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修养
一、名词解释
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合。
职业——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称,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教师是接受一定社会的委托从事教育活动、为一定的社会培养人才的工作者。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养成等施加影响。
依法执教——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模范遵守国家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带头遵守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等,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治的要求和道德的要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教师职业伦理——教师职业伦理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教师职业人格——教师职业人格是指教师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人内在行为倾向性,它是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总体构成的。
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构建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实现社会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全球视野——全球视野,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以开放、理解、尊重、包容的心态参与国际对话和社会交往,把自己置身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的广阔舞台,置身于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潮之中。
生本定位——生本定位,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本身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归宿,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术道德——所谓学术道德,是指从事学术活动的主体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严谨治学——严谨治学主要指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即在学术烟酒中要严肃认真,严密谨慎,老老实实,不带有半点虚伪和骄傲,坚持一丝不苟,确保研究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学术民主——所谓学术民主,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专业的、系统性的认识和管理自由度,不受约束和限制地发表自己通过时间获得的看法。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指个人或组织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向社会提供产品、利益的活动。高校社会服务——高校社会服务,即是指高校服务于社会。广义的高校社会服务包括为社会所进行的人才培训、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狭义的高校社会服务指高等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活动。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是指高校教师以自己的学科专长为基础,除完成高校本职工作外,根据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术组织的兼职劳动统称为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
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人际关系是指在学校情境中,教师个体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交往或共同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各种比较稳定的心里联系。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与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指的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公正地对待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特点的每一个学生,不得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地域、相貌以及与教师个人之间的关系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
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集体——教师集体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集体,一般是指由一所学校全体教职工所组成的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包括学校的党政领导、教师、教辅人员、行政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等。狭义的教师集体,是指一所学校中有专门从事德、智、体、美教育工作的任课教师所组成的集体。
教师集体关系——教师集体关系,是指教师集体成员之间,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教育活动的交往与互动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所谓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事从学校和育人的大局出发,既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个性风格,又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相互促进、互相激励的教育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最终形成育人合力。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修养——狭义的修养通常是指以人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修养;广义的修养一般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工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品质的水平或境界。
他律——所谓“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受动的地位,其意志是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
自律——所谓“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外在仪表——外在仪表指人的相貌、体态、语言、仪表、风度等方面。端庄的仪表——端庄的仪表是指端正而庄重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外表,它是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师个人德、识、才、学、体等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表现。
师德认识——师德认识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他人和自己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师德行为习惯——师德行为习惯是指稳定、经常的,在一定条件下自然而然地出现的师德行为方式。
二、章节重点概念及课后习题
第一讲
道德的四个层次的含义:
1、道德是有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即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具有不同的道德要求。
2、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
3、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4、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总和。道德需要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初级的道德需要层次。
表现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取决于外部的规定和期望,人们把规则看成是神圣的和不可改变的,对法律、权威、权利等有着朴素的单方面的尊重,还处于通过服从既成的范围而履行道德义务的水平线上。
2、第二阶段是中级的到的需要层次。
表现为人们的道德行为不再是听从别人并以别人的名义进行抉择,而是听从自己并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抉择。
3、第三阶段是高级的道德需要层次。
表现为人们已经成为自主自为的道德主体,履行道德规范不再是义务和良心的要求,而是心灵的一种内在需要。道德的基本功能:
1、自律功能。
2、教化功能。
3、调节功能。
职业生活中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存在:
1、生存
2、享受
3、发展
职业道德的作用:
1、职业道德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
2、职业道德对提高从业者道德水平有促进作用。
3、职业道德对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具有示范作用。职业道德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成熟几个阶段:
1、原始社会后期——职业道德的萌芽阶段
2、奴隶社会——职业道德的形成阶段
3、封建社会——职业道德的初步发展阶段
4、资本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迅速发展阶段
5、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崭新阶段 职业道德的特征:
1、行业性与特定性
2、稳定性和连续性
3、灵活性和多样性
4、规范性欲实践性 何为大学精神:
1、就内容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造就了大学精神。思想自由的基点在于自由地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学术自由的基点在于创造知识、创造价值。
2、就形式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独有神韵。大学精神是充溢着校园各个角落,弥漫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一种氛围,她渗透于师生的骨髓,寖润于师生的身心,成为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成为师生在举手投足中自然会流露出来的一种气质。
3、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的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大学生的特点:
1、从大学生身心发展来看,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晚期,年龄在18-25岁。
2、在在知识经验方面,由于大学生已经接受了中等教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3、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来看,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定型的阶段,也是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
1、积极开展教书育人活动
2、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3、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第一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只有案例分析)
1、什么是道德?道德有哪些基本功能?
2、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有何作用?
3、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4、什么是大学精神?为什么要打造大学精神?
5、案例分析:(1)、什么是大学精神?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大学精神:
1、就内容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造就了大学精神。思想自由的基点在于自由地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学术自由的基点在于创造知识、创造价值。
2、就形式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独有神韵。大学精神是充溢着校园各个角落,弥漫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一种氛围,她渗透于师生的骨髓,寖润于师生的身心,成为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成为师生在举手投足中自然会流露出来的一种气质。
3、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的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核心内容:它的核心内容是学术自由(2)、你认为如何构建大学精神?
答:在内容上,培养学生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鼓励学生以学术为本,追求知识为根本目的,以学术自由为底线。给师生营造出一种读书与思考,追求真理,探索奥秘的校园氛围。在形式上,以大学每年举办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礼仪为例,仪式本身既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也是独特而主要的教育形式。虽然它是常规性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生命中一段重要的经历。仪式的隆重、正式,典礼的热闹、典雅,设计和策划以及内容安排,绝不是仪式本身短暂过程的时间流逝,而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总的来说,构建大学精神,不管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在方方面面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校园氛围。
第二讲
教师职业的主要角色:
1、社会的代言人
2、文化的传播者
3、学生的引路者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1、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的示范性
2、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
3、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教育影响的滞后性
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 教师职业的存在状态:
1、生存型的教师。出于功利目的而丛教
2、享受型的教师。把教师工作当成一种享受
3、发展型的教师。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我。教师职业的道德责任:
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教书育人、依法从教
3、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胡锦涛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
1、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2、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3、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4、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克里弗顿和罗伯特从教师权威来源的不同将教师权威分为两大类型:
教师的“制度性权威”以及教师的“个人权威”。其中教师的制度性权威又分为两个维度,即社会制度赋予教师的“合法权威”与文化传统赋予教师的“传统权威”。教师的个人权威主要包括两方面,基于教师个人学识、专长的“知识权威”与基于教师人格魅力、同情心的“感召权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指教师个人的“知识权威”与“感召权威”。第二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答案只有第三题及案例分析)
1、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2、教师职业的主要角色是什么?
3、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发展型”教师?
答:树立自己的明确目标,把发展型教师作为自己的最终职业理想。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不再满足只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把教学与研究成为自己职业生命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让反思与研究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教学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与众不同的见解,解答学生的疑难,用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终把自己培养“发展型”教师的终极职业目标。
4、教师的道德责任是什么?
5、案例分析:(1)、如果你是刁老师,你会怎样做?
答:向学生发火,或是扣值日生的分都是不合适的。这有关老师的为人师表,以及言传身教的问题。作为刁老师应该先去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需要,学生是不是出现了学习上的倦怠期。作为老师因多鼓励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心里,再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作出正面的指导解决班上的问题。避免马上动气,用教师自身的优秀品质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信任和尊敬的心里,并由崇敬教师到接受教师的一切教导。
第三讲
高校是的建设的依据:
1、大学具有“高深性”的特点
2、大学具有“专门性”的特点
3、大学具有“前沿性”的特点 高校师德建设的目的:
1、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
2、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分为四大方面:
1、职业理想
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树立了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教师才能产生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2、职业伦理
教师职业伦理的核心构成表现为:
一、教师善,即对受教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尊重,对受教育者发展的负责,对教师责任与义务的遵循。二是教师公正,即指教师在从教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正大光明、质朴公道的品质,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的态度;三是教师责任感,即指教师对社会及群体给与教师职业角色期望的认同与承担,表现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尽力为学生作出积极的,正面的榜样。
3、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4、职业人格
国际教育组织2001年发表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宣言》的六大承诺:
1、对职业的承诺
2、对学生的承诺
3、对教育界同事的承诺
4、对管理层的承诺
5、对家长的承诺
6、对教师的承诺
高校是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1、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创新、全球视野、生本定位
2、坚定学术取向
坚定学术价值取向,规范自身学术道德,是高校教师提升师德境界的重要方面,是高校是的建设的途径之一。高校是的建设的具体要求:
1、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2、坚持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3、坚持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4、坚持学术与人格相统一的道德责任观 第三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答案只有第二题及案例分析)
1、为什么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2、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
1、教师职业理想
2、教师职业伦理
3、教师职业技能
4、教师职业人格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外延
1、大学职能对高校师德的要求
2、大学教育活动对高校师德的要求
3、谈谈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
4、案例分析:(1)、为什么要加强高校师德的建设? 答:
1、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
2、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2)、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第四讲
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
1、教学本身即一项道德活动
2、教学内在地包含道德价值
(教师的德性是教师职业的最为基础的素质和条件)首先,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
其次,客观而科学的知识本身便包含道德教育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命题)最后,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指向师生生命成长的道德活动
3、教学能提升师生的人生境界
1.教学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 2.教学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4、教学活动能沟通师生的心灵
首先,教学中的品质沟通 其次,教学中的心理沟通 最后,教学中的只是沟通 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
1、教学目标的设定合乎道德要求
2、教学的内容的选择符合道德标准
3、教学过程的推进遵循道德原则
4、教学手段的运用依照道德规范
5、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道德价值 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
1、爱与责任
2、公正与职业良心
3、平等与尊重
4、宽容与节制
第四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只有案例分析)
1、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意义体现在何处?
2、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道德要求有哪些?
3、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规范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4、案例分析:
(1)以上文字材料反应了张治民教授哪些方面的品质?
答:以上文字材料反应了张治民教授具有爱与责任、公正与职业良心、平等与尊重、宽容与节制等方面的品质。
(2)这个案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你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教学?
答:这个案例令我深受启发,明白了作为一个发展型教师所具备的素质,用自身对于学术研究以及探索的精神影响学生,并服务于社会。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典型案例。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开展教学的方法与方式,时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确保自己的教学内容常新,确保传递的只是具有精确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在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的时候,还要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接受能力为基准,保证学生知识增长的适切性。并且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袒,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从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道德品质去对待学生,保持着公正、平等、尊重、宽容和行为世范的角度去看展教学活动。
第五讲
高校教师的研究职责:
三大社会职能: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教书育人是基本职能,学术研究是重要职能,社会服务则是从学术研究这一职能当中衍生出来的第三职能。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为教学提供知识支持,研究中的学术思想、思维方式、知识深度和广度、创新能力和治学态度,对学生成才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教师的学术成果又能促进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提供动力。学术道德内涵:
1、学术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
2、学术活动是探索性的活动
3、学术活动是积累性的活动 学术道的特性:
1、学术道德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2、学术道德具有突出的自律性
3、学术道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学术道德的教育意义:
1、凸显了探索创新
2、凸显了社会责任
3、凸显了自我发展
4、凸显了人才培养
高校教师学术品格的培养:
1、培养求真品质
2、培养诚信品质
3、培养自律品质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要求:
1、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高校教师在学术活动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从几个方面着手:(1)尊重事实,诚实地进行学术活动(2)做真理忠实的维护者(3)随时修正错误
2、探索创新,严谨治学
道德规范要求学术研究者做到的几点:(1)勇于创新
第一,自强不息,精勤不倦 第二,独立思考,永不迷信 第三,注重实践,大胆探索
(2)严谨治学
3、学术民主,学术自觉
4、团结协作,尊重他人 第五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只有第二题及案例分析)
1、什么是学术道德?其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2、如何理解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答:科学研究以创新为灵魂,以质量为生命。创新离不开严谨的态度和艰苦的劳动。学术研究是从已知出发向未知领域进行的一种探索世界的活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有所发现,何时能发现,能发现什么以及这种发现具有多大的价值,都是无法预料的。因此,鼓励科学探索,保护原创研究,促进知识创新,推动学术创造,就成为学界的共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正是为了保护学术探索,促进学术创这一目的而诞生的。他要求学者严格遵遵循学术研究的程序、方法和规范,以此为基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推动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从这意义上看,学术研究的过程即意味着学术工作者学术道德培养的过程,遵循学术道德的过程也是对参与学术研究的人员进行学术伦理教育的过程。学术道德是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自然内生的,而不是外在加强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就是学术研究的规矩。因此,恪守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3、加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应遵循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高校教师如何培养学术品质?
6、案例分析:
(1)我们应从此案中吸取什么教训?应如何加强学术规范以及学术道德教育?(2)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诚信建设,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第六讲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三个发展阶段:
1、“地下活动”阶段
2、“半公开”阶段
3、“公开化”阶段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意义:
1、履行高校的历史使命
实现高校职能的意义:
首先,可拓展培养人才的服务 其次,可开拓高校的经费来源 再次,可提高高校的知名度
最后,可促进文化知识的社会普及
2、加速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
高校社会服务对于加速知识成果的转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的科研课题来自社会
其次,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必须通过社会实施
3、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1、诚实守信
2、公平公正
3、讲求效率
4、乐于奉献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关系应对:
1、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2、岗位主次的关系
3、服务与守法的关系
4、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六讲的课后练习:
1、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价值何在?
2、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有那些道德要求?
3、高校教师应如何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社会服务的关系?
4、你所在的学校应如何实现高校为社会服务?
5、结合你本人的情况,谈谈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七讲
高校师生关系的概念: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内涵、多性质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关系体系,主要包含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师生间的伦理关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等。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1、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更强
2、高校师生的关系是一种独立与协作的关系
3、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与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
4、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1、师生不同思想观的制约和影响
2、高校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制约
3、师生年龄“代沟”的影响
4、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身的一些不当行为的影响 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热爱、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第二,尊重学生的个性 第三,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3、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严格教育学生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严格教育和要求每个学生
第二,严格教育和要求学生要合理适度 第三,严格教育和要求学生要严慈相济
5、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高校教师集体关系的特点:
1、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
2、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更加鲜明的独立性
3、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高校教师集体关系产生矛盾的原因:
1、教师劳动的分工
2、教师个体存在差异
3、学校对教师评价和利益分配上存在差异
4、“文人相轻”思想的影响 高校教师集体关系的道德要求:
1、团结协作,同侪互助
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
(1)创造教育合力,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心理氛围,体验职业的和谐与幸福(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养成学生良好品德
2、关心集体,尊重同事
关心教师集体的几方面要求:
(1)严格遵守集体纪律,维护集体荣誉(2)自觉维护集体团结,正视集体矛盾(3)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 尊重同事要做到的几个方面:(1)尊重同专业同学科的教师(2)尊重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
(3)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教师(4)尊重不同年龄教师
3、有益竞争,共同发展 开展有益竞争的道德要求:
(1)竞争必须在道德调解下进行(2)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教师要有竞争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七讲的课后练习:
1、你对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如何理解的?
2、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有哪些?你有什么看法和认识?
3、你是如何理解教师集体关系的矛盾冲突的?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解决教师集体关系的矛盾,构建和谐的教师集体?
4、案例分析:
(1)你认为小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你认为小李老师应该怎么办?
第八讲
高校师德修养的特点:
1、这是以教师自身为对象的一种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活动
2、这是教师个体处于完善自我人格的内在需要以及这种内在需要所起动的自主、自为、自觉和自愿的活动
3、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综合的内化过程。高校师德评价的依据:
1、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2、目的和手段相结合 高校师德评价的标准:
1、以善恶为标准
2、以发展为标准
3、以实践为标准
高校是的评价的方式:
1、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力量进行的道德价值判断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实践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3、学生评价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学生评价是评价教师职业道德比较准确的方式
4、同行评价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发扬民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教师相互学习的有效途径
5、领导评价
主要针对教师个体的评价方式 高校师德的原则:
1、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我国优秀的的师德传统的主要表现: 第一,主张教育公正 第二,倡导爱生敬业 第三,强调以身作则
第四,博学多闻,精益求精 第五,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第六,尊道重德,见利思义
2、创新师德修养
在教育创新的大前提下,教师对师德优良传统的继承应是创新意识下的继承。可突出以下几方面:
1、古为今用,突出时代精神
2、充实内涵,突出人文精神 第八讲的课后练习:
1、高校师德修养的含义极其特点
2、如何理解高校是的评价所依据的动机与效果相结合以及目的与手段相结合?
3、简要介绍高校师德评价的“三个标准”和“五个方式”
4、论述高校师德修养的原则
5、为什么要加强高校教师对是的优良传统创新意识下的继承
6、案例分析:
(1)教师的做法是否有违师德修养要求?
(2)在当今时代,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九讲
高校师德修养的途径:
1、提高师德认识
2、陶冶是的情感
3、坚定师德信念
4、煅炼师德意志
5、培养师德习惯
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
1、志存高远
2、学思结合
3、内省慎独
4、践履笃行
教师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习哲学理论和道德理论
2、学会区分道德学习与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3、善于向他人学习第九讲的课后练习:
1、高校师德修养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论述提高师德认识、陶冶是的情感、坚定师德信念、锻炼师德意志、培养师德习惯五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3、结合实际谈谈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
4、案例分析
在当今社会, “传道”我们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引导, “授业”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严格要求, 而“解惑”我们则可认为它是指的教师于课堂之外对学生在思想、人生等许多方面所存在困惑的解答。应该说, 这三个方面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三个方面, 它一方面明确了教师的职责, 另一方面也规定了对师生之间关系的要求。尤其是最后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教学中的这对矛盾, 真正做到师生关系的一种平衡、和谐的良好关系。
既然如此, 那么我们作为教师, 尤其是作为面对着和中、小学生不同的大学生的高校教师, 就非常有必要对这几方面的要求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对自己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这样才能在我们的教师生涯中做到真正的“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 对于教师的师德修养问题应该不单单是教师层面的问题, 它涉及到一体两面的问题, 教师修养高低不单纯是以业务知识是否扎实、道德修养高还是低所决定的, 它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等等一系列问题, 只有各方面都得到完善和提高, 这样才能最终决定我们的工作得到社会和家庭的认可。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上这几个方面对高校教师师德修养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以求对我们日后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 我们需要对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是我们提高师德修养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否则, 我们的工作将事倍功半、南辕北辙。由于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 其已进入人生的生长稳定期, 记忆力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等各方面都已趋于和达到成熟。这就决定了我们工作的重点不再是像中小学教师一样去培养他们的习惯养成等问题。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自我, 使其形成健全稳定的人格, 引导其自我意识朝着积极方向统一并稳定地发展。
针对大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 就需要我们在“授业”这个问题上, 不再只是中小学那种“给学生一杯水, 首先教师要有一桶水”那么简单了, 高校教师在专业课水平上甚至要达到“大海”的能量。由于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 教师更多的是在知识的面上拓展其视野, 毕竟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原因, 教师也不可能在知识的深度上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而经历了中学的学习以后, 学生们的知识显现出一定的框架, 在某一方面甚至有自己的喜好和专研, 而大学教师就是要在学生所喜爱的专业上为其打下更牢固的知识, 建立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使其具有更高一个层面的理论分析能力, 提高其理论素养。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也有教师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例如有的教师由于专业理论水平低, 导致不为学生所认可, 而有的教师重研究而轻教学, 导致师生之间沟通出现了障碍, 也不为学生所接受。这就需要我们高校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基础上, 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也只有这样, 我们的高校教师才能做到“学高为师”。
当然, 提高专业水平只是对我们教师培养人才所需掌握的水平的一个方面。由于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任, 在高校里, 教师仍然需要承担起帮助学生完善自我, 建立健全人格的职责。美国学者柯尔伯格曾对72个年龄在10到26周岁的男孩进行追踪测验, 最后他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在学生的小学和中学时期, 他们都还处于前习俗水平和习俗水平两个大的阶段, 在前习俗水平时期的儿童遵守规范, 没有个人主见, 行为好坏由行为结果来确定, 而习俗水平阶段, 他们遵守团体的规范。学生从中学进入高校以后就进入了后习俗水平时期, 也就是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开始, 此时他们具有责任感和义务感, 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虽然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对学生进行了各种道德方面的教育和锻炼, 形成了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 但是他们还是处于一个不成熟时期, 甚至于有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也还处于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之中。那么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高校教师就有必要根据他们观念发展不同阶段的情况, 着力于其在某些道德意志方面的培养。高校里面也都开设的都公民道德修养的课程, 但是我们也明白, 仅仅只是记住几个概念争取考试过关, 这些都不能代表其道德意识方面的过关。相应地, 教师在这方面也不是仅仅把课上得更为生动就可以达到教学要求的, 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一个在校教师从自身做起, 以身作则,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 这样方可为学生树立典范, 做到真正的“德高为范”。
做到以上两个方面, 并不代表我们的教师职责就完成了。学生的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部分, 对于大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外的特点, 教师更应该在校园内外因势利导的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正所谓“校园无小事, 事事都育人”, 教师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小举动有时候都是逃不过学生的眼睛的, 而行为的好坏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事物判断的价值标准和他对社会的认识。因此, 从课堂以外的这个角度而言, 我认为“解惑”其实就是联结着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在帮助学生努力实践的同时也促使着其理论水平的提高, 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就这个问题而言, 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德与才的培养基础上, 高屋建瓴地看待问题, 首先是自身超越, 更要引导学生达到一种整体的提升。在这个方面, 我认为我们不妨在智育与德育的基础上达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众所周知, 美育的概念虽然提出较晚, 但是美育思想却古已有之。柏拉图在建立他的理想国时, 不忘音乐对于培养公民的重要作用, 孔子虽言必称“仁”, 但是其“游于乐”的思想却对后世在艺术于人的培养的意义上深有影响。尤其到了西方近代以后, 由于偏重于理性知识的发展, 导致人的感性发展滞后, 卢梭等人疾呼“回到自然”, 而这一切也导致了席勒最终明确提出“美育”这一概念。大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受到教育, 隶属于教育这一体系之中,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他们终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 应该是一个社会的人, 而对他们整体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美育在这方面平衡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并将其进一步升华。它不仅能够促进感性自我的发展, 促进个性生存与发展的协调平衡, 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而且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上, 更是促进人与人的沟通协调, 发展爱心和爱的能力, 促进心理文化与技术文化的协调, 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由此可以看出, 在当今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 美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对于我们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当然它的这种影响还将持之永远。
那么在这一目标提出后, 作为教师就应该加强自身的美育修养, 而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努力:一是认识、了解美育思想, 进而在对过往教学的反刍之中, 深入体会美育的内核。与此同时, 教师在对美育进行通透理解的过程之中也是在对德育进行反思。因为这二者作为育人理念, 虽然指向一致, 但还是存在着严格的区分。通过对过往教学经验的条分缕析之后, 才能够真正走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教育困境。二是掌握并熟练一种艺术门类。正如朱光潜先生在探讨美的生成机制时常常引用的苏东坡的《琴诗》所言:“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审美教育亦然, 特别是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 如果仅仅只是空对空的大谈美育思想和理论, 那么若想实现真正的美育只会是缘木求鱼。因为教师在艺术的创作于探索中才能真正体会艺术于育人的切身意义, 进而举一反三, 将这种体会融入实际教学中, 这样才能走向美育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师德修养
1.前言
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在教育学生工作中所遵守职业道德,也是体育教师执教的关键。体育课堂教学是既要学生锻炼身体,又要学生锻炼心理和意志品质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运动技能和技术外,更要具备更高更强的师德意识和道德标准。具备较高的师德水平,不仅能够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威信,还可以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青年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他们与其它学科的教师一样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其师德修养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學研究的水平,同时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同时将提升师德意识寓于实践教学中,更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但由于其工作时间短,思想不稳定,职称低、业务能力发展不均衡等原因,会影响其发展,不利于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因此,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对于青年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高校高质量人才和科学研究队伍的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关于青年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要求各不相同,且非常注重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追求。特别是美国与英国,重视教师道德品质及养成是其一贯保持的传统。而在我国,从古至今也对教师有很严格的要求。体育教师更也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当前,关于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方面的研究很多,但都侧重于整体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师德的作用、体育教师师德内涵、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及师德缺失的原因、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形成的途径、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等等,其中只有一篇文章针对青年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3.加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策略。
3.1高校为青年体育教师提供组织与环境保障
3.1.1 关注青年体育教师的思想问题
青年体育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其思想觉悟水平和意识形态都有参差,在教学工作中易出现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强、忽视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文化底蕴有待加强、对自身师德要求不严格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思想出问题。因此,高校必须要充分发挥作用,要掌握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思想动向,认真分析、总结汇报青年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意识和道德素养问题,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来培养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加强师德教育,首先在岗前培训中尽快帮助青年体育教师实现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加强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教学能力以及业务水平,特别是综合类院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要求业务要一专多能;结合有关节日、纪念日开展“岗位学雷锋”、“三育人”等活动,进行师德教育;关心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青年体育教师面临成家立业、抚养幼子、赡养老人等问题,多为青年体育教师办实事,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使其毫无顾虑的、大胆的开展工作。
3.1.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树立典型
建立健全青年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发展与成长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激励机制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人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如对优秀体育教师给予激励可实行有效奖励政策,会激励青年体育教师“比、学、赶、帮、超”。相反对于某些体育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给予严肃地批评和处理,会警示青年体育教师;对于在教学、科研、学生社团活动指导等方面取得成效,或获得成果的体育教师给予科研经费或现金奖励,使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动力、有目标。
3.1.3完善考核与评价制度
完善考核与评价制度,是对青年体育教师师德表现和工作实绩的综合检查与评价,是激励并督促青年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的有效途径。学校对青年体育教师实行定期考核,在客观公正和民主公开的基础上,要使考核与评价工作充分发挥积极导向的作用。学校在制定青年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的测评标准时,要细化、量化、可操作。同时还要对青年体育教师进行平时的监督,及时发现青年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闪光点,及时树立典型并加以宣传,使青年体育教师健康发展。
3.2青年体育教师日常与实践都要注重个人修为
3.2.1内外兼修,内要加强文化底蕴、外要塑造形象
青年体育教师内要加强文化底蕴、外要塑造形象。加强文化底蕴,要求青年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逻辑学等知识,来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个人文化修养为更好地完成教学质量服务;塑造良好形象,要求青年体育教师穿着要得体。上课时着运动服,且要整洁、舒展、大方,体态、语言、表达要稳重端庄。
3.2.2言行一致,严格要求自己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青年体育教师师德的出发点和价值诉求是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青年体育教师师德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称得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3、提升能力,端正作风,品德高尚
青年体育教师提升能力主要是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特别是科研能力要结合实际教学,常思考、总结,不断了解时事,成为科研骨干。同时要不断的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正直诚实、光明磊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同事,感染学生。
4.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师的师德是体育教师从教的关键。特别是青年体育教师,只有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水平,才能使其在思想根源上有所转变,才能对体育教师的工作岗位有新的思考,才能发自内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作者单位: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莉.浅谈体育教师师德修养[J].学校体育,2012.03
[2]廖蓉.浅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路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尤为重要。本学期特定师德修养计划如下:
一、师德培养目标
1、通过政治学习,了解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执教。
2、严格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3、学习优秀教师事迹,立足岗位,爱生、敬业、奉献。
4、诚实守信,甘于奉献,做一个让学校、家长、学生认可的教师。
二、具体内容及措施
1、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风建设十不准》等有关规定和《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文件,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在日常教学中,要热爱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心爱护学生,不变相体罚学生。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家长。不随便向家长索要财物,谋取私利,要维护学校和自己的尊严。
3、要加强自身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履行教师职责,教书育人,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
总之,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案例来监督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学校是育人的摇篮,我是这个摇篮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就像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既然生活在集体中就要服从学校的安排,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刻从大局出发,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在本学期中我要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活动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
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水平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活到老,学到老。
四、严谨治学寻求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严谨治学,探求创新”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具备的业务素质。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教育学知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新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教育的大发展。
五、为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作为一个教师,爱心最重要。关心和热爱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
通过师德培训和学习,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提升教师自身师德修养呢?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富有一颗爱心。教师的人生就应该是一部爱的经典,爱教育,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只有倾注了全部的爱,师德修养才能在爱的奉献中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新时期师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高尚的师德来自于坚定的教育信念,这种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具体体现在对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乐于奉献、为人师表。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决不会做到爱岗敬业;一个仅仅将教书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教师,决不会成为一名好教师,更谈不上有高尚的师德。诚然,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只要有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民族和未来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会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就会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勤奋求实,兢兢业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格的升华,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因此,还要求教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应当是这种人。其次,凡要求老师要
下面就本人在任辅导员以来面对师德师风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刻苦好学、严谨治学、学习得法。授之以渔
关于师德、师风、教书育人, 历来是在教育战线上所强调的事情。不仅现在是这样, 早在几千年前, 战国时代的孔子、荀子 、墨子等古代的教育家就多方面地强调过。如:“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等。因此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指的是教授专业, 更同时注重“育人”,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 因此说师德修养永远是教育工作永恒的旋律。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胡总书记提出创建和谐的社会风尚的要求下, 加强社会主义师德师风建设, 就显得更为重要。根据我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对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 作为以一个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行为准则, 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教师的道德水平、人品的表现, 会直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甚至会影响他一生。所以, 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 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 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新环境, 也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然而, 我们毕竟是处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 在某些方面,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 一些不完善不健全的方面还会在各方面显现出来, 种种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冲击或干扰我们师德师风的建设, 或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种种社会现象, 会对学生产生诱惑, 加之由于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尚不健全, 不可避免地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而产生不良影响。譬如:不愿吃苦, 不努力、图安逸、图享受, 在生活上互相攀比, 遇事投机取巧。每逢考试测验之时, 心存侥幸, 弄虚作假, 行作弊苟且之事。甚至由于受就业困难的影响, 而产生厌学的思想。因此会表现的或浮躁不安、或萎靡不振, 整天无精打采, 百无聊赖。上课时, 迟到早退时有发生, 缺少年轻人的斗志与活力。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经常在学生上课之余, 根据不同专业给学生讲一些专业课程之外的从古到今, 从中到外的一些学者专家的故事, 诸如:孔子、荀子、王安石、苏东坡、曹雪芹、蒲松龄、郑板桥、高尔基等等。讲他们的生平事迹, 讲他们的治学精神, 讲他们的刻苦努力的故事, 讲他们不计名利的思想, 如:孔子严谨治学的精神, 荀子的为师之道, 王安石、苏东坡的如何做学问, 曹雪芹、蒲松龄的做学问的志向与生活的清贫, 郑板桥的处事态度与艺术个性, 高尔基的刻苦努力。这些我都用翔实的历史典故, 幽默的民间传说, 生动有趣的传奇故事, 穿插于专业课知识之间, 或课间、或课下、或结合讲授内容, 或在部分同学情绪不振之时。讲他们如何经过百般曲折和艰辛, 最终成了学问家、艺术家, 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讲授的过程中也同时讲一些个人的经历和体会。使同学时而感动, 时而大笑, 时而感叹, 潜移默化之间, 帮同学们建立志向, 树立信心。鼓励同学勤奋好学, 严谨治学, 注重学习方法, 有效地激励了学生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帮他们分析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之间的辩证关系, 鼓励他们努力学好知识、学好技能, 将来做一个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的崇高志向。由于本人在每次讲述之前, 都作了充分认真的准备, 尽量讲的丰富、生动, 有趣、别致。因此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适时施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 教师的工作态度, 做人态度、治学态度, 等等, 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影响。所以, 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为人表率。教书育人, 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育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治学态度、学习方法、做人的标准。一个人所学的专业, 将来有可能学非所用, 所学的专业与以后所从事的事业可能不对口。但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 有一个良好的治学态度, 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一个良好的人品素质有, 一个良好的敬业精神, 无论把它放到哪儿都会是好样的。但一个人如果形成了不正确的世界观, 道德观、改变起来也很难。所以, 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绝不是仅仅是机械的讲几节课, 简单的从行政上管管学生的生活起居问题。教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 对学生不仅对专业课程要教好。同时对同学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状态, 也要及时加以关注和正确引导。
在和同学们的交往之中, 其中有一次, 我去学生宿舍进行宿舍文明卫生评比检查。其中有一个宿舍的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无钱无事无学问”, 下联是:“聊天聊地聊人生”。我看了之后感到这副对联表现的情绪比较消沉, 问他为甚麽要写这样的词, 他们说不清楚。我就说:“这样消沉的内容不适合你们, 你们要多写一些奋发向上的内容, 来激励自己, 充实自己, 要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要有一个报国之志。要极力避免消极的、低沉的情绪占据你们的精神世界。古人云“诗言志”因此写对联、写诗, 必须要正面向上, 要有广大的胸怀, 要有向上的志向。所以我要求他们重新更改对联内容, 可是他们考虑来考虑去, 想出来的都是类似的内容, 其他的就再也想不出来了。我便指着上联说:你们想一想你们来到大学的校园, 住进了大学的宿舍, 是干甚麽来了?其实在你们的肩上担负着相当重要的使命。你们必须认识到, 你们来到大学校园, 肩负着时代的使命, 肩负着国家的希望, 更肩负着父母亲人的期望。你们感叹“无钱”学生时期还不是挣钱的时候, 再说 “学者自古清贫”学生时期要那麽多钱干甚麽?“无事”你们来到学校能无事吗?忘了自己的使命了吧?“无学问”你们不能说是有大学问, 但毕竟是经过高考竞争来到了大学, 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 但还需要继续深造, 继续努力, 争取早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的有用之才。我们再来看一下所写下联“聊天、聊地、聊人生”。突出了一个“聊字”, 那岂不把大学宿舍改成“聊斋”了吗?你们有那麽多功夫闲聊吗?你们年轻人的志向哪里去了呢?你们年轻人的活力哪里去了呢?毛泽东主席曾经对年轻人说:“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 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因此你们要有志向, 要努力、要有朝气、振作起来, 活泼向上, 才是你们的特点, 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对你们的期望。你们既有很多机遇, 也将面临着很多以挑战。所以你们所反映出来的东西, 必须是正面向上, 充满活力, 并有较高的志向, 因此你们必需要重新考虑对联内容, 想好后再写。最后, 同学们让我想一个当例子。我当时稍微考虑了一下给他们想了一幅对联供他们参考。念道:
对联 (1)
上联:“方寸陋舍, 原本是, 藏龙卧虎之地”。
下联:“励志寒窗, 磨练出, 腾云驾海英雄”。
横批:“法术丹炉, 熔炼法术”。
我念完了之后, 同学立即称好, 并问横批怎麽讲?似乎有点道家味道。我说是啊!你们大都是学艺术的, 艺理可称为道, 艺技可称为法。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你们来到大学, 就是来学习 “道” 与“法”的。你们的宿舍就是培养你们成功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子, 故曰:“法术丹炉” 。你们在这生活四年, 干甚麽呢?当然就是要练就 “法”和“术” (即:本领) 了, 所以是“熔炼法术”。我又对同学说, 但你们宿舍参评的对联, 应该是自己写, 以自己真实的气质才华去参加评比”。但同学们担心字写的不好而不好看, 我就给他们说:“写对联, 但能言志即可”, 更需要实话实说麽, 世界上美的东西他都必须是真实的。接着我又推荐了两幅对联供同学们参考, 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这样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和同学们亲切交流, 拉近了和同学的距离。因此获得了同学的欢迎。学生见我如此认真对待他们, 从而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好朋友。也激发了他们在各方面的积极性, 自然的努力学习, 而不会随意糊弄了。
三、在和同学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 没有良好的师德, 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 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 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 饱满的工作热情, 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在和同学们长时间的交流过程中, 能经常发现同学们的一些见解和想法。这些见解和想法既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 也有负面和消极的。
同学们来到大学校园, 要度过四年的学生生活, 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中, 将会遇到很多事情, 诸如:学习态度、专业思想、人际来往、交友恋爱、经济状况, 就业前景等。许多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 新鲜的。由于他们年纪轻, 经验少, 心理素质尚不健全。因此对所遇到的事情, 缺乏正确的分析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而做出一些或是偏激的, 或是消极的, 或是不成熟的, 或是欠妥的处理方法。有时是狂躁的、甚至悲观厌世等。偶尔也会出现了一些我们所不愿见到的结局。
针对这种情况, 除了加强化和同学的交流之外, 根据同学们的要求, 为同学们进行了有关于学生心理学方面的讲座。譬如有关“中国名著的系列讲座”中的《话说三国》讲座, 专题讲了“军事谋略与心理学” 。其中通过以“贾文和 (诩) 料敌决胜”、“诸葛亮智算华容道”、“诸葛亮弹琴退仲达”等战例来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分析、探讨。帮同学们建立对不同事物的分析能力。通过“曹操在赤壁之战时, 退败过程中的三次大笑”, “司马懿为安抚军心时的穿着女人衣”, “张松献地图时, 见曹操时的无畏心态”, 等, 帮同学们建立对不同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诸葛亮智激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斗阵辱曹真”, “诸葛亮临阵骂王郎”, “小霸王怒斩于吉”的故事, 帮同学们加强分析能力与心理应变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特别引述了苏轼《留侯论》中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 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 挺身而斗, 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挟持者甚大, 而其志甚远也。” 的经典句子, 使同学们感悟很大。帮他们解除思想上的疙瘩, 帮他们消解心中的郁闷。鼓励同学们遇到困难要坚强, 遇到难解的疙瘩要放松, 遇到郁闷情结要放得下。使同学变得更成熟, 学会了怎样面对和正确处理当前以及将来有可能遇到的事情的方式方法和健康的心态, 即客观又乐观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上这些,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地成长, 又能使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学习专业知识, 由此作为老师, 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艺术院校是一个做艺术、做学问的大熔炉, 浸淫于研究学问与治学之道。教师的师德水平, 也不能单纯属于个人问题, 而是一个需要规范建设的大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和高度膨胀了的名利主义思想, 难免会通过各种方式带进了学校, 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 避除庸俗, 为创建和谐的社会风气, 创建和谐的校园风气, “立师德, 正师风, 强师能”, 使自己在师德建设中, 能更上一层楼, 把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
因此说:师德修养, 永远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旋律。
摘要:近些年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和高度膨胀了的名利主义思想, 难免会通过各种方式带进了学校, 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 避除庸俗, 为创建和谐的社会风气, 创建和谐的校园风气, “立师德, 正师风, 强师能”, 使自己在师德建设中, 能更上一层楼, 把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现代艺术哲学》 赫伯特里德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年出版.
[2]《西方现代雕塑十讲》邵大箴广西美术出版社.
[3]《西方现代艺术史》[美] 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书出版社1986年12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其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教师的表率起着重要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模范之影响,这要求教师时刻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青少年学生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效仿的榜样,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老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学校时,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心为农民服务,身为“洋博士”的他,脱掉长袍,穿上草鞋和师生们一起开荒种地,担水挑粪。陶先生一生良好的师表风范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严以律己,是保持良好师表的根本保证
教师要做到严以律己,就要加强自身修养,言行一致。教师应是遵守纪律,执行制度的模范,成为学生的榜样。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一定要带头模范遵守,如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齐;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爱岗敬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的精心施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育人的要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保证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严谨治学,是爱岗敬业的体现
教师的爱岗敬业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勤奋治学,刻苦钻研业务,对工作精益求精,那么他就是在努力实践着爱岗敬业的道德要求。
热爱科学、刻苦攻读、勤奋求实、学而不厌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教师不能指望以僵化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和低下的能力结构去培养良才,只有在对知识、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支配下,以对民族、对国家、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努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实践,彻底改革一切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磨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才能肩负起培养社会栋梁的重任。
同时严谨治学还表现在教师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勇于改正自身缺点和错误上。如,有的教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弄虚作假,铺陈溢美之辞,不谈缺点错误;有的教师重经验轻科学,重传统轻创意,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等。教师如果严谨治学,就会自觉去查找自身缺点,努力克服,使工作更完善更出色。反之如果教师小视这些“小节”,有错不改,有过不咎,听之任之,就谈不上严谨治学,也谈不上爱岗敬业。
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
培养和造就人不像制造一种物质产品那样有严格的“工序”规定,因为每一个教育者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负责。所以要求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当认真对待学校的全部工作,以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哪怕是“细枝末节”的活动,不搪塞推脱,不敷衍塞责,不马虎了事,团结集体,精诚合作,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由于教育工作清贫,却又艰苦,从业者奉献多而收获少。所以那些不求闻达,不慕名利,不谋富贵,甘为人梯,乐教勤业的教师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相反那些“私”字当头,斤斤计较,只关心个人名利得失,不肯奉献只索取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什么“敬业”精神的。
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对心的呼唤,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热爱、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信任学生
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基本的行为准则。所以,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不仅是一个能不能做好教师工作的问题,还是有没有一个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教师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在被漠视和侮辱中成长的人难以有做人的尊严,既学不会尊重人,也不懂得自尊,心灵麻木,自尊丧失,而且会带来学生的畸形发展。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一个教师如果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就不是一个好教师。无数的事实说明,一个负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以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等全面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同他们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这样的教师不仅为学生所爱戴,也为社会所乐道赞赏。纵观当代优秀教师,从他们众多的事迹中可以发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乐以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的爱,蕴含着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向往。这是这些教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根本所在,一个怀有关爱学生情感和信念的人,总会在工作中做出优异的成绩。相反,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也不会自觉地为学生去奉献,也不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尊重家长,是师德的关键
学生所受的教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校教育,一种是家庭教育。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这样的结合,是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联系,相互合作来实现的。教师如何对待家长,不仅关系到教
育效果的好坏,而且反映着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身体力行地尊重学生家长,而且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父母,特别是那些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有教养的好教师绝不当着学生的面讲有损于他们家长威信的话;有教养的好教师会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一个好教师会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斥、指责家长,不做侮辱学生人格的事、不说侮辱人格的话。否则就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家长会产生对教师的厌憎情绪,怕与教师交往,还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果。事实证明,教师教育学生尊重家长不但可以提高家长的威信,增强家庭教育的力量,而且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教师教育下健康成长,对自己又是那样尊敬时,就会衷心地感谢教师,更加信任教师。因而,教师和家长就会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产生共同语言,统一对学生的教育。
廉洁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人格条件
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期望和社会瞩目性。在期待和瞩目他们培养良好人才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对世人有良好的文明示范作用以引导社会风尚。所以教师廉洁从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只有廉洁,教师的人格才具有可信性
教师的人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励制度,和任何惩罚无法替代的。相反,为师不廉,他们的人格及他们所进行的教育难以产生可信性,甚至被学生看不起,如某些教师收了某位家长给自己的贿赂,立刻就让家长的孩子坐上好的位置,课外“个别指点”;某些教师热衷于结交有权势或管钱、管物的家长,你给我实惠,我给你子女特别关照等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削弱了学校育人效果,加剧了行业不正之风,玷污了这个净化人心灵的神圣殿堂,毒害了学生心灵。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只有廉洁,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洒在学生的心田。
只有廉洁,教师才能保持教育公正}生
教师公正是在教师活动中,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我国当代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而不公正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在教育中学生的差异性是普遍的,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公正地对待他们,所以要做到教育公正,首先要做到廉洁。
【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推荐阅读:
教师师德修养心得体会优秀文章10-25
高校教师自我介绍07-24
高校青年教师总结09-24
高校新教师总结10-07
高校教师个人鉴定11-13
高校教师实习鉴定11-15
高校教师民主评议党员05-30
高校教师求职信07-04
高校教师年终总结范文07-22
关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