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生活适应教案(通用7篇)
宁化特校 张丽萍
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那些智障儿童,对智障儿童进行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培智学校的教育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及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从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入手,满足智障学生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开设生活适应课程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基础
把以知识教学为主的课程,变为以生活能力训练为主的课程(也被称为功能性课程)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使学生生活技能的提高更容易实现,也使得教学难度减小。所谓的“生活适应”就是要强调“生活”和“适应”两个概念。生活就是将学生实际生活内容作为教学内容,适应就是将学生学到的生活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标,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成为智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1、关注生活情景,为生活适应课程提供支撑
我们将低年级学生的生活适应定位于进行简单的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简单的交流,注重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尝试生活化情景教学,为生活和适应课程提供支撑。如我在教《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生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学校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带领学生连续情境体验,不断强化学习动机,角色的扮演和具体的活动有助于智障学生对生活的理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2、打破固有格局,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
学生的学习时间是由学校统一规定的,因此,教学活动中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往往因所谓的“时间紧迫”无法进一步探讨,他们的点滴发现,也由于作息时间的“一环扣一环”而无法进一步深入。虽然教育看起来处于有条不紊的运作之中,而孩子们却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因此,我们要把空间还给孩子,打破固有格局的限制,为了孩子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如:在学习校本教材《认识超市海报》一课中我给学生展示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广告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我的初衷是让学生认识商品标价和促销商品,可学生感兴趣的却并不是这些,而是海报上的各种图片,这是文具套盒,那是喜欢喝的饮料,学生们对海报爱不释手,如果此时我生硬的把思路拉回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肯定会被我浇灭,于是,我顺势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再寻找适当的时机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内容当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联系生活实际,为编写校本教材提供素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原有教材的内容不仅落后于时代且不适应目前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开设生活适应课,并尝试进行自编教材,在编写的内容上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围绕为了生活、根据生活、提高生活的这一理念。同时,我注重社会生活的变化,以时空条件最佳结合点作教育活动的主题,这样不仅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序性,还大大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如:我校大多数学生都是寄宿生,周末要回家,要坐车买票,结合这种情况,我们编写了《买汽车票》一课,帮助学生弄清买票上车的过程。当学生学习这课时可高兴了,因为他们可以用在课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又如:一次我校的学生到超市购物,在超市门口的储物架存放了东西,出来时拿着条码不会使用,拿不到自己的东西而呜呜大哭。针对这一状况,又编写了《我去超市》一课。课上让学生了解去超市存取物品的过程,并且让学生亲身实践,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相应的环境中就生活学生活,通过适应生活达到适应生存的目的,使学生提高了适应生活的能力,为他们能够顺利地步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生活化主题教学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关键
生活化是指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为弱智儿童最终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主题教学指课程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即课程的进程和顺序以一个个的主题单元为单位,每个主题中包含了不同的科目内容,即主题单元将不同的科目串起来,而不同的科目承担同一主题单元的不同部分的教学。例如,在以“叠衣服”为主题的单元中,包括了认识各种衣服的名称(语文课),衣服的分类(常识课),用笔画出衣服的样子(美术课),学唱关于叠衣服的歌曲(音乐课),动手叠衣服(劳动课),数数自己洗了几件衣服(数学课)等。所谓生活化主题教学即把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课程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组织的教学。
(一)、生活化主题教学遵循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补偿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性原则
5、统一性原则
(二)、生活化主题教学解析
1、主题的确定
对中度智残儿童教育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智残儿童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对中度智残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必须教他们学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或将来参加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必备的能力。例如低年级侧重于个人生活方面,像认识自己的物品,认识身体各部分名称;中年级侧重于家庭生活方面,像认识、使用家庭物品,认识家庭成员,学习家务劳动;高年级则以社会生活为主,认识、使用公共场所的设施,遵守公共秩序。这样从生活中选择素材,确定主题,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生活能力的培养,再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可以不断丰富中度智残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2、主题单元教材的组织
在确定主题之后,教师要依据主题来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材,教材要尽可能地囊括生活适应、实用语算、活动训练三个领域,同时还要根据主题的侧重点进行删减并有机组合,形成此单元的教材。单元教材要求内容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内容涉及面广,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内容新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围绕主题组织教材,可以弱化学科界限,将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能使智残学生对事物形成完整的认识,并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类型的确定
生活化主题教学的课型有准备课、综合课、实践课三种形式。
准备课:是综合课的基础,是利用教材本身的相互联系,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某个内容的强化教学。它主要采用直观手段,通过设置情境、录像、实物、模型、示范等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刺激智残儿童大脑皮层,增加痕迹效应,丰富其生活经验。在准备课中,要求教师把握好教学节奏,注意小步子多循环,使智残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综合课:综合课不是将准备课内容进行简单地拼盘,而是联系生活实际有所侧重,突出教学的主题,体现学习的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设计富于生活化,能充分调动智残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及探索精神,同时它综合了丰富的信息刺激,能促使智残学生脑功能的整合能力得到改善,促进其身心机能协同发展。另外,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他们获得生活经验与能力。
实践课:是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社会场所中去,亲自尝试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主题单元——超市购物 准备课:参观超市,认识超市物品、货架、标牌,学习物品分类 识字:标牌上的常用字,入口、出口、存包处、收银台 计算:认识人民币、学习交费。歌曲:逛超市
综合课:在模拟超市中学习购物 实践课:去超市购物
4、教学程序
授课中教师要遵循以下程序:(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2)展开讨论,质疑解疑;(3)尝试操作,解决问题;(4)反思训练,实践迁移。
由于智残学生思维缺乏抽象性,因此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观看录像、演示、示范等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激发其解疑的欲望;在第二、三环节,教师既当参与者,又做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同质或异质分组,培养其合作学习的能力,并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第四个环节中反思训练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实践迁移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化主题教学的实用性与综合性为实现弱智儿童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条件,使他们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协作、沟通、分析、自我管理等能力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智障学生,生活适应
那么, 如何实现生活适应课程有效教学, 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及生存能力呢?
一、确定适合培智学生学习或认知特点及个体发展与社会性发展需要的生活适应课程内容
根据适应环境和适应能力的不同, 将生活适应分为个人适应 (自我认识、情绪调控、自理能力培养及良好的习惯养成) 、家庭适应 (家庭生活常识、居家生活技能) 、学校适应 (学校生活常识、校园生活技能) 和社会适应 (社区认识、社交能力、交通能力、采购能力、紧急求助、职业适应) 。在教学中注重智障学生的个别差异, 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 为他们提供参与各项生活适应活动的场所和机会, 以提高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利用IEP的课程管理模式, 因人施教
培智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很大, 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个别化教育计划 (IEP) ,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根据生活适应课程生活化的特点及生活适应课的培养目标, 切实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个人适应能力进行评量, 是进行生活适应有效教学的基础。在对学生生活适应原有水平评量的基础上, 与学生的实际适应能力进行整合后确定教学内容, 为每个学生制定不同IEP, 在不打破课程结构的基础上, 针对每个学生实际需求, 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 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满足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培养他们将来可能经常需要或遇到的技能, 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基础。
三、创设趣味性课堂, 在活动中实现有效地学与教
生活适应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目的, 而智障学生因身心缺陷, 他们的活动范围狭小, 对新事物的兴趣异于常人, 加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能力较差。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从兴趣入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反复练习, 通过实践操作促进适应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比如《扣纽扣》一课, 我们通过帮小扣子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明白一个扣子对应一个位置相对应的扣眼, 又通过穿衣服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 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由易到难不断挑战自我, 体验成功。
四、将各学科的教学与生活适应教学有机的融合
培智学校的生活适应课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也就是说生活适应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生存的能力。而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运动与保健等课程的设置也都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为目的, 基于此, 笔者认为将各学科教学与生活适应课相融合, 使各学科的知识与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相联系, 以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方式融于教学内容、活动游戏当中, 在亲自感知的多种活动中认识周围事物, 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在教授《好吃的蔬菜》一课时, 除了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认识常见的蔬菜, 还要让他们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通过亲自动手、亲自实践, 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里, 不但认识了常见的蔬菜, 还进行了感知觉的康复训练, 学习了新词, 培养了积极的情感, 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创设直观的环境, 将生活适应教学内容渗透到生活实践中
由于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记忆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很难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通过实践尝试, 我们认为, 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活环境,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和运用生活适应课上所学的内容, 更能让学生学得会, 做得好, 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为了培养学生靠右行走的习惯, 在楼道及楼梯的两侧粘贴提示线和不同方向的小脚丫, 孩子们看到这些标志就会自然而然的靠右行走。再如, 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物放有序的习惯, 在床铺下面粘贴提示线并画上小脚丫和小苹果的标志, 教师讲解并示范把脸盆放在小苹果的上面, 鞋子放到黄线后边的小脚丫上面, 直观的趣味性的标志刺激了孩子的兴趣, 孩子们都能很快的把东西放好。
六、遵循激励性原则, 以赏识教育为主, 帮助智障学生树立自信心
跟正常的孩子相比, 智障学生更需要激励性的语言, 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渴望被别人赏识。因此, 在生活适应课上, 教师可以用赏识教育的方法, 鼓励学生去实践、去尝试, 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树立自信心, 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 通过榜样的直接激励作用使学生不断地进步和完善自己。例如:我校开展了“小明星评选”活动, 设立了“有礼貌”“爱学习”“爱劳动”“乐于助人”“生活自理”等13种小明星, 并利用贴照片、做笑脸、楼道展示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 这样, 好孩子看到自己的照片知道“我很棒”, 更加自信会做的更好, 差一点的学生也有了努力地方向, “小明星”的评选, 使孩子们变得更加积极、自信, 使他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总之, 生活适应程的设置, 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 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要在精心设计的前提下,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创设各种生活情景,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展有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 学会、能做、能行, 为智障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关键词: 智障儿童 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方法
为了让智障儿童能够适应社会并自食其力,必须让智障儿童接受教育。影响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很多,智力虽然是一个因素,但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同样很大,后天教育可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训练,完全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学会生活自理,在生活中锻炼智障生
社会适应能力通常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独立生存能力,并与社会达成和谐状态。训练智障儿童有了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提高,就会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社会常识和社会经验,就能相应地提高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表现在能够处理自己的内务、做简单的家务及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能够尽量在不依靠外援的情况下自己独立完成,成为独立的人。培训智障儿童必须通过智障儿童的实际参与,教学目标才能够实现。因此,训练过程中应该做到少讲多练,让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留下印象并养成习惯。如帮助智障儿童处理个人卫生时,简单讲解几句之后,重要的是分步训练,把学生带到学校宿舍,按步骤进行训练。先从处理个人卫生开始,起床之后整理床铺,叠好被褥和衣服,再从洗脸、刷牙、剪指甲等方面分步进行教育和训练。在智障儿童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讲解再示范。训练时注意个性的差异,经常检查督促,引导他们在锻炼中逐步适应生活。
二、进行鼓励性评价,让智障生充满学习信心
鼓励是儿童的动力,尤其对于智障生来说更会起到激励作用。为了让智障儿童对学习充满信心,在技能训练评价方面应采用鼓励性评价方式。如在全校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时,可以按年级段制定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独立生存发展意识。在低年级段,语言表达方面设立“表达章”,清洁卫生方面设立“清洁章”,安全方面设立“安全章”,文明礼貌方面设立“礼貌章”。通过这些具体内容评价学生在学习技能和品德等方面的进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关注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中年级段智障儿童还可以设立“服务章”、“整理章”和“艺术进步章”等,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方面特长都给予鼓励性评价,让智障儿童充满信心地学习。对于高年级段智障儿童,应该设立“创造章”和“合作章”等,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在互帮互助中健康成长。这样,由于评价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单单强调某一方面,让他们感觉到每一天都有进步,而且表现在很多方面,智障儿童就会充满学习信心。
三、创设仿真情境,培养智障生的生活态度
智障儿童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生存能力。因此,应通过教育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态度。创设情境时,模拟出生活中的真实情景,鼓励智障儿童积极参与,体验生活。可以实物模仿,也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或视频的立体效果,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真实的感受。比如:教学《买书》的内容时,就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图书角,模拟出新华书店的布置,再用多媒体播放书店里很多人买书的画面。在这样的环境中,智障儿童仿佛已经进入了书店。紧接着模仿书店售书的过程,让每一位都参与进来,学会购物。在购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搜索,选择图书,并自己看定价,进行购买。为提高智障儿童的辨别能力,还可以故意事先在书架上掺杂基本已经损坏的图书,让他们进行挑选,最终发现问题并想方法解决。购买过程可以重复进行,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把他们带到书店,体验真实的效果,让他们熟练掌握购买图书的方法步骤,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通过游戏形式,培养智障生自理能力
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连吃饭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吃饭时都懒得张口不愿意吃饭,速度也很慢。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游戏的角色。如吃饭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熊宝宝,老师或家长扮演熊妈妈,遇到他们不愿意吃饭时,就以熊妈妈的口吻说儿歌:“张开嘴,吃口饭,嚼一嚼,咽下去。”他们就会随着儿歌的节奏一口一口地把饭吃下去。饭吃完之后,再给表现好的学生发一个五角星。经常这样做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智障儿童就能很快学会独立吃饭。但应一直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养成并巩固这种好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好包括能够找准自己的生活用品,为了训练他们的这种能力,可以和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游戏之前,将他们的生活用品都标上明显的记号,游戏时让他们找自己的生活用品,如毛巾、牙膏、牙刷、茶杯、脸盆等。游戏过程中,还可以有时间限制,对找得准、用时短的智障儿童予以表扬,他们会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技能。
总之,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我们要充满爱心,用一颗爱心关爱和温暖孩子,不能急躁。在我们长期耐心训练培养下,直到有一天,孩子消除了孤独,愿意与人相处,从自闭状态走出来,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就是对我们的最大安慰。
参考文献:
[1]丁惜.心理卫生发展和心理健康儿童的培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02).
[2]韩江.幼儿教育中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调查报告[J].教育导刊,2013(06).
(一)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对前庭固有平衡的建立。二.要求部分学生会独立晃动平衡板。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学准备:晃动平衡板`大皮球感统录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看感统训练录像。
请小朋友看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站在什么器具上?你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样做游戏啊?今天我们就进行晃动平衡板的训练。出示课题:晃动平衡板。
二.(1)引导学生观看感统训练录像初步认识晃动平衡板。
(2)出示晃动平衡板,认识平衡板的形状颜色会说出平衡板的名称(晃 动平衡板)。三.指导练习:
(1)讲解调整板上姿势,上姿,保持重心的平衡。
(2)l老师作示范演示,讲解如何调整站姿,保持重心的平衡。
(3)学生练习,老师依次指导,逐个纠正,个别辅导。四.胆怯,不敢上板练习的同学不急于要求他们上板练习而是耐心的进行鼓励,帮助,请他们观看别的同学做上板练习。
五.请勇敢的小朋友独立上板,进行板上游戏(拍皮球,传球),激起胆怯同学对晃动平衡板的学习兴趣。
《走楼梯》
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上下楼梯要一步一格,不准跑,不准推拉。(A:王仕旭、郭思源、杨诗宇)
2、知道上下楼梯要按照次序靠右行走。
(B:姚博恒、乔青青、郭帅兵 C:聂小石、赵天锐、全秉知)教学重难点:学会上下楼梯。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一课时)上课,强调课堂常规。
一、导入
出示一个图片(同学们都在上下楼梯)问同学们他们在干什么?? 板书:上下楼梯
二、新授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上下楼梯,那小朋友们会上下楼梯吗?会自己上下楼梯吗?那么有同学能告诉我你平时是怎么上楼梯的吗?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板书:双脚交替 一步一步
1、找一找:
指出下列图中哪种行为是对的,哪种行为是错的。(出示两张图片:一张一步一步上下楼梯的图,一张两个同学在楼梯上追闹的图。)
2、学一学:
观察正确上下楼梯的图片说一说小朋友的手在哪里放着?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板书:扶着扶手或墙壁
结合板书教师总结我们上下楼梯时要用双脚交替、一步一步、扶着扶手或墙壁上下楼梯。
3、做一做:走一走学校的楼梯。
小结:今天大家学习了上下楼梯,大家都表现的非常好!回到家里后走一走家里的楼梯好不好?
第二课时(总第二课时)
1、观察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中学生上下楼梯在不同的方向。
2、比一比
学生走上讲台转动自己身体,跟图片中小朋友的保持相同方向试着找出他们是走在楼梯的哪一端?上楼梯是在哪边?下楼梯是在哪边?(通过举左右手表示)。
学生实践,教师总结:上下楼梯都是靠着同一方向的,同时举起同一边的手。(找上、下方向时手一直举着。)
教师进一步引导:上下楼梯都是靠同一边走。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我举的这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所以我们上下楼梯都是靠哪边走的??学生回答
板书:上下楼梯靠右走
3、看一看
图片中的小朋友在上楼梯时有没有乱跑?他们是怎么走的?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按次序(排队)。
所以我们在上下楼梯时要:按次序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PPT出示这一句话)
4、走一走
把学生带出教室在楼梯上走一走。
第三课时(总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在上一节课上我们知道了:按照次序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走。同学们也在我们的楼梯上走了一走。大家都做得很棒!都能按次序、靠右行走。
二、下面图中有几位同学也在上下楼梯,但是与我们同学相比他们的表现很不好,老师不喜欢他们。有没有同学可以来告诉他们哪里做错了呢?(出示图片)。
(一)认一认
仔细观察图片,辨认:
1、谁在靠右走?
2、谁按次序走?
3、谁的做法最危险?
(二)说一说
上下楼梯应注意些什么?
(三)活动天地
1、儿歌《走楼梯》
2、走楼梯
三、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很认真,很愿意和老师、同学互动。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要正确、文明上下楼梯。
《男生、女生》
总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区分男孩、女孩。(A)2、知道男孩女孩明显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的性别(B)
3、绘画女孩、男孩(C)教学重难点:认识男孩女孩,知道男女有别,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教学准备:男、女孩娃娃各一个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区分男孩和女孩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怎么知道的?A 2、比较男、女孩的不同之处 请两个学生上来,指认男孩、女孩 ,说说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B 3、找找班级里的男孩和女孩 A 你知道班里的哪个小朋友是女孩?B 你知道班里的哪个小朋友是男孩? 你还知道谁是男孩、女孩?C 4、游戏:找朋友 A 找男孩 , 找女孩B 找好朋友,说说你的好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C 5、说说自己的家人是男的还是女的 你爸爸是男的吗?妈妈是女的吗?(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哥哥,姐姐)、绘画:男孩、女孩 要求画出男孩、女孩的特征,如:男孩头发短,穿的是裤子;女孩头 发长,有的女孩还有小辫子,女孩子可以穿裙子。C 7、作品评价 认一认,他画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8、和睦相处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男孩和女孩应该如何相处呢?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大家应该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总结:男孩和女孩们!你们是幸福的,是人间的天使,愿你们能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努力学习。
《男厕所、女厕所》
2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男厕所女厕所,知道厕所都有什么用具。A
2、教会学生自己上厕所,知道要在不同的上厕用具上大小便。B
3、教育学生上厕所后要使用卫生纸,便后要洗手。C 教学重点:认识男厕所女厕所,认识厕具。教学难点:知道男孩子进男厕所,女孩子进女厕所 教学准备: 教师将厕所打扫干净,便于学生参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五课时)
1、参观厕所。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厕所。认识厕具。
洗手池、小便池、卷纸筒、蹲厕、抽水马桶。
知道各厕具用途。例如;蹲厕,是我们大便时要用的;洗手池,是我们便后洗手用的。
让学生知道厕所是大小便 的地方。
2、认识男厕所和女厕所。分清便池、便桶或便槽,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男孩站着小便,用便池;女孩坐在便桶上或蹲在便槽上小便。
3、让学生懂得大小便时要上厕所。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玩游戏时想小 便怎么办?吃饭时想小便怎么办?集体活动时想小便怎么办?(教育 学生在集体活动前、饭前、睡觉前上厕所,有小便时应及时上厕所小 便,不要憋尿,尿湿裤子。)
(2)教师请学生谈谈讲讲。
上完厕所怎么办?要不要用纸巾擦?要不要洗手? 让学生认识要在便后使用卫生纸,便后洗手。
总结:厕所给我们提供了便利,我们的要讲卫生,除了要学会便后使用卫生纸,便后洗手。还得要保持好厕所卫生。
第二课时(总第六课时)
1、教男孩子上厕所。
(1)教师请男孩子谈谈; 怎样上厕所才不会将小便弄到便池外?(小便时,不要离便池太远,避免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离便池太近,以免弄赃裤子。)
(2)教师还要告诉男孩子,穿有拉链的裤子小便时,要小心,不要损伤皮肤。
2、教女孩子上厕所。
教师请女孩子谈谈,怎样上厕所才不会让小便弄湿裤子?(小便 时,要将裤子脱低一些,然后坐在便桶上;蹲在便槽上小便时,要用 手托住裤子。)
3、请想上厕所的学生去小便。教师观察学生入厕情况,及时予 以评价。总结: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及时大小便,用厕所人 多时应相互谦让请家长注意不要给男孩子穿带拉链的裤子。女孩子的裤子要 易于穿脱。
《服装》
5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衣物并能说出名称;能区分内衣、外衣。(A)
2、知道在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B、C)
教学重难点:知道衣服名称,知道该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教学准备:PPT 图卡 衣服(扣子的、拉链的)教学课时:7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七课时)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衣服。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今天你身上穿了什么衣服?观察一下,班里同学穿了什么衣服?
大家刚才提到的有棉衣,裤子,外套,鞋子。但是还有好多衣服大家没有提到。那下面跟着老师一起来认识更多的衣服好不好?
出示图片(各种各样的衣服),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些衣服吗?我们一起来一件件的认识他们好吗?
继续看图,棉衣,短袖,长裤,短裤。
1、认一认,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每张图片上显示出的衣服的名称;跟着老师反复读、认。
2、找一找,听老师说名称指认出哪件是棉衣,哪件是短袖,哪件是裤子……
3、指一指,指出自己或同学、老师身上与图片相对应的衣服。
4、读一读,跟着教师一起读一读衣服的名称,个别纠正发音。小结:
第二课时(总第八课时)
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衣服。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所认识的一些衣服。
1、看一看,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几种衣服,那大家有没有人知道下面这些衣服的名字?出示图片:毛衣、衬衫、裙子、雨衣。
2、认一认,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每张图片上显示出的衣服的名称;跟着老师反复读、认。
3、找一找,听老师说名称指认出哪件是毛衣,哪件是衬衫,哪件是裙子……
4、读一读,跟着教师一起读一读衣服的名称,个别纠正发音。小结:
第三课时(总第九课时)
一 出示两张图卡:内衣、外衣。同学们有谁知道哪件衣服是穿在里面的?哪件是穿在外面的?
教师引导孩子理解:穿在里面的叫内衣,穿在外面的叫外衣。
1、认一认,出示图片(各种内衣外衣)。同学们指认图片上的是内衣还是外衣。
2、读一读,跟着教师一起读一读衣服的名称,个别纠正发音。
出示图片“雨衣”,请问同学们这是什么衣服呢?有哪位同学知道雨衣是什么时候穿的?
师:对了,雨衣是下雨天穿的。下雨天为什么穿雨衣呢? 生:不淋湿。
师:是的,穿雨衣是为了不淋湿。那小朋友们想一想雨衣怕雨淋吗? 生:不怕。
师:对,雨衣是不怕雨淋的。雨衣是可以帮助我们挡风遮雨的。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雨衣的本领大不大? 生:大。
师:那你们想和小雨衣做朋友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通过一首儿歌来认识下小雨衣好不好? 出示儿歌《小雨衣》
1、读一读,跟着教师一起读一读衣服的名称,个别纠正发音。
2、背一背
3、赛一赛
第四课时(总第十课时)
出示图片:背带裤、长裤、短裤、牛仔裤、内裤、棉裤。
这是一些常见的裤子,大家认识他们,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今天我们来和他们交个朋友好吗?
1、认一认,出示图片(各种内衣外衣)。同学们指认图片上的是裤子。
2、指一指,听老师说名称指认出哪件是背带裤,哪件是长裤,哪件是短裤……
3、读一读,跟着教师一起读一读衣服的名称,个别纠正发音。我们认识了他们,那么大家会使用他们吗? 出示长裤、内裤图片,师:他们叫什么? 生:长裤、内裤。师:他们哪一条是穿在里面,哪一条是穿在外面的? 师:内裤是穿在里面的,能不能穿在外面?
长裤是穿在外面的,所以我们能看到别人穿的是什么长裤,对不对?
1、认一认,出示图片(各种内裤外裤)。同学们指认图片上的是裤子。
2、指一指,听老师说名称指认出哪件是内裤,哪件是外裤。
3、读一读,跟着教师一起读一读衣服的名称,个别纠正发音。
第五课时(总第十一课时)
上节课大家已经知道了内裤是穿里面的,外裤是穿外面的。但是,大家知道怎么穿裤子吗?
生:。。。
师:那下面老师通过一首儿歌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怎么穿裤子。读儿歌,跟着老师一句一句的读。
解读:我们每个人都有裤子,那每条裤子上必须有的是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裤子有两条裤腿,有裤腰。师:裤子有两条退,有裤腰那怎么穿呢?
儿歌里有告诉我们:一条小裤子,两条裤腿长,两脚往里伸,裤腰往上拉 裤子有两条裤腿,人有两条腿,这两条裤腿就是为了这两条腿,对不对? 生:对!
师:回想一下当你穿裤子时,拿起裤子后要怎么办呢? 生:穿。
师:对了,要穿,若果用儿歌里的话就是:两脚往里伸。“两脚往里伸”往哪里伸? 生:裤腿。
师:对了,两脚要往裤腿里伸。
学生跟读:“一条裤腿长,两条裤腿长,两脚往里伸” 师:这个时候我们的裤子是不是已经套在我们的腿上了? 生:是。
师: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了? 生:提。
师:说得很好,该把裤子提上去了,怎么提呢? 生:用手。
师:用手!是的,我们要用自己的两只小手拉着裤腰往上提。就是儿歌里说的:裤腰往上拉。学生跟读。
1、读一读
2、背一背
3、赛一赛
4、做一做,给娃娃穿裤子。
《扣纽扣》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穿、脱拉链衫。
2、学会拉拉链。
3、听从老师指令,配合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重点:扣扣子,解扣子。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有扣子的衣衫衫、小红花。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总第十二课时)
前面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衣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扣扣子好吗?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扣眼、扣子。
我们已经知道了扣子和扣眼那么他们要怎么使用?怎么扣在一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第一步:扣纽扣时,要对齐衣襟。第二步:一个扣子对着一个扣眼。第三步:从上往下一个一个扣。
教师示范、学生动手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同学们做得好认真呀,那么大家学会了吗?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拉拉链比赛(教师个别指导)活动评价
第二课时(总第十三课时)
复习穿、脱有扣子的衣衫。学习儿歌《扣纽扣》
1、教师演示扣扣子过程。
2、请学生到前面演示。
3、学生纠正同学错误。
4、反复练习扣扣子。
大家掌握的不错,接下来我们要增加难度了,我们 要先把衣服穿上,再扣扣子,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好,那老师就看大家的表现啦!比赛之前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一遍好吗?大 家一起来吧。
1、教师带学生做穿脱衣服,过程中个别指导。
第二场比赛开始啦,看看谁学会了这个本领?小红花就奖给他。
2、开展比赛,看谁能迅速准确完成动作。
3、比赛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活动总结评价:
1、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和掌握技能的情况进行评价。
2、提出要求:同学们,扣扣子你们都学会了吗?那么以后,同 学们每天都应该自己穿衣服,自己扣扣子,不要再麻烦你们的爸爸妈 妈了。自己动手做做看,好吗?
3、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我的同学》
2课时
教学目标:
A:知道班级同学的性别、姓名。B:知道与同学分享。
C:知道同学,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教学重难点:正确与同学相处。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鼓、鼓棒、小红花、小游戏、图片、PPT。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十四课时)
一、《击鼓答到》。
小朋友们,还记得刚开学时老师教大家《击鼓答到》的游戏吗?今天,我们来换一个方式来玩这个游戏。
(一)老师敲打鼓面,有学生跟着鼓声来说出全班同学的名字。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学生轮流玩游戏。
(在这个过程中,若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二)老师敲打鼓面学生听老师的问题并跟着鼓声说出相应同学的名字。例如:
师:谁是女生? 生:乔X X。师:谁是男生?
生:赵X X、聂X X、郭X X。。。
(通过这两个游戏巩固学生对班中同学的认识。既知道了姓名,又知道了性别。)
二、《听指令》。
请小朋友们坐好,认真听老师的指令,并按老师的指令把你手中的小红花拿给指定的同学。
1、教师示范。
王老师请把你手中的小红花拿给乔同学;乔同学请把你手中的小红花拿给聂同学(教师可辅助理解)。
当学生在玩这个游戏时,如果学生不能走到指定同学旁边拿给指定同学而是仍过去或者不放在指定同学手里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并告诉学生这样做是不友好的行为,大家不应该向他学习。
2、学生示范。
3、学生开始游戏。
4、教师总结,纠正做得不好的同学,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总第十五课时)
上节课,我们玩了两个游戏。通过这两个游戏,我们知道了与同学们玩游戏时要友好,要遵守规则。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同学之间该怎样友好相处。
出示图片。
师:看!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学生平时课间游戏时的照片。)师:你们觉得他们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下图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可以玩的开心?(结合《我们都是好朋友》、《做一个好学生》。)
教师总结:同学之间游戏必须要学会等待,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时不争抢、不打架,能和同学一起分享更好。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与同学间友好相处是很重要的。那么,要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呢?我们通过一首儿歌学习一下好吗?
学习儿歌《我和同学》
我和同学 我和同学真友好,一起上课一起玩。你有困难我来帮,团结友爱乐陶陶。
小结:同学们在游戏时都表现很棒,能很快地学会一个游戏怎么玩,也能和同学们玩的很开心。说明大家能友好相处是不是?所以大家要做每一个同学的好同学!
《勤洗手》
总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准备:关于节约用水的图片,关于讲卫生的图片(饭前便后洗手),字卡“洗手”、“干净”,正确洗手方法的视频。
教学过程:
师:“手每天要做这么多事情,接触很多东西,那么手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会变脏.” 师:“会因为变脏,存在细菌、病毒、微生物等,而他们有
一些会使我们生病,在生活中一定要讲究手的卫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勤洗手。有谁知道我们必须要在什么时候洗手?
教师引导认识要饭前洗手,便后洗手,玩游戏、干活后手脏了要洗手。学一学
师:“我们可以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清除手上的细 菌、病毒、微生物。(出示板书“正确的洗手方法”清除“细菌、病毒、微生物”)
师:“让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的洗手方法是怎么样的?”播放视频《正确的洗手方法》(1分钟)分解动作学习。
教学生学洗手的步骤:①打开水龙头,先冲洗一下双手;②在手上抹一些香皂;③搓手心、手背、指尖、指缝、关节、手腕;④冲清香皂沫,关上水龙头;⑤用自己的毛巾擦干双手。
儿 歌 自来水,哗哗哗,洗一洗,擦一擦,饭前洗手讲卫生,看谁小手最干净。
《漱口》
2课时
教学目标:
A:在家长的帮助下掌握正确的漱口、擦嘴方法。B:
1、通过活动掌握正确的漱口擦嘴的方法。
2、在特定情境下知道要漱口。
C:
1、通过活动掌握正确的漱口、擦嘴的方法。
2、知道漱口、擦嘴可以清洁牙、口腔及嘴巴外部。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漱口、擦嘴的方法。教具准备:图片、PPT、镜子、杯子、水、水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十七课时)
活动导入,请客吃糖。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教师出示芝麻糖,让学生品尝。
2、“老师带来的糖好吃吗?哎呀!你们的牙齿怎么了?” 引导学生发现牙齿上的芝麻,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观察自己的牙齿。
3、师生讨论清洁牙齿的方法。
4、教师总结:
牙齿脏了,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办法,可是学校里是没有牙刷的,就让我们来漱口吧。有谁是在家里漱过口的,请你来试一试。
请个别学生示范漱口。
5、请学生讨论漱口的方法是否正确。
6、漱口,学生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水桶里。
7、照镜子,比一比谁的牙齿最干净。
总结:漱口习惯的养成,光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所以学习活动结束后,请家长在家里也督促孩子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第二课时(总第十八课时)
复习导入
出示图片复习漱口步骤。巩固新知
1、教师示范漱口。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老师是怎样漱口的? 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发表意见。
2、儿歌学习漱口要领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口水。学生齐读 学生跟唱
3、教师鼓励学生一一上台展示,对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活动总结:学习完了漱口、擦嘴,小朋友们知道要如何漱口、擦嘴了吧!我们要坚持漱口、擦嘴做一个讲卫生的小朋友。
《爸爸妈妈我》
总第十九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自己的家人,知道爸爸、妈妈是家中一员。(A)
2、知道爸爸、妈妈的性别。(A B C)
3、知道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A B C)
4、在帮助下说出自己的家人,知道爸爸.妈妈是家中一员。(B)
5、在帮助下说出自己的家人,知道爸爸、妈妈是家中一员。(C)教学准备:
1.音乐《我爱爸爸妈妈》
2.学生全家福照片,各人全家福照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啊,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们要静心地来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欣赏音乐《我爱爸爸妈妈》)生:说一说听到了什么 师引导出爸爸妈妈家人
二、认识家人
(一)那么今天老师这儿有一些照片,请小朋友们来看看,这些都是谁?
1、出示一个学生的全家福。
2、提问:这是谁的一家?
3、老师介绍:XXX家有3个人,XXX,爸爸,妈妈。
4、你们自己家里有哪些人呢? 说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人。(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5、指着xxx的父亲,提问:“这是谁。”
6、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爸爸是男的还是女的。(A、B学生自己说,C跟说“爸爸是男的”)
(二)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好不好?
1、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A说,B复述,C跟老师读)
2、爸爸、妈妈辛苦不辛苦。
3、我们要爱我们的爸爸、妈妈。读:我爱爸爸妈妈(C跟老师读)
4、你想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什么事情来表示你对他们的爱。(A、B学生说一说,师评价,C可做动作,适时鼓励)
三、总结
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记着今天在课堂上对自己爸爸妈妈所说的和想对爸爸妈妈做的,回家都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出来和做出来。
四、作业
1、说出来:回家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爱你”(ABC)
2、做出来: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来表达对他们的爱(AB)
《我爱长辈》
2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老年人产生敬意,尊重老年人,体会他们的情感需要。(A B)
能力目标:初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孝心。学会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向老人表示孝心、爱心。(B C)
知识目标:理解老人的心思和特殊习惯。(A)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老人的了解,从中体会到老人对自己的一片爱心。
教学难点:了解爷爷奶奶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对老年人产生敬意,尊重老年人。
教学准备:《常回家看看》公益广告片,关爱老人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二十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吗?爷爷奶奶经常会做一些事,为的只是让我们开心对不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怎样让爷爷奶奶高兴的话题。好不好?
二、体验活动:
夸夸我的爷爷奶奶
1.谈话:请几名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最想夸爷爷奶奶的内容,看谁对自家的老人最了解。
爷爷奶奶的心思我知道 1.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爷爷奶奶的基本情况了解得很详细,可是仅仅了解一些情况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能够用心去体会老人的心思。爷爷奶奶的心思你知道吗?他们的愿望和想法你能猜得到吗?
那老师来说,你们来猜。请你们看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课件展示教材第一幅插图,师读文字)每次和爷爷奶奶分手时,他们总是要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谁来猜一猜?
师:爷爷奶奶多爱我们呀!
2.(课件展示教材第二幅插图,师读文字)我每次出门,奶奶总是要一遍遍地叮嘱。因为„„
这是什么原因呢?谁来猜一猜?
师:奶奶多关心我们呀!
3.(课件展示教材第三幅插图,师读文字)我们去看爷爷奶奶的时候,他们总是做上一大桌菜。因为„„
师:为什么做一大桌的菜呀?谁来猜一猜?
4.看来理解老人的心思既容易也不容易,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用心体会了。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录像,让我们认真观看,细细体会。(出示课件《常回家看看》公益广告片)夜深人静了,对着一大桌冰凉的饭菜,对着早已没有节目的电视机,奶奶此时此刻在想什么?
生:„„
师:可奶奶接到儿女孙子不回来吃饭的电话时不是说:“忙„„忙„„忙好呀!”
生:„„
小结:奶奶那么孤独,希望儿孙能回来;但又怕影响他们,很矛盾!5.看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可是,在生活中面对他们的关爱,我们有没有对他们不够耐心、不够关心的时候?(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
第二课时(总第二十一课时)
上节课我们夸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通过一些视频和老师的讲解大家知道了他们时常会很孤独,作为孙子孙女我们是不是应该多让他们笑一笑啊?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来表达你对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呢?
行动起来敬孝心
1、谈话:爷爷奶奶很爱我们,很理解我们,我们也很爱爷爷奶奶,希望爷爷奶奶高兴。可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孩子们,你准备用什么实际行动来表达你对爷爷奶奶的爱,让爷爷奶奶高兴呢?
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我们要多去看望爷爷奶奶,帮他们捶捶背,递点东西,扶着他们走走路,陪他们聊聊天。其实啊,你就是到他身边转转,什么也不做,他们也是很高兴的!
总结:相信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看到大家今天的表现一定会很开心的。让我们行动起来,让爷爷奶奶更加高兴好吗?
《懂礼貌》
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懂得待人要有礼貌。
3、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难点: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二十二课时)
一、初步看图,了解图上的大体意思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上的小朋友讲文明,懂礼貌)
二、逐个看图,回答问题
1、看第一幅图
(1)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早上,两位同学来到学校,看到老师鞠躬问好。)(2)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学说:“老师早!”老师会回答说:“你们早!”)
2、看第二幅图
(1)图上有谁和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放学走出校门后,两名同学挥手再见。)(2)他们会怎么说呢?(再见)
3、看第三幅图
(1)什么时候小明和谁在干什么?(两名同学来到学校,看到老师鞠躬、招收问好。)
4、看第四幅图
(1)小明和谁一起干什么?(上学时,妈妈把小明送到家门口,小明和妈妈说再见。)
三、把四幅图连起来说.(用上礼貌语言)
1、先自由说,后说给同桌听
2、指名说图
四、读礼貌用语 老师板书: “早”“好”“再见”
五、进行礼貌表演活动
1、每天早上到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我们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平和时遇见人,我们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人告别时,我们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课了,老师走到讲台,我们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课了,老师走下讲台,我们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作业
在生活中,用礼貌用语,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第二课时(总第二十三课时)
一、初步看图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上的一个小朋友在把书拿给另一个小朋友。)那大家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在得到别人帮助时要主动说“谢谢”。
二、逐个看图,回答问题
1、看第一幅图
(1)什么时候小明和谁在干什么?(2)小明怎么说,小红又怎么说?(小明拿着小红借给他的乒乓球拍说:“谢谢你!”小红说:“不用谢”)
2、看第二幅图(1)小明送小鹏的什么?(2)小鹏会怎么说呢?
(小鹏接过小明送的礼物说“谢谢”)
看了这三幅大家想一想,我们什么时候要用礼貌用语“谢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别人帮助你时,主动说“谢谢”;别人送你礼物时,主动说“谢谢”。
三、把四幅图连起来说.(用上礼貌语言)
1、先自由说,后说给同桌听
2、指名说图
四、读礼貌用语
五、进行礼貌表演活动
第三课时(总第二十四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受谢谢
1、播放歌曲《感谢你》,师生共同欣赏。
2、谈话,揭示课题。(听完这首动听的歌曲,你记住了哪个词?“谢谢” 在生活中,要说声“谢谢”的地方可真不少啊!
3、课件播放“感谢”图片。师:服务员为我们端茶倒水的时候;医生为我们看完病的时候;演员们为我们演完节目的时候;电梯工为我们打开电梯门的时候。我们该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时候该说“谢谢”。)
4、同学们,你在生活中你说过“谢谢”吗?给大家讲讲你的故事吧!(引导学生自主交流。)
二、合作探究,体会谢意的重要性。
1、说说你平时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2、出示图片,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交流谢谢的重要性。
3、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我们的心里会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因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尊重。那么工作在不同行业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你们又想说点什么?
三、尊重不仅仅是说声谢谢。
1、(出示图片)学生看图后发言,说说怎样做才是真诚的感谢。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尊重他人的劳动呢?(出示提示,引导学生用表演的形式交流。)
师:看了这个学生的生活片段,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师:为什么你会这样做呢? 小结:感谢他人不仅仅是口头上说声谢谢,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用自己的行动来尊重他们的劳动才是真诚的感谢。
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2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做客的基本礼节;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现,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
情感:从内心尊重主人,愿意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行为:做客时做到:敲门、问好、不乱动主人的东西,走时说再见。教育过程:
本课设计了一个小学生到同学家去玩的故事,既说明做客的一般礼节,又强调小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设有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想一想”,主要起导入作用。
第二个环节“说一说”,是对课文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第三个环节“议一议”,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做客有礼貌、懂礼节的意义并有针对性地导行。
第四个环节 “活动”,目的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客、待客的礼节,做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第一课时(总第二十五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你们到过别人家做客吗?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小客人呢?(有礼貌的小客人)
板书课题: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老师认识一位小朋友,他叫明明,他就是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明明的故事。讲述内容:与课文内容一致。
2.同学之间互相说说明明是怎样去同学家做客的。教师发言总结。
第二课时(总第二十六课时)
故事我们已经听完了,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明明的礼貌体现在哪里好吗(1)学生汇报明明进门时的做法。①教师重新演示课件场景一: 内容:明明敲门时情景。②提问:
明明是怎么做的?他跟同学这么熟悉为什么还要敲门? 板书:先敲门 尊重 有礼貌
小结:到别人家做客时首先要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才能进门,这是尊重主人有礼貌的表现。
(2)学生汇报明明进屋后的表现。
①教师重新演示课件场景二、三、四、五: 板书:问好、跟主人交谈、双手接水杯、道谢…… ②教师提问:
明明这么有礼貌,同学会怎么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到别人家做客时,对待主人有礼貌会使主人感到你很尊重他们,他们会从心里欢迎你这样的小客人。板书:关系密切、增进友谊(3)学生汇报明明走时的做法。
像明明这样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客人大家都欢迎。
总复习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二十七课时)情景表演《上学去》
《合理的饮食搭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助于身体健康成长,并能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食。
A组:初步了解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食。
B组:在教师指导下,能说出部分主食、荤菜、素菜的名称,知道偏食、挑食、暴食是不良的饮食习惯。
2.通过配餐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健康的饮食习惯。A组:通过贴图配餐,让学生独立选配午餐,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食。
B组:在教师指导和活动中,知道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食。
3.使生逐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A组:让学生学会健康的饮食习惯,改正自身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B组:在教师指导下,生能跟着老师说出健康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食。教学难点:
学会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教学准备:视频、课件、图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欣赏《洗手歌》视频。
2.谈话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健康活泼的孩子)、(身体肥胖,气喘吁吁的孩子)、(骨瘦如柴,无精打采的孩子)教师语言表述激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合理的饮食搭配)
二、新授
(一)介绍了解营养午餐
1.出示饭盒图片
(一),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并说一说饭盒中有什么?
随机贴图板书:米饭、土豆丝、豆腐、肉 2.出示饭盒图片
(二)、(三)、(四),观察认识。3.借助板书,归纳概括形成板书:主食、荤菜、素菜 4.小结:一份营养的午餐要包括主食、荤菜、素菜。板书:荤素合理搭配
5.拓展其他的主食、荤菜、素菜。6.实践活动:争当营养师 我们学会了要吃有营养的午餐,让我们来当一次营养师,合理安排一下自己明天的午餐吧。
教师发放餐盘,组织学生选择三种菜。
(二)健康饮食习惯指导 1.图片欣赏。(课件出示)
2.讨论交流:说一说
(一)、(二)、(三)三组图片谁做的对?为什么?
3.小结: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食。板书: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食
三、机动练习
请你动手找一找,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我们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荤素合理搭配,努力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食。
五、板书设计:
合理的饮食搭配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语言教学,培智教育,学龄前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培智教育
所谓培智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那些智力落后的儿童能够自己应付自己的生活问题, 通过教育能够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培养他们的语言功能和语言的交际能力, 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需求, 让他们今后能够获取更好的生活质量。
(二) 生活化
生活化的语言教学方式是指从生活情景出发, 从智力落后儿童的基本的生活认知水平出发, 巧妙地教给他们语言交流技巧, 让他们在学到基本的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适应生活。
二、对学龄前培智儿童进行生活化语言教学的意义
对于智力落后的儿童, 他们能够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是他们能够获得正常生活的重要条件, 生活化语言的学习能够让这些智力落后儿童更好地融入到这个社会中, 有助于智障儿童的康复。
三、对于学龄前培智学生进行生活化语言教学的方法
我们在对他们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要以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出发, 让他们在不断地练习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最基本的语言功能, 达到交际的目的。我们在对他们进行语言教学时一定要选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教学。
(一) 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对于培智儿童的教育首先要注重让其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为教学重点, 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优先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 并且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 并且在教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首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 让学生知道语言产生和运用的环境,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选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我们进行培智教学的过程中, 仅仅依靠教授学生生活化的内容还是不够的, 我们还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我在进行授课的时候, 对采用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 设置形象生动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以吸引学生参与进活动中来, 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
1. 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 让学生感觉语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这种情境之下应该怎么做,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使用语言的技巧和方法。在上课之初我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环境, 就是在教室内, 然后引导孩子分成一个个的小组,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向其他小组成员介绍自己。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 学生们都能够简单知道如果自己离开家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有了这些基础的知识以后, 我建立了一个基础的情境, 让他们去帮助迷路的小动物们。我拿来一些道具将儿童们分别进行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们, 然后假定某些小动物迷路了, 找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然后让其他的孩子帮助他们。
2. 角色扮演贯彻课堂, 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语言的用途。
智力落后的学龄前儿童, 他们的理解能力非常差, 如果教师简单的教给他们对话或者其他的知识, 他们无法理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都采取了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 并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让他们真正的参与进训练中去。比如在教学讲文明、懂礼貌的时候, 我就设定了一个真实的场景, 就是孩子的家庭和学校, 从孩子离开家庭的那一刻起要学会和爸爸妈妈告别, 然后到了学校, 见到老师和同学们, 要学会跟老师和同学们打招呼。通过这个语言的教学活动的实施, 学生们在校园里见到老师都会主动对老师说“老师好”了, 并且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拓展教育教学的空间, 能够培养智力落后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更有助于其康复训练。
3. 利用游戏进行模拟生活, 让孩子们尽快适应生活。
智力落后的学龄前儿童, 他们不喜欢学习, 不喜欢被拘束, 但是他们却非常喜欢快乐的氛围, 而游戏对于他们来说又是最有趣的事情。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游戏就是学习, 游戏就是教学。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让孩子尽快的参与进教学活动中去, 设计了很多适合智力落后的学龄前儿童的小游戏。
比如我讲解左和右的时候, 我就让孩子们举起自己的双手, 每当我喊右手的时候, 孩子们就放下自己的右手, 同时说:右手, 右边, 过马路的时候要靠右边行走。通过这个教学小游戏的开展, 班级内三分之一的孩子不仅能够分清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名词, 还能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 协调了自己的四肢。还充分提高了这些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 并且语言教学活动也进行的更加的生动有趣。
总之, 我们在进行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教学时, 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不仅能够促进其语言表达, 同时还能让他们更快的熟悉生活, 了解生活, 并且能够帮助这些学生更快的适应生活, 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改进我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 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我们的语言学习能够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并且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为其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愉.基于生活化的幼儿语言教学研究[J].新课程 (上) , 2012, 05:89-90.
[2]赵丽娜.智力障碍儿童现场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 2013.
【智障儿童生活适应教案】推荐阅读:
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10-20
智障儿童综合评语10-06
如何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入厕习惯的探讨06-26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5-24
智障康复家庭训练06-06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11-26
智障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文本)12-17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9-28
科学照料儿童日常生活09-22
留守儿童生活的论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