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独立院校(精选8篇)
文化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着重探讨了独立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加强独立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
作 者:文亚方 王家湘 王建勇 作者单位:文亚方,王家湘(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王建勇(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刊 名:甘肃科技 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5(23) 分类号:G40 关键词:独立院校 学生 文化素质 教育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创业教育,独立性院校
1 独立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引导独立院校转型发展是湖北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内在需要。湖北有的高校还存在办学目标模糊、人才培养同质化、学科专业趋同化、服务经济社会意识不强能力较弱等问题, 推动和支撑地方经济更快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解决, 迫切需要推动独立院校服务地方和行业需要, 引导一批独立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重点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
相比目前的独立学院, 应用技术大学将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 按照社会的需要适时修改大学生培养计划, 调整课程设置, 使在校大学生掌握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相一致, 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特色, 并考虑以下因素:
1.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应用技术大学与传统独立院校的办学模式不一致, 要求除科学的安排理论学习外, 还注重结合社会实践的动手能力的提升, 科学的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合理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并深入研究两个体系的关系与衔接, 探讨两个体系如何实现应用技术大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实验教师的辅导时间, 在实验体系中要增加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应用技术大学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 建立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使毕业设计 (论文) 的选题充分结合企业实际, 充分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使毕业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在企业中、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
1.2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将以前独立院校的教育观念“以理论为主导”改变为“以实践为主导”, 在大学生的培养计划中体现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的精神和能力, 将创新和创业教育体现在整个教学和实践环节中, 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 在校内外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器, 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合适的环境。
1.3 办出特色
应用技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要符合国家教育部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必须开设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除此之外, 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向、人才知识结构、实践动手技能等方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未来企业的对人才的需要应该办出特色, 多开设灵活多变的选修课, 培育学校的差异化, 学校核心的竞争力。
2 独立性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创业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
当前, 独立院校管理层和大学生普遍对创业教育存在着认识误区, 从而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部分独立院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认为, 创业教育只是大学就业指导的内容之一, 学生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由于独立院校管理人员对创业教育的忽视, 导致许多大学校园的创业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不仅如此, 不少独立院校管理人员对于学校创业教育本身的内涵也缺乏必要的认识。有些独立院校的管理人员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宏观形势分析、创业技巧、创业心理和创业政策等方面的培训课程, 满足于请成功人士搞一些创业讲座、举办一些创业计划大赛等, 却忽视了创业教育中最为核心的一环, 即对创业者的个性与能力培养。
2.2 创业教育知识的结构不完善
首先, 创业教育的知识内容不符合要求。其次,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未融合。
再次, 创业教育的师资不足。理想的创业教育师资应该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丰富的实战经历。
2.3 为学生搭建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够
一些学校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在校内开辟了创业园或者是创业孵化器, 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免除一切设施费用, 收益归己, 派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指导教师。由于创业实践设施面积有限, 导致了参与的学生人数受限, 很多有创意、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无法进入创业园。另外, 很多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作为重要的学生参与的创业活动之一, 但是, 由于“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是属于高级别的大赛, 允许参加的团队数有限, 大多数学生无法参加这个赛事, 得不到锻炼。
2.4 缺少必要的社会环境
创业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创业教育不是一项“封闭的工程”。除学校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外, 还需要获得社会、政府的支持, 要形成以独立院校教育为主体、以政府支持为保障、以全社会为支撑的互动式发展局面。然而, 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从独立院校的体制机制、社会文化环境、政府的支持力度等方面来看, 都是不利的。
3 独立性院校实施创业教育路径思考
3.1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1)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创业的必备要素之一, 一个大学生想要创业, 必须具备一种打破传统、突破常规、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要敢于对现有的事物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革;因为在创业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传统思维方式的阻力与障碍, 因此必须要创新才能突破, 创新思路、创新观念、创新策略和创新模式。这就要求独立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 要适时地采用各类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的举措。
(2) 确定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 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因此, 学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 创业精神, 诚信品质, 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创业属于高风险的活动, 如果成功, 会带来丰厚的收益, 稍有不慎会带来失败, 因此, 创业教育应该教会学生选择创业应该要有思想准备, 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各种风险, 如何规避各种风险, 遇到风险如何解决, 这样才能在创业实践中能进能退。要加强对学生的承担社会责任教育、创业精神、社交沟通能力、诚信品质、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和培养;通过经典的成功与失败案例的教学, 让学生清楚辛勤创业有时候不仅不能带来丰厚的利润, 而且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要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在挫折中分析失败的原因, 重新站起来, 培养“跌倒了再站起来”的勇气。
3.2 加大创业计划书指导力度
首先将大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作为《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等专业课程后期的一门综合课程设计, 创业团队的组成应该是不同专业方向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在学校层面成立创业计划书指导小组, 聘请社会成功人士、专业“双师型”教师和优秀校友指导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各级别“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是以应用技术或者商业服务为背景, 选择近年内已经创业的项目为蓝本, 是各团队之间的综合较量。
3.3 开展校园创业过程指导
在独立院校内组建创业教育指导中心。该中心主要的职责是对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制定创业教育工作计划、组织、控制、部门间的协调等, 指导学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环节。建设和管理好创业园的日常工作, 联系社会工商、税务、金融、企业等部门为学生创业创造好的环境, 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服务;联系全校的实验中心全天候向学生开放;组织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为社会小企业的创业活动提供咨询服务, 推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
3.4 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营
创业教育要整合专业理论教育、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教育, 通过引导、帮助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创业者的创业讲座、成功创业案例的学习、赴企业的参观学习、各种岗位的见习、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 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逐步培养出未来适应经济发展的创业领军人物。独立院校要成立创业协会、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创业基金会等创业组织机构,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场所。运用勤工助学方式搭建起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 增加学生们的创业体验, 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5 加强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
独立院校在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体系的设置上, 适当的增加工科的基础课, 增加工商管理类基础课, 与创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 与创业实践环节有机融合, 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 增加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 增加作业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打破传统试卷的考核方式, 灵活安排课程考核方式, 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
3.6 组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独立院校的创业教育中, 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作为教师的基本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应该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知识, 动手能力强。为此, 学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工作, 将创业践知识不足的教师送到企业中锻炼, 顶岗实习, 提高创业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 还应当多渠道积极引进双师型人才, 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从企业中聘请既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又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的创业投资家、高层企业管理者、优秀校友和咨询师等担任学校的创业教育兼职教授, 与独立院校内部的创业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
3.7 确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对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质量如何进行正确的评价, 是关系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是确保创业教育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首先, 对学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 评价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可以对学生团队的创业是否完成预期目标进行评价;其次, 对创业教育的教师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 认真研究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并形成教学文件, 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长期执行。再次, 组建学校的创业教育指导中心, 专门研究创业教育的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体系, 组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 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使创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3.8 搭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创建学校的创业园或者创业孵化器, 将学校的资源与校外资源整合进来, 对学生的创意进行挑选, 选拔创业成功可能性大的项目入园, 为学生创造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条件。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面向社会的、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学形式, 是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为核心的创业过程,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创业活动。
【关键词】独立院校 大学英语 教育功能 分析
在当今,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中耗时长效率低的缺陷凸显,而许多学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提出了很多方法。本文在这种背景下,为大学英语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大学英语教育的演变过程
在1987年我国推行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这使得大学英语的教学地位迅速提高,大学生可以根据英语四、六级的考试来检验自己的英文水平并在用人单位中,英语四、六级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尺。在上世纪的90年代,这项考试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日益增大,为英语四六级考试提供了大量的反馈信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较多不断加深,中国与世界中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多,英语的重要性不断增高,对英语教育的标准也不断增高,大学英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很多学校将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学生取得文凭的标准之一,很多用人单位业把英语四六级作为了员工招聘的标准,这推动了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此外,政府鼓励学生自费留学,以及各类英语培训机构的建立也推动了英语地位的提高。
二、大学英语教育现状及问题
在这种“英语热“的环境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日益显著。
1.基本教育功能错误,违背教育的基本原则。大学英教育中对英语的错误定位,使很多人才失去了发挥特长的机会,根据一些独立院校的招生教师说,很多专业知识很优秀的学生由于达不到英语标准而没有录取,反而一些专业知识比较欠缺但是英语较为优秀的人成了录取的重点对象。英语地位过高使得教育的目的发生了转变,充分实现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规律。
2.投入大收获小。当前,高校中多数学生的英语程度仅仅可以对付考试,虽然大多数学生取得了英语四、六级证书,但是能够流畅的使用英语交流和能够顺利的阅读英文报纸或书籍的人很少。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但其取得的收入与投入的成本不成正比。
3.教育改革效果较小,教育功能定位比较狭隘。不可否认的,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中,学校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例如,大学生英语水平较之从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改革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事实证明,通过加强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学校加大设备,师资等投入、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和理念等方式,远远没有解决英语在摄入会时间中的使用问题。在社会改革中,英语教育改革和政治经济改革一样是一个发杂的工程,改革道路任重而道远,单靠一些简单的变化是可能是实现改革的目的的。所以,要建立宏观思想,以此作为微观改革的指导思想,从整体上,系统上进行改革,才能使英语教学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
1.明确课程的定位及时间。先对于初高中英语来说,大学英语处在一个较高的环节中,尽管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英语已经使得他们具有了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由于高考成绩的限制,在客观上这些在独立院校就读的学生较之重点高校学生的英语程度比较差。所以,不能要求这部分学生在英语方面做到精通。但是随着英语教育的进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要不断的增高,因此在独立院校比较合适的课程设置是在学期开始后采用分级式的因材施教,学生课程的开设设时间要根据学生实际英语账务水平制定,对于掌握较好的班级提前开设,掌握较差的延后开设。
2.师资建设。建议对于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科进修,为英语指教打好基础,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学校的组员进行课程那个学习或开展合作教学,在合作与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校方要为教师建立合作学习平台,保证教师能够有效的开展教学合作和学习。这一制度不仅能增加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3.课程设置。在分层次教学的主导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安排一些已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减少学时,或者体检进入专业英语的深造中。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重视英语的使用性和交流型,如:口语交流,英语写作,情景对话等。在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科目,引领学生所学专业与国际接轨。
4.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场景构建。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为载体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少设计学生语言交流方面的训练。所以要在教学中,要加强场景的构建,加强学生语言交流方面的训练,真正以英语的使用性出发。
综上所述,在如今国际化的发展,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并没有使得学生的英语应用能的得到显著提高,其中也相应的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在阐述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几点建议,可以为大学英语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
参考文献:
[1]郝成淼.大学英语教育性质与教育目标的十年审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就本科教学而言,无论是公办院校亦或是独立院校,无论是管理类专业甚至是非管理类专业,都将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或者选修课面向学生开设。我们必须承认,无论大学生将来是否能够走上管理岗位,管理学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学完这门课后普遍感觉“没什么用处”,而且仍然在以死记硬背复习资料的方式来应付考试,最终导致大一上学期学完的课程,到大一下学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本文针对大连科技学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大连科技学院将管理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设置为48 学时。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会计学等八个专业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课,电子商务专业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课。课程选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属于国家规划教材、重点教材。由4-5 位教师分担教学任务,采用PPT 的方式进行授课,大都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结课考核方法为闭卷考试,核分标准为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总评成绩。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时间较早,学生前导知识匮乏
大连科技学院的管理学课程面向大一新生,在大一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此时的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前导知识中只有高中时的“语数外,史地生”,丝毫没有接触过类似管理学的这种抽象性、综合性的课程。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不会听课,关注的重点只在“这个部分考试考不考?”甚至很多学生在学完了这门课后,仍然不知道到底学了什么,学的内容以后到底能用来干什么?
(二)班型过大,实施新型教学方法较吃力
在大一上学期,需要上管理学的专业达八个之多,其中仅会计学一个专业,每年招收新生班数都在10-15 个之多,这样一来,每个老师带的`教学班,最少包括2 个自然班(60-70 人左右),最多包括4 个自然班(120 人左右)。如此庞大的班型,如果要做到分组教学、案例展示非常困难。教师无奈之下,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三)考核方式单一,教学效果无法真实体现
目前管理学的考核方式,仍然是闭卷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考核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对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这部分,却无从考核。学生仍然是以高中时的复习方式来应对大学的考试。可想而知,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并且,这种应试型考核,逐渐使管理学教学脱离了设立的初衷。
(四)缺乏实践环节,理论和实践脱节
为什么很多学生会觉得,管理学学完了没什么用呢?主要还是因为,理论课程缺乏配套的实践环节或实训课程作为支撑和辅助。本身管理类的理论就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只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如何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讲解,结课后又没有配套的实训课程,学生自然就缺乏实践的应用能力。
三、管理学教学现状的改进方法
(一)缩小班型,提高授课质量
由于管理学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先导课程,所以必须在大一时就要将本门课学完。但是,考虑到同时上这一门课的专业多、人数多的问题,可以将会计学专业的管理学课程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学课程分别设置到大一的上下学期。这样做,可以使上下两个学期的上课班级数基本相同,每个老师最多只带2 个自然班,小班教学的效果自然要好于大班教学,而且教师对课堂的把控也可以更到位。
(二)增加考核手段,不以分数衡量结果
大连科技学院的管理学课程考核手段过于单一,试卷成绩占到了总评成绩的70%,这种考核手段,对于善于学习的学生来说,比较占优势,但是对于那些头脑比较灵活,但是缺乏脚踏实地学习精神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吃亏了。因此,可以降低试卷成绩的比重到30-40%,扩大能力测试的比重(30%-40%)。可以设置阶段性小论文、PPT 汇报、小组案例分析讨论等考核项目,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做到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正所谓“实践见真知”,说的是管理理论必须要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因此,在管理学的课程改革中,必须增加实践课时,通过设置多样化的实践形式,使管理学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课堂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游戏教学的新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管理学案例、企业相关资料的音频和视频、企业制度模板、企业常用报告模板等相关内容,扩大学生视角,让学生能够知道、理解、掌握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必需工具。
在实训课时中,可以引进“企业模拟经营”软件,将所学的管理知识和理论进行实际的应用。也可以适当地把ERP 综合训练和创业模拟实训提前,让刚学完的管理学的学生,马上投入到这两个实训中,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结语
在43所独立设置艺术院校中,以中央美术学院本科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最高,文理科均为385分;紧随其后的为清华大学,文、理科分数线为373分;中国美术学院文科359分、理科334分。此外,还有部分院校艺术本科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较高,依次为:鲁迅美术学院文、理科345分,天津美术学院文、理科340分;四川美术学院文、理科340分,景德镇陶瓷学院文、理科310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文、理科307分,北京电影学院文、理科303分,广州美术学院文、理科302分,西安音乐学院文科302分、理科283分,北京印刷学院文科302分、理科287分,浙江传媒学院文科280分、理科302分。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报 阅读:321次
尊敬的省教育厅张永宏处长、尊敬的省高校图工委燕今伟主任、与会的各位专家、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在桂子飘香的季节,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之际,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湖北省高校图工委协办,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等五所高校承办的“全国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图书馆馆长研讨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虽然一场秋雨送来了秋日阵阵凉意,但场内与场会者的热情却让我们感到暖意浓浓。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武汉大学、代表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向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大学图书馆是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日常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资源中心,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也是广大师生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所以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图书馆历来被视为三大支柱之一。毫无疑问,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力军,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加强图书馆建设,探索管理新理念,开拓服务新思路,寻求合作新模式,任重而道远。因此,本次研讨会将为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在图书馆工作的专家、同行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大家可以彼此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形成共识。我们相信,通过研讨,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图书馆将充分利用自己的民、独、优的特色,发挥其在学校建设、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各位代表:始建于1893年的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形成了武汉大学特有的一百一十多年的建校历史,优良的学术传统、浓郁的文化底蕴、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机制,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科学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做出突出贡献,也奠定了其应有的地位,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盛誉。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由武汉大学和湖北田野集团、武汉弘博集体共同举办,借此机会,我向各位介绍一下东湖分校的情况,以期得到各位领导和代表的指导。目前东湖分校设有文学院、外语学院、新闻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学院、艺术学院等11个学院,本、专科专业40余个,涵盖文、经、法、理、工、管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校学生120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学校建有教学大楼和实验大楼,配有教学和实验用计算机1400余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9000多个;已建有40多个的教学实验室,在校外建有多个实习基地;建有体育馆、标准化体育场、各种球类运动场等体育场馆和大学生活动中心,建有规模较大的图书馆和标准化学生公寓、大型学生食堂以及校医院。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实践,确立了“依法治校、民主办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着力建设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在人才培养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技能,把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等素质教育全面纳入教学计划,力求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从已毕业三届本科生,我校毕业生的四级通过率、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比例以及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我校图书馆占地7900平方米,馆舍面积26600平方米,2005年5月18日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馆内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幽雅。一楼为读者特色活动区,分别设有文献复制厅、文化用品展厅、音乐欣赏厅及咖啡厅,为读者提供动静皆宜的活动空间。二楼大厅分别设有公共检索区、借还图书的总服务台、门禁系统及电子视频系统。二楼至七楼设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阅览室;阅览室均采用大开间无隔断的整体布局,视野开阔,采光采暖合理,空气流通,实现了借、阅、藏、管、咨询一体化的服务模式,现有阅览座位4000余个。为满足读者对多媒体文献资源的阅览需求,分别配臵了VOD视频点播阅览室、语音阅览室以及可容纳500多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并定期向读者开展影视欣赏服务及图书馆业务知识的培训。
现有藏书50多万册、期刊1500种、报纸102种、电子期刊8000多种,还有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资源。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我校图书馆还将根据需要,有计划地采取不同方式购买中西式文献数据库,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阅读查询提供一流的文献资源保障。
图书馆拥有高速存储设备和千兆局域网,采用深圳图书馆研发的ILASII系统,开通了采访管理、编目管理、连续出版物管理、流通管理、典藏管理、信息开发等子系统,实现了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电子阅览室可免费上机查询图书馆所有电子文献和馆藏数据库。电子文献资源面向全校读者24小时开放,在学校校园网上任何一台计算机均可进行查阅。
我校高度重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每年选购一批新的图书资料,加上校内外各界群众的鼎力支持,我校先后收到师生员工及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图书几百种,特别是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捐赠了他们多年潜心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为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因此,我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馆藏规模不断增加,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学校正在进一步挖掘潜力和加大投资,努力把图书馆建成一个更加先进更加人性化的学习阵地,此次会议在我校召开,必将促进我校图书馆的全面建设,同时也将推动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殷切希望与会领导、专家、代表对我校各方面工作给予指导。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朋友身体健康!
综观目前我国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基本路径, 无外乎升格、联办和转型三种。“升格”即由当前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独立地或整体或重点建设专业开办本科教育, 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联办”即由专科层次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就对口专业联合办本科, 如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大学联合开办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本科层次教育;“转型”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单独设立二级学院等方式将办学层次下移至高职本科, 如昆明理工大学的城市建设学院。综合比较三种途径, 由于高职教育和传统本科教育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科设置、办学基础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从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 笔者认为由高职院校独立开办本科层次教育更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更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 更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养成。
一、有利于高职本科层次教育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本科层次教育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当前及以后管理、服务、生产一线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工学结合”理念的引领和指导下,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已成为当前高职发展的主旋律。经过长期的积累, 以示范校和骨干校为代表的全国1288所高职院校已与覆盖社会各行各业的行业企业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关系, 合作范围涵盖了从专业建设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精品课程建设、配套教材编写、专业及课程资源建设到师资顶岗培训、共建实训平台、生产合作等, 涉及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相较之下, 一直以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在这一方面就相对较弱。所以, 在开办本科层次教育的主体选择上, 有深厚校企合作背景的高职院校更能准确把握行业的发展脉搏和企业生产一线的现实需求, 并将现实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有利于高职本科层次教育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对比普通本科院校按学科设置课程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采用的“基于工作过程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应更适合成为高职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和雏形。当然, 这并不是照搬当前高职专科层次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而是要在此基础上继承发展、整体提升和扩大内涵。当前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岗位技能需求”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是遵循“分析专业面向职业岗位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的路径展开的。其立足岗位实际技能点进行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根据知识技能的连续性进行教学进程安排的思路和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也应是高职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但其不足之处在于,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和高职层次教育自身局限性的限制, 长期以来,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于熟练掌握一线操作的单一基本技能, 着眼于学生毕业当下就业技能的训练, 而在关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知识、综合技能、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却很少涉及。然而, 理论素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行业敏锐性等正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能否顺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些理应在校内就能得到培养和锻炼。所以, 高职本科层次教育就应立足在当前高职层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加强专业理论的教授和研究方法的训练, 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和文化基础, 同时将国内外行业企业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从理论到操作层面融入课堂, 使学生在无形中养成关注本行业发展动态的习惯和意识, 提高学生的职业敏锐性, 为培养具备高超实践技能、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科学素养, 具有解决综合性复杂问题能力和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高职本科层次教育建成“专家能手型”师资队伍
对于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本科层次教育而言, 能否建成一支“专家能手型”师资队伍关系到“依托项目展开”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能否真正实施, 关系到“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能否有效运转, 最终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真正实现。所谓“专家能手型”师资队伍, 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教学团队中的骨干教师必须既是在理论上有深厚功底且具有前沿性视角的专家, 又是技术上的行家里手, 从事过大量所教专业或课程相关的技术服务或生产项目,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能上都是专家能手; (2) 骨干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不低于2/3; (3)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 形成老中青传帮带的良性师资队伍发展趋势。长期以来, 我国高职教育在师资培养上就一直注重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养成, 体现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而在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实施以来, 我国高职教育得到飞速发展, 积累了大量专业建设成果, 整体办学水平和建设内涵显著提升, 相应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也大大提高。目前全国示范校性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建成了一支理论素养高、专业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骨干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 (教职成[2011]14号) 、《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2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师厅函[2012]11号) 的大力推动下, 各省教育厅都积极动员, 示范校积极组织, 骨干校积极报名参加, 以国内培训、国外培训和企业顶岗为形式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新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到2015年将有5万教师完成培训。届时通过组织培训和参加培训, 全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将对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先进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手段以及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生产工艺与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用人要求等方面都有深刻认识, 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融入在教学管理、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 用新理念、新方法、新工艺引领高职教育的发展。而高职本科层次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高阶段教育层次, 其发展完全可以依托这一契机, 实现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壮大, 发挥师资队伍在专业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
四、有利于高职本科层次教育建成高层次实训体系和综合性实训基地
高职本科层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应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技术应用特征, 这是其与一般本科教育和高职专科课层次教育的根本区别。所以建成高层次实训体系和综合性先进实训基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实训体系是教学安排的一部分, 解决的是如何在横向上与理论教学相融合、在纵向上与学生之前所学技能相衔接, 最终体现为明确在什么时间开设什么实训项目最为合适。在科学合理实训体系指导下, 学生通过四年循序渐进地学习, 即可实现由知识和理论认知层面到综合技能应用层面的飞跃。实训基地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 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 解决的是开设的实训项目如何才能有效开展, 即需要哪些仪器设备, 需要什么素养技能的实训教师, 进一步地仪器设备如何安放、保养、维护等。由此可见, 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训体系的建成并非短时间可以做到, 需要多轮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同样, 一个综合性实训基也非短时间可以建成, 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以及在师资配备、管理经验等方面多年的积累。所以, 选择一个在实训条件和实训经验方面有长时间积累、已逐步形成优势的高职院校, 尤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来举办高职本科层次教育, 无疑是对高职本科层次教育发展负责任的做法。
摘要:高职本科层次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教育层次, 其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文章从专业建设内涵出发, 以有利于实现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点, 从有利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有利于建成“专家能手型”师资队伍、有利于建成高层次实训体系和综合性实训基地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独立举办高职本科层次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本科,高职院校,独立办学
参考文献
[1]鲁武霞, 张炳生, 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向高职本科转型[J].高职教育, 2012, (03) :139-141.
[2]方泽强, 分类视角下高职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探略[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3) :5-9.
[3]钟云华, 对高职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11, (15) .
[4]阚丽, 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探析[J].职教论坛, 2011, (12) :4-6.
[5]聂铭静, 浅析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过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7 (2) :3-4.
【关键词】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独立院校;现状与分析;建议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作为广西区内具有代表性的独立学院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本篇文章把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作为调查与研究对象,通过对漓江学院音乐公共课的现状调查如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漓江学院音乐公共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学院自身的特点得出解决对策和方法,希望对独立学院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完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一、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
本文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来揭示该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在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51份,回收339份,回收率达到96.8%,因此保证了本次调查的有效性。调查对象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不同系别的学生以及个别开设公共课的教师。
(一)学生方面现状与分析
1.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如下数据:99.2%的大学生在音乐的喜爱程度方面表示非常喜欢;在识谱基础知识理论方面,46.6%的大学生表示五线谱和简谱都看不懂,54%的学生表示稍懂简谱;只有9%的大学生既看得懂简谱有看得懂五线谱。在音乐风格、所属流派、著名作曲家及曲目等音乐欣赏知识方面,74.8%的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其中甚至有10.2%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前漓江学院的学生音乐基本素质比较薄弱,接触高雅音乐作品很少。
2.开设公共音乐课满意度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如下数据:对于目前阶段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方面,71.3%的大学生认为不满意。通过现场询问得知最主要原因:他们认为开课种类不多,授课内容吸引力不足。在自身音乐素质提高上成效不明显;但是89.2%的大学生认为公共音乐课是很有必要开设的,从此点看出学生们很有原意上音乐欣赏课但对现阶段开设的音乐课不满意。大学生选择上公共音乐课的原因很多,其中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修养只占总人数的31.6%,更多的大学生选修此课的原因是为了该课程的学分。
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普遍较低,造成极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在中小学阶段的所受的基础音乐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家庭居住地在城市的学生的音乐素质往往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在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是非常必要的,他们愿意选择上此课,反映了目前漓江学院大学生们非常希望能够提高自身在音乐艺术上修养。对于学分比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重要的观点可以得出他们的上课动机在思想还存一定偏差。
(二)师资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漓江学院的公共课大多数是由辅导员兼任,硕士学历的教师占89.7%。职称方面,教授占5.8%,副教授占5.8%,讲师占67%,助教占20.5%。公共音乐课也不例外,由学位学历与音乐专业相近或相同的辅导员担任。开课能否审批的标准以上交的开课申请和课程大纲为依据。师资力量略显单薄。
(三)教学现状与分析
1.课程内容开设。
在课程内容开设方面,绝大多数以音乐欣赏课程为主。在音乐美学、声乐、器乐、合唱指挥等知识方面的课程开设很少。在开设课程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什么样的课。由于音教系专业老师在某种程度上不愿上公共音乐课,这就造成公共音乐课的开课种类有限。数据显示,有39.1%的大学生认为,现阶段公共音乐课程的种类不能满足自己对音乐的学习需要。56.4%的大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单一,不够丰富。
2.教材使用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在公共音乐课程上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材的设定主要根据任课教师上课内容自己选择、安排使用教材。学生手中无教材,只能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课件来学习课程。因此导致教学效果的相对低下。经调查,43%的大学生认为拥有教材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备现状。
漓江学院公共音乐课都是被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全院公共教室只有一间配备钢琴,但完全申请不到,几乎全供音乐专业学生上课学习使用。调查数据显示,54%的大学生认为光是通过多媒体来感知音乐不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看出漓江学院公共音乐教学中资金投入较欠缺,教学设备配备不全,例如课上应用到的乐器等。公共音乐实践活动场地相对较缺乏。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着漓江学院公共音乐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
二、漓江学院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漓江学院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存在如下问题:在师资方面,没有专任的教师担任课程,大多数由辅导员兼职,专业不同,水平层次不一;开设课程内容较单一,主要以欣赏类为主,应用型的课程只有合唱指挥一门,但是因教室没有需要的乐器而不能完成预期的技能训练;教学设备较缺乏,所有公共教室只有一架钢琴,此教室往往只供音教系学生排课使用。
三、促进独立学院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建议
(一)总结独立学院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在高校中,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公共音乐艺术课在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是高校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近年来对公共音乐艺术教育中的社会、文化和育人等方面越来越重视。独立院校在非音乐专业公共音乐课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们培养音乐的审美意识,提高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形成音乐的审美修养,从而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技巧对于大学生鉴赏音乐、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高校中公共音乐课属于公共选修课,课时量一般设置为一个学期。在有限的课时量里,完成教学任务,更好的达到教育目标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注重学生的需求为主,与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来开展公共音乐课教学活动。让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多的通过课外实践体验吸收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由此来达到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在公共音乐课教学内容上,要做到与时代衔接。在学习古典音乐、传统音乐课程时,可以适当的将现代音乐加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根据课程需要可以增添一些有积极影响的流行音乐来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流行音乐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反映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思想和舆论导向上对当代大学生影响重大。因此公共音乐课教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需求,把一些流行因素带入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讲授中。
(二)改进教学环境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得知,现在制约独立院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最主要因素之是教学设备不足、场地缺乏。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应该在公共音乐教育上多加重视,逐步完善独立学院公共音乐教学设备,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建立良好的环境。例如设置专用的公共音乐教室,配备多媒体的同时,购买一些专供此公共音乐教室上课的乐器,如钢琴或电子琴等,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在开设合唱指挥课程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场地和乐器的使用,一间普通的教室摆满了不能移动的凳子和桌子,对于合唱指挥课程来说,无疑会丧失了它的实践性,更多的只能开展成为合唱欣赏课,通过PPT或者视频让同学们体会原本应该实践操作去体会的技巧。另一方面为了更好达到教学效果,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可以将教师们的音乐课件和教案放于网上,让公共课教师之间相互评课、相互学习、对教学心得进行交流;同时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此平台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表达意见。
在公共音乐课教学中,公共音乐课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以课件讲授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枯燥,在具体讲授时又缺乏互动性、实践性,完全不能体现应有的教学方针。因此笔者建议,提高学习参与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由于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基础薄弱,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考虑受众面的宽广而设置教学内容,公共音乐课要尽量避免过多地研究音乐理论、技法等过于专业性的知识,而是更多的从欣赏鉴赏的层面出发,让大家体会到经典音乐的美。教师在教授古典、经典民族音乐时可以从与学生息息相关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着手,例如影视剧中古典音乐的运用、流行歌曲中中国风元素的设置等。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以往一味只顾自己讲授的方式,可以适当的提出启发性思考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在讲授古典音乐时,通过听辨,使学生分析民族音乐民间歌曲和人们生活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的流行音乐音乐中有哪些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子系等等。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在课下查找资料,等下一课时再结合教学开展课题讨论。
四、结语
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相比较在经营、在办学模式和理念上有其特殊性,公共音乐教育方面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公共音乐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一部分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德育、美育等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音乐教育的缺失或者忽略,既会导致人才素质的下降,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公共音乐课在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方面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对独立学院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思源.论音乐与音乐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张 前,王次诏.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管建华.世纪之交一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严宝瑜.大学生和交响音乐[J].音乐研究,1999.1.
[6]王次沼.论音乐欣赏[J].人民音乐,2004.2.
[7]王安国.中西并存互用互补[J].人民音乐,1999.4.
[8]冯兰芳.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师素质的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2004.1.
[9]冯兰芳.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人民音乐,1999.12.
[10]冯兰芳,孟维平.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一个新学科的崛起[J].人民音乐,2007.12
[11]冯兰芳.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3.12.
[12]朱玉江.论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J].中国音乐教育,2004.1.
[13]曹 理.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发展与前瞻[J].中国音乐教育,2004.10.
【高等教育独立院校】推荐阅读:
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论文06-14
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07-20
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方法07-09
江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授资格条件09-24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07-10
浅谈关于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的分层式教学09-08
高等教育改革政策06-28
高等职业教育制度06-02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06-16
高等教育法律建设论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