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旅游农业发展的问题和方向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的新举措——“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这标志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但怎样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有效推动旅游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则成为当前各地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农业旅游是在深入挖掘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的基础上, 将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农业生产、农耕民俗文化开发出来并与游客需求有效融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际上是以农业美为载体发展生态农业的新举措, 这与中国传统园林含蕴的农业文化价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在重新评析传统园林蕴含的深厚农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 总结近年来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

1 重庆旅游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重庆市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返璞归真, 享受生态自然”的消费理念促使农业旅游已成为当下人们旅游消费的新热点和兴奋点。重庆市各区县也积极响应国家和市委的号召, 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荣誉称号[1]。但快速发展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随之逐渐凸显出来。

1.1 部分农业旅游园园址选择不当

科学选址是农业旅游园建园的前提, 园址选择得当则方便农业旅游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农业旅游园的持续健康发展;反之, 则急功近利、弄巧成拙、事倍功半。重庆农村大多在深山里面, 地貌复杂多样, 多样化的地域性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农业旅游资源类型, 这在增加旅游农业的内涵和可观赏性的同时, 也限制了富有特色的旅游农业园的合理布局, 特别是给一些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大的现代旅游农业园规划和运营带来了发展的瓶颈, 比如说旅游农业园目的地与旅游农业需求对象之间交通连接就是一个很大问题。目前, 旅游农业园选址不当有以下2种情况:1) 旅游农业园到城区的距离不是太近就是太远。若旅游农业园就建造在城区附近, 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若旅游农业园建造在离城区较远的地方, 较高的交通费用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因无力承担则会望而却步。2) 旅游农业园园址的自然条件较差。重庆虽然有特色各异的农业旅游资源, 但部分区县有的地方地形、地貌不符合建造旅游农业园的要求, 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营造, 结果也难以达到造园初衷想要的效果。

1.2 农业文化内涵不足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许多区县简单地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当作经济产业来抓, 在观光农业的规划建设和开发过程中, 没有“顶层设计”的全局观念和长远持续健康发展的眼光, 仅仅片面地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过分迁就迎合投资商的哗众取宠要求, 在旅游农业园内及其周围兴建大量欧美风格的现代建筑, 既破坏了当地原有的良好自然生态资源景观, 又与人们所追求的人文生态环境及旅游需求格格不入。比如, 重庆市一些区县的观光农业园只有产品介绍, 只要参观人员能采摘果实、品尝果实、带走果实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就行, 而对其中蕴含的科技成果、品种培育、食疗食谱等文化没有顺便宣讲给参观人员, 更不说将当地的民俗、民风、文艺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当成旅游产品或项目来经营保护和传承。

1.3 季节性是观光农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传统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性,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 这造成了观光农业本身也具有鲜明的季节性, 春回大地的春季和硕果累累的秋季是观光农园最吸引人的黄金旺季, 富有特色的观光农园此时往往人满为患, 而到夏、冬季节时观光农园门口门可罗雀, 人流量仅仅是春季和硕果累累的秋季的1/4甚至还更少, 怎样在夏、冬季节增强观光农园的可观性和吸引力, 成为解决阻碍观光农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1.4 特色不够突出, 没有良好的品牌形象

重庆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阶段经营主体是以当地农民自主开发为主, 在观光农业园开发建设上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无序性和盲目性。在经营形式上虽然有所突破, 但大多数还停留在农家乐层面上[2]。高品位、多功能、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休闲观光农业区比较少。

2 重庆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中国传统园林蕴含的农业文化是饱受耕读文化熏陶, 通晓农事的文人、士大夫造园家们, 在精耕细作所表现出的农业生产、生活经验概括和体悟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具有艺术特性的文化思想, 这些文化思想与当前人们所追求的生态学、美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 这种农业文化的智慧仍将对当代园林文化, 特别是开发重庆农业旅游资源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2.1 农业生产与园林建设相结合

随着重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非农产业对可耕地的进一步侵占, 重庆未来可耕地面积将会急剧减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重庆还有一些特色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农业生态系统日渐衰减, 农产品品质不高。在这种不利的社会及经济条件下, 我们既要考虑在土地贫贱的特色坡耕地上生产出人们所需的农产品, 又要考虑怎样创造目前广大城市居民迫切需要的用于调节身心的园林环境。这种情况下, 可以借鉴传统园林中农业景观的实用与观赏价值部分, 利用城市附近的部分农业用地将农业生产与园林建设相结合, 使农业生产和园林艺术相得益彰协同发展。

农业生产与园林建设相结合, 就是要融农业与园林的多种功能于一体来发挥多功能效应, 打破以前传统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相脱节的尴尬局面, 凭借富有特色的农业生产内容和用于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的农业耕作环境而吸引众多的游客, 参观游览者可以在休闲观光的同时, 直接从农业观光园里购买自己所喜爱和需要的新鲜农产品, 另外, 农业观光园经营者还可根据参观游览者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种植结构, 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经济收入和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效果。

2.2 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建园地址

园林选址首先要选择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环境以便“构园得体”[3], 重庆观光农业园的建园地址选择也应遵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 贴近自然, 因地制宜。

截至2015年底, 重庆市有林地面积446.61万hm2, 森林面积374.07万hm2, 草地面积33.16万hm2, 水域面积24.60万hm2;拥有800多种动物资源, 4 000多种植物资源[4]。这些资源为构建观光农业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 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前提下有效规划园地的建设, 尽量避免大规模的人工建设和土地平整工作;可以在造园材料选择上尽量多使用原有的植物造景, 这样既可节省大量成本, 又能将浓厚的地方色彩融于园中, 使农业园区与周围自然环境天然一色, 有利于农业园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营造农业田园文化景观

近年来, 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 城市绿地面积急剧减少, 城市内生活空间变窄, 拥挤喧闹不断, 人与自然的距离被迫越拉越开, 人们难得找到一个休闲的好地方。与此同时, 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逐渐增多和对高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 人们对享受自然的生活需求日益迫切, 由于城市人上溯几代都是从农村出来的, 因而特别希望能在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农村去放松自己, 再次体验回忆儿时的童真趣事和欢乐时光。而观光农业园提供了现代人对享受生态自然的渴望与需求, 他们可以在农业园里尽情地欣赏田园风光, 用赤脚再次感受踏在泥土上的惬意, 感受拥挤喧闹不断的城市生活里难得的祥和与宁静以获得身心放松和片刻宁静, 农业田园文化景观也就很自然地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青睐向往的风景享受。

2.4 将当地农业风俗融入农业园区活动

我国有着厚重悠久的农业历史文化底蕴, 各种劳动技艺和绚丽多彩农业风俗、民俗文化别具一格, 而在重庆境内就有汉族及满族、苗族、土家族、侗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仡佬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地, 经几千年的农业文化沉淀, 现在来充分挖掘这些散布于农村地域的农耕及传统民俗文化, 将发展观光农业与对当地农耕及传统民俗文化结合起来, 不仅投入成本低, 而且能让游客体验不同民族的农业劳动技艺和生活环境, 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农业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比如说以重庆铜梁龙舞为代表的特色农耕、民俗文化, 不仅是具有巴蜀地域特色的一张文化名片, 目前还成为了国家级的文化品牌, 由此产生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

2.5 引入园林的季相美

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来营造出“春季繁花似锦, 夏季绿树成荫, 秋季硕果累累, 冬季枝干虬劲”四时演变的园林时序美景, 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一大特色。园林中的季相景观营造方式可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季节性给观光农业园发展带来的瓶颈, 在农业观光园中我们可以以丰富多变的季相美和鲜明的主题来吸引游客, 而且我们在农业景园营造季相美的同时, 还可以利用动物造景来点缀农业园中的动态季相景观, 最好使两者相辅相成起到相得益彰的互补作用。

2.6 尝试把观光农业园作为科学研究和教育基地

目前中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能力培养, 但现在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严重匮乏, 尤其是动植物知识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更少, 比如现在一些小学生和中学生“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而观光农业园在满足城市居民 (特别是学生) 向往田园之乐需要的同时, 他们还可以亲自参与体验“稼穑之艰难”“采桑”“酿酒”“纺织之辛苦”等农业劳作活动, 或可以利用最新的现代化农业栽培方式, 向游客展示农产品栽培技术及农产品的生产过程[5]。此项活动可以使游客了解传统农业技术和高新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农作物的育种、栽培和动物的养殖过程, 为青少年提供增长丰富农业生产内容知识的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中小学生对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的渴求需要, 也可促进观光农业园的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际上是以园林形式存在的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这与中国传统园林含蕴的农业文化价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重新评析传统园林蕴含的深厚农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 总结近年来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 从“农业生产与园林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建园地址;营造农业田园文化景观;将当地农业风俗融入农业园区活动;引入园林的季相美;尝试把观光农业园作为科学研究和教育基地”几个方面提示重庆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关键词:传统园林,农业文化价值,旅游农业,观光农业,问题,方向,重庆

参考文献

[1] 高兴明.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形势和任务[J].南方农业, 2016, 10 (19) :1-6.

[2] 郭焕成, 吕明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地理, 2008 (4) :640-645.

[3] 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4] 毛勇.重庆开发旅游农业的条件评析[J].商场现代化, 2006 (34) :335-336.

[5] 任耀飞.中国传统园林的农业文化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上一篇:餐具洗涤剂企业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