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精选8篇)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篇1

摘要: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教师应该结合如今社会发展的变化形势,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采取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法,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就业指导效果,促进学生毕业之后的良好就业。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水平,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为了能够让高校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寻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通过学生科学地对自身的评价,设定合理的就业目标,有助于学生在毕业之际更快地进行就业。

一、设定科学的就业指导目标

在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之前,需要设定科学的就业指导目标。教师设定的就业指导目标不应该是单纯地完成学生就业的指标,应该从长远发展着手,从学生的心理、态度、思想、专业、兴趣爱好以及职业理想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帮助学生制定就业计划,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仅仅是寻找到一份工作,更应该是能够寻找到一份自己满意并且有兴趣去做的事业,这样,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够充满激情,实现相应的职业理想。因此,教师设定的最高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理想,最低目标是帮助学生快速就业,顺利地步入社会。

二、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方法探析

1.对就业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教师在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就业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由于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就业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像市场上一些专业人才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针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充分的思想工作,应该寻找其相关专业的岗位,不要一味地投身到自己本专业的岗位上,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受挫,影响到学生的良好就业,甚至是容易造成学生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而在市场中,一些专业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并且存在着需大于供的局势,针对于这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就业计划,采取优中选优的方法,寻找到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企业,并且寻找能够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企业,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岗位,实现学生的良好就业。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市场的充分了解,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

2.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由于一些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非常优秀,然而在求职的过程中,屡屡受挫,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的,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一些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由于招聘企业的招聘人员一些不恰当的言语,对于应聘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结合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在毕业求职之际,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结合这种情况,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在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方式上,应该进行充分的把握,由于很多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是公开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针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用单独辅导的方式,在私底下进行辅导。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切实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对学生的有效心理辅导,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学生的良好就业。

3.进行就业跟踪。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就业跟踪,很多教师认为当学生求职成功就算完成了就业指导工作。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应该在学生就业之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跟踪,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具体教师应该完成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通过就业跟踪进行信息的调查,进而使学校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市场上的动态,对辅助高校制定新一轮的建设发展规划有客观的指导意义。第二,就业跟踪调查中了解到的问题,必将有助于就业指导工作取长补短,为更有效地做好今后的相关工作积累丰富经验。第三,就业跟踪能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为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掌握更多的社会就业资源,提高高校就业推荐工作效率。总之,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工作中,教师不能够忽视就业跟踪的环节,只有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有效地跟踪,才能够一方面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另外一方面有助于高校及时地调整政策,确保学生的就业率,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篇2

据统计, 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99万, 创建国以来最高。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 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受全球经济浮动的影响, 很多大型企业在裁员, 减少招募。小型企业关闭导致一部分人重新就业, 也影响着2013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十二五”计划出台及十八大召开后, 随着我国国企改革, 中小企业的不断变化等因导致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等因素, 使我国能够吸纳大量大学生就业的第三产业未达到充分发展。及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矛盾所致, 今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为刀光剑形。学生就大业指导工作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1)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综合工程, 并不是靠学校一方的努力就能解决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制度与政策因素、教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职业的发展状况、学生自身因素。

(2) 依据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主要任务是:依据现行的就业制度、就业政策, 引导大学生树立客观现实的职业理念, 消除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依赖”就业心理素质, 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和更高的求职技巧。

2 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方向问题

2.1 整体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专业素质急待全面提高

专职人员比例不足, 随着高校的扩招, 学生越来越多, 但是很多学校专职的指导老师并没有随之增加, 指导老师和学生比例严重不足。而且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素质和能力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很多都是兼职老师, 或者有行政后勤人员转过来的, 而且相关的技能培训也不够。

2.2 就业指导的内容不够全面, 工作手段滞后

就业指导涉及到就业形势的发布与讲解、工作技能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心理指导, 以及相关的面试技能等等多方面, 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就业指导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或者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指导内容, 就业办或者中心只是负责登记一些学生的就业信息。

2.3 就业指导工作的切入时间较晚

应该在大一时就开始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个人素质、能力、兴趣爱好等, 让学生尽早知道自身的不足, 并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备无患。但是现实中, 很多就业指导工作是从大四的最后一学期开始, 此时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再去努力视乎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很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

2.4 没有设立长远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

由于业绩考核的短视行为, 以及功利主义的影响, 很多就业指导只是满足与简单的“就业安置”, 至于是否与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相匹配, 是否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符合, 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样就导致学生不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样对整个社会的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也是极大的不利。

3 建议改革思路

3.1 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政府作为

(1) 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加强投入力度。

政府要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大经费和监管投入力度。尽快实施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高素质, 高专业化。促使就业指导工作向更深度, 高效果, 及时掌握更真实客观的信息及尽快实现高科技化。上述各项工作的开展是需要政府设专项经费支持的。

(2)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就业政策, 营造良好, 公平的就业环境。

学习借鉴并推广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先进经验, 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指导, 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使其朝着制度化、规范化, 法制化方向发展。同时, 客观, 科学, 及时的掌握学生就业预期, 预测及其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评价的研究。

(3) 做好就业统计与监督指导, 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建立健全就业数据库, 全面科学的反映高校就业信息, 将高校就业率、就业方向、就业层级、就业行业、就业区域及就业质量等信息做成相应的指标, 并适时公布, 以客观、全面、科学地实施就业指导工作, 促进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迅速提高。同时, 要将企事业单位的员工需求信息, 包括待遇、职位、能力要求、工作单位、工作地点等信息搜集并分类发布, 以供高校学生选择。而且, 要设置相应的监管机构, 引导就业市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为

(1) 根据学生需要制定完备切合实际的就业指导方案。

学校要为就业指导办公室或中心提供基本的物资保障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以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展开。完善现行的培养模式, 促使高校就业指导与教育内涵, 人才发展相对应。对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 高科技技术的运用所需经费给予倾斜。做好学校即将就业的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分析工作,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2) 加强职业素质培训, 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选拔、引进高学历, 高专业能力, 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从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并培训好就业指导人员, 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 同时, 各高校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学习, 相互学习借鉴相关经验。有了良好的师资, 就能全面、迅速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指导老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指导活动, 把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及时反馈给学校, 从而使学校的就业指导方案能够得到及时调整和优化。另外, 要设置合理的考核办法, 对就业指导老师的工作进行评估, 以促其提升工作能力, 激发起工作积极性。

(3)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导向方面。让学生理解接受学校的各项就业指导活动, 积极主动参与, 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可以通过开就业主题座谈会、悬挂就业指导相关宣传横幅、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社团、就业指导专用窗以及发布就业指导报建立等方式进行。做好就业指导宣传, 不仅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 也利于就业指导观念的传播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充分利用社会和网络信息, 增强与企事业单位及的联系和沟通。

就业指导中心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渠道以及网络资源, 搜集整理各类就业信息, 为学生提供信息资讯服务, 让学生主动去联系用人单位, 把握机会。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可以利用校友资源, 并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的联系与沟通机制, 依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对高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对的就业指导。同时, 可以邀请相关用人人力资源部门相关领导来校开展讲座, 指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找寻就业信息, 并发布个人简历, 共用人单位选择。

(5) 重视大学生实习工作, 实现实习目的。

高校应加大对学生实习的力度。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 使学生有更多充分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高校要不断开辟新的实习基地, 为大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实习机会, 让他们丰富工作经历、锻炼就业能力, 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高校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和法律法规教育, 让他学生明确实习时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保护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免受伤害。做好心理疏导, 让他们明确实习跟工作的差别, 引导学生形成对实习单位的合理期望。指导学生将引领潮流的企业品质要求与个人的卓越追求方向相结合, 使个人的精细管理及严格的自我要求将大大增加就业成功机会。迅速从“学生”过渡到“企事业员工”, 顺利实现实习目的。

综上所述,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本文从我国的现实大学生就业状况,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方向角度进行了较粗浅的探讨。限于能力的不足和经验所限, 敬请批评指导。

参考文献

[1]何凌霄.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高校可持继发展[J].江苏高教, 2007, (4) :102-103.

[2]张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途径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学版) , 2008, (8-4) :66-77.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篇3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 法律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一、大学生就业法律认知的现状

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他们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还不够全面,尤其是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还停留在感性认知的水平上,更有甚者会产生法律认知的盲区。大学生对有关就业的法律知识更是严重缺失,对就业中的法律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对相关法律规范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也较差。绝大部分毕业生对国家的就业法律法规也不熟悉、不了解甚至不知道。

大学生一旦毕业步入社会,因缺乏初次就业经验,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违法现象识别能力不强,导致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例如遭遇就业歧视、虚假招聘、试用期陷阱、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克扣工资等。或在试图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法律问题时,将会充满困惑与彷徨。

二、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高校的法律知识教育缺失

各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是在国家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印发的《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指导性原则下修订的。各高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原本是为了给予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灵活性。但实际上,高校的法律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忽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没有真正将法律教学与提高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能否在就业择业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正当的劳动权,以及如何诚信就业等更为重要的法律教育工作。

(二)高校开展就业工作仅注重就业率

许多高校开展就业工作仅仅围绕当年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数量,并以此作为某个专业、某个系就业率的重要就业指标而给予高度重视。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高校不能僅仅关注学生的就业率,更应重视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就业教育。

(三)学生对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

许多学生存在片面看法,认为法律与己无关。特别是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认为就业是毕业后的事情,无须在校期间考虑社会招聘和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没有切身体会到法律(特别是有关就业方面的法律)与自己的关系,对于法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

(一)对现行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将法律理论教学与就业指导课程有机结合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仅仅依靠开设法律基础课程,且该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在未来就业择业过程中对于法律的需求。应对现行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将法律理论教学融入其中,结合就业案例教学,预测毕业生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规避可能发生的就业风险和就业陷阱。以期加强对大学生有关法律法规意识的教育,做好大学生毕业前的法制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做到知法守法,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

(二)开展相关就业法律知识讲座

在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过程中适时开展一些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专题讲座,例如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实习协议、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劳动法等。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互动模式,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以及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已经对法律特别是涉及就业方面的法律产生了强有力的认同感和需求感。因此,要在法律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帮助,避免学生在就业中走弯路。

(三)开设相关就业法律知识专栏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应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学生即将走入社会,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劳动合同缔结过程中的知情权、用人单位是否可以收取抵押金、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劳动合同的期限与解除等方面的问题。另外,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由于法律知识的缺失、法律意识的淡薄,违约也成了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较为关注的话题。这些都要求高校教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全面准确地把握法律的思想,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因此,可以开设相关就业法律知识专栏,将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及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法律知识专栏,结合重点法律法规条文,进行整理与解答。

(四)重视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及法律道德教育,循序渐进引导学生

用人单位通常都非常重视毕业生的个人职业素质,如对企业的忠诚度、工作态度、社会责任感以及法律责任感等。一个健全的人格,远远比专业能力更重要。因为专业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得到提高,但若一个人的法律修养、品德责任心存在问题,则远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就业法律知识的培养和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通过几次讲座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入情入理的教育,循序渐进、细心引导学生。因此,把人格教育及法律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教育中去,使大学生的法律知识,特别是针对就业过程中有关的法律教育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常规化、常态化、全程化。

四、总结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综上,将就业法律知识教育纳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促进就业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法制经济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法治社会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卢灿丽. 关于高校就业法律指导课设置的若干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11): 33-34.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篇4

由于许多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差等自身原因和学校教育政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要求各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辅导员的岗位职贵及与学生的关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是高校辅导员的首要目标和职责。由于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和人们思想的转变,当今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精神饱满,个性张扬,有思想,有闯劲,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好高鹜远,心浮气躁,情绪极端,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点,需要家人,学校,社会的帮助与关心,而在众多的角色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最紧密,影响最直接。

3、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3.1辅导员是学生忠实的朋友

纵观各高校辅导员,大部分是由刚刚毕业的青年担任,他们同在校大学生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年龄上的接近,使同学与辅导员之间更易交流,以天府学院为例,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23岁,学院辅导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6岁,在全校专兼职的辅导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全校的92%。此外,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渗透了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增多,加上年龄上的接近,辅导员更容易以朋友身份出现,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给予学生的意见或者建议易于为学生所接受。除此之外,辅导员凭借朋友角色优势,更易开导和帮助在学生求职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上的困难,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3.2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大学生普遍焦虑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简称中央16号文件)中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环境相对固定,可以长期与学生相处直至学生毕业,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可以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融人日常的事务范畴内,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就业信息方面的兴趣,同时也使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长期的实效性。利用班会等活动,把就业信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就业指导,从而减少就业方面对大学生带来的困扰。因此,重视和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对中央16号文件精神响应。

3.3辅导员是学生与社会信息传播的媒介

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每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具体措施来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但学生在校没有踏人社会,获得信息的途径有限,诸多信息无法直接获得。除此之外,各项就业方针、政策、措施以及其他信息需要辅导员对学生及时的宣传和解释。

4、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措施

4.1自身能力欠缺

高校的辅导员大部分来源于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求职经历少,缺乏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单薄。尽管辅导员接受过职业培训,但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加之就业指导要求较高的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年轻化的辅导员队伍在进行就业辅导时往往比较盲目和急躁,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就业信息的需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作为当代辅导员,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尽可能接触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争取机会,参加学校提供的职业培训,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

4.2就业指导观念滞后

就业指导工作不可以一蹼而就,否则收效甚微。目前,许多辅导员还停留在只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阶段,普遍认为对大一新生进行就业指导还为时过早,对学生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就业辅导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化过程,“快餐式”的就业辅导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故,辅导员应转变观念,将就业指导工作从大一新生就着手抓稳,抓好,抓牢。有步骤、有效率,系统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才是负责的就业指导。

4.3工作开展缺乏针对性

长期以来,我国对就业指导仅限于求职讲座、宣讲会,举办或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招聘会,加之学生对就业指导认识不够,配合不够,使就业指导工作空有其形式,无实质性进展。辅导员对学生的指导大部分是通过活动口头传递,而学生没有进行实际操作,对就业体会不深刻。因此,辅导员可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篇5

关键词:学业帮扶、高校就业、学风建设

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学风情况,准确掌握同学们的想法,特制定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风情况,了解同学们对教学的要求,提高同学们对学校的认识与认知。从对同学进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做了认真的统计,对学生的学风情况得到了初步了解。

关于学风决定因素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认为是教师教风和学生自身原因。统计数据可以表现出教师和学生自身自控能力对学风的重要性。对于教师的教风目前确实存在教师上课不严厉、敷衍等现象,同时学生的自觉性更占有决定性因素。

针对考试作弊现象,由于目前学校加大了监考力度,从无人监考模式到一个教室三个监控,考试完后再调取录像抽查,学生在考试作弊方面并不敢过多的用心。可从调查中显示,学生目前很好的看出作业抄袭以及旷课问题的严重性了。殊不知作业抄袭其实也是一种学术不道德的一种现象,作业是检查学习成果的日常方式,对于作业学生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敷衍了事,一个作业10分钟完成,学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娱乐和干其他事上,等到考试前却没发现花了更多的时间用在突击上,以至于考试并不理想。

同时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并没有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以及沟通,所未掌握的问题也并没有进行咨询。学生和老师的配合和交流对学风的建设是至关重要,毕竟老师才是教学的传授人。

学业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

关于引起学业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学校一直在找原因并开展多种形式,总体来说有一下几个因素:

一、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从高中的高强度学习状态中过度到大学自由式学习中来,并没有将高中刻苦学习的动力带来,反而受到不正确的理念,并没有将学习放在了第一位上。同时当学习落后以后更是自暴自弃,放弃学习,并没有奋发争上。

二、专业兴趣不浓厚

三、自控能力较差

四、教师授课方式

目前部分教师并不是单纯的教学岗,往往承担着很多科研项目,对上课只管教课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学习到了如何的程度。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惧怕的点名很多教师进行,同时对于作业较差以及明显抄袭的学生也未进行管教和处理,反而往往将问题出现的原因归于辅导员的不严厉管教。其实对于教学更多的责任在于教师,学生的时间更多的还是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比辅导员做三四个小时的深度辅导要有作用的多。同时目前还出现一些老师因为评教标准以及评教措施过于局限,害怕学生给予差评,所以在上课期间“哄”着学生,不敢过于要求学生。在考核中害怕学生给予差评,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学生也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趋于应付。

五、时间分配不合理

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过少,多数学生将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咎于以课外活动繁重、学生工作较多。此时学生并没有将主次分清,错把副业当主业。同时更多的还是学生自觉性交叉,活动往往是借口,懒于学习才是主要原因。

六、心理原因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篇6

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从辅导员工作角度提出了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建议,以此帮助学生成功就业.

作 者:徐敏华 王毅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刊 名:中国大学生就业 英文刊名: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GUIDE 年,卷(期): “”(16) 分类号:B84 C913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   教育   思考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篇7

关键词: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大学生

随着90年代实行的高校改革, 大规模扩大招生, 大学教育由选拔式逐渐向普及式转变, 为各大企事业单位输送更多专业人才的同时,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成为了一项摆在眼前的现实性问题, 于是,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以往, 陈旧的, 非专业性的, 非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已经不能与当下迫切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情况相适应, 所以, 当前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迫在眉睫。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情况

社会原因:一高校毕业生是基数大, 增幅高, 近些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 随着高校制度改革, 扩大招生制度的实行, 高校大学生总量和增长不断创历史新高。二是地区发展分布不均匀。三是国家政策鼓励民间办学, 民间创立学校增长较快, 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更为困难。四是地方和高校的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提高, 就业信息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五是社会整体就业观念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也是影响就业工作的一项因素。

企业用人单位原因:企业用人门槛较高, 很多企事业单位因为考虑人力资源成本、效率等问题, 在招人的时候明确要求, 求职者至少具备一年以上工作经验, 导致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因缺乏工作经验而难以实现就业。

学校及教育体制方面原因:高校现行教育体制过度重视理论教学, 一切向成绩看齐, 没有建立有效的实习机制, 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长期缺乏实践经验, 专业技术能力不突出, 不能达到高校学生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连接, 致使企业在招聘应届生后, 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对其进行培训, 而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

学生自身原因: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往往容易好高骛远以及受利益驱动, 多数学生就业目标定向为所属地域大中型城市, 对工作环境, 薪资待遇, 发展空间等各方面条件要求高, 不能准确的定位自身价值和企业的用人需求, 平时学习生活中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 缺乏专业技能, 没有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甚至不了解自身兴趣爱好、岗位需求。择业、就业过程中具有盲目性。

2 当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人手少, 缺乏专业性指导教师

全国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曾提出在高等院校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要达到毕业生总数的2.5‰以上。然而事实上各高校负责就业指工作的专职人员虽都有增加, 但仍难以及上迅速增加的庞大毕业生数量。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多数来源于党务、团委、政工领域, 长期在学校封闭环境内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缺乏应对市场机制下企业用人招聘实际经验, 不具备有系统的专业的理论知识的职业培训师、指导师, 因此, 对在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的就业指导工作带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2.2 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形式主义, 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首先,从机制上看, 多数高校实行的是针对毕业班学生的“集中式、突击式指导”方式, 在毕业前夕的一两个月内甚至是一两周对毕业生进行集体强化式的、灌输式的辅导, 这跟国家就业指导中心要求的“全程化浸入式指导”效果差距很大。其次, 从指导工作的重心来看,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过于看重就业率, 开展工作是围绕将学生“送出去”的一次性工程, 缺乏市场意识、主动服务意识, 也没有后续的跟进, 难以形成就业指导工作信息的完整反馈。

2.3 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种类具有单一性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办理毕业生就业环节的各类手续, 发布就业需求信息, 宣讲国家现行就业政策, 培训简单基本的职场规则。都是一些经年累月, 不断重复的内容, 缺乏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创新, 这些形式大于内容的就业指导工作, 很难真正解决他们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现实性问题。即使举办一些就业指导工作的活动也是, 传统的“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学者报告等形式来开展的, 或举办几场专项讲座, 邀请企业人事部来传授面试技巧, 形式大过于内容, 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例如,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去艰苦行业、偏远基层地区就业的观念, 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压力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等工作, 专职从事这方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专业知识性的要求较为严格, 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符合这些条件的就业指导教师较少。

3 如何进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

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创新, 这种创新不单是从形式上的创新, 更要从观念上进行创新。

3.1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的创新

从观念上改变传统的对于学生行政管理式的就业指导理念, 建立市场化的、主动服务性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识, 把高校毕业生当做服务对象, 深入到学生中区, 确切了解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的遇到的现实困难, 积极给予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为毕业生建立就业信息档案, 在学生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给予持续关注, 并记录好信息反馈, 方便对今后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形成参考意见。

3.2 强调辅导员的主导型作用

提高辅导员老师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辅导员老师长期与学生工作、学习在一起, 更能了解学生特点, 更容易与学生取得良好的沟通, 也能够对本专业本班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旦将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到辅导员老师的身上, 就能引导其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 从而改变现在集中式的、灌输式的、理论式的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老师相对于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数量上更占优势, 更容易做到对学生具体性、有针对性的指导。

3.3 扩大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高校应加大对信息化平台的基础建设投入, 通过与企业间的互动, 与当地人才市场的联系, 整合各地就业信息平台以及充分利用校友会等资源为毕业生建立更广阔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各高校间形成就业信息共享, 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4 结语

当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是一项涉及到学校、教育体制、学生发展以及每个家庭切实利益的社会性问题,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急需解决, 但此项工作的展开绝非一个部门一个学校所能完成, 必须集社会的力量, 从国家、地方政策、现行教育制度、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专业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等多个方面共同完成。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制度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亦需要一个探索、修正再发展的过程, 切不可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王立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 (1) .

[2]刘鸿宇.试论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 2005 (7) .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38-2

0 引言

近年来,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率提升,成为了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大学校门,但同时也面临着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拓宽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这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当前,为了促进高校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高校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培训课程,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做好大学生思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辅导工作,从而使大学生尽快与社会接轨,做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社会的稳定。

1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形势下,虽然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指导培训活动,但是由于就业指导模式落后、形式单一且在开展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效。以往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培训方法,即教师讲解,学生在下面安静地记笔记,这样的指导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作用,但是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每年的就业形势进行及时调整,就业指导内容陈旧,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另外,高校在就业指导内容方面也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只是对就业信息进行了发布,造成了大学生的盲目就业心理。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求职信息和求职技能,在进入社会后不能很快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丰富培训的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率。

1.2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虽然,当前很多高校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办”,但是,这些机构都设置在学生处,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另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人员不足,且人员流动性较大,在专业知识讲授方面还缺乏专业性,即使进行了就业知识的讲解也只是皮毛,对大学生的就业没有起到真正的指导。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场地和经费不足,使很多就业指导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效率。

1.3 高校就业指导经费不足,服务职能不健全

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因素除了形式单一、内容不健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指导经费不足,影响了高校服务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高校的领导干部没有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放在战略高度上来,即使对大学生就业经费给予了一定的拨付,但是由于经费有效,就业指导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只是草草了事,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将就业指导经费挪为他用,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高校在就业指导书籍方面的引进力度不够,很多大学生都是通过网络对就业形势进行了解,获取就业信息的资源形式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需求。因此,高校要加大对就业指导经费的投入力度,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 改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

2.1 加强就业市场调查和预测,合理设置相关专业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高校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和预测工作,积极分析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关注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走向,量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高校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要将普通专业和热门专业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多样化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对专业的需求。此外,高校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专业的长远发展性,一方面要加快热门专业的发展,也要重视普通专业的建设,保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和服务水平。

2.2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

当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素质偏低,直接影响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一般情况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由高校的辅导员担任的,他们平时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事物管理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即使进行了就业指导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建立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就业指导专门机构,并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专业人员,为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之前的心理辅导工作。在选拔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过程中,要选择那些既懂得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的,还要精通就业方针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另外还要对工作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要能够根据市场形式的变化不断作出评估,帮助大学生作出正确的就业引导,实现高校大学生就业效率的提升。

2.3 完善就业指导评估机制,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必须要完善就业指导评估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高校要建立多元化、全程式的就业指导评估和绩效管理机制,把握就业指导的内容和质量,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配套的就业指导评估体制,完善对就业指导部门的监管和评估,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就业课程要给予相应的指导,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另外,高校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知道学生内心的想法,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就业指导评估机制,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2.4 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高校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效率必须要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同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安全教育、技能教育、创业教育和诚信教育等结合起来,避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因此,高校要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在就业指导内容的制定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辅导员可以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实地参观法、讨论法、专题讲座法、焦点问题辩论法、模拟面试法、优秀校友访谈法、焦点问题辩论法、视频资料播放法等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技能,使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形势,如何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大学生就业率成为了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首先要加强就业市场调查和预测,合理设置相关专业;其次要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再次要完善就业指导评估机制,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最后要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提升,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实现和谐小康社会的转变。

参 考 文 献

[1] 李罡.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论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04:127-128+124.

[2] 朱伟利.浅谈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2:108-109+112.

[3] 袁晓夏,黄莉.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大众科技,2015,09:176-178.

[4] 郭春雷.谈新时期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4:97.

上一篇:办公室学习内容下一篇:读书知识竞赛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