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适应社会 教案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积极适应社会 教案

积极适应社会 教案 篇1

第九课 亲近社会

一、培养亲社会的情感

1、感知、发现社会生活的美好

从社会生活的美好环境、美好生活、美好心灵等方面去主动感受、发现生活的美好。

2、理解社会生活的美好

(1)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多色调的,难免会出现贫困、不公等问题,但这不是生活的主流。(2)我们的社会正是发展过程中,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

3、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为什么热爱社会、亲近社会我们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体现生命的价值?)

(1)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条件,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社会的滋养,使我们的生命之树更加茂盛;社会的支持,使我们的梦想变为现实。

(2)亲近社会,利用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条件,不断进取,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3)个人的成长、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时,不要悲观,不要抱怨,自己不仅要努力奋斗,也要注意求助社会。

4、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亲近社会意义)

(1)融入社会,可以祛除寂寞孤独,形成健全人格

(2)亲近社会,能使人乐观向上,展现生命之美

(3)亲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奉献社会,才能进入人生的高境界

二、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1、亲近社会必须真切地关注社会,关社会的风云变化,关注社会的潮起潮落,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关注身边的大事小事。

(1)作为当代青少年应该培养关注社会的兴趣,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

(2)关注社会不仅要关注天下大事,也要关注身边的小事

2、亲近社会我们应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1)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2)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有形无形的规则,才能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3)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设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为个人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对它们的爱护,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社会的维护

3、我们真切地关注社会,我们自维护社会,我们更要热忱地服务社会

(1)当我们伸出自己的一双手,捧出自己的一颗心时,我们和他人心心相印,我们和社会紧紧相连,我们会感到生命的强大、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愉悦(2)首先要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3)服务社会,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中

(4)服务社会,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做起(5)当别人遭遇痛苦和不幸时,要竭尽全力地去帮助、救援

(6)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对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学生时代就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造福社区,造福社会

第十课 学会选择

一、是非善恶有公论

1、做人是做事的基础,要做好事必须先学会做人。

2、学会做人,要培养良好的品质,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1)自古以来,人们便把分清是非善恶作为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2)明辨是非,彰善瘅恶,仍然是现代社会的共同取向

3、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

4、在当代中国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需要和利益,推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5、道德评价是评价是非善恶标准的主要内容,它主要通过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现出来(1)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评价是非善恶的主要内容 ①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③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3)道德:依靠人民的内心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确定是非善恶的界限,引导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二、明辨是非 扬善弃恶

1、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明辨是非善恶,做正直的人

(1)不为自己的私利做违心的事

(2)要有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和他人利益

2、要想做正直的人,就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善于做出正确的选择

(1)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屈从伙伴的压力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2)敢于对他人做的错事提出反对意见

(3)如果自己做了错事,要勇于承担责任

(4)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善于做出正确选择

第十一课 竞争与合作

一、竞争合作谋发展

1、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必然存在的现象(1)个人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

(2)社会生活中,不同集体(团体)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3)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

2、竞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竞争的积极作用 ①竞争能激发个人的潜能

②竞争能开放市场,打破垄断,促进经济的发展(2)竞争既能产生积极作用,又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竞争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

3、合作的重要性

(1)合作不仅是应对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2)个人要走向成功离不开合作(3)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合作(4)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5)合作可以提高竞争力

4、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2)一方面,任何竞争都离不开合作,竞争的基础在于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没有力量的竞争

(3)另一方面,合作能更好地竞争,合作愈好,力量愈强,竞争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二、提高竞争意识 培养合作品质

1、提高竞争意识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我们要增强自己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立足社会,迎接挑战

2、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1)树立竞争意识(2)提高竞争能力(3)勇于竞争、善于竞争(4)反对不正当竞争

3、我们既要勇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不断增强合作意识

(1)要有合作意识(合作意识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在自己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主动求助;另一方面是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要懂得乐于助人)

(2)要培养团结合作,乐于做人的品质 ①培养合作品质,需要从小事做起

②集体性竞争有利于促进合作。我们要在集体性的竞争中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合作的品质

③总之,我们要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养成积极进取、团结合作、乐助人的品质

第十二课 维护权利 适应社会

一、我的受教育权

1、当今社会要发展成为学习型社会,人人都要受教育,人要终生受教育(1)教育对个人生活及国家发展的重大影响

①教育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个人超越一已之见支掌握前人的经验,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为个人有价值的生活奠定基础。

②当人们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科学知识和发展技能后,在改变自身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推动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③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和技术创新成果,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工意义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①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和义务

②受教育权包括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以及从其他合法教育机构和教育途径接受教育等

2、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容侵犯

(1)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宪法》《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2)法律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权利主要有: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具体参看P44)(3)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3、我们初中学生正在接受义务教育(1)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制度

(2)义务是指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应尽的义务(3)对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义务是: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二、我的经济权利

1、财产所有权

(1)经济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财产所有权是经济权利的重要内容(2)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权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3)财产所有权包括财产占用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具体参看P49指点迷津)

2、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的私有权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1)合法财产:主要是指财产的取得方式、方法、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2)国家通过多种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民事法律手段保护是最普遍的做法,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3、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1)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智力成果权只有进行发明、创作的特定人才能享有。

(2)智力成果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技术革命权和合理化建议权等

(3)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容侵犯。中学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

4、公民的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继承权是经济权利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是专门规范财产继承的法律;公民的财产继承权主要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1)法定继承

①法定继承,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 方式 ②继承人的范围: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③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④遗产分配原则:一般情况应均等;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均等

特殊情况分为以下几种:

a、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b、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c、有赡养能力和赡养义务的继承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少分或不分 d、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2)遗嘱继承

① 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将个人的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 的一人或数人继承的一种继承方式

②遗嘱继承必须具备法定条件:如遗嘱人对遗嘱所处分的财产必须是有外分权;„„;遗嘱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

(3)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所有权 识记巩固

1、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难免会出现贫困、不公等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终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得以解决。我们的社会正是在 过程中,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

2、融入社会,可以祛除寂寞孤独,形成。

3、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更是一种。

4、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对现代公民的。

5、热爱社会、亲近社会我们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体现生命的。

6、做人是做事的,要做好事必须先学会。

7、,彰善瘅恶,仍然是现代社会的。

8、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当代中国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是否符合 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需要和利益,推进 全面发展。

9、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10、道德依靠人民的、和,确定是非善恶的界限,引导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11、社会主义道德以 为核心,以 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

12、明辨是非善恶是做人的。一个人在是非善恶面前,承担压力并做出,本身是一种成熟;阻止作恶,而且智慧地阻止作恶,更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做人的

13、竞争与 是社会生活中必然存在的现象。

14、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15、引入竞争是 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实行市场化改革的。

16、我们既要勇于,以要善于 ,不断增强,培养、的品质。

17、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成为 社会,人人都要,人要终身受教育。

18、教育是、和 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 和 的摇篮。

19、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也是一项基本。

20、我们初中学生正地接受 教育。、、和 为我们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

21、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经济权利的重要内容。

22、《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专门规范财产继承的法律。

23、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权利。24国家通过多种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通过 保护是最普遍的做法,通过 保护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25、财产继承权主要通过 和 两种方式实现。

26、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 将个人的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 的一人或数人继承的一种继承方式。

27、遗嘱继承必须具备 条件

28、智力成果权也叫。它是法律确定人们对其 所享有的专有权利。问答题:

第九课 亲近社会

1、什么热爱社会、亲近社会,我们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体现生命的价值?P4--5

2、为什么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地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3、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4、怎样养成关注社会的行为?

5、亲近社会,我们要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

6、我们怎样以实际行动热忱地服务社会?

7、亲近社会(有什么)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第十课 学会选择

1、为什么说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2、在当代中国,评价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它主要通过什么来体现?

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4、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社会主义道德倡导的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6、社会主义道德倡导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7、社会主义道德倡导的家庭美德具体要求有哪些?

第十一课 竞争与合作

1、为什么说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产中必然存在的现象?

2、竞争有什么作用?

3、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应该怎样保持积极健康和心态?

4、怎样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5、合作有哪些重要性?

6、为什么要(提高)增强竞争意识?

7、怎样增强竞争意识?

8、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合作品质?

9、什么是道德?

10、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才能明辨是非,扬善弃恶?

11、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明辨是非,做出不明确的选择?

第十二课 维护权利 适应社会

1、为什么当今社会人人都要受教育,人人都要终生受教育?

2、受教育权的含义?

3、法律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4、维护自己的合法受教育权的途径(方法)?

5、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什么?

6、对于正在接受义务教育教育的学生应履行的义务主要有哪些?

7、什么上经济权?它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8、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9、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是什么?

10、财产继承的两种实现方式分别是什么?

11、法宝继承的含义是什么?

12、遗嘱继承权的含义是什么?

13、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积极适应社会 教案 篇2

当前, 全球经济情况不景气的情况下, 西方国家必然会习惯性的想尽办法将相关危机向其他国家转移, 尤其是近年来经济持续活跃的亚洲, 中国则首当其冲。而利用宗教与民族问题横加指责, 进而提出种种无理要求, 则是其惯用伎俩。从最近来看, 在奥运后的法国总统会见达赖喇嘛事件余波未平的情况下, 美国众议院不顾中方反对, 3月11日通过一项涉藏问题决议, 对中国内政进行干涉。立即, 在少数反华议员的鼓动下, 欧洲议会12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通过一项涉藏问题决议。这些决议混淆是非, 试图为达赖集团撑腰, 对中国政府施压。因此, 正确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 对内积极维护信教群众利益, 对外坚决抵制宗教渗透与破坏, 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一、态度要积极

对宗教政策的执行要积极主动而非被动消极。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国家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的基础上, 又享受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这是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基于此, 我们积极的执行宗教自由政策, 是属于依法行政的一部分, 是我们各级党和政府不可以推卸的义务。

然而, 我们有的领导干部乃至政策研究者认为, 我们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是无神论者, 执行的是政教分离的政策, 不应该主动为宗教提供服务。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广大教徒与信教群众, 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 并且占据着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忽视其需求, 既不符合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并且因为拒绝其合理诉求, 容易将本来可以化解的矛盾积累和恶化, 最终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

二、方式是引导

对宗教要进行适当的循序渐进的引导, 而非进行强制改造执行。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是指宗教团体和组织、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相适应。这种适应,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宗教的产生发展与壮大, 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其中夹杂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历史传统, 而社会主义是一种历史的创举, 是总结了全人类的解放追求的宏伟构想, 我们一定要给予宗教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来逐步适应这一构想, 并把这一力量团结到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中间来。

建国以来的经验证明, 粗暴的对待宗教和信教群众, 不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一刀切和暴力强制, 不符合宗教发展的规律, 我们一定要用科学来抵制迷信, 要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信仰, 要用辨证的思想来面对宗教, 才能让宗教中的积极因素来为社会服务, 来丰富我们的生活与文化, 来重建我们社会失衡的道德标准和迷失的灵魂。

三、标准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对宗教进行引导的标准是与宗教。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而非迫使宗教社会主义化。

“社会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这两个概念不能等同。即使从制度上理解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这同社会主义经济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主义思想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一样。宗教思想和宗教道德虽然不能与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道德相适应相协调, 但可以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相适应相协调。

四、目的是适应

我们的政策执行的目的, 是为了让宗教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让全体信教群众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宗教作为一种上层建筑, 必须同所处的社会相适应, 否则就很难存在和发展。这是一条客观规律。

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将长期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适应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进步, 同时也有利于宗教的存在和发展。如果不适应, 就会发生冲突, 违背人民的利益, 于国家、社会, 于宗教, 都不利。

积极适应社会 教案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影响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生活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很多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无法承受巨大的生存压力,产生了自我迷失、抑郁压抑等诸多心理问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能切实提升大学生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的了解,推动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和发展,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由专业人员根据事主个人的主观条件和客观因素进行科学测定和分析,然后为事主确定个人职业方向和工作目标的过程。从这一定义出发,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是事主本人的主观条件和外部客观环境。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事主确定未来发展的职业方向和工作目标。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提供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既是一种管理,又是一种服务。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次重大进步,对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有着重要意义。首先,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自身的特点,帮助树立健康的人生理想,找到正确的成长方向。其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科学的建议,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并在助其增值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第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帮助大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就业市场动态,查擺不足,努力提升能力素质,缩短初入职场时的适应时间。

(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方法

从我国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在我国开展的面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SWOT法、“五what”法、平衡单分析法、CASVE循环分析法、PPDF法、内外匹配分析法和大学生涯愿景模型分析法等共七种方法。其中,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三种方法分别是SWOT法、“五what”法和平衡单分析法。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的表现

从目前社会上发生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的种种表现来看,大学生初入社会后,融入社会环境承受就业压力的能力较弱,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的不适应,甚至还形成了各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从总体上说,可以将大学生对社会的不适应性心理表现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心理困惑

踏入职场,大学生将从一个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关系的生活群体,进入一个充满利益关系的复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当中。在这个充满了利益关系和各种诱惑的群体圈子里,大学生要想立足,就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很多大学生因为不能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而对生活和工作盲目否定,久而久之就会对进入社会开展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慌。

第二,自我迷失

每一个大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可是一旦步入社会,他们必须学会将自己的憧憬和生存的现实难题结合到一起,首先解决生存的难题,然后再考虑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就会因为盲目坚持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而与社会现实脱节,有的大学生则会因为理想久久不能实现而对自己感到失望,进取心随之削弱,直至因为不知道作何选择而最终迷失在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之间。

第三,挫折压抑

进入社会之后,大学生将会独立承担起一定的工作责任。这份责任,或大或小,都是在以往的求学过程中大学生不曾肩负的。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大学生就需要为自己的失误负责,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抗压和抗失败的能力较弱,工作上的不顺利常常会造成大学生遭受挫折后的心理压抑,甚至封闭抑郁,导致他们心理状态失衡,难以继续在社会上立足。

第四,消极厌世

在校园里,每一个学生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但进入社会之后,同一级的同学因为身份背景不同而进入职业生涯发展“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习惯了在同样的起跑线上与其他人展开竞争的大学生,可能会因为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在遭遇竞争的失败后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消极的预期,进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甚至在工作中马马虎虎、敷衍行事,对领导和同事漠不关心,恶意曲解领导和同事的善意关心、消极厌世。

三、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

从当前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出发展开分析,导致大学生出现社会适应能力羸弱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专业与生活的反差

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由于多年学习同一个专业,很多大学生就将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自己专业课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但进入社会之后就会发现,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学习多年的专业知识可能和自己能找到的工作完全无关。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多年的学业就无用武之地了,必须在毕业后重新学习全新的知识和经验,其适应能力自然会大幅下降。

(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大学教育阶段,随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美好的憧憬。大学生都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理想化的勾勒。毕业之后,大学生面对的却是残酷的现实,很多大学生对于未来的憧憬会被现实的残酷消磨殆尽。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他们的心理状态很快就会由积极乐观转为消极颓废。

(三)个性与共性的冲突

大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大学生的个性被充分地激发。而进入社会之后,很多个性失去了发挥的舞台,习惯了个性发展的大学生无法接受企业规章制度对自己个性的限制,这样大学生的个性就会和企业的共性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工作环境产生出失望和抵制的情绪,导致了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

四、面向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影响

针对上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的表现,面向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科学分析,减小大学生心理落差

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要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而提升大学生自信心的第一步,就是要减小专业和现实的差距给大学生的心理制造的巨大落差。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认清自身的能力价值,让大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有切实可靠的预期,让大学生找到在学习和工作之间实现知识和能力科学转化的方法,进而实实在在地提高大学生的执业能力。这样一来,大学生就能保证学习和工作的自信心,有效降低由于专业和生活的差距引发的大学生的心理困惑。

(二)科学引导,建立正确的就业观

正确的理解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有助于大学生将自己的理想和职业生涯的发展科学的结合在一起。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就是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将理想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通道,大学生将会理解通过努力工作实现理想的道理,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待学习和工作,即便在工作中遇到挫折也会因为对梦想的坚持而乐观上进,建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科学规划,提高大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将会为他们展现一个科学的未来,帮助他们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现状,科学地预测自己的职业未来走势。那些尚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在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就可以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之后,为了实现适合自己的最终职业发展目标,将宝贵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好,这样一来,面向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在客观上将会达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效果,会进一步提升大學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科学培养,强化大学生个性特色

个性的张扬是每一个年轻人的心愿。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没有了个性,那么这个社会就失去了青春的光彩。所以既要保持大学生的个性色彩,又要对大学生的个性张扬进行科学的指导。面向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个性张扬和职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样,大学生就能正确认识个性和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从推动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收敛和规范自己的个性,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继续保持自己的个性,从而科学地强化大学生的个性特色。

五、总结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传统的大学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面向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自身价值、了解社会,科学规划学习方向,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为将来的自我发展提供针对性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培养出智商高、情商高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陈莉,白冰.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J].东方企业文化,2012(02).

[2]张洪才,张恩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脆弱性及其矫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9).

[3]王俊.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1(15).

[4]钱威.社会实践中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J].北方经贸,2011(05).

[5]高飞.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 促进优良学风形成[J].经济研究导刊,2012(34).

积极适应社会 教案 篇4

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上午好!

2009年1月,我校被确定为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开始了《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习型课堂》的研究工作,课改准备工作,也随之全面启动,逐步地实施,下面我将灵台一中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及课改准备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一简要汇报,敬请指导。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1、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我校普通高中课改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习有关负责人、学科骨干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九个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方面的工作,考试了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

2、完善制度 制定方案

学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方案》、《灵台一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灵台一中构建学习型课堂研究方案》等规章制度,使课改实验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3、加强培训 更新观念

一是派主管教研的副校长赴天津51中挂职学习三个月,全面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方式和教学模式。

二是派九大学科的骨干教师赴江苏洋思中学学习一周,全面考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全面启动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

三是校长、副校长、教研室主任等学校负责人先后赴河北、南通、银川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外地经验,明确我们的工作思路,四是选派校级领导赴张掖参加全省新课改实验样本校校长论坛。进一步明确省厅对课改工作的要求。

五是购买新课程培训光盘,按学科组队全体教师进行通识和学科培训,编印培训资料、组织教师撰写培训体会,全面教育理念,了解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课例。六是派十人参加市上的新课改动员及培训会。

七是四人参加远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会。

八是九名教研组长参加省上的培训。

九是罗校长参加甘肃省校长新课程能力建设培训会。

十是五名英语老师参加平凉市英语教师培训。

4、突出实质 改革课堂

积极适应社会 教案 篇5

社会要适应残疾人而不是残疾人适应社会

刘正山

随便翻开媒体,不难看到残疾人被歧视的相关报道。由此,笔者开始思考下述问题:残疾人为何容易遭受歧视?歧视行为会有什么后果?社会应该歧视残疾人吗?

笔者思索之际,恰好看到丁启文先生的《人性·人道·人权》一书。阅读之后发现,《人性·人道·人权》是一部非常值得深思的思想性著作,而且很好读。它以人 性、人道为主脉,宏微结合,政论、叙事、答问录、杂文、随笔并收,文字活泼简练,内容富有创意,对于残疾人与残疾人事业的独到观点,读来令人居安思危。

从常识看,残疾人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群体。残疾人因为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正因为这些特别因素的存在,残疾人往往容易受到歧视。

歧视残疾人行为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如丁启文先生书中所说,这是传统的“一元”价值观的必然结果。或许受到丛林法则观念,抑或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主流 的观念提倡“竞争”,主张“优胜劣汰”。由于残疾人被认为是一个被动的、病态的、不能独立的,需要医疗和救济的群体。从而,社会活动被分为“正常人”的社 会活动和残疾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由“正常人”的社会活动创造的;残疾人是“非正常人”,是社会的包袱和麻烦,只能消耗而不能创造社 会物质和精神财富。因此,残疾人往往被视为“废人”,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

丁启文先生认为,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具有与生俱来的公民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康复的权利,劳动的权利,娱乐的权利,爱与被爱的权利,以及 得到各种社会补偿的权利,并尽自己应尽的义务。这一点,我完全赞同。这其实是一个“公平”与“效率”的选择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终极目标是人人幸福,而 要实现这一点,必然要考虑效率,毕竟,没有经济数量的积累,无法为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是故“仓廪实而知礼节”。但在实践中,往往单纯强调后者,忽视前者,最为典型的观念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显然误读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即正义,是权利之意,它是效率的基础,正义是效率的基础与前提。为了效 率,必须维护正义。从长期的、动态的角度看,如果没有正义作为支撑,真正的效率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一点不难理解。一旦我们的观念从“一元论”走向“多元论”,则会发现,除了必须遵循权利平等这个底线之外,似乎找不到歧视 “残疾人”的任何理由。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是“残疾人”。“残疾人”只是一个语言称呼而已。如果说一个人缺少一只胳膊被认为是“残疾”,那么,有的人缺少 仁慈之心,是否比缺少胳膊更为“残疾”?推广来看,世间万物,各有所长,无法判定谁是“正常人”谁是“残疾人”,因为每个人都有比较优势。有些东西看似没 有用,实际上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它的用途所在。如《韩非子·说林》所述,管仲跟随齐桓公讨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在回国的途中迷失了方向。管仲对齐 桓公说:“老马有认路的特长,可以利用它。”就挑选了几匹老马放在队伍前面走,队伍跟在老马后面,最后找到了回国的道路。比起年轻的马,老马不能驮运,一 些无知的人也许要将他们弃置如敝帚。但是,老马认识道路,让齐国将士绝处逢生。同样的道理,年老力衰的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丰 富,遇事能够应付自如,这是年轻人不具备的优势。

或许值得高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们终于发现残疾人也是“人”。于是,有了一系列动人的说法——回归主流社会啊,社会要适应残疾人而不是残疾人适 应社会啊,随后有了一个比一个到位、一个比一个“硬”的宣言和行动纲领。这当然是一种设计,一种多元共生的、文明的设计。

但遗憾的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兴起,主流思潮似乎又向所谓的“优胜劣汰”法则回归,又开始单纯宗奉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正如一则经济学笑话所说,如果灯泡 坏了,根本不需要电工,“看不见的手”可以搞定。这其实是一种严重的思维谬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J·施蒂格勒教授曾提到一个河流污染问题。人们一 般将该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这是错误的。世间所有的问题均具有相互性,即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从而我们必 须确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如果我们假定污染的有害后果是鱼类的死亡,要决定的问题则是:鱼类损 失的价值究竟大于还是小于可能污染河流的产品的价值。不言而喻,必须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从功利主义角度,从总体上看,就如丁启文先生所说,残疾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不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残疾”不是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为残疾人提供的条件不够,因而使残疾成为一个问题。只要社会为不同类别残疾人,根据其不同的缺陷所提供的各 种功能性补偿,比如给盲人一个音响指示器、一个盲道、一个报层电梯,一个帮助认知环境的标志物;给聋人一个字幕、一个闪光门铃、一个可视电话;给肢残人一 个坡道、一个轮椅、一个适合的门把手等等。有了这样的补偿,残疾对一个人日常生活和劳动的影响就可以缩到很小甚至是零,残疾人就可以不再处处遇到障碍而可 以学到许多知识,有效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增加他们的社会经济文化产出,并增加残疾人的福祉,进而增加全社会、全人类的福祉。

现实中,只要适当提供条件,很多“残疾人”做出的贡献远远超越那些所谓的“正常人”:“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惨遭不幸,发愤 著述《史记》,千古流传。在当代,以吴运铎、张海迪等为代表的广大残疾人,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在海外,美国总统罗斯福,大发明家爱迪生,音乐家贝多芬,天 体宇宙学家霍金,都是残疾人。难怪西方人说,“要让社会适应残疾人,而不是让残疾人适应社会”。

今年,我国举办第13届国际残奥会,无疑是推进全社会树立新的残疾人观,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构建我国和谐社会,提升社 会文明进步水平的千载良机。而丁启文先生的《人性·人道·人权》适时出版,对树立新的残疾人观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无疑将对相关改革起到启发和推动之效。

社会适应能力量表 篇6

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

(一)题目

下面的问题能帮助你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判别(把答案填在括号内)。A是B无法肯定C不

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级,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至感到尴尬。()

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或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鲜感,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

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快习惯。()

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8.在正式比赛或考试时,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差。()

9.我最怕在班上发言,全班同学都看着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10.即使有的同学对我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

11.老师在场的时候,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

12.和同学、家人相处,我很少固执己见,乐于采纳别人的看法。()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该怎样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

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

15.有时自己明明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还是会出差错。()

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使自己镇定下来。()

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18.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然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较高。()

19.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

20.我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我感到这是交朋友的好机会。()

评分方法【评分办法]

1.凡是单数号题,(1,3,5,7……)是:一2分,无法肯定:0分,不是:2分。

2.凡是双数号题,(2,4,6,8……)是:2分,无法肯定:0分,不是:一2分。

将各题的得分相加,即得总分。

35~40分:社会适应能力很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给人的印象极好,无论进入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29~34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17~28分: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当进入一个新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能适应。

6~16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依赖于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遇到困难则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沉。

5分以下: 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各种新环境中,即使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常常困惑到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恼。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是显得拘谨,羞怯,手足无措。

适应社会完善自我课稿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适应社会与完善自我的关系;了解社会适应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理解完善自我必须做到积极的自我期待、做情绪的主人、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逐步学会主动适应社会的多方面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现场采访”的教学形式,结合典型事例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对课前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和经验进行反思和分析,进而归纳出适应社会完善自我的基本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适应社会的积极人生态度。

2课时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总结《实践与探究

(三)》的小组活动。2.教师准备:收集典型人物的事例和视频。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框的教学中,我们知道只有自主自立,才能了解社会。因为在社会中既存在着良好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各种挑战。有的人在社会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个人的成功,也有人在社会中未能实现了自身价值,暂时失败,也有极个别人在社会中却走向毁灭。在今天的新课教学前,我想让同学们来回顾一个曾经震动全国的案件——马加爵杀人案。

【多媒体显示】马加爵杀人案简介。

师:在案件处理过后,人们开始探讨为什么一个曾经优秀的大学生最终会犯下如此惨绝人寰的罪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马加爵的蜕变轨迹。

从小学到高中,马加爵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参加数学竞赛还获得全国二等奖,在那个较为封闭落后的山村,马加爵是那里的焦点人物,习惯受到别人的赞许。然而,云南大学不是马村小学,在精英云集的大学校园里,开学时雄心勃勃的马加爵很快发现自己的平凡。他的高考成绩在班上所处的位置是中等偏下。一段时间,他十分认真刻苦,想在学习上有所作为。尽管刻苦努力,但每次英语考试都只是60多分的水平。学习上无法出彩,马加爵试图在其他方面有所突破。大一新生学生会,马加爵报了体育部,只可惜首轮就遭淘汰。他也试图在人群中做个活跃分子,但蹩脚的表达,使得他的交际圈小得可怜。

高中与大学生活的极大落差,使得马加爵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开始逃课,通宵上网,对学习的目标,已变成“为拿毕业文凭”,曾经的理想和激情,在时光中一点点消失。因为贫穷,马加爵内心本来就自卑,再加上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他开始对周围人的态度越来越敏感,他时时都感受到来自旁人的歧视。就是这种受歧视感最终导致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师问:马加爵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过度的自卑感使他的心理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最终导致了他的犯罪。师问:他为什么会自卑?

生:高中的优秀与大学的平凡产生的反差,还有家境的贫寒使他感到自卑。师问: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原本的优势不再存在,这样的困境是不是仅仅发生在马加爵身上?

生:(略)

师问:他们是不是都像马加爵那样因为变得自卑,最终走上消极甚至犯罪的道路呢?

生:(略)

师问: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你能否举一个例子予以说明? 生:(略)

师: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困境。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不迷失自己,并以积极的心态完善自我、适应社会。而马加爵却没有摆正心态,积极地去改变自己,反而选择了逃避和憎恨。马加爵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导致了他严重的心理扭曲。

【多媒体显示】只有具备了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师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有人获得成功,有人却失败了,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略)

【多媒体显示】适应社会与完善自我是相辅相成的。要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着重讨论如何适应社会,完善自我。【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适应社会 完善自我

师:在不久前上实践与探究

(三)一课上,同学们用假日时间按小组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可谓有“喜”也有“悲”。下面就让我来采访几位同学。

【课堂活动】现场采访A同学。

师问:在你们组的这次活动中,你被推选为最佳组员,可以跟大家说说你承担的是什么工作吗?

生:我们组这次去了辅读学校进行参观采访,本来我是想要担任采访工作的,因为我非常喜欢记者这项的工作。但是大家觉得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另一位同学好,所以最终组长没有把这项任务交给我。后来我争取到了活动小报的编辑工作。

师问:没有得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有没有影响到你的情绪?

生:开始确实感到有些沮丧。但是既然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我也能够理解。虽然担任小报的编辑属于幕后工作,我想我也一定能做得很出色。

师问:的确,在你的努力下你们小组的活动小报是全班最精美的,能否跟大家谈谈设计和制作活动小报的?

生:为了使小报更精美,我把小报中的照片都作了电脑处理,看上去更清晰、美观。为了提高稿件的质量,我还特意请班里的语文课代表进行了修改。最后拜托了妈妈用专业设备打印,使得小报的色彩非常鲜艳,字迹清晰。

师:作为这次最佳组员的当选者,你可以跟大家谈谈本次活动的感想吗? 生:虽然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有许多不如意,但我们一定要积极面对,如果放弃,就连一丝一毫的机会都没有;而如果努力尝试着去做,就有可能会成功。

师:说得非常好。在这次活动中,A同学令我最钦佩的就是她积极的态度。在活动中,虽然她想成为记者的愿望由于自身条件还不够好并没有实现,但她并没有沮丧,而是调整了自己的目标,争取到了小报编辑的工作。在工作中她开动脑精,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把活动小报做得非常专业,为他们小组的活动锦上添花。可见,在适应社会,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积极的自我期待。【多媒体显示】1.积极的自我期待

师:有积极的自我期待的人,会确定明确合理的目标,并激励自己努力实现目标。下面我就想为大家介绍这样一位人物。

【多媒体显示】明星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

施瓦辛格在自传小说中说:“我知道我是一个赢者,我知道我一定要做伟大的事情。”阿诺德·施瓦辛格不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他有着鸿鹄之志。在健美界频频夺冠时,他便被人邀请去拍几部电影,虽然并不是很成功,人们看中的也只不过是他的肌肉。然而他却不这么想,虽然不能成为英俊小生,但别人也成为不了像他那样的动作硬汉。于是阿诺开始真正放弃健美事业,全身心投入电影事业。施瓦辛格从来就相信自我完善。他并非专业演员出生,于是他开始进修表演、对话和纠正口音这三门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成为了好莱坞一线动作明星。

不过施瓦辛格并不满足于电影上的成功,于是他开始广泛参与公益事业等社会活动。1990年他被布什总统任命为国家健康顾问委员会主席。1991年布什总统为他颁发了“国民领袖奖”,表彰他在公益事业以及青少年培养上的巨大贡献。然而这并不是施瓦辛格努力的终点,他总是在自己成功之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经过了艰苦卓绝的竞选,2003年施瓦辛格打败134名竞争者就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第38任州长。

师:从健美冠军到电影明星再到美国州长,施瓦辛格总是对别人说“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实现”。就是在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目标的过程中,他努力完善自我,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次又一次跨越。

【多媒体显示】(1)要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条件限制目标不能实现的时候,能适时调整,提出新的自我期待,确定新的努力目标。

【课堂活动】现场采访B同学。

师:作为第二组的组长,听说在本次活动后,你们的组员给你起了一个绰号叫“爆龙”,是吗?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的脾气不好,有时会对他们大吼大叫。师:请第二组的组员们说说,他为了什么事对你们发脾气?

生:我们组织的是卢湾区革命遗址寻访活动。在活动一开始就为走访路线产生了分歧。大家都觉得他设计的路线并不合理,于是向他提出了意见,他便开始发脾气。

师:这对于你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吗?

生:当时就让我们内心很不服气,这影响了我们后面的合作。后来矛盾越来越激化,有些人要往东走,有些人要往西走,小组几乎就要解散。

师:下面我们请组长来介绍当时的情况。

生:活动刚开始我一提出路线,他们的意见就很多,其实我设计的路线是有我的考虑,但他们还没有理解我的意图就开始批评,当时我很生气,于是就冲他们发火了。

师:发火之后有没有形成全组统一的意见呢? 生:没有。

师:冲动的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恰恰相反,只会伤害组员之间的感情,影响了小组的合作,你说对吗?

生:(略)

师:据我所知你们小组最终还是完成了既定任务。下面我想问问组员,你们最终为什么没有解散?

生:开始大家都很激动,提出要分开走。我们原本以为组长一定会宣布解散,然而这次他却心平气和地让我们坐到公园里,把每个人设想的路线和理由都说出来。最终他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大家觉得都能够接受,于是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师:请组长谈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想再争吵下去一定会面临解散,那么这次活动的任务就无法完成。所以我决定先坐下来好好向他们解释我的想法,同时也想听听他们的想法。在交流后,他们基本认同了我的看法,我感到他们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于是就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获得了大家的支持。

师:经历了这次的活动,你有什么感悟呢?

生:沟通和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冲动的情绪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师:说得真好。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人类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快乐、愤怒、恐惧、悲哀。人有情绪的变化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情绪变化无常或过度,就会造成危害。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身心健康,更糟糕的是它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甚至伤害到别人的感情。所以我们要善于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多媒体显示】2.做情绪的主人

完善自我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善于主动调整自己的情绪。

师:在我们过分激动的时候,我们怎么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讨论、发言】(略)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书上57、58页“成长提示”中也教了我们一些制怒的方法,同学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鉴。

【学生活动】现场采访C同学。

师:在这次活动中你们小组好像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作为组长请为全班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活动经过好吗?

生:是的。我们这次组织的是社会服务队活动。我们的设想是到社区敬老院去为老人们服务。可是我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由于没有事先联系,到达敬老院后,被告知今天他们有活动不能接待我们。于是我们又去了社区居委会,想问问有什么需要我们服务的,结果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很忙,也没空接待我们。

师:这个时候你们全组的士气如何?

生:非常低落。他们都觉得很累了,可是什么事也没有干成。这时有的同学开始抱怨,为什么不事先联系好再行动。

师:这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当时确实我也感觉很累,但是我觉得不能放弃。没有事先联系的确是我的错,我决定再去试试。最终我打听到了一位孤老的住址,我们就上门为孤老打扫了卫生。

师:C同学虽然在活动开始计划不周,给小组活动带来了不便。然而她没有气馁,而是直面困难,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在本次活动中,五个小组中就有二个小组遇到了许多困难。这也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不会十全十美,不可能只给人创造顺境,而不给人留下障碍。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多媒体显示】(1)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不能因为困难而悲观。师:在遇到顺境的时候,我们要居安思危,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准备。【多媒体显示】(2)当我们处在顺境的时候,不能因为顺利而忘却困难。【多媒体显示】3.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师: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的人在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中依然笑对人生,幸福生活。下面我想让同学们来感受一段“罕见的幸福”。

【多媒体视频】罕见的女孩

桑兰,中国体育界的“阳光女孩”,正用她自己的行动和事迹感染着这个世界。

1998年7月22日,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桑兰此后的人生奇迹不得不在轮椅上创造。在受伤之前,桑兰已经在体操界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987年5月进入宁波市少年体育学校;

1989年9月进入浙江省少年体育学校,在全国少年儿童锦标赛上获奖;

1990年1月8日进入浙江省体工队(专业队),1991年在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上获得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

1993年12月17日进入国家体操队;

1995年代表中国到华盛顿参加中、美、俄三国团体赛,同年在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获得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得跳

马第二名;

1996年代表中国到Dallus参加美国杯比赛获得全能第七名,在全国体操锦

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二名;

1997年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一名,在上海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

获得跳马第一名;

1998年代表中国来美国参加中、美、罗三国团体赛获得个人跳马第二名,同年获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命运的多舛并没有让桑兰低头,面对新的人生境遇,桑兰艰难而又坚毅地 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2002年9月,桑兰加盟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新闻集团下属的“星空卫视”,担任一档全新体育特别节目《桑兰2008》的主持人,她用这样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奥运之路。同样在2002年9月,桑兰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破格免试录取,就读广播电视专业。

在人生的另一个舞台,桑兰也在不断创造着自己的奇迹:

1999年1月 成为了第一位时代广场为帝国大厦主持点灯仪式外国人;

1999年4月 荣获美国纽约长岛纳苏郡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第五届“勇敢运

动员奖”;

2000年5月 点燃中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火炬;

2000年9月 代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演出;

2007年3月9日,桑兰与互联网结缘,她的全球个人官方网站上线,同时她也被聘为中国奥委会官网特约记者。作为曾经的中国体操的旗帜性人物,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兰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不幸让桑兰更加的成熟,她的辉煌诉说着她的成长,她的人生低谷,也被好心人不断地鼓励,她自己认为,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大众给了桑兰站起来的勇气,桑兰让人知道了一个事实,中国奥运之梦已经等待着她来传播,她此生注定要和

师:同样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在如此巨大的病痛中,俊伟选择了积极面对,寻找人生意义,享受生活的点滴幸福。这样的勇气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对待逆境和困难我们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在走出逆境和克服困难之后,我们会感觉到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诗——《学会快乐》,让大家更多地把握自我,成就未来。

【多媒体演示】《学会快乐》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课堂小结】我们要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社会与完善自我是相辅相成的。让我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平和的心态去迎接困难和挫折的挑战,经过磨难而得来的成功才更显珍贵。

【课后作业】寻找在适应社会中自我需要完善的方面,订立一份“自我完善计划”。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课后布置的作业,教师以评语的方式进行点评。

对学生课堂回答和表现,教师以语言的形式进行点评和评价。

五、教学设计说明

八年级思想品德是以社会生活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教育。第八课的主题是融入社会,而本框着重讲的是通过自我完善来适应社会。所以在本课处理上,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着重阐述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学会自我完善。本课以《实践与探究

上一篇:建筑机电岗试用期工作总结下一篇:水政水资源科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