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推荐11篇)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篇1

二、高数教学模式的.问题

( 一) 仍较多沿用题海战术教学方式

从中学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已经经历了题海战术的洗礼,然而在职业教育中,仍然要做大量的高等数学试题才能保证期末考试可以顺利通过。高数教师为了提高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通过率,为了使学生记住公式,也会要求学生做大量高数题,以巩固课上知识,这种情况在理工科类专业中尤为常见。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应对题目有所取舍,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加强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

( 二) 高数课堂互动过少

高数课堂也存在着互动过少的问题[5].互动过少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与学生互动过少。由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较重,因此部分教师去除了提问和讨论环节,在课堂一直进行板书和讲解,造成部分学生未来得及理解公式和题目就直接跳到下一个知识点,最终导致课堂上所有知识都难以掌握。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由于教师讲解内容过多,学生之间基本无讨论和交流题目的机会。教师在整堂课中持续讲解,学生难以集中精神,在后半段的课堂上无法认真听讲,导致听课效率低下。

( 三) 数学教师应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水平不高

在课堂中,多数课程会采用 PPT 进行讲解,通过图片、视频轮回播放,使学生深刻了解事例并进行思考。但是在高数课堂中,却很少能见到教师能够有效使用 PPT,多数教师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只有较少一部分年轻教师将 PPT 作为板书的辅助,但内容不够生动,多将教材内容照搬至 PPT.实际上,高职教育课堂与中学课堂不同,在教室的大小和学生的数量上有较大的差别,对于一些文科专业来讲,高数课堂往往设立在大型教室,部分坐在后排的学生很难清晰看到教师的板书。同时,高等数学中公式、字母和符号较多,如果教师急于讲课,板书可能较为潦草,使后排学生更难以理解板书内容,而 PPT 教学可以有效缓解这种情况。但是,PPT 内容完全照搬教材这种情况导致 PPT 的设置形同鸡肋。

三、高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展望

( 一) 联系实际进行高数教学

高等数学的特点在于抽象化,但是抽象化并不意味着知识内容远离生活。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高等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可以将公式、定理或者题目具体化,以现实生活为例子进行讲解。例如,在高数课上讲解定积分理论时正巧校园内飘起雪花,教师则可以 “扫雪车扫雪的时间和降雪的时间”为例子为学生留下应用题,要求学生课后解答。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后也能思考数学问题。

此外,在讲解抽象数学理论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讲解一些数学文化内容。例如,《九章算术》中的现代高等数学知识,着名数学家的经典题目和几何的发展史等。适度讲解数学文化,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休息放松时间。

( 二) 采用新式教学法

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中,不应采取传统的题海战术或者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层次,设定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课后时间。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读教材,选择教材中较为简单的题目进行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再详细讲解公式、定理和题目,并为同学答疑。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部分理解力较差的同学提前了解所讲内容,以便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课程结束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每个组员都编一道应用题或者从教辅书中寻找一道题目,组员之间互相解答,最终将成果上交教师,作为作业的一部分。教师则挑选一道较好的应用题,为全班同学讲解并表扬出题学生。这种练习题目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 三) 教师应提高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水平

在高等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 PPT,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减轻自己的板书负担。同时,采用 PPT 不仅可以减少板书的错误率,还可以自由放大字体,使后排学生清晰看到公式和题目,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学生注意力[6],使用板书时不应照搬教材内容,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选取内容生动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作为 PPT 内容。此外,教师应积极采用数学软件进行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再用数学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软件要合理完善,要将简单的数值计算以及微积分都编制进程序。不过面临特殊算法的时候,需要找出准确的运算法则,合理编译和程序运行之后,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生清楚地了解软件的应用,学生要对软件慢慢熟悉起来[7].这种方式可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

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与初等数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不应沿用中学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特点,采取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模式。当前高职类院校存在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和兴趣较低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讲精练,放弃题海战术,提高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水平。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水平,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

参考文献:

[1] 解海峰。 浅谈高数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J]. 科技创新导报,,11 ( 18) : 151.

[2] 秦迎霞。 浅谈高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展望 [J]. 河南科技,,16 ( 27) : 273.

[3] 何玉华,汪洋。 高职高数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初探 [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6 ( 12) : 148.

[4] 王勤国。 基于实用性原则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05 ( 09) : 59 -61.

[5] 邓薇。 论有效教学视野下的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02 ( 22) : 27 -30.

[6] 张艳霞。 对话理论视角下高职数学教学创新探究 [J]. 教育与职业,2015,13 ( 31) : 101 -103.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篇2

关键词:高等数学,中学数学,有的放矢,平稳过渡,培养创新

高中的课改给大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课程与教学出现了部分脱节现象。一方面高中教师不会去了解大学的教材, 所以在教学中很少设计为大学铺垫的内容;另一方面大学教师也很少有时间了解中学课程。这样对于大一学生来说, 他们面临的不仅是学习方式、授课方法的转变, 还面临着内容上的脱节。作者在深入了解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具体情况和大一新生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 探索出以“有的放矢、平稳过渡、培养创新”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新模式, 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脱节和衔接问题, 实现了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的平稳过渡。

一、以基层中学的调研情况和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情况为出发点, 坚持有的放矢, 稳步推进项目进行

1.到中学调研, 了解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真实情况。为了切实了解中学数学的实际情况, 我们深入到淮南一中、淮南三中、淮南四中进行调研, 与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举行座谈会, 针对大学数学与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脱节问题深刻交换了意见。会上, 大家针对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畅所欲言, 普遍认为解决好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脱节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通过与中学数学老师面对面接触, 掌握了课题的第一手材料。

2.在大一新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围绕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在培养目标、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知识内容的连结、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设计了问卷, 对学校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土木工程等16个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 发放问卷2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20份, 回收率达96%。利用Microsoft Excel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处理。

二、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着眼点, 采取有效措施, 实现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的平稳过渡

1.建立机构, 形成制度, 有计划地开展项目研讨活动。为了保证项目研究顺利进行, 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由项目负责人殷志祥教授担任, 其主要成员都是我们学校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中有着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我们每两周都要开展一次课题研究的例会, 深刻分析了高中的新课标, 探讨与分析项目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还制订了年度项目研究方案。

2.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重新调整了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重新编写了教案和讲义。现行的大学高等数学教材都是参照传统高中数学课程编写而成的。然而,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 无论是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还是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甚至包括教育的思想与理念, 都与传统高中数学有着极大差异。我们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 重新调整的教案和讲义在大一新生中使用, 学生反映很好,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修订的教学大纲, 重新编写教材、讲义和课件。编写了省级规划教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已经在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5所本科院校作为教材使用。配套的讲义和多媒体课件已经制作完成, 已在我校2014级本科生中广泛使用, 教学效果显著。

三、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落脚点, 优化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体系

1.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开设数学实验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做数学的境界,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和创造意识,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真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全校大一、大二学生中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 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归纳所学的数学知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而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编程、建模等实际问题, 反过来又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开设数学实验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2.增设数学建模教学课, 将数学建模融入到高等数学中, 实施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衔接。数学建模是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对各种实际问题建立模型的过程, 是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产物。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丰富想象力, 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实践中, 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是今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开端和必备基础。数学建模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实践中, 反过来又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真正起到了“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的效果。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举办青年教师数学建模研讨班, 邀请安徽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的数学建模专家来我校讲学, 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数学建模指导教师队伍。我们还在学生中开设数学建模教学课, 选拔成绩优异者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们又适时地邀请了校内外有关专家及一些优秀毕业生介绍数学的应用前景、就业市场的要求等, 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 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

3.鼓励大学生课外参加各种数学应用大赛。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等, 使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向多渠道、开放式、规模化方面发展, 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现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不仅课堂教学大有改观, 而且学生还自行成立了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等兴趣小组, 在校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成果特色

近几年内, 主持省级教研项目4项, 发表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近16篇, 编写教学教材4部, 教学讲义12本, 负责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修订了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根据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了调整。其效果如下:

1.重新编写高等数学大纲、教案和讲义,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有的放矢, 查缺补漏, 教学效果有较大提高。通过到中学调研和对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 我们了解到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内容有了较大调整, 一些高等数学要具备的基本知识被删除了, 如极坐标、反三角函数。为此, 我们重新编写了高等数学教材、教案和讲义, 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 在大一新生中使用, 学生反映很好,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修订了的课程体系更具有科学性。通过梳理各个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制定具体应对方案, 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教学效果反馈较好。根据新大纲编写的《高等数学》等教材已在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5所本科院校广泛使用, 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们又适时地邀请了校内外有关专家及一些优秀毕业生介绍数学的应用前景、就业市场的要求等, 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 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现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不仅课堂教学大有改观, 而且学生还自行成立了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等兴趣小组, 在校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有所提高, 竞赛获奖日益增多。随着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学生高等数学统考成绩日益提高, 在各类竞赛中获奖也越来越多。

通过到中学调研和对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 掌握了学生的真实情况, 继而有的放矢地查缺补漏,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我们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已得到不少高校的认可, 纷纷前来与我们广泛交流。还有其他高校邀请我们去报告交流, 也有的向我们索取新修订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他们认为, 我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具有明显的特色, 所取得的成果和办学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成绩非常显著, 可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由于大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相当繁重, 个别老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还不到位, 导致参与研讨、写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比较欠缺, 成果水平亟待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很大, 很多人想去搞建模, 但又力不从心, 所以加大数学建模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刻不容缓。目前, 我们探索的经验还未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这也是下一阶段要加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孙侠, 殷志祥.现阶段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脱节的现状[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19) :211-212.

[2]孙侠, 殷志祥, 许峰, 徐辉.高等数学与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脱节与衔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52) :214-215.

[3]张晓东, 全焕, 徐华铎.浅谈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01) :47-49.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篇3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现阶段,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设备的缺乏、教学观念有待改变、师资力量的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在教学模式上过于传统,严重影响到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对此,必须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1.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教学设备的缺乏

在进行高等数学教学中,需要相应的硬件教学设备来提升教学质量[1]。但是,就当今高等数学教学设备来看,很多院校都缺乏相应的先进教学设备,尤其是在一些民办院校中,更是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備,例如,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设备等,导致这些高等院校的数学教育还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到高校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2 教学观念有待改变

就现阶段高等数学教育来看,由于高等数学难度较大,加之教学观念的陈旧,很多知识学生不能更有效的理解[2]。此外,教学观念的陈旧导致学生较为被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完成任务的状态,无法真正的投入的数学的学习中,使得高等数学教学的含金量不高,严重影响到高等数学教育效果。

1.3 师资力量的不足

要想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需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支持。但是,就当今高等数学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很多都是来自外聘教师,这些教师也可以称之为临时教师,每周到一个学校教授几节课,这样的教师由于与学生接触较少,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在教学中也只是按部就班的将课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严重影响到高等数学教育的效果。

2.高等数学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

2.1 完善教学设备

通过以上对高等数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得知,很多高等院校由于教学设备的缺乏,不仅影响到高等数学教学效率,甚至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要不断的完善教学设备[3]。首先,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高新教学设备对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应重视教学设备的引入,而且,将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设备等引入到数学教学之后,能够将高等数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其次,应充分发挥出网络资源的作用,众所周知,互联网平台上有着海量的数据,其中关于高等数学知识的更是数不胜数,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高等数学教育的效果。

2.2 对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模式的创新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高等数学教育效果,正如以上提到的一样,如果教师过度的重视科研,而忽视对学生教学的话,势必会影响到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在教学观念上进行改变,同时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首先,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对学生展开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其次,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展开教学,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的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再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环境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及创新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无拘束的环境下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对提高高等数学教育效果有着极大的帮助。

2.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只有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以上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得知,师资力量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率,而且,从外校聘请的外教在教学中也由于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因此,要完成高等数学教育模式的创新,必须要做好基础的工作,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4]。高校可以通过高新聘请有能力、有素质的教师,壮大自身院校的师资力量,另外,要定期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着教学模式创新的角度,对当今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再经过会议探讨的形式,各自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样在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对整体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帮助,更有利于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高等数学教育不仅是围绕着数字进行教学,更包含多样化的抽象知识,这都是学生很难理解的,教师要利用教学模式的创新来将这些抽象知识具体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高等数学教育的质量,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等数学教育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对学生的教学模式方面,因此,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本文对高等数学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和思考,作者主要对几方面问题展开剖析,同时,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对高等数学教育模式创新的了解,提出了几方面创新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高等数学教学效率给予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杨艳萍,杨胜用, 程生赋,程生林,刘国宗,柳明德,刘永德,常建萍,李玉兰,曾祥武,陆向文.高职教育中的高等数学教育创新[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10).

[2]王信峰,魏荣,李宗杰.大众化教育形势下的高等数学教育[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6(S1).

[3]白春艳, 狄多福,狄建新,徐先栋,常建萍.高等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5).

[4]张旭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与实现路径[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1).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篇4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工具课,同时还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文化课,在其教育中蕴藏着强大的创新教育功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创新素质的整体水平。然而,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材偏重知识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思维训练不够;第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接受能力差,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存在畏惧心理,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关注创新思维培养;第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偏重于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性,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知识技巧掌握多少并不等同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学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数学实验和评价考核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教育。

一、教学内容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选择教学内容应该首先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即本专业学习的基础知识必须满足,但是对于间接或者没有关系的内容,在不影响整体数学系统性的同时,可以不做要求。第二,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要求淡化理论知识,强调知识实用性,力求学以致用。对于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层次的不同,取消定理证明讲解,或者使用直观易懂的方法讲解,突出应用性。这样,一方面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充足的精力来关注创新思维训练;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学生对知识消化不了的现象,进而产生挫折感和厌学心理,更谈不上融入创新思维教育。第三,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尽可能多地将高等数学与学生相关专业联系起来,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等数学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的统一体,教学应推进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而高等数学知识讲解是开启学生创新教育的第一步。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高度提炼了前人知识的确定形态,不可能再现每个知识点产生的历史原貌,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于再发现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必要揭示数学思维,培养创新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知识讲解贯穿到实际应用中去,引导学生重新发现知识,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实质就是其不断开展思维活动,开发创造力,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类比归纳”、“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现过程,学会了如何获取充分的事实依据,如何形成合理的逻辑结构,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在此类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而学生、教学内容是主体,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了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了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方法手段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由教育目的来决定,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教育,首先应该更换数学教育观念,把身份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不仅参与到自身的学习过程中,而且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于并善于对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质疑、讨论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使学生接受自我尊重感、效能感、价值感以及对班级或高等数学学科的喜爱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创新思维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才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高等数学中很多内容是通过归纳和类比思维得来的,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由有限到无限、由特殊到一般、归纳、类比、逆推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例如,在讲授多元函数微分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多元函数微积分知识与一元函数微积分知识进行归纳、类比、分析、演绎。以多元复合函数求导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先请学生回顾一元复合函数求导的链式法则,再引导学生寻找多元复合函数求导的链式法则,并通过例题,启发学生发现这两个知识点的异同及求解类似问题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到了创新思维的方法。

高等数学研究的是“变量”的数学,其数学思想中充满了动态的过程,很多概念的表达是一个动态的观念。如果此时教学完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满足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使得学生的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脱节,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更谈不上综合应用和创新,所以适当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展示变量的动态过程,使得抽象的符号语言变得生动、直观、自然,使学生对于具体的动态变化过程理解透彻,直观感性思维上升到逻辑理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揭示数学知识发现提供了必要的准备。例如,在函数极限概念的教育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者数学软件,把这些过程制作成动画,使得抽象的极限语言变得生动、直观,让学生观察函数变化稳定性的过程,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发现函数极限概念的实质。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使学生掌握探索客观现象本质的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

三、数学实践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课时量不足,使得其教学活动仅限于高等数学内部的概念、方法和理论,与其他学科的教学隔离开来,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这样不利于学生充分了解其概念、方法和理论的本质,不利于启发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更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近年来,由于对于数学建模的重视,有部分高职院校给学生另外单独开设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课程作为高等数学的后继课程,这样单独开设数学实践课程将高等数学教学与数学实践活动强制拆成两部分,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可能事倍功半。教师要根据学生相关专业的特点及其自身对于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机地结合数学实验及数学建模知识内容,将其作为高等数学课外创新训练的辅助环节。在数学实践中,鼓励并推动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方法,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没有规定的数学软件,主要依靠学生独立思考,反复钻研,切磋交流,由实际问题观察分析提炼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将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中去处理,应用数学软件解决此问题的数学计算,最后得到结论并判别结论与方法的优劣。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亲历了数学的创造过程,不仅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基本改变了学生“高等数学难学”的观念,同时使学生取得了课堂和书本上无法替代的宝贵经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评价考核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高等数学教学中要融入创新思维教育,就必须在评价考核中有相应的体现,以制度保证对创新行为成果的奖励,激发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积极性,评价考核不能再仅依赖于传统的考试成绩,这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心智发展、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情况,而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学习过程、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其拼搏精神和应变能力,能够不断分析矛盾,从一团乱麻的困局中理清思路,解决问题,这些都需要一种力量的支持,而这种力量的产生就是来源于学生对于学习高等数学的成就感,是非常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建立多元动态的综合性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养成,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灵活和主动,具有某种数学上的直觉和想象力,能够根据所面对问题的特点,寻找出其本质,并估计可能的结果,为实际需要提供借鉴,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显示出聪明才智,建立自信。具体评价过程可以贯穿于整体的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全程对学生的提问作答、分组讨论、课后作业、协助学习、参加创新型竞赛等情况进行自然、细致的观察,并结合学生互评、教师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上机操作、论文报告等多形式,对于参加创新型竞赛的学生也给予相应的奖励,让创新思维教育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力量,让创新成为其社会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放歌。大学数学创新教育实施过程探讨[J].大学数学,,25(5):1-4.

[2]廖正琦,贺清碧。论高等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1):85-87.

[3]张清年,戴宏亮,葛志英。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高等数学课堂教学[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2(4):101-103.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篇5

杨剑1,宋金利2

(1.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河南郑州450005;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现状入手,提出了高职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的三种途径:加强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将数学的思想方法贯穿于高等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史渗透到高等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素养;数学史

高等数学是各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还有一些是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的,它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智力支撑,也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推理能力、计算演绎能力等数学文化素质提供了的重要平台。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整体育人水平就不能忽视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高职教育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只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而缺乏对高等数学的全面认识,片面地理解“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教学目标,而一味压缩学时,甚至取消数学课程。又随着生源数量逐年下降,学生的数学水平整体上越来越差且参差不齐,所接受的数学教育也很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创新高等数学育人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是高等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新课题。

一、高职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人们认识与研究的逐步深入,新的高等数学教育的观点与方法不断涌现,高等数学教育的理论成果日趋丰富,而数学文化为研究高等数学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数学文化”这个术语被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是我国现代数学教育界比较流行的话题,也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发展非常迅速。作为文化的分支,数学文化包含了数学的方方面面,具备文化的所有要素,自从被提出并发展起来以后,展现了巨大的活力和价值。在数学文化视角下进行数学课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入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降低知识的抽象性,同时加强了与专业课程的联系;用数学文化的魅力吸引学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目前数学文化教学应用于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许多教师对数学文化缺乏了解,对数学文化教学方法融入实际教学存在着一些顾虑,既有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担忧,也有对实际教学效果的担忧。二是人们通常片面地理解数学文化就是数学史。当然,从数学的发展历史的角度解读数学的进步,的确能够很好地展示数学文化的内涵。然而,仅仅从历史的角度去揭示数学文化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从具体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思想、方法等微观方面展示数学的文化内涵。三是在实践教学中高等数学教师通常只注重定义、定理、公式、计算、解题技巧等基本知识的训练和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数学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忽视了数学文化在学生综合数学素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没能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个人的发展相结合,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以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的传统的数学教育观还根深蒂固,虽然数学文化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施行。

二、高职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的.途径

1.加强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更新教学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追求高效益、高收益、高利益等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主要奋斗目标,受此影响,很多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也出现了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实用价值等不良取向,片面地强调各专业课程对某些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特定需求,忽略了数学文化和其他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因此高等数学教学也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数学文化的传播,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协调发展,强化内涵建设,构建提高学生综合素的发展平台,强化素质教育。随着学生生源的不断下降,高职学生的数学素质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如果仍按传统的一板一眼的方法教学,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疲倦、无奈,从而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过早地放弃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降低难度,避免复杂的计算、推理论证等,应该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用通俗、易懂、直观的方法讲解数学知识,以带有数学文化底蕴的案例(如数学大观园、数学美等)吸引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离生活并不遥远,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察身边的事物,有意识地探索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培养其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形成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数学教师适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学习与交流,更新教学理念,深入了解数学的文化底蕴,适时加强自身的数学文化修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数学文化内容,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效率。

2.将数学的思想方法贯穿于高等数学教学中。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科学工作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相对地说是不多的,而数学的研究精神、数学的发明发现的思想方法、大脑的数学思维训练,对科学工作者是绝对必要的”。南开大学顾沛教授指出“十三年的数学学习后,那些数学公式、定理、解题方法也许都会被忘记,但是形成的数学素养却终身受用”。对毕业生的调查显示,93%以上的学生认为,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所学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计算方法等课本知识98%以上几乎不会被直接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了,但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却始终伴随着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是数学的精髓、灵魂,它会伴随着人们的一生,在实际生活中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都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高等数学教师不能只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讲授,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知识为载体的数学灵魂。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备课过程中,还是在实践教学中,都应该有意识地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据调查,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很薄弱,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三角函数,但是他们的思维却很活跃,对一些典型的、直观的案例非常感兴趣,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在授课时,不要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先展示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然后再抛开问题的实际背景抽象到数学上来给出结论。这样,在带领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例如,在讲授定积分概念时,引入我国数学家刘徽早在公元263年就提出的著名的“割圆术”的案例,即以“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无限逼近“圆周长”。他应用极限思想给出了求圆面积公式和计算圆周率的方法,他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依次得到正十二边形、正十四边形……割得越细,正多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之差就越小。刘徽形容他的“割圆术”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3.将数学史渗透到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抽象发展积累的科学,其本身就是一部人类历史的发展史,记载着各个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数学的发展史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是随着人们对自然内在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入而逐渐发展、深化、推广和提高的。例如,数的理论从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的演进过程,就表现出了明显的累积性;现代数学分析理论中如函数、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等概念的推广均蕴含了古典数学的定义;现代抽象代数理论也是在初等代数的基础上深化发展的;在几何学方面,非欧几何可以看成是欧氏几何的拓广、衍生。将数学史渗透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促使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发展进程和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一是学生如果对数学史比较了解,就可以从整体上宏观地认识数学知识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西方理性数学的倡导者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在科学上,他倡导理性思维,不满足于直观的感性认识,提倡抽象的理性的一般认识。只有充分了解数学的发展进程,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了解到数学在推动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二是在教学中,插入一些数学史资料,让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怕困难坚定不移地勇攀知识高峰的理想信念,能够重新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又如,数学史上最伟大的符号学者莱布尼茨曾说:“要发明就得挑选恰当的符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用含义简明的少量符号来表达或比较忠实地描绘事物的内在的本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思维劳动。”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不怕挫折、敢于创造的勇气。

总之,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相信将数学文化融入高职数学课堂是符合数学教学发展规律的,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熊晟欣。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渗透探讨[J].职教论坛,,7(20):35-36.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篇6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的目的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都有了更高的的要求,根据我院的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定位,结合我系实际与专业特点,我系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与此相适应我们进行了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更好的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我系在2005-2006学年继续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情况

1.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继续贯彻“启发式”教育的原则,改革“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讨论、研究式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选性,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

(1)系里组成了由系主任任组长,教学副主任任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教学改革小组,督促并检查改革情况。

(2)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3)组织名师、教学能手进行示范教学。

(4)组织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及时反馈教师本人。(5)积极组织并申报教改课题。2.具体改革情况

在启发式教学原则下,我们鼓励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大多数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

(1)在基础主干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大多采用了探究式、发现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在一些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一些老师发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比如在课堂留有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共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课堂中的问题。

(2)在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大多采用了比如讨论式、探究式、发现式、创造式、自学式等教学方法,突出研究式和自学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有些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3)让学生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应用、实验类课程中,教师讲、练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大都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教育类课程中,有些教师采用了参与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步骤。大都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

(4)在习题课中,有些教师让学生轮流走上讲台自己讲解完成的习题,这样既牢固掌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讲课能力,比如高等代数、近似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点集拓扑等。

(5)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的运用将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计算机进行实验,猜想、解释或证明数学绳索论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日后从教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自觉性和意识。在2005-2006学年,我系共有十一门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

(6)双语教学。为了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外语实践时空,培养外语思维能力,拓宽外语学习环境。为此我系积极推广双语教学试验,现在我系共有两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分别为:概率论、数理统计。

(7)为了深化改革,本学年我们我们积极组织老师申报课题,本省级立项教改课题三项,校级立项教改课题一项。

通过座谈、调查问卷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效果满意率在95%以上。专家和同行的评价中满意率在97以上%。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改革得到了是有成效的。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篇7

一、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脱节的原因

1. 教育管理模式上的脱节。在中学阶段, 升学率是众多老师所追求的目标。所以教师会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 在此阶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非常高。然而, 当学生步入大学校门之后, 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因此, 他们不愿意去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能看到老师, 在平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几乎看不到老师的身影, 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 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数学。

2. 教学方法上的脱节。初等数学教学进度会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来进行调整, 如果很多学生难以消化上节课的知识, 教师会放慢教学进度。同时在整节课堂上, 教师会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练习时间, 以此来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初等数学教学中, 教师将侧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上, 忽视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然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 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论证数学原理, 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另外教学进度比较快, 每节课堂上教师会照本宣科, 这就导致学生无法适应高等数学教学。

3. 认识上的脱节。我们知道, 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向量代数等是高等数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现阶段, 中学数学教材中也有函数、向量等内容, 所以当学生翻开高等数学书一看, 他们觉得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这部分内容, 现在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必要。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认为的: 数学是一门公共课, 并不是必修的专业课, 没必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学习。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学生不太重视数学这门课。殊不知, 不管是从深度上来讲, 还是从广度上来讲, 与高等数学教材相比较, 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就是九牛一毛。

4. 教材上的脱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我国教育部不断修订了初等数学教材,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较, 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前高等数学教材也在不断改版, 但是仍然在以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这就导致初等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与高等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存在着脱节。

5. 学习方法上的脱节。尽管高中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会陷入题海中, 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 不能灵活运用数学公式, 在做题中并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然而进入大学之后, 学生在课堂也是随便一听, 这种懒散的学习态度导致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同时学生也没有掌握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方法。

二、探讨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 一) 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1. 从绪论引导到内容贯通。在讲述绪论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教师要一一讲解绪论中的相关内容, 还要过渡到内容的贯通上, 换句话来讲, 让学生站在新的高度来探讨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 及时补授高等数学的预备知识。高等数学中包括了一些初等数学中的知识, 但是在中学阶段, 教师并没有讲授过这些知识, 又或者教师讲授得不太透彻, 这就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针对这种情况, 高等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讲解初等数学知识, 降低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

( 二) 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 高等院校数学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 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起来。高等院校数学教师要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关系,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讲授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新知识的教学是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在备课环节中, 教师要分析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合理的处理高等数学教材。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巧用类比法, 引导学生通过推敲旧知识来获得更多新的数学知识。

( 三) 利用教学比较来适当延伸知识点

比较这种思维方法可以让学生发现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区别, 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范畴上来讲, 初等数学属于常量数学; 而高等数学却属于变量数学。因此, 初等数学较为简单, 而高等数学较为复杂、抽象。只有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 学生才可以顺利完成从初等数学过渡到高等数学。

( 四) 做好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高等数学教学进度比较快, 理论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仅依靠课堂上的听听是无法消化这些知识的。为此, 教师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确保学生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学生自身具备了自主学习意识之后, 其会概括、总结知识点, 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高中阶段, 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不灵活, 大部分学生会通过多做练习题来掌握不同类型题的方法。然而, 到了大学阶段, 学生做练习题的时间越来越少, 其必须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 消化新的知识, 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 为了能够让学生顺利的从初等数学过渡到高等数学, 教师做好衔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 教师要寻找初等数学教师与高等数学教学相脱节的原因, 并且探索有效的途径来解决衔接问题, 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质量。

摘要:如何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进行有效衔接, 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立足于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主要分析了此二者相脱节的原因, 同时提出了二者的有效衔接策略。

关键词:初等数学,高等数学,衔接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明春, 潘惟秀, 郭阁阳.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研究[J].高等数学研究, 2010, (05) .

[2]袁洲.大、中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1)

探索《高等应用数学》的创新教学 篇8

关键词:高等应用数学;课程改革;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12)09-0151-02

《高等应用数学》是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和经济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其知识点多且零碎,知识广且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但该课程授课难度大,原因有三:一是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二是教学手段陈旧、单一;三是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浓。在当前课时压缩、实验量有限的情况下,亟待进行创新教学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数学能力。

一 以教材为本,创新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

《高等应用数学》汇集了《数学分析》、《高等几何》、《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及《概率论》等课程的基础知识。以教材为本,就应依托教材、覆盖教材的基本内容、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专业所需进行教学创新。首先是定位。教师应向学生阐明《高等应用数学》在机械或经济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公共基础课.又是工具课.具有科学与技能的双重性。其次是取舍,教师应根据专业所需向学生说明《高等应用数学》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调整教材结构,增删、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相关学科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再次是研讨。教师应驾驭专业、吃透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讨热点、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 以专业为本,创新教学定位和目标

《高等应用数学》教学的定位是服务专业,满足相关学科需要,彰显科学与技能的双重性:目标是让学生既学到一定的、较系统的、专业够用的理论知识,又熟练地掌握数学技能。以专业为本,既应依托教材,又应根据专业所需取舍教材内容或增补教学内容,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创新《高等应用数学》教学的定位和目标。《高等应用数学》的知识内容应根据专业进行取舍、调整或更新,并应强化其“三性”:一是实用性。二是针对性。三是实践性。机械专业的学生可根据所学的知识与专家交流,带着问题到工厂去探索、去应用,通过动手动脑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运用数学的能力;经济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市场及工厂的生产情况向工厂提出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指标及弹性分析报告,以此激发学生运用知识、勇于实践、积极参与、当好参谋。

三 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施教学、完善教学环节、营造教学氛围、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以学生为本,首先,教师就应了解学生,谙熟专业,掌握技能、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尤其是要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首位。其一,创新《高等应用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适应学生学法创新的需要。《高等应用数学》传统教学偏重于对教的研究,而对学生如何学重视不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等应用数学》教学更应如此,应实施“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其二,创新《高等应用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学习任务、规律、经验,挖掘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①讲清道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②锻炼意志,自我挑战。③因材施教,和谐兼顾。④创新手段、完善环节。采用多媒体、案例、参观、CAI课件、产教研结合等方法和手段教学,更重要的是明确目标、创新观念、完善环节。其三,创新《高等应用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适应学生自主创新的需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富于个性地学习和创新。同时,教师应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总体规律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处理好掌握和运用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 以就业为本,创新教学思路和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教育从“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转变,《高等应用数学》教学在思路和策略上也必须转变和创新。首先,《高等应用数学》教学应技能化。学生应将学到的基本理论内化为数学技能,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运用已掌握的数学技能向企业提供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情况弹性分析等。教育学生不仅要当好企业的会计,更要做好企业管理的参谋,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高等应用数学》教学应专业化。集中精力研究《高等应用数学》与相关学科相适应的课程结构。《高等应用数学》课要精讲;以“够用”和服务专业之需要,以“必需”强化数学专业。再次。《高等应用数学》教学就业化。指导学生就业是育人的范畴,《高等应用数学》教学就业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实现《高等应用数学》就業化要遵照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数学的教与学都是从基础知识到综合运用,从点到面。教师教育学生也是如此,学生只有立足基层.注重积累经验,才能实现“见习期”、适应期在学习期间完成。实现毕业到就业的平稳衔接,实现从校园到社会和谐交融、从学生到职员的“零距离”转变。二是科学思维原则。数学教与学的过程就是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认识、思维过程。无论学习,还是就业都注重过程和细节,才能把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运用到工作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三是继续教育原则。用学无止境、及时了解和学习前沿知识的继续教育理念来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注重理论学习,注重创新,坚持不断努力学习,在工作中增长才干。

此外,《高等应用数学》创新性教学,还应以和谐为本,创新教学情境和氛围;以科学为本,创新教学环节和过程。总之,在《高等应用数学》教学中,只有创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引导学生把数学技能灵活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阎章杭,李月清,杨惟建.高等应用数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89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篇9

高等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与实践

对福建永春师范学校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从数学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成功体验等方面探讨了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克服数学厌学心理的有效措施.

作 者:许秀妹 作者单位:福建永春师范学校,福建永春,362600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2.4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 厌学 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篇10

张海钟

(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我国的教育督导活动开始于古代的视学制度,近代以来,视学制度多有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于20世纪50年代,废弛于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恢复,但国省督学只监督指导基础教育。国家对高等学校实施评估形式的监督指导,并没有督学制度。20世纪90年代,为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借鉴国家基础教育督导制度,逐步实行了教学督导制度。但考察这一制度设计及其效果,发现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学校将教学监督与指导委员会设计为学校机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另设常务副主任,将委员会办公室设立为教务处平行的行政机构;有的学校挂靠教务处设立委员会办公室,仍然是副校长兼任委员会主任,教务处常兼任常务副主任。有的学校则是把直接将委员会办公室设立为教务处的一个科室。至于委员会定位、职责、人员聘任、程序等更不相同。有的`学校不仅监督指导教师的教学,还监督指导教学管理人员包括教务处的工作。有的学校印发的是教学监督指导委员会章程,有的学校则印发的是教学监督指导委员会工作规程,还有的学校印发的工作细则、条例、办法。有的学校聘任的全部是退休教师和管理干部;有的学校既聘任退休干部教师,也聘任在职教师;有的学校全部是教授,有的学校老中青三结合;有的学校校院(系)两级监督指导,有的学校是学校一级。可是无论何种结构,效果都不是很好。根本的问题是委员会组成人员的理念问题和知识结构问题,特别是学校为委员会设计的评价标准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长期的努力。

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篇11

[摘 要]大学数学教法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牵引,优化课程教材体系,以教学对象的差异为背景,丰富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提醒我们,绝对不可忽视学生的评价意见,适时开展学生评教议学,可以真正的将“教”与“学”团结在一起。

[关键词]课堂;大学数学;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10-02

一、引言

大学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基础教学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其思想、内容与方法对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培养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学科拔尖人才的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随机决断能力和精确决策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多年来,为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院校大学数学课程教法改革的讨论从未间断。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改革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数学教法学法创新,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炼管理决策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能力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检验模式改革的“主战场”就是课堂。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数学思想引入、数学方法贯穿、军事和专业知识应用,课外要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牵引作用,通过优化教材体系、丰富教学组织方式以及搭建创新平台,打造全新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还学生一个自由、生动、鲜活的课堂。

二、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自然科学的典型特点就是严谨,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石,这一特质尤为明显,这也导致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专注于讲“理”,使得传统的大学数学课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寄情于“教”,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教学双方缺乏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还局限于做题,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法等。因此,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必须要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打造全新大学数学课堂。

(一)打破“满堂灌”,学生不做“门外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的时候教师会不经意的陶醉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味的灌输“美妙”的知识,过多的强调“理论”,忽略了教学双方知识结构的差异,导致学生不知道教师在说什么,为什么这么讲,有什么意义等,缺乏交互,更谈不上融合,学生无形中被知识之门挡在教室的外面了。为了改变这一数学课堂的传统弊病,我们在课堂上强调参与式的教学形式[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3],设计陷阱,注入人文、历史等多元的因素让学生跟着课堂的节奏,成为课堂的一分子,进入教师的思维世界,从而理解知识点背后的数学思想。

(二)改变“问答式”,学生脱离“小跟班”

传统“问答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就是牵着学生跟着自己教学思路走,教师不断提问,照自己的思路去掌控课堂,常常容易忽略学生的感受。从互动层面上来讲,学生基本处于被动,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4]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反客为主”,通过为学生营造问题氛围,让学生自己组织思绪,把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在学生不断追问的同时,一个个鲜活的数学知识点进入学生的眼帘,一步步去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远离“题海战”,学生走进“案例库”

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中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往往采用大量习题辅导的方式来加深印象,学生多数漂浮在漫无边界的题海中,不知道做这些题的实际用处,找不到知识点的一个落脚点,为此,我们通过搜集资料和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提取相关数学问题等渠道,形成了大量富有专业背景和特色的教学案例,案例式[5]的教学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从哪里来”、“数学到哪里去”等问题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极大满足了现代新型精英人才对数学思维的需求。

(四)串联“学习法”,学生贴近“研究员”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对于类比、归纳、分析法、综合等方法都不陌生,但有时候孤立的使用一个方法学习往往事倍功半。事实上,数学的每一次飞跃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熟悉各类学习方法的特点,具有这些素养才有可能揭示知识背后的故事。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员”意识,我们采用探究式教学法[6] [7],和学生一起“还原”数学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实践者,亲历科学研究的乐趣。探究式的精髓就在于对数学思维意识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课程务必突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实用意识,强化思维能力的熏陶,为培养新型管理决策人才和学科领军人才提供孕育的土壤。

三、大学数学教法改革的综合成果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闪光的一点,但是,在不断推进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以点牵线,推动课程配套教材、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加大大学数学课程教改的深度和广度。

(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牵引,优化课程教材体系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以课堂教法创新为牵引,改革和创新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我们强化教材对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专业应用覆盖面,重新编制新教材,让学生“有本可依”;培养教师教学思维,拓展教师的思维空间,要求我们将前期课堂实践教学中总结、整理、归纳以及发现的闪光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让教师“有规可循”;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努力将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数学建模》为学员提供丰富的课外营养。

(二)以教学对象的差异为背景,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差异化教学是指在教育体系中,根据兴趣导向以及培养目标的不同所组织的人才培养教学活动。通过差异化教学,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加速新型管理决策人才和专业技术精英的成长过程。我们的差异化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差异。在教学方法上,对于应用型人才,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基础,淡化技巧;强化应用,淡化理论;强化引导,淡化推导。而针对学术型人才我们则更加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注入具有专业背景和特色的研究心得让学生提前进入“研究”状态。

2.尖子生与非尖子生的差异。无论学术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我们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单独编班,实施了尖子班制度,为精英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以创新的课外导引为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对基于导学案的小组互助学习进行了探索,编写了导学案,并以此作为学习引导平台和课堂教学改革突破口,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我们以“励志讲坛”为平台,针对一年级新生开设了多个讲座,从数学与军事、数学是什么、数学学什么以及怎样学好数学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爱上数学。

(四)以数学学科竞赛为契机,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以赛代教,以赛促学”,数学学科竞赛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开辟了“第二课堂”。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一项面向本科生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其竞赛内容为教育部规定的本科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此外,江苏省非理科高数竞赛也是检验以工科为主的非理专业学生的重大学科竞赛。我们关注数学基础课程的应用,为了给我校学生创造更多的竞技机会,我们发起并组织了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斐然的成绩也诠释了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四、结语

大学数学教法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同时肯定实践中的有效成果,并将其推广扩大,做好定期的专家议学议教和授课效果总结工作。另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提醒我们,绝对不可忽视学生的评价意见,适时开展学生评教议学,可以真正的将“教”与“学”团结在一起。

[ 注 释 ]

[1] 梁瑞喜.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1(2):126-128.

[2] 孔企平著.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3]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4).

[4] 陈静安,方钢,刘云.高等数学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高等数学研究,2009(5):4-7.

[5] 徐涛,陈剑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等数学案例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2011(7):56-60.

[6] 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 刘学才.探究式教学法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定积分概念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研究,2012(6):54-57.

上一篇:老北京胡同文化下一篇:白夜行的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