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2022-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摘 要】本文就贵州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通过《制作电子报》一节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重要作用,并详细分析了它的具体内容,希望对广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贵州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别。一些地区特别是边远县城的信息技术硬件落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堂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机房电脑的操作能力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缺陷,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学校资金不足,设施较差,领导不够重视。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课兴趣极高,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或方法普遍不满意。要想调动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处理基本信息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做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找到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本文特意从这个方面做出一些尝试,希望有助于改变贵州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通常是由教师自己撰写,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前或之后,从教材主题、背景、典型事例及启发性分析等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设计和反思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这种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反思,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历记录下来,充分了解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接受程度,加强自身对教学行为的反省力度,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出厚实基础和专业能力。同时,还可以作为同事间工作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彼此可以取长补短。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具体内容

1)课例的具体描述。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制作电子报》是高一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的内容。由于现在初中阶段即已普及信息技术课程,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Office2000的操作技能,对Word文档的学习制作也大致了解,如文档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表格的绘制、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页面设置及各种格式的使用等。不过,由于只是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还无法将所学所知运用到实际需求中。《制作电子报》一课,即要求将Word知识活学活用,旨在让学生在制作电子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旧知识,接触新知识,做到学有所用,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求得信息技术学习的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2)教学目标的分析。在《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中,讲到办公软件Word 2000的操作内容,已经教学生制作Word文档的基本步骤。学生通过这一节电子报的制作,可以巩固好Word文档的相关知识,并可以通过制作电子报来表达自己需要的思想或信息。为了更好的学习好《制作电子报》一课,在课堂讲授前,应该拟好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在一节课中,要能够充分综合运用Word 2000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独立自主地创作一份电子报,并且学会设计和评价电子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和呈现交流,做到学以致用。

2.2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可2人一组,在掌握好协作学习的技巧后,彼此再适当地进行沟通,尽可能具有默契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巡视学生的协作情况。在完全任务后,教师逐一点评,号召学生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畅谈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对表现优秀者予以表扬。二是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在制作电子报的过程中,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而为一,让学生在问题的提出、思考、解决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加强协作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不但要注意知识层面的灌输,更要注意思想层面的灌输,在讲授《制作电子报》时,要加强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和沟通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和寻找学习渠径;让学生在制作中思考和总结,不断地调整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其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兴趣。

3)教学重点及难点。《制作电子报》这一节课中,其重点是能够体现电子报的设计及设计思想的体现;其难点则是对电子报的评价。因为,设计与设计思想是学生理念、美学等层次的自然反应,而评价电子报,涉及的范畴更广,其难度自然就更大。

4)课堂教学准备。制作电子报,自然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资源。由于贵州地区的硬件设施有限,这些资源的获取,一是利用本地资源,即局域网,教师可事先将有关电子报制作的主题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等搜集起来,然后储存在局域网中共享,并告知学生储存地址;二是利用远程资源,即因特网,学生可自主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5)教学过程。

5.1 布置协作学习的任务。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协作小组从老师提供的几个主题中任选一个,也可自己确定电子报的制作主题,并运用Word2000进行设计和制作。在这些制作主题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了解程度进行选择;二是指导学生做好协作学习的活动计划、成员分工及完成进度、电子报制作简述、电子报自我评价。

5.2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设定优秀电子报的考评标准及设计要点:如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有吸引力;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

5.3 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一是本地资源,输入网址ftp://192.168. 1.60,即能从服务器中获取信息;二是远程资源,通过新浪、雅虎、搜狐等搜索引擎查找。

5.4 小组讨论并完成任务。讨论确定电子报的制作主题,并初步制定协作小组的活动计划、制作方案、成员分配任务、电子报制作及评价、优秀电子报的评定等。

6)设计思路。强调学生的小组协作学习,其设计思路是想加强学生学习的协作精神,希望彼此能够互相帮助,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在电子报制作完成后,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和设计要点,可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促使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进步和提高。当教师提供几个制作主题时,可以限定学生的制作题材,便于结束后进行评点和鉴定,且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和参考教材内容。在搜集资料时,教师通常只告诉学生方法,具体的搜索则由学生自主完成。当任务全部完成时,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责任,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重视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传统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更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作用,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全面控制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精神和自觉能力。通过《制作电子报》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主要如下:

3.1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应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3.2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重点和难点的讲授,讲授时尽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接受,而在设计的细节上,可由学生自由发挥,不应太限制。

3.3 当学生完全学习任务时,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及时进行评点和赏析,并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探讨,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知识点,从而增加学习信心。

3.4 要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力度,完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贵州大部分地区的硬件设施内存空间不大、显视屏幕太小,学生用机时通常出现速度慢、卡的现象,影响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情况尚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 邹玉峰.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上海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全球探索》教学课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12)

[2] 陈伟平.信息技术教学中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2007,10

作者:王刚

第2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试教育观念的盛行,导致学生和部分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技能提升、能力培养和未来更好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學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教学进度的更好推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教学反思;现状和思考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处理能力,以及对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掌握能力。对学生而言,学好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能扩大知识面,更对提升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但在近年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学生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都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发展眼光,不断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反思,以使信息技术课堂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果。本文中,作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浅谈个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与思考。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现状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对教学反思重视程度不足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环节,或对这一环节草草带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信息技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学生学习情况来回看自己的教学,并对个人的教学活动历程进行思考,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完善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应呼吁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践行教学反思,使个人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使学生学习效果进一步优化。

2.教学反思环节不完整

由于对教学反思缺乏重视,也在另一方面导致教师教学反思的环节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事实上,教学反思共有四个环节,即认识问题阶段、分析根源阶段、寻找对策阶段和积极验证阶段。在实际操作阶段,大部分教师只进行了前三个阶段,而忽略了第四个阶段。不少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积极思考找到解决方案,却未将解决方案应用于具体实践,验证其可行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解决办法具体实施,才能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这也避免了个人观念和主观臆断对教学反思的影响,从而影响教学反思对教学进程的推动作用。

3.教学反思的方法单一,缺乏丰富度

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仅依靠对于课堂情况和学生反馈的回忆,这具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应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如:录像法、教研交流、教师论坛、博客等多样化方式反思教学,与时代接轨,既拓展了反思的深度与广度,又利于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果。

二、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反思经验的交流沟通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仅应积极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更要相互交流,实现经验共谈,信息共享。例如,在教授Excel的计算操作中,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对表格内计算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均就此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个人见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召开了反思交流会,让各个老师在会上分享个人见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群策群力,将共同商议的解决方案应用于实践,果然提高了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收获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不断鼓励,督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及时反馈

很多教师对教学反思重视不足的原因在于工作繁忙,缺乏时间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对此,我鼓励学校尽可能减轻教师的行政工作任务,使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实践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授Front page软件的操作阶段,教师的行政工作任务相对较轻,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进程中。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及时反馈,结果使他们的教学活动取得较大进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更对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3.创建反思平台,健全反思制度

校方可以通过创建专业的交流反思平台,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借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专业的反思交流平台,对老师进行分组管理,要求教师定期上交教学反思资料,以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同时,在平台提供交流功能,以实现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分享、经验交谈。

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更对提升其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也有所推动。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高效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学进度的更好推进和优良教学成果的达成功不可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鼓励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个人业务水平,进而推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凌,姚堂会.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

[2]尚在平.教学的反思与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3]RytrhD.Peter.反思的行为学研究[M].河南:中国信息出版社,2015.

作者:买瑞燕·阿合曼江

第3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高中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反思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但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对自身的反思越来越不足。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反思受到大家的担忧,所以我们要对当前的教学反思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并根据现状提出整改措施。

关键词: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程;现状;思考

在现阶段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在授课时对自身的反思不够重视。教师应该进行整改措施,严格要求,及时总结归纳,反思课程传授的结果。

一、目前教师存在的问题

1.了解问题的深度不足。在当前的考试模式中,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导致了教师在教授学生过程当中传授信息技术后对其自身缺乏严谨的反思态度,大多数教师都认为高考用不到,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学生练习当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通常都是停留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乏对自身的反思。

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课后对自身课堂教学成果进行反思,对于在上课时候或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很少有教师在授课前或是授课时对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成果进行反思。但是对于课前课后都进行反思与研究的教师是最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所以教师授课时候对自身的反思必不可少。

2.教学反思的模式单一。教师对自身教授结果的反思缺少全面性,单一的反思结果通常都体现在对其课中教学行为进行简单的记录,其结果大多都将自身的缺点呈现在表面。在教学反思方面,往往对于课堂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规范的记录,对其所在课堂当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但是只单一地记录下来,这种价值不够明显。在一般的高中,一个教师通常任多个班级或是学年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当中教师如果可以通过全面科学的方式进行观察,收集不同的信息,能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帮助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教学进行记录,课后相关的教师应对其进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反思程度。

3.实践教学不够完善。在教学反思当中,大多数教师对自身的反思通常只是表面现象,真实地对自身进行反思却不足,反思过程不够完善。而真正的教学反思是认识现阶段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在教学当中存在问题的根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自身的反思并实践总结。在教学反思当中,实践教学是最合理、最科学、最可靠的反思方式,它是完善自身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二、对于反思方式的改变

1.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在教学中,进行科学可靠的反思是整个教学反思的前提。很多教师认为没有问题不需要研究,不需要进一步讨论,在这种思想就导致其在教学反思当中走入歧途。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问题,对于学生之间的差距应进行统一的调整。只有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教学观点,教学的工作成果才会受到学生的肯定,才会在众多教师中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

2.教师之间应积极寻找不同方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不同教师的教学反思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之间应该进行良好的教学反思,相互进行课后交流。教师在授课中任务繁重,缺少时间和统一性,但是教师可利用在闲余之时进行网络互动,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统一归类,然后大家一同讨论修改反思结果。通过交流完善自身在教学不足,积极寻找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反思程度。

3.切合实际进行反思。教师教学反思应当切合实际,要让其反思结果真正达到目标要求。要借助实践课程对总体的效果进行检查,在科学的教学反思中,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反思只有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才能使教师得到升华。

在教学反思当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反思结果进行逐一优化与改变,利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检验,这样在教学中才会得到整体的提升,也能对其自身的反思结果进行整体的完善。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现阶段应改变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身教学素质的重要过程,所以在教学当中,进行反思与总结不应只安排到课后,还应在课前、课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总体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优化改革,使其教学得到多方肯定。

参考文献:

[1]何引弟,康继军.对西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

[2]孙德彪.西部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4).

[3]石焱丹.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1).

作者:许希希

第4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一

宋春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别。从对高一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其他学科要高得多。但无论是我们的教学内容还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学生都不太满意,反映出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很不理想。一是教学内容上,众口难调,二是教学方法上,感受不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参差不齐,使教学内容难以适合每一位学生;学生喜欢操作性强的东西,而对教师教授的理论性内容不大感兴趣;学生喜欢自由自在的学习和游戏,对于教师安排的任务缺乏完成动力等等。如何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能力以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呢?这需要我们教师花更大的努力,不断探索,找到一套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教学内容跟着课本走,内容过于简单,知识面窄,重复性多。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法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简单的知识内容我则采取了自学和学生独立制作的方法,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学生讲,辅助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在最后的作品展示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能通过观看其他优秀作品找到完善之法。对学生作品,应多鼓励、欣赏、赞扬学,让学生体验成功感。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推进分层教学 因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完时就会操作了,而基础差的学生总是害怕操作,不愿意动手。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于是,根据学生实际,每班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基础好的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联系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对于计算机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学习Excel软件时,我用到了数据搜集的方法。在有了两节课的学习的基础上,我动员同学们制作一份《个人消费统计表》,分析自己的生活费都花在了什么方面,哪些方面是可取的,哪些方面是不应该花消的,然后计算出总开支。在这个数据的搜集过程当中,同学们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关注自身的生活消费支出,从文具、伙食、交通、其他方面的费用入手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制作了《每周个人消费统计表》。完成了表格的数据计算,并且有的同学主动算出各个方面所占的比例。教材上的知识的到充分的发挥,还有的同学给表格加上了生动的图片或者是美丽的背景图片,从而结合了前面所学的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知识,完成了表格中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完美了表格的界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数据出来后,课堂上同学们还互相比较谁花的多、谁最节省,认真分析那里的是该花的、那里是该省的,然后制定出一份《日后花费计划清单》。从这样的一节课中,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简单的“Excel制作表格”,还包括了多个软件的综合应用,涉及到一个操作技巧在多个软件中的不同使用,达到共同的目的(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修饰美化版面。他们不仅深入地掌握了该项操作的技巧,还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教会了学生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并给出分析结果的能力,可谓收获颇丰。

五、加强教学评价,多肯定学生

教学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二

常晓红

信息技术课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同时这种技能不是计算机本身,而是使用计算机去处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备技能。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不是专业的计算机课,它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高中技术性课程与学术性课程协调配合,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育人的教学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

旧的教育观念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育人的教学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excel时,学生对于excel基本操作,如,计算、排序,图标等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轻松完成。但是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汇总及分析),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第5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大纲指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学会使用教材

“会使用材教”而不是“会教教材”,也不是“照教材教”。目前,很多老师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不知如何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我觉得在教学教程中,我们应该博众之长,多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和生活的实际,及时调整、增减和整合教材内容,得到最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同时还应该考虑把信息技术作为其它学科的平台。

例如,在《网上冲浪》一节中,我事先要求把学生把各学科中的疑难问题收集起来,然后利用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找到问题的答案。再例如,在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音频素材加工》一课,可将使用的goldwave软件转变为更为直观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主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要立足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同时也不要完全脱离教材,要注意教材的整体框架的科学性。

二、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尤为如此。在讲解《图片处理与加工》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以学生们平时参加活动时的电子照片为素材,提出了“将不在同一照片中的两个人合影”的教学任务,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非常积极地学习,课堂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在讲解《视频编辑》一课时,我更是以电影电视节目片段、学生喜欢的音乐以及学校各大活动视频为素材,学生感觉到是身边的信息,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同学们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视频编辑的基本知识,而且都能制作出美丽的视频文件,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可见,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2.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势与情感体验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是师生平等不以强制的手段强使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以吸引学生学习为主。实际上就是使学生们快乐自主地

接受学习。例如在学习“无所不在的信息”一课时,我采用了“世界各大洲灯光图片”展现信息的发展水平,从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之后的教学中又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示信息的各个特征,中间又应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整堂课学生都在快乐中接受学习,对比以前采用的强制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二是实时进行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负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实际的了解,为教学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顺利实施教学过程

1.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不是老师或学生独自的舞台,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的舞台。这就要求老师综合应用相关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例如我在讲解《动画制作》一课时,我除了对动画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外,还采用了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将帮助信息呈现给学生,使其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还有巡视辅导,有总结分析和重难点再讲解,这样的师生互动,比传统的讲练效果更优。所以,我们应立足教学实际,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及时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以及教师本人的学习态度、耐心的辅导、对学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对学生默默的激励,是一种对学生无声的、向上的评价。同时,老师也要对学习成果及时做出中肯的评价,以鼓励学生奋发上进。

(2)学生的自评、互评: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和来自自身的激励同样不可或缺。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就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好方法,无论是对被树立为榜样的被展示者,还是对受同伴鼓舞的其他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当中,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这种来自自身的激励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才会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6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课程有所不一样,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务必掌握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上学期学科进行了课程改革,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教学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我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持续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一新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时很有兴趣,慢慢的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是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透过和学生沟通,我发现很多学生都透过计算机来上网聊天、玩游戏、听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转变学生的认识。根据学习的资料适当的透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实现教学,选取性的安装一些电脑软件,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是教育的主题,只有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参与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到达我们教育的目的。计算机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比较喜欢计算机,我们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上的一些操作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个性注意知识的衔接,在学习到与以前信息课知识相似的资料时,不需要详细说明,教师只需要适当的提示。个性是讲到一些工具的使用,新教材提到了很多的类似工具,大部分工具的使用都大同小异,这时教师能够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看书,或上网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用超级解霸对视频进行剪辑时,就能够只讲其中的一部分操作,其他的操作能够由学生结合课本和老师的提示自学完成。学生透过自我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学潜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训练潜力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营造一个师生心理相融,创作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以“师爱”激发学生情感,把“师爱”寓教于教学之中,透过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就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的情感,从而产生用心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学生在用心向上的精神状态中愉快地学习。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的搞笑生动,使学生能在简单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潜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7篇:湖南教师资格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湖南教师资格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公资深讲师认为,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只有营造出好的课堂气氛,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多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

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可以真正检测清楚。

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第8篇: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组

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我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讲什么,一堂课就结束了。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反思: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中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

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 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五十多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

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教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处处留心,时时注意,经常反思,

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9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共8篇)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别。从对高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其他学科要高得多。但无论是我们的教学内容还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学生都不太满意,反映出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很不理想。一是教学内容上,众口难调,二是教学方法上,感受不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参差不齐,使教学内容难以适合每一位学生;学生喜欢操作性强的东西,而对教师教授的理论性内容不大感兴趣;学生喜欢自由自在的学习和游戏,对于教师安排的任务缺乏完成动力等等。如何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能力以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呢?这需要我们教师花更大的努力,不断探索,找到一套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教学内容跟着课本走,内容过于简单,知识面窄,重复性多。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法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简单的知识内容我则采取了自学和学生独立制作的方法,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学生讲,辅助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在最后的作品展示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能通过观看其他优秀作品找到完善之法。对学生作品,应多鼓励、欣赏、赞扬学,让学生体验成功感。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推进分层教学

因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完时就会操作了,而基础差的学生总是害怕操作,不愿意动手。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于是,根据学生实际,每班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基础好的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联系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对于计算机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学习excel软件时,我用到了数据搜集的方法。在有了两节课的学习的基础上,我动员同学们制作一份《个人消费统计表》,分析自己的生活费都花在了什么方面,哪些方面是可取的,哪些方面是不应该花消的,然后计算出总开支。在这个数据的搜集过程当中,同学们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关注自身的生活消费支出,从文具、伙食、交通、其他方面的费用入手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制作了《每周个人消费统计表》。完成了表格的数据计算,并且有的同学主动算出各个方面所占的比例。教材上的知识的到充分的发挥,还有的同学给表格加上了生动的图片或者是美丽的背景图片,从而结合了前面所学的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知识,完成了表格中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完美了表格的界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数据出来后,课堂上同学们还互相比较谁花的多、谁最节省,认真 2 分析那里的是该花的、那里是该省的,然后制定出一份《日后花费计划清单》。从这样的一节课中,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简单的“excel制作表格”,还包括了多个软件的综合应用,涉及到一个操作技巧在多个软件中的不同使用,达到共同的目的(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修饰美化版面。他们不仅深入地掌握了该项操作的技巧,还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教会了学生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并给出分析结果的能力,可谓收获颇丰。

五、加强教学评价,多肯定学生

教学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3 篇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2012.1 篇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大纲指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学会使用教材

“会使用材教”而不是“会教教材”,也不是“照教材教”。目前,很多老师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不知如何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我觉得在教学教程中,我们应该博众之长,多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和生活的实际,及时调整、增减和整合教材内容,得到最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同时还应该考虑把信息技术作为其它学科的平台。

例如,在《网上冲浪》一节中,我事先要求把学生把各学科中的疑难问题收集起来,然后利用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找到问题的答案。再例如,在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音频素材加工》一课,可将使用的goldwave软件转变为更为直观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主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要立足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同时也不要完全脱离教材,要注意教材的整体框架的科学性。

二、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尤为如此。在讲解《图片处理与加工》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以学生们平时参加活动时的电子照片为素材,提出了“将不在同一照片中的两个人合影”的教学任务,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非常积极地学习,课堂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在讲解《视频编辑》一课时,我更是以电影电视节目片段、学生喜欢的音乐以及学校各大活动视频为素材,学生感觉到是身边的信息,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同学们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视频编辑的基本知识,而且都能制作出美丽的视频文件,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可见,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2.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势与情感体验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是师生平等不以强制的手段强使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以吸引学生学习为主。实际上就是使学生们快乐自主地

接受学习。例如在学习“无所不在的信息”一课时,我采用了“世界各大洲灯光图片”展现信息的发展水平,从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之后的教学中又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示信息的各个特征,中间又应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整堂课学生都在快乐中接受学习,对比以前采用的强制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二是实时进行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负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实际的了解,为教学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顺利实施教学过程 1.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不是老师或学生独自的舞台,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的舞台。这就要求老师综合应用相关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例如我在讲解《动画制作》一课时,我除了对动画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外,还采用了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将帮助信息呈现给学生,使其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还有巡视辅导,有总结分析和重难点再讲解,这样的师生互动,比传统的讲练效果更优。所以,我们应立足教学实际,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及时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以及教师本人的学习态度、耐心的辅导、对学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对学生默默的激励,是一种对学生无声的、向上的评价。同时,老师也要对学习成果及时做出中肯的评价,以鼓励学生奋发上进。

(2)学生的自评、互评: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和来自自身的激励同样不可或缺。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就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好方法,无论是对被树立为榜样的被展示者,还是对受同伴鼓舞的其他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当中,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这种来自自身的激励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才会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黄山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辅导简章 黄山教师考试网为您提供,欢迎加入黄山教师考试群334544676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只有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只有营造出好的课堂气氛,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强主动、愉

我们知道,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

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可以真正检测清楚。

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更多内容查看 黄山人事考试网 黄山教师考试网

篇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方法应以教学需要为中心.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内容的特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已有的软硬件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综合权衡,从而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条件及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选择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丰富教学过程,而不是用一种或某几种教学方法一教到底,长期有变化。目的不在于要教师照搬照做,而在于希望他们能够参照这些教学方法积极实践,不断创新. 教学先让学生课前预习本课内容,然后通过上机预习各知识点所设的“学着做”内容,让学生基本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在这个明确目标的驱动下,听教师系统讲解新课以理解学习这些知识的作用和意义。然后,分类布置作业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同学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和分层次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第一,教师通过

网络教室软件实现演示法使教学更加直观、清晰,教师的操作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学生可清楚看清每一步操作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手边的鼠标、键盘模仿。第二,实现分层次教学的思想。教师系统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

信息技术与其他科目不同,它不受年级或年龄的限制,只于平时学习和实践有关,选出几位比较熟悉word的同学参与辅导,以照顾到更多的初学者,真正完成教学目标。若能选出特别优秀的同学代替老师讲解更好,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学生以后适用信息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必备的基础。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工作方法,他凭籍着这些方法,使学生精通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并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习惯性地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倾其所有,历数菜单,盲目地试图提高学生操作菜单的水平。事实上工具软件功能丰富,操作方法多样的特点根本就不需要点滴不漏的教学,学生无需完整的地学习所有或大部风功能。学生通过对”范例”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及其本质,促进学习迁移,并有利于实际应用。比如,在windows 操作对象上淡季鼠标右键一般都回弹出菜单,能够方便地执行各种命令或进行各种设置,在推广到word等其他软件一般也有类似的操作规律,体会人们常说的”右键无处不在”,从而知道其他软件的学习与使用。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影响着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掌握知识,影响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其他能力的发展。相反,学生的学习方法,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和掌握知识,也会影响教师教的方法,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会影响教师教的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篇六:教师资格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公资深讲师认为,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只有营造出好的课堂气氛,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多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

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可以真正检测清楚。

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中公教师考试网解析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篇七:教师资格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公资深讲师认为,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只有营造出好的课堂气氛,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多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

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可以真正检测清楚。

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中公教师考试网解析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篇八: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课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是我们教师不得不反思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同时这种技能不是计算机本身,而是使用计算机去处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备技能。结合现阶段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谈谈反思。

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立好的帮助系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的发挥非常重要,一定要避免教师满堂灌,要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尝试,多动手。不能以讲代思,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照猫画虎的模仿层次。

举例:excel中的图表加工。这里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用直观的、形象的图表去表示数据。因此教学一定要围绕读懂图表,并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图表去展示数据信息来开展。我认为这个图表应该先在头脑中建立,然后才是通过工具(计算机、excel软件)来帮助分析和表达某种信息。就要求教学中分析数据处理的需求,组织讨论,加强引导。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要特别注意帮助系统的支持、小组协助的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习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帮助系统的支持,我认为在教师备课时候要特别注意。因为

新课程内容面广、难度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帮助机制,仅仅靠老师主导课堂,学生必须跟教师走,那样的学习一定是低效率的。帮助系统可以是文档资料、网页链接、动画、录像、还有教材的使用等。检查自己有没有好的帮助系统,只要留心观察完成任务阶段,学生是不是一直举手询问就可以了。如果一堂课下来,自己累得疲于奔命,恨不得分成三头六臂去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的简单问题,这不是学生笨,这是自己帮助系统没建好。

二、注意技术操作的同时,应该加强操作思想的锻炼。

信息技术是技术的课程,但是怎么理解这个技术?不是雕虫小技的技术。所以有中科院的秦伯益院士说新课改要“文理交融,多元并举”,是大技术,大思想的培养。不站那么高,就我们学科而言,简单说就是要用技术思想去引领具体的技术实践。

举例图像数字化加工。图像加工,有许多概念,如图层、蒙板、颜色曲线等。如果仅仅通过一个个实例,手把手教,要学生学会用选择区域,用图层,用蒙板等都不难。但是一旦有新的问题学生就会茫然。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什么技术去做。为什么这样表达?这样处理?这里面的思想学生会不会把握?这些其实才是技术的关键。在信息技术领域,其实主要不是会不会做,而是知不知道要做什么的问题。就图像加工而言,学会分析,比较,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完成图片信息的加工表达,这是图像数字化的关键。其实这就是技术思想问题,他是技术的基础,也是技术提高的原动力。 基本的技术中,当然也有很多是熟悉鼠标左键、右键、拖拉,键 盘的组合键、软件的界面、软件的功能等低层次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学习,一方面要提供更多的有效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复合到其它综合任务去学习把握。教学中要避免为了技术而技术,在作品制作阶段去拼凑技术、机械的叠加效果,引导学生制作一些没有思想作品的现象出现。

三、分层教学的应用

1、按水平的分层导学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和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需要。

2、课堂上的分层导学

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在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

四、能够较准确的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评价才有效,怎么评价才能做到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这一课题很值得研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是多样的,有学生自己的评价、有同学之间的评价、有教师的评价、还有考核的评价、社会的评价等。学生完成了一个任务,越多人注意到他,给予的评价越多,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好,责任感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条件的不断的给予学生各种形式的评价。在营造评价氛围的同时,我们就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就在养成他们的责任感,就在建立他们的自信,也就巩固了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进一步说,信息技术学的好不好,非常关键是学生能不能学会有效的交流、表达,因为信息技术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表达,这是学科能力核心中的核心,而加强评价是提高交流能力的有效手段。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改这一阶段教学的反思,总而言之,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一定是技术信息、技术思想,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做到高效的学习、有效的表达和充分交流的课。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创业融资的方式及技巧下一篇:矫正人员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