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家长如何适应初中生活(共11篇)
赤峰三中 闫迎春
一、小学升初中面临的变化
1、学习环境的变化
学生到了初中立即会感觉到的是校园环境变了,天天接触的同学和老师一下子变了,特别是教师不仅都是陌生的,而且不像小学里只有几个教师给自己上课,中学里一门课一个老师,加上课程门类又多,老师像走马灯似的,真让学生有点应接不暇,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2、管理方法的变化
小学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老师监管,从上学到放学,学生基本上都在教师的视线下;中学的管理则逐步向自我管理、制度管理过渡,要求学生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这样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学管得松,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3.教学内容的变化
小学到初中,课程门类突然增加,小学只重视语文、数学和英语,初中又增加了政治、历史、生物和地理,教材内容多,跨度大、要求高。就拿语文来说,小学六年级的一册书约五万字,而初一的一册书就达十四万字,初二更达到十八万字,而且初中的篇目多、篇幅长,文体种类多,在小学里,一篇课文,语文教师往往要上两到三节课;而中学老师面对一篇篇幅比小学长许多的课文常常一两节课就结束了。学生进入初一后,往往会因为骤然增多的学习科目、内容和较长的学习时间而感到学习任务加重,产生紧张、惧怕心理。4.教学方法的变化
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示范和重复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基本是模仿和记忆,以听讲为主;中学教师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除记忆外更要思考和理解,初中课堂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要同时参与活动,要有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本事。进入初中,自习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新鲜的,如何把握自习的时间学会自我学习很重要,许多孩子不会利用自习时间。5.考试及评价方式的变化
初中的考试增多,和小学的评价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考试得了80多分是比较差的,一般都在90分以上,而初中考试的班级平均分一般只有70多分,初一时会高一点。学生往往会觉得我比小学下的功夫多,成绩反而比小学差,如果不及时给与指导,有的就会丧失信心。
6.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青春期)
小学到初中不仅在生理上处于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发育和活跃时期,从初中开始就进入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和心理发育最主要的时期,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危险时期。它是人从幼稚、朦胧走向成熟的时期,必然带来心理的动荡,必然面临着新的人际交往的适应问题。所以对青春期的关注,就是对人生关键期的关注。青春期的症状如下:烦躁、叛逆、独立、不交流、厌学、追求另类、意气用事、对着干、顶嘴、寻求刺激、网瘾
二、家长帮助孩子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的办法
1、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制定三年计划
初中不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初中三年的打算,聊一聊孩子的人生梦想与三年目标的关系,并且一定要落实到纸上,把人生梦想一步一步分解,而后,让孩子写下初中三年的目标。家长也要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上对孩子的祝福。最后,可以把它贴在家中的醒目处,或收藏起来。计划要随着时间以及孩子的成长要修改,更主要的是要执行和及时总结。制定计划时要关注两方面: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也就是日程表。试想,当孩子的心灵插上梦想的翅膀之后,这初中三年,乃至于今后的岁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心中装着目标、满怀激情的孩子会用可爱的、真诚的行动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2.鼓励孩子采取行动,融入新环境
每个人到一个新环境,总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成人也如此,何况孩子。但这个过程,我们要让它尽量缩短,这样我们前进的步伐才会更快。怎么办?就要一步步鼓起勇气战胜自己的困惑,一次次勇敢地亮出自己。因为,面对新的班级、新的同学、新的老师,谁都非常渴望融进这个新环境,每个人都在忐忑不安地试探,那就看谁能更早投入更快的适应。不妨鼓励孩子试试以下方法:
第一、自我打气。要时时这样暗示自己:我是个很特别很出色的孩子,我一定要让老师和同学看到我的亮点,我一定行!
第二、勇于行动。古语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积极参加每一次活动,哪怕是为班级搬一次作业,领一回新书;主动举手抢答问题„„不要放过亮出自己的机会。有些家长认为做哪些事情都没有用,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那是大错特错,因为孩子的威信并不完全是看学习,还要看你的贡献和对他人的帮助等。
第三、不怕失败。记住一句话:试一试,我有时可能会失败,但不试永远不会成功。我们要做自己最该做的事,做最自然的自己,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
第四、乐于助人。要有这样的为人处世态度: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样,无论老师、同学、家长都会因为你而快乐,而助人就是助自己。当每一天都能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生活时,就会感觉初中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3、告诫孩子把握课堂,学会主动学习
上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而且初中更要求学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思维创新、自学能力、笔记能力、倾听能力等。尤其是,在一个新的班级里,可能会强手如林,每个同学都会很棒。这时,如果还用小学的方法很随意地学学,突击一下,就能应付过去的学法,肯定会招架不住,甚至会在学习中落伍,丧失信心。怎么办?
第一、认真听讲是最重要的。课堂上的一分钟,大于课下十分钟。老师备课的心血,老师知识的精华都会在课堂上展示。所以,课堂上要极专注地听课,积极思考问题,同时认真地做好笔记。
第二、要严格落实老师们的要求。一位中考状元介绍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她说,我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听老师们的话。”也就是说,无论是老师口头要求还是书面作业,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不但孩子要落实,家长也要落实老师的要求。
第三、帮助孩子总结学习方法。不懂就要多与老师交流,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但所有学科又都有相同的学习规律,如五个学习环节是必需的: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该做什么事做什么,做什么事就做好什么。”如果自己真的一步步地遵循这种规律,一环扣一环的去落实,又加上运用不同学科的方法,那么,再多的科目也不怕,学习便成为了乐趣。
学校把学习方法指导已列入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备课时,既要备知识又要备方法,课堂老师指导,家长在家也要积极配合。
4、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克服马虎的不良习惯
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任务增多,学习量加大,一节课如有几分钟的时间溜号,就有可能导致本节课的知识学不懂、不扎实、整个知识链条就断裂开来,为以后的学习设置了障碍,因此,我们要有耐心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切记以下做法:孩子专注做事,哪怕是玩的专注,也不要打扰他;学习时不要随意打扰他,送水果、送水等吃的,提前把这些工作做好,要么就在休息时吃;更不要看到孩子很累就心疼,让孩子休息,抱怨老师的作业多;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不停地催促快点,因为你很累等原因;如果孩子坐不住,不停地出来,大人一定要在他的书房陪读,严格限制他出来,必要的话可以训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慢慢的就把孩子陪出来了。
有些人认为孩子不是不会,就是马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至于马虎,就是不认真、不熟练、或者不会。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加大训练,做到熟能生巧,看谁还马虎。我女儿在初二生物地理考试的时候,做了大量的练习,马虎一点都没有了,而且地理100分,生物98分,因为她把该出的题都做遍了,而且特别熟练,所以永远都不会马虎。
5、回家及时复习巩固,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学习了新知识,如果不及时的巩固和训练,那就是事倍功半的效果。老师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训练的程度肯定不够,需要通过作业来进一步强化,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作业问题。作业量虽然大,如果合理的安排时间,没有问题的。具体做法是:(女儿的例子)第一,每天固定好先写那一科作业,成为晚上学习的规律。第二,写着一科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这一科的内容,然后动笔。第三,作业写完后,在对照一下课程表,看今天哪一科没有作业,必须复习一下。
第四,所有的科目复习并写完以后,针对自己今天不太熟练的科目再次复习,直到完全弄懂为止。
第五,家长检查,查数量和质量,但是不要指出那错了。
第六,对于史地生政四科来说,一定不要偏科,当天有那一科,就利用晚上10-15分钟时间复习一下,如果等到期末再去背,就相当于10天的饭菜一顿吃了的概念。
第七,周六和周日,一定要把本周所学的知识在巩固一遍,做到天天清,周周清,学习起来就轻松了。千万不要偏科,那样既不能全面发展有不利于中考。
6、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排除各种困扰,减小青春期的不良反应
初一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加之青春期的来临,会出现成绩下降或者情绪低落等状况。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和孩子仔细谈谈心,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及时疏泄不良情绪。
第一、多用激励的语言肯定孩子。让孩子感到,“只要努力和付出了,无论成败,我都是父母心中最棒的宝贝!”而孩子有什么事情,也会愿意与父母交流。要在乎他们的想法,当好孩子的大朋友。要积极、及时、准确的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以肯定,及时表扬。到了初中在糊弄孩子可是不行了,做事情一是一,绝对不可以应付,否则孩子会学习你的做法用在您的身上,糊弄大人是孩子的特长。
第二、要理智科学的爱孩子。既要关心又不要过分溺爱,做事要有原则,万事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学会负责。对孩子既要督促又不苛求。要赏罚分明,发现问题解决一定要及时,千万不可以攒着,那样会出大问题的。生活上我们一定要关心到位,学习上要求孩子的时候也好执行。
第三、和孩子共同成长。买一些通俗易懂、实用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家庭必备的书籍如《意林》《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等,挤时间学习,或者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读书,做孩子学习上的伙伴。和孩子一起运动、听音乐、唱歌、弹琴、看电视、逛街等,做生活中的好朋友。
第四、多关注孩子平时的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勤翻一翻孩子的作业本、教科书以及考试卷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及时与老师沟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孩子调整,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学习过程把握好了,结果自然会很理想。
第五、与孩子谈理想,设计美好生活。
上初中后孩子已经有了对物质的追求,开始有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设想,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让它成为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让孩子有达到目标的冲动。
上初中后,孩子和家长真正交流的时间减少了,所以,我们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快乐成长、轻松学习。例如,我女儿就好像没有青春期,因为------
7、培养孩子的习惯,从家长自身做起
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几,最终决定成败的就是学习习惯和方法。正如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常见的不良习惯:
第一,晚上睡的很晚,早晨不起床,精神状态差 第二,进家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视或电脑 第三,做事不认真,不严谨,应付差事,得过且过 第四,在家召集人打麻将或打扑克,没人管孩子
第五,在家讲话粗声大气,爱嚷嚷,絮叨,导致孩子不爱回家 第六,大人闹矛盾不避开孩子,或拉拢孩子,或把气撒到孩子身上 第七,说脏话,抱怨生活和社会的不公,意气用事 第八,在孩子面前表露消极的情绪,缺少坚强的意志
第九,缺少宽容和忍让,用刻薄的话挖苦和讽刺孩子,以自己为中心第十,强烈的攀比
第十一,长时间梳洗打扮,过分追逐时尚 第十二,善于妥协,没有主见,尤其向孩子妥协 三 消除错误的观念,成就孩子美好人生 孩子聪明,就是不用功 努力很长时间就是不见成绩提高 孩子的职业就是继承 有钱随便花,谁也管不着 老师的要求太多,任务太重 只要学习好,所有的要求一律满足 校信通没用,就是收费
老师找家长不是收礼就是收拾孩子
四、提几点具体的要求
1、校服
2、做早饭
一树立合理的短期目标
调查发现, 为数不少的初一新生对学习兴趣不高, 态度不端正, 人际交往方面也缺乏勇气和能力。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新的环境、新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树立新的目标。所有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问到刚入校的学生, 他们的长期目标是什么, 几乎所有人都是同样的答案, 那就是考上重点高中。当问到他们的短期目标是什么时, 却有很多人没有答案, 因为他们从未想过要建立短期目标。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初一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点, 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初一年级教师的工作, 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学生刚脱离小学环境, 有很多学生感到自己突然失去了方向, 虽然感觉到新鲜、神秘, 但初入初中校园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而这里所指的短期目标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学生自己制定的在较短时间内 (例如一个月) 使自己某些方面得到提升的方案和计划。学生应该在大概了解新环境的情况下针对自己面临的学习任务和人际交往状况制定目标, 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如何安排课后的预习和复习、第一次测试要达到什么成绩、是否要竞选班干部、和同学老师如何交往等,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具体目标。有了短期目标, 学生心里有了底, 才有了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 才能不断地发现和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建立自信心, 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并顺利打好从小学到中学过渡的基础。
二利用“问题解决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要求学习
调查发现, 许多学生入学后在学习方面会遇到困难, 经常有困难的达到15%, 而所学知识当天能消化的只达到39.1%, 上课听课效果很好的只达到28.3%, 可以看出这是学生学习方式未从小学转变过来的结果, 仍保留被动的学习状态。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易于理解, 学生遇到问题, 家长就能帮忙解决, 学生和家长也没有感到很大的压力。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而初中与小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课程多, 作业多, 难度大, 就连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也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如果还以被动的方式学习, 势必会走下坡路。经过短时间的实验与分析, 我们总结出解决这一问题较有效的方法, 就是建立学生“问题解决表”, 该表的内容横向是时间 (周一~周五) , 纵向是科目, 学生每问个有价值的问题, 该课任课教师就签一次名。实验初期班主任要求学生必须每周提几个问题, 根据数量纳入班级小组考核中。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 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竟然把“问题解决”看做是班规的一项, 很自觉地去执行, 在老师不做要求的情况下, 学生也会主动地动脑筋、提问题、想办法。这样真正地做到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会使刚入校的初一新生感到知识的升华和自我能力的提高, 也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对初一新生建立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强“班级是我家, 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比较乐观, 但有的学生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较少, 调查数据表明入学前三个月从未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占17.5%, 认为自己在许多方面不如他人的也占19.1%。由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有较强的个人意识, 而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逐渐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 自私自利、虚荣心强, 铺张浪费、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绝大多数学生会把在小学养成的好的或不好的习惯统统带到初中, 当他们面对初中崭新的环境时往往会把不好的习惯暂时隐藏起来, 但过段时间他们的问题就会“崭露头角”, 引起同学和老师们的注意。如果不从一开始就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孩子会逐渐成为班里的“问题学生”。因此,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发扬自身优点, 树立“班级是我家, 建设靠大家”的思想, 培养集体荣誉感, 增强主人翁意识。可通过新生入校的第一个班、团队会对学生进行入校教育, 让学生铭记校训, 并发动全体同学制定班风、学风。此外, 选拔和任用班干部也十分重要, 由于初一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 因此有些学生会在落选之后开始变得消极, 直接影响到他后续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在班内实行“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的制度。通过实践, 我们发现“增加班里各科课代表的人数, 让班中每个学生都担任职务, 并且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是个可行的办法。这样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是班级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这样的班集体才会有较强的凝聚力,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某著名作家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初一,就是人生的一个“紧要处”,因为初一新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原来的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这种角色的转变需要他们尽快适应。如果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交往。若这种压力和困惑长期得不到疏解和调整,重者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对其产生消极影响。
那么,初一学生如何适应新生活呢?
首先,要适应新管理
步入初中,课程增多,教师也随之增多,但是,除班主任外,其他科任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少,不像小学老师那样形影不离、面面俱到。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初一学生,也不希望老师总是时时处处无微不至地给予照顾。这就要求初一学生克服依赖性,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适应初一教师的全新管理方式。
其次,要适应新课程
升入初一,不但增加了几科新课程,而且语文、数学等小学原有课程也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多、新、深、广”。而教师在教学中既教知识又教思维,教方法,也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此初一学生应尽快调整自己,开动脑筋,努力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要适应新课程,不但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根据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揣摩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各环节的学习方法,逐步改变“先做作业后复习”,或“只做作业不复习”的学习习惯,培养“三先三后一总结”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提问”,“学完一段做总结”的学习方法。
再次,要适应新同学
适应新同学也是初一学生适应新生活的重要方面。进入初一后,他们的同伴意识增强,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喜欢和成人在一起,而更渴望与同龄人交往,一起活动。与新同学的交往往往还会影响初学生待人接物的态度、方式,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就是可以在这些交往中成长。这时,初一学生要在短时间内认识新同学,了解新同学,并与之交往,需要本着以下几个原则互相忠诚,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相共鸣,互相保守秘密等。
最后,要适应家长新态度
作为初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个子高了,性成熟开始了,心理上出现许多新的感情体验,有了丰富的内心活动,有了独立见解,于是就有了“成人感”。家长也开始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对初一学生的态度也会较之小学时有所改变。开始把初一学生当成长中的大人看待了,许多事要让他们独立应对,自己负责。这就要求初一学生要适应家长对自己的新态度。
总之,初一是全新的开始,要积极调整心态,尽快适应新生活,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站在中学的起跑线上,自信出发吧!
亲爱的同学、朋友们:
从小学步入中学,就仿佛是鱼儿从江河一下子游入了大海,为此,我们应先熟悉这个“大海”里的环境,以便尽快地融入进去。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初中与小学的差别吧!
1.角色改变
进入中学,就意味着你们不再是小学生了,不能什么都依赖老师和父母。现在的你有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权,跟成年人越来越接近了。也许在小学,自己是“老大”,而现在又成了“最小”,因此,角色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重新开始的世界里,自己这个角色该怎么当,真的该好好想想。
2.功课增多
小学只有几门课,每天上课节数也不多,两三位老师一竿子包到底;而中学,一下子多了好几门功课,老师一人授一门课。这节课刚上完,下一节又换了老师。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功课换了,内容多了,难度加深了,且门门有作业,应接不暇。
3.老师放手
在小学,老师不仅管课内,也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管生活。因此,师生之间是相互了解的,关系非常密切。到了初中,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每位任课教师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无暇顾及到每个同学,也无法深入细致、面面俱到,所以要求你有问题一定主动与老师沟通。
4.学法不同
小学阶段,学习的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在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设置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你必须改变以往做完作业就万事大吉的想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留的作业,还应该多看参考资料,加深加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5.同学重组
小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本就是伙伴;中学则不同,大家从四面八方聚在一个教室里,面孔陌生。为此,必须重新选择朋友。那么,怎么选择新朋友?怎么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你进入初中后要面对的问题。
6.习惯改变
中学课程紧,内容多,生活必须有规律,必须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这些种种不同,是否让你感到有些应接不暇呢?你是否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都做好了准备,正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生活的开始呢?下面让我为你支几招,希望能帮助你在初中三年里都如鱼得水,快乐充实!
第1招:思想不松懈
有些同学认为,进入初中后,先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错了!初中三年,眨眼即过,而且初
一、初
二、初三环环相扣,初一的知识比较简单,但如果基础打得不牢,不能开拓思维,超前学习,到了初
二、初三,就会感觉很吃力,并且初
二、初三还要学习两门新的学科——物理和化学。初一基础没有打好的同学,就很难赶上了。所以,同学们从跨入中学大门开始,就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第2招: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有些同学有毛躁马虎的毛病,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危害还不是特别大。原因是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即使你粗心大意,也只是会做但写错而已。但到了初中,这就包含两层含意:一是似懂非懂。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一旦养成这样的坏习惯,就很难改正;二是在完全会做的情况下,做错题目。小学时,大家分别在各个小学,班里面优秀的同学不多,马虎一点,还不至于影响到你在班里的位置。而到了中学,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不少毛躁的同学
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就越来越差的原因。
第3招:学会自觉、有计划的学习
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老师管少了。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一是要自觉地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找课外题做,预习,复习。这样的同学多半没有韧性,不刻苦。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二是要有计划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自己学得好的部分和学得不好的部分。自己要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初中难学的学科较多,要有计划地分配时间,避免偏科。
第4招: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
初中相对于小学来说,其最大的区别就是知识量大大增加了。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合理地支配时间。在支配时间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学做得不好,没有时间概念,经常是想到什么学什么,哪门课有趣就学哪门课,没有全盘考虑。对此,我提个小小的建议,不妨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个主次,从主到次依次完成。比如,在这节自习课上,可以先用20分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用15分钟做课外习题,剩余的时间去背英语单词。这样依次下来,效率就会很高。
第5招: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在小学时代,所谓朋友,就是能在一道玩耍的伙伴。进入初中以后,面对新同学,大家可不能只满足于选择一道玩耍的玩伴,而要努力寻求特定的朋友——挚友。通过在一起学习或者在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中,了解彼此的心迹,学会分享彼此的快乐,分担对方的忧愁。因此,进入初中之后,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主动帮助别人,真诚关心同学,如此,你就会获得真挚的友谊。
第6招: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后,很多同学发现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自己不再像小学时那样被人关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调整过来。记住,进入初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3年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要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的评价,并不断向目标努力。另外,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停滞不前,或是与同学、老师之间有些小矛盾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一蹶不振。遇到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其次,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些同学为了自尊心,逃避问题,不愿意把问题拿出来与别人沟通。这样做并不能保护你的自尊心。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成绩提高了,才会真正获得认可和尊重。
教学目标:
1、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2、建议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由幼儿向小学生过渡。
3、引导家长们正确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4、指导家长尽快帮助自己的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家长们正确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2、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
我们的孩子刚进入小学,对小学的生活和学习还很陌生,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孩子的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所以,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
2、家长了解孩子进入小学后有什么变化(1)主导活动、学习休息时间变化(2)社会角色发生变化(3)人际关系发生变化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体会到这些变化,引导他们适应这种变化。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1、培养孩子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
2、培养孩子初步的自理能力
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上按时到校;自己整理书包学习用品……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凡事根孩子有关的事情,同孩子商量后再做决定。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四、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固定学习场所,确保要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2、养成孩子做复习、预习工作的好习惯 要求:每日问、每日读、每日清
3、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独立思考、认真细致等各种学习好习惯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如果你刚上初中学习,或即将上初中学习,为了能快速适应初中的学习,提供以下几方面的了解:
学习的面增宽
初中阶段学习的课程较多,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生物、地理、历史等文化课,还有美术、音乐、体育、劳技等技能课。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实在是太宽广了。你已经是个中学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掌握的知识也当然就更多了。这些课程都很重要,你可要把每门功课都学好哦! 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够学好一切。你应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难度增加
初中阶段的每门功课所包含的内容丰富,每本教科书的知识量要比小学的一本教科书的知识量大得多。你会发现每一本书上的知识都是你所不知道的,每本书上都包含着无数的知识。有的人把学习新的知识当作困难,而有的人却对新的知识充满着学习的渴望。你是属于哪一种人呢?
你要学会:如何把老师口头上强调的东西有重点地记下来。
重要的是方法 进入初中后,同学们一定认识到了学习生活中的许多变化。学习内容变了: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其内容更加丰富复杂;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变了:在小学时,由于学习内容简单,许多同学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老师也讲得周到细致,在老师手把手的耐心辅导下,只要学习刻苦点,拿个好成绩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在中学就不同了,对那些复杂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靠理解和运用;老师的教法也不同了,已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同学们去独立解决问题。很显然,要适应这些变化,光靠下苦功夫已不够,更要注意学习的方法。强调同学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为将来的工作、生活考虑的。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革新的时代,知识量在成倍增加,科技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同学们在校学习的时间很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比获取一定的知识更重要。有人说,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一要求在小学时似乎不十分突出,而现在大家上初中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对掌握学习方法的要求也就鲜明起来。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公式:w=x+y+z.他说w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不浪费时间。可见,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自己乐学、勤学、会学。 不少同学上小学时成绩不错,进入初中后,虽然学习依然很刻苦,可学习成绩却落后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恐怕主要在于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现代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希望同学们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掌握方法最重要!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鲁迅在学习时代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行,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财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讲话,写作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探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至于“推敲”之类的写作生活,更不胜枚举。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哭磨练。谁怕下苦功夫,谁就学不好语文。所谓下苦功夫,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要苦于阅读,早 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双肘生茧”也不以为憾。三要苦于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如果 懒于思考,那就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还要苦于修改,抱着“新诗千始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 更应该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就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学习的规律才行,要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初中生如何过周末
1、周末适当休整,但绝不意味着彻底放松,不要导致5-2=0。
2. 合理安排好作息,订好学习计划,认真完成周末各项(书面、口头)作业和复习总结;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拾遗补漏或拓宽加深。
3. 周五离校和周日晚返校,务必带齐生活和学习用品,避免来回奔波。
4.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要负责。家长不要越俎代庖,孩子不要推脱依赖。
5. 周末离校前,听清、记清各科各项作业和具体要求,不要回家后再打电话四处询问。
6. 主动向家长汇报一周在校情况,听取家长的教育、指导。
7. 正确使用网络,不要长时间呆在屏幕前,不得玩网络游戏。
8. 看电视多关注时事新闻、科学知识,不要耽于长篇连续剧。
孩子学生在各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前所未有的四个变化:
1.课程的变化
从小学的两门主课增加到七八门课;中学的任课教师为“一人一科”制,课堂上“一天换几人”的现象,代替了小学的“一人教几科,班主任不离班”的全班制。同时,中学课程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大,使刚上初一的学生很难适应这一变化;
2.内容的变化
教学重点由小学的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转到了中学的主动的复习和预习,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3.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上的变化
小学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就像家长一样事无巨细,而初中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也就是说,老师把一些要求、规范、纪律等等讲给学生,让他自觉地去遵照执行。
4.在生理方面,孩子从儿童期进入了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也就意味着他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时期,也是最关键最危险的一个时期。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团锦簇的沼泽地。”在这一时期,生理上会发生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心理上也在急剧发展变化。这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家庭走向社会并逐步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生理上能够健康的发育,心理上能够健全发展,思想道德上能够合乎社会规范地培养起来,同时又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对一生都将起到重大作用,甚至会决定今后发展的轨迹。
因此,根据这些变化及其规律,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
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呢?
作为学生要做好几点:
1.观念的转变。
我们为什么要读初中呢?初中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说到底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历程。我们读初中,大部分同学的目的就是考入理想的高中,理想的大学以求得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想读大学,必须要有初中的经历和文凭。为此,我们学校就为我们进入大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块平台上,只要我们走的快、好、稳,那么将来就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这一点上来说,跟职高生相比,我们是很幸运的,他们就没有我们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他们从一进校就被固定到一个专业上了,而且将来考大学也有很多很多的限制。但是我们却不同,只要通过初中的努力,我们选择的机会将是很广阔的。只要在初中里定好自己的努力目标,生活将是阳光灿烂的。
2.学会适应新环境。
要适应初中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以前从未住过校的同学。初中阶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小学阶段后有很大的变化,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学会自我管理。如有不适应学校、教师、同学的情况,请记住魏书生老师的话:“改变自身,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学校不可能为你自己安排你喜欢的教师,也不可能因为你的原因重新分班。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外部环境的改变上,不如改变自己,把希望寄托在挖掘自身潜能上。
3.学会自我激励,增强对新生活的信心。
鲍比迪波特说:“在学习方面你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其效果会事半功倍。每时每刻都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励自己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戏闹的快乐是暂时的,而通过努力学习而获得成功的快乐将会伴你一生。
4.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们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永远不会再来了,而未来却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事在人为,人定能胜天;所以我们最应该珍惜的是我们拥有的现在。对于任何事情,都要坚持“我能行!”不断尝试,困难就会不攻自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5.要有目标、有计划。海洋中的一条船,
如果知道了去那里,不管有多远,总有一天会到达的。没有目标的船,只能在大海里飘荡。因此,一定要为自己定目标。远的目标可以人生目标,如你想将来做什么样的人,从事何种工作。中期的如你将来上什么样的高中、大学。而当前最重要的是制定短期的目标和计划。如你的学习成绩要排在年级多少名,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目标。目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然后就是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安排好自己每一天的时间。注意既要利用好每天的时间,又要留有一定的玩耍游戏的时间。
6.要学会处理好与同班同学的人际关际。
育观,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一、了解孩子,建立正常沟通渠道。初中阶段,每个孩子都正值青春期发育过程,也是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有着非常严重的双面性,在家一样,在校一样,在社会又是一个样。因为面对的人群对象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行为举止也就不一样。教师看到的是一个样,家长看到的是另外一个样,社会大众也许看到的又是一个样,多多少少会有差别,甚至可能会很大。这就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了解孩子?如何去沟通?
1、由于新入学阶段,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而且影响其形成的不良因素非常复杂,不可能仅仅通过学校教师的言传身教就可以完全排除。这就需要每个家长投入时间、精力引导每个孩子。与教师广泛沟通,了解学校所处的大气候,大氛围,从正面入手,积极引导孩子,做孩子的心理疏导员。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大了,该自立了,应该学会自己处理一些事物。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上小学的时候,许多事情都由家长一手代劳了,孩子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完全独立,而且他所遇到的事情也并不复杂,也不用考虑太多的后果,影响。而到了初中,所有人把他们都当成了大人,一时之间,许多孩子还不能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上的改变,造成心理压力突增,非常容易出现原来不
应该出现的心态问题。
还有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心事,对任何事情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家长要学会时刻关注。家长要学会从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从孩子的言谈举止中慢慢体会,并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无法理解的事情,自己一时又难以解答的,可与教师联系,一起疏导,不给孩子留下心理方面的障碍。
2、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子女生理发育迅速,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家长要学会倾听子女心声,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
3、除了与子女沟通交流外,如果家长与教师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后果也不堪想象。因为孩子们有许多事情是不被家长、教师所了解的,没有沟通交流,就无法掌握更多所不被家长或教师掌握的信息,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个别家长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甚至一个电话也不愿意打,所以,只是听子女回家后的表述,对一些发生在子女身上的事情产生了偏极的想法。家长的考虑其实是多余的,每一名教师都希望通过与家长的配合解决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实际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早解决。绝对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不愿与班主任沟通。许多家长爱给自己找借口,因为孩子的事情也不愿在众人面前低下头,承认自己教育缺少好的方式方法,而是一次次回避。当家长的借口多了,其实也就是在放弃自己对孩子教育的义务,最终买单的一定是痛苦的家长。家长不要有所顾虑,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不能圆满解决的,一定要与班主任或学校及时联系,广泛征求教育意见,做到有的放矢。
二、学会正确处理发生在子女身上的问题。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家长往往有两个错
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当然前者多一些。
1、现在的许多孩子在家享受着不一般的待遇,因此在处理问题和分析事情时往往都以个人为中心,经常说别人错在哪里,过分地指责他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当子女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子女。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更应该心平
气和地与子女交流,找出解决的方法。
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许多家长告诉我,我家孩子从来没有撒过谎。这话太过于绝对了。初中生已经基本上学会了分析事情、解决事情的方法,但存在着主观盲目性。表述清晰与否,词语是否达意,是否正确传达了学校、教师、同学的真正意图?这也正是一些问题、矛盾产生的根源之一。要知道,许多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在犯错误之后,往往和家长说的时候,把自己的问题推得一干二净,把教师、同学说得一无是处。一旦孩子在学校发生问题,老师第一时间都会与家长联系。但是不同的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学校与您沟通是需要家长来校处理解决您孩子在心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制造矛盾,想害您的孩子。个别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后,不是自己来学校,而是找来许多关系户、熟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是正确地去批评、教育孩子。再往后,可想而知。孩子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因为他们都是未成年人,但一味地袒护,这就是在伤害您的孩子,家长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不良的信号,不管你多差,有我呢。这种错误信号的传递给您的子女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这时,在孩子心中那些人性中的一些阴暗面便会因此而扩大化。一旦再有矛盾发生,您的孩子就可能学会这一套,背着家长找所谓的„哥哥、姐姐‟来学校解决问题。家长一定要嘱咐您的孩子,有事找家长,找老师解决,不要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解一时之气,失一生之幸福。借助校外力量解决校内问题只能使问题再次扩大化。而且校外力量的渗入,对学校的影响、对班级的影响、对学生个人学习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后果严重的可能直接导致
您的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
三、积极为您的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1、给孩子多大的学习空间,营造什么样的学习氛围,非常关键。个别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了孩子,我太辛苦了,钱也花了,课也补了,饭也送了,孩子自己学不好,我有什么办法?你看人家,有些家长麻将天天打,孩子也没人管,可孩子学习却非常好,可真是幸福啊。其实,有些家长在孩子早期教育过程中,已经通过幼儿、小学教育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个人抗干扰能力非常强,自主学习能力也强,所以家长才可以做到如此的“潇洒”。在初中阶段,用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您的孩子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所在。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就不怕孩子学不好。家长如果能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免受各种主观因素干扰,那您的孩子成长的道路一定会一帆风顺的。家长要从各方面保证您孩子的学习空间,给孩子公平的学习氛围。
2、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好学上进的学生,都出在父母本身热爱学习的家庭。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当然,许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样好学上进,这类家庭往往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学习是自己的准则。
3、如果有时间的话,家长应和孩子一起学习,这些习惯的养成是用多少钱都很难打造出来的。现今社会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我们每个家庭也应创建学习型家庭。中国有句老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每一位家长都要树立家庭学习观,人人思进取,人人求进步,重视学习,视学习为家庭兴盛的第二生命。
4、每位家长还应做好教师的帮手,家长有时间、有能力的话,一定要好好检查孩子的作业,看看书包,与孩子坐下来交流交流感情,无非是传递一个信号,我非常关注你的学习、进步与成长。有个别家长自己管不了,怎么办?过于盲目地崇拜家庭教师,招生办班补课,招住宿生等等,把一个原本只是学习差一些的孩子送到了补课班里,送到了别的所谓的教师家中,太过于相信他人。这些办班的、招生的目的非常明确——挣钱。管严了,孩子不来,管松了,孩子高兴。干脆,睁一眼,闭一眼。许多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毁了。
5、通过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在人际交往上应鼓励孩子善交友,交益友,不交损友。不能因为是亲属或朋友,而不好意思,虽然行为举止不良,也一样交往,影响您孩子的健康成长。„孟母择邻‟的典故就非常有教育意义。现在的青年人自制力很差,尤其处在不能明辨是非的阶段,有不良习惯、倾向的人员尽量不去交往。给孩子找一些在学习、生活上对他有帮助的同学帮助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和强力渗透,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使大学生们受益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对于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家都能清楚的认识到网络带给人们的种种好处,网络使人 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网络大大提高了计算、统计等能力为人类提供了难以比拟的便捷。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曾幻想足不出户,就能通晓天下事,如今信息高速已将该幻想变成了现实。通过网络可以拓展视野,我们只要拿出手机连接网络就可以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看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观科普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百度搜索自己的疑惑难点;通过网络可以扩大交流,网络时代使我们的通讯极为方便,不需要烽火狼烟传,不需要家书传万里,只要你拿起手机,拨一通电话,就可以问候到你关心的人,除了手机联系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聊天软件:QQ,MSN,YY,飞信,微信,微博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软件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人成为朋友,只要我们登陆一下空间,刷新一下,就能了解到朋友们的最新动态,我们还可以通过视频聊天见到朋友们;通过网络可以丰富业余生活,闲暇之余我们可以上网听听歌曲,看看视频,和朋友们唠一会儿,看会小说,玩会儿游戏,都是无比惬意之事。网络的便捷无处不在,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网上打车等,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它给我们带来方便、灵活、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诱惑。网络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面对面的、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变成了互不见面的虚拟交往;网友之间难以进行身份鉴别,网上交流可以完全无所顾忌。容易将虚拟社会的东西当成真实的存在,对现实世界的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心理,造成了许多宅男宅女的形成。网恋、黄色污染、网上骚扰、夺网者与夺网活动等,给我们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危害。同时“泡网”时间过长、花费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购虽然解决了逛街的麻烦,但是也有很多网购狂通宵达旦的在网上抢购东 西,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也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开支等方面。通过网络,犯罪变得更加多元化,网上也有很多不良信息,有些人经不起 诱惑,就会陷入到那些罪恶的深渊,以至无法自拔。好多学生喜欢玩游戏,常常沉溺其 中不知进退,让很多家长替自己的孩子担忧。
家长在考前的一个月内,如何安排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复习,才能让孩子在高考中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呢?
【经典案例】
河南驻马店的一位考生的妈妈,在热线中叙说着自己的担心:女儿从进入高三以来,各方面一直表现得比较平稳。随着高考的临近,妈妈专门请假陪伴孩子复习备考,希望孩子在考前一个月里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妈妈每天照着营养专家推荐的考生食谱,给孩子安排饮食,也购买了一些健脑补品。妈妈却发现女儿并没有因此食欲大振,好像还食之无味,特别是每天喝牛奶时,孩子简直就像喝中药(因为孩子从小就不喜欢喝牛奶)。妈妈说,没办法,在这么高强度的学习下,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
家长会上,老师强调考前家长要提醒孩子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可妈妈说,女儿的成绩一般,在几次模拟考试中问题都出在综合题上,所以她希望女儿考前多做些题,尤其是综合题,指望着孩子考前好好冲刺一下呢!可女儿对妈妈的要求毫不理会,每天10点半之前就休息。看到孩子这种状态妈妈很是不安,因为听说邻居家的孩子每天要复习到12点以后的。每次跟女儿说这些事情,孩子总是很烦躁。这让妈妈左右为难,说多了唯恐影响孩子的情绪,可不说她自己又起火。
【专家诊断】
从整个复习过程来看,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可以看做是一个调整期。可以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如果孩子平时学得不好,家长指望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在考前有很大提高,并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是很不现实的。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想要通过冲刺而大幅提高成绩,很可能会给自己增加负担。就像案例中的女孩,妈妈期待女儿考前短期内成绩能有大幅提高,这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反而影响了有效复习和应考。另外,原有饮食习惯的改变,如家长给孩子刻意增加营养,既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会造成孩子身体不适。
高考前一个月,考生重点要做的是为高考做好心理、生理、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准备。比较妥当的方法就是保持一如既往的生活、学习状态,保持固有的学习节奏、熟悉的环境和常态的生活,以缓解临近考试难免出现紧张和心理疲劳。
【专家支招】
如果考生心态调整得好,能够准确定位自己复习的突破点,明确复习策略,再加上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从而形成良好的生物钟,考生尤其是中等程度的学生,在成绩提高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1)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考前一个月,考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才是关键,绝不能以单纯做题替代复习。学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知识点梳理和整体回顾上。考前头脑中要有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对各科复习提纲的回顾以及对以往做错的题的反思等都有助于考试时知识的再现和思路的打开。今年我刚好有本《考前30天必做60题》的书可以奉献给广大高三考生,很薄的一本书将整个高考数学要考的重点都涵盖了,考前30天每天只需做两道题就能有很大提高。先卖个关子到时给广大考生一个惊喜。
这阶段复习要跟着学校老师的安排走,但更重要的是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平时出现的失误点和盲点。可以适量减少做题,做题时也要有取舍,不能仅为应付老师的任务,关键是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案例中的妈妈,让孩子考前苦攻综合题,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段时间应该力争让孩子把自己已熟悉的内容真正掌握了。比如综合题,第一步的解答都比较简单,孩子完全可以得分,后面的步骤感觉困难就可以放弃,其实这也是应考的策略。把平时会做的题考试时都做对了,就是最理想的结果。
(2) 饮食顺其自然,注意营养均衡
按照我们现有的生活水平,多数孩子通过饮食保证营养是不成问题的,关键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均衡饮食才是最优营养。学生考前刻意增加营养甚至进补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营养摄取和知识学习是一样,靠的是平时的积累,而且身体对饮食习惯的适应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不主张考前刻意加强营养而大幅调整原有的饮食习惯。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孩子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微调还是必要而有益的。
对于市场上各种标榜着提神醒脑的产品,家长选择时更要慎重。不要期待那些东西会产生“特异功能”。即使确实需要服用某些产品,也要做到适可而止,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孩子要保持充足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适量的体育锻炼是必需的,要坚信7+1>8的原理。
(3) 注意劳逸结合,形成良好的生物钟
考前的一味苦读会使大脑产生自我抑制,容易导致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率,对考试非常不利。所以,这段时间学生不要再沿用以往的高强度、长时间学习的作息时间表。适量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这些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注意节制,尽量远离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剧烈的体育活动等,以免过度消耗精力。
考生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为考试储备充足的体力和精力。如果孩子生活很有规律,就尽量不要刻意打破原有的生物钟。对长期开夜车的学生来说,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最好能将作息时间与高考时间吻合,按照个人生活规律争取把自己的生理兴奋点调到高考相应的时间段。而且在复习科目的安排上,也按照高考顺序来复习,这样到考场上就比较容易适应,以期达到最佳的考场效果。
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是其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幼儿园进入了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走过这个转折点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孩子上学期间,就算家长工作再忙,也要关注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
一、关注学习情绪。
之所以,将关注孩子的情绪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觉得,只有孩子在学校开心了,他才会喜欢学习,渐渐也就有了学习的爱好,渐渐才善于学习。家长与孩子之间养成平等交流的习惯,也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有利于对症下药。这样经常交流,养成习惯后,教育孩子的问题也就化难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么事情跟谁都不说,出了什么事情,家长什么都不知道,后悔晚矣。所以,每当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开心吗?因为什么事情开心呢?”。假如他不开心,你要要询问他为何不开心,进而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开导,让他变得快乐起来,假如需要老师帮助的话,可以及时跟老师交流一下。也可以开始是家长主动询问,以后最好养成孩子主动与家长交流的习惯。
二、关注学习伙伴。
朋友,是倾诉的对象;朋友,是进步的动力。人是最怕寂寞的动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个方面比他强的朋友。我没有强调一定要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交朋友。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一个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并不是给他带来朋友的唯一因素,还涉及到性格、为人等因素。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在新的集体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学校有几个玩得好的伙伴,那些伙伴的学习、性格、为人等又是怎样的呢。并且可以与这些伙伴的家长联系一下,这样你会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就算孩子偶然撒谎了,你很快就会知道的;你还可以从别的家长那里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假如你的孩子没有伙伴,你更要创造机会让他多交朋友。
三、关注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至少需要21天。家长要注重养成孩子良好的看书、读书、写字的学习方面的习惯;还要养成书写整洁、学习专注、用眼卫生、劳动习惯等行为方面的习惯。如:天天保持看书最少半个小时,读书要大声,有感情,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握笔姿势正确,学习时不开小差,书写尽量做到不用橡皮擦,2 天天能帮家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抹饭桌、端碗等)。
四、关注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学校的作业就好比家长的工作一样,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孩子一放学回家,先喝点水,吃点水果,就要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了。做作业的时候,一个人单独在一个专门的书桌旁学习,不要打搅他。每学习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休息10分钟。当孩子碰到不懂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要马上回答他,要等作业做到最后,实在不会的时候,家长才去帮助他。不光是要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学习的效率。假如,一会儿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写啊?”一会儿又问:“爸爸,这道题怎样做呢?”以后孩子做作业就会很慢,也不会独立去完成。不过,一年级有的题目中很多字不熟悉,家长也可以采取先把题目都念完,孩子再做题。值得注重的是:有的家长总认为作业太少了,或者有时候作业少了,就给孩子多布臵作业,弄得有的孩子想:早点完成作业也没有用,不如慢点做,进而养成慢慢吞吞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作业少的时候,何不让孩子放松一下呢。
除了以上几点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责任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告诉他:“学习,就必须学好。”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是自己在学本领,因此必须努力学好,上学不能迟到早退,上课要认真听讲,作业必须每天及时完成,从心里真正建立起一份责任感。
2、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坚决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管是学具还是玩具,只要是需用的、对身心发展有利的、家庭经济能够承受的,都应极力满足。但对于孩子出于炫耀、攀比心理想买的东西则必须坚决拒绝。
3、松严有度。周一到周五以学习为主,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和小朋友相处,允许他嬉笑打闹、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周六、日以玩为主,让他自主选择做什么玩什么,想学溜冰、学画画等都应尽量满足其要求。
4、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环境。在他做作业时,把门关起来,给他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尽量不说话,不开电视不开电脑以免干扰。在孩子学习时,自己也拿本书坐在旁边看,给孩子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
5、重视分数的反馈作用。重视分数不是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而是从中看出孩子在学习上的漏洞与不足,并 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补漏。另外可根据分数对孩子进行适当地奖惩,奖励以学具玩具为主,也可满足他的一个愿望,但一般不给钱;惩罚则是罚他做一件事或不帮其实现一个愿望,绝对不是打骂。
6、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说话要算数。答应孩子的事要尽量做到,给孩子的奖励一定要兑现。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许诺,可转移话题。平常对待生活要乐观对待工作要认真,这样也可给孩子一些良性影响。
现在很多家长都没时间管孩子,但是,我要告诉这些家长,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或者一学年,甚至是两年,不同的孩子需要关注的时间就不同。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一切进入正轨的时候,你就可以渐渐放手了。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很多年轻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将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了年迈的长辈。姑且不谈这样做的利与弊,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没有关注他,没能和他沟通;转眼孩子就长大了,不再需要你的时候,你会感到失落的。更别说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了。附:
学习小学特级语文老师---薛瑞萍的一些教育观点
▲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
▲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快乐轻松学习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 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哪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 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是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对于那些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天长日久,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有人说看云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我非常赞同。
▲“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21封信,又是21篇教育智慧的宣言书。《呼唤》: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小时,又怎能教育你的孩子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学习呢?《定能生慧》:尽可能柔和地说话(同寻找的幸福经典中的:好言好语),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校双方共同的责任;《课外阅读开始啦》:如果有一天,孩子不用提醒,自己能在课外阅读的海洋里远航了——那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必经之路》: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听听,花开的声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要他在努力,你就该欢天喜地;《水涨船高的三个层次》: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不要性急》:当你觉得你的付出没有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就得不到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导、帮助他们,如果在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将多么幸福。
▲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六年之后,他们将有多么不同。
▲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当我知道孩子要上小学了,我就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来到学校门口走一走,看一看。告诉孩子以后你就会在这里上学,和那些小同学一样天天背着书包去学习,爸爸、妈妈也来接送你上下学。在学校里你会认识许多的朋友,还有许多教你知识的老师,你还会学很多你在幼儿园里没有学过的知识。你以后还要戴红领巾,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到时你特别希望天天上学,多好呀!孩子当时听了恨不得马上就上学。
记得孩子刚上学的第一天早上,看着孩子特别高兴的表情,作为家长也是有些紧张,毕竟孩子要上学了,不像在幼儿园那样自由。当时孩子问:“妈妈,学校里的教室和幼儿园里的教室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了。因为你现在是小学生了,要自己一个座位,全班有许多和你一样大的同学,都会在一个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这样,孩子在精神上就没有那么紧张了。
【学生和家长如何适应初中生活】推荐阅读:
如何做好初一学生家长11-05
致学生和家长一封信07-01
初中家长对学生的评语06-14
开学前给家长和学生的09-08
关于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05-29
家长会学生代表发言稿初中05-25
初中家长会学生代表主持词开幕词06-04
家长会学生家长演讲稿05-26
学生家长答疑07-22
学生家长的评语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