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2022-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2015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2015届土木类毕业生就业分析

摘 要:为进一步探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了解学生在就业前期的思想动态,建立与用人单位相适应就业模式,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指导,对毕业生进行实名制调查,包括就业区域、就业方向等。

2014年9月份,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中建国有企业的大幅缩减招聘计划等等,2015届土木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考验。

一、现有情况简介

1.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就业指导工作从大三上半学期海外班招生开始,对于有志向到国外工作的同学进行选拔组成2011级海外工程班,与此同时,针对海外作业的一些特殊要求,对于海外工程班的同学们进行专业化的课程配置。

中建一局班,大三下学期招生,对于志愿到中建一局工作的同学提前进行企业文化等课程授课。在中建一局班报名之前,针对此事专门召开年级大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考研的学生,我们开设了成长接力棒等活动,分别请考取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学校的学生进行考研经历分享,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考研目标。

大四上学期,就业指导课。除此之外,我院针对我院学生的特点,开设应聘礼仪、应聘技巧、简历制作等相关课程,通过年级大会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们。我院建立2015届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及就业动态。在启航招聘月前夕,召开年级大会进行就业指导,包括我校就业相关要求的介绍及应聘简历的制作及应聘礼仪等。在得知中建系统大幅缩小招聘计划的第一时间内,我院召开年级大会,将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处境进行详实分析,要求学生摆正就业心态,降低就业期望,正确定位,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在启航招聘月进行过程中,学院副书记及辅导员积极深入到招聘现场与用人单位沟通,为毕业生进行推荐,同时实地进行就业指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工作的推进。

大四下学期,开始针对性谈话,了解学生个性,针对个性寻找突破点,帮助其顺利就业。

2.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工作情况

目前,我院学生创业1人,参与黔青梦工场项目,担任黔青梦工场办公室工作人员。此外,他个人还注册经营一家企业,营业执照待其毕业返乡后领取。

我院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开设KAB创业基础课,由学生自行选择。我院现拥有KAB创业基础课讲师资格的老师6人,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随时随地给予帮助。

3.就业基地建设:

我院努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拓展就业基地。

4.信息化建设情况

我院将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进一步拓展就业服务功能,完善就业信息收集、发布、查询和更新的渠道平台,我院毕业生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包括我校招生就业网站,年级qq群,班长进行通知,对于特殊需要帮扶的学生,辅导员提前打电话进行通知,为我院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

除了在我校举办的招聘会外,我院还大力挖掘其他就业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其中也注重核实相关单位的资质等,确保学生就业安全。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新媒体渠道等,拓宽就业信息来源。

二、2015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经验

1.开设KAB创业基础课。

2.全方位利用新媒体资源,将就业信息通过QQ群,微信群等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与此同时,也关注校外招聘会的情况,及时将相关信息告知学生,就业信息不局限于校内。

3.开展成长接力棒活动,邀请上一届考研,就业等方面突出的学生代表为准大四学生做经验交流,成长分享,朋辈教育。

4.对于部分就业困难的学生来说,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也要多与其家长沟通。校方与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就业。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高,对就业地域、待遇要求较高,个人素质一般,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状态。

2.女生求职困难。特别是安全、力学专业女生就业特别困难。

3.本科生中考研人数较多,考研报名约130余人,实际录取40人(含2名俄罗斯留学学生),考研落榜率约为69%,对于考研落榜学生3月份开始找工作的单位明显不如9月份时的单位,所以心里会有落差,以至于部分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等。

4.研究生多数学生选择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单位要求有3-4个月的实习期,为毕业生就业带来不确定因素。而且今年房地产、设计单位用人计划普遍减少,并且985、211学校的学生已经走出来,抢占就业市场。

5.学生过分依赖父母。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不在校找工作,等家里联系,但是家里联系的往往迟迟不能确定,有的要等7月份以后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才能签协议。

6.部分学生有违约现象发生。

7.部分单位存在签约后單位毁约的现象。我院有两名男生在2014年9月份签约北京某大型国企,在15年3月接到单位的短信通知其被解约。该行为浪费了学生长达六个月的黄金签约的时段,该行为极其不负责任。还有单位在接收时候并未说明要进行专业测试等进行淘汰,等到学生寒假到其单位实习时被通知其不适合该工作后单位欲与其解决,女生就业本来就很困难,这样一来就更加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今后的设想和思路

1.继续发挥导师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力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动员学院的校友、在职教师,联系同学、朋友的单位,尤其是一些工程造价、工程咨询类的单位,可以解决一部分女生的就业。

3.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设置专门负责就业的辅导员。就业工作过程中,学生的协议录入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初期我院由学生干部进行录入,在初次录入后,发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存在,于是在大四下学期开始,我院的协议书由我本人亲自录入,一方面可以切实的掌握我院的学生就业工作态势,另一方面也增进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签约哪个单位。除了便于了解之外,因为协议录入工作是需要对其录入规则熟悉了解的,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也犯过很多错误,可以说在学生最后一批报到证打印之后我也终于对这个系统较为了解了。接下来换一个辅导员,他仍需要花时间来研究这个系统,搞清楚什么类别算是协议就业,什么是合同就业,什么事其他就业等等,这样一来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作者:张宇 李依默

第2篇: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10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拥挤于就业大军之中的大学生们承受了不少的喜怒哀乐。年初,“大学生做高薪民工”的讨论曾一度让毕业生为当时的就业形势感到焦虑。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企业的扩张速度与日俱增,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也有了微妙变化。2010年大学生整体就业情况究竟如何?2011年的应届生就业形势将会怎样——近日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公布的“2010年无忧指数年终盘点学子就业篇”调查结果相信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答案。

●就业形势走好,但“牛市”并未出现

翻看前程无忧发布的各月才市指数,笔者发现在2010年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莫过于“暴涨”、“火热”、“机遇”,由此也能看出2010年人才需求市场的大盘走势不错。

自9月起,各大企业纷纷进入高校进行校园宣讲,不少公司的招聘计划在薪酬、招聘数量等方面都让大学生心动不已。根据前程无忧4月份发布的《2010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2010届毕业生薪资水平与2009年相比约有5%~6%的回升。因此,经历了前两年的就业寒流,毕业生在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时都表现出较为乐观的心态。

虽然利好消息不断,但是大学生就业的春天并没有来临。尽管复苏和回暖是整个人才市场的主基调,但由于受到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人才市场的回升趋势仍未达到2007年的巅峰状态。对于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既不能因为就业形势转好就观望徘徊、待价而沽,以至于错过最好的就业机会;也无需因为庞大的就业人群而诚惶诚恐、望而却步,对就业持消极悲观态度。 ●2010大学生就业的三大问题

据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发布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在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人群中,接受零月薪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8.5%和20%;同时,硕士和博士学历的被调查者中也有一成以上的人明确表示接受零月薪。这一数据让即将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惶惶不安。对此,前程无忧网市场部经理王剑提醒大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或者从自己的学长那里了解行业需求情况,不要被一些不利消息击垮而丧失就业信心。

如果说“零月薪”造成毕业生的求职心理障碍,那么“文理不均衡就业”则是2010年底出现的最大问题。前程无忧《2010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指出,本科生就业率最高的热门专业集中为理工类专业,就连硕士毕业生也存在理工类专业的就业率高于文科类专业的现象。文科生就业难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大量文科毕业生在就业时淡化专业概念,大范围撒网,以求得一份工作的消

极心态。而这种“学不能用”的现象,则会让更多学生从心底呐喊“这大学上有何用?”

近日,前程无忧论坛针对“大学无用论”的话题,对应届生和已工作的在职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应届生中有76%受访者认为“大学白上了,什么也没学到”,而在职者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上大学确实没有用”。学历贬值的现象,不仅需要大学生进行转变观念的反思,同样也拷问了现如今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

●2010大学生就业的四个新现象

相对往年,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既存在如上所述的老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首先,国企成新宠,外企追捧程度下降。根据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在2010年对应届生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有34%的应届生最想去国营/事业单位工作,高出外资(欧美)企业8个百分点,位居第一位。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而外企薪资却变化不大,甚至有个别外企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薪资;相比较而言,近几年公务员和垄断性国企的福利待遇却在不断地改善。福利好、待遇高又有稳定性,这些诱惑当然会促使大学生改变择业方向。

其次是退出一线城市,部分学子回乡发展。和多年来“奔向北上广”趋势不同,2010年很多大学生主动选择去

二、三线城市就业。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选择“逃离北上广”也是比较务实、比较理性的选择。 三是盛行“拼爹游戏”,靠父母找份好工作。有“关系”可走,有“后门”可进,现如今已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资本。据调查,按照就业影响因素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能力强”、“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和“学历层次高”,而“亲戚的帮助”只排在第9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识和能力方面,仅凭关系也是不可靠的。

四是就业歧视问题仍存在,大学生求职莫名被拒。“宁要本科男,不要研究女”、“就算学历高,女也不敌男”,如今找工作已经成了不少女生的心病。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的《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显示,这项涉及中国11所“211工程”名校的2000多名大学生被调查者中54.05%的大学生表示在应聘中受到过歧视,包括性别、户籍、政治面貌、身高、长相、年龄、婚育等歧视。

第3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准备

曾经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的,作为一名大二即将步入大三的普通大学生,我们必须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细致分析之上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提前做好准备。毕业意味着我们必须激流勇进,劈荆斩棘,不懈奋斗。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以及国家就业政策的不断的推动,我们必须借此契机,迎难而上,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充分的计划。

首先,我们应当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对我们大学生就业的有利与不利的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其中,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主要在于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中:一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2014年毕业生将突破700万人,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就业竞争压力还会逐步增加。二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区域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层次、能力要求也越高。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即技能型人才和人员缺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逐步转型,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及工作技能、经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年就业的压力非常大。当然,我们在看到就业形势不利的方面时,也应同时看到社会发展对我们就业的有利方面针。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经济发展本身来讲,世界金融危机中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表现出良好态势,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急剧增加。其次从国家政策而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会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尤其是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步规范。西部大开发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舞台。

那么,基于这样既是充满挑战同时也充满机遇的就业背景下,作为我们大学生应当如何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就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1、客观冷静地认识社会和评价自己。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在求职择业前,首先应认清就业形势,了解职业对择业者的要求,同时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即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 也要理性看待自我的不足。从而正确定位,科学地进行人职匹配。

2、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应当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相一致,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当获得理想的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学会调整自己的目标,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充分的准备。

3、克服盲从心理、增强自信心。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自主择业的意识,对自己充满信心,主动出击。在择业过程中,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能随波逐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尤其是自身的特点去选择。

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提高耐挫伤的能力。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要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敢于竞争,不怕失败。

总之,面对越来越难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自身改变做起。只有学会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审时度势,脚踏实地,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第4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姓名:张莹专业:工程管理学号:2011415131

论文摘要: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 正如我们知道的,随着大学扩招,每年高校毕业生数目巨大,而社会每年能提供的职位有限,使这些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人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残酷竞争。这一现象在大城市尤为突出。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回流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100多万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 1

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

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由于各方面的转变,再加上大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因此,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不同的统计资料都表明,“京、沪、穗、深”曾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大连、厦门等二线沿海发达城市次之。如今,在大城市生活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却使“事情正在起变化”: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网络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7761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示,34.2%的人就业首选省会城市或发达的地级市,其次是普通地级市(26.4%),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则降到了第三位,约为24.7%2。 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有很多评价,就我个人而言,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当然这种进步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对现实的无奈,但这种现象却对我们的社会、国家有着正面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具体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这一社会现象。导致高校毕业生出现类似“逆城市化”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 、大城市职位提供能力有限,大学生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生数量众多。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难以实现自身原有的抱负。

二、大城市生活消费水平太高,房价上涨过快,即使对于已经就业的学生而言也不堪重负。最近的电视剧《蜗居》就是这种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对于那些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中小城市现在发展良好,国家给予了大力扶持,能提供现代化的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四、在大城市智力过剩的同时中小城市面临着人才短缺问题,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方面有更多的选择。

五、在中小城市物价较低,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不是十分大,竞争相对小,等等。综合以上原因,最近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的社会现象。

然后,我们可以看看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的社会影响。对国家而言:

一、它直接缓解了大城市巨大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为大城市人才已经趋于饱和,能够接纳的待业人员有限,势必产生很多失业人员,如果过多的人没有工作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知识的人员失业,会给社会安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二、它给经济正在急速发展而人力资源短缺的中小城市带来了急需的知识分子,有利于人才分布均衡

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国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据报道:清华大学首场2010年毕业生招聘会20日举办。来自重庆地区的近50余家重点单位携1200余个招聘岗位,另有141个博士后岗位以及133 个实习生岗位到清华引才。清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去京外就业已经成为清华学子的就业选择新趋势。2009年,清华就业的毕业生40%选择京外就业。一滴水见太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现象对当地引进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帮助。

三、它有利于改变社会对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的偏见,有利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团结统一和长治久安。人们过去是“唯大城市是从”,看不上中小城市。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或盲目崇拜,任其发展,对国家安定势必有不良影响。对个人而言:

一、它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避免过于残酷的竞争,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生活。

二、它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正如一份数据显示:麦可思发布的《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

)》显示,在2008年“211”院校的毕业生中,在地级及以下城市的实际就业率高达44%。这是在有巨大的“蚁族”(待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社会中多么难得的就业率。

就如今的社会形势的风云变幻,大学生的就业也随之变化,虽然一时解决不,但不管是各种转变还是回流形现象都会朝着解决问题方向去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贵仁,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DB/OL]

【2】中国青年报社

第5篇: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1.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4.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生难在传统的就业领域或岗位就业。

<2>就业体制存在障碍。(3)就业率统计和评估方法有待完善。(4)促进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协调发展。(5)加强大中小学就业与创业教育。(6)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7)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第6篇:水利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治水者治天下 ——水利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原创)

关键词: 治水者治天下——水利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形

古人云:治水者治天下。中华文明古国悠悠千年来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兴水利除其弊的奋斗历史。那么,当前水利类专业的毕业生是否也遭遇了“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危机?水利行业是否仍旧面临着“边远穷苦累”的工作环境?考大学时,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所报考学校的就业率和专业的发展前景。水利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刚好和其他专业相反,最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下面笔者就水利类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简单分析。

一.专业范围

水利类专业主要包括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专业,相关专业有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法律(水行政)等。

二.行业现状及就业形势

水利行业是传统行业,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河流众多,地下水储量也很丰富,丰富的水利资源是我国工农业发展的一个良好的条件。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水利行业发展速度远不能满足建设四个现代化的需求。尤其最近几年出现了生态环境、历史性电荒、洪水灾害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国家对水利建设更加重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采取多方面优惠政策,使水利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进入了高峰期。

水利科研和建设高潮的出现,改变了上个世纪末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毕业生就业需求供求比例可达到1:5。同时水利院校面临市场后,专业设置比较广泛;加之水利与电力、环保等部门的联系比较紧密,有很多毕业生到水利行业系统外就业也是顺理成章。这不仅使水利类专业及相关专业需求明显增大,还很大程度地改变了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以某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2000年前毕业生就业是以施工单位为就业主体,而近三年则是以设计单位为就业主体。这说明未来的水利事业正在走向一个蓬勃发展的道路,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三.就业现状分析

1.就业去向目前水利类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有: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读研、其他单位(行政、管理单位、教育单位等)。

(1)业主单位,也就是建设单位。是指由投资方派代表组成的,全面负责项目筹资、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归还贷款和债券本息的,并承担投资风险的管理班子。如三峡开发总公司、国电大渡河、云南华能澜沧江、华能宝兴河等单位。

(2)勘测设计单位,是指从事建设项目规划和勘测设计活动的各类勘测设计院。我国水利水电项目的勘测设计由六大流域管理机构(水利委员会)下属的勘测设计院和八大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院(如中南院、华东院、成勘院、昆堪院、贵阳院、北京院、西北院、东北院)分区域和条块分割进行。同时,各省区有省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从事本省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工作。

(3)施工企业,是指从事项目建筑安装活动的各类企业。如中建国际、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总公司、中铁系统的工程局、中水系统的工程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水电部队等。

(4)监理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工程建设监理业务的社会服务性企业,如监理公司、监理中心等。根据监理内容可分为设计监理和施工监理。

(5)其他单位,如各省水利厅局和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湖七大流域管理机构等水行政管理单位,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教育单位,还有部分学生毕业后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2.就业意向调查分析对某大学水利工程系在校的2003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共428人参加调查,有效问卷428人,统计结果如下: 表1 某大学水利工程系2003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统计表就业意向 人数 比例设计 168 43.9%施工 12 2.8%监理 20 4.7% 考研 80 18.7% 其他(行政、管理等) 52 12.1% 改行 72 16.8% 暂时不就业 4 0.9%

从该份调查表可以看出,接近半数的水利类专业毕业生选择从事设计工作;而施工和监理一起所占比例不到10%;同时有很大部分的毕业生选择进一步深造,为今后的发展寻找更高起点。但是通过座谈了解到,考研的学生中一半以上不打算继续在水利行业发展;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水利这个行业,但是高考因素(录取分数和学费)不得不读这个专业,打算到就业的时候彻底放弃水利,这些学生中计划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占比例最大。

3.实际就业数据参数分析

(1)以某大学2003届水利毕业生(总数60)为样本,进行跟踪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表2 某大学2003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表实际就业 2003年7月 2004年7月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设计 20 33.3% 20 33.3%施工 12 20% 2 3.3%监理 4 6.7% 6 10% 读研 8 13.3% 12 20% 其他(行政、管理等等) 4 6.7% 3 5% 改行 12 20% 14 23.3% 暂时不就业 0 0% 3 5%

通过对该大学毕业生2003年、2004年的就业情况跟踪,大致反映出了现今水利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刚毕业时占据前三位的是:设计、施工和改行;而毕业一年以后前三位是:设计、改行和读研。

(2)对某大学水利及相关专业2002—2004届毕业生整体调查结果如下:

表3 2002—200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览表毕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2002年 939 924 98.40 2003年 1008 944 93.65 2004年 2683 2562 95.49

表4 2002~200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一览表年 度 就业地区 北京、上海、天津(%)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其 他(%) 2002 15 20 34 10 4 2003 15 26 43 10 6 2004 10 21 52 10 7 注:2002年不含考研学生。

表5 2002~200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一览表年 度 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 机关、事业单位(%) 部队 (%) 三资私营企业 (%) 志愿服务西部、基层(%) 考取研究生 (%) 其他 (%) 2002 33.75 20.66 8.06 19.2 0 16.72 1.6 2003 29.67 26.19 5.65 16.07 0 16.07 6.35 2004 33.47 18.56 2.65 23.29 0.44 17.11 4.51

从表

3、表

4、表5的情况分析:近几年水利及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多在中东部地区,就业单位也多为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待遇良好、工作稳定的单位。

4.原因剖析

(1)客观原因:水利设计、研究人员需求激增,导致毕业生纷纷涌入各大设计院;施工、监理单位收入远不如以前,且工作地点偏远,生活、工作条件远不如设计单位。

(2)主观原因:现今的毕业生大多生于80年代,追求工作条件、收入、稳定性等;大学毕业生大部分存在非大城市不去、非省会城市不去的想法,所以偏远的施工地点当然不在考虑之列;兴趣原因;其他原因(比如家庭的影响)。

5.结论由以上的分析可知,目前水利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是良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喜人变化。但毕业生中有部分因为工作待遇不好,如不愿意去施工、监理等单位而放弃就业,待业或者考研的。

四.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

21世纪的中国水利,宏观环境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上个世纪以来我国来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水资源利用率只有5%,多数江河还没有能得到治理,或没有治好;水利资源的利用率还很低,水利资源的利用与地区全面开发结合起来综合研究也很不够,需要在充分研究水利资源特点及其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水利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的研究;同时,在我国大河流综合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黄河的泥沙问题还未解决,华北海河流域的旱涝碱灾害尚未消除,长江及其主要支流综合利用的方案还待最后确定;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改善现有水利设施,加快江河治理、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水资源,大力发展水电等重任要求有更多的适合国家需求和市场经济的水利水电人才。

根据国家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期间我国水利行业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江大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建立洪水管理制度;将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比较完备的水法规体系,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将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初步建立国家水权制度,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进一步提高科技对水利的贡献率,初步实现水利信息化。这些都将为未来四年后毕业的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为依法治水铺平了道路。在崭新的21世纪,水利要保障国家宏观目标的实现,顺利完成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法制水利的转变,水利类专业人才必将大有所为。

个人原创,转载或引用请与作者联系。

第7篇:教育部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2004年12月10日,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网]直播即将开始,敬请关注。[14:57]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现在开始。200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协调,措施得力,各高效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顺利,到今年9月初有204万毕业生实现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73%,圆满完成了国务院年初预定的目标,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5:02] [袁贵仁]2005年,全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今天这个会议的任务就是按照中央的要求,贯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级联谊会精神,总结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分析研究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部署2005年的工作。今年视频会议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八个单位分别作典型经验介绍。第二部分,人事部、劳动部、教育部三位领导作重要讲话。[15:02] [甘肃省人事厅厅长杨城]发言题目:加强政府调控激活基层市场解决贫困生和长线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15:04] [杨城]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我们位于西部和边远省区的甘肃来讲,意义更加重大。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积极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尤其是在探索加强政府调控、激活基层市场、解决贫困生和长线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点成绩。[15:04] [杨城]

一、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应主要靠市场,但在当前情况下,尤其是对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无法解决基层人才匮乏问题。[15:05] [杨城]为此,省委、省政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省长陆浩同志两次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从解决贫困生、长便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农村乡镇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入手,每年省财政拨专款500万元,用于选拔并资助500名高校特困和长线专业毕业生到各县城以外的乡镇服务,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林业、水利、司法、文化等工作。2003年第一年实施后,各方面反响很好。200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选拔人数增加到800名,经费也相应提高到800万元。[15:07] [杨城]

二、制定优惠政策,严格做好选拔工作。根据省政府要求,为实施好这一项目,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毕业生到乡镇服务实践享受每月600元的生活补贴,每年发给1000元的交通费补贴和50元的体检费,统一办理人身以外伤害和住院医疗保险;二是毕业生两年服务期满后,工龄连续计算,凡参加当地公务员考试的,有限录用,报考省市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加5分;[15:07] [杨城]三是服务期间需继续升学深造并被录取的,用人单位及单位主管部门予以支持;四是服务期满后,自愿留在基层工作的,当地事业单位编制出现空缺时,优先补缺。[15:08]

[杨城]有了明确的政策,我们也注意和强调了选拔条件:一是广泛宣传,自愿报名,把那些真正热爱计策、勇于吃苦耐劳的优秀贫困生、长线专业毕业生选拔出来。二是逐人调查,按照“特困”、“长线”、“优秀”等选拔条件,选拔毕业生。三是严格筛选,省、市、县三级人事部门对初选人员分析对比,确定最终人选。四是公示,人选确定后,市、县两级分别进行为期3天的社会公示,真正做到公平合理。[15:13] [杨城]

三、成效显著,受到各方面好评,需要长期坚持下去。选拔贫困生、长线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基层服务工作实施两年来,社会反响强烈,受到了一致好评:一是发挥了政府的调控作用,体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二是拓宽了毕业生下基层的通道,解决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缓解了基层人才匮乏问题,改善了基层人才结构,加强了基层执政能力建设。所有受援乡镇纷纷要求,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把这一利国利民的项目做下去;[15:13]

[杨城]四是老百姓得实惠,解决了一个贫困生、长线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等于解决了一个家庭的贫困问题,也给受援乡镇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活力;五是毕业生受到了磨炼、增长了才干,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许多毕业生来信说:“党和政府给弱势群体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气,我们在基层一定要好好工作,报答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15:14] [杨城]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虽然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与兄弟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进一步开创甘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15:14]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陈贤忠]题目:"谈话"帮后进"挂钩"促改革[15:17] [陈贤忠]2004年,安徽省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9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艰苦努力,本、专科(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9.02%,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个百分点。目前,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已超过了84%。我们在健全领导体制,完善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着力在建立“谈话”、“挂钩”制度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较好地促进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15:18] [陈贤忠]

一、建立“两级谈话”制度,帮扶后进为实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国办35号文件关于“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的要求,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均衡发展,教育厅加强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既重视运用典型示范,更注重大力帮扶后进单位,建立了与就业工作排名后三位的院校“一把手”谈话制度,突出帮扶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年初,教育厅主要领导把2003年就业工作靠后的3所学校“一把手”找到厅里谈话。[15:20]

[陈贤忠]之后,又把帮扶毕业生就业工作薄弱的学校纳入了省厅的重要工作安排,厅领导分期深入高校调查研究,与就业工作较差的9所高校“一把手”谈话,帮助这些学校检查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和办学定位是否科学,了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采取的措施是否有力,考察领导班子是否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15:20] [陈贤忠]谈话不仅对高校是一个极大的警策和推动,而且对教育厅也是一种有效的改进和提高。后续跟踪监测表明,谈话的12所高校普遍采取了积极的姿态和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这12所高校初次平均就业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其中有7所高校就业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5:20]

[陈贤忠]教育厅领导与高校“一把手”谈话的做法,引起了高校的广泛仿效,全省80%以上的高校也建立了学校主要领导与就业工作靠后的院、系“一把手”谈话制度。“两级谈话”制度的初步建立和实施,使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得到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均衡发展。[15:21]

[陈贤忠]

二、实施“两级挂钩”制度,促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了促进高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安徽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贯彻教育部18条挂钩政策的意见和实施挂钩制度的具体办法。从2004年起,适当增加就业率高的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计划,限制、减少直至停止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高校和专业的招生。[15:22]

[陈贤忠]省教育厅一方面安排专项经费奖励就业工作实绩比较突出的11所高校,另一方面核减了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很低的17所院校1720名的招生计划,并且还将扣减就业率在全省平均水平线下的高校专项拨款。就业率与招生计划等挂钩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高校办学的市场导向意识。[15:23] [陈贤忠]一些高校也在学校内部开始实施就业与招生计划、培养、经费分配等适度挂钩制度,对那些社会需求不大、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实行限制、减少直至停止招生。安徽省各高校2004年共停招了63个专业,新开设了353个专业,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是一项艰巨任务,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我们将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不断把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上新台阶![15:23] [河南省鹤壁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明德]发言题目: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开辟大学毕业生就业新途径[15:24]

[王明德]鹤壁市是河南省省辖市,位于豫北中部,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辖两县三区,总人口146万。两年来,我们在全市农村创造性地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截至目前,共选拔了3批898名“大学生村官”,安排在814个行政村任职,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2.8%。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5:24] [王明德]

一、加强领导,严格把关。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大学生村官”选拔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市、县两级组织人事部门参照公务员的考录程序,认真进行了组织实施,使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走上村级领导岗位。“大学生村官”计划一推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每批考录时,报考者均超过公告职位数的5倍一,甚至外市的一些大学毕业生也踊跃应考。[15:25]

[王明德]

二、大胆使用,落实待遇。“大学生村官”是党员的,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特别优秀的任支部书记;预备党员或者不是党员的,一般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具备条件的通过法定程序可任村委会副主任、主任。目前,有242人任村支部书记、副书记,656人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乡镇机关缺编考录公务员时,从工作满3年的“大学生村官”中择优录用。“大学生村官”享受所在村干部相应职级待遇并给予适当生活补贴。任职三年以上、考核优秀的,可适当提高生活补贴标准或给予奖励。生活补贴由县乡财政统筹解决。[15:25] [王明德]

三、严管厚爱,促其成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下基层调研“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建立了村级干部绑带、乡镇领导帮教、县区直委局领导帮扶和县区领导联系的“三帮一联”制度,在政策、信息、技术、项目上进行帮扶;市、县区、乡镇都成立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目标管理和跟踪督查服务。[15:26]

[王明德]两年来,有135名“大学生村官”受到了表彰和奖励,1名被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名被团省委分别授予“五四青年奖章”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6名被视为授予“优秀大学生村官”的称号,4人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14人被选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15:26] [王明德]“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两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开辟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渠道。鹤壁市选拔的“大学生村官”已占全市同期报到大学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大大缓解了全市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大学生村官”创办的企业又为160多名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平台。二是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15:27] [王明德]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后,全市村级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6.5岁,大专以上学历提高了27个百分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两年来“大学生村官”立足本村实际和资源优势,先后创建30万只肉鸡场32个,新建猪场、羊场、牛场12个,创办各类示范基地46个,推广科技成果79项,引进新品种35个,带动了4000多户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15:27] [王明德]我们体会到:开辟大学毕业生就业新途径,必须找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切入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实现了大学生就业和农村“三个文明”发展的“双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把“大学生村官”计划深入诈尸地开展下去,力争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15:27] [湖北省教育厅路钢]发言题目: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把促进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结合起来[15:31] [路钢]近年来,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广大农村地区缺乏优秀石子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对此,湖北省教育厅党组高度重视,决定从2004年起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选拔一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贫困县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我们的做法是:[15:31] [路钢]

一、制定优惠政策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出台了六项优惠政策:一是列出专项经费用于“行动计划”,2004年预算支出200万元,入选毕业生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可用于偿还本金。二是入选毕业生免试勇气,其工资由县(市)按月足额发放。三是取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毕业生,可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办理注册手续,服务期满后再回校攻读硕士间就生。[15:32] [路钢]四是三年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并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五是毕业生的户档关系可自愿选择保留在原就读高校或省毕业生就业中心,也可直接转如县(市),免收户档托管费。六是对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免收教师资格申请认定费。[15:32]

[路钢]

二、加强选拔和管理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业,既要增强市县的主动性,又要调动高校的积极性。2004年,“行动计划”首先在29个贫困县市实施。为了协调工序关系,我厅今年6月分别召开了29个贫困县市分管县市长会议和高校负责人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高校迅速动员,尽管就业工作已进入派遣阶段,28所高校仍有455人报名,呈现了供需两旺的良好局面。[15:33]

[路钢]选拔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必须确保生源质量。我们规定,“行动计划”的报名人员,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和来自贫困县(市)的毕业生优先考虑。经过择优录用,306人入选“行动计划”,其中有4人具有保送研究生资格,30多人主动放弃到上海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表现除了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主动回报社会的良好风貌。[15:33] [路钢]为了让毕业生在基层真正发挥作用,参加“行动计划”的毕业生在三年服务期内,全部安排在农村乡镇学校任教。上岗之前,举办专题培训班,聘请13名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集中18天时间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此外,为做好他们日常管理工作,我厅建立了档案数据库,同时建立网站,变法《资教通讯》,使毕业生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他们服务基层的本领。[15:34] [路钢]

三、探索长效机制省委、省府高度重视“行动计划”,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专门召开了会议,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在欢送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毕业生以极大的鼓舞。这项计划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成效:一是探索了毕业生下基层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村本科教师短缺的问题;二是促进了城乡教育公平,使农民群众感到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更受重视。[15:34] [路钢]三是加强了基层人才储备,有利于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四是优化了农村教师结构,促进了师资力量均衡分布,提高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五是资助了经济困难学生,促进了高校学生就业。[15:35] [路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扩大规模,建立长效机制。今后每年将选拔500至800名优秀毕业生,参加全省102个县市区的“行动计划”。我们将以这次全国会议精神为指导,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大力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把毕业生下基层和解决农村教师严重短缺问题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15:35] [石家庄铁道学院院长姜稚清]发言题目:把毕业生输送到国家建设的第一线[15:40] [姜稚清]长期以来,石家庄铁道学院始终坚持用艰苦奋斗和基层创业精神教育、激励和引导学生,把大批毕业生输送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第一线。在最近20多年间,我校共培养出2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有2/3奔赴铁路和交通施工生产第一线,很多人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和中坚,受到了社会的良好赞誉。用人单位评价我校的学生“下的去,留的住,能吃苦,成长快”。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5:41] [姜稚清]

一、始终教育学生“走志在四方路,做艰苦创业人”。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艰苦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我校的优良传统。通过集中展示往届毕业生艰苦创业的突出成就,举办校友成才之路报告会,组织学生赴西柏坡等地学习、生活、劳动,经常组织学生到施工生产第一线进行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方式,使学生认定成才之路在基层、激发献身祖国建设的热情。仅2004届毕业生中,就有52%的毕业生不畏艰苦,主动申请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建功立业。[15:41] [姜稚清]

二、增强工程一线适应性,确保“产品适销对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能否推销出去,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我校始终注意主动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来自一线的反映,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课程调整和改革。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努力为用人单位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学院于1995年成立董事会,由三十多个大型土建企业组成,我们一直与董事单位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坚持向这些企业的生产施工一线输送大批优秀人才。[15:42] [姜稚清]

三、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我校上下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实施全程分层就业目标管理。一方面,主动上门到企业去,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广泛宣传学院的优势和毕业生思想素质好,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增进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了解,广开就业渠道。同时,每年都把大批用人单位邀请到学校来,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创造多层次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增进沟通和了解,增加双向选择的机会和成功率。[15:42] [姜稚清]

四、认真坚持毕业生就业情况回访制度。回访制度是一项法宝,我院除平时的回访外,坚持做好每两年一次的大型回访。2003年暑假,学院组织了相关部门到青藏铁路沿线按开展毕业生质量调查。据统计,青藏铁路汇集了三万多名建设者,其中我校毕业生有200多名,占到了整个青藏铁路建设技术和管理人员的30%以上。建设青藏铁路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据中铁13局统计,60%以上的其他院校毕业生都离开了,但我院毕业生却喊响了“氧气缺,人气不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口号,全部坚守在岗位上。[15:43] [姜稚清]在青藏线施工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10个局集团公司中,有8个指挥长是我院毕业生。我们中还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况成明、许兰民、卓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余绍水等一批先进典型。[15:44] [姜稚清]我校毕业生在国家建设一线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做出的突出成绩,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扬优良传统,发扬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石铁院精神,为国家生产建设一线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15:44]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新]发言题目是:以就业为导向走特色办学之路。[15:50]

[陈建新]近年来,我院始终坚持就业导向,找准学校定位,按照“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产品精品化、师资社会化、服务高校化、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培养高等技术应约型人才,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把区内一些实力雄厚的本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比作汽车市场的“别克君威”、“本田雅阁”,我们的毕业生则是“普通型的桑塔纳”——普通而实用。我们的体会和做法是:[15:51] [陈建新]

1、就业是高职生命线我们认为高职教育首先是以就业为核心的教育,家长投资送子女上学就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就好业,有好的啊发展。毕业生就业率是判定一所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院长工程”,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划拨专项经费。同时,实施了目标管理工程,对各系进行量化目标管理,把就业目标层层细化,不留空档;实施了激励工程,把就业工作与各系的发展规模、物质利益、荣誉等有效结合起来,显著地增强了职能部门的责任感和积极性。[15:52] [陈建新]

2、抓好三个环节互动是关键我院主动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重招生轻就业、重培养轻出口”的做法,努力建立起招生、培养、就业三者统筹协调、良性互动的机制。把原挂靠学工处的就业指导中心分离出来合并成学院招生就业办,明确要求要保障“招进来”的学生毕业后顺利地“出得去”,今年招就办调整了5月份招生计划,停止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等几个就业率较低、社会需求量少、报考人数少的专业招生。教务处以市场为导向对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加大专业实训课的比例,增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15:52] [陈建新]

3、建立“三包”机制受欢迎学院坚持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工作质量的标准,探索并向用人单位推行“包退、包换、包稳定”的“三包”承诺。“包退”:就是如果企业在使用过程中认为某些毕业生的技能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可以把学生退回,学院将根据企业需求对其进行“回炉”培养;“包换”就是在个别不合格毕业生被退回的同时,学院按企业的用人标准,再次推荐合格学生顶替空缺:“包稳定”:就是一旦接受学院推荐的毕业生,在使用期内,一般不能随意离开企业,以保障企业用人的稳定。[15:53] [陈建新]实践证明,“三包”承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深圳的赛意法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欧洲跨国公司,去年该公司使用了我院两批17名毕业生,今年又再次接受我们推荐的20多名毕业生。[15:54] [陈建新]

4、实施就业基地工程促发展我们主动与对毕业生需求多的用人单位建立供求合作伙伴关系,走“批量销售”和“订单就业”的道路:与区内外二十多家大公司建立了共建人才基地的协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拓新的就业渠道,依托实力雄厚的人才市场和中介公司,搭建输送毕业生的桥梁和通道,充分发挥了广大校友和全员教职工及其社会关系的作用,以感情为纽带,千方百计拓宽就业市场。一个“以广西为主体、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两翼”的就业基地正在逐步形成,为保证我校就业工作不断上台阶奠定了基础。[15:54] [陈建新]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在探索中前进,就一定能闯出一条高职发展的康庄大道。[15:55]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彭元]发言的题目是:实施“订单”培养,破解就业难题。[15:56] [彭元]近几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院实施“订单”培养,破戒就业难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市场找企业,依托“订单”设专业。一是主动出击找“订单”。多次到企业上门宣传,推介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发动全体教职工为校企联合牵线搭桥,献计献策,充分利用同学、朋友关系,请企业老总到学院参观考察,寻求强强联合。[15:57] [彭元]目前,我院已有5个专业找到了“订单”培养的企业,已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深圳元征”等8家大中型企业开展“订单”教育,在校“订单”学生达150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4。二是主动调整接“订单”。订单教育品牌打响后,许多企业主动找上门要与我们实施“订单”培养。根据“订单”企业的需求,我们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造合并和新设了5个“订单”企业需要的专业,专门为我省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15:58] [彭元]二是校企双方资源共享。我们一方面运用企业品牌,冠名办班,成立了“三一班级九”、“元征班”、“中联班”等。另一方面,实行了校企资源互补。在物质资源上,校企联合的企业先后在我院建立了近千万元“三一”实验室、“中联”实验室、“新中皇汽车维修车间”等,使学生的实验、实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人力资源上,企业工程师就是学院的兼职教师,学院教师则参与与企业的科研和员工培训。如我院王定祥副教授为“三一重工”编写了两本培训教材,即《现代工程机械柴油机》、《现代工程机械电器基础》,还完成了“三一”《全液压吊管机应用与强调分析[15:59] [彭元]三是企业参与全程管理。譬如在学生管理上,双方共同派员进行管理,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规范、生活补助、“顶岗”后的工资待遇、管理和考核办法等都共同制定规章制度;并由企业出资数万元设立的奖教金和奖学金,用于奖励订单班的学生和教师。[16:00] [彭元]

三、招生招工相统筹,“订单”培养见成效。“订单”培养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同时推动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一是扩大的招生生源。由“出口”畅带动了“进口”旺。近四年,我院招生抛档线文理科均高出湖南省专科录取分数线100分以上,录取填报我院唯一志愿的考生数占招生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二是增强了学生能力。“订单”教育毕业的508名学先后工作时间3年,无一学生跳槽和被企业炒鱿鱼。尽管企业技术更新快,员工淘汰率高,我们的学生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技术和发展的需要,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受到企业的好评。[16:01] [彭元]三是提高了学校生育。输送到社会后,充分展示了才华。以在“三一重工”学生微粒,他们中有15人被聘为售后服务经理,有6人被评为售后服务新人,有2人被选派出国,有1人被免费报送到复旦大学深造,有3名学生被安排到西藏、青海等地区进行产品销售、维修服务,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16:01] [彭元]“订单”培养使我们尝到了甜头,加快了发展。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之的讲话和这次大会精神,不断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新路子,坚持就就业导向,努力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16:02] [人事部副部长侯健良]发言题目是: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16:02] [侯健良]同志们,今天,专门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十分必要。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认真总结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继续做好明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16:03] [侯建良]高校毕业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合理配置并开发利用好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四月,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黄菊副总理作了重要的讲话,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千方百计做好工作。[16:03] [侯建良]各级人事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互相配合,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各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的作用,定期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组织开展面向毕业生的专业性、行业性的供需见面会和网上招聘会,启动“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办“全国人才市场第二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认识政策咨询、就业培训指导和认识代理等社会化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16:04] [侯建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优秀人极具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并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级人事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6:04] [侯建良]一是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要充分发挥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的作用,按照“市场导向,双向选择”的要求,切实做好人才市场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服务工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都要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或服务窗口,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培训、推荐等服务,提供集体户口办理,党团关系、认识关系接转,人事档案保管,转正定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社会保险金交纳等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16:05] [侯建良]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特别是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联系,继续建立一批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创业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双向选择创造条件。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建立人才储备周转制度。要加大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坚决杜绝和查处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16:06] [侯建良]二是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要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度的需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积极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人事部将于有关部门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制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意见》。[16:06] [侯建良]要积极研究制定促进非公有制单位和中小企业接受毕业生,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并做好有关社会化服务工作。[16:06] [侯建良]三是加快高校毕业生供求信息网络建设。各级人事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周到、快捷的服务。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丰富和完善信息发布的内容,及时、全面地反映人才市场就求变化情况。各地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做好本地区需求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方便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要上下配合,共同维护“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的正常运行,做好网站连接、信息交换工作,及时收集、报送有关毕业生需求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16:07] [侯建良]要进一步完善“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建设,争取在三到五年内时间使该网逐步建设成为功能期权、幅射全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和劳动力市场网站相贯通的人才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16:07] [侯建良]四是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合理,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事部将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其他成员单位一起,在落实政策、培育市场、拓宽渠道等方面积极协商,紧密协作。各级人事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由人事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一定要认真做好,对工作中碰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协商沟通,推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16:08] [侯建良]要继续配合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工作,积极做好职员者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推荐工作,落实好他们报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16:08] [侯建良]同志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各级人事部门要以“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明确责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更大的贡献![16:0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今天,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召开这个会议,总结2004年工作,针对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及早进行部署安排,非常重要。会上介绍的经验做法很有启发,教育部、人事部领导在会上作所的重要讲话要认真学习领会。下面,我代表劳动保障部发言。[16:11] [张小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就业工作总体规划,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16:11] [张小建]一)继续实施好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为提升他们职业技能创造条件。在总结2003年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我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了“2004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一是选择了一批高等院校开展“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课程试点。共同组织37所试点院校的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二是地方劳动保障和教育部门指导高职院校在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为学生增开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开展职业资格培训;[16:12] [张小建]三是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37所职业院校,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重点选择与新型职业、管理类职业或技术含量较高职业相关的专业,推行职业资格鉴定。

(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疏通就业渠道。各地劳动保障部门按我部要求,积极组织毕业半年后仍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进入失业登记,对登记后的人员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开设了专门窗口,部分城市的窗口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代管档案、代办社会保险参保手续等“一条龙”服务。[16:13] [张小建]不少大中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积极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空岗信息,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或综合性的招聘会,组织供需见面。我部“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开设了大学生就业专门栏目,一些地方劳动保障部也开通专业人员招聘网或在劳动力市场网站上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专栏,积极开展网上招聘服务。[16:13] [张小建]

(三)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扩大青年职业见习试点,为增强他们求职能力提供帮助。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以多种方式配合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北京市专门编写了《大学生就业指南》。天津市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国家职业展示中心参观,向毕业生系统介绍就业形势和各类职业的市场供求状况。重庆市派人深入高校,采取政策咨询和开设讲座等多种形式,配合高校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16:13] [张小建]针对许多高校毕业生因缺乏工作经历不能顺利实现就业的问题,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青年职业见习计划,组织优秀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到今年7月底,累计已有4.2万人参加见习。我部推广了上海市的经验,今年全国又有12个省份和部分城市开展了高校毕业生见习活动。[16:14] [张小建]四)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已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纳入创业培训总体规划。目前,劳动保障部正在推共10个创业示范基地的经验,指导全国100个城市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不少城市将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服务范围,与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相衔接,未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与项目开发、开业指导、税费减免、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宁夏、新疆等地已经开展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创业贷款的工作。[16:14] [张小建]在充分肯定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努力开展工作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告毕业生的增量仍是明年就业任务加重的一个因素。最近,在我部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就业工作调研中,高校毕业生就业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调研内容。调研中,我们从工作角度看,落实相关政策仍存在不到位;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工作领域、岗位信息的开发仍较滞后;职业资格培训尚需与高校教学安排做好结合;失业和就业登记工作还要探索与高校毕业生的流动相适应的方式。[16:14] [张小建]因此,做好工作仍要下大的功夫。在认真总结经验和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2005年,我们将继续配合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就业工作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结合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扶持政策。[16:15] [张小建]二是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指导各地强化就业信息服务,加强与高校的协作,建立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库,并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大力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促进供求匹配。对就业存在具体困难的毕业生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进一步开展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开发职业指导教材,培养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在院校中开展专项职业指导训练课程。指导督促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各项劳动保障事务处理“一条龙”服务。[16:15] [张小建]三是将高校毕业生职业见习试点扩展到更多城市。通过组织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广先进地区的具体操作措施,引入“政府购买见习成果”的机制,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四是继续推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并使之逐步制度化,纳入高校教学环节中,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常规性措施。同时,指导各地深入开展百所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16:16] [张小建]五是定期发布新职业,开发更多适合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的知识技能型职业岗位,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新领域。六是全面推行技术技能职业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力争推动这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并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实施,使准入制度落到实处。这次会后,我们要组织劳动保障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与教育、人事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做实。[16:17]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发言题目: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16:18] [周济]同志们:今天,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代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十个部门,在这里共同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交流回顾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研讨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部署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扎实工作,全面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刚才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都介绍了很好的做法和经验,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16:19] [周济]

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十分宝贵的经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部门、各地方、各高校的共同努力,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在毕业生总量280万比去年增加68万人、社会有效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经过各个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到9月初,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实现就业人数20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6万人,圆满完成了国务院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16:19] [周济]与此同时,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在实现“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上迈出了重大坚实的步伐,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有效的政策框架和制度体系,包括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服务体系,这个框架和体系的初步形成,对于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历史性的突破。与此同时,这几年的就业工作,唱响了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主旋律,确立了就业、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思路,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促进国家[16:20] [周济]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大家还共同创造积累了一系列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曾庆红副主席、黄菊副总理、华建敏国务委员、陈至立国务委员多次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连续两年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连续三年下发文件,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方向和任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完善政策,认真落实。[16:20] [周济]浙江、辽宁等省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有关工作,30个省区市、200多个地市、500多个县建立和健全了领导协调机制。高等学校普遍实行了“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校长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到就业工作上来。这一切都有力地保证了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16:21] [周济]二是多部门紧密合作,是近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2003年,中组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开会部署200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0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按照部际联席会议的分工和各自职责,在构建政策体系、培育市场、支持基层就业、就业见习和创业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6:21] [周济]各地也呈现出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局面。同时,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热情的支持,广大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大量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日趋活跃,新闻界广泛关注,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地支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三是高等学校勇于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满腔热情为毕业生服务,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高等学校的责任意识和主动程度、办学特色和教育改革,以及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结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6:22] [周济]2004年,高等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迈开步伐,以就业为导向的新一轮高职改革已初见成效,九月初,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各地初步建立了高校布局、学科专业结构、发展规划、招生规模等方面与毕业生就业挂钩的工作机制。此外,高等学校把就业指导和服务提上了重要日程,“三到位”和“四化”建设明显加强,效果显著。学生思想观念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思想教育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16:22] [周济]四是指导服务的信息化,日益成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2004年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心过问下,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步伐加快,30个省、市已建网,90%以上的本科院校已经开通就业网,全国范围内网上招聘十分活跃,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带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专门化、专业化。同时,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大大方便了学生和用人单位,降低了求职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6:23] [周济]五是各地方、各高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全国多数省市及高校根据实际,因地、因校制宜,制订相关政策与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如:重庆市劳动部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几十万元小额贷款,甘肃省财政拿出800万择优选拔了800名特困生和“长线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工作,湖北省教育厅列出200万元专项经费为村镇中小学引进师资,河南省鹤壁市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山东等地、南京大学等一些学校设立“学士后流动站”;东北师大发挥区域示范带动作用,利用“东北高师就业网”开展区域内师范院校就业合作,形成良性合作机制等等?[16:23] [周济]同志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直接推动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各高校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和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广大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艰苦努力、无私奉献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向各部门、各省市、各高校从事、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16:24] [周济]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持方向,全力以赴地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后若干年内,毕业生总量将会持续增加,每年都有数十万的增量,这对我们毕业生就业工作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挑战。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各地和高校工作进展情况差异较大,并且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十分突出,我们肩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16:24] [周济]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身上寄托着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无法顺利就业,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那么我们就没有尽到我们的责任。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问题。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总理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千万不可掉以轻心。[16:24] [周济]同时,我们必须充分看到,国民经济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广大毕业生择业观念的变化,都是我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坚定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心和信心。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确定,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要确保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2004年同期水平。这一目标和《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近几年工作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16:25] [周济]制定这一目标,既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考虑到全社会就业形势和状况,既考虑较长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趋势和规律,又考虑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现有的基础和水平,既考虑我国社会公众心理预期水平,又参考了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经验。这个目标,既非轻而易举,也不是高不可攀。教育部党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一致认为,这一目标是实事求是的,也是需要经过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方能实现的。[16:25] [周济]为实现明年的目标和《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至少要做到四个必须:首先,必须常抓不懈,不能有丝毫放松。毕业生就业工作良好的局面是来之不易的,现在的形势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滑坡,我们无法向党和人民交待,因此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抓紧抓紧再抓紧;第二,必须标本兼治,开拓创新。就业工作是系统工程,既要研究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和瓶颈,也要解决带有根本性的和长远的问题。要综合研究、系统把握、重点突破,积极寻求新思路、新举措,更加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三,必须真抓实干,要重实干、出实招、[16:26] [周济]第四,必须狠抓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改革是我们的永恒主题,深化改革是我们长期的战略任务。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去年我们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新思路,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事实证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教改革,思路对头、方向正确,促进了高等教育各项工作,带动了长效机制建设,要始终不渝地继续坚持下去。[16:26] [周济]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标本兼治,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性命题,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全局,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当前,要对高等教育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刻分析,找准主要矛盾和困难,积极辨证地处理好几个关系。[16:27] [周济]第一,要正确处理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高等教育要积极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充分考虑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立足于国情、省情、校情合理确定发展规模。第二,要正确处理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要由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而且是更重要的发展。[16:27] [周济]第三,要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不仅要考虑当前发展,而且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问题,把二者充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要正确处理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高校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就业是学生发展的头等大事,把学生最关心的事当成学校的头等大事切实做好,学校的发展才能有保障。[16:28] [周济]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关键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育工作的全局,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扎实做好以下工作: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高等学校要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求,转变思想观念,科学定位,加大改革力度,办出特色,提高质量。[16:28] [周济]要做好各类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依据毕业生就业情况,科学制定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发展规模,切实把握好发展节奏。2005年教育部将根据实际,把各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适度硬性挂钩,通过挂钩,推动地方和高校更加注重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注重人才培育质量。[16:29] [周济]不论是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还是应用型高校,都要研究谋划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定位和特色,以科学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更主动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瞄准社会需求,盯紧市场变化,利用就业反馈,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教育部将从宏观上严格控制布点过多的专业并研究制定结构调整宏观指导性意见,各省市和高校也要积极配合,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16:29] [周济]

2、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一些职业学校,把课堂搬到企业生产线上,把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作为学生的活教材,值得提倡。[16:30] [周济]高等职业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企业和用人单位实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半年实习与就业岗位相挂钩的方式,促进毕业实习与就业更加紧密的结合。要大力实行“订单式”培养,坚决推行“双证书”培训制度。凡是可颁发证书的领域,一定要使80%以上的毕业生拿到“双证”,这是高职院校的一项硬指标和硬任务。[16:30] [周济]

3、高等学校要配备强有力的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强大的校内就业服务体系。要形成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抓就业、经常抓就业、长期抓就业的工作局面,要调集精兵强将进入就业工作系统,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像现代企业开拓市场一样,采取哑铃型发展战略,大大加强就业工作系统。高等学校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抓好“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把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6:30] [周济]

4、以就业率为重要指标,抓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从今年开始实行以五年为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并将就业工作作为核心指标之一。评价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有各自的指标体系,但学生就业率、职业适应能力、用人单位满意率、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满意率等,都应当进入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高职高专要把就业率作为评估的主要核心指标,坚持抓几年,一定要抓出效果、抓出成绩。[16:31] [周济]

四、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几项重点工作当前,要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施《2004-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完善市场机制、服务体系、政策体系。要根据2005年确定的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各省市区、各高等学校都要明确各自的2005年就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抓紧做好以下工作:[16:31] [周济]

1、狠抓政策的落实、再落实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了大量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从总体上说,政策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好的,但地区之间、学校之间还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高校还存在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状况,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因此,2005年是政策落实年:一是要继续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国办发[2003]49号、[2004]35号文件、以及中央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已出台的具体政策,所有政策都要用足用好,落实到位;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准政策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和症结所在,格外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取得突破性[16:32] [周济]三是要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研究新办法、新举措,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四是要认真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及时宣传推广,促进政策效应的扩大,以政策落实来推进“无障碍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16:32] [周济]我们明确提出,高职、高专院校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对本科本科教育,我们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际上也是以就业为导向。本科以上我们没有直接提以就业为导向,也是考虑到它的就业有一定特点,我们不太主张本科教育专业搞得很窄,因为本科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很难在四年之前就明确的知道四年之后人才需求的状况,而且本科生将来毕业之后还要不断的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学习。[16:43] [周济]所以我们对本科生专业,我们主张领域比较宽、基础比较厚,但是到了三年级以后,特别是四年级以后,要对它进行接触实际训练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专业方向应该比较明确、比较确定,也就是比较宽的领域,但是比较窄的方向。[16:44] [周济]现在有些本科院校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当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职、高专的矛盾更突出一些,所以我们重点在抓高职、高专的学校,但实际上同志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市场的变化很快,对于一部分本科专业,甚至于一部分研究生专业,就业形势也会相当严峻。所以教育教学改革一定要明确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16:44] [周济]

2、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前几天刚刚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有一个重大举措,就是要加强实践方面的教学,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的完整方案,完善实践教学的各个体系,这在本科教学里也要全面执行。[16:46] [周济]而目前比较突出的,高职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一些职业学校,把课堂搬到企业生产线上,把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作为学生的活教材,值得提倡。我们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高等职业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企业和用人单位实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半年实习与就业岗位相挂钩的方式,促进毕业实习与就业更加紧密的结合。要大力实行“订单式”培养,坚决推行“双证书”培训制度。去年和今年,我们和劳动保障部共同推进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工程,取得了很大成绩。[16:46] [周济]现在马上进入2005年,希望各个学校要赶快做好计划,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努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特别是到企业和用人单位去实习的环境。现在学生找工作时,比较多的碰到一个问题,就是用人单位提出你有没有实践经验。我们的学生刚刚毕业,往往都在学校里,没有实践经验。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计划里本来就有实践环节,但是现在各个学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由于指导思想的不重视,这个环节已经悄悄的去掉了,这是我们下一步要抓的重点工作。[16:47] [周济]同时千方百计推行双证书制度,凡是可颁发证书的领域,一定要使80%以上的毕业生拿到“双证”,这是高职院校的一项硬指标和硬任务。凡是有条件拿到“双证”的,一定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拿到,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现在有的地方提出学生去找工作,工作单位提出你可以到我这里实习半年,有的学校提出能不能让他去实习半年,我觉得可以试试,让他实习半年加强老师对他的辅导,包括远程的,也可以用人单位的人员对他进行辅导,他将来的毕业论文就是工作的实践,这种事情实际上我们也要积极探索,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16:48] [周济]这次陈至立委员到印度访问,她很关心学生的实习问题。我们去访问的时候,她自己跟一个公司的老总提出,我们的学生能不能到你们这儿实习?他的老总就同意了,他让100名中国的学生在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到他们那儿实习。我前几天接待了奥地利的教育部长,大家知道德国、奥地利这些国家职业教育很发达。我问他们中等职业学校怎么实习?他说很简单,大部分学生就是上四天班、一天学。我们一天到晚想学德国的教育,就是不学习他的实践教学。[16:50] [周济]

3、高等学校要配备强有力的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强大的校内就业服务体系。要形成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抓就业、经常抓就业、长期抓就业的工作局面,要调集精兵强将进入就业工作系统,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像现代企业开拓市场一样,采取哑铃型发展战略,大大加强就业工作系统。大家知道,以前的国营企业是“两头小,中间大”,但是一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好的企业都是最强的人在抓市场开拓。我们的国有企业没有跟上这个形势,所以被淘汰了。[16:54] [周济]对于高等学校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同样面对这个问题,所以各个学校一定要花精力、花财力把这个系统建设好。高等学校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抓好“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把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很多学校把就业当做一个大事情,不仅为这个学期的学生找到工作,而且还建立一些用户群,所以需要一些精兵强将做好这项工作。[16:55] [周济]

4、以就业率为重要指标,抓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前几天开了一次会议,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从今年开始实行以五年为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并将就业工作作为核心指标之一。评价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有各自的指标体系,但学生就业率、职业适应能力、用人单位满意率、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满意率等,都应当进入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特别是高职高专,要把就业率作为评估的主要核心指标,坚持抓几年,一定要抓出效果、抓出成绩。[16:55] [周济]有的同志说我是研究型大学,这个问题不发愁,所以重视的不够。实际不管哪一类大学,因为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所以对于一个学校的评价指标,最根本的就是看你培养出来的人才效果。在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对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它的评价指标不是多说人找到工作,还有一个硬性指标,就是毕业生的工资。不仅要找到工作,而且要找到工资比较高的工作。但是我们毕竟要考虑到我们送出去的学生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将来要有发展前途,能成人成才,所以不管哪一类学校,都要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我们的工作导向,深入开展教学改革。[16:55] [周济]大家刚才看到,清华大学这几年也注重导向问题。还有石家庄铁道学院,他们怎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指导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把毕业生就业工作跟整个学校的发展、整个学校的定位紧密结合在一起。[16:56] [周济]

四、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几项重点工作当前,要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施《2004-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完善市场机制、服务体系、政策体系。要根据2005年确定的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各省市区、各高等学校都要明确各自的2005年就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抓紧做好以下工作。[16:57] [周济]今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在这个《意见》里明确提出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做好。我列席了讨论这个文件的会议,在会议上深受教育,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学生们的成长,谈到最多的是两个事情,一个是贫困家庭学生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他们认为这两个问题既是大学深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解决好这些实际问题,也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途径。所以我们要把就业工作提高到更过的层次上来认识,把这项工作做好。[16:57] [周济]刚才几个省市的同志都介绍了经验,安徽省的同志明确提出要挂钩,实际上他们把就业的目标分解到了各区县。我认为就是要分解,就是要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制。当然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校就业的指标一下子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可以根据学校原来的基础,根据可以采取的措施提出适当的目标,然后落实工作责任制。这样层层分解,大家共同努力,这样才有可能在今年完成中央给我们要求的工作任务。[16:58] [周济]

1、狠抓政策的落实、再落实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了大量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从总体上说,政策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好的,但地区之间、学校之间还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高校还存在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状况,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因此,2005年是政策落实年:一是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国办发[2003]49号文件、[2004]35号文件、以及中央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已出台的具体政策,所有政策都要用足用好,落实到位;[16:58] [周济]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准政策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和症结所在,格外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要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研究新办法、新举措,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四是要认真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及时宣传推广,促进政策效应的扩大,以政策落实来推进“无障碍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16:59] [周济]

2、大力开拓毕业生基层就业大渠道,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大渠道在基层。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体系,在总结、落实一些地方乡镇基层录用公务员“凡进必考”、清退乡镇不合格人员空岗接收高校毕业生等经验的基础上,出台鼓励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到城市街道、社区就业的新政策。要充分利用各种资金包括各种奖学金,为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重点单位就业的学生代偿助学贷款。我们已经决定实行奖学金制度。[17:00] [周济]今年以来着重推进了大学生助学贷款,进校以后,不管家庭困难程度如何,都想办法让他们用贷款的方式进入学校。同时,对5%以上的特困生发放奖助学金、生活基本费用。我们还要设立一笔基金,鼓励那些毕业以后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艰苦行业去的这些学生,帮助他们代偿助学贷款。中国农大、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已经实施对外地生源去西部基层就业进行奖励的办法。各地、各高校可参照这样的思路,因地制宜,积极扩宽毕业生下基层的渠道,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17:01] [周济]要发挥项目对毕业生下基层的带动作用。大家,带动了整个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对整个毕业生就业工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5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适当拓展服务领域,继续落实好服务期满的志愿者应享受的各项政策。同时,积极推广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黑龙江“村村有大学生”等做法,推动各省市结合本地实际,实施并扩大地方志愿者或类似项目。[17:01] [周济]要支持到民营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扩大消化增量毕业生的空间和渠道。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后续服务力度,引导支持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要推广辽宁、安徽、重庆等地实施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的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对以灵活方式就业的毕业生要关心、支持和尽可能予以帮助;要积极推广上海等地的做法,对未就业毕业生实施“职业见习计划”,政府提供见习津贴和见习岗位。要抢抓机遇,不断拓展新渠道和新载体,引导毕业生通过市场竞争和多元化渠道实现就业。[17:01] [周济]

3、满腔热情、周到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就业和择业是大学生重要人生转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用“走遍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不惜千方百计”的精神,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特别要强调的是,高等学校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毕业生提供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迈好人生关键一步。[17:04] [周济]一是贴近学生实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结合贯彻中央16号文件,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就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基层岗位是毕业生健康成长、锻炼成才的沃土,更是青年人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广阔天地,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就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17:04] [周济]通过创业教育,包括邀请创业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创业政策,训练毕业生的创业技能等方式,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毕业教育,包括严格实施毕业教育的每一个程序、召开隆重毕业典礼等方式,帮助学生受到一次终生难忘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17:05] [周济]二是提供周到细致的就业指导。高等学校要举全校之力千方百计收集就业信息,要千方百计的努力开拓就业空间,寻找外地就业机会;要让所有的毕业生都了解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要了解每个毕业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特别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找到一些工作岗位。我们不是简单的拉拉线,要千方百计的建立一批就业渠道。在销售过程当中,销售人员有这么一句话叫“走遍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不惜千方百计”,我们教育人员也要有这种精神,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就业。[17:06] [周济]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设身处地地帮助毕业生尽量达成他们的就业愿望;要简化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便快捷地为毕业生办理各种就业手续,善始善终地做好服务工作。三是满腔热情地帮助困难群体。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对那些就业压力比较大的部分女生、家庭困难的学生、长线专业的学生,以及登记待就业毕业生,要给予格外的关心帮助。[17:07] [周济]

4、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机制一是要加快网络建设,所有省市和学校,都要在2005年年底前建成,积极推动地市层面建网,国家网、省市网和其它高校网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已经建立的网络要象广东、上海等地那样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软硬件的质量,力争使就业信息服务网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17:07] [周济]二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不断丰富网络内容、提高网络层次、扩充网络功能,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要学习“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的经验,探索良性运行机制,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三是要切实将毕业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服务系统,加强协调统筹,在更多的城市和企业推广“福州人才储备中心”及上海等地的“毕业生见习基地”,构建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社会服务体系;[17:08] [周济]四是要大力完善省市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最近我们在就业工作调查中发现,仍然有个别省市的工作部门没有成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有的还十分薄弱,这种状况今年必须彻底改变。[17:08] [周济]今天各个省市教育行政的领导都在这儿,两个机构必须建立,一个是高等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一个是大学生助学贷款和资助体系。[17:10] [周济]

5、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和监测工作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明确强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体系,科学、准确、快速地报告就业工作情况,及时公布当地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2004年各地普遍加强了统计工作,统计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就业状况。2005年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公布、督查和评估制度。[17:11] [周济]目前,我们已逐步规范到以就业率、灵活就业率、登记待就业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综合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各地在公布毕业生就业状况时,应考虑将几项指标一起公布。要建立就业信息统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高等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就业信息统计工作,党政领导要随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进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17:12] [周济]要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保证毕业生就业统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教育部在实施新一轮高校教学评估工作时,已明确规定对高校上报的不真实数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规定,不得弄虚作假。媒体对我们有很多批评,这种批评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个地方要是弄虚作假,这个地方的教育就是失败的,给学生教育不诚实的态度。所以各地、各个学校高度重视。[17:12] [周济]教育部在实施新一轮高校教学评估工作时,已明确规定对高校上报的不真实数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规定,不得弄虚作假。媒体对我们有很多批评,这种批评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个地方要是弄虚作假,这个地方的教育就是失败的,给学生教育了不诚实的态度。所以各地、各个学校高度重视。在这个地方要是弄虚作假,今年每个学校报上来的高等学校的数据要对社会公布,其中一个就是就业率。[17:13] [周济]5年有一次评估小组到学校里检查评估,进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顾过去5年学校报给教育部或者向社会公布这些数据的真实情况,如果发现有弄虚作假的现象,那就是实行一票否决制。所以这件事情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把就业率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一定要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不要因为这个事情,把整个教育工作毁掉了。[17:13] [周济]

6、大力推进市场建设,建立共享、规范、高效的就业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高校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就业市场。发展并完善校园市场,促进校园招聘活动有序开展;积极培育协作性、区域性市场,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17:14] [周济]二是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信息资源是激活市场的关键,不仅要积极建立科学有效的需求信息收集、发布机制,还要进一步做好市场信息的后续开发和有效利用,及时将各种有效信息反馈到决策和服务环节。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市场管理,逐步控制现有招聘会的规模,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用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应聘、招聘过程中的各类欺诈行为。[17:14] [周济]7.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氛围长期以来,媒体和舆论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继续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积极宣传国家和各地的就业政策,积极宣传各地高校和用人单位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17:15] [周济]要坚持正面宣传,坚持调动积极因素,凡是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事情要多宣传、多鼓励、多支持,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的个案情况少渲染、不炒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就业问题关乎稳定和民心,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积极的宣传,使广大毕业生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爱护,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温暖,满怀信心地迎接人生新的挑战,开始新的征程。[17:15] [周济]同志们,2005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政策、健全体系、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的关键一年。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全面完成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不断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我们新的贡献![17:15] [袁贵仁]今天周济部长、侯建良副部长、张小建副部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三省一市四校共八个单位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今天会议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明确了2005年工作目标和任务,强调了需要狠抓落实的一系列重点工作措施,对进一步做好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全面部署。[17:17] [袁贵仁]希望教育系统和各级教育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三位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八个单位的先进经验,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精神,落实好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力争把2005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抓紧抓实抓细,不断开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17:18] [新华网]会议结束。直播完毕,感谢关注。[17:18] (编辑 李杰)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团体艺术节下一篇:施工现场外电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