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核心能力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制造业需求的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为行业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升级和多元化。2014年国务院职业教育会议上提出,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关注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当今社会不仅要求就业人员具备工作技能,还要求就业人员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等职业核心素养,从而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但仍存在着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和制造业企业“用工荒”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与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不佳有关。本文从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入手,结合人职匹配理论、人性假设理论、全面发展理论及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对制造业所需求的职业核心素养进行界定,明确其特征及内容。利用问卷调查法,对高职院校师生及多家制造类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人员访谈,归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效,以及企业视角下当前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存在的不足。通过问卷调查法,本文首先从学生个体、高职院校、企业与国家三个视角,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生个体角度看,存在着自我认同感不足、缺乏职业规划现象;在学校角度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产教融合程度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制度和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企业与国家角度来看,存在着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经费机制不完善等现象。其次,利用比较分析法,对德国、美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借鉴其在教育教学模式、推动产教融合、营造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有益经验。最后,根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优化培养路径。从学生本身看,要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角度看,要将职业核心素养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当中,增强对于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计划性,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与功能,优化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完善课程设置,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从企业和国家看,加强培养职业核心素养制度保障,营造平等公正的就业环境,提高制造业工人社会经济地位。图 [12] 表 [2] 参 [47]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制造业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为高职院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1.2 制造业用工荒对高职培养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1.1.3 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刻不容缓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制造业需求下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及内涵

2.1 制造业需求下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界定

2.1.1 职业核心素养界定的学理依据

2.1.2 概念界定

2.2 制造业需求下高职生核心素养构成要素

2.2.1 职业道德与个人素养

2.2.2 职业生涯素养

2.2.3 学习与创新素养

2.2.4 信息与技术素养

2.3 制造业需求下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特征

2.3.1 通用性

2.3.2 可迁移性

2.3.3 可塑性

2.3.4 稳定性

2.3.5 创新性

第三章 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结果分析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设计与结果

3.1.3 对教师的访谈结果

3.2 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学生因素

3.2.2 学校因素

3.2.3 企业因素

第四章 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4.1 德国对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经验

4.1.1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明确了职业教育内容

4.1.2 适宜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社会环境

4.2 美国对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经验

4.2.1 完善教育与评价体系

4.2.2 增强制造业职业的社会认同感

4.3 国外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3.1 学校层面:丰富完善现有教学模式

4.3.2 企业层面: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主体作用

4.3.3 社会层面:打造民主平等的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第五章 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优化路径

5.1 个体层面:增强培养职业核心素养主观能动性

5.1.1 提高学生自我认同感

5.1.2 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5.2 学校层面:优化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5.2.1 增强培养职业核心素养的计划性

5.2.2 加速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5.2.3 提高职业核心素养与课程的匹配度

5.2.4 健全制度化的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5.3 企业和国家层面:完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制度

5.3.1 企业充分发挥主体的职责与功能

5.3.2 改善经费投入机制

5.3.3 全面构建制度保障体系,营造平等的就业社会环境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高职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调查

附录 2 关于制造业类企业对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调查问卷

附录 3 学院相关领导、管理人员与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上一篇:森林资源流转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远程抄表技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