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篇1

高校学生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会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群众组织、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及促进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个组织的定位,管理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只有解决好学生会组织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其更好的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作用.

作 者:孙其战 边俊  作者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教育系,山东淄博,2551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47 关键词:生命力   动机   积极性   教育  

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篇2

学生会存在于我国各类高等学校中, 他们作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 在处理学生日常工作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是校园基础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各院系学生会作为高校中的基层学生会, 在辅助院系团委老师处理学生工作, 丰富本院系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反映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在“90后”学生作为主要学生干部的高校基层学生会中, 现行的陈旧制度和发展理念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所导致的后果, 也阻碍了高校基层学生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90后”学生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定位不清, 好高骛远。

当今的“90后”是争强好胜、特立独行的一代, 而高校基层学生会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本院系学生服务, 基层学生会的工作目的是为本院系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为本院系同学排忧解难, 搭建普通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桥梁。但是当“90后”学生作为学生会的主要干部时, 就在平日的工作中忽视了基层学生会的根本作用。一味追派头大、名声响俨然已成为他们工作的主要目的, 例如在平时举办活动中, 部分学生干部对于非大型活动活动没有积极性, 对于不能在全校中引起轰动的工作就草率了事, 导致很多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虚有其表, 小的活动不愿办, 大的活动办不好。同时, 这样学生会的根基便会很不牢固, 最终会像空中楼阁一样陷入塌陷的困境。

2. 活动繁杂, 重量忽质。

基层学生会在丰富本院系同学的课外生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很多“90后”学生干部眼高手低, 导致目前学生会所举办的活动多存在模式固定、无教育意义、同类型活动过多等问题。也许是因为学期初由于工作计划给各部门规定了需要举办活动的数量, 所以导致各部门不顾活动的质量, 更加忽略活动的意义, 只为追求一个“多”字, 而不停地举办一些华而不实的活动。基层学生会本应该能为本院系优良学习风气的形成和基础文明的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但是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到原有的作用, 反而让院系的普通同学对学生会有厌烦情绪。甚而有些部门所举办的活动, 强制要求观众人数, 让普通同学没有选择的余地, 一到校公休便像无头的苍蝇哪有活动就去参加, 活动结束既没有切实的收获, 又浪费了自己的课余时间。

3. 自我中心, 缺乏合作。

当今“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都会得到所有家长的过分呵护, 从而导致自我意识太强, 合作意识淡漠。最初, 我们主席团建议举办活动应以部门与部门和部门与社团合办为主, 但是施行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佳。通过实践调查, 我们发现正是因为合办活动存在一个主办和协办的问题, 每个部门都想当领头羊, 最后一个活动下来主办部门几乎承担了所有活动的相关事宜, 而协办的部门或社团并未参与其中。此外, 在一个部门里部分领导者官本意识浓重, 很多情况下是部长决定了所有事情, 并未积极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 身为副部长的同学也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 不仅导致部门工作安排不协调, 而且当他们有更好的机会时, 却因为平时工作的参与性低在能力上没有得到充分锻炼[1]。

4. 按部就班, 创新不足。

应该说“90后”是接触和吸收新鲜事物最快也最多的一代,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最新的事物。也正是这种多元化的“一次性”文化让大学生出现知识丰富而深度不足的现象。很多东西他们仅仅了解到最表面的情况, 便点到为止。所以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屡屡碰壁, 最终导致在平时的工作中, 上级怎么安排, 就怎么做, 不能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很多事情只知道皮毛, 没有强烈的探索精神, 亦步亦趋、小心谨慎, 工作方法简单, 没有突破以前的约束。

5. 心浮气躁, 顾此失彼。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中, “90后”大学生也无疑带有心浮气躁的气息。很多人学习意识不足, 不能积极充实自己。他们在平时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取长补短, 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 在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上没有做到很好地平衡, 部分学生干部过分强调学生工作的重要性, 屡屡出现学生干部上课迟到早退的现象, 更有甚者专业考试出现挂科, 导致课任老师对于学生干部有不好的印象, 这也限制了学生干部的全方位发展。

二、“90后”学生会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寓教于乐, 在“玩”中强化团队凝聚力。

消费时代的到来, 大部分社会生活领域都被娱乐化机制所渗透, 当今娱乐本身也成了一个产业。娱乐社会的蓬勃发展, 对于处在这种背景下的“90后”来说, 娱乐成为了他们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一个组织是否有强大的凝聚力, 也是一个组织能否持久发展的主要原因, 只有当这个它成为一个水冲不垮、拳打不散的组织, 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它的价值所在。所以对于当前学生会的管理建设更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既然大家喜欢玩, 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管理学生会。我们可以利用团队游戏, 或者定期组织学生会内部成员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 让所有学生干部在这些娱乐活动中拉近距离, 互相了解, 扩大学生干部的交际圈, 同时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组织的凝聚力,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2. 顺应民意, 将学生会工作更加深入基层。

基层学生会的工作, 应该是贴近广大普通学生, 贴近校园生活。所以学生会干部应当积极了解广大同学的需要, 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真正对于他们有实质帮助的是什么。最后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需要, 而制定出解决对策。为了让学生干部更加了解同学们的心声, 学生会的工作就要更加基层化, 将基层学生会的优良管理制度、成熟的组织理念, 根据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从而运用到班级建设中去[2]。同时在平时开学生会干部培训会、内部建设座谈会等会议也让班级干部参与其中, 这样不仅增进了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的联系和交流, 而且为学生会开展学生工作降低了难度, 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把本院系建设得更加优秀。

3. 深度创新, 利用新鲜资源举办学生活动。

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口号, 我认为创新是一个组织能持续性发展的前提。虽然“90后”大学生了解的新鲜事物很丰富, 但是能运用到平时学生工作中的有用的东西却寥寥无几, 这也是由于他们对于许多新时代、新环境下的产物了解不够深入。所谓创新是可以在原有已经具备厚实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结合同学们的切实需要, 摒弃陈旧的制度, 重新设置或建立一个新的、符合同学们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体系。像如今“新媒体”的盛行, 我们便可以改变传统活动的举办形式, 将以前只能在教室里举办的活动, 过渡到网络上, 这样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 而且可以避免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

4. 以生为本, 建立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21世纪之初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把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因此, 成长在这种氛围之下的“90后”, 价值观中的人本化取向将是极其鲜明和强烈的。学生会不仅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以生为本, 一切以满足学生的利益为目的地开展工作, 而且对于学生会干部的管理也要更加人性化, 首先应当摒弃学生会中“官气”的存在, 不能让学生干部把作为干部当做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筹码。对于学生干部的管理应该“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主席团要成为学生会的核心力量。同时, 老师对于学生干部应该从布置安排工作, 转为指导帮助完成工作, 从繁琐地说教改为系统地培训。定期开展有利于学生干部自身发展和工作能力提升的培训会等学习会议。同时也可以定期开展座谈会, 互相交流、学习, 对过往的工作进行回顾, 将优秀的继续发扬, 不足的地方应汲取经验加以完善。在换届后, 邀请已经卸任的优秀学生干部将自己的工作感悟和经验付诸笔端, 以供将来新上任的学生干部学习, 将基层学生会打造成为一支强大的人才组织。

5. 公平公正, 制定主要学生干部选拔机制。

由于院系的总人数有限, 因此对于基层学生会的“选人、育人、提人”显得更加重要, 也只有将这三点做好, 这样学生会才能发展得更好。我认为学生会能否很好地发展, “提人”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当今“90后”大学生是反叛的一代, 他们有自己的观点, 对于不合理、不公平的规定和制度敢于反抗和质疑。在学生会干部的选拔制度总会出现质疑的声音, 所以要建设好学生会, 干部的选拔制度一定要公平合理。首先要定期举行干部换届选举, 应选拔对于学生工作有激情、有毅力、作风正的同学作为主要学生干部, 同时学生会干部的选拔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应鼓励广大同学加入到学生会干部的竞选中来, 从中优胜劣汰。这样也能激发原有学生干部的竞争意识, 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 要善于发现一些不是学生干部但是对于做学生工作有热情、有能力的同学, 将其纳入学生会, 作为学生会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玉国, 王自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消费导刊, 2009, (2) .

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高校学生;恋爱;问题;对策

在校大学生恋爱问题,在现今人们的眼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调查显示:在南京三所大学上千名学生中“赞成谈恋爱”的占64.1%,21.6%的“正在谈”,9.1%的“已经谈成”,26.8%的“原来谈过”,还有26.1%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想谈”。以上调查说明在大学校园里“情侣”已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但这特殊的风景线背后的一些隐性问题已逐步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校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校大学生的恋爱也不例外。如果学生处理不当,也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痛苦和伤害,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其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

(一)在校大学生的恋爱没有现实生活的压力,喜欢追求完美爱情,比较理想化,这种理想化的爱情的本质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而不是存在与另一个人实实在在的结合之中。可是爱情是不能离开现实的大地的,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爱情,无论多美丽,一旦摆在了真实的生活面前,就会变得脆弱不堪。这种恋爱是很难有美好的结果的,恋爱带给双方的最后结果也可能是痛苦。

(二)在校大学生恋爱有冲突性,大学生尽管在生理上成熟了,但是承担繁重的学业任务和未来发展的任务,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自我。大学的时间是一个常量,而精力的分配将决定未来的发展,当他面临自身发展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耽误学业,影响成长进步,改变人生奋斗目标。这对大学生来说是无可弥补的损失。

(三)在校大学生的恋爱是理性与感性并存。在他选择恋人时,往往是感性的更多考虑的是双方是否适合,不少学生把两个人呆在一起是否感到快乐作为重要的条件,而对未来的规划、心理准备往往不足。当面临职业选择,毕业去向等人生重大问题时,又理性起来,而恋人之间会因为不能长相厮守而各自东西,劳燕分飞。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当然这不能完全理解为大学生对恋爱的投机,而是对恋爱不成熟的表现。结果自然是双方受伤。

(四)在校大学生恋爱中增加的经济压力也不容忽视,解决的办法有的是向家长伸手增加家庭负担;有的是靠自己课余打工挣钱,还有的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来,遗害终身。

二、针对高校学生恋爱问题的对策

在校大学生们的恋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爱情的脚步走进学生们时,谁也无法逃避。因而对大学生恋爱的正确引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正确认识现今大学生的现状。从心理上讲,大学时期处于第二断乳期,不容易接受自认为不对的观点;从成长道路上讲,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的摔打磨练,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也缺乏对自己的约束力。当爱情到来时,他们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缺乏正确的判断,有时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毫无疑问应该对这种现状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做到心里有数。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哲人费尔巴哈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爱情不是简单的两情相悦,而是情操与情感的统一,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爱情既是一种神圣美好的情感,更意味着责任,当一个人意识到爱情的神圣和责任时,他就会以审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欲望。我们要让学生懂得,恋爱不仅是一时欢悦,而且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意味着对自己、对对方也对社会有着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做人做事,求得学业和人格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立足社会,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以后爱情婚姻幸福美满的保证。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只有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崇高的理想,才有可能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修养,才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对爱情的认识,才能明辨高尚与低俗,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爱情与人生目标的关系,真正认识在校恋爱的利与弊。

(四)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事物的变化内因起着主导作用固然重要,而外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在大学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当代大学生由于所接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年龄特色,决定了他们在这个社会中是最活跃最有朝气和创造力的群体。美丽优雅的环境,俭朴文明的校风,积极上进的学风,能促进大学生自觉约束行为、文明恋爱,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五)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作为青年组织,共青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大学校园中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共青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这些活动的吸引力也就取决于组织者,他们来自学生,最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建议在设计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时,增加一些引导正确恋爱的活动,如定期组织一些健康有益的联谊活动;观看一些弘扬高尚品质,健康爱情的影片、节目;开办一些有导向性的健康高尚的恋爱讲座。

(六)提倡教育者不仅做学生政治思想上的引路人,更要做学生感情上的亲人和朋友,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感、生活动态,当学生遇到了感情问题时,要及时的加以引导,及时的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解开心结,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对待恋爱,对待人生。

(七)要加强纪律教育和管理,制订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配合教育引导来约束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对不正确的恋爱行为,要及时认真的对待,妥善的处理,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学校的教育管理要与家庭的配合教育以及社会良好的风尚的支持相结合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家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版)[M].科学出版社,2010.

[2]吴恒忠.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1999,(2).

[3]郝文斌.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最新动态和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2).

[4]颜吾佴.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两大困境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5).

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篇4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做好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政府和高校的重要责任,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是国家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制定的资助政策。如何高效地完成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值得高校学工系统和教育管理者不断探索。文章对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对做好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资助体系;经济困难学生;精神助困

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各大高校充分做到大力宣传,合理利用国家政策,使各项资助政策惠及广大困难学生,让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举措,综合多年来的资助政策,于2007年形成的一项系统化、完备化、多元化的资助体系。这套体系主要包括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和困难认定、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住宿费减免和“绿色通道”等政策。高校认真贯彻执行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努力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各高校如何卓有成效地运用国家制定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是广大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难点。随着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加大,资助的范围越来越广,每年高校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为了提高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性,笔者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分析了在实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1.家庭情况调查和贫困认定环节缺乏可信性,认定工作有时形同虚设

在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家庭情况调查和贫困学生认定是资助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难把握的环节。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中困难学生的人数相应地增加,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加大,这就使每年困难认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据统计每年通过困难认定的学生人数占全体在校生的30%~40%。每年认定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高校很难对提出困难认定的所有学生进行个人基本生活情况调查,而是完全依据当地民政部门提供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只要能提供出家庭情况调查表就能通过认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出具家庭情况调查表不是件困难的事情。而对于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或者由于是孤儿或者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人帮助办理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学生,很难得到认定的依据。有的政府民政部门提供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内容是空白的,只有学生姓名和当地民政部门的公章,内容让学生本人随意填写,这样的家庭情况调查表还有什么意义呢?另外,由于对认定的人数和认定的标准没有限定,出现了班级认定人数的极度不平衡。有的班级认定人数达60%以上,而有的班级认定人数不到1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是源于学生的从众心理,班级家庭情况一般的学生,为了个人利益积极认定。二是由于学生的自卑和爱面子,不愿意公开自

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即使家庭困难也不想进行困难认定。在接下来的困难资助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班级认定工作形同虚设,工作做了起不到作用。而有些班级一共只有三五位学生认定,只要认定就会拿到资助,而没有认定的困难学生就没有资格申请补助。

2.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多数以成绩优秀为门槛,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被拒之门外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且优秀的学生而设立的奖学金,同等优秀的情况下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如果表现优秀但家庭经济不困难就不能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不是主要考虑家庭经济情况,很多高校对获得励志奖学金条件限制很窄,必须要获得过校级一等或二等奖学金的学生才能申请,这就将资助范围缩小到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中了。有很多曾获得奖学金的学生经不起5000元奖金和获奖称号的诱惑,“积极”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再加上不想让分配给学院的名额浪费掉,老师对于这类学生的认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导致许多学习上相差不大,而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却得不到资助。

3.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广、力度大,有些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得到资助

财政部、教育部近日发文决定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上调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将平均资助标准由年生均2000元上调至3000元,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原定比例分担。近日,中央财政已下达专项资金13.18亿元。此项政策惠及430多万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生活需要。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越来越多,资助范围比较广,每年大约有近20%的学生可以得到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助学金评定名额分配遵循的标准,基本上是根据学生人数来平均分配的。很多班级根本没有这么多需要帮助的学生,导致部分助学金落到那些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手中。有媒体报道每周上网吧花掉100多元,还有MP4之类“奢侈品”,这样的学生还能获得助学金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应该采取的新措施

1.加强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工作的规范管理,增强困难学生认定的高效性,提高困难认定环节的真实性

加强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的规范管理,需要从根源抓起,做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工作。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的不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工作的管理,确保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可靠。家庭困难的实际情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证明材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政府民政部门要做好调查工作,更需要村委或社区做好调查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调查材料。高校要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程序,采取包含家庭经济情况调查—个人认定—民主评议—辅导员审批等多项环节的工作程序,辅导员对认定工作程序要认真把关,确保每个环节公平公正。尤其是民主评议,它是认定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由于同班同学彼此联系密切,相互之间比较熟悉,民主评议能较好地反映民情民意,有利于认定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同时,对于家庭经济确实困难而没有进行认定的学生,要积极动员其做困难认定,确保无遗漏现象发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和困难认定工作要做到位,需要多方面的积极配合,除了把好政府部门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关外,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诚信的优良品德,还要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出现自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2.高校要加强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定监督工作。要把家庭经济困难作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首要条件,家庭条件不符合条件,成绩再优秀也不能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奖比例较高,获奖金额较多,辅导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比较申请学生的基本情况。通常情况下,采取择优的方法,申请的学生谁的成绩优秀,曾经获奖较多,谁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机会就越大,更有这样的情况,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如果落选,一定就可以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笔者认为国家励志奖学金要把家庭经济困难作为申请的首要条件,同等贫困情况下比较学习成绩,而不是同等成绩的情况下比较家庭经济情况。要成立励志奖学金评定调查监督小组,对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定过程和评定依据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整个评定过程的公正公平。

3.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要严格评定标准,对于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困难的学生做好调查工作

助学金的评定应该在班主任指导下进行。可以通过向申请者同宿舍和其接触频繁的同学了解情况,也可直接向申请者家里或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打电话核实。班主任应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申请助学金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家庭经济等情况,并以此作为申请助学金的重要参考。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做到铁面无私,不能因为人情关系等其他原因无原则评定,对于困难学生多的班级,在名额分配上要有所侧重。在平时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班级中哪些学生生活简朴,哪些学生喜欢铺张浪费、摆阔气,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到国家助学金评定的时候就能做到公平公正,让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更多的资助。

4.高校应创新助学形式,无偿变为部分有偿,实现精神助困和物质助困的统一

高校应该改革学校部分岗位的用工制度,可以针对学生的需要设立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增加学生有偿资助形式,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付出来获取生活费用。

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篇5

高校学生公寓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公寓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公寓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却相对薄弱。文章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际,就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公寓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的特点以及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和要点,旨在为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的管理能力提供对策。

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应急管理体系的定义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应急管理体系指高校学生公寓相关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资源制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计划,培养突发事件解决能力,处理和应对高校学生公寓中可能和现实突发事件的综合体系。

二、高校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的特点及类型

高校学生公寓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在高校学生公寓内或与高校学生公寓有关的事件,由于住宿群体的年轻性、密集性等特点,这类事件的发生可能对学生公寓或相关师生带来极大的损失或破坏,影响到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正常运作。高校学生公寓居住的主体特殊,他们知识面较广、接收新生事物快,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或正在形成,有一定成熟度但又有一部分可塑性,思维过程及行为方式都极易受外界事物影响,传播信息快且广。因此,这些客观原因导致高校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与必然性并存、紧迫性与严重性并存、公众性与聚焦性并存、未知性与可测性并存、破坏性与建设性并存等特点。

根据高校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可将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类型分为以下几种。①由不可控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如自然灾害)。②由外界可控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③学生公寓管理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如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或新增制度的不被接受引发的学生公寓群体事件)。④学生心理环境因素引发的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如学生因抑郁出现的自残、自杀事件)。⑤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引发的公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由于各个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不同,对学生公寓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内容和环节也因校而异。总之,各高校在建立学生公寓应急管理机制方面应结合自身特点,在一般性模式和流程上因地制宜。

三、现行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的危机意識淡薄

应急管理危机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群体,一是公寓管理员群体,一是作为学生公寓管理主体对象的大学生群体。

学生公寓管理员是在学生公寓内接触学生最频繁的群体,他们对学生公寓内应急事件的发现、报告及应急处理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就当下而言,许多高校大缺乏对公寓管理员应急管理能力专业培训,导致管理员更多只看到公寓管理员提供物业服务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在学生公寓应急事件处理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缺乏生活磨炼和社会阅历,遇事缺乏冷静,容易对学生公寓内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警惕性,对自然灾害等应急事件的发生原理的认识可能停留在理论基础之上,真正面对时却表现出手足无措(如面对学生公寓内突然的火灾);对网络诈骗等信息缺乏辨识能力,有时甚至将一些发生可能性较高的事件(如“校园贷”“传销”等诈骗事件)排除在危机意识之外等。

(二)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有的高校认为突发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即使发生了临时处理一下即可,甚至把相关理论和措施当作应付检查。学生公寓一旦出现应急事件时,参与应急管理的部门或人员往往很单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传递网络,同时,部门之间协作起来也缺乏联动机制。

(三)缺少经费支持

因为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故各高校对此类应急事件处理所需经费,或是因为学校经费原因,或是因规律性不强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准备甚至没有准备,等事件发生了再来开会讨论等情况,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应急事件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

(四)制度化建设不够

根据调查,目前许多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之前没有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计划,而只能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应对方式,一边应对一边摸索经验,导致应急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四、建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应急体系的原则及要点

(一)建立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体系的原则

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关乎学校正常的教学运行,关乎学校安全稳定,关乎生命财产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综合性强、复杂程度高,在建立学生公寓应急管理体系时遵从如下四大原则。

(1)维护稳定原则。高校的稳定、安全,不仅是关乎高校本身稳定安全,还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在公寓应急管理体系建立时必须以此为首要原则。

(2)迅速快捷原则。学生公寓突发事件有紧迫性与严重性并存、公众性与聚焦性并存等特点,要将损失降到最低,就需用最短的时间,采取迅疾有力手段来控制事态发展,故迅速快捷原则是重要原则。

(3)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政治思想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重点,因此需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4)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就有所强调,要求把公民合法权益作为突发事件解决中的重点工作,从而体现出较强的以人为本原则。

(二)建立高校学生公寓应急管理体系的要点

1.提高认识,自上而下重视学生公寓应急管理

高校学生公寓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作用,避免应急管理人员单一,部门缺乏联动等问题,学校层面支持必不可少。高校应自上而下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保障各项应急制度的全面统一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同时,高校应在预算中提供足够的专用资金,加大学生公寓安全硬件和软件投入,为该体系的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2.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公寓应急管理人员基本技能

学生公寓应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生公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人员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取果断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和上报,以便于决策层进行决策。因此,学生公寓管理部门在人员的进出机制方面,需要有相关的准入和退出要求,同时加强对该部分人员理论培训和实战演练,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如举行应急技能比赛等,将其应急管理业务能力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资源,定期对公寓管理人员的应急技能进行指导培训,如防火安全知识、各种管理设施的使用技术、卫生安全知识的培训等,加强各种应急演练,理论与实践结合,以达到切实提高公寓管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技能的目的。例如:2018年,笔者所在单位某学生寝室发生饮水机自燃事件,宿舍管理员作为第一突发事件发现人,利用日常所学防火知识,判断火情,果断采取断电、请同学协助取就近灭火器灭火、灭火后立即报告相关管理部门等措施。整个过程处置精确得当,及时挽回了损失。

3.依法管理,加强多部门联动

学生公寓内的突发事件,具有种类繁多、涉及面广等特征,因此需各部门联动起来,一同完成对应急事件的预防及管理工作。在应急预案制定、应急事件处理及善后等过程,为规避风险,均需法律顾问介入,做到依法依归管理。总体来说,学生公寓管理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联合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室、医务部门、保卫部门、网络管理等部门,将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破坏性降到最低。

4.完善管理制度,常規防范与应急处理相互融合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制度建设包含各项日常管理制度如《学生公寓查房制度》《学生公寓网络管理办法》以及各项应急预案如《学生公寓火灾应急预案》《学生公寓突发突发治安事件应急预案》《学生公寓意外伤亡应急预案》等。日常管理贵在落实,不同应急事件的处理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衔接,如学生公寓查房制度,工作人员在查房时同时完成内务、安全检查及学生思想动态了解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做到常规防范与应急处理为一体,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水平。

5.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公寓阵地,提高学生自我应急技能

在思政工作进公寓工作中,通过合理利用公寓思想教育阵地,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三观”意识,增强学校和公寓凝聚力,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自觉按照学校统一部署,“人人战斗,室室战斗,楼楼战斗”,形成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的局面。

五、结语?

我国高校命名存在的问题及规范 篇6

以穷尽材料的方法,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高校名称作全面的`考察,以期发现其在命名上存在的问题.通过考察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命名存在异地同名、名地不符、字数不限、急功近利等问题.应该加以引导和规范.

作 者:麻昌贵 MA Chang-gui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刊 名:怀化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 年,卷(期): 27(5) 分类号:H08 关键词:高校命名   自创词   规范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 篇7

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管理意识淡薄。

教师教育管理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为:其一, 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教学和科研, 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不隶属于教师的职能范围;其二, 教师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清, 参与积极性不足, 认为那是学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事情;其三, 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学生个性发展是相互违背的, 是不应该进行的教育工作。在这样的错误意识下, 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变得步履维艰。

2. 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般情况下,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在学校的引导下, 以学院辅导员直接管理的方式开展, 由此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组织体系。但是在扩招的背景下, 这样的组织体系远远不够, 缺乏足够的教育管理资源, 也使得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出现下滑的情况。除此之外, 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 难以从整体的角度入手去实现管理资源配置, 被动管理的倾向严重, 难以将学生的需求考虑进去, 从而难以保证各项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3. 教育管理手段落后。

传统教育管理倾向于以训话的方式去开展, 不懂得和谐的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由此给予教育管理工作质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 以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去开展, 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管理手段固化, 也难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生对于这样方式也比较反感, 由此取得的管理工作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1. 树立正确的学生教育管理意识。

树立正确的学生教育管理意识, 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此, 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 将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到党政工作体系中去, 调整和改善全新的党政工作, 为实现两者的相互融合打下夯实的制度基础;其二, 强化教育和宣传, 针对于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展开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从而使得更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参与的,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必须要开展的;其三,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念, 积极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 发挥教师在引导学生思想方面的作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

2. 健全高效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

针对于目前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不全的问题, 应该积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调整, 具体来讲, 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其一, 构建健全的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体系, 明确各个行为主体的权利范围, 划分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内容, 保证大家可以各尽其职, 形成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其二, 建立优秀大学生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体制, 对于部分思想政治素质高, 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学生, 担任辅导员助理,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发挥效能;其三, 建立健全的学生教育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以岗位责任制度的方式去实现问责, 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系别负责者进行问责, 以保证各项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3. 调整和改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式。

时代在改变, 学生群体也在变化,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也应该保持与实际相符合,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也应该进行积极的调整和改善。具体来讲, 现阶段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积极从如下的角度入手:其一, 正确认识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的多样性特点, 结合具体学生教育管理案例, 采取对应的教育管理方式, 做到教育管理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二。积极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去, 构建虚拟教育管理平台的方式, 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比如以公众微信平台的构建, 校园网学生教育模板的添加等。其三, 积极发挥学生管理各部门职能, 建立学生教育管理档案, 为更好的制定教育管理方案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并不是很理想, 但是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 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改善, 教育管理意识不断觉醒, 教育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构建, 教育管理方式不断丰富化, 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将会得以全面提升。作为学生教育管理者, 应该不断总结和归纳自身教育工作经验, 找到其中存在不足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以做到学生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顿.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1) .

[2]仲素梅, 胡玉霞.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 2009 (9) .

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当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是更加主动和鲜活的一代,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自主意识,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逐年加大。同时,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约束和服务,他们是学生管理者所无法替代的,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本人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座谈、了解并结合多年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系统分析了当今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学生干部的选拔体制不够健全

学生干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对于是否能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当前的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比如说:一般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都在新生入学初,那么这就存在着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全面,掺杂着老师对学生的第一印象和个人主观因素;学校又缺乏统一的选拔标准;选拔的程序也不够规范;选拔的方法也比较单一等。

2、学校对学生干部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在高校的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多重管理现象,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标准也都有区别,然而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老师之间的沟通也都不够及时,这就造成了学生干部所做的工作有可能是重复的,因此导致了学生干部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各个学生干部之间也相互推诿、各自为政。这种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混乱现象,及其的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高效校、有序的运行。

3、学校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工作存在漏洞

以本人所在的学校—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综合测评是我校对学生的考核,当然这里也包括对学生干部的考核,我校对学生干部的考核也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也都有加分,这种加分就导致了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如果不高,反而参加活动多,经过几个部门的加分之后综合测评的成绩就会名列前茅;普通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很高,但是由于参加活动较少,经过加分之后综合测评的成绩就会下降。这种考核势必就造成了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的矛盾。

4、学校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是少之又少

学生干部和我们参加工作的双向选择是一样的,老师在任免学生干部的同时也要征求学生的意见,而学生也随时都可以辞去学生干部的工作,这种现象就造成了学生干部的流动性较大。而老师对学生干部也只知任免和使用,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干部的培训。管理者认为只要让学生干部多做工作,自然就会培养出工作能力和方法,其实却不尽然。管理者因为对学生干部缺乏系统的基本理论、工作方法的培训,使学生干部只了解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对其它工作却缺乏认识,这就造成了学生干部对学生工作的大局和整体意识不强。

5、学校对学生干部的监督体制有待完善

因为学生干部缺乏对工作的整体和大局意识,也就造成了学生干部之间很难形成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在普通同学之间也存在这样一种状态,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普通同学对于学生干部的工作却是充耳不闻;老师也因为事务性的工作比较繁重,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也不够及时。

二、学生干部自身方面

1、角色定位模糊、追求个人利益、功利色彩较浓

如今的我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物质和个人利益的观念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功利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观念也在人们的心中逐渐的生根发芽,当然这也包括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这种社会的不良风气造成了我们的大学生们道德观念匮乏、对理想信念模糊不清、对事物的评价标准混乱等现象。当然这也包括学生干部们,他们有的只为追求个人的眼前利益,担任职务的动机不纯,把学生干部看作是满足自己虚荣心的一种方式,有的更是只为入党、评优评先和将来就业中占有优势。而不是把它看作是锻炼自己、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获得岗位实践的一种方式。带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大大降低了学生干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身份定位模糊,角色转换错位,滥用职权

具有双重身份的学生干部,他们从广义上讲是普通的一名大学生,然而从担任职务的狭义方面来讲他们是一名学生干部。“学生干部”这四个字赋予了他们一定的特殊权利。有的学生干部认为自己具有特殊身份,就在工作中趾高气昂、高人一等、苛刻他人、把自己定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搞特殊化,以权谋私,徇私舞弊,不顾其同学的利益,严重干扰了学校评优评先等工作公平、公正的开展,从而造成了同学关系紧张,干部威信大大下降。

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抗挫能力较弱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家庭已步入小康,不再为温饱而发愁,而如今的大学生他们是更加主动和鲜活的一代,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里为我独尊,自以为是,不顾他人的感受,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工作中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因此他们好大喜功,各自为政,没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并相互帮助和支持。这种团队协作意识和大局观念的匮乏,造成了学生干部之间凝聚力不强,战斗力也逐渐下降,这就严重影响了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的工作成效。

4、学生干部不能妥善的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现在的学生干部不能妥善的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往往出现失衡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有的学生干部不能很好的安排时间,而又过分的重视工作,在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导致了现在学生干部口中所说的没有时间学习,其实他们是缺乏学习意识,从而造成了学习成绩不理念,甚至出现了挂科的现象。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干部是太注重学习,对工作应付了事,相互推诿,不注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形成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完全成为了一名“挂名干部”。

5、学生干部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现在我们全社会都在讲创新,而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体现一名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好与坏非常重要的因素。很久以来,学生活动的组织、举办及其结果作为高校对学生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而这种方法就造成了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方法单一、稳中求稳、千篇一律、墨守成规的心态,使学生干部真正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师的传话筒,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强、创新意识匮乏、工作方法简单,不能积极主动的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

总而言之,在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今天,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如今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一個复杂、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只有正确认识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建设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从而开创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对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思考 篇9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背景、意义和目标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1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背景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意义

(二)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高校将提高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

(二)资金来源相当比较稳定

(三)高校资金收入支出和效益非常不对称

三、分析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缺陷方面的问题

1内控制度不健全

2资产管理不严格

3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

4财务信息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

5银行贷款造成财务压力加大

(二)高校财务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1政治素质有待增强

2道德素质有待提升

3业务素质有待优化

四、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高校财务制度

1健全制度,加强对高校财务内控的力度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 4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 5理性贷款,防范风险

(二)加大财务人员素质培养力度

1注意培养职业道德

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篇10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李芙蓉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6期

[摘要]文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适应性,高校财务管理应树立负债经营观念,向经营管理型财务管理转变,采取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同时还应加强财务分析。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创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70-0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是党员的主要来源,他们有知识、思想活跃,是最有活力的人群之一;他们有思想、具有共同性,聚在一起容易引起思想共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重任在肩。

高校是青年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按照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吸收更多的优秀青年学生入党,壮大党的队伍,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工作。广大高校毕业生将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经过实践和锻炼,成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栋梁之材。因此,培养高校学生在组织上积极靠近党,思想上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变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党建工作,一方面要不断壮大这支年轻的队伍,发挥它们的作用;另一方面就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努力。

其次,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们党要真正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须有一大批高知识水平、高思想觉悟、实践和创新能力都较强的青年党员,就必须熟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优秀共产党员。而这样的党员大部分是由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培养优秀共产党员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学生党员将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环节之一。

最后,新形势下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行思想观念创新。

新形势下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党的思想建设创新的核心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受教育较高的一个群体,承载着党和人民的寄托与期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要突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性进行高校党建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面对实际问题,坚定信念,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二、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受到普遍重视,并且学生党建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随着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学生党组织校园活动的不断丰富,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地制度化、规范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但是,不可否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一)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出现功利化、复杂化的现象

随着高等学校扩招,大学生队伍不断壮大,积极争取早日入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反映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向往,也反映了大学校园有较高的政治氛围和大学生较高的思想觉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也随之发生改变。社会的不正之风,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及其他利益因素的趋势,使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不再是单纯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入党动机出现盲目化、复杂化、功利化的倾向。另外,一些企业把是否是党员作为衡量大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这就使一些学生把入党当作评优评奖、择业发展的砝码,完全背离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复杂化的问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生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基层学生党组织、学生党支部是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组织,肩负着在高校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必须在学生党员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学生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教育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各高校学生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比较重视发展前的教育、培养和考察,而缺乏对学生党员发展后的教育和严格管理,使一些学生在入党前积极进取,一旦入党,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并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此外,学生党员的教育手段还处于封闭式的教育状态,还以传统的听报告、读文件单一的学习模式为主,这与开放的网络学习模式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在面对问题时不能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问题。

(三)学生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及自身建设存在不足

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高校学生党组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工作方式不规范的问题,如只注重形式,忽视入党宣誓、党内小组讨论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情况等内容;组织活动过于单一,支部活动往往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把组织生活当作一种任务,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创新性,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不足,如学生党支部构建不合理,高低年级的党员比例严重不均衡;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够有力,党支部的活动相对较少而且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党支部的工作严肃乏味,这就增加了一些学生对学生党组织活动的抵触情绪。

三、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的若干对策

针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按照党中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强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体提出下列对策。

(一)注重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在实践中把握学生的入党动机,不断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针对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这一问题,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加强党的历史知识教育和先进理论教育,确保学生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群众意见等综合指标进行考虑。在发展学生党员时,除考虑综合测评成绩、所受学校评优奖励之外,还要注意听取学生导师和党外学生的意见,以确保发展的党员是真正的优秀大学生。同时,发展学生党员不能把是不是学生干部、有没有组织能力作为发展党员的标准和条件。只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和品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即使是普通学生,也可以作为发展党员的培养对象,进行积极培养、扶持和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尝试开拓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领域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建设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努力提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想学生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入党后的理论学习和思想上的巩固提高,而阶段性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性,使学生党员时刻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

要改变落后、单一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手段,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媒体网络手段,通过网上党员信箱、网上讨论贴吧、网上远程党校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党员对党内知识教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文化的诱惑,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三)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学生党组织自身建设

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才会顺利进行。首先,建立培训学习制度,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其次,完善组织发展制度,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有特色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教育中成长。最后,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学生党组织工作尽量公开、透明,让老师和学生参与到监督工作中,对于表现优异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嘉奖,保证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

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联系学生的重要环节和基层组织。首先是在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大胆起用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党建干部队伍,形成坚强的领导集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对结和共建活动,使学生党员在活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党性修养。如利用宿舍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理论学习、宿舍文化建设等;将党建工作渗透到社团中,利用党的理论加大对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开展如义务扶贫、互帮互助等爱心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玲.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J].前沿,2007,(2):35-37.

[2]周学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若干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5-16.

[3]景丽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探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21-23.

上一篇:怎样锻炼可以增高呢下一篇:安全员转正个人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