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得信息化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现实平台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较大。伴随重庆由传统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 更加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 对具有网络基础知识和具备熟练网络技术的人才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但是网络人才培养的情况, 却不容乐观。我们针对2008-2010年计机网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以及就业半年后的人才流动情况作了调查, 发现了如下问题: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要求有较大差距的占40.76%, 基本够用的占49.78%, 够用的占9.46%;半年后工作内容发生较大变动的占48.34%, 依旧从事网络相关工作, 但有一定变化的占38.21%, 没有变动的占13.45%, 更多的企业的反映是高职院校在培养网络技术人才时, 应当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培养。通过这些数据, 我们很明显地观察到网络人才的培养还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从而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实际应用脱节, 培养的网络人才在本行业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市场调研不足, 缺乏职业岗位分析和专业定位分析, 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一定前瞻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地发展, 特别是信息产业, 技术发展更新快, 如果对市场的调研流于表面, 或没有及时的更新, 人才培养目标就已经和市场需求脱节, 那么培养出来的网络人才想要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很困难的。另外, 培养方案制定后, 到人才培养毕业, 还有一个时间差, 如果培养方案没有一定的前瞻性, 也很难培养出适合的人才。

(2) 对服务区域目标不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应当顺应当地经济的发展, 以地方发展为主要指导, 面向基层, 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人才。但是我们纵览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基础知识到应用方面均有雷同, 对服务区域的特色教育不明显。

(3) 职业能力培养存在不足。虽然经过了几轮的工作过程、就业导向的澳洲、德国等高职教育一系列的较为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推广过程, 但由于体制上和这些国家具有根本的区别, 使得要照搬这些在国外较为成熟的做法还是有很大的困难, 更多的学校在学习这些先进思想的过程中, 逐步在改革我们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 尝试让老师走下讲台, 融入到学生中去, 但面对日益壮大的高职队伍, 高职教师在精力上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内容陈旧, 本来十分重要的实训课程沦为了主干课程的附属, 实训的内容虚, 时间短, 设备与实际有差距, 实训的过程考核很难执行, 更谈不上仿真的职业能力培养了。

(4) 高职教师的教师职业素质有待加强。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学生领路人的老师的职业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与传统高校对教师的要求不同, 对高职的教师要求更高的是应用能力, 而不是研究能力, 这就对教师的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不少的学校都设有企业方的外聘教师, 但如何真正发挥这些外聘教师的能力, 实现真正的企业经验能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据以上分析, 为发扬原有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2.1 加强市场调研, 体现地域服务特征, 与本地企业合作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高职学生培养的最终是适应社会的需求, 对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 企业比学校更清楚, 而且面对快速的发展, 企业比学校更具有前瞻性。要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网络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个由学校领导、教师和企业资深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定期对人才需求情况和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并针对实际情况对未来发展情况做出预期。同时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课程设置, 教学大纲制定, 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2.2 做好服务区域面向分析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地处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 重庆在整个西部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一五”期间, 重庆正面临着由传统工业城市向信息化产业转型的过程, 在“十二五”, 整个转化过程会更加深入, 对于网络人才的需求会更进一步细化和专门化。对打造未来的“云”, 据重庆市经信委预测, 重庆IT企业及中小企业每年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达到2~3万。不仅是重庆, 包括整个西部地区, 对IT人才需求量都很大, 为我们的人才输送提供了便利。同时深圳、北京、上海几个城市都是我国对IT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城市。所以, 我们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立足重庆, 面向西部, 辐射深圳、北京、上海几个就业大都市。

2.3 开发科学的教学模块, 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重点,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取的基础上,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予以解决, 使用“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 我们将教学过程分为了网站建设模块, 网络配置模块、网络综合布线模块以及综合实训模块。各个模块集中教学, 各模块相辅相成, 构成完整理论体系。每个模块侧重不同的能力培养, 网站建设模块, 通过网页制作与动态网页制作的学习与单元综合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网络配置模块, 通过实践操作网络设备, 掌握设备配置方法, 实现网络的基本组建;网络综合布线模块, 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的网络布线环境, 通过仿真实验设备和实地考察等形式,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后通过综合项目实训模块, 将真实环境还原, 从单点设备到单核心网络, 再到综合布线环节, 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某一方面的技能, 在毕业后能较快地从事对口工作。

2.4 教学方式的改革

高职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教学方式也应当根据这些特色做出相应的改变, 减少枯燥的理论讲述, 在学习专业课程前, 以讲座、报告或者参观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要将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 在进行高职教育的同时, 也要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和身体素质的学生。

2.5 加强实习实训环节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的实习大多在校完成, 应当加强在外实习的效果监控, 加强实习地点建设, 使得学生真正的通过实习使实践技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在实训环节上, 很多的实训沦落为技术课程后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 应当使用实训与课程教学穿插结合的方式, 增强实训课时, 才有可能让学生在实训中发现问题, 从而自觉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增强自我学习能力。

2.6 进一步完善“双证”制, 改革考试制度

学院加强了对各种各样证书的审核力度, 也与一些知名网络公司建立了培养关系, 让学生通过考证过程, 学习到一些实用技术, 同时“双证”不仅仅针对学生, 也与教师的“双师”制结合在一起, 通过考证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 保持不断地技术更新。也借用一些先进的考试方法, 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 实现过程考核, 寻找适合高职学生的考核体系和考核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网络人才毕业生的就业以及就业后半年的人才流动情况的数据分析, 得出了网络人才培养中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市场调研, 服务区域定位, 学生和老师的职业能力培养几个需要着重注意的方面, 并根据这些方面改进对网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得出了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开发科学的教学模块, 改革教学方式, 加强实习实训环节, 进一步完善“双证”制等改进网络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络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 罗拥军, 李晓乐, 邓国斌.“4T”叠加式: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 2011.4

[2] 高林, 许远, 张方.职业院校“双证书”教学工作的研究——关于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5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下一篇:三本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