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自查报告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就业自查报告(推荐8篇)

高校就业自查报告 篇1

针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着“内抓教育,外拓市场、全员参与” 的原则和“早起步、早准备、早动手”的策略,我系积极、有针对的拓宽就业途径,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认真分析研究就业形势,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为了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我系针对x设计、装潢x设计、电脑x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就业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同时找准做好就业工作的突破口,及时掌握学生就业信息。经过分析认为,2011年,全省各高校毕业生人数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就业岗位并未有明显增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往年建立的就业基地和关系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减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就这三个专业方向而言,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却持续攀升,市场对人才的选择越来越趋于理性,重点还是考察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的新形势,我系积极探索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途径,立足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指导学生应聘礼仪和技巧,切实把工作做到细处

1、引导毕业生及早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自觉地在工作中运用、丰富在系部所学专业知识。从指导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设计,举办职业道德讲座等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社会的选择,怎样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保持踏实肯干、锐意进取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就业单位的好评。

2、鼓励学生参军、专升本,支持学生报考公务员、选调生、村官,参军等,扩展其他就业途径。我系参军自去年零的突破之后,认真总结经验,继续鼓励毕业生参军,并组织老师有针对性的对报专升本的学生进行辅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毕业生服务工作

1、我系及时收集整理就业信息并发布。为了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指定专人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工作。为了让每一名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在我系网站建设了专门的就业信息宣传专栏。通过学院组织大型招聘会1次,招聘单位几百余家,提供岗位30多个,通过招聘会达成意向100多人次。

2、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就业问

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学校工作的重点,x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以及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要求,一方面,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据统计,08届毕业生有2人已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10余人就业,多人拥有自主创业意向。

五、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1、按照就业处关于做好xxx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的要求,做好各环节的毕业生就业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2、就业指导负责老师与毕业班级老师保持密切关系,做好系部学生就业状况、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工作。做到100%覆盖,没有遗漏。

六、xxx届毕业生工作前一阶段的经验

今年我系毕业生工作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主要有:

1、毕业生工作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早准备、早计划、早实施。我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动员等工作在大大四刚开学就已经开始展开。

3、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选拔任用了一批有能力、有工作热情、有责任心、有积极性、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从而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使在校生及早了解就业程序,看清就业形势。

4、针对今年就业现状,结合我系专业特点,勇于开拓思路,把握我系毕业生受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欢迎的机会,将开拓就业市场的重心向生源

地以及周边靠拢,不但得到了毕业生的一致认可,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系专科生业生共574人,现就业544人,未就业30人,x设计 91.94%(194/211)电脑x设计 96.35%(132/137)装潢x设计 96.46%(218/226))平均就业率94.77%。相对来说x设计专业就业率较低,系部针对该专业辅导员调动部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催缴协议措施,不存在不交就业协议不发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现象。篇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自查报告

(2011年12月28日)2011年,我镇促进就业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莱西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西高就字[2011]1号)文件,对承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和总结,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政策体系,明确目标责任,确保促进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我镇成立了由党委委员任组长,为民服务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度,将市下达就业创业考核指标分解下达至各村,做到工作落实到基层、责任落实到个人;统一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同时,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窗口,安排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的实施执行,极大地促进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引领毕业生就业。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从今年8月份开始,由镇为民服务中心牵头,建立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登记制度。为了全面掌握我镇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我镇就业办工作人员,深入调查了我镇高校毕业生情况,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时间、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学历学位、家庭生活来源、家庭成员情况、就业情况和就业去向等多方面的详细情况,并将调查情况进行总结统计,在各个村建立起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台帐,根据台账资料,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跟踪,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服务。

通过建立这一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本镇大学生就业动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促进就业措施打好了基础。截至目前,已登记就业的大学生占总数的90%以上。

三、建立就业服务中心,多形式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镇在为民服务中心建立了就业服务窗口,并对外提供政策咨询、免费职业介绍、项目推介、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利用媒体宣传、广播和各村宣传栏大力宣传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和措施,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都能创业、创稳业、创好业,我镇召开了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座谈会,全面地介绍了关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通过与上级业务部门以及镇工业园区企业的沟通联系,定

期掌握用人单位用工情况及需求信息。同时,为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加市人社局组织的创业培训和进入市创业孵化基地见习,不断培养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提高应届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镇累计参加创业培训20人,成功创业1人,带动就业5人。

四、完善就业服务建设,加大力度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

我镇以高度的责任感把促进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加强村委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落实专职人员,定期通过电话调查、走访慰问的形式,对各村大学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形成调研信息及时上报镇主要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截至目前,累计报送调研信息7篇。同时,对调研过程中确认为特困毕业生的,根据大学生个人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特困毕业生”援助制度,免费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优先推荐他们到辖区企业参加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活动,确保他们实现充分就业,截至目前,我镇特困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今年刚开展的一项新工作,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政策、信息了解较小,因此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建议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的政策法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自身工作能力,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2、高校毕业生工作涉及的面较广,毕业生的层次较为复杂,给日常的信息统计、汇总分析、及时准确的上报带来诸多不便,以至于给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被动。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年12月28日 2011篇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x系xxx届毕业生工作在学院党委、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就业处的指导下,在面临重大困难的形势下,x系就业工作小组坚持狠抓思想教育,及时耐心的进行就业指导,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针,“就业指导全员化”的工作要求,“就业服务人性化”的工作原则,充分收集用人单位信息,把握机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细致深入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前一阶段就业工作做如下汇报:

针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着“内抓教育,外拓市场、全员参与” 的原则和“早起步、早准备、早动手”的策略,我系积极、有针对的拓宽就业途径,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认真分析研究就业形势,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为了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我系针对x设计、装潢x设计、电脑x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就业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同时找准做好就业工作的突破口,及时掌握学生就业信息。经过分析认为,xx年,全省各高校毕业生人数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就业岗位并未有明显增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往年建立的就业基地和关系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减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就这三个专业方向而言,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却持续攀升,市场对人才的选择越来越趋于理性,重点还是考察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的新形势,我系积极探索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途径,立足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指导学生应聘礼仪和技巧,切实把工作做到细处

1、引导毕业生及早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自觉地在工作中运用、丰富在系部所学专业知识。从指导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设计,举办职业道德讲座等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社会的选择,怎样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保持踏实肯干、锐意进取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就业单位的好评。

2、鼓励学生参军、专升本,支持学生报考公务员、选调生、村官,参军等,扩展其他就业途径。我系参军自去年零的突破之后,认真总结经验,继续鼓励毕业生参军,并组织老师有针对性的对报专升本的学生进行辅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毕业生服务工作

1、我系及时收集整理就业信息并发布。为了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指定专人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工作。为了让每一名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在我系网站建设了专门的就业信息宣传专栏。通过学院组织大型招聘会1次,招聘单位几百余家,提供岗位30多个,通过招聘会达成意向100多人次。

2、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学校工作的重点,x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以及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要求,一方面,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据统计,08届毕业生有2人已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10余人就业,多人拥有自主创业意向。

五、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1、按照就业处关于做好xxx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的要求,做好各环节的毕业生就业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2、就业指导负责老师与毕业班级老师保持密切关系,做好系部学生就业状况、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工作。做到100%覆盖,没有遗漏。

六、xxx届毕业生工作前一阶段的经验

今年我系毕业生工作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主要有:

1、毕业生工作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早准备、早计划、早实施。我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动员等工作在大大四刚开学就已经开始展开。

3、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选拔任用了一批有能力、有工作热情、有责任心、有积极性、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从而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使在校生及早了解就业程序,看清就业形势。

4、针对今年就业现状,结合我系专业特点,勇于开拓思路,把握我系毕业生受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欢迎的机会,将开拓就业市场的重心向生源地以及周边靠拢,不但得到了毕业生的一致认可,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系专科生业生共574人,现就业544人,未就业30人,x设计 91.94%(194/211)电脑x设计 96.35%(132/137)装潢x设计 96.46%(218/226))平均就业率94.77%。相对来说x设计专业就业率较低,系部针对该专业辅导员调动部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催缴协议措施,不存在不交就业协议不发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现象。篇四:就业工作自查报告4稿 烟台大学2008年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教学厅[2008]4号文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的通知》(鲁人办发 [2008]74号)的具体要求,我校对2008年就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和落实,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1.领导高度重视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在分管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五月份以前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议,从五月份开始每周调度,并深入院系进行督导和调研,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狠抓落实。为了进一步抓好2008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008年3月14日学校召开2008年就业工作会议,对就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我校党委书记韩向利同志多次强调一定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要把就业工作当作民生之本,当作关系到每一名大学生,乃至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当作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第一要务。做好就业工作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崔明德校长重申: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办学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全国同类高校的发展前列”的办校目标,因此必须认真抓好就业工作。在2008年全校工作研讨会上,学校确立了就业工作作为本学期的五项重要工作之一。2.组织机构健全

为做好就业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就业工作领导委员会,各院系均成立有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设有就业工作专职联络员。2003年学校将成立于1993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更名为“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中心”,并升级为副处级单位,下设教育培训部、市场研发部和信息咨询部。

同时学校把服务地方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烟台大学对外合作与服务地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发挥人才群体优势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建立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协调机制,搭建“政府推动,学校为主,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利双赢的发展平台,使烟台大学成为整个胶东半岛延揽和集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高地。3.制度建设规范

为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我校编发了《烟台大学就业工作文件汇编》,该文件分为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学校文件三个部分。其中《烟台大学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及每年下发的《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等有关指导性文件,极大地提高了就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政策水平;制定的《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青春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就业鼓励政策等文件,成为全面促进就业工作的保障;建立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和转递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的严肃性和完整性,为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又可靠的毕业生档案资料。制度化的管理为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

另一方面,我校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建立“就业工作人员联系院系”制度,即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定期、不定期调研,同院系实现直接的工作沟通,及时了解院系的需求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强与院系和广大学生的交流,帮助解决院系在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践证明,该项工作得到了院系的一致好评,促进了我校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三,在学校层面上建立了多项激励奖惩措施,督促、鼓励各院系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确立了学校统筹、部门牵头、院系落实的工作机制,学校主要从政策和信息方面提供服务,进一步强化院系在教育、引导方面的功能,工作重心下移,使院系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学校把就业率作为考核院系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写入了每年年初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从2001年开始实行了奖励措施,就业率超过目标任务的给予丰厚的奖励。

二、工作条件 1.重视队伍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除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外,各院系从事就业工作的达36人,他们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学历达到18人。学校历来重视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近年来参加各种专题培训的达100多人次。2007年至今,先后派出42人次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5人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20人次参加山东省毕业生信息网使用培训。学校重视就业工作研究,每年开展优秀论文评选,营造理论研究氛围,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前瞻性。通过业务培训、实践锻炼,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再加上全员化就业工作氛围已经形成,所以从总体上看,就业工作的队伍力量壮大了。

近年来学校还从地方人事主管部门、企业和校内教学、管理岗位聘请了55位创业导师,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全面的就业指导队伍。在我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韩向利同志在工作报告中谈到就业工作对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时指出,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就业工作队伍,发挥综合优势,全面提高就业率。

另外,面对就业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校就业工作研究不断与时俱进。我校注重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培训,就业指导中心每学期都要对各院系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辅导员是就业工作一线的指导老师,与毕业生接触最密切,要求他们把最新的就业指导政策和国家、社会对毕业生们的关心和关怀传达到毕业生。2.加大经费投入

在经费上,我校几年来的投入都达到了省厅的要求标准,即当年就业专项经费实际投入达到当年学费总额的1%以上。不仅如此,我们每一年的经费都有适当增加,2008年更是增加到90万。

3.保障设施投入

学校投资为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人才市场、资料阅览室、信息中心和洽谈室等设备齐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场所,同时配备了五十多台计算机,目前除了建有1个总面积150平方米的常设专用多媒体人才市场外,学校还在建筑面积为八万

平米的教学试验楼中开辟出面积达六千平方米的楼内廊厅,供每年的大型人才洽谈会使用,可同时容纳近千家用人单位开展招聘活动,接待求职学生近2万人。各个院系还建有就业洽谈室。做为人才市场的配套设置,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设有就业信息发布室、就业资料阅览室及信息中心可同时向数百人提供几百种不同的资料就业以及全方位的信息查询。我们建立的就业信息网站经五次改版,功能日臻完善,信息日趋丰富,包括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择业指南等板块,受到同学的欢迎。从而实现了制度、场地、经费“三到位”,为我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工作内容

1.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经过几年来的共同努力,我校就业市场逐步完善,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以院系为主导的就业二级市场逐渐形成;网上招聘、网络信息报送日益频繁,基本实现了就业管理工作的网络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切实做好我校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组成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推介团,奔赴省内的济南、青岛、潍坊、威海、文登、临沂、菏泽、济宁以及烟台市的周边县市区和辽宁大连、江苏昆山等地考察就业市场并推介我校毕业生。各院系领导也都主动出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2007年我校共召开大中小型招聘会共80余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2000多个,供需比达1:2,并通过网络报送07届毕业生7332人,报送2008届毕业生生源6066人,发送档案近万份。

针对2008届毕业生,我校于2007年11月25日召开了大型的供需洽谈会,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以及省内各地市的24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招聘,提供岗位数近5000个,15000名毕业生进场求职,初步达成工作意向7000多个。从本届毕业生洽谈会的筹备过程、参会单位数量、质量、大会召开的过程、期间的签约率、各用人单位的反馈等方面来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达到了预期效果,获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自2007年9月至今:校院二级已举办小型用人单位专

场招聘会近300场;中等规模的招聘会(用人单位在10-50家以内)5场;大型招聘会(100家以上):2场。2.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学校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注重就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承载、激励等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就业指导的提前介入,让学生做到未雨绸缪,在思想素质、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设为必修课,主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准备和择业观念教育,给他们以政策指导,引导他们树立竞争意识,树立立志创业和服务基层的观念。针对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诸如:就业定位问题,就业协议签订,报考公务员等问题加以具体指导。学校每年为毕业生发放《学生就业指南》,“指南”针对性强,现在已成为毕业生欢迎的“口袋书”。从2004年开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入选修课,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渗透到入学、专业教育中,让大学生针对个人的特点尽早“定向”、“定点”“定位”。

学校注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我们一方面把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系列培训,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梦想。我们主要是以举办“企业家论坛”、“专家讲座”、“创业导师报告会”、“校友讲座”、“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和模拟人才洽谈会等形式进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市场意识及就业信心。同时学校现有理论学习型、学术活动型、社会服务型、兴趣爱好型等86个校、院级学生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校积极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策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的方针,引导毕业生积极创业。学校去年共选派三人参加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主办的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同时学校已同国际劳工组织、团中央和中青联签署协议,就学校创业课程的开设进行合作。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创造大学生创业平台,我校自2003年8月实施“青春创业基地”计划,共联系到文登艺达集团等88家单位参与我们的“基地”建篇五:招生就业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根据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要求,并按照学院就业工作考评指标体系,逐条逐项对照,就我系就业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条件

1、组织领导 为做好学院毕业生工作,我系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 老师为领导小组成员的的系就业够工作领导小组,并将3523设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

2、人员设备

我系就业工作设有专门的负责老师,有 老师负责就业数据统计、报送和管理就业相关数据,同时还负责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管理。我系就业领导小组下还设就业服务小组,由学生干部构成,主要负责为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并及时传达给同学,协助老师完成就业工作相关事宜。我系为方便就业工作人员,配备有一台专用电脑供毕业生查询讯息、登录毕业生就业情况。向毕业生公布就业管理人员办公地址和联系方式。

二、工作内容

1、制度建设

为方便就业工作开展并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我系制定了工作计划,并及时开好毕业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院级组织的有关就业培训、讲座、会议、活动和比赛全

部参加。担任组长的 书记经常召集小组成员讨论、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我系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系顺利、成功的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2、思想教育

我系针对毕业生离校问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毕业生文明离校和全教育。通过召开全系毕业生动员大会、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育,多方面、多层次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我系毕业生文明离校未发生任何违纪事件。

3、4、材料管理

毕业生推荐表、登记表、就业协议书管理填写准确、规范、管理严谨、归档材料上报及时、完整、规范,按招就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报送有关材料数据。

5、信息管理

6、就业市场

三、工作成效

1、就业率 2011年我系共有毕业生 人,就业率为,其中考取研究生的 人,考上选调生的 人。

高校就业自查报告 篇2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

(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

由就业的内涵来理解就业质量, 即指从业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劳动报酬的优劣程度。根据对就业质量的解释,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可界定为已就业毕业生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劳动报酬的优劣程度。此内涵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已就业毕业生与生产资料结合的优劣程度, 二是已就业毕业生基于付出的劳动获得报酬 (包括物质和精神) 的优劣程度。事实上, 优与劣并不是绝对的, 因而, 就业质量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与经济发展、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紧密相关。

(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

从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出发, 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已就业毕业生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指标, 如人职匹配、专业对口和受教育程度等;二是已就业毕业生所获得的劳动报酬, 如工资、嘉奖、培训等。

与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直接相关的就是评价主体。不同评价主体基于不同的目的, 其统计的范畴也不尽相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主要涉及四个统计主体, 即高校、用人单位、社会第三方评价和教育行政机构。对高校而言, 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应能为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对策建议;对用人单位而言, 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可以作为招聘、薪酬、人职匹配等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对第三方评价机构而言, 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应为社会提供相关资讯, 并作正向引导;对教育行政机构而言, 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应能够为政府相关的教育决策作依据。在各方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中, 会存在相同的内容, 此时四方应做到不相互参考, 而需要独立完成, 以能够相互佐证和监督。

依据已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结果, 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有很多, 如薪酬福利、专业对口、工作稳定性、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地区、劳动关系、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等。每个指标都有合理之处, 只是这些指标如何组合, 被哪个统计主体所用的问题。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报告的扭曲

(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范畴偏差

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直接决定其就业质量的衡量, 厘清就业率统计范畴是科学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前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根据就业的含义, 统计已就业毕业生人数范畴的毕业生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即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愿望、参与社会劳动和获得劳动报酬。目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中, 已就业毕业生一般包括:上交就业协议书、升学 (国内外) 和入伍的毕业生。从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统计范畴看, 升学 (国内外) 等不符合就业特点的毕业生不应统计在内, 单列出来进行统计会更真实, 而自由职业者和未签约但已就业等符合就业特点的毕业生应增列入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统计范围。

(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情况混淆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 很多高校都统计了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就业率、就业情况分析、就业趋势分析、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对教育教学或人才培养的反馈建议等。这些统计中含有高校应统计的就业质量范畴的内容, 但很多内容却不属于高校就业质量统计范畴, 而属于毕业生就业情况或教育质量统计范畴。

毕业生就业情况涵盖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结构和就业特点等。毕业生就业质量包含于就业情况中, 有些高校在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就直接使用了“就业特点”“就业状况”等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应该是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中的一个部分, 教育部将就业质量单列出来, 要求高校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其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视和目的是很明确的。因而, 不能将毕业生就业质量等同于毕业生就业情况, 要真实调研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内容并进行剖析。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避重就轻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出, 是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无法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劣情况, 同时种种数据如毕业生工作稳定性、专业对口率等表明, 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问题。因此, 统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目的, 对于高校而言, 就是要发现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学校教育问题, 并对其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促进高校的发展。而目前高校所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更多地停留在数据呈现上, 而缺乏结合本校实际的数据分析, 更缺乏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三、正确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培养全人的主要途径, 而就业质量就是关注劳动者的生存状态。毕业生就业质量无疑是评价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却并非只有高校, 还有毕业生自身、企业以及社会大环境等。同时, 评价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也并非仅有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指标。高校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并不能也不应该反映所有就业质量的指标, 高校需立足学校教育目标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客观、真实而深入地对待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编制, 力求使得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真正地发挥作用。

摘要: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指标体系和评价主体谈起, 对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存在的就业率统计范畴偏差、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情况混淆、就业质量报告避重就轻三方面进行剖析, 力求能正确认识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参考文献

高校就业自查报告 篇3

近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其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政府积极承担促进就业的责任,为就业工作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健康发展,扩大内需和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为就业提供强劲的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实施,就业政策效力进一步释放,就业和创业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广西城镇新增就业182.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9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均控制在4.5%以内。2010年以来,广西就业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提前4个月完成了全年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截至8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2.0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6.84%;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1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5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51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5.6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75.5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7.92%;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4%,低于年度控制数0.96个百分点。

虽然广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仍将长期存在,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均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依然面临困难。

(一)毕业生充分就业与有限岗位之间的矛盾突出

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吸纳人员有限,同时,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与有限岗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用人单位用人环境差,毕业生能力素质不适应企业需求

一方面,广西大中型企业、高科技企业、中央企业为数不多,95%以上是城镇各类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中能为毕业生提供满意的工作环境和工资福利的不多,一些民营企业在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休假等方面落实不到位,甚至有一些极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及拖欠工资等情况,因此难以吸引毕业生。另一方面,毕业生综合能力不强,工作经验缺乏,又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到基层就业大学生待遇偏低

目前,广西各地大学生社区就业岗位补贴为10000-12000元/年不等,“三支一扶”大学生生活补贴标准2009年提高到1300元/月,也仅相当于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50%左右,待遇水平低不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四)部分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由于种种原因落实进展情况不一,有的甚至尚未真正启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和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其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可以代偿的政策等,由于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难以落实。

(五)毕业生就业指导仍需加强

一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服务质量有待增强。二是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由于投入不足,设施落后,多元化、现代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另外,有些重点企业与地方政府联系不够紧密,有些企业用人权还在总部,以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向重点企业推荐人才效果不明显,存在一头热的现象。

(六)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经费不足

各级政府投入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的经费太少,不少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除了每年得到财政支持的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专项经费2万-3万元以外,从未得到其他就业服务经费,给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四、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推动经济增长,拓宽就业渠道

当前广西面临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西部大开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多重发展机遇,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要加快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和创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地方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以发展促就业。政府部门在落实中央扩大内需重大决策,安排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把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发挥好投资和重大项目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各级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创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区的各类企业要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就业岗位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

(二)优化环境,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劳动力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达到规定比例在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落实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等政策;要为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落户、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便利服务。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特别是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为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

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力量,系统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是要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的思想。二是要针对性地开展形势教育,引导毕业生充分认识就业的难度,正确为自己的就业定位。三是要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四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形势报告、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能力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等公共就业服务。

(四)建立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建立有效的调控和激励机制,切实改善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偏低、个人发展空间狭小、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问题,制定更加优惠并区别于发达地区的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进一步贯彻落实基层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国家代偿助学贷款、考录研究生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岗位补贴、人事代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继续组织实施“选调生”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服务基层专门项目,并逐年增加参加人数。鼓励全区农村中小学,县、乡农、林、水牧等单位和站、所,城镇街道、社区在正常增人计划内安排一定名额专门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适时启动广西“基层急需紧缺专业岗位服务计划”,力争用3 -5 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全区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1 名大学生的目标。

(五)继续探索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增强高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强化创业能力培训。各级政府要督促检查现有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评估现有政策的社会效益,不断完善和改进政策体系。2010年10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将享受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人员范围扩大到 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广西应尽快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方案,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建议设立公益性的“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和市场化运作的“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拓展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高校要创造条件建立校园创业基地,锻炼大学生创业实战能力,各级政府要加强园区化孵化基地建设,提供集优惠政策、创业指导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平台,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

nlc202309030917

(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继续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力争在2012年前,在广西建立20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组织1.5 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活动,并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期满高校毕业生。加强高等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在部分专业实施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自治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高校毕业生需要,提供专场或其他形式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鉴定补贴。

(七)建立健全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

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统计和服务工作。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及高等院校,建设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基础信息数据库、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困难家庭毕业生信息数据库、残疾毕业生信息数据库等4个基础数据库。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各地政府所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才服务机构要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他们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的活动。对困难家庭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要对其实施重点帮扶,力争在毕业当年年底前使所有返回生源地未就业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免收困难家庭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要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将他们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八)加强组织领导,改善就业服务

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机制。各政府职能部门和高校要切实加强就业服务,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政府部门每年要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项活动,结合每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制定出台积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介绍等服务,组织好校企对接、民营企业专项招聘会、网络招聘等活动。各政府部门和各高校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出台落实有关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切实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考核与督查制度,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机构要与高校密切配合,积极把公共服务向高校延伸,在发挥各自就业信息网络优势的同时,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尽快搭建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套取政策补贴等违法违规活动,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益。

(课题组成员:于祖毅 侯龙生 李鹏 吴仕瑛尹文钺 朱泓昊)

就业自查报告 篇4

一、失业保险制度建设情况

为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确保经办和管理工作规范、合理、有效运行,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维护参保者的合法权益,我局制定了《失业保险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责任制,对失业保险的参保登记、基础数据管理、失业保险费征收、待遇审核、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基金支付等环节做出具体的要求,保证了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规范运作。

二、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

我局失业保险基金财务核算严格执行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帐面整齐、规范,原始凭证完整、真实,按规定专设收入户和支出户,规范管理银行账户和财政专户账户,与银行及财政部门相互之间达到了账实相符。

三、失业保险信息管理情况

失业保险信息系统按业务分工不同设置不同权限,专设管理员对系统进行权限设置管理,保障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做到专人专机,专设权限,严禁越权操作。

四、失业保险金发放情况

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每一笔都执行严格的审批程序,责任到人,层层把关。我局针对失业保险金发放采取到企业单位实地核查、电话询问失业人员、查阅参保资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等严格程序进行,保证了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公平公正。今年上半年共批准享受失业保险金待遇13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万元。

五、失业保险基金征收情况

为了完成每年市局下达的失业保险基金征缴任务目标,对行政事业参保单位人员,我们实行通过每月由财政代扣失业保险费,对企业则通过开具银行托收单托收失业保险费和上门催缴等方式征收失业保险费。

今年上半年县财政代扣财政代发工资行政事业单位参保人员2352人,按职工的工资总额的3%收缴,征缴金额33.6万元,企业参保人员3212人,按20xx年社平工资2315元做为征缴基数,共征缴金额133。8万元,上半年共征收失业保险167。4万元。完成市下达的全年征收任务的120%,上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为1296.3万元。

六、失业保险发放标准情况

今年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标准,根据赣人社发[20xx]28号《关于调整失业保险金发放的通知》和赣人社字[20xx]269号《关于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执行失业保险金每月440元的标准并代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94。42元,每月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维护了失业人员的权益。

七、存在的问题

(一)、失业保险的社会认知度不高,部分单位和职工对失业保险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参保主动性。

(二)、教育系统单位缴纳部分2%一直没有缴纳,卫生系统各乡镇卫生院等也征收不到位。

(三)、有些企业在历年提高征缴基数时配合不到位,多次催缴至今仍未缴纳失业保险费。

八、今后的工作打算

通过这次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执法检查,借此契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做好失业保险征缴工作:

(一)、继续加强对社会保险法及相关社保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和职工,树立失业保险工作的新形象。

(二)、加大稽核力度,确保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我们将强化稽核力度,对缴费不正常企事业单位进行重点稽核,彻底摸清参保单位基本情况,确保参保单位如实申报、如实缴纳失业保险费。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5

自查报告

******局:

根据******局转发******号文件要求,我局为做好迎接人保部领导可能赴我市督查指导有关就业工作的准备,就******年******季度全市就业各项工作展开了一次全方位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年******季度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年,我局继续实施积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就业工作促进计划,多方位搭建就业平台通过市场推荐,落实优惠补贴政策,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就业、做好农民工服务等工作手段,千方百计做好今年就业工作。******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人,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人),开发社区治安、整脏治乱、劳动保障协管等公益性岗位******个,安置持证下岗失业人员******人,零就业家庭人员******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人,促进******名登记失业大学生到企业、基层或自我创业实现就业。

二、就业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

******年******月,我市就业资金支付压力较大,为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推进和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万元,支付各项就业再就业资金******万元。其中用于****** 1 名公益性岗位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两费补贴支出******万元,兑现******人(次)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万元,拨付培训费******万元,支付******名零就业人员两费补贴******万元。

三、就业工作措施落实情况

(一)、以“四下乡”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下乡等就业促进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年春节前后,我局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四下乡”活动,与市总工会共同组织了******家省外企业提供******多个岗位,抽调专人奔赴乡镇利用场天开展政策咨询,务工维权和现场送岗位活动,发放了******份宣传资料,帮助一批有意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找到工作。

(二)、建立农民工流动情况监测机制,有效掌握返乡民工基本情况

******月初,根据******号文件要求,专门从市人力资源市场抽调富有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农民工流动情况调研小组,对今年我市各乡镇、各车站、省外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开展调查摸底、努力做好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疏导、监测、分析统计和情况上报工作,实时掌握了我市民工流动的方向,数量和规律。

(三)、加强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功能建设,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年初,新的人力资源中心市场硬件设施完善后,局党组高度重视服务优化和人员组合工作,充实和调整了一批新老搭配的业务 2 骨干,加强了团队的力量。力争今年在市场建设中充分发挥我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中显现出更多成效。

(四)、规范职业中介行为,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年******月初,为更好地规范我市职介所经营行为,提高其服务质量,遏制当前就业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倾向,根据人社部明电******号文件要求,联合我市公安、工商、人事部门组成******市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共同对市内多家职介所和用工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对其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此举,不仅净化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利于求职者更方便地找到工作。而且,对我市就业环境的长期改善也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开展好农民工专项服务周活动,广泛促进城乡就业工作

******年******月******日至******日,根据******号文件精神,以为用人单位服务、为农民工就业搭桥“为活动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农民工服务周系列活动。除赴乡镇现场开展宣传活动外,还在我市******个城区保障所设立分会场,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为中心市场共同于******月******日举办了一场较大规模的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共组织******家用工单位进场,提供就业岗位******个供前来求职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前来应聘。此举,较好促进了我市当前的就业工作。

(六)、以“邮政服务进社区”为契机、创新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安置工作

******年******月******日,******市******社区邮政服务站在我局的大力协调推动下顺利挂牌营业,不仅吸纳安置了******名就业困难人员,而且标志着我局携手州、市邮政部门共同推动“邮政服务进社区、就业援助到万家”行动的开始。此举,不仅拓展社区邮政业务,利于安置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而且利于我局以此为契机与邮政部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政策及资金的优势,力争年内在全市******个社区推广这一模式,为促进最终安置******名左右就业困难人员做出有益偿试。

(七)不断强化已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在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作用,做好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新建乡镇一级保障事务所准备工作

******年,随着我局******个乡镇、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建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业务也在基层展开。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各基层所在硬件设施建设、业务办理种类和效率水平都有大幅增加和提高,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继续巩固现有成绩,同时做好全市范围内未建所或人员不到位乡镇劳动保障所的新建和人员配备工作,在基层开展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我局正积极拟定有关人员、机构编制方案,力争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四、当前就业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小额担保贷款机制的停滞,制约和影响部分自谋职业、自我创业人员就业。

(二)、民营职介机构、培训机构就业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需建立完善相应管理激励机制。

(三)、乡镇一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缺失,不利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四)、我市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人力资源总量供大于求格局短期不会改变,当前市属企业破产过程中一些历史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影响就业促进工作。

(五)、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体制问题影响今后就业工作的开展和发挥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和打算

(一)、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和规定,筹集和使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好政策和资金在促进就业中的杠杆和导向作用。

(二)、着力理顺有关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做好促进就业的各项工作。一是要理顺就业局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与市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与促进就业工作上的职能和管理服务关系,更好地建立有利于我市就业工作的部门合作机制;二是要理顺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和农民工联席会议工作部门协调管理体制,确保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就业促进格局的形成;三是规范各类职介机构的经营行为,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好职介所在促进就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加快我市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尽 5 快将就业服务工作覆盖延伸到基层一线,便于我市就业工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人社局

高校就业自查报告 篇6

按照《中国共产党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督查2006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通知》(X委办〔2006〕XXX号)要求,现将我市2006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落实情况

(一)工作情况

1-9月,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59人,完成工作目标4000人的88.98%;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966人,完成工作目标2200人的89.36%;帮扶508名“4050”就业困难对象实现灵活就业,完成工作目标500人的101.6%;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400名,完成工作目标2750人的87.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实现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的工作目标。按照目前工作进度,能够确保完成上级今年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本文来源于大秘

书网-http://-,帮您找文章]

(二)工作措施

为落实各项工作目标,我市主要采取了“现场招聘会推荐一批、职业介绍指导一批、劳务输出外出务工就业一批、职业技能培训转岗一批、再就业政策扶持一批”等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中国共产党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06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计划的通知》(渝委办发〔2006〕10号)的工作部署,我市各级各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落实了责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和“一号民心工程”,分解制定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树立和宣传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待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帮助和促进他们艰苦创业、自主择业。四是广辟就业渠道。通过“再就业援助月”和春季、秋季、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形式,共举办现场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42场,先后组织市内外460余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15000余个就业岗位。五是狠抓劳务输出。采取本地就业与劳务输出并重的原则,依托驻嘉兴、乌鲁木齐、广州劳务输出办事处,向浙江、上海、北京、广东、新疆等地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我市建立了市—乡镇—村社—劳务经纪人四级组织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网络,形成了劳务输出信息发布快捷、组织动员迅速、各级各部门相互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打造了“XX拾花工”,“XX缝纫工”、“XX机加工”等劳务输出品牌。六是切实搞好培训。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培训、扶贫开发培训,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开设了电动缝纫、数控车工、电工、焊工、中式烹调等10多个培训专业,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并开展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后续支持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了就业稳定性。七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了以工会、司法、劳动、农业四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参与维权的“4+X”联动维权机制,在输入地开展维权服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工伤纠纷处理难问题,提出了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新思路。今年已为赴新疆拾花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确保了拾花工在工作中遇到事故伤害时,能及时依法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措施

目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4000余个,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隐性失业人员存量有万余人,每年新增就业人员6000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军转干部及随军家属、大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就业再就业难,农村大龄劳动力转移难。二是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容量;加大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整合培训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发挥培训作用。

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为确保《中国共产党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05〕28号)精神落到实处,我市组织参加了培训学习,研究制定了贯彻办法和实施细则,出台了配套文件。通过媒体宣传、到企业宣传和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宣传纳入日常工作中,做到了政策宣传不留死角。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向企业和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十万余份。1-9月,新增小额担保贷款622万元,帮扶引导88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兑现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54.2 万元,帮扶1873名“4050”人员通过灵活方式实现再就业;为2809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78.92万元,帮助324户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

今后,我市在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过程中,将对低保人员申报就业后,在一定时间内,对民政部门核减的低保金给予全额就业补贴,然后再按比例给与就业补贴,以解决低保人员就业后不主动申报就业,就业补贴工作开展难问题。

三、资金到位情况

今年上半年,XX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275万元,社区平台建设资金170万元;我市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50万元,保障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1—9月,落实就业再就

业工作经费559.922万元,其中:发放大龄职工基本生活费4.261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51.1万元,岗位补贴3.1万元,职业培训补贴47.25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3.7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及奖励53.961万元,送温暖7.69万元,代缴养老保险7.22万元、医疗保险7.99万元,投入平台建设费132万元,大型招聘会、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劳务输出等各项工作经费121.63万元。

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开展岗位收集、就业安置、跟踪服务、沟通协调、政策咨询、维权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二是加强社保平台建设。今年上半年,在合溪镇、石溪乡、骑龙乡、冷水关乡、民主乡新建了5个社会保障服务所,并按 “六个到位”的要求,建立了社保工作大厅,设立了工作窗口,落实了工作人员,配置了办公设备。通过试运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已延伸至工作平台。今年底前将再建5个社保所,并尽快投入运行。三是强化劳务培训。建立需求—培训—输出的链条,开展对口培训,使务工人员真正掌握1—2门劳动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四是完善创业机制。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变“民工潮”为“创业潮”。五是创新保障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维护务工人员的权益。

目前,我市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未形成城乡覆盖的就业服务网络,社区工作平台与劳动保障未建立统一的服务网络,工作平台服务手段还较为滞后。今后,我市将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路,研究制定统筹失地农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等办法,规范就业、促进低保渐退的联动机制。

五、2007年工作计划

高校就业自查报告 篇7

广东省目前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不尽如人意, 专科以下学历者成为了幼教队伍中的主力军。提升广东地区幼儿教师学历水平, 已是大势所趋。

身为幼儿教师培养队伍中的一员, 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 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人才培养。本研究通过对河源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试图了解该地区大专学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研究方法

(一) 调查对象:河源某高校72名2011级大专学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 39名2011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

(二) 调查内容:本研究将对该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以下就业情况做调查:1.专业对口率;2.所在园性质;3.所获得薪酬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专业对口率较高。

专业对口率是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 调查结果显示, 在72名2011级大专学历学前教育毕业生中, 有51人在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 其中50人在广东省内如深圳、广州、惠州、河源等地区的幼儿园从事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工作。可以看出, 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历学生的专业对口率达71%。专业对口率高, 一是与当前广东省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需求大量幼教师资密切相关;二则反映出该校毕业生对幼儿教师职业及本校学前专业的认可率是较高的, 他们愿意将三年汲取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谋求自身发展的有力“武器”。

此外, 在51人中, 有14人在深圳地区的幼儿园工作, 8人在广州, 9人在东莞、惠州、佛山等珠三角地区的幼儿园任教。可见, 我校61%大专学历学前专业毕业生得到了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学前教育市场的青睐与认可。

(二) 所在园性质:

民办幼儿园占多数。幼儿园办园性质有公办、民办之分, 办园性质是对幼儿园权力所属情况的划分, 与幼儿园办园质量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

据调查, 在72名毕业生中, 有13人在公办幼儿园任教, 37人在民办幼儿园任教, 1人在早教机构工作, 即2011级大专学历学前专业毕业生在公办园任教的比例为25%, 在民办园工作的比例为73%。这一比例水平分布是受到当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格局所影响的。

尽管这一比例分布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但毕业生素质水平对其产生的影响亦不能忽视。与民办幼儿园相比, 公办幼儿园对师资水平的要求普遍较高, 在遴选人才时会通过笔试、面试、专业能力测试等环节综合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素质。因此, 要提升毕业生在公办园的就业比例, 提升培养水平是必然选择。

(三) 所获得薪酬:

较中职学前专业毕业生高。薪酬不仅是员工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 同时也是对员工的能力和工作成绩的肯定。以2011级大专学历学前专业毕业生的薪酬来看, 61%在珠三角地区幼儿园任教的毕业生月收入平均在2000-3000元左右, 在省内其他地区幼儿园任教的毕业生每月薪酬是1800-3000不等, 其中在公办园享有编制的收入水平较高。

我们也对2011级39名中职学前专业毕业生在幼儿园工作的薪酬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在39人中, 有37名毕业生加入到了幼儿教师队伍。与大专毕业生不同的是, 他们的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河源地区, 有24人。受当地收入水平的影响, 中职毕业生的月工资收入处于1000-1600元之间;其余12名毕业生在深圳、广州、惠州、东莞等地区的幼儿园工作, 他们的月收入水平在1500-2000元之间, 且37名毕业生任教的幼儿园性质均为民办园。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 大专学历毕业生较中职毕业生月收入较高, 这是就业市场对大专学历学前专业毕业生素质水平的肯定。

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建议

(一) 引进高学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提升培养水平。

专业教师是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中坚力量, 其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培养对象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就目前受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专任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 专业技能教师多, 如钢琴、舞蹈教师, 专业理论教师少, 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较少, 且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上者更占少数, 这也就导致了本专业学生专业水平发展不均衡, 技能水平普遍优于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对此, 引进高学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增强专业理论师资力量是提升培养水平的关键。

(二) 优化课程设置,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是培养学生的直接手段, 是学生汲取专业知识的主要方式。引进师资后, 应组织专业教研组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重新评估, 发现其不足的地方并优化,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应对就业竞争服务。

针对目前存在的“重技能轻知识”现象, 应从改善课程设置上对学生进行引导, 增加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的分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是较为全面的, 不仅包括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知识, 还包括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关的知识。对此, 在进行课程优化设置时, 可以走出校门, 去学习兄弟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或是咨询学前教育领域内的相关专家学者, 以期获得更为权威、专业的指导。

(三)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指导课, 帮助学生就业。

根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2012级学前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 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获得幼儿园招聘信息, 特别是公办幼儿园的公开招聘公告信息, 如何进行应聘前准备, 公办幼儿园是如何进行人才选拔的, 笔试与面试技巧等一无所知, 这也是该校学前专业大专毕业生在公办幼儿园就业比例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对此, 在学校开设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基础上, 还应针对本专业学生特点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 帮助他们在就业时少走弯路, 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春娟.社会学视野下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民办幼儿园为例[D].西南大学, 2010.

[2]张颖.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2.

高校就业自查报告 篇8

一、目标任务

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对有就业意愿的,及时提供用人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组织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二、工作措施

(一)开展实名登记

地方各級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开放,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摸清就业服务需求。其中,直辖市为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办法按现行规定执行。各地对高校或教育部门提供的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按户籍地进行层层分解,由基层平台主动联系,对回到当地求职的,掌握就业服务需求;对未回当地的,掌握就业状况并宣讲政策。

(二)提供职业指导

对实名登记的所有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指导。通过向高校毕业生宣讲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当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树立正确的求职就业观念;通过开展职业素质测评,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自身特点、职业能力,合理确定求职方向;通过组织团体指导、应聘模拟训练等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求职应聘能力。根据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高职业指导效果。

(三)提供就业信息

对有求职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广泛收集发布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分行业、分专业专场招聘活动和网络招聘活动。要以地级城市或省(区、市)为单位,建立招聘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实现辖区内招聘信息联网共享,使高校毕业生在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都能看到及时有效的招聘信息。通过短信、微博等方式,为登记求职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定制定向发布就业信息。对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帮助其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四)提供创业服务

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落户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对实名登记的非本地户籍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给予与本地户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同等的政策扶持。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大力支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网络创业。

(五)开展重点就业帮扶

将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工作对象,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确保实现就业。对残疾高校毕业生,要配合残联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落实企业按比例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对接受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后仍难以实现就业的,可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有着落。按规定落实好城乡低保家庭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

(六)组织就业见习

对有就业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及时纳入就业见习工作对象范围,确保能够随时参加。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并拓展一批见习基地,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通过多种途径发布就业见习岗位信息,组织开展见习供需见面活动。规范见习管理,加强见习期间的跟踪指导、考核监督、安全管理,提高见习质量。落实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补助政策,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七)组织职业培训

对有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结合其专业特点,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按规定落实相关补贴政策。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项目,及时向社会发布本地区政府补贴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动员1000所国家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八)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地方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托管、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一系列服务,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到小微企业就业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九)加强劳动权益保护

上一篇:每天励志语录下一篇:国际大学生节由来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