这样一道题:
1 / 2 =() / () =() / () =() / () =() / () =……”
“同学们 ,你们发现这中间有什么规律吗 ? ”
因为学生已经学过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 所以此题做起来相对不难,也容易说出规律,这就是思考的情境,能为学生发现“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值不变”提供思考的基础,这就是教师备课时要设计的。
1.2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思考是学生源于大脑的思维活动, 要经历一定时间的推理、分析、辩证、判断,最终得出结论。所以,要给够学生思考的时间。对于小学生,思维发展尚不成熟,一个我们以为很小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则可能很大,在我们看来一分钟就可以想通的事情,在他们那则可能需要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而恰恰我们的“换位”思考不够,会让学生的思考戛然而止,半途而废还是上面这道题, 有的老师还没等学生把1 / 2等于什么想清楚,写出来(因为在老师看来太简单了),就急于让学生说出其中的规律, 效果可想而知。教师不无顾虑:“完不成任务怎么办? ”殊不知,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思维远比多做两道题更有价值。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又何妨?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疑”是促进学生“思”的基础。敢于质疑,也就是让学生把思维由“是什么”向“为什么”迈进
如教学《分数性质》一课时,我在学生总结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值不变”规律之后,顺势引发学生质疑:“这个规律是不是一定成立呢? ”按传统教学我们通常的问法是:“同学们, 我们将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0行不行呢? ”同样是要补充和完善这个性质,但两种追问对学生引发的思考是不一样的,价值也不同。所以,教师在设计这个问题时,要从“能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入手,千万不要以“是不是? 行不行? 对不对”发问,否则学生只能是肤浅的,更谈不上思考。
要让学生质疑, 还要经常地鼓励。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很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巡视学生写1 / 2等于什么时,有的学生很有规律地写出“2 / 4、4 / 8、6 / 16”、“3 / 6、6 / 12、12 / 24”, 有的学生 则毫无规 律“2 / 4、12 / 24、3 / 6、4 / 8”。前两种是我们期望出现的 ,因为这些学生已经发现其中的规律,第三种学生则毫无头绪,只是利用除法知识在搜索等于1 / 2的除法,当然对他们来说发现其中的规律也是最难的。此时,更要让这些学生展示他们的想法,顺势让他们找一找写出来的分子和分母与“1”和“2”的关系,如果学生突然大悟,我们的课堂便成功。
3.让学生享受数学思考的快乐
数学课向来被学生和家长认为是枯燥的数字游戏, 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很难激起学习的兴趣。解决它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走进生活,享受数学思考的快乐。
其实,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键是教师要找到结合点, 有了生活的体验和数学的思考就会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自然会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西天取经路上 ,唐僧为徒弟分西瓜 ,说给八戒1 / 2,八戒不同意,唐僧又好说给2 / 4,八戒还是不同意,最后唐僧说分给八戒4 / 8,这下八戒乐了。”接下来,我没有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为八戒分西瓜(用苹果代替),分到最后学生也乐了。又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临近下课我设计了一个“动脑筋离课堂”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 如果学生学号数是卡片上数的倍数或约数,就可以先走。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 ”其中的任意一句。游戏开始后,我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3,学号是3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到讲台前,学号是6的学生说:“6是2的倍数。”学号是12的学生说:“2是12的约数。”学号是24的学生说:“24能被3整除。”全班有一半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说出学号和卡片数字的关系,高兴地走出教室。最后剩下的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 这时我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你们怎么不走呢? ”学生回答说:“我们的学号数都不是老师拿出的卡片上数的倍数。”“那么,老师出示哪个数,大家就都可以一齐走了?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1。”我出示了一个大大的卡片“1”,10名学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室。
一.做让自己快乐的事
在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所著的《正能量》一书中,详尽地从心理学角度阐释了正能量的作用与价值。更为有趣的是,他提出了很有趣的拥有正能量的方法。
首先,花点儿时间在纸上列出九项能让你感觉良好的活动。以下问题可以帮你找到这种活动:
你喜欢旅游、绘画、摄影、游泳或参观博物馆吗?
如果你有一天晚上有空,你是愿意去看电影、在家看一本书、看一场演出,还是愿意去看戏呢?
儿童时代,你喜欢做些什么呢?
你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吗?你喜不喜欢在公益组织工作,或者在当地一家医院帮忙?
你是否能看到每件事物光明有趣的一面?
你喜欢玩一些傻傻的游戏或者到处乱逛吗?
如果你找到了那些让你感觉良好的活动,就再撕下一页空白的格纸,在每个空格里填写一项让你感到快乐的活动。然后,沿虚线将它撕成九份,把每一份都揉成一个纸球。最后,将所有这些纸球放在一个箱子或袋子里。每一周的开始,随意抽取一个纸球,在未来七天中一定要完成纸上所写的活动,另外几项活动则是备选方案。
二.不要和负能量的人交朋友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耗能过程,如不人为地加以控制,人的这一能量场就只会减弱而不会增强。所以除了不断给自己补充正能量情绪之外,从他人身上吸取正能量也是重要的补充方式。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感染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觉,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但是悲观、偏激、绝望的人刚好相反,像一个黑洞一样不断消解他们周围人的正能量情绪。如果你身边有太多这样负能量的朋友,那就很难保持正能量的及时补充。
三.用身体改变头脑
怀斯曼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才带有正能量。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可以影响人的信念、情绪、意志力呢?下面几种训练方法能让你获得产生正能量的行为。
1.节食:使用非惯用手吃饭
当你使用非惯用手吃饭时,你表现得仿佛自己在做一个不同寻常的行为。因此,你会更加关注自己吃饭的动作,而不是什么都不想只是简单地吃饭。如此,你就会吃得更少。
2.意志力:绷紧身体
绷紧肌肉会增强你的意志力。下一次你需要戒烟或者拒绝一个蛋糕时,握紧拳头、收缩肱二头肌,或者手中紧握一支笔。
3.毅力:坐直了,交叉双臂
在一些实验中,实验人员让志愿者解难题并记录他们坚持的时间,坐直、双手交叠的人坚持时间比其他人长一倍。确保你的电脑显示屏略高于你的视线,当你遇到难题时,交叉双臂。
4.自信心:有力的动作
为了增强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你应该做出强有力的动作。如果你坐着,就往后倚,目视高处并将双手交叠放于脑后;如果你站着,双脚在地上放平,挺胸抬头,双臂放在前方的桌子上。
5.拖延症:找一个起点
如果你想克服拖延症,表现得好像你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很感兴趣。花一点时间开始做那件你一直逃避的事情,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很想完成这个任务。
6.创造力:打破传统思维
要想出新主意,就要以新的方式行动起来。花点儿时间来回走动,确保走动路线尽量曲折蜿蜒。如果这样还不能让你思如泉涌,那么就绘图、画画、做雕塑等,表现得很有艺术气质。
——题记
快乐是一种阳光,能融化人们心头的坚冰;快乐是一盏灯,能照亮人们心中的黑暗;快乐是沙漠里的泉水,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可有些人并不快乐,因为他并不懂得苦中作乐。
在我们班里,我们小组算是比较活跃的了,经常组织一些小活动一起玩。我们小组共有八个人,却经常是七个人一起,唯独少了一个人,他不愿意参加,觉得幼稚。我们每一次的盛情邀请都被他冷言相拒,时不时的回复一个个厌恶的眼神。渐渐地,没有人再去找他。
那是快期中考试的前夕,我们中午,下午放学都要延时,这不中午的最后一节语文课又要抄字词题,这些题都写过无数遍了。我心不在焉地写着,放学铃声《童年》响起,心里不禁一阵窃喜,好多同学都跟着轻声唱了起来。我们组还是心有灵犀,唱的很整齐,其他组都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唱,我顿时心情好了许多。突然我们组的“高冷”同学,满脸不耐烦地扭到后面,瞪着我们,我们吓得闭上的嘴,可又一想,立刻齐齐的还给他了三个白眼,他好像吓住了,我们不由得沾沾自喜。可,那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他脸上的细微变化。
终于快期末考试了,一次课间,小组同学提议,一起玩“狼人杀”,我们玩的不亦乐乎。他听着我们的笑声,转过身看着我们,这次没有不耐烦,没有厌恶,我悄悄地观察着他的表情变化,有些期待,有些盼望,还有些失落,我心里也有一些怅然。上课了,我还一直在思考要不要邀请他和我们一起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决定说服大家邀请他一起玩。下课后,我就立刻和小组同学商量这件事,后来大家都决定不计前嫌邀请他一起。“你去问问他要不要参加,毕竟都是同学!”我拍拍前桌的肩膀,对他说。“可是他拒绝怎么办?他整天冷着个脸,很尴尬。”他满脸不愿意。“去试试吧!万一成功了呢?”我笑着为他加油“好吧,我试试看。”后来在我前桌的盛情邀请下,他也加入了我们的游戏。之后的小活动,也很少缺席了,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苦中作乐,为自己创造快乐,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快乐不一定是自己出现的,需要我们用心创造,快乐可以很容易,可以让生活中多一些欢笑……
荆门市沙洋县李市中学
程方华
学会宽容快乐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做一个快乐的自己,就必须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善良,一种美;还是一种胸怀和气度;更是一种完美的境界。只有善良的人,心胸中才有宽容。宽容别人不仅自己轻松自在,别人也舒服自然。宽容是一种姿态,是生活中的一种美丽;宽容是一缕春风,洞察发怒的可怕、生气的可怜、趋炎附势的可悲、庸人得志的可笑;宽容是一种爱,爱的最高境界是付出。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自己,它可以化解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多一点对别人的理解,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我们的生活就会增添一份和谐,多一份美好。现实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风雨,有坦途也有坎坷。不顺心的不如意的烦恼天天有。我们应该学会宽容。
宽容需要忘却,人人都有弱点,都有伤疤,都有缺点,在别人软弱的方面动辄去揭,就会增添新的创伤!忘记别人对自己的那些指责和谩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宽容就是不计较,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只执着于别人过去的错误,就会给自己增添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既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发展,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
学会宽容,我们就会变得宽厚豁达,走出百忧烦心的泥沼;学会宽容,我们就会更有朝气和活力、更有信心与力量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学会宽容,就不会因一些芝麻大点的小事而斤斤计较,就不会被那么一点点儿名利所左右;学会宽容,是一个人自我品格升华的过程。因为宽容是人们心灵美的折射和豁达胸怀的表现;学会宽容,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就能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能挣脱各种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的羁绊,就能使彼此拥有更多的信任;学会宽容,无疑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超越,从而使自己拥有平和的心境,从从容容、坦坦荡荡地走属于自己的路。
宽厚待人,容纳非议,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的源泉!事事斤斤计较,不仅自己活得很累,别人也跟着受累!学会宽容就是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善意理解别人的指责,用心去化解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报复都是不可取的,惟有冷静、谅解、宽容才最为重要!
宽容并不是纵容,不是无端免除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任何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人都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后果。宽容并不是要一味地退让,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或事,用爱的真诚、爱的体谅去化解、去包容。我们要理性地多把一分宽容给对方、多把一分爱给这个世界。
当春天来临时,花开的声音曾给世人带来多少温情,多少欣喜,可是又有多少人能体会春花凋谢的美丽与哀愁。当满树繁花随风飘零,面对死亡,没有一朵花会犹豫。她们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露出绝美的微笑,在她们看来,只要能绽放,哪怕短短的一瞬,也便不负此生了。柔美中带着刚强,带着对来世的希望。
万物本不都是完美的,不管是春之花,夏之果,秋之实,冬之草,他们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她们都努力过,奋斗过,坚持过,坚持到最后,才不会失落,虽不完美,但却美丽!
只要人人都学会宽容,心与心之间就会少一层隔膜,就会多一份温馨。让我们怀着善良、包容的心向世界敞开博大的爱。善待、宽容、理解别人是一种美德。宽容像美丽的天空一样,高远辽阔,使人们忘却了冰雪的冷酷,倍感阳光的温暖,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我们的人生将温暖如春。
那天,与我关系甚好的牛阿姨来家里做客,小家伙就把洗好的荔枝端了出来,还一个劲地请牛阿姨品尝。盛情难却的牛阿姨便拿起荔枝往嘴边送,谁料女儿的态度来了180°大转弯,不悦赤裸裸地写在了脸上,还扭头跑回了自己的小屋。这下,弄得牛阿姨十分尴尬,吃也不是,放下也不是。那一刻,我的心简直被狠狠地抽了一下:一直以来,女儿对待客人总是分外亲热,谁料这都是做给大家看的表面文章啊!
送走了牛阿姨,我的心还是难以平静。想起刚才难堪的一幕,真想给女儿个“下马威”。可转念一想,面对幼稚的孩子,“猛攻”还是不如“智取”。于是,我便抑制住内心的不忿,故作轻松地跟女儿聊起天来。“妞妞,凡是来咱们家里的客人,都夸你既大方又懂事,而今天是怎么了?”“那……那……,那谁知道牛阿姨真吃啊!”女儿顺口接着说。这下,我终于找到了症结的所在。
孩子为什么仅能做到“虚伪的分享”呢?答案是多方面的,其一我们成人不经意的客套,让孩子尝到了“表面分享”的甜头;其二作为家里独苗苗的女儿一向以自我为中心,极大缺失与他人共享的意识。
面对五岁的孩子,很多时候讲道理是微乎其微的,那就让她亲自体验一下其中的滋味吧。一场我事先导演好的“心灵拯救”大戏开始了。阳阳表姐拿着三本非常好看的绘本来到我家里,进门就炫耀起来。女儿更是乐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地翻看着。“怎么,很喜欢吧!既然喜欢,你就拿去看吧!”女儿刚要抱起绘本,阳阳就按照我的吩咐“变脸了”:“不行不行,我还没看呢!刚才啊,是逗你玩呢!”说着,阳阳表姐紧紧地搂着绘本。如我所料,女儿“哇”地一声痛哭起来。
这时,我一边擦拭女儿脸上的泪水,一边轻轻地说:“伤心了吧!心里一定在埋怨表姐吧!”委屈的女儿连连点头。我继续说道:“不过啊,今天上午的你和表姐犯了同样的错误,喜欢的东西要与大家共同分享,怎能在关键时刻变卦呢?”听了这番话,女儿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哭声慢慢停止,低垂着头,一动也不动。
稍停片刻,满脸泪痕的女儿仰着天真的小脸,喃喃地说:“妈妈,我明白了,我以后也要和大家一起快乐地分享!”随即,女儿一溜烟跑进自己的房间,拿出心爱的小电脑和表姐一起玩。自然,对那些绘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朗读起来了。
从此以后,“让我们一起玩吧”、“这个就是送给你的”诸如此类的话语成了女儿不假思索的“嘴边话”,而且她也格外兴奋,甚至陶醉在团结互助的共享之中。而我也由衷地庆幸,及时为女儿弥补上了人生的必修课—“快乐分享”,让孩子从小就充分感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美好境界。
快乐成长
提到感恩,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这世上值得感恩的人、感恩的事,千千万万。鱼儿感恩水流,因为它给了他们生存的地方;大树感恩土地,因为它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根源。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的生命,是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温馨又和谐的家庭。在这个鸟语花香的世界,离开了感恩社会又会怎么样呢?那将是一片漆黑,没有光明的道路。
几天前,无意间读了一本《感恩》的书。读完那本书后,我获得了很大的启发。从我们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出现了我们生命中第一位过客,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一滴泪水,一丝劳累,是他们对我们的牵挂,正是我们拥有了他们,才拥有了前进的动力。
除了父母,我们还要感谢我们的恩师。有了他们的谆谆教诲,我们懂得了做人,学到了宝贵的知识。都说老师像辛勤的园丁,像蜡烛,真的没错,是他们牺牲了自己又照亮了别人。
我们不仅要感谢父母和恩师,还要感谢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有了她们,我的世界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快乐,我们不再孤独;有了她们,在伤心的时候她们给了我一句句的安慰;在学习时,他们给我鼓励,成功了,我们一起享受欢心的喜悦;失败了,我们一起寻找失败的理由。
回想我们生命中一切,父母的一声声亲切的关怀,朋友的一声声安慰与一次次陪伴,老师一日日默默无闻的关心,这一切都是美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感恩他们。
学会感恩,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小而言之,我们感恩身边地人,大而言之,我们更要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没有伟大的祖国,怎么会有我们幸福的家园和富足的生活?学会感恩,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了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汤神庙中学
八年四班
于涵
江苏如东县靖海小学顾艳娟 分享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社会向“四二一”家庭发展,孩子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别人的物品自己可以拿过来,而自己的东西决不给别人。这种“小气”虽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家长对此不及时纠正,而觉得孩子很精明,孩子将会发展成一个独占意识很强的人,那么他就很难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不愿意和别人进行合作,从而注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被淘汰。所以,通过培养儿童的分享观念来健全其人格,促进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一、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儿童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
为了让孩子度过“分享”难关,不少儿童书籍也有关于“共有”与“分担”方面的教育。有一本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书,名叫《苹果树》,一些孩子甚至能熟练地背诵书里的每一句话;但我们作为老师的,在“圆圈时间”的活动上,仍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讲述着它。这个故事大意是:从前有一棵苹果树,是有灵性有爱心的植物,她默默注视着一个小男孩。每天,男孩都要来这里采苹果树上的叶子,把它们编成皇冠戴在头上,扮作森林里的小王子。男孩经常喜欢爬到这树上,在那里荡秋千和吃苹果,苹果树很快乐,男孩成了她的好朋友。每当男孩疲倦时,会在树荫下睡觉。男孩也非常爱这棵苹果树。时间消逝,男孩逐渐长大,没有像以前那样常来与苹果树作伴了„„苹果树于是常常感到很孤独。一天,长大后的男孩回来看她了,苹果树快乐地说:“来呀,男孩,爬到我的树枝上吃苹果,在我的树荫下玩吧!”男孩却说:“我已经长大了,不能再爬树。但我想买东西,我想赚钱养活自己。你能给我一些钱吗?”苹果树说她没有钱,但她说:来呀,孩子,把我身上的苹果拿去换钱吧„„后来,男孩又回来向苹果树说:“我要建一栋房子,我想成家了。”苹果树很高兴,一一答应了,她让男孩把自己身上的树干砍下来造房子。再后来,男孩想造一艘船去远航,苹果树便无私地把自己的“身体”割让给男孩。从此,男孩走了没回来,苹果树很寂寞,难受极了,因为她想念男孩,忘不了他们过去在一起分享的快乐时光。过了很久后,终于,男孩回到苹果树身边,这时,苹果树只剩下一小截树根了。男孩告诉苹果树道:“我很累,哪里都不想去。只想坐在树根上休息,好吗?”苹果树开心极了:“来啊,你就坐在我身上歇歇吧。”最后,苹果树与男孩又在一起作伴了„„在讲述故事时,孩子都很安静地听;孩子们对这故事耳熟能详,纷纷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我知道,不少父母都给自己的孩子念过这故事,为的是让他们能早日迈开———“分享”这一步。
二、利用日常情境对儿童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
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别人,你就有了两份快乐;如果你把烦恼告诉别人,你的烦恼就减少了一半。”
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因此在平时,我们处处做有心人,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孩子也会把家中所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有时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感受体验她当时的情绪。
此外,我们利用移情的手段,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如:有一次,健宇小朋友带来了一本童话书,小朋友见了十分羡慕,都想看看,而健宇却害怕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不愿借给他们,孩子们都挺失望,我一看,见正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童话书,对健宇说:“这个童话书现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看,该怎么办?”“问你借呗!”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可是,我不借你看,你现在心里怎么样啊?”我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健宇想了想说:“好象有点不高兴。”“那你们大家呢?”“我也有点不高兴;老师,我的心里有点难受”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健宇,你看,小朋友现在心里都和你一样不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健宇不说话了,他拿过童话书塞到小朋友的手中,大伙儿高兴地和她一起看了起来,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两种角色,体验到了羡慕时的迫不及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等多种内在的情感,从而摆脱了自我这一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识的水平,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成人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儿童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
三、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对儿童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儿童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有的孩子则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图书玩具,而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图书玩具,可以说时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儿童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四、通过外部激励来强化儿童分享行为的形成表扬与鼓励相结合让分享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对自己所喜欢的物品所表现出的占有欲是此年龄段孩子固有的特征。而每次的分享并不是在成人的强求和专制下进行的。我们可以用快乐的情绪真实地和孩子分享,对孩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慢慢习惯并乐意分享。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一次美术课,莉莉没带水彩笔,佳宁把自己的水彩笔借给莉莉,两人合作默契愉快,我向佳宁微笑点头并表扬了她,孩子的脸上笑开了花,孩子非常愉快、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儿童自身的意识。所以,儿童的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五、通过家校共同努力充分体验分享的快乐
榜样、表率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在电视荧屏上,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一个镜头:当孩子看到妈妈打来一盆热水,帮奶奶洗脚时,他也颤颤巍巍端来一盆水,对妈妈说:“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我觉得这特生活、特真实。由此,我们也会深切领悟到榜样、表率的作用。在家中,父母要时时做好表率,真诚待人,乐于分享。在学校里,老师更要为人师表,做好榜样。也许孩子们在家习惯了被大人宠,来到学校这个大环境,多数孩子不知道怎样和同伴友好相处。特别在看自己的图书时,一些孩子只知道看着从自家带来的图书,看腻了,就抱着自己的图书发呆,不知该做些什么。但也有个别孩子看到同伴的图书,抢来就看的,针对此情况,我们在孩子活动安排中,特设定了一个“快乐分享日”的活动,同时我们利用家长会、发放通知、家校宣传栏等途径让家长朋友了解明白“从小让孩子学会分享”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我们的分享日受到了家长朋友的支持。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我会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大家庭,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食品、图书、玩具和大家共享,在这和睦融洽的大家庭里感受友谊,感受温暖,感受快乐。在第一次的分享活动过后,许多孩子都尝试着和同伴分享,我们也意识到了开展分享活动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后,我们的分享活动越来越丰富,孩子们在分享的活动中表现得也越来越自主、友好。每到这天,孩子都会带来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从而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会分享的你是快乐”的情感。
HI:
当我想到要给你们写信时,才慌慌张张去百度了“乐价比”。事实上,乐价比要传达的概念倒不新鲜。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人们讨论快乐的角度就变得越来越多,但无非都是希望能够拥有快乐。
大家都喜欢叫我“快乐的朱丹”,或者是“爱笑的朱丹”,总之,这些都比“一姐”朱丹舒服。现在的很多人追求快乐,有时难免追到极致。其实我也有过,大家都知道我在《太可乐了》的糗事。在那件事之前,我不愿意停下来,细细去思考什么是快乐。但人的情绪往往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爆发了。在甩了《太可乐了》的话筒后,曹启泰来安慰我,让我突然明白,既然我在这个节目里只能说两句台词,那我还有什么好顾忌的,也就不怕了。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不快乐的更多原因是在工作中太计较得失,忘记了,快乐就是当下的一种最单纯的感受。当快乐背负太多本不该有的杂质时,快乐已经失去了自身的魅力。
乐价比背后传达的应该是纯粹的概念。我们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同时,你战胜那些困难,走过那些困难,你就学会了快乐。我记得很多不了解我的朋友说看我的笑容很真实,一看就知道是个没有吃过苦的孩子。其实恰恰相反,正因为童年时期的一些经历,我开始发现身边的人幸福快乐比我自己更加重要,当我把对父母的情感、对妹妹的情感看得比自己重要时,我发现,我对快乐的要求更加干脆直接。
所以,如果你问我如果不喜欢一份工作,可是钱很多,你会去做吗?我当然会,如果一份工作确实能给我带来一些财富的积累和一些名望的收集,我何乐而不为?但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在心里面和自己不断对话,你只是在利用这份工作,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转折点和未来的方向。如此这般,这份工作即使你不喜欢,可能也不会那么的难熬。
主持人是一个残忍的事业。因为有时我们也会不开心,但节目需要,我必须要装作很“快乐”地出境。所以,我培养了将快乐看“小”的习惯。我从来不在一件事和另一件事之间做过分的关系比较,也从不因为A的不快乐而影响B。正是因为这样的情绪训练,我才将我的工作做到专业,从而真正地乐在其中。
最后,我特别想说,你仅仅是关注了乐价比,知道了乐价比显然远远不够。生活中有很多压抑的事,可能会让你分分钟放弃“乐价比”而一味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发现纯粹的快乐,说来简单,也不简单。它需要你的乐观信念,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也需要你不断地给自己做情绪训练,试着让自己做情绪的主人。最关键的是,不管发生什么事,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过去。然后每天对着镜子,对着自己认真地笑一笑。嘿,笑容无法佯装,你的快乐真的只有你知道。
知名心理专家雷明,快乐需要扎实的东西
朋友们:
我很想对你们说,我不太喜欢谈乐价比,在我看来,乐价比像是一个炒作的概念。有人掌握不好它,就跟练《葵花宝典》—样,会走火入魔。
我先举个走火入魔的例子,其实也是越来越多的白领干的事。在微博发一段文字“今天我终于递了辞职报告,我决定出走,寻找路上的快乐”,可能会转播无数条,而后再出—本书叫《出走的日子》。随之,会有很多在工作中感觉压力的白领纷纷效仿。
现在的人,在碎片化时间的冲击下'已经无法进行大段思维逻辑的训练了。这就意味着,大部分人在非清醒状态下,抱着自己的三分钟快乐当作人生哲理。我有一个客户,他觉得在北京待着太没劲了,所以他决定出走。和上面的那条微博一样,走上了寻找自我生活的道路。他辞职了,卖了车,周游了全世界很多地方。最后来到西双版纳,他对我说,这里真太美了,我好想留下。我说,别,你千万别留下,因为只要你选择留下,那里是另一个北京。旅游城市的物价不低,虽然那里的房价没有北京的贵,但薪资待遇也无法和北京相比。那客户最后还是得重新上路,只不过不是那条所谓寻找自我的路,而是生活的路。
谈到这儿,我特别想对年轻的职场人说,将乐价比看作是一个提醒,那会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至少不会走火入魔。如果你为了乐价比而乐价比,那么,后果将十分残忍。
快乐需要扎实的东西。这不仅限于你要有房子、车子,更是说你必须要积极地面对生活残忍的一面。人清醒时,一定是痛苦的。《等待戈多》就是一个最清楚的例子,但是,在生活有了一定保障的基础之上,我们才有余力去改造生活、去发现快乐,这不是说我们必须要变得现实,而是在无奈生活下的一种自我保护。
我看到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因为焦虑生活而变得不够聪明。他们往往会给自己太大压力,譬如刚进公司,总是以一个管理者的要求来告诫自己,而忘记了自己只是一颗螺丝钉。其实做螺丝钉很幸福,螺丝钉也是每一个职场新人必经的历程。我想说,在你还是螺丝钉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享受这份快乐。这和你的理想一点不矛盾,相反,只有你当好了螺丝钉,你才能离梦想更近。
最近我在做网络视频系列剧《职场雷鸣》,让我也是深有体会。在无数看似简短的案例背后,我看到年轻人的不快乐和他们自以为的快乐。所以,《职场雷鸣》会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有所收获,而这种收获是针对职场快乐的。我要让大家看到工作和快乐本身并不矛盾。
此外,知道快乐的重要性只是其一,如何给自己找到解压和快乐的方式,每个人情况不一。很多人可能会选择旅游度假来休闲,但我不会。我休假时,喜欢彻底地睡一觉。这主要是因为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已经有足够新鲜的事物在刺激我的生活,我觉得生活很充实很知足。而对于那些觉得自己工作缺乏新鲜感的白领而言,他们需要在假期里去一些陌生的地方,寻找生活的原动力。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学会在高压的工作中提醒自己,这世上还有一个叫快乐的东西,这真的很重要。
台湾艺人黑人陈建州,找到快乐的奠基石
Hi,girl and boys:
当我开始下笔时,我就像一个忘乎所以的boy。原因有很多,最关键的是电影《神奇》。如果你们有关注我最近的活动,就会发现,黑人最近一直为《神奇》奔波,而事实是,我竞一点也不累。
nlc202309020913
《神奇》是一部和篮球有关的电影,几乎是我的本色出演,我也特别想借此传达出我所理解的乐价比。快乐是无价的,也是无法计算的。对我而言,我一直确定自己的快乐奠基石是什么——篮球。所以,不管我是艺人身份还是主持人,甚至现在开始做公益,我从未放弃过篮球。找到快乐奠基石的好处在于,不管你做什么,你都不会感觉到累。在我的三大身份之外,我还将人生切割成了三大部分,娱乐、运动和公益,所以,像《神奇》,我看似在拍摄电影,是工作,但其实我是在运动,因为我出演了一名篮球运动员;而看似我在运动,但其实我是在娱乐,因为我内心深处对篮球一直深深热爱,加上这部电影又可以和NBA的球星一起合作,简直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所以我彻底乐在其中。
我不知道大家的现实生活是如何,可能你会觉得我这些“三合一”的方式很难实现。最初的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傻傻的不知道做什么,甚至我也有过十分叛逆的青春期。但我发现自己爱上篮球后,一切都改变了。可以说,如果没有篮球,就没有今天的我,过去在我身上发生太多重要的事情,几乎都是由篮球衍生而出。大家也知道,就算求婚,我也一定要在球场上。当然,篮球的地位是仅次于范范的。
说到慈善事业,这可能是我未来的重要规划之一。我无法和大家形容我在这份事业中的所得。当我开始推行我的love life计划,看到很多人因为一个小小的电话或者问候而满心欢喜,我才发现,快乐其实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当大家都达到那个极其容易满足的境界时,可能大家就不需要再去关注乐价比,因为大家的快乐都已经是百分百,无需计算。
现在我对快乐的要求可能在提高,因为我不允许自己的不快乐影响到范范。我们偶尔也会吵架,但是一直遵守不隔夜的规则,在入眠前,不管是谁错了,我一定是主动低头的那一方。我很了解很多艺人情侣为什么分开,艺人身份很特殊,经常是聚少离多,如果两人之间还少了一些宽容和信任,那感情自然是很容易破裂。而我和范范走到今天,真的很感谢范范对我的宽容和照顾。未来,我也会和她一起推进love life的慈善计划,让正能量在我们之间变得更加强大。
我一直认为艺人是传递慈善事业的好榜样,这肯定不包括只是拍照和捐钱的艺人,而是将慈善的核心精神传达出去。艺人只有把慈善当作和呼吸一样,才能自然地融入其中,并享受其中的快乐奥秘。
最后,我还是想对大家说,运动是最直接让你快乐的方式。只要你热爱运动,你一定是一个健康乐观的人。
在线精品花艺品牌创始人John Loong,你值得狠狠被宠爱
亲爱的读者:
我曾是美国麦肯锡的咨询顾问,也曾是华尔街瑞士信贷投资银行的副总裁。现在,我是一个在线精品花艺品牌的老板,它叫“花里”。
很多人会问我,当初为什么毅然选择辞职,从一个金融界精英摇身一变成了“花里”的创始人。这就好像围城的道理一样,比如在麦肯锡,它就像是一台巨大的精密机器,每一个人都是这台机器里的螺丝钉,而我只不过是那个幸运的赚钱比较多的螺丝钉而已,但是我没有归属感。很多人拼了命想进来工作,然而身在其中的我们并不是那么快乐。我感谢在华尔街工作的那些年,让我得到了很多物质上的财富和受人尊重的地位,但忽然有一天,我问自己:“我快乐吗?”
之前在麦肯锡工作的时候,我问过别人,“你知道纽约清晨5点是什么样子的吗?”很多人回答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纽约每天清晨5点的样子。那个时候基本每天加班到凌晨,赚了钱也没有时间去消费,没有时间好好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和陪伴家人。其实纽约是个很美的城市,但那几年,我除了感觉到钢筋水泥的房子,众人羡慕的收入,飞来飞去的忙碌,什么都感觉不到。慢慢变麻木的过程让我意识到,我需要改变,我需要快乐。
现在的日子让我感觉前所未有的踏实,我热爱生活,热爱我的工作、我的员工,变得更关心身边的人了,我会跳着舞进办公室,变得更会说笑和平易近人,我会亲自参与花艺的设计,看到每天不同的订单留言,都是那些男孩女孩满满的爱意。我欣然发现,这才是“生活”。如果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说,“花里”带给我的乐价比绝对是物超所值。所以现在忙忙碌碌的你们,是否也应该问问自己,你快乐吗?你们工作的乐价比是不是达到了预期?到底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但无论如何请记得,你值得狠狠被宠爱。
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从鲜花中得到美好。这不只是男人对女人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朋友对朋友的爱,我希望女人们可以明白,自己对自己的爱,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会宠爱自己的女人是最性感的。所以在经营花里的过程中,我提出了“定制惊喜”这个概念。这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不论对自己还是对你爱的人。我们的鲜花订阅服务,就是按月的周期送上个性化定制鲜花,这是一份期待,也是一份惊喜,是一份恰如其分的宠爱。我想今后,都可以让鲜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优雅而美好的生活方式,也是花里想传达的生活美学,为你定制惊喜,给你花样的美丽人生。
我想告诉大家,善于在工作中发现快乐是一种很棒的能力,有时候比你的工作能力还重要,要学会用快乐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去感恩得到的一切,如果老是怨天尤人地埋怨身边的人和事,那你是不会快乐的,就算得到了金钱的回报,你的乐价比也会大打折扣。作为一个老板,我最看重的就是员工身上的正能量,就算他做着再普通的小事,我依旧可以看到他的光芒。我希望大家可以试着多与老板沟通,让他知道你喜欢做什么,带着快乐的心工作,绝对事半功倍。
在工作中让自己迅速获得正能量是我在职场如鱼得水的不二法宝:比如交积极的朋友,做发自内心喜爱的事,树立积极的心态,学会更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宠爱自己。我父母都是音乐老师,从小我就喜爱音乐。每当工作遇到不顺时,我会恨得牙痒痒,但我会让自己静下来,听一段肖邦或者贝多芬,那些烦恼就自动delete了。
创办花里的过程中,我在不断地付出和得到,这样的平衡让我内心宁静。用快乐的心去感受世界,它就如鲜花一般绚烂美好。请记得,你永远值得狠狠被宠爱。
【学会快乐作文】推荐阅读:
学会感恩,快乐生活12-18
学会坚强作文 我学会了坚强12-31
学会放开作文10-16
学会审题作文11-04
“学会等待”的作文05-23
“学会欣赏”的作文05-27
高中学会生存作文05-28
学会做人作文讲评06-01
【必备】学会分享作文06-20
学会生存高二作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