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获得感的实证研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升其实际效果一直受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视。“获得感”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标。这一新的评价指标立足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与实际需求,强调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实证研究比较少,有值得深入研究的价值。在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实证的方法对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做了以下研究。引言部分是关于本文研究的整体构想与叙述。首先,简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对近年来国内关于“获得感”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维度评析、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和提升途径的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详细的综述,同时也评述了国外与“获得感”相对应的“主观生活质量”、“幸福感”等研究话题。接着构思并叙述了研究内容、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说明了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第一章是关于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理论研究,给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构建理论基础。一方面,本文从“获得感”的词义说起,阐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界定了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概念。另一方面,本文总结出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础》课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第二章是关于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实证研究,为第三部分的途径研究提供依据。实证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本文使用自编问卷《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获得感调查问卷》,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1000名在校本科生为样本收集数据,采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与因素分析,验证了量表内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第二,对收集到的879个有效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总结得出了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现状与特征。第三,对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四个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四个影响因素对获得感及各因素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第四,采用SPSS19.0软件对上述数据分析做路径分析,验证到路径系数与标准化回归系数大致吻合,整体而言数据拟合指数较高。第三章是关于提升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途径研究,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该部分以数据分析中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呈现出的具体特征为依据,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四个层面出发,探索提升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途径。结语在本文研究中起总结作用。总结了本文研究的大致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得感;实证研究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国内相关研究
2.国外有关本题的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思路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研究思路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1.研究的重难点
2.研究的创新点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获得感的理论研究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获得感的内涵
1.获得感
2.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
(二)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评价指标和体系
1.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维度
2.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评价指标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获得感的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量表编制与施测
2.项目分析
3.因素分析
4.信度分析
(二)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现状和特征
1.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现状分析
2.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特征
(三)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影响因素分析
2.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四)结论与反思
1.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维度
2.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量表的应用与展望
3.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影响因素
三、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获得感的途径
(一)从个人因素出发,探索增强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方法
1.增强对《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2.强化学习《基础》课的积极因素
3.培养对时政信息浏览的偏好
(二)从家庭因素出发,探索增强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方法
(三)从学校因素出发,探索增强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方法
1.学校要转变传统思政育人理念
2.加强《基础》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3.加快《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4.优化《基础》课的教学环境
(四)从社会因素出发,探索增强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方法
1.政府的支持
2.网络舆情的引导
结语
(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三)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推荐阅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09-11
2024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参考文献10-05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论文10-19
高校学生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07-08
试论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理性思考论文07-10
高校教师师德修养09-08
权利与权利平衡: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石的探讨论文06-08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06-13
高校学生述职报告06-19
高校学生集体户口管理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