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团体艺术节

2022-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校大学生团体艺术节

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对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的干预研究

摘 要: 为了探讨团体绘画艺术治疗是否能提高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本研究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48名大学生施测,选取自我和谐水平比较低的16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8次干预,对照组不予以干预,实验结束后对两组被试进行后测。結果显示:(1)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上无显著差异;(2)实验组前后测在SCCS的总分(t=6.236,p=0.000)、自我灵活性因子(t=-3.152,p=0.016)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t=2.438,p=0.045)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前后测均无显著差异;(3)在临床表现上,综合领导者的观察、被试的自我报告、重要他人的报告、观察者的观察报告,团体绘画治疗后,实验组在提升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对提升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有一定的效果,并对人际交往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团体绘画艺术治疗;自我和谐;大学生

1 问题提出

罗杰斯是第一个提出自我和谐概念的人,他认为和谐是一种调和或协调的状态,不和谐是一种矛盾或不协调的状态(Robert D.Nye,2000)。自我和谐的过程就是个体为了使自己适应客观世界,而调节个体内部的过程。不仅仅指一个人对自己现有状况的感知,即现实自我,还包括对未来状况的知觉,即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间的差距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差距越小表明个体的自我和谐水平越高(王春娟、冯海英,2009)。绘画艺术治疗是让个体内心潜意识在纸上表达出来,应用的是投射技术,可以更清晰、更直观的探索个体内心世界的想法,使个体在绘画过程中达到自身整合、调整的目的。近年来,我国学者尝试采用团体绘画艺术治疗的手段从无意识层面来干预个体的自我和谐水平,如曼陀罗绘画在自我和谐的评估与干预中有着较好的效果(陈灿锐、高艳红,2014)、团体绘画治疗能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巩丽群,2008)等等。本文将团体辅导与绘画治疗结合起来,以团体为形式、以绘画为手段,对团体绘画艺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探讨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在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寻找有效的新途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招募48名学生,经过面谈和测试挑选出16名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每周两次、每次1.5—2小时左右,共8次的团体绘画活动的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前后测。

2.2 研究工具

(1)自我和谐量表(SCCS),该问卷由王登峰在Rogers提出的7个维度的基础上编制而来的,由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自我的灵活性3个分量表组成。共35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王登峰,1994)。(2)团体活动反馈表,在治疗结束后对实验组成员进行测试,了解实验组成员在活动中的真实感受。

2.3 团体绘画艺术治疗活动材料及方案

需要绘画工具包括水粉纸、水粉颜料、水粉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素描纸等用于每次活动的开展。另外还需要相机,对每次活动中个体的绘画作品进行拍照、记录。

本次团体绘画艺术治疗总共分为八个单元。第一单元:初见你我,通过开团仪式、循环沟通、团体契约、爱心小天使、自由绘画, 增加熟悉度,消除紧张感 , 使成员初步建立团体归属感;第二单元:信你信我,通过信任圈和图画接力赛促进成员相互熟悉、鼓励表达自己、形成相互信任的团体氛围;第三单元:知你知我,通过花样握手、捏拍捶和自画像促使成员进行初步自我探索;第四单元:我的故事,通过青蛙跳水和我的人生故事书促使成员接纳自己过去,思考自己未来,认识到自身与理想的差距,并找到办法缩减差距;第五单元:认识自我,通过人山人海和我的彩色墨迹图促进成员深入认识自我,透过最终的画作思考自己与画作是否有某些联系;第六单元:接纳自我,通过拍手叠词、九宫格绘画引导成员多角度思考自我;第七单元:整合自我,通过心有千千结和曼陀罗绘画引导成员进行绘画治疗的后期自我整合,解决存在的问题;第八单元:团体和谐,通过相亲相爱一家人手语操、揭晓爱心小天使和我们的旅途,促进成员的自我和谐,处理离别情绪。

2.4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和统计。

3 结果分析

3.1 团体绘画的过程分析

团体绘画治疗共8次,分为初始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第一次为团体初始阶段,成员交流存在表面化,有的成员觉得“尴尬”;第二次为过渡阶段,通过信任圈和团体接力画可以看出,整个团队形成了较好的凝聚力,并能相互配合;第三到第七次工作阶段,随着活动的开展,团队氛围逐渐升温,成员互相熟悉,在绘画结束后的分享讨论中,成员的自我暴露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能对其他成员共情, 成员也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曼陀罗绘画也会试着自己分析,并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但是临近结束阶段,有的成员的离别情绪没有被处理好;最后一次活动是结束阶段,有的成员提议希望以后再开展类似的活动还可以叫上团队的所有成员,也有的提议延长活动时间,还有的提议大家聚餐,领导者接受了最后一个提议,在活动结束后所有团体成员聚餐,最终团体绘画小组正式结束。

3.2 自我和谐量表数据分析

3.2.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比较

将实验组对照组在自我和谐量表各个维度上的前测得分进行比较,两组在自我灵活性(t=-0.150,p=0.885、自我刻板性(t=-0.414,p=0.691)、自我与经验不和谐(t=0.717,p=0.497)、总分(t=0.456,p=0.662)上未呈现显著差异,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同质的。

3.2.2 实验组前后测比较

实验组进行团体绘画干预后的前后比较结果,见表1。实验组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前后在自我灵活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和谐总分上呈现显著差异。

3.2.3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结果见表2,两组在自我刻板性、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和谐总分呈现显著差异。

3.2.4 对照组前后测比较

对照组在自我和谐量表自我灵活性(t=-1.376,p=0.211、自我刻板性(t=-0.882,p=0.407)、自我与经验不和谐(t=-0.875,p=0.411)以及总分(t=0.196,p=0.850)前后测未呈现显著差异。

3.3 团体绘画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3.3.1 被试的自我报告

在结束阶段,成员根据自己的所有作品对自身变化做了口头性报告:从最开始到现在变得自信了,慢慢找到了融入集体、改善现状的方法;最大的变化是意识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更明确了自己想要做什么,在这个团体中还能交到这么多朋友,自己很满足。

3.3.2 团体绘画反馈表的报告

对实验组成员进行团体绘画满意度评估表进行不记名施测。在各个条目上,大部分成员表示团体绘画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仅在“对自己更有信心”这个条目上有12.5%的成员认为没有帮助。

3.3.3 重要他人的报告

在团体绘画治疗结束后一个星期,领导者对参与成员的室友进行了访谈,表示:做事有计划、有规律,愿意与身边人打交道,积极参与班级、社团组织活动,学习生活上有了一定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3.3.4 观察者的报告

从最开始大家都很拘谨,绘画内容只停留在表面,到慢慢的大家开始进一步谈论自身的事情,绘画作品丰富起来,整个团体气氛温馨和谐,再到最后大家对团体的恋恋不舍,观察者发现了成员们都在成长,成员的绘画思维、交流能力以及对自身的了解程度都有所提升。

综合数据分析和临床效果分析,团体绘画治疗在提升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具备良好的效果。

4 讨论

4.1 从绘画作品本身讨论团体艺术治疗效果

实验组成员绘画的线条越来越清晰、内容越来越具体,人物像中越来越多的描述面部、身体、衣着等细节,其余画作中色彩越来越鲜艳,画作也越来越流畅,最初成员的“多个自我”、“迷茫自我”在图画中表现的相对明显,绘画治疗接近尾声时,成员已经可以确定绘画的目标,表明成员自我意识的提高、自我整合的深入。用于绘画的时间缩短,用于团体分享的时间变长。成员在分享创作时有着越来越多的情感吐露、越来越多的自我剖析,表明团体成员对自我的理解更加深入,渴望在团队的相互作用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4.2 从人际关系角度讨论团体艺术治疗效果

通过团体绘画活动反馈表和重要他人的报告,团体成员在人际交往方面较以前表现更好,在团体中更能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成员不再有以自我为中心式的想法,能够换位思考。更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更愿意融入集體,成员各自也会在团体绘画创作、分享过程中,找寻真实的自己,有能力将多个自我整合。在团体的模式中开展绘画治疗有助于成员快速成长,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际关系的融合。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被试进行团体绘画艺术治疗的干预,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对提升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接受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干预的被试在人际交往方面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在改善自我和谐量表中的自我灵活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性维度上是有效果的,因此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可以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条有效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美·Robert D.Nye.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王春娟,冯海英.从罗杰斯的自我和谐理论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J].教育探索,2009,(05):123-124.

[3]陈灿锐,高艳红.曼陀罗绘画对自我和谐的评估与干预[J].教育导刊,2014,(01):35-38.

[4]巩丽群.绘画艺术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应用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01):19-22.

作者:邓彩艳 刘树辛

第2篇:表达性艺术团体治疗在离异式单亲家庭大学生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表达性艺术团体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团体模式,即在团体架构中,以音乐、绘画、心理剧、沙盘游戏等为载体,探索学生的情绪问题。在表达性艺术团体治疗中,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整合心理资源,安全、合理的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达到借助艺术创作活动提升对自我情绪的深层次察觉,探索自身的内在能量,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团体治疗;情绪管理;有意识宣泄;觉察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述

(一)什么是表达性艺术治疗

表达性艺术涵盖了视觉艺术、动作、戏剧、音乐、写作等,举凡能促进个人成长及小区发展的创造历程都属之;表达性艺术治疗是鼓励心理学、组织发展、小区艺术、教育等多元取向的结合。藉由这些艺术历程的整合,且允许艺术历程相互的流动,籍此获得自我内在资源,带来疗愈、厘清、启发及创造力。

如果从传统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来看,自我表达是精神世界中超我的投射,但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科胡特却把自我表达定义为内在的精神装置,也就是说,在生活体验中建立的对自我的抽象认识。即通过表达将内心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暧昧的、模棱两可的事物呈现出来。在表达与艺术创作过程中可以照顾到很多自己内在的情绪、想法、感受,用这种安全的表达方式宣泄出来,它的力量是很强的,它的信息也是直击人们的内心的。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做什么?

研究发现,很多长辈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在自己的身上越来越看不到希望,可是通过艺术创作,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发现自己可以做很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能够再一次感觉到从生理到心理的年轻。

离异式单亲家庭的学生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常常自我否定,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通过这种自由的探索,他们就会找到一个安全的出口,使自己越来越有自信,脸上就会展现笑容,在艺术创作中他们会试图忘记心理上的不舒服,获得很多的心理安慰,还能够处理一些小时候还没处理的未尽事宜。美国艺术治疗创立者玛格丽特·瑙姆伯格認为,个体通过绘画的形式把被压抑的冲动表达出来,这使得无意识层面的东西进入了意识层面就能被了解,从而出现真正的和持久的改变。

艺术创作是学生潜意识的表达。潜意识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它隐藏在我们的意识下面,平常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却时时刻刻受到它的影响,就像弗洛伊德用的比喻,它就是一座冰山,在海平面上的这个冰山只是冰山一角,这是我们可见的意识。但冰山的下面体积非常庞大,这便是我们的潜意识。我们太多的想法、行为和情绪都被潜意识左右。在表达性艺术创作中,作品作为一种象征物,潜意识会通过作品的投射告诉我们平常不被理解的事情。

二、表达性艺术团体治疗的优势

表达性艺术团体作为艺术治疗的团体形式,即在团体架构中,通过音乐、绘画、心理剧、沙盘游戏等,探索个人的问题与潜能,达到整合心理资源,恢复身心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研究表明,表达性艺术团体治疗,在心理障碍的干预中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且与传统团体心理治疗模式相比较,有更大的优势的。

(一)多媒介并用,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以深层次澄清

心象(Image)是连接意识和潜意识的事物,即是我们内在世界的内容。在表达性艺术团体治疗中,学生们通过视觉艺术、戏剧、音乐、沙游、动作、写作等媒介,把潜意识中的事物呈现出来,这些媒介可以在团体中灵活运用,换句话说就是用多种刺激元素作用于学生,使之在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相互作用下,自发性的将自己的内在世界,用可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当然此时被呈现的心象并没有完全结束整个过程,通过觉察和分享,它还要再次回到学生深层次的世界中,然后再度被表达出来,这便完成了人的意识与潜意识的连接,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得以更进一步的澄清。

(二)自由的创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包容的疗愈空间

艺术活动本身是具有创造性的特征的。在团体中采用自由的创作形式,会让学生们的想象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正如荣格理论中所阐述的,积极的想象力可以提升自我疗愈的能力。而艺术本身又具备价值中立的特点,因为学生创作的作品也是具有隐蔽性和象征性的,完全不会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所以他们会大胆地把那些平日里不被接纳的力量,充分的释放出来。这使得团体更具备了安全和包容的氛围,这种包容性和安全感促使学生释放内在的情绪情感及冲动。同时面对作品,也会不断的梳理和整合自己的感受及感悟。

(三)潜意识的投射明显降低了学生们来自语言上的自我防御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遭受不被自己或者他人接受的不愉快体验时,会采用一定的防御方式来缓解内心的冲突,其中一种防御方式就是投射。在艺术创作中,学生那些不愉快的经验或者不被接纳的情绪情感会加重于作品之上,即让感情自发地从潜意识中释放出来,以缓解自身的焦虑。尤其是当团体的领导者或者其他成员给予其作品高度关注时,学生就会接受自己创作中反馈回来的信息,一旦当他们意识到他人的镜像作用时,他们的创作活动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他们会借助分享和讨论作品的过程,流露出真情实感,放下所有的防御,表达出最真实的自己。

(四)表达的整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疗愈效果

在表达性艺术团体治疗中,学生们借助视觉图像、身体雕塑、沙游、写作、戏剧等方式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努力地想象创造出一件件自己满意的作品,于是艺术作品的生成,促使学生与自己内心深处相连接,而整个的创作过程便是对学生自我经验、情绪情感、心理资源的整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能够重新认识和体验自己的生命过程,完成内在的自我整合,大大增强了团体的疗愈效果。

三、在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中学习情绪管理

离异式单亲家庭的学生,在情绪上容易呈现两种极端的表达方式,一种是愤怒,另外一种是压抑。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原生家庭中耳濡目染了父母吵架甚至暴怒的处理问题方式,因此愤怒也成为了他们习得的一种处理问题或冲突的方式。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非常敏感,不知道会被别人的哪一句话戳中就会突然爆发,情绪激动。很有可能自己却意识不到这种情绪的发泄,但结果是既伤到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到了自己。还有,当父母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逐渐升温,孩子常常会产生一种自责的心理状态,他们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父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以他们即便有不愉快的体验时,也会尽量的压抑,不去表达,尽量让父母满意。即便是他们内心充满了有不良情绪,仍然认为他们自己的情绪是不能有的、不适合的、不能表达的。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压抑自己情绪的习惯。

如果说情绪管理也有一个从低到高的水平之分的话,那么,就应该是从无意识的压抑或发泄到有意识的宣泄与表达,再到有意识的觉察与成长。因此,表达性治疗团体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宣泄与表达情绪、察觉与梳理情绪。

(一)有意识的宣泄与表达

有意识的宣泄与表达,即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然后选择一种方式去宣泄和表达。与无意识的情绪宣泄相比较,有意识宣泄与表达的最大好处就是在于他们知道自己是有情绪的,也知道自己是怎样表达的,更知道这样表达的原因在哪里,甚至他们还可以适当调整表达的效果,这样情绪就变得可控了。在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中可采用:

1.情绪涂鸦。情绪涂鸦是引导学生用色彩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团体的活动主题设计为“情绪波动,身体知道答案”。在团体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一张人体轮廓图像,在讨论完“当我们愤怒时,身体会怎样的感受”之后,再请他们用色彩在身体的相应部位涂鸦。学生们大都在人体的头部、心脏、手部、脚部涂上了红色,还有的同学在手臂和腿部用红、黄、蓝三色以密集混乱的线条加以描述,尤其是在心脏的部位加重了描画。甚至有的同学把整个头部都涂上了红色儿,身体的部分用黑色涂满,只留出几块儿白色的菱形做点缀。学生说,愤怒时,好像自己的整个血液都充满了头部,而整个身体是冰冷的麻木的,那种感觉真的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当他们重新审视和分享这些作品时,内心感到轻松了许多,也放下了许多。

2.绘画创作。绘画是被压抑的情绪情感的有意和无意的表露。绘画创作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深刻的安全通道,将内心压抑的情绪情感形象化,用一种更生动、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宣泄出来。如,主题画“我的故事”是让学生来创作一副六联画,加上封面和封底,一共是八幅,组成一本属于自己的小小书。一名学生讲述了他的特殊成长历程,书名《树》 :子落-芽发-雨打-石破-依茁-成活。他讲述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一直跟奶奶一起生活,他就像是一颗从一辆急速行驶的货车上掉下来的一粒种子在路边发芽了,这个小芽经历了暴风骤雨,山石压迫,它依然坚强的破土而出,慢慢成长,最后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能为人们纳凉的大树。当他分享成长故事的时候,他满载的孤独、不安、压抑和委屈也随之被倾泄。

(二)促使学生有意识的觉察和成长

有意识的觉察和成长是情绪管理的关键,觉察便是让学生去深入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然后通过接纳原谅转变等方式放下、成长。

1.身体雕塑。身体雕塑是让学生通过肢体造型来回应他们深层次的情绪,让他们跟随自己的内在历程来帮助自己去探索内心深处的东西。在团体中,教师引导大家一起把愤怒情绪做成一个身体雕塑,把内在的情绪体验用外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们要通过几番讨论之后,由一名男生指导大家进行造型活动。经过几分钟的调整,学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让人看着心疼的愤怒造型。撕扯、纠结、无奈、用尽全力、痛苦极致。这个造型让人感到了愤怒背后的恐惧和无助。教师用手机拍摄了整个造型和每个人的面部表情,当大家看到这个作品时,整个团体室的空气在一刹那凝固了,大家都感到十分震撼。

在分享完各自的感受后,又进行了第二次造型,这便是情绪转化的部分。大家最后创作出了一个动态的造型:一名学生在最里层,愤怒的把双手向上抓着,第二层几名女生做了同样的动作,最外层被其他几名男生紧紧的包裹着,气氛十分紧张。慢慢的,最里层的女生双手下移托在下颌上,脸上露出笑容,几名女生的手也缓缓下落,最外层的男生手手相连,向外下腰,整个造型就变成了一朵盛开的莲花,一切都变得柔软起来。一名学生在分享中说到,当愤怒情绪的张力拉伸到极致的时候,有了他人的支持与呵护,感到温暖,就会接纳和放下。

2.詩歌创作。罗杰斯认为,通过图像和文字,我们对自己的情感行为有了更多的认识,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认可,而诗歌创作能够帮助学生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悦、伤感、幸福与懊恼,从而帮助他们去用心回忆过去,感受现在。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或重读自己的作品,来觉察内心的情绪或矛盾冲突,从而获得反思和成长。在诗歌创作之前,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诗歌的基本格式,比如我是、我感到、我触摸、我担心等等,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自我察觉,一名学生在诗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孤独的人,我感到内心的寂寞,我触摸哭泣的脸庞,我担心我交不到朋友;我是一个孤独的人,我理解那些漠视我的同学,我说我和他们不是一路人,我梦想走出孤僻,我会展示自己,我希望拥有真正的兄弟”。我们看到了这名大一学生内心孤独感的真实表达。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周围都是陌生人,他感到很孤独,需要朋友的支持,担心自己会交不到朋友。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他的觉察与成长,那就是他想要走出孤僻,尝试着展示自己,拥有真正的兄弟。

综上所述,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能够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安全的合理化地表达自己,借助艺术创作活动提升对自我情绪的深层次察觉,探索自身的内在能量,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2009年12月.国际表达性艺术治疗学会(The International Expressive Arts Therapy Association,简称IEATA之定义).来自网络http://ieate.or/about .htmd.

[2]梁黛婧.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对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的影响研究.心理月刊,2020:22-42.

基金项目:2019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立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9SZWT08。

作者:何冬妹 庄郁馨

第3篇:大学生社区艺术教学实践与音乐团体活动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

【摘要】大学生社区艺术教学实践与音乐团体活动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大学生社区艺术教学实践与音乐团体活动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大学生社区艺术教学实践与音乐团体活动开展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教学实践;音乐团体活动;影响;文化素质

一、大学生社区艺术教学实践与音乐团体活动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激发创新潜力,提高文化素质

科学强调的是严谨和周密,因此不管从事什么门类的科学研究都需要严密的邏辑思维;而艺术强调的是创造,所以无论何种艺术都需要创新思维。在大学生社区开展艺术教学实践和音乐团体活动,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激发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力的平台[1]。不管是艺术教学还是音乐团体活动,通过形体、声音或者其他媒介形式表现的都是艺术创作者们所要表达的主题。大学生作为思维非常活跃的群体,在参加社区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受到耳闻目染,经过自身对艺术形象的自由想象,可以完成对艺术的二次加工和再创造,能够不断激发创新思维,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得灵感。

(二)提升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

大学生参加社区艺术教学实践与音乐团体活动,对提高其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通过艺术创作来提高审美能力,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能够深刻反映生活的艺术主题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艺术教学实践过程中,他们会一边深入学习艺术理论和方法技巧,一边去潜心创作,其审美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第二是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音乐来提高审美能力,大学生在社区艺术文化活动中既是创作者也是参与者,那些艺术水平高、主题健康的艺术作品能够大大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三)丰富人文体验,增进人文精神

当前很多学校片面强调专业科目学习,导致人文类学科的内容严重不足,社区艺术教学实践恰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艺术与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能够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让人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情感体验[2]。大学生通过社区活动经常受到这种人文体验的熏陶,久而久之,会自觉地产生对人的尊严、价值和生命的关切和爱护,同时,大学生在参与这些社区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频繁,团队协作的机会也会显著增多,这对于增进他们的人文精神,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非常有益。

二、关于大学生社区艺术教学实践与音乐团体活动开展的建议

虽然在大学生社区开展艺术教学实践和音乐团体活动对于学生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在此类实践活动能够保质保量长期开展,并且参与面足够宽的前提下完成的。因此,高校必须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支持这些活动的开展。

(一)高校重视,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平台

高校对大学生社区开展艺术教学实践和音乐团体活动要有正确认识,并充分认识到这些活动对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提高,促进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从而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一方面,高校要把大学生社区开展艺术教学实践和音乐团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来抓,指派专人负责牵头组织,将这项活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高校要尽力为大学生社区艺术教学实践和音乐团体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资金支持,同时此类活动也必须因地制宜,尽量从实际情况出发,能够利用学校场地、人员的尽量利用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二)加强宣传引导,扩大大学生参与面

大学生社区开展艺术教学实践和音乐团体活动重要的是持续吸引学生参与,不断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一是“抓早抓小”,就是每年在新生入學的时候重点针对新生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吸引有艺术特长或爱好的新生积极加入到这项活动中来[3];二是抓大学生社团促进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社团是根据大学生的特长爱好来划分的,这与艺术实践活动中的分类是一致的,大学生社区开展艺术教学实践和音乐团体活动能够为社团提供长期的舞台,因此,高校要做好社团与艺术实践活动之间的对接和协调,引导学生参与;三是倡导大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主动去提高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美好的生活离不开精神层面的追求,高校从这一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于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

(三)引进社会力量,提升活动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事业伴随社会的进步发展到了新的高度,高校应该重视对社会文化资源的利用,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来促进大学生社区艺术教学实践和音乐团体活动质量的提高[4]。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引进社会上的艺术精英来开展艺术教学活动,直接向大学生展示艺术成果,传授新的艺术技巧,传达新的审美观点,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和水准;二是吸引社会赞助,加强社会与校园的互动,通过大学生社区平台向社会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同时也加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

三、结束语

就上文分析可知,通过大学生社区艺术教学实践与音乐团体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潜力、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进人文精神,高校对这项活动应该高度重视,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平台,加强宣传引导,扩大大学生参与面,同时引进社会力量,不断提升活动质量。

参考文献

[1]南江.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修养的影响与作用[J].大众文艺, 2013(21):250-251.

[2]王进.论开展校园周边社区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及思路[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16(02):86-87.

[3]王韻晶.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J].学园·教育科研,2012(18):27.

作者简介:钟莉萍(1982—),女,广东五华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

作者:钟莉萍

第4篇:发言稿——论高校学生团体建设和发展

浅论学生团体的建设和发展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代表大学生英语协会来跟大家分享我们协会

一年来的收获与成长,社团是大学的精髓,社团生活的缺失是不完整的大学。这已是事实,一流人才尽在社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就学生团体建设和发展的一点经验:

一 大学生英语协会简介及活动总结(PPT)

二 本协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每个社团都会谈及到的会员流失问题,个人觉得,这不是个问

题!最简单地说,好多人加入的社团不止一个,甚至三个四个,我当初也加入了三个社团,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选择,既然有选择,即必然会有会员流失。

2.社团凝聚力不强,特别是部长,会长之间的的合作意思不够强。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

3.社团的地位不高,直接导致辛辛苦苦留下来的部长会长等积极

性不高,我觉得应该健全社团干部任选制度,社团干部任命后,都要授予聘书或证书,特别是默默奉献的部长们。

4.东西区发展的不平横,甚至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

应经将要解决,即新校区的建设!

5.社团负责人的自身管理意识不强,往往上学期很有激情,下学

期干劲不足。

6.会员们的英语能力不同,活动的针对性不强。基础相差太大的同学在一起参加活动的效果并不好,基础差的不肯开口,基础好的找不到水平相当的开口,这样只会导致大家都进步不了。

三 社团建设与个人成长的结合

针对以上社团发展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社团:社团基础建设、社团管理、社团成长三个方面构成一个社团的系统,并将个人成长和团体建设相结合。

1、社团基础建设方面

(1)文化建设 社团的文化需要在校训等大环境下结合起来,文化的必要是,他能滋养我们的心,可以让我们更强壮,也让队伍有凝聚力。所以文化必须是向上的,正确的,不是主观随意主张。文化的建设,最主要是从选择人开始的,选择恰当的人,有 1

着共同价值观的人,不能在选错人的基础上构建文化,初期的文

化是脆弱的,从选择社团负责人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学会

识人用人,最重要的是留人!“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

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因此,我们

在与会员间相处的时候,要求我们必须要看到会员的闪光点,学

会用激励与关怀来建立社团的亲和力,留住会员的心。

(2)章程等必要的文件 这是成员了解我们的窗口。主要思路

都要概况在章程里,理念模式都在里面,做什么,为什么做,怎

么做,都可以展示出来。

(3)制度的建立 制度需要参照文化进行,制度是文化的体现。

部门的建立、工作流程、决策机制、信息流程、协会守则等等。

这些可能会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才能基本建立起来。比如我们英语

协会,实行在去年寒假前实施的“点子战略”、品牌活动负责人

制度,提升会员及理事主人翁心态为前提,以做事为中心,以成

就会员为目的,全面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活动系统的建立。就像产品一样,社团可以常规地做什么

活动,这是生存的根本。协会可以逐步建立多个品牌,要做就做

到典范,所以需要加大品牌的建设,而不是随便做完活动了事。

活动尽量系统化、模式化,考虑尽量少的人尽量少的精力下做好

活动。切记,活动求精不可贪大,我们追求的是活动的质量,就

像办讲座即使开始几百人爆满,结果最后走了一大半,这就是不成功,相反只有几十人人,结果最后人越来越多,这就是成功的。

2、社团管理方面

(1)社团负责人自我管理

社团负责人作为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直接与社团管理相关,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我素质培养:

a.通用电气前总裁概括了领导者应具有的品质即要有“4个E“:

Energy(激情和活力)、Energize(激励别人的能力)、Edge(做困难决定的能力)、Execution(执行力),这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b.俗话说“不聋不哑,不配当家”,告诉我们的是,做人不要

太较真,有些事情没必要斤斤计较,有些人就喜欢盯着别人的缺

点,伤和气不说,不还自己还找气受嘛,这也告诉我们在座的需

要相互合作的干部们,要有包容心,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包容别

人的不足,记住:也许别人的不足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c.在这里强调下社团负责人的工作意识,要把工作放在心上,用心才能把细节做完美,这就是同样的活动,不同的人做为何差距这么大。工作的过程中,“接收任务要问,吩咐任务要盯”,比如说,一个活动的工作接受或吩咐后,等到举办现场再发现时已经晚了,再责怪谁也没有用。

b.在社团的工作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要接触学习一定的管理知识,交际知识,基本办公知识等,这也就是学生干部与社团共成长!

(2)社团管理

a.追求管理的合理化社团作为一个自由组合而产生的组

织,必然会存在一系列的管理事宜。大家都知道著名的80/20法则,我们把它应用到社团管理就是:我们要将80%的力量用于20%的社团骨干的培训及管理上,并以20%的社团骨干带动其他80%的会员;要将80%的活动经费投入到20%的经典品牌活动上,并不断优化资金配臵,才能实现管理的系统化,合理化。

b.档案的管理储备 会议记录,总结,照片,博客。建议社团建立备忘录,一届组织领导退役时候,把自己的社团管理和领导的精要或感悟写出来,留给后来人,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提升社团建设水平。

c.强调部长在社团管理中的重要性这个往往被忽视,也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各协会的骨干都被分到各个部门中,部长是他们的直接管理者,会长毕竟不能直接接触每个理事,一个部长的能力大小也能体现在部门人员由部门成立到换届时还留在部门的人数多少;这个问题在我们协会就有很好的体现。

d.管理应从关心开始,关心会员是成功领导者应具有的魅

力,关心会员所带来的收获绝不仅仅是会员本人对于协会的好感;美国著名推销员拉德总结出了“250定律“:即每一位客户身后,大约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我们社团赢得了一位会员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位人员的好感,要求我们必须用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也是我们做人上的收获。

3 社团成长

社团的成长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这要求社团在处理换届问题时一定要做好交接工作,尽量让下一届的负责人熟悉协会的基本情况,很多人换届后摸不着头脑,还谈何创新与进步?社团人一

3届届的换,可社团依然是社团,社团的成长需要一届届的社团人共同的努力!

四 社团发展未来展望

作为我校唯一的外语类社团,经过了十一年的发展,英语协会在校团委的关怀以及在校团体联合会的指导下取得的长足的进步,学生团体,一方面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有党团的带领和支持,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这是一片良田,但要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来,靠种子本身,也靠耕种者和管理者的辛勤耕耘和培育,在这里我们一起给力!在此,祝愿我们学校的学生社团越办越红火,预祝第六届团体发展论坛圆满成功!

最后补充一点,学生干部一定要有牺牲精神,要能吃得了亏:借用苏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学生干部,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谢谢大家!

第5篇:第六届学生团体文化艺术节开幕式议程(新)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第六届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

开幕式议程(讨论稿)

一、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29日(星期四)18:30—20:30

二、活动地点

镭射影厅

三、活动主办:共青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

活动承办:校学生社团联合会

四、活动人员

校团委负责人、各院系分团委(团总支)、学生社团联合会全体人员、各院系学生团体管理中心及社团成员代表

五、活动流程

1、开场舞

2、校团委负责人致开幕词

3、校学生团体联合会负责人介绍本届文化艺术节并公布本届社团文化艺术节各社团活动时间地点、时间和主题

4、社团代表(1人)发言(魔术)

5、2012社团活动视频展示

6、文艺汇演(考虑艺术团和幽盟社团联合演出)

第6篇: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 团体心理辅导是近些年在大学中用得比较多的辅导方式,有着其他方式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学生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有自身的特点,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高校学生干部 管理方法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往往是学生组织、学生团体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代表和先进分子,是高校学生工作、学生活动主要的组织者,是师生沟通、信息传递的桥梁和纽带,其素质和能力水平关系到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因此,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高校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帮助管理者做好学生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群体的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学生干部的培养,意义重大。

1.高校学生干部面临的问题和心理需求

1.1高校学生干部面临的问题

1.1.1学生干部扮演着学生与干部双重角色,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他们面临较一般学生更复杂和多样的问题和事情。一方面要面对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要完成自己干部角色的塑造。因此,学习成绩及师生对其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都会影响学生干部的心理。

1.1.2学生干部需要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及与普通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将会产生各种矛盾,使学生疏远自己,因此而感到苦恼。

1.1.3学生干部会受到较多情绪困扰。由于同时兼顾学习和工作,要面对的压力比一般的学生大得多。当面对工作上不顺心或是学业受挫时,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消极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既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又会影响他们的交往和工作。

1.1.4学生干部团队精神不足,协作能力差。目前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社会不良环境与家庭的宠溺让很多学生干部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个人的利益和前途,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个人名利,淡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缺乏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工作中只想做主角,不愿意当配角,协调能力较差。

1.2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出现一系列有待解决的新现象、新问题。作为学生管理者,了解他们的需要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1人际关系的需要。高校中的学生干部是校园各项活动的组织者,是学校各项学生管理制度的实施者,他们工作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与人交往,得到普通学生干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健康和谐的校园社交关系有助于学生干部顺利完成各项工作,正确处理学生干部各方面之间的人际关系是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需要心理[1]。

1.2.2学习的需要。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干部工作技能技巧、方式方法和公文写作等方面的学习。例如:常用公文写作能力、基本组织策划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简单的对外沟通协调能力等。

1.2.3尊重理解的需要。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极为突出,具有强烈的自尊需要,而学生干部更希望自己被认可,能胜任任何工作,在工作中受到尊重。他们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希望在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以上这些学生干部面临的问题和具体需要,依靠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显然很难解决,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融入学生干部管理中,尤其是团体心理辅导的融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干部的成长。

2.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和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从英文groupcounseling翻译而来的,group可译为小组、团体、群体、集体等,而counseling可译为咨询、辅导。樊富珉教授认为:“团体心理咨询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知识、理论与技术。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2]

20世纪80年代,团体心理辅导开始在我国高校内传播,到20世纪90年代,某高校心理工作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团体心理辅导在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有着实效性。目前,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咨询的常用方法,在我国高校各方面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它已经从被动的障碍性辅导逐渐走向发展性的辅导,不仅用于治疗心理障碍,而且广泛用于全面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在高校教育中有很强的适用性。它在激发自我潜能、满足心理需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及团体凝聚力方面,因较强的预防性、教育性、发展性、治疗性功能,在我国高校学生教育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成为大学生素质提高的新的有效途径。

相较于其他心理辅导的形式,团体心理辅导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1)经济便捷,在高校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团体心理辅导“一对多”的模式,无疑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辅导学生的效果;(2)形式活泼、开放、生动,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吸引更多的成员参与进来,比传统的心理辅导模式有更强的吸引力,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强烈;(3)以团体练习和交往互动为主要的训练方式,活动比较轻松、有活力及富有趣味性,能提高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发参与热情;(4)效果明显,团体心理辅导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充满信任和关爱的团体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干部之间的亲密度和信任感。成员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地实验、观察、分析、实践和体验真实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模拟生活中的情景,把来自学习工作环境、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放到类似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我感受、自我提升,通过一次或者多次的团体辅导,学生明显感到心理的变化,并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践和提高,这是传统的“一对一”的模式所不能达到的[3]。

3.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开展

3.1团体心理辅导一般需分三个阶段实施

3.1.1破冰阶段:此阶段是用来相互介绍,营造良好的关系,讨论团体的目标,订立团体规则及建立彼此信任的一个过程。为消除新任学生干部之间的陌生感,增进成员之间的了解,拉近彼此距离,每一项主题活动前都可通过一些热身活动营造安全开放的氛围,如可进行“大风吹”、“空椅子”、“奇偶数”、“抓手指”、“找家”等游戏,引发个人加入团体的兴趣,使全体学生干部在活动中放下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消除防御心理,融入团体,切实做到用真心换取真情,温暖自己,感染别人,从而促进团队共同成长。

3.1.2运作阶段:这一阶段着眼于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将注意力集中于学生干部团体目标,利用学生干部团体资源,鼓励团体成员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与行为,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觉察他人需要的能力,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协助成员解决问题,自我成长的同时帮助他人成长,最终促进团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开展这一阶段主题活动时需加入引导练习、讨论、分享及处理问题等内容。活动形式可以是游戏活动、情景剧、绘画投射、角色扮演、脑力激荡、冥想、沙盘等[4]。

3.1.3结束阶段:总结汇报阶段,主要是协助学生干部团体成员回顾、总结、评估已有的成长与改变,巩固习得的适应行为,处理离别情绪和团体中的未尽事宜。主要活动可以是“我的收获”“真情告白”“笑迎未来”等,鼓励学生干部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

3.2方案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3.2.1要有一支专业辅导队伍。团体心理辅导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发展性、成长性的团体辅导工作量大,活动周期长,如果仅仅依靠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教师或兼职咨询师,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培养多层次的专业队伍开展工作。

3.2.2要契合学生干部的实际需求。开展学生干部团体心理辅导应尽可能覆盖学生干部常见的成长性、发展性问题,如自我探索、人际沟通、团队协作、情绪管理等,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3.2.3要注重参与者暴露出来的情绪、个性特征。在开展主题丰富的发展性、成长性辅导活动时,指导者要留心学生干部参与成员暴露出来的情绪、个性特征等,并结合其实际情况在团体心理辅导主题活动之外对个体给予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干部个体成长的同时促进团体共同进步。

3.2.4辅导效果评估。在团体心理辅导实施结束后,需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并提供及时反馈和必要随访。信息反馈可以是由学生干部填写效果评估问卷,也可以是学生干部所写的心得体会或感想。

参考文献:

[1]彭巧胤.当代高校学生干部需要心理和激励方式研究[J].文教资料,2008(13).

[2]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韩铖,邱明胜.基于团体辅导策略的高校学生干部心理健康体系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

[4]李苏燕,张跃明.高校学生干部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构建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

第7篇: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暨高校大学生作品及征文参赛须知(初稿)

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

暨高校大学生作品及征文参赛须知(二稿)

一、主题:

1.作品主题:我与中国梦 2.征文主题:我和大艺展

二、参赛者:

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在读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全脱产研究生,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乙组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

三、作品内容:绘画、书法、篆刻、摄影、设计、微电影

四、作品要求:

1.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尺寸

均不超过对开(54cm×78cm);

2.书法、篆刻: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 3.摄影:单张照和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需标明顺序号)

尺寸均为14英寸(30.48cm×35.56cm);除影调处

理外,不得利用电脑和暗房技术擅改影像原貌。摄

影作品需同时报送电子文件(JPG格式,分辨率到 300dpi)。

4.设计:含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平面设计尺寸不超过对开 (54cm×78cm),立体设计尺寸不超过50cm(长)× 50cm(宽)×50cm(高)。

5.微电影:片长不超过15分钟,提交的视频格式统一为DVD 格式。作者须保留MOV或AVI格式视频文件。

五、征文要求:

围绕本届艺术节活动的主题“我的中国梦”,记录广大高校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体会和收获,反映艺术节活动中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征文高校评选后统一报送,每校可报2-3篇(纸质和电子文本同时报送)。文稿用word文档,单倍行距,标题用宋体2号粗体字,作者姓名、学校、院系和正文用仿宋小3号字。

六、大赛流程:

1.2014年4中旬前完成:作品及文章的创编及征集; 2.2014年5月初参加:我校五四青年节晚会暨艺术节开幕式; 3.2014年6月中下旬报送:以学校为单位向省教育厅第四届

大学生艺术节活动组委会报送作品; 4.2014年9月前评选:省教育厅对作品进行评选

(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5.2014年9月中下旬报送:以省教育厅为单位向教育部第四 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

七、报送要求:

1.艺术作品不用装裱。艺术作品需注明作者姓名、所在院校、组别、联系电话、作品的名称和品种、尺寸大小(长×宽×高)、创作时间;可写在作品背面,也可附另纸注明; 2.版画作品按惯例需在画面四周留出空白并署名。随摄影作品提交的电子文件用光盘报送,光盘上需粘贴标签注明作者姓名、所在院校、组别、作品名称;

3.2014年4月前,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报送校团委,学院总数不低于14件(组、幅、篇),每人限报2件(组、幅、篇)。

七、作品使用:

艺术作品不退还作者。教育厅对获奖节目和作品有权在相关活动和资料中使用(包括印制光盘、编辑画册或用于展览、宣传等),不支付作者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报送的艺术作品如发生著作权问题,由报送学校承担相关责任。

八、奖励方法: 1.奖项设置

优秀组织奖:奖励组织工作扎实、活动成效突出的相关高校。艺术表演节目奖:各项目(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分设

一、

二、三等奖。艺术类作品奖:各项目(绘画、书法、篆刻、摄影、设计、微电影)分设

一、

二、三等奖。指导教师奖:奖励获艺术表演节目

一、

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不超过3名)和艺术作品

一、二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件作品限1名)。优秀创作奖:奖励为本届艺术节活动原创的优秀节目。校长风采奖:奖励高校校长绘画、书法、篆刻、摄影优秀作品的作者。优秀论文奖:设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

一、

二、三等奖。校长杯:奖励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全面推进、艺术节活动成绩突出的高校。 2.优秀组织奖评选要求

优秀组织奖由教育厅艺术节活动组委会根据各高校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评选。要求艺术节活动指导思想正确,有活动实施方案、宣传方案和安全工作方案,有活动专项经费,认真组织各阶段艺术节活动,参与面广,开展校级集中评选,有活动专题简报、总结等书面(音像)材料等。 3.“校长杯”评选要求

凡是参加全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活动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均可参加评选。要求学校艺术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健全,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有力,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扎实,课外艺术活动开展丰富,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有成效,学校艺术教育条件有保障,积极参与全省大学生艺术节活动,活动效果突出。

九、组织宣传

省教育厅成立全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我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各高校相应成立艺术节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本校艺术节,制订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规范运作,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使艺术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各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为艺术节活动的深入健康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开设大学生艺术节活动专题网页,集中宣传报道艺术节活动。

第8篇: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暨高校大学生作品及征文参赛须知(初稿)

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

暨高校大学生作品及征文参赛须知(二稿)

一、主题:

1.作品主题:我与中国梦

2.征文主题:我和大艺展

二、参赛者:

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在读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全脱产研究生,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乙组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

三、作品内容:绘画、书法、篆刻、摄影、设计、微电影

四、作品要求:

1.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尺寸均不超过对开(54cm×78cm);

2.书法、篆刻: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

3.摄影:单张照和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需标明顺序号)尺寸均为14英寸(30.48cm×35.56cm);除影调处理外,不得利用电脑和暗房技术擅改影像原貌。摄影作品需同时报送电子文件(JPG格式,分辨率到300dpi)。

4.设计:含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平面设计尺寸不超过对开(54cm×78cm),立体设计尺寸不超过50cm(长)×

50cm(宽)×50cm(高)。

5.微电影:片长不超过15分钟,提交的视频格式统一为DVD格式。作者须保留MOV或AVI格式视频文件。

五、征文要求:

围绕本届艺术节活动的主题“我的中国梦”,记录广大高校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体会和收获,反映艺术节活动中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征文高校评选后统一报送,每校可报2-3篇(纸质和电子文本同时报送)。文稿用word文档,单倍行距,标题用宋体2号粗体字,作者姓名、学校、院系和正文用仿宋小3号字。

六、大赛流程:

1.2014年4中旬前完成:作品及文章的创编及征集;

2.2014年5月初参加:我校五四青年节晚会暨艺术节开幕式;

3.2014年6月中下旬报送:以学校为单位向省教育厅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活动组委会报送作品;

4.2014年9月前评选:省教育厅对作品进行评选(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5.2014年9月中下旬报送:以省教育厅为单位向教育部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

七、报送要求:

1.艺术作品不用装裱。艺术作品需注明作者姓名、所在院校、组别、联系电话、作品的名称和品种、尺寸大小(长×宽×高)、创作时间;可写在作品背面,也可附另纸注明;

2.版画作品按惯例需在画面四周留出空白并署名。随摄影作品提交的电子文件用光盘报送,光盘上需粘贴标签注明作者姓名、所在院校、组别、作品名称;

3.2014年4月前,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报送校团委,学院总数不低于14件(组、幅、篇),每人限报2件(组、幅、篇)。

七、作品使用:

艺术作品不退还作者。教育厅对获奖节目和作品有权在相关活动和资料中使用(包括印制光盘、编辑画册或用于展览、宣传等),不支付作者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报送的艺术作品如发生著作权问题,由报送学校承担相关责任。

八、奖励方法:

1.奖项设置

优秀组织奖:奖励组织工作扎实、活动成效突出的相关高校。艺术表演节目奖:各项目(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分设

一、

二、三等奖。艺术类作品奖:各项目(绘画、书法、篆刻、摄影、设计、微电影)分设

一、

二、三等奖。指导教

师奖:奖励获艺术表演节目

一、

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不超过3名)和艺术作品

一、二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件作品限1名)。优秀创作奖:奖励为本届艺术节活动原创的优秀节目。校长风采奖:奖励高校校长绘画、书法、篆刻、摄影优秀作品的作者。优秀论文奖:设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

一、

二、三等奖。校长杯:奖励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全面推进、艺术节活动成绩突出的高校。

2.优秀组织奖评选要求

优秀组织奖由教育厅艺术节活动组委会根据各高校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评选。要求艺术节活动指导思想正确,有活动实施方案、宣传方案和安全工作方案,有活动专项经费,认真组织各阶段艺术节活动,参与面广,开展校级集中评选,有活动专题简报、总结等书面(音像)材料等。

3.“校长杯”评选要求

凡是参加全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活动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均可参加评选。要求学校艺术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健全,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有力,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扎实,课外艺术活动开展丰富,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有成效,学校艺术教育条件有保障,积极参与全省大学生艺术节活动,活动效果突出。

九、组织宣传

省教育厅成立全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组委会。组委会

办公室设在我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各高校相应成立艺术节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本校艺术节,制订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规范运作,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使艺术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各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为艺术节活动的深入健康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开设大学生艺术节活动专题网页,集中宣传报道艺术节活动。

第9篇:浅议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关系

摘 要

根据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师范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及教体艺[2004]12号文件精神,我们可以知道,在课程的设置中,不但重视了音乐和其他艺术联系的学科,尤其重视了艺术实践的环节,增加了艺术实践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如何贯彻教育部的指导方案的精神以及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来展开艺术实践活动,我认为是现阶段高师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艺术实践教学的意义

艺术实践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定的艺术实践活动,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获得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的社会评价,使学生能在一个新环境里从新的角度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进一步进行合理的自我调整,更利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能力的提高。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深人社会,了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和社会对艺术需求情况的机会,同时,能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一方面能突破一些“学院派”僵化保守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能培养较好的辨别力和鉴赏力。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更能提高学生对学习艺术的兴趣,使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和勇气得以展现。还可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实践经验,将其转化成实际工作的能力,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着深远影响。

艺术实践教学也展示与锤炼了学生的艺术才华,培养了创新精神,艺术实践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展示艺术才华的广阔天地,如有的学生长于歌唱或演奏,有的长于舞蹈,有的长于戏剧表演,有的长于编创„„在艺术实践不拘一格的表演形式中,学生的各种特长都可以得到充分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各方面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如让他们自编自演一台节目,从创作构思、节目编排、组织演出,到节目串词撰写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他们逐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锻炼和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创新精神。这为学生今后独当一面、有创造性地从事教学工作与组织各种相关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艺术实践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使从事高校艺术专业的教师,不断修正己的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改进陈旧的教育方法,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站稳讲台、兼顾舞台和创作、面向社会、多能一专”的人才,力争让毕业生达到“在讲台称职,在舞台和创作上创新,同时,也是非专业院校和艺术团体中成为艺术活动中活跃的多面手”。

艺术实践活动对整个校园文化具有净化和推动的作用。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品位,是代表学校的旗帜。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如井冈山学院就有青年志愿者、文学社团、大学生艺术团、记者团等等,都活跃在校园文化的舞台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了一定的人文知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艺术理论知识的传播,优秀作品的推广,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艺术实践存在的教学问题

在传统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艺术实践分布在每个学期,体现出对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从本人了解的一些院校实施的情况看,艺术实践大多围绕一些演出任务展开,其主要形式是舞台演唱和舞蹈表演。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但存在的问题是:实践活动主要围绕一些演出任务展开,形式较为单调,且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舞台表演对学生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极不均衡,一些专业基础较差的学生仍然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经常参加演出实践的学生与这一部分学生的距离愈拉愈大;虽然艺术实践被写在教学计划中,但由于时间是机动的,因此实际执行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艺术实践缺乏严格的组织实施计划,每一次实践的形式、内容与应达到的目标不甚明确;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三、艺术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科学制定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根据高师教学计划的总体培养目标,依照艺术实践课程的要求,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纲,构建完整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目标、任务、形式、内容与方法。将艺术实践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使它成为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艺术实践,并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建立课程的评价机制。由于学生在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上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应以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程度和综合表现为依据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其评价机制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重视与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这是艺术实践课程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

制定时应该遵循综合性原则、人人参与的原则,安排的实践活动内容中,要涉及专业的全面性,要安排丰富多彩的、不同层次的实践形式,并将这些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参与艺术实践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专业才华,拓展艺术视野和审美空间,锻炼各种能力,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安排,让每个学生在全身心的参与过程中,获得艺术审美体验,达到培养锻炼各种能力的目标。

(二)、确定学期、学年的实践教学主题和活动方案

在宏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指导下,根据当年国家的一些重要事件、高校所在地的一些重大事件、院校内部、艺术专业的年级教学计划的需要以及实践活动服务对象的性质和需要,确定学期、学年的实践教学主题.并制定出详细完善的活动方案。如井冈山学院2005年12月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场晚会,2006年3月份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每年12份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都属于这类的 主题鲜明的活动。

(三)、艺术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

艺术实践是检验教学、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有效方式,这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实践形式为学生搭建起了交流的平台,根据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历,艺术实践常用以下的各种形式;当然,以下有些的活动都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

1、举办独唱独奏音乐会,或包含重唱(奏)、合唱(奏)、表演唱;突出艺术学生的专业性。

2、组织歌舞类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晚会或综艺形式的文艺晚会,节目的形式包括合唱、歌伴舞、舞蹈、器乐合奏、小品、话剧、配乐诗朗诵等,充分体现人人参与的原则,使那些技巧性薄弱的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艺术舞台的实践经验。

3、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如每年的“五四”、“国庆”、“一

二、九”歌咏比赛,大学生艺术节,或以系为单位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艺术学院的学生到各学院去帮助排练、当合唱指挥、节日编导等等。

4、参加学校所在地政府、文化、教育等部门组织的大型演出活动、文艺会演等。

5、利用寒暑假或节日长假,到企事业单位、学校、少年宫、艺术馆等文化、教育单位,参与艺术培训、辅导或协助编排文艺节目等工作;

6、到各地“采风”或者进行“田野调查”,以及其它不拘一格的实践活动。

总之,艺术实践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形式也非常多样化,成果的评价也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因此,艺术实践的主体(学生)和客体(教师)都担负着很艰巨的任务,它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在短

的时间内是很难取得成绩的一门课程,需要我们大家和音乐同行的共同努力,共同来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目前,我系正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课程实验,希望能与同行一起共同探讨的新路子,以更好地促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廖乃雄.音乐教学实践的基本环节与途径[J].音乐教育(南

京),2000(4).

[2]宋莉莉.音乐教育学概要[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3]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发展新动向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4(7)

[4]杨薇.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J].中国音乐教育,2005(9).

[5]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井冈山学院2005年教学计划(修订版)

上一篇: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下一篇:2015年毕业生就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