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创业帮扶
2018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
就业帮扶工作方案
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和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创新扶贫方式,充分开发贫困家庭大学生人才资源,促进高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稳定就业,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活动主题 精准帮扶
乐业合肥
二、主要工作安排
(一)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工作。
4月下旬,市人社局组织编印完成2018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宣传折页。5月上旬,市扶贫办形成2018合肥地区户籍应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名册。5月下旬开始,全市人社部门在教育部门配合下组成工作队,集中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深入到全市各乡镇村居,入户走访调查,点对点、面对面核实确认,形成涵盖合肥地区2018届全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就业情况、就业需求等方面详细基础信息的帮扶工作信息库。
(二)组织开展“三个百场”活动。
一是人社局长进校园,开展百场对接。分批次组织开展100场次市、县(市)区、开发区人社局长进校园专项对接活动,了解情况、现场互动,向高校毕业生重点是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提供岗位介绍、招聘信息、政策解读等服务,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二是线上线下,开展百场招聘。市人社局牵头组织百场招聘会,邀请在肥5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招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万余就业岗位。同时,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组织合肥市人力资源协会会员企业、合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企业等50家知名招聘网站,集中开展“精准帮扶 乐业合肥”—2018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场网络招聘。三是讲座交流,开展百场指导。组织由知名职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组成的合肥市“启明星”就业指导团分批次赴省内高校,开展50场校园就业指导活动,向毕业生重点是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开展个性化就业辅导与咨询。组织合肥人力资源协会会员单位(合肥市重点人力资源企业)职业经理人、资深HR、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同志赴我市大中专院校开展50场的“乐业合肥”主题沙龙活动,帮助大学毕业生构建合理的职业规划、薪酬规划,增强人际交流能力。
(三)扎实开展“一对一”帮扶对接。
组织全市人社部门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对接活动,帮助解决就业创业实际困难,增强帮扶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优选部分合肥市人力资源协会会员单位(合肥市重点人力资源企业)组织开展定向招收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的“双选会”,积极开展校企对接合作,帮助大学生重点是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开发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实施推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优先招募贫困家庭优秀大学毕业生参与到“选调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行动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稳定提供1417个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面向就业困难人员开发 1.08万个公益性岗位,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对灵活就业的我市户籍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给予每月800元/人的灵活就业生活补助,最长不超过1年。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优先安排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开发1800个就业见习岗位,见习期间毕业生基本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1800元,其中财政按照每人每月900元的标准给予见习补贴。
(五)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的我市企业,按其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实际缴纳的五项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个人应缴纳的部分),最长不超过3年;对新吸纳10个以上的我市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签订劳务协议的,分别给予300元/人.月的岗位补贴和1000元/人的一次性奖励。
(六)引导参与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予以免费,财政按规定给予培训单位补贴。贫困家庭大学生参加企业组织的新录用员工培训,按规定给予800元培训补贴。通过发放电子创业劵,为每名大学生至少进行1次在线创业意识培训,为每名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进行1次创业能力测评。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针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群体,以创业活动不同阶段、不同业态的知识技能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阶梯式创业培训。
(七)为求职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4月上旬,完成对2018届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发放每人10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对参加我市各级公务员、事业单位(含卫生、教育系统)公开招考的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免收各类费用。全市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机构开设“绿色通道”,优先为来肥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报到、档案托管、户籍代理、组织关系挂靠等“一站式”服务。在全市优选部分创业孵化器、创业特区、众创空间等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项目遴选、创业孵化,帮助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进行创业。
一、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困境
(一) 就业大环境导致贫困生就业困难
全球经济复苏疲软,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 加之我国目前正处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就业弹性降低。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校毕业生社会供求关系失衡现象在劳动力市场上进一步加剧。就业大环境导致贫困生就业困难。
(二) 贫困生自身原因导致就业困难
首先, 当今社会, 想要寻求好的就业出路, 付出的求职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越来越高昂的求职成本使贫困大学生不堪重负, 家庭经济困难影响贫困生就业已是不争的事实。其次, 贫困生往往因为不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就业观而导致就业困难。再次, 高校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相比综合能力往往处于劣势, 进而导致就业能力欠缺。最后,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 贫困生同学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在求职的自信心、表达能力等等方面都会存在影响就业的情况。
(三) 高校毕业生帮扶政策仍不完善宣传力度仍待提高
近些年, 政府已经出台很多针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的政策, 如大学生求职补贴优惠政策等。然而, 因为高校贫困生人数较多, 申请补助的受惠面有限, 往往只能惠及特殊贫困级别的困难生, 大部分贫困生仍然不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另外, 这种求职补贴往往仅限于经济上的资助, 对于高校贫困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的帮扶政策仍然是不完善不健全。
二、高校贫困学生就业帮扶的措施
新时期,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不应仅停留在简单的经济帮助,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贫困生走上工作岗位,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才是更加科学的贫困生帮扶。针对贫困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贫困生就业帮扶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办法:
(一) 深化改革, 完善高校困难生就业帮扶政策
政府、社会、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就业帮扶政策, 如加大助学金、助学贷款等额度, 学费减免;开通“贫困生就业绿色通道”;加强校企合作, 先推荐优秀贫困生就业;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困难时的心理疏导等。总之, 政府、企业、学校应多方联手, 不断完善贫困生就业帮扶政策, 开展更多地“就业援助计划”、“扶贫帮困活动计划”等就业帮扶活动。
(二) 多管齐下, 提升贫困生就业综合能力
1.充分发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
目前, 绝大部分高校大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生涯、职业生涯、人生生涯都要有可行的规划并不断去执行调整自己的规划以便更好自我发展。就业指导课程既要针对大众学生的共性问题, 更要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就业的个性问题, 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献计献策, 帮扶他们顺利就业。
2.多途径多层面增强困难生就业综合能力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就业帮扶行动, 如技能培训、就业讲座等活动。老师要鼓励贫困生参加集体活动, 贫困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 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积极主动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综合能力, 如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自我表达、求职面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认真推荐困难生实习
实习不仅仅是学生步入工作的前奏, 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完善自己及选择今后就业方向和范围的重要依据。贫困生往往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在学生求职过程中, 可以将优秀的贫困生优先介绍给实习企业单位, 定向培养;这样就可以让贫困生的就业成功性大幅提高
4.加强政策宣传, 提高就业帮扶服务的有效性
目前从政府到高校都有一系列较好的困难生就业帮扶政策, 如困难生求职补贴等等。然后,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 很多贫困生知晓相关政策的途径仅仅被动地等待辅导员老师发的通知, 主动了解相关政策的困难生非常少。因此, 加大困难生就业帮扶政策的宣传, 提高就业帮扶服务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三) 鼓励贫困生创新创业
充分发挥高校创业园的作用, 鼓励贫困生同学积极创新创业, 创业园的进驻完全可以考虑与贫困生资助工作相结合, 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培养贫困学生的创业能力, 真正为贫困生毕业时的创业积累经验。同时, 学校要提供适当的创业指导, 给予小额的担保贷款, 不间断的进行跟踪指导服务, 多角度多方位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就业扶持。
摘要:当今社会,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贫困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 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也需不断改革完善, 通过多层面多途径对贫困生开展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就业帮扶工作已经十分必要。
关键词:贫困生,就业,帮扶
参考文献
[1]夏书珍.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杜德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宋蕊辰.我国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探析[D].长春工业大学, 2012.
[4]黄琴.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下贫困生就业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 2012, 19:88-89.
【摘 要】校“双困生”是就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是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提高“双困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基础,促进“双困生”的就业为目的,提出了以“六个依托”为内容的“双困生”帮扶体系,最终提高“双困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双困生 就业帮扶体系 依托
高校“双困”学生无论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就业难的学生,还是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或者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都是以家庭经济困难为基本因素,同时有学习困难或心理问题的学生,最后毕业时基本都导致就业困难,因此,家庭经济困难是起因,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就业困难。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与其他毕业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就业时间滞后,签约率偏低,就业质量偏低。解决好“双困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影响“双困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家庭经济困难,造成“双困生”就业选择面窄;二是综合素质发展不全面,综合竞争力较差。因此,为促进“双困生”就业,必须以经济资助为基础,全面提升“双困生”的综合素质。从大一开始,针对每一名“双困生”建立以“六个依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帮扶体系,以综合评价体系为基础,实行动态管理,经过综合帮扶和评价,具备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能力的“双困生”,将逐渐减少对他们的非经济帮扶力度,同时选择部分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年级“双困生”对低年级“双困生”进行重点综合帮扶,使帮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综合帮扶体系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双困生”就业。
一、以贫困生档案为依托,建立“双困生”综合档案
“双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院为其建立了完整的贫困生档案,一般包括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此外还包括资助情况、学习成绩和奖惩情况。常规的贫困生档案侧重于经济状况和学习的记录,仅仅是静态的档案,缺乏动态的评价,更不能为“双困生”的发展和帮扶提供进一步的依据。因此,建立新的综合“双困生”档案势在必行。
“双困生”综合档案除包括贫困生档案的基本内容外,还包括该同学的个人性格、心理状况、人际关系情况和综合评价情况等。同时对“双困生”综合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家庭经济情况为基本分,按照贫困生认定标准分为两个档次;个人性格按照社会学理论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分值不同;心理情况分为三个档次,以新生心理普测、团体辅导和心理档案为参考,确定每名“双困生”的分值;人际关系情况以宿舍和班级同学(不少于10人)谈话反映情况确定分值,分为三个档次。最后这四个方面分值的总和即为该“双困生”综合情况得分。
根据非经济因素和综合得分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不同类型的“双困生”进行帮扶,使帮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精准帮扶,提高“双困”的就业能力。
二、以学业规划为依托,建立“双困生”职业生涯发展档案
学业规划是引导学生对自己大学学业进行安排和筹划,是学生通过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确保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创业打好基础的过程。“双困生”的学业规划应更加认真和仔细,更加有针对性。在了解“双困生”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双困生”综合档案基础上,特别制订“双困生”《学业规划手册》,内容包括:锻炼自我,养成习惯——起航篇;认识自我,潜心立志——进步适应篇;完善自我,拓展素质——定向篇;相信自我,实践成才——腾飞篇;成长案例与相册等。
通过学业规划,为学习较差、心理失衡、人际交往较差的“双困生”配备不同的指导老师和学生,帮助“双困生”分析自身情况、专业前景及大学生活不同阶段的特点,明确目标,分解任务,有目的地制定、实施学业规划,努力做到每一个“双困生”都有规划、有指导、有发展和能成才,进一步激发“双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促进“双困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以宿舍为依托,建立“双困生”学习帮扶体系
随着学分制的推广施行,班级的作用正在弱化,宿舍成为同学们除上课以外接触最多的地方,宿舍同学对“双困生”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同学。因此,在同一宿舍内为“双困生”安排一名或多名帮扶同学,特别是对学习吃力的“双困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一宿舍的同学在学习上对“双困生”的帮扶可以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由于他们与“双困生”朝夕相处,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知道他们学习上的短板,对他们的帮扶将更有针对性。同时,同宿舍同学帮扶可以将时间化整为零,可以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小段时间进行学习辅导,使“双困生”更加容易接受,效果更好。因此,在安排“双困生”宿舍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将他们与学习较好、有责任心的党员或学生干部安排在同一宿舍。
四、以辅导员家访为依托,建立“双困生”重点帮扶体系
对于部分情况比较严重的“双困生”,利用辅导员家访时机进行重点帮扶,通过家访了解他们的实际家庭情况,尽最大努力减轻家庭原因对他们的影响。通过家访,老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心灵在家访活动中得到温暖和净化,在情感上与辅导员产生了共鸣,增进了对学校和老师的理解和配合,从而更加信赖老师,放下包袱,轻装前行。
通过家访,实现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辅导员老师走进家庭,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了解“双困生”在学校的表现,进而与家长共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互通信息,增进交流,多措并举,增强对“双困生”帮扶的一致性、协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以心理社团为依托,建立“双困生”心理帮扶体系
“双困生”由于受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客观原因,以及个人性格、认知差别和自我调适能力差等主观原因的影响,心理不适主要表现在:自尊与自卑并存,渴望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交往与自我封闭并存,希望获得友情与孤独抑郁并存,高期望值与缺乏明确学业规划导致焦虑和盲目并存,努力“自救”与缺乏自立自强精神并存。
要缓解和矫治“双困生”心理冲突的关键在于依靠心理社团,建立完善的心理帮扶体系。心理社团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了其成员全部来源于同学当中,也就是来源于“双困生”身边的同学。因此,通过心理社团能更好地了解“双困生”的所想所思和心理状况,从而为“双困生”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档案。通过心理帮扶体系实时关注“双困生”的心理动态,传播心理知识,消除心理隐患,提升心理素质,引导和帮助“双困生”解决不同的心理疑惑,架起老师和“双困生”之间的心理桥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组织积极有意义的心理教育活动,为“双困生”提供一个自由沟通的平台,营造互助互爱的健康氛围。
六、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依托,建立“双困生”多对一帮扶体系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先锋力量,他们首先是学生,因此更能了解“双困生”存在的困难和需要哪些帮助,与“双困生”的沟通有天然的优势,更容易与“双困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其次,他们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有着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更加了解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工作方针,所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对“双困生”的帮扶更容易进行,效果更好。
但是,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帮扶必须掌握好方式和技巧,不能引起“双困生”的反感,更不能让他们感到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施舍”,帮扶要做到水到渠成,这就要求把帮扶放到同学之间的日常交往中,因势利导,将帮扶变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不拘泥于一对一帮扶,而是立足于多对一帮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自身的优势共同帮扶同一类型的“双困生”,形成合力,共同帮扶,作用就大,效果就好。这体现在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助理、学业督导员和青春领航员的工作中。
综上所述,“双困生”的帮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完善帮扶工作体系,既要解决其经济的困难,缓解和矫治“双困生”心理矛盾,也要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解决学业、就业上的困难,促进“双困生”全面协调发展,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微.高职院校“双困生”就业援助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赤子(中旬),2014(18):74.
[2]王俊,罗俊.高校“双困生”心理冲突的缓解与矫治[J].孝感学院学报,2007(01):115-118.
[3]王洪波,刘群英,王卫玉.关注高职“双困生”心理构建新型资助体系[J].职业技术,2012(05):101.
河南出台优惠政策帮扶39.1万高校毕业生就业
从近日召开的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2012年9月,河南省共有39.1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较去年同期增加2.1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67%。
据介绍,2012年,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细化和完善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内容涉及毕业生基层就业、参军入伍,毕业生自主创业贷款贴息等诸多方面,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012年全省预征报名人数达到7.3万人,确认4.6万人,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该省还通过开展多种技能培训、举办就业困难毕业生专场双选会等,为困难毕业生提供帮扶。
小张,女,1982年12月22日生,职校文化程度,未婚,无业。从职校毕业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目前与父母同住。
二、背景资料
案主2003年从某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专业是形象设计,在考试时,由于心里太紧张,考试没有通过。后来学校推荐案主去某超市做收银员,三个月后被辞退,之后又做过一个月服装专卖店营业员,就一直失业在家了。案主一向比较听从母亲的话,由于母亲经常催促案主出门找工作,造成她对母亲渐渐反感,与父母的交谈也逐渐减少,家庭气氛紧张。案主本身性格内向,且在工作方面屡屡受挫,造成其内心失调,不自信,自卑感很强。案主目前整天在家无所事事,而且几乎不出门,自己也感到很苦恼。
三、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案主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使她非常灰心,再加上自己刚参加的营业员上岗证考试没有通过,使她更感自卑。
性格问题:案主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社工在与案主多次交流过程中,许多事情都是母亲代其陈述,案主本人只是低头默认,很少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眼神中流露出迷茫。
就业技能:案主学历较低,又无一技之长,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的确很难找到工作。
家庭关系:案主长期闲散在家,无所事事,父母对其有埋怨情绪,家庭气氛紧张
四、案例分析
1、就业观念:针对案主由于就业屡屡受挫,产生自卑情绪,社工从改善就业观念入手,为她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她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增强其就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性格问题:针对案主性格内向,缺少与同辈群体的接触,生活迷茫,社工认为可以让其参加团康等活动,增强她与同辈群体交往的能力,并及时地给予鼓励,使其性格开朗起来,更快地融入社会。
3、就业技能:针对案主学历较低,无一技之长,社工认为如能解决就业问题,其许多问题可得到缓解。提高案主的劳动技能,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是社工的目标。
4、家庭关系:针对案主长期闲散在家,家庭气氛较紧张,社工认为应与案主及其父母共同交流和分析案主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母亲认识到自己事事替女儿包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改善与女儿的交流方式。
五、服务计划总体目标:协助案主改变就业观念,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实践机会,提升个人能力;改善母女关系,改善案主内向封闭的性格,促进其更快融入社会。
(一)收集并研究资料,了解案主的生活状态、主要问题,建立专业关系。
(二)与案主进行交谈,改变其就业观念,助其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弱点,树立新的人生目标。
(三)与案主的母亲进行沟通,缓解家庭气氛,让其认识到事事替女儿包办,对女儿一味地埋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提供案主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
(五)邀请案主参加团康活动,增强与同辈群体交往的能力,使其性格逐渐开朗。
(六)根据案主的个人特点和能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强其自立能力。
(七)如果就业问题一时无法解决,那就帮助案主做好就业前的准备,鼓励她走出家门,寻找工作机会,结交一些同辈群体,使她能够独立地走向社会,而不是一味依靠社工的服务。
(八)回顾整个过程,巩固几次服务的成果,对案主及其家人的努力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做好跟踪服务。
六、服务过程
案件来源于“社工发现”。第一次接触的方式是社工通过电话联系到案主本人及其母亲。第一节:与案主母亲进行沟通,倾听、分析母亲眼中的女儿,详情略;第三节:帮助案主回复自信,鼓励其多参加社区活动等,详情略;第四节:帮助案主进入“手工编织社”,参加 “迎圣诞,送温暖”的联欢会等,详情略;第五节:协助其解决工作问题,详情略;第七节:结案,并制定了跟踪服务计划。
七、服务评估
案主的自卑情绪得到了改善,性格也渐渐开朗,与母亲的关系趋于缓和,还能够主动出门找工作,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与接案时相比,有较大地改变。社工认为,此个案比较成功,其中有三个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第一,社工与案主及其家人进行了多次交流,并能够把案主的问题放到家庭、社会层面上考虑;第二,对案主的改变不断地给予肯定和鼓励;第三,团康活动的参加,使案主性格的改善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八、个案反思
篇一:2011届特殊困难毕业生帮扶就业申请表)2011届特殊困难毕业生帮扶就业申请表
篇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基金申请表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基金申请表
备注:
1、此表用黑色笔填写,字体清晰。
2、此项基金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发放,务必填好账号(必须是本人中山工商行的账号或卡号),确保无误。篇三:帮扶助人奖申请书
帮扶助人奖申请书
尊敬的院领导: 您好,我是11级软件班的学生,我叫某某,得知学校为了鼓励上进,特设“助人奖”这一荣誉称号。我知道,要真正获得帮扶助人奖,应当具备各方面的素质,而且在班级和生活中应当起到带头作用。为此,我郑重的向学院领导提出申请。
下面就我入学以来的活动向领导作个简单的汇报。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在11软件已经学习了1年多了。大学毕竟不同于中学,各种思维习惯、生活学习方式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着。大学的围墙,是两个社会的脐带。外面是复杂多变的“大社会”,里面是人才济济的“小社会”。我们在这个小社会里生活,如何才能让四年的光阴变得充实、有意义呢?大学是一个培养自己知识与能力的地方,科学的发展在于人们在生活中能更好的应用,而不在于让人们记更多、更复杂的理论知识,如果只是在钻课本不去实践那么就没有任何意义。大学四年时间是相当短暂的,除去节假日和周末外,能用于学习的时间也就6000小时左右,所以要抓紧每一分钟充实自己。在学校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习到了有关软件开发等专业性的知识,而且也把自己培养的更接近一个职业人,这是都使我受益非浅。让我从一个只是对计算机感兴趣的人转变为一个可以写代码,并且可以参加项目开发的程序员。在学校中,我积极的去实验室做兼职,多学习更多的电脑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余生活。
狄更斯说过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在自己有了进步的同时,我也积极帮助同学、回报社会。在上大学之前我就做了很多的准备,并且立志要做一个好的班长,服务于同学们。进入大学之后,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班级同学的信任,如愿做上了班长。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觉得自己地位有所不同,我认为班长就是一个服务者,我要做的就是服务每个班级里的同学,了解他们的困难,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担任班长的一年多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如何安抚想家的同学们,学习如何组织和策划班级活动,强班级的凝聚力等等。到现在自己能够领导别人组织活动,我觉得自己组织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我在班级工作中不仅体验到了帮助同学的快乐,还锻炼了自己。同时,平时处理班级中的纠纷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应对不同的人,以同理心去对待每一个同学,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在学习方面,不可否认,我们班级在辅导员及班级干部们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们都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团体意识都很强,我也只是其中的一个。但是,今天我毛遂自荐,是因为我认为我这把星星之火,是可以形成燎原之势的。下面就依据我自身的实例,谈谈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经验。虽仅仅是些个人经验,但也可以对学院、学校的学风建设做出贡献。我宿舍的一位同学,平时内向少语,成绩也不好。利用他与我同一宿舍的便利,我与他多次的进行谈心,设身处地的了解他,获得了他的信任。当然我们都是学生,谈心都是在平时的玩笑中进行,也可以更好地拉近距离。记得上学期的期末,专业老师要求学习检索知识,要求每人搜集相关材料,不少于100个。那是全班都忙着上网找,可是他没有电脑,很不
方便,于是我们组成小组,共同搜集资料。期间一起工作聊到要怎么学习的话题,就建议他自己平时多花时间在学习上,我的复习资料可以给他一份,要自己好好学。以后每有复习资料,就会给他一份,他也能自己复习,自己学习,成绩虽不是很好,但已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我的这个舍友,学习上存在困难,听同学说他在象棋方面特别强,对此我经常在这方面夸他下棋水平一流,可以看出,虽然成绩一直在班级后列,但是他的性格还是积极向上的,在棋类活动中,他总是很主动积极。每次下棋他赢时,我就夸它下棋好,逻辑思维一定好,高数一定不在话下。他对我也较亲近,对高数的兴趣也越来越高,这时除了给他适当的喝彩,也趁机提出改正学习习惯不足的要求,他也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作为扶助人要主动帮助他分析查找学困的原因,制定出符合该生实际的学习计划。据我与舍友的相
处,我发现导致我舍友学困的是他自身的心理因素。他太内向了,许多时候都不敢表达自己的情况,以致于老师、同学都不清楚他的学习情况,被忽略了。等到发现时,成绩已落下一大截。就这一特点,我们经常一起参加活动,多接触陌生人,多多的交流。更好地促进友谊的同时,使他更加开朗起来。在与舍友一起学习的时间里,舍友在慢慢变好的同时,我也受益匪浅。先不说平时学习、讲解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光是多次参加活动这一项,就让我提升了自身的组织、协作能力。帮助别人实在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像这样帮助别人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从小受父母“遗人玫瑰,手有余香”价值观的影响,一直把助人当做一种习惯。从小到大,我的嘴边时常都会哼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的偶像——雷锋同志。他的英雄事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当三月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万物吐露芬芳之时,雷锋这个不朽的名字总会传入我们的耳边,“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句坚定不移的口号在我们身边荡气回肠!40多年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历经沧桑,长青不衰,伴随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2012年3月的学雷锋月虽已过去,但我认为做好事、做好人应该是无时无刻都要存在的,并且我也是一直都这么做的。平时走在大街上看到有老奶奶独自过马路,我就会条件反射的过去搀扶他,也常常帮助人家推车,有时候同学不理解我,会开玩笑说我太假,我不想解释,我只是觉得那样做很快乐,而且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尽管现在的社会风气让很多人都不管再随便帮助别人,但我相信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还是会延存下去的,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
虽然我是一个男孩子,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思还是非常缜密的,我能很敏感的觉察到同学的不开心活着焦躁。上学期,我发现班级中关系非常要好的一对姐妹花突然间冷落起来,连续几天我都看见他们互相不搭理,见面也会装作看不见。正好中午吃饭时我看见她们中的一个独自吃饭,于是我就坐在她对面了,当然我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和她讲了我和我朋友以前闹矛盾后来如何化解的事情,她听完之后会心的笑了。之后的第二天,我就看见他们又像以前那样形影不离了。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当主权面对挑战,我们亮出利剑;当圣火遭遇屈辱,我们誓死维捍;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互助;当地震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面对灾难,中国人总能挺起脊,架起梁,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团结互助的心!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总会不厌其烦的看上好几遍,听他们的感人事迹,看他们走过的人生旅程,悟他们的做人准则。每次我总会不自觉地含泪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微笑。我的内心深处总是被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触动,我渴望能成为他们这样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作为一个班长,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各方面的相关信息,我和班干们精心策划各种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如,我们组织的开展“激扬青春,放飞理想”的配乐诗朗诵比赛,同学们都积极参加,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此外,我们特别制作了“非诚勿扰”节目,丰富同学们的情感生活。我们还为班级同学开了一个博客论坛,在上面同学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帮助他们将作品推荐到各网站、报社等参加评比,让他们有一种“千里马遇见伯乐”的优越感,更加自信的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另外,博客上还刊登了与同学们所学专业及就业相关的信息,让同学们不用盲目的找寻,便可掌握最新动态;为了让同学们不会成为笼中之鸟,我还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各类信息供大家阅览,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每次登进我们班的博客,看着居高不下的访问人数及他们的留言,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不仅如此,我在微信、人人,QQ等社交工具上都建立了班级分享群,给同学们提供更多交流互动的平台。
当然,我知道想申请这个奖项仅仅有以上这些是不够的。因此在思想操守方面,我谨遵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老师的指导,严格要求自己;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积极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并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采纳他们的建议,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在大
学,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优异的学习成绩,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等。我想我们应该争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拥有更宽广的眼界。当今时代是人才素质竞争的时代,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完善自我、营造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自制、自立、自强。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言行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不辜负校领导的期望,最后我忠实的希望校领导能够给予我这个机会。11软件 某某
2016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65万, 就业形势严峻。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原因在高校中形成了一批就业困难群体, 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校辅导员作为就业工作的第一线, 应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 积极开展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 引导就业困难群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实现就“好”业的目标。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动态认定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认定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这部分群体会随毕业生在大四期间就业的情况而变化。根据就业时间进行三次动态划分。一是每年9月份, 可将家庭经济困难、工科女生、学习、退学警示等作为初步划分, 形成班级就业困难群体库, 重点关注“双困生”;二是次年3月份将已就业的就业困难群体从库中删除, 加强动态认定, 就业一个, 销号一个;三是次年7月份离校前未就业的所有学生补充进入库中, 对就业困难群体持续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本课题以自动化专业118人为样本, 9月份确定就业困难群体56人, 双困生2人;次年3月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5人, 研究对象为31人;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4人, 离校前未就业毕业生11人, 毕业后就业困难群体确定为28人。
2 高校辅导员精准就业指导与帮扶措施
2.1 建立与就业困难群体相关的信息库
2.1.1 组织保障
由高校辅导员, 班长、团支书、就业宣传员, 各宿舍长组成就业困难群体三级帮扶机制。高校辅导员进行精准就业和帮扶措施方案的制定, 班委和宿舍长进行实施和反馈, 带头就业。
2.1.2 就业困难群体信息资料库
高校辅导员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动态划分后, 及时补充和完善就业困难群体信息资料库。信息资料库中的内容应包括学号、姓名、专业、性别、生源地、家庭地址、特长、获奖情况、就业意向、薪酬等。
2.1.3 用人单位信息资料库
梳理近三年就业困难群体集中就业的用人单位和院企合作单位15家, 其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单位性质、招聘时间和流程、笔试和面试试题等。
2.2 做好网络信息服务
为了做到不让一个就业困难群体因信息不畅通而错失就业良机, 高校辅导员通过电话平台、短信平台、网站、就业困难群体QQ群、微信订阅号等平台即时“点对点”推送招聘信息、就业指导服务, 确保信息及时、畅通、有效地传到就业困难群体中, 真正实现贴近就业困难群体的需求, 切实做好就业工作信息化服务。
2.3 开展树典型学先进活动, 加强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 转变就业观念
通过“求职工作坊”邀请企业家、公司人力资源进校园通过讲座、游戏、模拟面试场景等轻松愉快的方式为就业困难群体分享企业招聘流程及每个阶段的注意事项等, 唤醒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意识。邀请学院近五年毕业生在工作岗位表现优秀的返校开展讲座和经验交流, 以自主创业、公务员、考研、区域发展的重点行业产业、关键领域就业的分享求学、工作、创业经历的切身体会和成功经验, 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就业困难群体, 引导就业困难群体找到合适的职业目标。
2.4 开拓就业市场, 建立就业绿色通道[1]
一是了解就业困难群体的生活情况, 对出现生活困难、外地求职等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向学院说明情况, 申请临时困难补助;二是从用人单位信息资料库筛选出适合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用人单位主动联系, 向用人单位介绍就业困难群体的优势, 搭建用部门和就业困难群体的交流平台。在大四用人单位招聘学生过程中, 如就业困难群体强烈意愿到某个单位就业, 主动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 并重点推荐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就业。本课题在毕业生离校前成功推荐14名就业困难群体到云南能投浪潮科技有限公司、东软软件股份公司、北京任仕达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就业。
2.5 个性化就业指导, 提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困难群体认定后,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工科女生、学习、退学警示等分层次制定“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型应向学院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和求职补贴;工科女生通过简历制作、求职技巧、礼仪培训等提高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匹配度, 课题9月份工科女生13人, 离校前9人就业, 比例为69.23%;学习、退学警示等成绩较差型的同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课题9月份确定成绩较差型21人, 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离校前21人全部毕业, 结业4人, 同期比上一届提高7%;心理有障碍的就业困难学生加强心理教育, 引导其调整就业心理, 建立合理的择业观念。
2.6 建立就业跟踪及反馈机制
就业困难群体信息资料库建立后, 高校辅导员应主动与其家人取得联系, 告知其在学校的学习和就业情况, 及时宣传就业相关的政策和形式。当然,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成员, 每个家庭成员也会有自己的人脉关系, 包括自己的同事、亲戚、朋友, 可以充分利用这点来收集相关的就业信息。[2]高校辅导员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家人共同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督促其主动就业。在校就业困难群体实行月报制度, 争取在离校前基本实现就业;离校后就业困难群体应持续帮扶一年, 做到主动联系一次, 就业指导一次, 推荐单位一次, 切实做到就业困难群体“离校不离心, 服务不断线”。
3 结语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就业指导和帮扶, 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毕业生对母校的反馈评价, 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就业质量。高校辅导员应及时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优先推荐”。本课题在毕业生离校前精准指导和帮扶就业困难群体56人, 其中39人就业, 比例为69.64%, 切实做到了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摘要: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一环, 如何对他们进行精准就业指导与帮扶, 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能力范围内, 围绕就业困难群体的动态划分, 网络信息服务、就业绿色通道、个性化就业指导、就业跟踪和反馈等方面, 探索高校辅导员如何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精准就业指导与帮扶的措施。
关键词:辅导员,就业困难群体,精准
参考文献
[1]米学芹, 夏林童, 刘家友.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成因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5) .
[2]陈昊.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教育和引导[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Z1) .
现在从事IT技术培训的学校数不胜数,清华万博就是其中一个。在众多的民办学校中,清华万博比较另类,属于国企,隶属于清华大学网络中心,是一个老牌的培训机构。
有清华大学这个平台,技术就有了保证,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重,更具实用性。除了和企业合作内训以外,学校的学员组成以应届毕业生为主,有很多只是中等学校的毕业生,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网络有兴趣,并希望从事相关的工作,教学内容覆盖了从低到高的全线培训业务。那么万博是如何吸引学生的呢?
李小华老师说,清华万博在宣传方面比较单一,主要靠口碑传播,如何做好这一点万博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从学生人校开始万博就进行各种细致规范的服务和管理,清华万博在保证学生能学到真正的技术同时,还提供10次就业机会,学校有专业的团队对学生的工作负责3年,现在很多学校都将培训和工作绑定,但像这样的后续服务很是少见,原因就在于学校和一些企业有长期的合作,IT行业需要人才,学校推荐人才,是双赢的好事。而且在这3年里,如果学生被辞退,学校也会继续为学生找工作,这时候学生已经拥有了实战能力,再次推荐工作也容易就业,近乎是100%的保证,拥有这样的“增值售后服务”自然能赢来好口碑。在现在经济危机时期,正是经受考验的时刻,在媒介方面万博没有什么调整,相信持久的好口碑将为企业带来好收益。
在报纸等媒介上万博投放的广告比较少,主要靠网络营销,官方网站上都有学校最新的信息。李老师介绍说,在每年的招聘会上,学校会设自己专门的展区,在招聘会现场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培训服务,同时也开展学员免费试听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些让学生们了解学校的培训项目,经济危机导致大学生工作难寻,在招聘会现场做出这样的宣传,再加上清华万博的就业保证,为那些期待就业的学生又提供了一个机会。为了更好地宣传品牌,万博还设计了一款搜狗皮肤,可供下载安装,搜狗输入法大受年轻人的欢迎,皮肤可随意更换,属于一种软性的广告,学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近期清华万博推出了一项培训计划,就是“紧急征集80名待业者IT就业帮扶工程”,李老师介绍说这是一个专门针对现在就业形势而开设的计划,从去年10月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破产、裁员等情况屡见不鲜,本来大学就连年扩招,现在大学生要就业更是雪上加霜,为了找到满意的工作,很多人都想掌握一技之长,经过培训提高自身竞争力,但是对低收入者或者是家庭贫困的人而言,高额的学费本身就是一项负担,为了帮助贫困生实现就业,清华万博开展了这样的助学工程。李老师说:“我们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家庭环境,各个地方出具的证明和学生自身的家庭状况确定首付的金额,在保证就业后付款。”这个计划颇具公益性质,在经济危机的时刻,学校承担起作为教育机构的业务,为社会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困难学生,同时也有助于学校的品牌建设和社会形象。
——对杨坝镇返乡农民工实现就地创业的思考与建议
杨坝镇人民政府 何 涛
一、全镇返乡农民工现状
杨坝镇幅员面积86平方公里,辖13个村59个社2个社区,总人口8765人,是典型的山区乡镇,杨坝镇作为全县山区传统农业乡镇之一,对外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门路,是农村家庭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然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自去年以来一些农民工陆续返乡,这给全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如何妥善引导和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与创业问题成为全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造成农民工返乡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被迫返乡;二是灾后重建主动返乡;三是新农政策激励返乡;四是季节因素正常返乡。而较大一部分失业返乡人员不愿再回到家乡务农,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不愿种地。在外打工每人每年纯收入少则近万元,多则几十万元,还可学到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谋生技术,而在家务农既辛苦不说,成本投资大,劳动强度大,种植风险又大,仅种地的纯收入全年人均不能超过2000元左右,感觉种地务农不划算。二是不会种地。许多“八零后”农民既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三是无地可种。由于耕地转包给他人或基础设施建设征地等原因,一些农民当前陷入无地可种和有地不想种的境地,被迫选择打
长安大学党委书记 雷达 长安大学地处西部,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每年有毕业生8000多名,其中农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高,就业工作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的态度,学校始终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工程”,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实施多元化的就业帮扶,力促毕业生充分就业。我校的具体做法是:一、挖掘自身资源,设置毕业生校内见习岗位从年开始,学校投入专项经费,为毕业生设立100多个校内见习岗位。见习岗位主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西部农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中就业弱势专业的未就业毕业生。见习时间1~2年。见习期间,学校为他们提供生活补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本科生每月补助1500元,硕士生每月补助2000元。2009~20,共有242名毕业生参加了校内见习岗位。见习人员基本都在管理类岗位工作,辅助机关各处室、院系办公室的老师处理日常事务。 通过在见习岗位上的锻炼,这些毕业生心理更加成熟,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项就业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目前,2009届见习岗位的毕业生98%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2010届见习岗位的毕业生已有90%就业,届见习岗位毕业生已有67%落实就业单位,届见习岗位毕业生已有30%落实就业单位,其余正在校内见习岗继续工作的同时,寻找就业机会。二、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就业帮扶我校积极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就业帮扶和就业指导。从至今,学校联系华民慈善基金会,每年为学校100名困难毕业生提供每人5000元的就业援助。此项援助包括经济资助和就业指导培训两项内容,在指导困难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减轻了就业经济压力。针对享受该项援助的毕业生,学校就业中心和各院系予以全程、重点关注和帮助,促成他们顺利就业。2009~2012年四届受助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针对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学校适时对家庭特别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先后资助学生达400多人。从2012年开始,学校为住在新校区的毕业生拨付专项交通补助,减少其就业成本。三、积极邀请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学校坚持每年举办冬、春两次大型招聘会,吸引800多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毕业生;同时广泛邀请用人单位进校举办专场、小型、中型招聘会,全年不间断、每年多达700余场;积极发挥“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的纽带作用,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就业平台。这些措施都为广大毕业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近、就地、低成本双向选择机会,每年大约有60%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就业。四、加强特殊群体就业指导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必要保障。我校出台了《长安大学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办法》,对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又提出了新要求。根据特殊群体的特点,要求各院系大力开展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推荐的“一对一”帮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就业形势、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掌握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克服恐慌、焦虑、浮躁的心理,引导毕业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措施。 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好本次会议要求,继续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本着“就业空间有多大,学校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关键词:未就業;大学生;积极心理学
【分类号】G647.38
2015年,高校毕业生有749万,比2014年多22万人,被称为“更难就业季节”。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直到今年的七月止,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首次就率就超70%以上。这就意味在离校之际,有近200万人的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加上“隐性失业”和在此之前的大学毕业生未就业人数历年存量,这个数据将更加庞大,2015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未就业人数将超过2014年,他们的就业问题与他们自己和家庭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和改革发展的稳定有关。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进入大学殿堂,而走出校门时却面临“失业”,很难不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未就业大学生群体基本脱离母校管理,又缺乏社会相关部门的直接关心指导,还有不少学生远离家庭,这样就处于学校、社会、家庭管理的真空地带,产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关注,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另外,未就业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不单给中国宏观就业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还会导致社会人才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中国全方位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所谓积极心理学,全称PositivePsychology,是在美国所兴趣的一项新研究领域。其是运用心理学已比较完善、辜负实验方法和测量的方法,以此研究人类力量以及道德等积极方面一个心理学的思想[1]。主要是以人的一种积极的力量和道德作为一种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单单要帮助那类处于某种逆向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情况,更要帮助那些处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普通人学会如何构建高质量以及社会、个人生活。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者,由积极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对就业业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探讨其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促进当前解决未就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有着积极的、实际的意义。
一、未就业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一)前途迷茫带来的自卑感
就业失利导致未就业大学生出现对社会、对自我、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对人生前途充满担忧,对大学求学产生质疑。经历大学四年的学习、努力和付出,一两次的就业挫折还可以自我安慰、多次的挫折不免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多次寻求工作无果,屡战屡败,未就业的压力、毕业即失业的恐惧让他们更加不自信,与已就业同学对比形成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和自卑感。
(二)自我价值感降低所带来的失落感
在自我认识方面,没有就业的大学所表现的一大特点是自我价值感的不断减少。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天子骄子,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而在实际就业过程中,面对用人单位的挑剔、强大的竞争对手,残酷的社会现实,未就业让大学毕业生受挫,觉得自己的才能和成绩得不到社会肯定,会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自我价值感。未就业大学生在多次找工作碰壁后,对本身的看法发生的改变,出现一些负性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否定和怀疑。未就业大学生未就业经历更易引起对自我的否定和自我价值感的挫伤,这些都使刚从校园走出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一种失落感。
(三)反而社会认识所带来的不公平的感觉
对于一此还没有找到工作并开始就业的大学生来说,特别容易出现负性的社会知识。他们的就业困难在侧面反映他们可能原来就较少的接触的社会,缺少社会的适应能力。求职失败和心理上落差,更让使未就业大学生对于社会看法所呈现的一种极端、片面化特点。和人数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相比,他们更担心的是来自于不公正的焦虑现象,他们会认为“社会很残酷”,需要“拼爹”的资本,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现象,才导致他们就业的失利,这种认知使未就业大学生更易出现无助感。
(四)负面情绪所带来的愤怒感
衡量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负面情绪,他们处于找工作的艰难时期,也是由学生向成人转型关键时期,许多毕业生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社会认识相对片面,加上屡次遭受求职挫折,会在心态上出现消极、悲观、抱怨等诸多负面情绪,他们对社会的评价自然也会是灰色调的、片面的,对社会有强烈的愤怒感。
(五)“啃老”行为带来的愧疚感
未就业大学生大都处在一种“窘迫经济”状态,“啃老”是不得已的选择。调查显示:“68.1%的未就业大学生把求职当作每天最主要的任务”可见,未就业大学生一直积极并主动谋取岗位,而并没有真正接受来自家庭经济支持以及帮助。而且很多人害怕听到“啃老”二字,因为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并不有意“啃老”,多数学生也对这种行为表现了异常强烈的愧疚感,并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未就业大学生所产生心理的问题原因所在
未就业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问题。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很多都是独身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比较高,并在他们的成长中过多干预。许多父母用一种“老眼光”来看待子女的就业问题,认为大学生就应该吃政府饭,应该进入国个、事业单位、公务员的系统中,如果是进入到私营工民营,或是到农村等地就算是失业。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找到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而孩子与父母在择业观上有矛盾的地方,因此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特别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
第二,学生本身的问题。一些学生有着比较强的自主意识,喜爱追求“自我”,突出自我选择、发展以及个人的价值,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色彩,形成追求比较高的一种物质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如果在就业中与自己的期望相悖较远的时候,就会一蹶不振。endprint
第三,学校的问题。有的学校对于未就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没有进行相应的教育,对于他们的心理援助少,未主业大学毕业生的身心健康无法得到合理的调节。如果高校主业管理部门的就业指导或是政策完全不到位,这类学生对于政策没有了解,就可能会在就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实际上,很多高校就业方面的的指导工作只是限于发一些国家工是省委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信息。每一年举行一到两次的校园招聘会。同时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办理毕业生的户口、档案等事宜,就业的政策过于片面,缺少对学生就业的全程指导。同时受到就业环节中的一些不良影响,一些没有就业的学生深深会产生就业错位的现象,会出现一些困惑及心理受挫。对于就业没有足够的思想及心理方面的准备,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小,无法及时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也没有办法正确对待自己所出现的问题[2]。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未就业大学生心理帮扶
(一)培养积极人格品质,缓解未就业大学生的自卑感和失落感
在积极心理学的条件下可以看出,积极人格有利于个休采用有效的应对方法和积极行为方式,以此可更好面对生活当中的各式压力[3]。
如果当未就业大学生由于多次经历求职失败,其内心就会充满自卑和失落感,通过积极人格品质培养,帮助他们找回曾经的自信,重新踏上求职的征途。
培养积极人格品质,首先,积极认知,正确看待自己在就业中的失
利。虽然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处在就业不利的困境中,遇到了挫折,但要辩证地看待:“低谷之后就是高峰”事情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糟糕;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经常问自己“我从这件事情的失败中学到了什么?相信“我能行,最终一定会成功的”。其次,积极应对,
教育家詹姆斯也说:“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发现就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积极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成。高校应帮助这些自卑感强的未就业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在
求职过程当中,不能过于自信也不能自卑,而要正确对待、看清自己,正视自己的不足点,勇于面对不足,增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做到不断超过自己。同时,善于由消极事情上看到积极的一点,给予平凡事情和积极意义,把积极能量内化成本身所成长的动力[4]。
(二)激发积极情绪体验,缓解未就业大学生负面情绪以及愧疚感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的一种表现,可让个体产生创造性行为、思想,让主观能力性可以充分发挥。
任俊认为:积极的情绪指的是可以激发起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是行为倾向的一种情绪[5]。一个人在积极情绪状态之下更能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潜能,有着积极心理品质的人,在面对困难时更容易脱离消极情绪并对不佳状态进行调整,有利于潜能的发挥。培养积极的就业情绪。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因为在就业时受到影响与挫败,对未来道路以及自己都产生了怀疑,对找工作产生了害怕的心理。此时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就业情绪,结合社会环境客观评价自己能力,敢可向着困难而上。不会因为几次小小的挫败而否定自己,并在求职当中限于推销自己,并且充分发掘、发挥本身的能力。
(三)构建积极组织系统,帮扶未就业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积极心理学将积极组织系统分为积极社会及积极两个大、小系统。对于就业大学生来说,社会大系统主要是指的政府以及企业。政府要全面启动未就业大学生帮扶工作,就大学生就业来讲,积极的小系统主要指学校和家庭。
1.政府层面
政府出台有关政策,调动社会和高校整合资源积极性,最大限度整合所有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关资源,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和相关的就业指导、政策资讯等等,让每一个有就业意向的大学生可以尽快实现就业,或是参加到职业培训等准备活动当中。例如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有关做好2015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此通知要求将各地和各高校切实做好拓展就业的渠道以及就业指导等工作,最大限度帮助没有就业的学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2.企业层面
企业要给大学生打开大门,把企业选拔性人才标准对大学生进行公开,同时尽力为他们提供实践和就业的机会。让更多企业走入到校园中并让学生可以更了解社会,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让他们知道自己并确定自己的方向,以此增加学习的有效性。
3.学校层面。
针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高校不能完全将他们推入社会而置之不理,毕业离校后,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做好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发布工作,对未就业的毕业生继续提供就业服务和帮助推荐工作,利用一些新型的交流方法,如QQ、微信等,有效、持续向毕业生推送用人信息以及有关政策。积极配合人社部门组织的实施有关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就业见习等等服务,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但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在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至就业准备活动当中,让毕业生成为不断线的风筝。
4.家庭层面。学校要主动联系未就也毕业生家长,与家长一起共同帮助大学生。首先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使家长可以和学校一起配合学生的就业工作,一起帮助他们构建起正确就业观,以此来缓解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因为家庭的支持可以让就业大学生得到更多就业道路,心理上也可得到更多安慰。有关事实证明,部分未就业大学生是后是依靠家庭关系找到所谓的工作。未就业大学生个人关系和信息资源在找工作关键点时,要最大限度调动并利用。
总之,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应该放低姿态,培养积极的人格与品质并正确认识自己,由就业的实际环境出发并设定合理的就业目标,科学看待就为就业岗位和方式。激发积极情绪体验,纳悦自我,在求职的过程中,敢于推销自己,充分挖掘与发挥自身的潜力;从政府、企業、学校及家庭方面建立积极组织系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求职机会。同时,还要对在求职中所遇到的问题冷静看待,采用积极心态并客观分析自己挫败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圆满成功。
[1]SheldonM.King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3).
[2]龙雪鸣,蒋本桂.高校未就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3]刘翔平.当代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4]周银杏.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教育导刊,2014(1).
【高校就业创业帮扶】推荐阅读:
高校就业自查报告06-30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09-19
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研究06-26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合同记录06-17
高校毕业生就业薪酬调查报07-26
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12-05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07-11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与对策07-24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