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精心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新的教学活动开始前, 老师要通过精彩的课程导入引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唤醒学生的注意力。从某种程度而言, 课堂导入的有效性甚至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决定性作用。不过“导入有法, 却无定法”, 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不同, 老师所选择的导入方法也存在差异, 具体而言, 常用的导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 实验导入法, 这是由物理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因为物理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希望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 并且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 可以使其感受到物理思维及物理方法;而实验导入法又可分为老师演示法及学生演示法。其次, 直观导入法, 该方法是将新课内容用实物、模型、教具及多媒体手段等展示出来, 实物、模型及其它教具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的应用成果形成一种直观的感知, 对其结构原理的了解更加深入, 比如在学习“电动机”的相关知识时, 老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动机模型, 学生们看到一个常见的蹄形磁铁、几匝线圈就能制成一个电动机, 会大大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而在直观导入法中, 相比其它实物、模型, 多媒体展示更加形象化, 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将宏观、微观的物理现象展示出来。比如讲解电流的相关知识时, 由于电流看不到、摸不着, 就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形象展示, 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 情景导入法, 该方法将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引入课堂中, 使其形成更加切身的体会;反之再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使其感受到“学有所用”, 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比如压强教学可以列举沙滩上深浅不同的鞋印的例子, 而由热水器可以引出焦耳定律等。

2 问题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老师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物理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具有探索性、艺术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其带着问题参与到知识探索过程中, 因此问题教学法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以问题作为贯穿课堂始终的主要线索, 促使学生在整节课中注意力均高度集中, 保证其思维模式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初中物理课堂上, 老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问题出课堂”, 一改传统课堂模式中“传道授业”的角色, 设计一系列具有艺术性的问题将课堂内容做进一步延伸,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其做深入探索。

比如在学习“物质的密度”的相关知识时, 可设计问题教学法步骤如下:

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展示课堂知识相关实物,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出课题:平时你是如何鉴别水与酒精、铜块与铁块的呢?学生回答:气味鉴别水与酒精, 而铜块颜色发黄, 铁块颜色偏黑。老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把铜和铁均涂上相同颜色的油漆呢?学生一时想不出较好的方法, 于是引出下一个环节:主动探究, 解决问题,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一起讨论鉴别方法, 大胆制订假设方案, 并予以验证。整个过程中, 各小组成员积极思考、充分交流, 制定出各类鉴别方案, 并在各小组间进行探究, 验证其可行性。此时老师要进行适当点拨与引导,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 得出结论, 老师即可适时引出密度的相关概念。最后, 通过实践应用完成知识的升华,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即是应用, 因此学生掌握一个新的知识点后, 要及时对其进行延伸与拓展, 通过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逐步完善其知识体系。

3 通过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实验是研究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 实验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物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要创造更多的实验条件,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实验, 在课下进行课外实验。整个过程中, 老师要鼓励学生不要怕失败, 在课堂上犯错好过课下犯错, 因为课堂上犯错可以及时反馈至老师处, 及时得到解决, 因此学生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在实验过程中细致观察、深入思考, 从而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当然, 实验教学同样要注意学生自主性与创新性的培养, 传统的基于老师按部就搬的实验方法固然可以高效的完成实验, 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从某种程度而言, 其是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制约与束缚, 因此老师要打破常规:

比如在学习大气压的相关知识时, 由于大气压强无形无色, 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感受得到的概念,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将其准确表达出来, 相应的, 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也会存在难度。因此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 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会, 设计实验如下:准备好圆底烧瓶、烧杯、气球、铁架台、酒精灯及石棉网等必须品;首先将圆底烧瓶注入少量水, 放在铁架台上用点燃酒精灯将其烧至沸腾状态, 然后将瓶水沸水快蒸发完时在瓶口套上气球, 然后将烧杯装入适量水, 将烧瓶取下置入其中, 此时烧瓶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 而烧瓶中几乎呈真空状态, 外部大气压大于烧瓶内的气压, 此时气球就会被吸入烧瓶内, 几乎可以将整个烧瓶充满, 这就是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通过该实验, 学生可直观的感受到难以描绘的、抽象的大气压的概念, 大大提高了知识的形象性, 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传统“一考定终生”的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及不合理已经被多次论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要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一方面, 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老师评价、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 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态度、情感等进行评价, 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日常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记录、打分, 并将其综合到期末考试中, 占据一定比例的分数, 鼓励学生不只重视考试分数, 还重视整个学习的过程;要学生互相评价, 不仅可以基于同龄人的角度指出其不足,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求家长参与学生评价, 这样有助于家长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 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规定:“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要以鼓励、表扬等正面、积极的评价为主, 通过激励性语言加以引导。”采用鼓励性评价, 变批评为激励, 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正面的认识自己, 建立更多的学习自信心, 最大程度上激发其学习热情。

总之, 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师生之间默契配合, 需要教师很好的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乐趣, 从而保证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也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的培养, 因此, 如何采取有效策略保证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成为广大物理老师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就针对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吴洁.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 2013 (8) :67.

[2] 郁大鹏.浅议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对策[J].新课程导学, 2013 (20) :49.

[3] 龙莉青.谈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 (初中版) , 2012, 30 (1) :74-75.

[4] 江梅.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 (初中版) , 2013, 20 (6) :49.

[5] 钟斌.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策略运用初探[J].技术物理教学, 2013, 21 (1) :70-71.

[6] 吕文静.新课改下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9) :150, 151.

[7] 任怀套.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试题与研究 (新课程论坛) , 2010 (7) :16.

[8] 班熙峰.新课改下怎样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0 (6) :238.

上一篇:综述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应用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