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通用11篇)

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篇1

一、关注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体系都不同,教师如果连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不清楚,那你这堂课的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呢。因此,开学的第一节课的教学,笔者没有马上进行新课教学,而是与学生进行交流,整节课大概分为四个方面,首先,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信息技术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其次,了解学生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情况,再由班级里有计算机某个方面(如编程、动画制作、表格处理、网页制作等)专长的同学谈谈以前是怎样学习的。(这点很重要,教师不仅可初步了解学生以前基本情况,更能发现一部分较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今后课堂中扮演“小老师”角色。);再次介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情况(包括:课程设置、模块教学、学习评价与学分认定、机房管理等);最后填写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而以后课程教学中,一旦学习新的知识体系,如进行“因特网信息查找”、“文件的下载”、“信息的编程加工”等知识的学习时,笔者都会在学习前进行学情调查分析(利用我校制作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网站”进行网上调查),从每个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上学期,泉州师院部分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到我校参加教学实习,由于不了解我校学生的情况,几名实习老师在课堂教学上都作了一些偏离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延伸,课堂知识容量大,以致于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完成得很不理想,在教后的教学交流分析中,这些实习老师都能深刻认识到,分析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学前的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二、整合课程学习网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我校的高一年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通过分析开学第一节课的学生基本情调查表,发现有近60%的属于“零起点” 学生。众所周知,新课程的教学是非零点的教学,这给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怎样解决这个压力?就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于是,我们制作了一个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网站,课程学习网站包括“课程学习”、“作业与作品提交”、“学习讨论”、“网上学习调查”、“研究性学习”及“信息奥赛专栏”等栏目,并具备学生真名注册功能。其中“课程学习”栏目里设有必修模块及5个选修模块的课程学习子栏目,教师每节课教学不仅备教学设计,更是精心准备学习学案,并将学案上传到课程学习网站的“课程学习”栏目相关模块的子栏目里,教师上课时就引导学生到相关模块的子栏目里的进行学习,由于学案是面向学生,因此,学案设计时要全面安排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学习步骤、课堂任务、收集的学习素材、知识点小结、学习评价、作业布置等内容,如果有完成相关作业再到“作业与作品提交”栏目进行提交,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及相关学习评价。

例如,教科版“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教学,由于我校的学生以前很少了解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如果没有让学生动手体验是很难完成学习目标的,因此,笔者教学时为让学生在1个课时既能完成知识的学习又能亲自动手体验,我把收集的人工智能的素材软件及相关体验网站的链接都整合到学案设计中,让学生直接点击就可以进行体验,大大方便了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尝试到体验人工智能的乐趣,很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学习任务(作业),感受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学生因此喜欢这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也因学科特点经常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因此,设置合理教学任务是信息技术成功教学的关键。合理设置信息技术作业应区分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课堂作业应注重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与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是一定要完成并上交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分层作业,而课外作业应注重知识扩展及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此,课堂作业应该是统一的,又能灵活的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既让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相应的任务,感受成功的喜悦,又有统一评价标准,方便学生自评、互评包括教师评价。例如本人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图像的采集与加工》单元教学时,特意设计3个课堂作业,①绘制七巧板,构建造型表达信息;②“改造超女”;③使用PhotoShop制作图像表达“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句的意境。要求学生都要完成,但根据自己的实际至少上交其中的一个的作业,基础较一般的同学可上交作业①,较好的同学完成并上交作业②、③。由于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并上交一个质量较高的作品,有的学生上交的作品质量之高有些超乎意料。另外,我在演示网上收集未化妆的“超女”的照片时,很多学生观看后感到“恶心”,这突然给我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针对现代中学生的“追星热”进行有关德育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学习、崇尚科学的理想。至于信息技术课外作业,很多老师能意识到其重要性,但由于受时间、条件等因素制约,学生完成难,而忽略了课外作业的布置,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虽然学生在校时没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完成信息技术课外作业,但是在周末回家时,很多学生认为是休息时间而不愿意去学习主科课程,这时,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家里的电脑设备完成信息技术课外作业,但应注意设计信息技术课外作业应有趣,让学生巩固与扩展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激发其兴趣,并对有完成课外作业的同学在学分认定方面给予相应的加分。同时,信息技术课外作业应该是选做的,让有条件的同学去完成。

四、学习评价,自评与档案袋评价共存

强调评价是在本次新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做好评价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地完成,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本人教学实践中,通过我校设计的课程学习网站进行教学,在学案的设计上,我都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与本课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同时,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模块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使用档案袋方式记录学生的模块学习过程中的课堂学习行为、作业作品情况、评价文本等过程性评价和模块考试成绩并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档案袋评价方式可以让我们全面了解学生的模块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五、存在问题分析与解决。

1、QQ及游戏问题

关于QQ及游戏问题,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不是老师说停下来,学生一定会将自己的游戏、上网、QQ、歌曲等进行到底(从上课前几分钟打开电脑开始)。在学生看来,上电脑课的最大吸引力莫过如此了。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并处理好信息技术课堂的纪律呢,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一味为了完成教学知识而教学,还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培养。就说本学年福建省进入高中课改实验,我的班级一开始也出现这种情况,后来我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现在课堂上已经很少出现这种问题。

① 不断地给学生说明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会考甚至高考进行反复强调,并渗透相关德育教育,以理服人。

② 要让学生学有所得,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学到有用的知识。

③ 教学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课堂上机任务的设计应能引起学生的喜欢,积极主动的参与。

④ 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可能有点“大话”。本人的每节课不仅有教学设计,更为学生精心准备学案,放在本校制作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网站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至少会提前5分钟到机房,自觉进入课程学习网站进行预习及下载相关上课素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而不会出现去上网、打游戏或听音乐等现象。

⑤ 努力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本人教学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往往是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上他的学科。我们是否能多想些办法让你的学生喜欢你。

2、课改中的改与不改

新课改中的“改”其实就是改革传统教学中的存在的弊端,新课程教学时应处理好改与不改的部分,因此,要求老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学时应做好教材分析,避免走上两个极端,即:一节课几乎都让学生自习,并错误理解这是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或者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试的学科,照本宣科地讲授。

3、互动参与积极性的提高

如何提高学生互动参与的积极性,这也是很多一线老师特别是农村老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本人在新课改教学之初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后来教学中我除了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主动回答问题外,又在过程性评价上加入课堂主动参与方面的评价,并让学生知道过程性评价是学分认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与引导,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着明显的提高,回答问题时就有争先恐后的现象。

4、课堂评价问题

要努力做到每堂课都有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地完成,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

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强调学以致用。因此,学生在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更要引导他们如何将学习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特别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整合。例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二分法查找》教学时,在教学延伸方面,本人结合数学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利用二分法算法求数学方程近似解进行知识拓展。

6、机房管理

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时,大部分教学都是在网络教室上进行的,因此机房里不仅要有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软、硬件,而且还要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控制及上网管理系统,如上网二级代理等,有利于合理地控制学生课堂上网。

7、教案与学案

新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有教案更要有学案。在实践课改教学中,每节课我不仅设计教案,更为学生精心准备了学案,每个学案都有具体的学习步骤、任务作业、学习评价及知识点小结(即,本人要求学生要做的学习笔记)等,并传到我校制作的课程学习网站。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外,学习笔记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行为,有效解决学后忘记的问题,又能让学生掌握相应技能,同时有利于对付有关考试(如会考)。

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篇2

一、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全面把握教材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观念, 不要“穿新鞋走老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 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不能以教材论教材, 只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感悟独特并对学生学情了解清楚的教师才会做到目标定位准确、恰当, 重点、难点设计合理、合情。

二、创建和谐的教学关系, 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旧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主要靠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将取代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这种作用已经由灌输转变为引导和帮助,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难题, 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一些新的学习资源。因此,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积极、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多种教学模式, 为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1. 自主式学习

“自主式学习”是指学生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 充分实现个体学习的自主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 都应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大胆放手并鼓励学生去想、去发现、去分析、去探讨, 注重搭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平台, 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2. 任务驱动式学习

“任务”是指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方式不仅能够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通过其不可缺少的任务分析和成果评估等环节, 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完成任务的过程, 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

3. 协作式学习

协作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可以在课内、课外进行。这需要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 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人人教我, 我教人人”, 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对话, 有利于优势互补, 缩小个体差异。通过参加协作式学习, 学生可以提高与人交流、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以及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

4. 探究式学习

三、划学科界限, 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 拓展视野, 勇于创新, 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 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不可否认, 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动力的主要因素是:与高考的关系, 而学习兴趣反而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因为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调查发现, 不少学生思想上都存在着“又爱又怕”的情绪, “怕”在信息技术课中所下精力过多, 影响对高考科目的学习精力, 因而把学习信息技术与学习高考科目对立起来。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整合, 既是一个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综合处理信息能力的最好途径, 也是缓解学生“又爱又怕”情绪的良方。根据不同的信息技术内容来安排不同学科内容进行整合, 必要时还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合作, 定出相应的课题。这样将会取得双赢的效果:既令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对高考科目学习的促进作用, 又提高了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注重科学的教学评价,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 激发学生创新动机, 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查, 新课标更重视对过程的评价,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 强调评价的激励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自己的才能, 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 其内容是丰富而灵活的, 主要以激励为主, 目的在于达到学生的自我完善。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 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新课程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深化,作为信息技术课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优化教学的目的。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突破教材重点难点

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比如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性格爱好、知识基础、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其次,要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内容内涵,吃透每一章、每一节的主要作用,从中挖掘出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二、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一定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本前提,精心选择教学素材,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激活学生的技能为支点,以沉淀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重点。例如,我在教授文字处理时,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设计好的“电子报”,由于排版的独特性以及文字、插图、背景的美观性,极大地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一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得教学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适时采用演示、教授、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具体教学中,将信息技术的教学与任务驱动模式结合起来,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向老师、向同学请教,将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常说教无定法,那么学习也是没有定法的,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我们平时所运用的演示法、教授法等都可以与任务驱动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合理运用组内合作、竞争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鉴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统一演示时,并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此时,我们可以运用分组合作交流或竞争的方式来弥补统一教学的不足。在划分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均质分组,保持各小组之间的能力均衡。由每组成员自己选出组长,在分组讨论或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小组长要明确分工,制订目标,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并领到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当组内每位成员都完成既定目标之后,这一分组协作的学习方式才算是取得了成功。这种学习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3.建立科学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优势,建立一个集指导、学习、发布作品、经验交流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动态的网络信息,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实际,创建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在平台上设置一些栏目版块,例如:教学指导、作品发表、信息资源、星级任务、锦囊妙计、学习心得等,并针对不同的版块制作不同的PPT,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让他们在直观形象的动态知识演示中,提高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这一教学平台的创建,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从课堂走向了课外,也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增强学生自信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作出客观、肯定的评价,不要一味地否定学生,而要看到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多对学生提出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互评,并引导他们在互评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育学生学会对别人进行赞美与欣赏,能够真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3.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发展做出的主观性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通过反思与自评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打好基础。

由此可见,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合理性、科学性、民主性,有助于每一位学生在将来的成长道路上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探究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孙少武.新课程教师怎么办: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读本[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5.

[5]李艺.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9).

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篇4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而不是忽视教材,脱离教材,要根据实际,对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对活动设计加以完善和改造。

(一)怎样灵活把握新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必修1中《摩擦力》一节的教学,可以引用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摩擦力的广泛性;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的《追寻守恒量》可以以体验守恒思想为目的,与第二节《功》两节内容合在一起学习,像这样的具体问题应灵活处理。在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以及有用的结论后,可以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再补充上,以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的问题等。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3、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

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新课程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本人亲身经历这个定位转换过程,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标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学是传统意义上教学的深化和提高,要做好“主导”比做好“主演”更难。每一位新课改中的教师都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引导、辅助的位置上。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从各个角度告诉学生珍惜环境,通过和自然的接触,去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博大,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是关爱他人,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新课程对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实践能力和互相协作的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新课程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中能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与有限的课时相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时间多与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我们每次开研讨会时谈论的焦点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究式教学一定要坚持,但探究的力度可以轻重缓急,该探究的地方一定要探究,有的探究内容可适当放松处理,从而节省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应用。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名新课改一线物理教师,头脑中一定要有新课改的理念,要有探究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改中留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新课标中的一个亮点就是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但是这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并没有现成的东西供我们使用,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尝试、去摸索,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更能淋漓尽致地得到发挥与体现。探究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尊重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彼此的发现还能互相补充、完善,使他们知道了如何生成“结论”,实现了集体研讨,信息共享。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艰辛,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最重要的是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思想,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在脑海里形成一系列能令其终生魂牵梦绕的问题,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四)新课程教学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新课程特别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科学,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及时能够提取出来。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极大丰富了教育教学环境。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十分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的教学不可能适应每一位学生,有的家长不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对新课改初期教师实施的一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持有偏见。可想而知,一个新生事物在诞生之初让人不理解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还是希望家长支持新课改,积极地促进新课改的进行。新的课程改革随之也带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希望社会和各界人士多多帮助学校,多提供一些物力和财力,以便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验室的必需设备。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之感悟 篇5

实行新课程以来,我参加了高中新课程培训,听了多次专题讲座,听了专家.学者对新课程的讲解感受颇多。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新的课程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仅着眼于认知方面的发展;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内容上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特别倡导学习方式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思想,另外新课程还倡导评价方式的先进理念,即评价要能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全面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的精华所在就是联系社会、科技发展和学校教育,“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育人观,构建出现代的教育思想.我相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培训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会日益深入人心,不断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往那些忽视了学生语言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的一些现象(把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资料展示课、小组讨论课、多媒体演示课),必然会得以纠正。如博士对阅读讲解, 阅读就是要紧紧抓住语言词汇不放松,就应该着眼于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与此同时,构建和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充满浓浓的风味。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阅读课上有浓浓的味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教学风格要趋于朴实、真实、扎实,教师要用好教材,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其次,我们要加强自身建设。正如博士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首先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师理念的变化依赖于培训和阅读,尤其是专业素养的阅读必须强力跟进,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决定他能带学生走多远。可以说,一个教师没有相当规模的专业素养阅读,在新的课堂上,就根本谈不上称职。教师不读书,不思考,教书育人就会出偏差;教师就应该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读书可以促进教师深入地修正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总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语文教师要注重对新的教学思想的理解和内化,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教学语文研究语文。让我们的学生爱学语文。让我们的课上有朗朗的读书声,让学习成为

我们师生的生活,让我们宝贵的生命因语文而精彩。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它以美的语言,美的旋律,美的物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那似清烟如微波般的离情别绪,犹如一首忧伤的小夜曲,轻柔舒缓,令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是我在校长日那天准备的一节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考虑了我班学生的情况,适当地减少了一些教学内容,降低了难度,在课后我对本课进行了思考。

一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解诗歌的钥匙。在备课时,我首先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了“读”上,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再从作者的情感变化来指导学生进行再次诵读,先让学生听名家的范读,再者进行个人感悟读,然后进行展示,先是学生个人读,再是集体读,再进行体会读。懂得了作者情感的变化之后,再让学生按照这种变化再来诵读诗歌。但在朗读时,有些瑕疵:在听完名家范读后,让学生说说朗读后的感受。我的问题是:“同学们感觉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学生好像无从下手,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我引导后才有学生说“太好了”“很美”之类的见解。课后反思,自我感觉很不好,我的问题设计没有针对性,或者说是要求不明确,过于开放,导致学生思维难以聚焦。如果在朗读以前让学生直接从音乐美的角度思考,而且告诉学生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可能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我设计这个问题,就是要学生找出压韵的字词,让他们明白诗歌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于记忆背诵。经过点拨,学生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全诗中所有压韵的字词。

二 在研读诗歌部分我原本的设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来发挥:(1)哪些诗句清晰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依恋?(2)诗人依恋康桥、喜爱康桥,尤其爱康桥这里的什么?(3)它们美在哪里,能赢得作者如此的喜爱?可是课堂教学的结果却变成了问答式,而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却成了主体,学生只成了回答者和倾听者。对学生语言能力的不信任使我在这个环节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

充分的发挥。其实,即使在学生的理解感悟有障碍时,教师也应多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完成理解和感悟,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失课堂结构的完美。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6

文/宋连昌

摘 要:论述了高中新课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意要点,并从PBL、学案导学、学习系统、交流评价等方面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模式设计思想及原则,最后给出了一种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关键词:教学模式;PBL;学习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日常工作是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在电脑室或普通教室中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课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课。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质量。

一、围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信息化、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即信息素养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高中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生活上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是,能不能,会不会,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就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这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因此,科学有效的教学将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在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将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

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成为必修科目时间短,且本身发展速度飞快的特点,再加上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相差大,从而导致课时与内容上矛盾,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难以把握。当前,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就是高科技工具,计算机和信息络被看作高科技工具,教师上课就是教学生学会软件工具,学生纯粹就是为学习这种高科技的工具,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出现了“狭义工具论”的现象,“点这里点那里”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科学理论发明技术,技术生产工具,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支撑着,信息技术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多了解学科所依托的科学理论,不要将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化。

2.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传统科学一般从底层学习起,即从原理开始学起: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行不通的。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课程是要从顶层学习起,即从应用层开始学习,也就是说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应用为主。当然,也要接触到一些初步原理和技术。技术的应用与工具的使用是需要亲历的,只有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学会、掌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实践性。同时,技术产生工具,工具是帮助人们解决实践问题的,信息技术涉及众多的学科,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上课时要注意整合学科课程。信息技术不会像机械和电力技术那样,经过半个世纪高速发展以后,就变成以增量改进为主的传统产业技术,而是面临一次新的信息科学革命。技术的本质在创造,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过程中,给学生展示创造提供一个平台空间。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要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要让学生有空间发挥想象力,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思想及原则

1.基于问题解决来设计教学

问题解决(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此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也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此模式归纳为四个基本环节: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和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这一方法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特点非常吻合,它可以成为我们常规课堂的基本模式。举个例子,VB循环程序设计for„ next,do while„loop结构时,老师先分好组,给所有同学简单的知识讲解后,接着提出编程问题:如,求100内不能整除3的数是多少?让小组学生去讨论、去思考。创建一个学生小组交流表达的平台,让小组最终形成结论,最后让学生的反思结论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种方式能极大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有效形式。

2.基于学习系统、学习主题、学习资源、学案导学来设计教学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学案导学指导下不断实践体验中提升,这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新课改对学生要求不再是以技能应用为主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布置一些操作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同时最好将软件工具的使用提供技术参考即技术支持给学生,方便学生查阅使用,最后一个环节,重视交流和评价,它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课堂设计将是一个大量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的过程。资源整合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必将费时费力,而效果并不见得高。这时,基于络学习系统的使用必不可少。

在线学习系统是随着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这种在线学习方式是由多媒体络学习资源、上学习社区及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学员应用络进行在线学习的一种全新方式。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应用学习系统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在常规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在线学习系统:在一个校园局域服务器中运行着学习系统,教师学生在此系统的框架内构建更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学习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学案准备、学习资源控制、互动讨论、作品提交互评、学分统计、实践考核、反思反馈、笔记提问、量表核定、数据管理等。它的作用显而易见:容易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

一、多对多的学与教之间交流,激发

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评价更加规范快捷。实践证明,学习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各种类型的内容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值得大面积推广。

3.基于多种教学方法和交流评价来设计教学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教学法、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同步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法,多种方法有机整合,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少或太容易,则容易造成时间浪费;而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就无法完成,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汇报交流与评价这一环节在主题学习活动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让学生上台讲演自己的作品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督促,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谈想法、做法和体会,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能达到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评价方法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师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点评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运用鼓励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注意要点和教学模式设计思想,归纳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如下:确定学习主题→准备学习资源,登陆学习系统,书写学案导学(目标、过程、任务、讨论、技术参考、调查、反馈测试)→强调作业要求,作品评价量表→电子教室小窗口呈现学习主题及目标并签到→学生登陆到学习系统,浏览学案导学,明确任务→情境创设,激发兴趣→PBL(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学生实践完成任务、提交作业→PBL(后续行动和活动汇报,交流分享,展示评价)→PBL(问题后的反思,梳理总结,拓展延伸)→课后批作业。

历经多年的探索,归纳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它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归纳、抛砖引玉的陈述中,期待同行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刘洪宇。我们的25周年·展望:中国计算机报,2010(10)。

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篇7

自从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式得到广大高中教师的普遍关注。 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在我国高中教育中, 学校和教师应该深入地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重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更好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二、高中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现状

高中信息技术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的教育和发展方面有明确的说明,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必须高度重视。 信息技术教学在当下的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 但是目前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和教师潜意识中把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在“副课”的地位,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还停留在玩电脑阶段;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够先进, 运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所欠缺;传统考试的内容比较落后, 现行的信息技术考核制度不适用操作技能的考核, 无法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

在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 学校和教师都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学习, 尽管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规范化教学已经普遍开展。 在这样的高中教学改革潮流下, 学校和教师更要通过有效的实践将现代信息技术紧密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切实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高中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选择,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同其他学科既存在相同之处, 又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 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常常感到迷茫, 这是当前信息技术在高中课程教学和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高中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

当前高中教育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多媒体教学法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二十一世纪,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代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同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更加直观的, 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将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屏幕展现出来, 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很多原来所不能够看到的知识和内容, 多媒体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知识, 清楚地观察到教师的操作步骤, 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即教师根据该堂课所要讲授的教学知识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将教学目标分为几个小的组成部分, 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分别完成, 最后在学生的相互帮助、 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所安排的最终教学目标, 实现对于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掌握。 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只是被动听教师讲课的教育模式, 增加了师生互动, 不仅帮助师生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还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本身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动力, 充分发挥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和思想创造力, 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采用观察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通过对于客观事物的各项外在体现进行仔细观察, 在经过分析研究后, 再得出其本质的学习方法, 这就是观察法。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所进行的课堂知识讲解中穿插的操作进行仔细观察, 在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操作过程中进行观察时, 不仅可以加强对于学生重点获取能力的培养,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例如:在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中,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一节是对于像素知识的讲解, 这一节课就需要学生最大限度地对教学的操作步骤进行记忆和观察, 在记忆和观察的基础上, 实现对于像素知识的掌握理解, 在观察和了解中学到知识。 除此之外, 观察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4.高中信息技术的联系教学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 联系教学法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自主找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这些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记忆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联系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加快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速度, 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解读能力, 帮助学生在新课程教学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这几种教学方法都是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常用教学方法, 对于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很大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教学方法, 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应用策略

以上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方法进行了分析阐述,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学习, 达到新课程教学的最佳效果,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 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创设出最佳的课堂学习情境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还要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促进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真正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学科已经纳入高中教学大纲, 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类型入手, 提出了一些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肖焕之.信息技术学科终结性评价构想[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 (06) .

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篇8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

一、整合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任务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在授课时注意有机延伸,将知识点相互渗透,从而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不应该将思维固定在一个方面上,而要将传统古板的教学方式进行彻底改变,同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学生作为主体,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授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不同,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授课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二、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与学生的认知相结合,发现其规律,从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助现有的教学设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实现。教学中切记不可片面,要全面地整体把握教材,教师应该具备重新整合知识的能力,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合理地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

三、设计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设计也非常关键,教师需要严格遵循教学原则,内容设计要注重知识点的覆盖性,知识点要全面,教学任务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并能够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紧密联系生活。

四、组建学习资源

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科学地将教学资源进行组织和整理。与此同时,从不同类型以及层次的资源库开始,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等工具,将这些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并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资源。学生应该在课前对于较为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前准备如有关的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用信息内容,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获取信息常用的方法事先了解到相关基本概念,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方式增进学生的认识。

五、创设学习情景

情景教学目前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遍,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兴趣。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创建教学情景。在开展情景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鼓励他们进行互动研究,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和学习到很多知识。

六、制定学习策略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尽一切可能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应该特别安排一些特定的元素和方法,使得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在此过程中,主要有三类学习策略:(1)主动性策略;(2)协作式策略;(3)情景性策略。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学习策略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相关的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内容等方面,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为中心。在教师的激励下,制定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的学习策略,通过分组教学来进行情景创设,还包括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等。

七、选择教学方法

促使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要想使得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相关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八、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修改的前提就是教学评价,因此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为了更为客观、科学地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要将两者的互动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讨论。评价方式要多元化、综合化,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九、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引入

互动式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有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从而更好地保障课堂效率。

十、结束语

市场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我国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更加紧迫。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也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几个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只要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相信我国的信息技术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志兴.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J].科技信息,2012(01).

[2]丁超.新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初探[J].大众科技,2013(02).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篇9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拟订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运用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门学科,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可谓是喜忧参半。由于信息技术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对这个学科的关注程度在逐渐的提高,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但是由于它始终不是一门升学考试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制约。

1.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以及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导致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班上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使用计算机,现在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然而也有个别的学生以前从没接触电脑。这两种层次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里,可想而知是会给教学带来些什么样的困难。

2.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高中的周课时:1节),课程所覆盖的内容有限。要想在这些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3.信息技术课教材的设计问题,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基本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连贯性,这种被称为“零起点”的教材一律从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讲起,忽略了学生初中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这样就会造成知识的重复学习和学生的厌恶情绪,给教育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几点探究

对于以上的现状和信息技术的功能特性,为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教师如何策划自己教学活动方案、主导教学活动过程、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实现计算机素质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推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就此我在近几年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探究:

1.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实践操作中再认识理论

中学信息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鉴于此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同时,努力改变目前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根据“Intel未来教育”的思想:课程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自己设计课题再作研究的形式,使教学活动从引导激发兴趣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归纳、猜测建立解决课题的各种假设方法,再通过上机实验,回答自己的假

设,得到一种新的认识。进而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螺旋式的上升,就可培养学生一种不断去探求未知的冲动和能力。例如上课前演示一个用QBasic编写的动画程序实例,让学生马上动手制作,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5分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讲解程序实现的原理和该程序中用到的基本的函数,指出哪些同学找对了哪些路子,再让学生自己各显神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然后教师再总结归纳„„,同时这样方法也能有效地让学生快速安静下来并集中精神听教师讲解。

2.在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

努力突破其它课程只能单独给学生一些孤单经验、缺乏横向联系、缺乏各学科相互作用、不能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限制。通过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教、学、研、做”合一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得到系统的培养。例如,由教师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运用学到的各种计算机知识,动手制作各学科简单的课件,几个学生组成1个小组,从策划、写脚本、美工、到运用学过的各种软件制作、处理各学科素材,然后整合集成、得出结论或成果,让学生把学过的各学科知识消化揉合,培养综合能力。

3.坚持分类原则、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素养的不同,在教学中坚持分类施教,分类辅导。我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爱好分组,如有的同学喜欢程序设计,有的同学喜欢动画制作、有的同学爱好图象处理、有的同学热衷网页制作,把这些学生分组对待,让他们在完成基础知识后能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懂的再向教师提问。同时,把各组学生又分成A、B、C三个小组,让基础最好的学生做组长,负责带动和组织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其他基础差的学生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带领下,也成了整个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上机实习时对各小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请A小组学生作C小组学生的小老师,做到人人有长进,个个有提高,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分类辅导成为可能。在课程安排中,注意从活动的内容上,从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培养上,尽力分别对待,对于优秀学生作品及行为,教师做深化指导,以提高其学习层次,对较差的学生耐心辅导,以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

4.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应该先进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因此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时,应把计算机定位成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的现实意义。要求教师具有超前意识,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的操作环境,并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的、最新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综合运用方法。也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介绍他们使用某个软件的心得和同学们共享。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探究计算机知识。

5.不墨守成规,对学生宽严有度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络这个庞大的资源。充分利用电脑游戏软件。

电脑游戏作为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都喜欢的东西,教师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要对不同游戏区别对待,对健康的益智类或策略游戏,允许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游戏,偶尔也可以网络对战的形式分组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而对于一些不健康或不适合学生的成人游戏,则明确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态度:“绝对不行”。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反感,反而能听教师的话,和老师走得更近。

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篇1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也是新课改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57-01

1.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信息技术能够将以往难以在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静态、平面的知识以动态、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高中阶段,三角函数可以说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了,特别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块内容时,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也费劲。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角函数的图像,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图像的周期变换、振幅变换、相位变换,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图像变化的动态过程。其次,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定积分方法和极限思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很抽象的内容,在学习曲边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察随着参数n的变化矩形面积的变化。最后,信息技术能够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上,普通的立体几何模型职能让学生观察表面,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让教师向学生更直观地展示立体几何的内部关系以及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1.2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在高总数学教学中的引入能够极大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在更加直观地展示知识的同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高中阶段教师在黑板上为学生讲述典型案例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抄写例题,既费时间,学生也在教师抄写例题时还容易跑神。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利用powerpoint或者几何画板展示例题,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扩大了课堂容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1.3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得高中数学课堂实现了新概念、新数学。高中数学的思维性更强,难度也更大,需要学生多动脑思考、多动手操作,因为高中数学的很多公式都需要自己验证的。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数学实验走进了课堂,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多媒体来体验并验证公式定理的发现。比如在概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就可以通过操作多媒体开展一个探究活动。

2.影响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因素

2.1学科特点和技术的限制。数学这门学科属于逻辑科学,对数学的认知是一个有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为追求形象、具体,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而且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比较高,课时较少、学习内容比较多,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会较为费时。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本身也是比较复杂的,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会涉及到很多符号、公式,在制作课件时,教师自己输入公式比较费时。

2.2教师因素。教师是影响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最为明显的因素,因为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使不使用信息技术则取决于教师,此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理论水平等等无一不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3学生因素。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两者之间既息息相关又相互制约。在信息化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学生的信息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中数学信息技术化的进程。如果学生自身不加强自己的信息素养,光靠教师在课堂上教的一点东西,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无法进行,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2.4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社会经济是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想整合的现实基础,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对教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也有一定的影响。学校又是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相整合的场地,所以,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社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

3.促进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议

3.1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新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已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便于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更好地整合,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应用知识。

3.2学校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自我提升的同时,还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和更好地学习机会。学校不仅要为教师创造学习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相整合的方法,还要给教师提供一个相互竞争的平台,比如可以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竞赛和以PPT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数学教学竞赛,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兴趣,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让教师在和谐竞争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3.3学校、社会要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去,不仅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学校本身的支持,有稳固的社会经济和政策以及学校双方的支持能够让信息技术更好地融于高中数学教学,让其更好地为高中数学服务,让教师乐教、易教,学生乐学。

4.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相整合,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高中数学本身的难度就比较大,加上其本身很强的逻辑性,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更别说理解和掌握了。动态、具象的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容易学习复杂的高中数学知识,学生更加理解、掌握。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数学学科本身、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数学理论水平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名符,李保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

[2]文玉婵,周莹.影响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教学的因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03)

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 整合 意义

长期以来,高中数学课堂改革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不断致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被提上了新的日程。所谓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高中数学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

自2004年学校实现办公自动化,我们就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问题。 几年来,我们已逐渐认识到信息适用的范围,对开展高中数学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有利于开创新型的课堂教育模式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必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数学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个有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幻灯片,利用丰富的史料,图文并茂的画面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得到精神上的熏陶,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揭示知识过程时,我们可以制作相关演示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成过程。在教授立体几体演示空间关系时,可以通过空间演示更直接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由于Sketchpad(几何画板)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翻转立方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丰富学生的空间思维。再比如,在教师教授新课程版中统计育概率的知识及应用时,大家都觉得统计这部分很难讲,大量的图表、数据在课堂上处理起来不好操作,象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长,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演示。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占有知识较多的强势群体,而学生则是相对“无知”的弱势群体,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教具就是一些实物、挂图之类的东西,有的教具不便于准备、携带和保存,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也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所以计算机的作用是传统的教学无法比拟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如: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可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

据有关专家对视听教育的调查,学生光听只能记住15%,光看可以增加到25%,如果视听结合起来,就可以多达65%。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将视听结合起来,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课前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把课题、知识背景,知识点、辅助练习、部分教学设计、家庭作业等做成一张张的幻灯片。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意提取任意需要的幻灯片,十分方便。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还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为提高学生练习和实践活动的密度提供了时间保障。而且课堂活动显得丰富多彩、充实、高效,能取得师生双赢的效果。比如:高中数学竞赛辅导,其特点是大容量,高难度,讲课时间长,讲课强度大,特别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覆盖、图论等部分常常涉及很多几何图形的构造与展示,如果能恰当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能高效率的完成竞赛讲座。笔者在这方面也做过尝试,高一数学竞赛班有一个“立体几何”讲座,要求用一次讲座的方式讲授高中立体几何的主要定律、基本方法、核心思想,使学生树立起基本的立体空间观念,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基本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但在精心准备的课件的辅助下我完成了这个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让这种新的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有机地结合,既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又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倡导“问题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根据不同的层次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

参考文献: 

[1]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2002年

上一篇:职场新人饮酒礼仪知识下一篇:我闯祸了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