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2022-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下发以来,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在服务居民群众、搞好城市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起点,城市基层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革,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加突出,居民群众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但不少社区居民委员会还存在着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设施薄弱、工作经费难以落实等问题,影响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整体推进。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体制,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就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把握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着力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努力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组织基础。

(二)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社区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群众。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居民的服务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居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真正把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变成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设施建设、财力投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尊重社区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合力。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实效。紧密联系各地实际,区分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创新工作载体,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突出问题,力戒形式主义,使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努力使全国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社区居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社区居民自治范围进一步扩大,社区民主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基本服务需求;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内外关系更加协调,全社会尊重、关心和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关键时期。要着力理顺社区工作关系,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充实壮大社区工作力量,建立健全社区保障机制,为实现到2020年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各项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进一步明确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四)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宣传憲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和居民公约、依法履行应尽义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召集社区居民会议,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兴办有关服务事业,推动社区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群防群治,调解民间纠纷,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群众间的矛盾,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管理本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推行居务公开;及时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社区居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五)依法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消费维权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覆盖到全社区。

(六)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有关监督活动。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利益的重要维护者,要组织居民有序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听证活动,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对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供水、供电、供气、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在社区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监督社区内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不断健全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

(七)加快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全覆盖。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人口规模、管理幅度等因素,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确定管辖范围,一个社区原则上设置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加快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建工作。新建住宅区居民入住率达到50%的,应及时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在此之前应成立居民小组或由相邻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代管,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筹建工作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

(八)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调整充实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设置,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等各类下属的委员会,切实增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和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积极开展楼院门栋居民自治,推动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新格局。

(九)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专业服务机构。为更好地完成社区管理和服务任务,辖区人口较多、社区管理和服务任务较重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建立社区服务站(或称社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等专业服务机构。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社区专业服务机构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以形成工作合力。社区居民委员会有足够能力承担应尽职责的社区,可以不另设专业服务机构。

四、努力壮大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队伍

(十)扩大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来源渠道。社区居民委员会一般配置5至9人,辖区人口较多、社区管理和服务任务较重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可适当增加若干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其配备比例、招聘办法及专业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由市(地)级人民政府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提倡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和居民小组的负责人可以由社区居民推选产生,也可以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经过民主程序兼任。鼓励社区民警、群团组织负责人通过民主选举程序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研究建立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锻炼制度。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居民委员会帮助工作或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社会优秀人才到社区担任专职工作人员,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以及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参与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经过民主选举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

(十一)加强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工作的需要,制定培训规划,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每年至少对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培训一次,其他成员每2年至少接受培训一次。要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社会工作知识,增强他们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努力掌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鼓励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工作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十二)关心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积极把优秀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培养发展成为党员,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加大从优秀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和选任街道(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力度。对工作成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应及时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

五、积极完善城市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

(十三)坚持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带动社区居民民主。推广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全面推进社区党务公开,健全社区党员代表议事制度,引导党员参与民主实践,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带动和促进社区居民民主健康发展。

(十四)坚持和发展社区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民主选举程序,稳步扩大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覆盖面。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提倡按照民主程序将不参与选举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推选为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居民选举委员会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由居民推选产生的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居民選举委员会成员依法被确定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应当退出居民选举委员会,所缺名额从原推选结果中依次递补。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各地要对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资格条件作出规定,引导居民把办事公道、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热心为居民服务的人提名为候选人。探索社区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参加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的方式方法,保障其民主政治权利。

(十五)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推广社区党员或党员代表议事制度,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积极探索网上论坛、民情恳谈、社区对话等有效形式,鼓励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参与,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十六)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日常工作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把工作重点进一步转移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按照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服务设施效益最优化的要求,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场所管理,方便居民群众使用。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与驻区单位协商议事制度,推行分片包块、上门走访、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做法,密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实行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等工作制度,方便群众办事。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财产、档案、公章管理,确保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有效运转。

六、切实改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设施

(十七)加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要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与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地方政府应对建设资金来源、产权归属和使用管理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造居民区的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配套建设指标对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配置标准和要求的不予批准。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使用,应广泛征求社区居民及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的意见。未按规划要求建设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不能通过验收。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要根据规定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交给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使用管理。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由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建设,也可以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或者以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筹解决。积极推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倡“一室多用”,提高使用效益。服务设施的供暖、水电、煤气、电信等费用应按照当地居民使用价格标准收取。

(十八)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鼓励建立覆盖区(县、市)或更大范围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整合区、街道、社区面向居民群众、驻区单位服务的内容和流程,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逐步改善社区居民委员会信息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社区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面支撑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内部管理电子化,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七、逐步理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相关组织的工作关系

(十九)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居民委员会要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式,切实领导和指导好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以“三有一化”(即有人有钱有场所、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为重点,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支持和保障社区居民委员会充分行使职权,及时帮助解决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倡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的相关制度,确保社区党建与和谐社区建设紧密结合,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得到贯彻落实。切实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志愿服务和帮扶结对等制度,进一步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要求,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充分发挥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十)支持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要主动帮助办理备案手续,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注意培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队伍。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等途径,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开展互助服务,使之成为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的目标。

(二十一)发挥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要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物业服务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召开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会议应当告知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并听取其意见。

(二十二)强化驻区单位的社区建设责任。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事项。积极推动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推动驻区单位将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性事业逐步向社区开放,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探索建立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体系,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要把驻区单位履行社区建设责任的情况纳入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内容,有关部门在评先表优时要主动听取社区居民委员会对驻区单位的意见。

八、大力加强对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领导

(二十三)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要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要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社区及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居民委员会;凡依法应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居民委员会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逐步清理和整合在社区设立的各种工作机构,规范政府部门面向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大力压缩针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各类会议、台账和材料报表。加快街道办事处法制建设步伐,省级人民政府要积极研究制定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规则。

(二十四)落实领导责任制。要把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定期研究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区(县、市)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要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市、区(县、市)领导干部和街道(镇)领导干部要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联系点,要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成效作为市、区(县、市)党委和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十五)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党委组织部门在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中要发挥抓总引领作用,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指导作用,搞好协调服务。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建设、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环保、体育等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支持和帮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和权限,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积极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协会、计划生育协会、慈善协会等群众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

(二十六)切实加大经费保障力度。要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社区居民委员会兴办公益事业所需费用,经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按照自愿原则,可以向社区居民或受益单位筹集。街道办事处要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经费纳入街道办事处银行账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分账核算,不得挪用、挤占、截留,并定期向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居民公开使用情况,接受居民监督。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其做好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保障能力。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问题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其标准原则上不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

(二十七)提高指導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工作水平。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针对不同地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实际加强分类指导,不断总结和探索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经验和规律。要把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表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推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氛围。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篇: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国务院第126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以国发〔2006〕14号文件印发。民政部门作为“推动社区建设,指导社区服务管理”的职能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切实抓出成效。现将贯彻落实《意见》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意见》的重要意义

《意见》是我国社区服务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文件,意义十分重大。《意见》在认真总结我国近20年社区服务实践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国务院印发《意见》,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居民群众民生权利的高度重视。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有利于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体现政府的施政宗旨;有利于扩大就业,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从“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民政宗旨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好《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认真学习,掌握精神实质,并督促下级机关学习。具体从事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的同志,也要努力学习,积极贯彻,把《意见》的精神化为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各地要通过学习《意见》,进一步认识社区服务在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

二、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为贯彻落实《意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区服务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做好社区服务工作,需要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意见》的精神应当为全社会广泛知晓。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意见》的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识。

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意见》的学习宣传工作。一是要向社会宣传,使社会各界广泛知晓,吸引和引导有志于社区服务的企业、民间组织、个人到社区开展服务。二是要向广大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宣传,使他们理解做好社区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社区服务工作的自觉性。三是要向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宣传,使广大社区居民群众了解文件内容,切实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居民群众生活的关怀,对居民群众利益的高度重视,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

要充分利用讲座、培训班、辅导班、互联网、文艺演出、社区出版物等多种宣传资源和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社会、基层干部群众和社区广大居民进行宣传,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意见》的精神上来,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发挥典型引路、榜样示范效应。既要争取社会媒体积极宣传社区服务工作,又要发挥民政部门媒体的宣传作用。为加快社区服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抓住重点,把社区服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是一项波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地要紧紧抓住社区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切实加以推进,通过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带动全局工作。

(一)继续加大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要对本地区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底数。要制订引导扶持政策,采取资源整合、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多种途径解决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要认真贯彻民政部、中组部、发展改革委、建设部等10部门《关于加强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民发〔2005〕85号)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十一五”期间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有较大的发展。要指导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加强管理,在满足居民群众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发挥设施的综合效益。

(二)积极培育发展社区民间服务组织。要重点培育发展为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服务的组织和公益慈善、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要积极为社区民间服务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部分社区服务公共设施交由民间组织使用,或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和办公设备。可以通过竞聘等方式,为民间组织配备少量工作人员,加强服务组织协调。要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建设,要建立社区志愿者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工、青、妇、残、老等群团组织志愿者进入社区开展活动。

(三)加强社区服务分类指导政策的研究,制订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办法和实施方案。要结合本地区社区服务的发展状况,研究社区服务的分类规划政策,对不同的社区服务行业,实行不同的支持政策,要重点发展非营利性质的社区服务,使社区困难群众优先得到社区服务带来的好处;要积极推动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使全社区居民普遍受益,安居乐业。要抓住薄弱环节,注意工作布局,重点突破,整体发展,以点带面,扎实推进。

各地居民的需求不同,社区服务的条件不同,遇到的困难不同,满足居民需求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制订实施办法和实施方案要有创新意识,体现创新精神。

(四)要坚持社区服务发展的改革创新。社区服务是发展的事业,要立足于社区居民群众的需求,探索社区服务的新方法,把握社区服务的发展,增加创新能力。

四、切实加强对社区服务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社区居民对服务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开展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需要党委和政府及其各个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地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工作组织协调领导机构,加强对社区服务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机构要由党委或政府的领导负责,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代表任成员。组织协调领导机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负责日常事务。尚未建立组织协调领导机构的地方,要尽快建立起来;已经建立起来的地方,要尽快健全和完善,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组织协调领导机构要有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要定期开展联合调研,掌握社区服务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要按照《意见》的总体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将社区服务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要定期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分析解决社区服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通报工作情况,督促检查《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

社区服务工作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民政部门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社区服务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各地贯彻《意见》的情况要及时向本级政府报告,同时抄送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民政部

二○○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3篇: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摘要: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对于推进城市管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社区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分析了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社区;社区党建;服务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社区作为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社区党建是指党的组织、党的活动、党的工作通过覆盖和渗透进社区内全体党员、全体群众、各个群体、各个机关事业单位、各个新经济社会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各项事业,从而将社区内所有党的基层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构筑起社区区域性党建格局的基层党建模式。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对于推进城市管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占有前所未有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区党建工作包括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向社区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通过教育培养,吸收优秀群众入党,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社区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服务城市居民、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公益事业发展等许多重要职能。针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变化,把居住在相对集中的社区的党员调动起来,使党组织的活动能覆盖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经被打破,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暂时待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在城市社区聚居,同时,我们机关的党员干部也无一例外地在社区生活。社区居民在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包括对单位在职党员的管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对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党建工作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实现对象、方法上的调整,充分发挥机关单位党员的优势,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超前、周到的服务,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使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是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关键

社区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社区党组织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和谐社区的建设。构建和谐社区,需要社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主要是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区实际,进行宣传鼓动化解社区矛盾、理顺群众情绪,进而凝聚人心。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居民党员的优势,组织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在职党员广泛参与社区各类活动和社区公益事业,这不仅有利于社区内居民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整合、挖掘社区内人力、物力资源,带动社区居民齐心协力投身社区建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二、当前社区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地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比较宝贵的经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看,社区党的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推进社区党建的思想观念、人员素质、体制机制、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社区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

社区党建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还有一个大家对此统一思想认识、达成共识并积极参与的过程。党内和社会上许多人思想观念淡薄,存在着一些认识偏差,认为社区党建可有可无,抓社区党建太务虚。和其他人群一样,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群体也要去追求更多的自身利益,但社区党组织自身掌握的资源非常贫乏,对党员职业和地位的提升都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一些社区党员不愿意参与到社区党建中去,不去积极找组织,一些社区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纯粹是为了完成社区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参与状态,缺乏自觉的共驻共建意识。所以,党员和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对社区党建的淡薄,就使社区党建面临着尴尬的处境。

(二)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加大

社区党员队伍构成日益庞杂。通常包括了社区在职党员退职党员、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驻区单位党员、下岗失业党员、退伍党员、待业大学生党员等等。这些党员有的组织关系在社区,有的组织关系不在社区;有的组织关系今天在社区,明天就不在社区;有的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有的根本就不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有的支持社区党组织工作,有的则不管不问等等。这一切都使得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大、头绪多、问题杂、范围广,不像单位党员管理那样纯粹和单一;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加大的另一个表现是社区党员的管理方式比较陈旧,很多社区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还是在沿用传统的已经过时的方式。应更多地去关注管理质量,重点关注党员思想认识的提高、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能被动地有事上门“找党员”,要主动与党员谈心交流。形势是发展的,党员是变化的,对党员的管理方式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如果管理方式过于守旧,就会在无形中增加管理难度、影响管理成效。

(三)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

社区党建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社区工作需要政治素质高,必须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掌握基本的党史知识、党建知识、党章知识、党务知识,领导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作风扎实的高素质工作者。许多社区党务工作者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不热爱,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严重不足,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意识和宏观思维不强,缺乏领导和管理社区工作的经验、能力和胆识,工作方法简单,手段单一,没有新意。

三、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解决当前社区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努力创新运行机制,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坚持以服务居民为重点,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以创新运行机制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形成有效的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社区党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有效创新的关键。

首先,要建立领导体制。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对社区内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对辖区内工作负全面责任,对辖区内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群团组织建设发挥领导作用。二是社区内各单位密切配合,逐步建立纵横延伸、条块结合、全员覆盖的区域性组织网络。社区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工作,正确处理并理顺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充分调动全社区各类党组织的积极性,在推进组织覆盖的同时不断推进工作覆盖,使党的工作更加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三是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并把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建立一级抓一级的工作责任制,逐步形成社区党建工作新的考评机制,“把组织开展社区党建活动作为社区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要职责,列入政绩考察范围,作为选拔任用干部、评比表彰先进的一个重要条件。建立驻区单位参与区域性党建工作责任制,把积极参加共建活动作为单位党组织的政治任务。”

(二)以服务居民为重点,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

服务社区居民是社区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必须不断拓宽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一是围绕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社区的文明程度,通过党员带头,组织群众开展以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文明创建活动;二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社区文化建设,精心设计群众热爱、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群众精神与文化生活需要提供文化服务,广泛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丰富和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从具体事情做起,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真正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以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以提高业务水平为重点,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

新形势下的社区党建工作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党组织要在社区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党建工作开展得如何,关键看社区党建干部队伍水平,关键在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是严把入口关,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高、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干部充实到社区党务干部队伍中来,使社区工作者队伍更加精干高效。其次是要定期对街道、居委会干部进行党建理论、方针、政策的培训和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组织社区党务工作者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建理論、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知识,掌握必要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社区发展的能力。再次是着力选好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既要有宏观的发展思路和综合协调的能力,又要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只有拥有一名合格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才能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

作者:常 磊

第4篇:关于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

津西综治委„2011‟8号

关于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

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是全区治安防控工作的基础,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有利于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到基层,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和矛盾,推进“平安河西”建设,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

社区警务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警防处于突出位置,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发挥警防在社区防范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适应新形势对社会治安工作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新期待。

(一)切实解决警力下沉问题

- 1 - 社区民警作为社区警务的主要力量,应当立足社区,把工作重心放在社区,把本辖区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置于突出的位置来抓。根据社区的特点和类型明确社区警务工作思路、制订工作计划和措施;改革警务机制,统筹街面见警率和社区见警率,按照有关规定,社区民警每周在社区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两天半。要给社区民警减负增压,减少社区警务以外的工作量,增加做好社区警务的压力,保证社区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区;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每个社区设立一个警务室,另设若干中心警务室,统一警务室外观标识,配齐内部设施,落实规章制度,发挥社区警务室的效能,把治保例会、重点人的教育、违青帮教以及简单治安案件和民事纠纷的调处等社区警务工作,尽可能放到警务室办理。社区民警不在时,要安排辅警或治保主任值班。

(二)严格履行社区民警职责

社区民警要按照公安部确定的“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五项职责任务和“走访调查、宣传发动、巡逻守护、实地检查、警情通报”五种主要工作方式,完成好社区警务的各项工作任务。

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是社区警务的基础和重心。民警要提高对辖区实有人口的熟悉率,社区民警对户情熟悉率要达到95%以上;要落实重点人口、监管对象、高危人群(包括

- 2 - 精神病人)等的管理措施,争取实现列管率达到100%、控制率达到95%以上;要加强对租赁房屋和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力争实现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登记率达到100%,流动人口办证率达到95%以上;要对在辖区居住的境外人员按要求建档管理,做到知姓名、知国籍、知居住事由、知证件有效期。

加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判,掌握社情民意。要经常深入社区,及时收集、上报涉及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各类信息,努力把握辖区社会治安和刑事犯罪的特点、规律。

努力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不断推进民防网建设。组织带领社区保安人员和义务巡逻队开展治安巡逻。积极开展各类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定期向警务区群众通报辖区治安情况,提醒群众注意安防事项,增强群众防范的意识、相关知识和有针对性的防范能力。广泛动员、多种方式开展个人、家庭、邻里、单位、社区等各层次的安全防范活动。

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是社区民警的重要工作之一。要经常排查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紧密依靠社区组织做好调处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要充分利用警务室这一平台,畅通群众合理诉求的渠道,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意见、诉求,主动报告、及时化解。

- 3 -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需要出发,运用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的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巡查、走访,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紧紧抓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热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治理,增强群众安全感。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在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咨询,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等方面有时限要求的,坚决按要求办理,没有时限要求的也要做到不拖拉。要尽量减少因民警服务态度、执法不公、服务质量引起的群众投诉发生。社区民警要积极参加社区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树立和维护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对社区警务开展情况的监督考核

公安派出所每月要对社区民警工作绩效进行考评,以“情况熟悉率、辖区发案率、信息采集率、群众满意率” 作为主要评判标准,综合考察社区民警在社区的工作时间、可防性案件的控制、社区安全防范工作落实、暂住人口登记、群众安全感等情况,督促落实工作责任制。

坚持开门评警,倾听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意见。社区民警每半年在社区述职一次,社区各方面的代表对社区民警和社区警务工作做出评议,将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的评价作

- 4 - 为考评社区民警工作的重要依据。

把社区民警的工作实绩与评奖评优、晋职晋级等挂钩,调动社区民警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积极性。对扎根社区、热心社区警务工作且成绩突出的社区民警要给予褒奖;对不深入社区、不熟悉社区情况、群众经常见不到的社区民警要进行批评教育;对社区警务工作不达标或发生重大案件或事故的社区民警,要予以相应的组织或纪律处置。

定期对社区民警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社区民警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积极培养和树立社区民警的好典型。

二、规范和加强社区群防群治工作

群防群治是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主要形式,群防群治队伍是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力量,实现群防群治的局面,必须下力量整合资源,明确职责,落实制度。

(一)社区群防群治力量的构成

社区群防群治力量由两会、六支队伍构成。即社区治保会、社区调委会、楼栋长队伍、帮教队伍、义务治安巡逻队、社区物业管理组织及保安队伍、公益保安队伍、其它治安防范队伍。

社区治保会。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社区物业管理部门、义务巡逻队、辖区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和社区民警、辅警、平安志愿者组成。一般社区以5-7人、较大社区9-11人为宜。

- 5 - 社区调委会。由居委会成员、社区民警、社区法律工作者、社区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志愿者组成。

居民楼栋长。楼栋长是社区治安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治安工作方面兼任安全员、信息员、调解员、治保员。高层住宅楼可设多名楼长。

帮教队伍。包括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小组、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小组、戒毒(康复)小组和重点青少年帮教小组。

义务治安巡逻队。以社区为单位,组建一支义务治安巡逻队,由社区治保会负责,成员由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和下岗失业或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等人员组成。鼓励社区内中青年人和在职人员参加社区治安巡逻。每支队伍的员额应在社区居民的0.5%以上。

社区物业管理组织及保安队伍。按照与社区业主签订的相关合同规定做好治安防范工作。

公益保安队伍。主要协助社区民警担负治安防范的各项工作任务。

其它治安防范队伍。由社区清洁人员、修车摊点、早点摊点、报刊亭等担任报警点、瞭望哨等。

(二)社区群防群治组织和队伍的职责

有关制度均对各支群防群治队伍的职责作了规定,在此予以归纳和重申,作为今后群防群治队伍履行职责的依据。

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职责:

- 6 -

1、宣传教育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争创平安社区,争做文明市民。

2、组织社区群众和单位开展治安巡逻、安全检查等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

3、积极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协助调解委员会调解各种民事纠纷,维护邻里和谐。

4、落实防盗、防火、防治安灾害事故等安全防范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

5、协助公安机关管理社区实有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

6、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及重点青少年的管理和帮教工作,对社区矫正人员依法进行教育、监督、考察。

7、协助公安机关及时保护发案现场,积极提供破案线索,对现行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控制或扭送公安机关。

8、了解危害社会政治、治安稳定的情报信息,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社会治安动态。反映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责:

1、依据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调解辖区内一般民事纠纷,轻微刑事纠纷和简易经济纠纷。

2、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 7 -

3、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耐心疏导,做好回访工作,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4、积极认真做好民间纠纷排查工作,掌握社区纠纷动态,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5、主动接受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社区楼栋长治安防范工作职责:

1、积极对本楼栋居民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引导居民群众履行法定义务。

2、组织发动居民群众共同维护楼栋治安秩序,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和疏导,防止矛盾激化,促进家庭和睦及邻里团结。

3、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和治安隐患及时向社区及公安部门报告,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居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担任社情民意搜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治安信息员、党务居务监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

4、掌握本楼栋内居住人员的基本情况,关注本楼栋居民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社情民意及动态等基本情况,

社区义务治安巡逻队职责:

1、在社区治保会组织领导下进行治安巡逻,发现并制止社区内的盗窃、破坏公私财务、打架斗殴、赌博等扰乱社

- 8 - 会治安的行为。

2、检查并及时发现各类治安安全隐患,督促整改。

3、协助民警做好社区群众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4、检查社区内安全防范设施和设备的完好和运作情况。

5、在巡逻过程中,向群众宣传法制、宣传安全防范知识。

社区物业保安组织的职责:

1、负责社区内的巡逻看护,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巡视,及时发现火灾等事故隐患并迅速消除。

2、值班人员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小区要进行询问,严格按规定登记,拒绝推销、小贩等闲杂人员进入小区。严禁危险品进入小区。

3、社区内发生治安灾害事故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参与救援;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员或发生违法犯罪案件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4、制止住宅区内各种违反治安等管理规范的行为,保护社区内各类公共设施的完好。

5、督导住宅区道路泊车和行车的管理,保持道路畅通,车辆停放有序,检查停放的车辆是否已上防盗锁并关好门窗。

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小组、社区矫正组、重点青少年帮教工作职责依照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 9 - 社区公益保安员职责:

1、在公安民警的带领下,会同社区治保会进行治安巡逻,发现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防止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

2、在民警带领下,对重点地区、部位进行清理、检查、蹲控。

3、协助民警核查居民户口、身份证,开展人口信息采集与户口核对。

4、搜集各类情报信息、民情动态和破案线索。

5、协助民警做好对刑事案件的现场维护及疏导工作。

6、在工作中发现可疑人、可疑事进行盘查,遇有重大紧急治安灾害事故及时向民警报告。

(三)社区群防群治工作制度

社区群防群治工作应建立和坚持如下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学习贯彻上级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通报社区治安情况,排查安全隐患,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2、社区治安巡逻制度。明确人员、时间、路线、循控重点和带班人,规定巡逻发现治安隐患和可疑情况时的处理办法。

3、社区出租房屋管理制度。走访并登记,对暂住人员要进行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租赁房屋的管理,严禁承租人在出租房内赌博、卖淫、嫖娼、吸毒

- 10 - 贩毒等违法活动,发现后立即上报社区。发现租赁房屋用于生产、储存或者经营危险物品的,发现后立即上报社区。

4、突出治安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定期分析排查汇总矛盾纠纷情况,分析原因,商讨疑难纠纷的调处办法。

5、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机关、公安部门反映治安信息。遇有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群体性纠纷、重大事件苗头等,在先期介入的同时,迅速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6、治安情况通报制度。对治安状况和重要治安防范信息及时在社区内发布,提示居民提高警惕,做好防范。

三、强化社区技防建设

技术防范是防范和打击刑事犯罪及预防火灾等事故发生的有力武器,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安防范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在易发案区域和物业小区出入口等增设监控设施,提高技防设施的覆盖率;新建居民住宅小区要配齐技防设施,老旧居民区改造工程要增加技防投入,提高居民区治安防范的技术含量。充分发挥现有技防设施的作用,加强值守和信息传递;注重对技(物)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保证技(物)防设施的完好率;强化小区整体防范功能,通过楼宇对讲防盗系统,实现住户与保安的联网,建立小区联网报警中心,及时处置紧急情况,改善门卫管理;整合社区技防资源,对现有技防小区监控设施进行改造实现联网,使公安部

- 11 - 门实时掌握社区的治安状况;继续推进“技防入户”工程,向群众广泛宣传治安防范知识,因地制宜的采取必要的技防措施,提高居民家庭的自我防范能力。

四、科学设定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标准

由于不同类型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条件有很大的不同,因而治安防范工作的标准亦应有所差别。为增加社区治安防范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现将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标准分为三类:

(一)物业管理小区治安防范工作标准

1、社区综治工作组织、制度、人员落实,工作规范。

2、有群众义务治安巡逻队伍。有物业保安巡逻的物业管理小区可以不设义务治安巡逻队。

3、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时间达到规定时限,社区民警熟悉社区人口、社区防范和重点人员情况。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工作满意率达85%以上。

4、配置电子监控报警设备,小区出入口、治安防范重点部位、人群密集区域均安装有摄像探头,监控室有专人值守,实施24小时实时动态监控,并有值班记录。

5、电子监控、楼宇对讲、消防设施等技防设施按规定加强维护,并保证能正常使用,设备设施完好率和使用率达到95%。

6、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各类治安隐患。

- 12 -

7、在可能引发事故的部位、场所设置警示标识,明确禁止事项。

8、设立非机动车辆存车处、存车棚、地龙和机动车停车泊位,各类车辆停放有序、

9、设有治安防范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橱窗。

10、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

11、积极推进家庭“技防入户”工程。

12、建立治安状况公示制度,定期向群众通报治安状况。

13、小区内出租房屋、流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规范,暂住人口办证率达到98%以上,租赁房屋登记率达到100%。

14、社区内无违法犯罪窝点,无安全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隐患。

15、年内社区常住人口违法犯罪率不超过0.1% 。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社区内刑事案件发案率低于全区社区发案率平均数。刑释解教不满五年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无重新犯罪。

16、不发生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无非正常上访。

17、民间纠纷调处及时,调处率和成功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

18、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知晓率达75% 。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的参与率达20%。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在80%以上。

- 13 -

(二)准物业小区治安防范工作标准

1、社区综治工作组织、制度、人员落实,工作规范。

2、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时间达到规定时限,熟悉社区人口、社区防范和重点人员情况,带领志愿者进行治安巡逻。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工作满意率达85%以上。

3、小区实行半封闭管理,小区设1-2个大门,另设便民小门,主出入口设值班室,配专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其余大门每天定时开启和关闭。

4、在小区出入口和重要部位安装电子监控设施,配备值班人员。

5、小区主出入口设减速带、栏杆,小区内设存车处、存车棚、地龙。发放小区机动车牌。

6、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

7、居民住户全部安装防盗门。

8、设有治安防范宣传橱窗。每月更新一次,每月通报社区治安情况。

9、社区物业管理部门严格执行治安管理工作制度,物业管理部门各工种人员在小区内作业时按物业管理工作制度对小区进行巡视。

10、建立由志愿者组成的义务治安巡逻队,每天分班次在本小区内进行巡视。

11、由社区治保会组织,每月对本社区进行一次例行安

- 14 - 全大检查。

12、整合社区资源,与相关单位协同开展平安创建。

13、社区内无违法犯罪窝点,无安全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隐患。

14、年内社区常住人口违法犯罪率不超过0.1% 。刑释解教不满五年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无重新犯罪。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15、不发生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无非正常上访。

16、暂住人口办证率达到95%以上,租赁房屋登记率达到100%。

17、民间纠纷调处及时,调处率和成功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

18、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知晓率达75% 。群众对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的参与率10%。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在90%以上。

(三)开放式小区治安防范工作标准

1、社区综治工作组织、制度、人员落实,工作规范。

2、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时间达到规定时限,社区民警熟悉社区人口、社区防范和重点人员情况。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工作满意率达85%以上。

3、建立由居民志愿者组成的义务治安巡逻队,每天分班次在本小区内进行巡视。

- 15 -

4、由社区治保会组织,每月对本社区进行一次例行安全大检查。

5、开展邻里守望活动,设报警点、瞭望哨。

6、整合社区资源,与相关单位协同开展平安创建。

7、设有安全防范宣传栏,内容每月更新一次。

8、有存车处、有存车棚、有地龙。

9、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

10、社区路灯照明设施完好。

11、居民住户防盗门安装率达90%。

12、社区内无违法犯罪窝点,无安全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隐患。

13、年内社区常住人口违法犯罪率不超过0.1% 。刑释解教不满五年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无重新犯罪。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14、不发生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无非正常上访。

15、暂住人口办证率达到95%以上,租赁房屋登记率达到100%。

16、民间纠纷调处及时,调处率和成功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

17、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知晓率达75% 。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的参与率达10%。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在80%以上。

- 16 -

(四)平安示范社区评定标准

1、连续两年保持平安社区称号。

2、工作有特色,形成较为系统的有示范作用的经验。

3、被评为“无邪教社区”和“青少年零犯罪社区”、“无毒社区”。

4、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知晓率达80% 。群众对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的参与率达20%。对治安工作满意度在90%以上。

附:表一 社区技(物)防项目统计表

表二 街道综治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

河西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11年12月21日

- 17 -

第5篇:关于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

阜政办发[2007] 7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省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物业管理是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的活动。社区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居民区到工业、商业、公益事业等各类物业项目的管理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物业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加强社区物业管理,有利于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城市品位;有利于保持和改善市民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利于提高经营城市水平、促进城市房地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区秩序,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加强管理、改善环境、营造和谐社会、创建安全城市为目标,以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新住宅小区建设与物业管理同步为重点,坚持尊重现实、便于启动、落实责任、服务市民的工作原则,全面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扩大物业管理服务覆盖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二、理顺体制,构筑适合城市发展的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框架 社区物业管理工作,要按照“县区政府负责,街道办事处组织,社区居委会落实,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指导,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协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搞好社区基层组织与业主自治组织的共同协作,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工作。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对本辖区物业管理工作负总责。

1.组织所辖街道办事处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开展社区物业管理工作; 2.落实办事机构,建立县区、街道、社区三级物业管理工作体系; 3.落实管理责任,加强本辖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部署、检查和督导落实。

(二)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辖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

1.会同有关部门,科学划定社区物业管理区域,界定物业服务范围; 2.组织社区居委会、开发建设单位及有关产权单位,选举产生各物业管理区域的业主委员会;

3.指导辖区内能够独立实施物业管理的非住宅项目组建业主委员会和实施物业管理;

4.对已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物业管理区域和项目进行指导和管理,保障业主委员会的正常运转及发挥业主自治作用;

5.对辖区物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协调公安、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和小区综合整治工作。

(三)社区居委会要指导协调业主委员会,具体组织社区物业管理的实施。 1.组织业主委员会制定业主公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并签订到户,规范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公共行为;

2.指导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管理企业或建立群众性物业服务组织,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组织物业管理实施; 3.督促检查物业管理企业和物业服务组织,落实管理服务合同,协调处理物业管理服务中的矛盾纠纷;

4.对住宅小区内损害业主共同利益的各类违章行为,及时上报相关行政执法部门,配合做好小区综合整治工作。

(四)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物业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行业管理。

1.认真研究本地区物业管理发展规划、工作思路及发展目标,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提出工作意见;

2.负责全市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3.负责物业管理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会同财政等部门安排物业管理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方案,并搞好监督管理和检查;

4.落实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制度,组织物业管理行业的检查、考核和人员培训工作;

5.监管物业管理企业,协调处理物业管理重点纠纷案件,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行为;

6.负责监督指导召开业主大会、组建业主委员会工作,并进行备案管理。

三、因地制宜,确定社区物业管理的模式和组织形式

社区物业管理实行等级性或基础性管理服务。要根据各区域房屋建设、环境配套、居民需求、业主意愿及服务约定等情况,确定物业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

(一)新建住宅小区。新建住宅小区要严格遵循规划设计方案,按照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交通安全等要求进行建设,并通过招投标选聘有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等级性物业管理。规划、建设、房产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大对新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物业管理的监管力度。新建住宅小区要严格落实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配套设施交付使用许可制度。开发建设单位要按前期物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物业管理移交手续,保证前期物业管理落实到位。业主委员会组建后,开发建设单位、前期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三方要按规定做好物业管理的转换衔接工作,确保新建住宅小区全面实行规范的等级性管理服务。

(二)老旧住宅小区。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及承受能力,把物业管理同社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社区管辖范围为基础,界定各物业管理服务区域;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组织召开业主大会,组建业主委员会;以物业管理企业或群众性物业服务组织为基础,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活动。要加大对旧住宅小区的整治力度,逐步解决旧住宅小区环境、配套等方面的问题。对整治后具备条件的旧住宅小区,由业主委员会选聘专业物业管理企业按等级实施物业管理服务;对不完全具备条件的小区,由社区居委会牵头,充分利用公益岗位,组建物业服务队伍,落实以保洁、保绿、公共秩序维护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管理服务,也可以采取“栋楼管理”的模式,确保事有人管。社区居委会开展物业管理的经费由小区全体业主承担,经费的筹集、管理、使用需经业主大会讨论通过。经费的使用情况定期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接受业主质询。力争到2008年年底前,物业管理覆盖到每个社区,基本建立体系健全、政策完善、责任到位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

(三)物业管理服务内容与收费标准。物业管理服务内容要区别不同的物业性质和特点,确定管理服务的项目和等级。物业服务收费要遵循公正合理、质价相符的原则,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新建的住宅小区,其管理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根据区域内规划建设、配套情况和设定的管理服务项目,依据物价、房产部门制定的物业管理等级评定标准,确定服务等级和收费标准。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落实物业管理服务项目,聘请物业管理企业或物业服务组织提出收费标准和依据,经社区居委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讨论通过后,到辖区街道办事处、物价部门和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与物业管理企业或物业服务组织签订服务合同,在小区内公布实施。

四、突出重点,切实抓好社区物业管理的规范运作

(一)规范物业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新建的物业项目,在业主委员会未成立期间,必须实行前期物业管理。开发建设单位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提供《前期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业主临时公约》和物业管理用房,并按规定选聘有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前期物业管理。

(二)规范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和工作程序。每个物业管理区域都要成立一个业主委员会。各街道办事处要根据行政组织和业主自治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推进业主委员会建设。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原则上从社区居委会、有关产权单位及物业管理区域内离退休人员、热心公益事业人员中推荐人选,主任可由社区居委会成员担任。业主委员会主要负责召集业主大会、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监督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监督实施业主公约等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和支持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街道办事处要支持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业主委员会成立前或集体换届期间,由街道办事处指定社区居委会代为履行业主委员会的职责,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三)规范物业相关合同管理工作。一是开发建设单位与房屋买受人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要有物业管理的相关条款,约定房屋交付使用后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服务等级及对应的收费标准。二是业主委员会成立前,开发建设单位要与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前期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三是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要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和业主临时公约,并认真履行。四是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应当代表业主与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正式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业主应当根据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约定,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用。对逾期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业主委员会要协助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督促、催交;经督促仍不交纳的,由物业管理企业依法催交。对物业管理企业违反合同约定的,由业主委员会按合同约定予以处理;双方有争议的,由社区居委会调解处理;调解处理不成的依法解决。

(四)规范物业服务行为。物业管理企业要依据服务合同,切实履行职责,提高服务质量,对超出服务合同的事宜,要与业主委员会协商确定后实施。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物业管理企业诚信档案制度,认真评定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业绩和诚信程度,并在资质评定和年检、物业招投标中作为重要条件;要建立健全物业投诉责任机制,及时查处物业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督促物业管理企业整改,切实保障业主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淘汰、退出机制,对物业服务不到位、业主投诉较多的物业管理企业,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未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按阜委发[2005]3号文件要求,社区居委会要通过社区服务承担其管理和服务职能。条件成熟后,由社区居委会组织业主,在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聘请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实行物业管理或业主自治管理。

五、明确责任,落实扶持社区物业管理的各项政策

(一)明确责任。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履行工作职责,配合做好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根据职权法授、有权必有责的原则,对住宅区域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整改和处罚。

1.工商、文化、教育、卫生、环保、公安、房产等各职能部门,不得为在住宅区域范围内所开展的各项损害广大业主共同利益的经营单位或个人核发经营许可;对已颁发的经营许可要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行为。 2.市综合执法局要严格按《阜新市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市政府第57号令)的相关规定,对住宅区域内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管。

3.市教育局负责对住宅区域内利用居民住宅、商业网点开设办学场所进行监管。

4.市公安局负责落实住宅区域内的各项治安管理,督促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物业企业做好治安协助工作;指导合理划定行车路线和停车位;定期对消防设施和消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违反社会生活噪音污染防治法律规定所产生的生活噪音进行监管。

5.市环保局负责对住宅区域内开设的酒店、歌厅等娱乐场所及建筑施工、生产加工等所产生的油烟、噪音、废气等行为进行监管。

6.市监察局对在监管过程中执法不力、不作为的部门,按照《辽宁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和《阜新市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行责任追究。

7.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组织)负责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卫生清扫保洁、花草树木养护、车辆停放管理以及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的其他服务项目。各相关专业设施管理部门要做好社区内供电、供水、供暖、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管理及服务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要求。

(二)加强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积极扶持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凡批准设置的经营性临时摊点、早市等收费项目,相关部门要给予优惠政策,以补充社区物业管理服务费用。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实施“扩大再就业工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程”,给予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优惠政策。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要与有关部门搞好配合,从政策上、业务上加强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驻社区的各个部门和单位,要支持和参与社区物业管理工作。

(三)落实资金保障。加大社区物业管理资金的筹集力度,一是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在提高市民、业主缴费意识的同时,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组织)要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物业服务收费率,为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完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相关政策、标准和办法,依据相关规定将资金管好、用好。三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适当安排社区物业管理启动资金和扶持资金,推动旧城区物业管理的全面开展。

(四)按照国家《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配备必要的物业管理用房和业主委员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在2万㎡以下的新建住宅小区,建设单位应提供不低于60㎡的物业管理用房,每增加1万㎡,增加20㎡的物业管理用房;业主委员会办公用房不低于20 ㎡。对整治后和已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各级政府要加大协调力度,动员和鼓励住宅小区内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采取相应部门给予配套政策,各县区、街道筹建,驻区单位援建,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建设配套相应的物业管理用房和业主委员会用房。

六、加强领导,确保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区物业管理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工作覆盖面广,推进难度大,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措施,全力推进。为加强对全市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委员会(名单附后),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把加强社区物业管理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摆上议事日程,落实机构,明确任务,将工作细化分解到基层,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舆论宣传。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物业管理条例》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宣传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让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了解政策,强化物权意识,树立物业管理的商品消费观念,引导广大市民主动支持、参与物业管理活动,积极维护社区环境,及时缴纳物业服务费用,及时化解物业管理活动中发生的服务纠纷,努力形成“社区是我家、洁美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三)搞好督导检查。各县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抓紧制定本辖区物业管理工作计划,加强对物业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对工作情况实行定期调度,推动工作落实。要逐级签订责任状,建立物业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完善县区、街道、社区三级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二○○七年八月十七

阜新市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 任:潘利国 市长 副主任:李明山 副市长

姜伟华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薛景岐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委主任

成 员:柳树杨 市政府副秘书长、阜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刘守祥 市政府副秘书长、阜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梁 爽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办主任 史淑凡 市监察局局长 计万森 市教育局局长 包凤林 市民政局局长

刘福来 市综合执法局局长 朱立伟 市公用事业与房产局局长 井 波 市公用事业与房产局副局长 李 兵 市文化局局长 王 捷 市卫生局局长

何 伟 市环保局局长

王福春

市物价局局长

姜勇波 市政府市民投诉中心主任 郎照军 市工商局局长 李志成 阜蒙县县长 李德新 彰武县县长 付志宏 海州区区长

艾红锷 细河区区长

张 盈 太平区区长

曹贵刚 新邱区区长

黄宝浩 清河门区区长

市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公用事业与房产局,办公室主任由井波同志兼任。

第6篇: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爱民佳苑社区是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理念而建成的一个居民服务中心,在社区干部几年的团结努力下,取得了各级政府对社区工作的肯定。为更好地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我社区开展了社区建设调研活动。期间召开社区干部座谈会,深入辖区实地调查,广泛听取了社区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几年以来,社区在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基础建设工作上,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居民自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社区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社区在建设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现就我社区的基本情况和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社区建设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爱民佳苑社区是乌达区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和黄河水利枢纽库区移民搬迁改造项目之一,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有居民住宅楼88栋,可容纳住户4046户,目前居住人口为7067人。辖区有党员178人,其中支部党员29人,在职党员 80人,退休党员 69人。人口结构复杂,老弱病残、特殊群体等群体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其中老年人1168人,占总人口16.5%,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并且残疾人较多,患有身体残疾的180人。爱民佳苑社区具有良好的社区基础,丰富的社区资源,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多、老龄化严重,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有相当大的困难。

二、存在困难

1.社区服务资金来源方面。社区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只有把载体利用的好、作用发挥的好,各项工作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社区服务的开展大都依赖于区、街道筹集资金,缺乏自身发展的能力。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导致社区服务硬件设施服务项目及经费周转明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影响社区服务的发展。

2.专业化人才方面。志愿者服务队伍是社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有效做法,但因志愿者服务形式具有不稳定性及服务项目的局限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可能为社区服务提供稳定的、经常的、专业化的服务。

3.网格化管理方面。爱民佳苑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但是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二是网格长时间投入较长,工作积极性高,但是年龄偏大,文化知识水平存在局限,致使工作效率存在一定差距。在部门配合上,社区基本协调沟通解决,下一步考虑相应的提高网格长补贴,保证网格化管理工作不受制约,提高效率。

4.协会组织方面。社区协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给予了一些人、财、物的投入和帮扶,社区协会组织在不断扩大。社区党支部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引导协会更好地发挥作用,但在协会的培育和扶持上面,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投入。

5.信息化建设方面。目前,社区职能日渐行政化,承担着大量的管理工作。社区为了可以合理有效开展服务管理工作,尝试了一些信息化途径,例如数据化信息管理(计生、民政、就业等方面),网站建设,短信平台(手机信息群发)等,针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较多,还开展了“爱心呼叫器”帮扶业务。但是开展信息化资源共享服务业务,前期软件开发、业务操作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希望政府能在财力、物力上给予一定帮扶,统筹管理,支持社区服务多元化、信息化的工作方向。

6.安全管理方面。为了使小区安全指数更上一个台阶,5月15日,社区在服务中心内添置了机房设施,在爱民小区四个大门、小区广场、社区服务中心大门、小区内车棚位置,共安装摄像头16个。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现由于小区内路灯未亮,监控设备夜间使用效果不明显;并且因安装数量有限,监控设备对小区安全防范起到的作用需进一步加强。

7.医疗卫生方面。为切实解决爱民佳苑社区居民就医难问题,经乌达区政府和新达办事处领导多方协调筹措,2月20日,新达办事处卫生服务中心爱民分站正式运行。社区卫生站配有诊疗医师两人,免费为居民测血糖、量血压,同时开展注射、输液等医疗项目。卫生站开展服务以来,已服务居民450人次。但是卫生站任然存在药品少、床位少的问题,不能满足居民需求。

8.绿化维护方面。小区绿化工作在市政绿化队的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小区内绿地的绿化率达95%。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三年管理期将到,绿化工作将移交到物业,因此而产生的绿化水费又是物业所不能承担的,所以绿地很可能会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形。

三、几点建议

1.不断加大社区资金投入。首先,按照社区内居民人数及党员人数确定资金投入标准,将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长。其次,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建议区财政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还要动员社会力量捐助、相关部门帮扶,多渠道筹集社区建设资金,形成政府财政投入一块,上级民政专项资金争取一块,街道办事处、社区自筹一块,驻社区单位帮扶一块,社会筹集一块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不断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有效维护社区稳定。社区工作者直接面对居民群众,他们的工作能力决定着社区的服务质量和学水平。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将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纳入干部年度整体培训计划之中,每年开展一次培训,每三年左右时间对在职人员轮训一次;二要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不断为社区输送新鲜血液,充实基层工作者队伍;三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更加关心社区工作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用人环境。

3.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领域。改变过去以完成政府交办的工作为社区任务的工作,居民的需求就是社区工作的方向、努力的目标。社区要在做好居民办证、低保、治安维护、计划生育服务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特别是在繁荣社区文化、增进邻里和睦、完善便民设施、提供快捷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发展社区养老事业等方面,社区要加大探索和尝试力度,在做好网格化管理工作和协会组织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构建和谐社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4.以服务为手段,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社区卫生站、监控技防设备、绿化维护设备,提高对居民的服务质量。一是增加社区医疗设施的同时,在相对集中的居民居住区建立社区完备的大型医院,最大程度地改善居民就医难问题。二是加大监控设施投入,实现监控无死角。三是确定绿化管理权的归属,实现管理最优,服务最优。

爱民佳苑社区党支部将不断奋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工作理念,诠释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更加有序、服务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治安更加良好、生活更加便利、人际关系更和谐的综合服务型社区。

第7篇: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宣传工作的思考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组织、动员和引领广大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的强大武器。社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党建和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做为推动社区改革转型发展的助力,紧紧围绕落实社区发展目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进取、改革创新,做了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成立于2008年1月,管辖区域分布两区一县,现有物业一科、二科、三科、离退、离退、离退三科六个基层区科,机关设有人力部、党群部、监察部、安技部、经管部、财务部、物业管理部、综合办、计生办、爱卫办、调度站。共有在岗员工497人,党委现有下属党总支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24个,在岗党员200名。

二、社区党建宣传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三年来,社区党建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围绕推动实现集团公司和社区转型发展、和谐稳定,积极探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有效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1、抓思想引领,为和谐发展营造舆论氛围。重点围绕集团公司、服务分公司调整转型发展思路以及社区改革、转型、发展的新任务,加强形势宣传教育,通过开展解放 1

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庆‘七一’、‛征文活动、‚三提一降‛动员会、创新思维研讨及调研月活动等形式,向员工讲形势、亮底数、传压力、交任务,有效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此外,还加强了对内外宣传工作,重新调整了宣传队伍,明确了考核办法,建立了挂职培训制度等,加强社区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了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

2、抓机制创新,为增强工作活力搭建平台。在党的建设工作中,社区除了抓好日常的党员队伍管理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外,三年来,重点突出机制创新,推行了党建现代管控系统以及‚三日一网‛党员活动制度的落实,丰富了党建工作内涵,搭建了党建活动及管理平台。在全面加强管控系统建设中,社区进一步完善了制度、职责、流程、会议、活动、考核等内容,按照程序规范、机制健全、科学准确的原则,认真组织信息的采集、编辑和录入工作,信息总量目前达1896余条,拓宽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及发挥作用的渠道。在落实‚三日一网‛活动制度中,社区每月统一安排活动主题,组织党员小区卫生治理、拨草等义务劳动,开展海尔服务理念、沈浩精神、白国周班组学习法、‚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学习讨论以及党员提合理化建设、‚百千万‛创效活动等,已经成功组织了多次党员活动日,有效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责任心及奉献意识,使社区党建工作充满了活力。

3、抓活动促进,为落实目标任务提供保障。在深化党

建宣传工作中,社区把党的各项工作贯彻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的‚三个作用‛,为社区实现各项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两年来,社区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广泛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关键时刻显风采‛主题实践活动、‚两建一做‛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党内创先争优活动、‚百千万‛岗位立功创效活动等,通过与社区‚三提一降‛增收节支活动、经营管理、安全管理、文明创建、和谐稳定等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发挥了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广大员工为社区改革发展任务努力工作。此外,社区还推进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贯活动,社区理念的征集活动,深化了以‚双标‛建设为重点的服务文化,以‚培塑‛工作为重点的安全文化,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的管理文化,以星级文明小区建设为重点的小区文化,形成了社区特色文化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社区的党建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上级的要求还有不足,与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分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较为根深蒂固,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以及搞好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

2、党建工作落实不得力。社区党委虽然开展了较多党内活动,但在基层党组织当中落实得并不太好,如当前开展的‚关键时候显风采‛活动,基层各支部大多数没有有效的推进措施;‚创先争优‛活动对于精品案例的设计及征集活动只有个别支部拿出了设计方案;还有星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机关各部室及基层各单位大多数都没有按照方案的要求、时间的进度落实责任;宣传报道工作还没有真正引起各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高度重视,稿件的质量不高;党内组织生活也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基层党建工作无特色。

3、党内监督考核不健全。目前,社区党委考核基层党组织主要采取的是一年两次的量化考核打分,每月对管控系统信息进行统计,但对于临时性和阶段性工作还是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基层党总支、支部对于党员及党小组的考核也不够健全,在季度检查中有的没有考核打分表,有的考核分数都是满分,没有真正考核到位。

4、党务干部的素质还待于加强。无论是机关部室还是基层支部的党务干部有一大部分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培训,缺乏必要的党务知识,指导工作不专业和落实工作不对路,部分党务干部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党务工作难以适应;此外,社区党务工作的后备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缺乏专家型、领军型的工作人才,缺乏一批高素质、有悟性、潜力大、复合型的年轻政工领导人员。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创新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党建工作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作为求地位,以地位谋作为,把党建工作做到员工关心的热点上,做到社区工作的重点、难点上,放到干部作风的改进上,体现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上,发挥好党建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2、强化管理,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要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建工作作为社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究;要建立起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月份考核,实现考核与奖金挂勾;要在党内率行推行闭合工作法,增强工作的落实力度;要继续实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3、立足本职,丰富党建工作内容。要把促进社区转型发展、和谐稳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作为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创新党建工作的载体,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在工作方式上有所改进、突破,不搞形式主义;要在化解矛盾、理顺关系,调动积极性等方面来体现党建工作的成效,推进党的建设。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关爱空巢老人‛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主题的创先争优精品案例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要继续抓好党建管控系统的运用,抓好‚三日一网‛制度的落实。

4、落实制度,为党建工作提供保障。要重点落实好党建管控系统制度体系的相关要求,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突出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活动,为党员干部提供学习、考察、参观的机会,拓宽知识面,增强搞好社区党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干部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对于素质较高、业务较强、执行力好、可塑型的人才予以提拔,对于不作为、不学习、执行力差、应付差事的人予以处理;要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根据党建工作需要,制定各基层党组织年度经费预算计划,纳入单位预算之中,为保证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经费保障。

第8篇: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2008年10月2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提高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社区工作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号文件要求,现就加强我县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培养

(一)合

理配备社区工作者职数。按照====号文件要求,按比例合理配备调整社区工作人员职数。建好县级社区服务中心,并按照服务职能合理配备工作人员。

(二)拓宽社区工作者选拔任用渠道。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统一招录机制,采取先聘后选的方式产生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和“两委”委员。鼓励符合条件的党员和居民、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竞聘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

(三)加强社区后备干部和优秀人才队伍培养。注重从年纪轻、能力强、文化程度高、有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职称的社区委员中选拔培养一批后备干部,作为社区书记、主任的后备人选。积极安排新录用的公务员、优秀选调大学生等到社区进行挂职、锻炼。

二、强化社区工作者激励措施

(四)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生活待遇。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达到市要求标准每月11600元(领取县财政工资,且超过6001元者不再调整)。社区书记、主任实行每人每月111100元职务补贴。一人兼的书记、主任每人每月职务补贴11200元。资金由县财政负担。建立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动态增长机制,从20109年起以当年度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每年递增1110%,最高达到递增5110%,并随着社会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到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标准。

落实社区工作者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五)建立社区工作者政治激励机制。每年评选一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社区工作者进行命名表彰,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逐步增加社区工作者所占比例,为社区工作者参政议政创 造条件。

(六)实行社区工作者离任生活补贴制度。专职从事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工作连续10年以上的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后,无经济来源或虽有经济来源但不能保证正常生活需要的,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三、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

(七)加强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每年举办定期专项培训1至2次。加大“走出去”培训力度,组织优秀社区工作者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专业职称。

(八)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按照50元/人的标准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鼓励社会各方面以多种形式支持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县级党费适当增加对社区工作者培训的投入。县委组织部在培训干部时,要加入社区干部培训内容。

(九)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落实社区工作者年度目标和任期目标管理考评制,采取组织考核与居民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考核结果与社区工作者的奖惩、任用直接挂钩,优秀的给予一定奖励,不称职的由社区办进行诫勉谈话,第二年仍不称职的,进行组织调整、劝退或依法罢免。

四、优化社区工作者工作环境

(十)提高社区办公活动经费。每个社区办公经费达到每月50=0元 ,2=010年达到每月10=00元标准。从20=09年度起,社区办办公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

(十一)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从2009年度开始,县财政要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作为社区专项建设资金,用以社区硬件改善和软件提高。

认真落实===号文件要求,今后小区规划建设时,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每百户==平方米”的标准无偿提供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确保社区办公和为民服务公益性设施落实到位。此项工作由规划局在小区开发时作出规划,社区办与开发商签订协议。

(十二)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有关部门一般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对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可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

(十三)深化社区共驻共建。各驻社区的机关、团体、部 队、企事业组织等要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 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共建社区制度,强化责任,形成合力,推进社区建设深入发展。

本意见自2008年===月起实行。

第9篇: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意见

(2006年4月25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跃共青团城市社区工作,构建和完善社区青年工作体系,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竭诚为广大青年服务,不断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现就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素质的展示平台。要充分认识社区共青团工作在城市共青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开创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是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区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相联,和谐社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社区的和谐建设需要青年的积极参与。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围绕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牢牢扎根社区,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地团结、教育和服务广大青年,激发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强社区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承担着越来越多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分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并逐步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共青团组织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主动承担社会事务,配合党和政府做好社区工作。要努力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载体,引领青年服务社区各项改革和建设,推动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是适应当代青年群体变化的必然要求。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对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群体结构产生巨大影响,青年群体呈现出分化加快、流动性增强、职业分布日趋广泛等特点,青年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青年工作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种青年团体和不同需求、不同领域的青年汇聚在社区,社区成为青年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共青团组织必须根据青年的实际变化,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主动贴近青年、深入青年、了解青年,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满足他们多层次的需求,帮助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是共青团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社区各种青年群体和社团不断涌现,大量进城务工青年、待业青年、下岗青年等新青年群体聚集在社区内,等等。这些都向共青团组织,特别是城市基层团组织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目前城市团组织的组织方式和动员方式相对缺乏,原有的组织网络难以全面覆盖青年;一些地方的基层团组织活力不足,有的甚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共青团自身的发展。共青团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向社区转移工作重点,不断扩大团的组织覆盖,活跃基层团的工作,把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青年凝聚起来,占领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共青团工作和青年群众工作的空白地带,在社区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近年来,各地共青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立足街道和社区,在社区团建、青年文明社区创建、城市青年中心建设、

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社区少先队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工作品牌,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提升了共青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影响力。但是,社区共青团工作还存在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工作思路和方式需要创新等问题,需要各级团组织下大气力切实加以解决。各级团组织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把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社区共青团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

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执政党的青年群众组织的作用,行使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职能,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增强基层社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社区建设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原则:坚持党建带团建,把社区团的工作纳入社区党的工作总体格局;坚持与时俱进,重在创新,以创新的精神和发展的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青少年为本,服务为先,把竭诚服务青少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有效的服务促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工作的总体活跃,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目标:按照“多重覆盖、突出服务、优化机制、壮大力量”的要求,加强社区团组织的能力建设,扩大团的有效覆盖,建立和发展社区共青团工作队伍,探索和完善社区共青团工作机制,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社区共青团工作新格局,为共青团事业的整体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三、建立健全社区共青团组织体系

要进一步强化街道团(工)委的核心作用,通过基层团组织、青年中心、社区青少年社团、社区青少年服务机构等载体不断扩大对社区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服务和多重覆盖,建立健全社区共青团工作组织系统和网络。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加强街道团(工)委建设,增强其对辖区内各类团组织的领导和协调能力,各单位的团组织代表以及青年中心等社区青少年组织的代表可以到街道团(工)委兼任一定职务。要在党组织领导下,在大力推行社区团干部直选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开展街道团组织的直选工作,提升团员的组织归属感、社区认同感和民主参与度。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团建工作,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和活动方式。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把巩固和扩大团员队伍摆在重要位置,稳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根基。要做好对辖区内流动团员、失学失业团员和进城务工青年团员的联系和管理,实现无组织归属团员的社区化管理,同时对在职、在校团员实行双重管理。贯彻“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团员,向一切先进青年敞开团的大门”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经常性团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立并落实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制度,使“推优”进一步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要发扬“全团带队”的优良传统,积极推动街道、社区少工委的建设,暂时不具备成立少工委的条件的社区,要动员社区少先队员组建社区少先队大、中、小队,把社区少年儿童组织起来。

推进城市青年中心建设。要围绕建设、运转、管理等关键环节,着力在城市青年中心组织建设、队伍培养、项目开发、资源整合等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实现青年中心可持续发展。要健全议事规则,加强理事会建设,实行理事轮值,充分发挥理事的骨干作用,尊重和发挥会员的主体作用。建设高效稳定的办事机构,选聘专兼职人员和团干部充实到秘书处工作。要依托青年中心加强青少年社团建设,发挥青年中心作为社区青少年社团工作平台的作用,着眼有效联系青年,围绕青年的多样化需求,针对不同青年群体,大力培育公益服务、青少年事务管理、利益联系和兴趣爱好等类型的青少年社团组织。要结合青年在学习成才、创业就业、文化娱乐、婚恋家庭、身心发展、维护权益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为不同青年群体设计和开发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积极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项目,把服务青少年和实现青年中心自身运转结合起来。要运用青年中心在整合社区资源、凝聚社区人才、联系广大青年方面的优势,充

分发挥其作为社区共青团外围组织的作用。

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要把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作为社区共青团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区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年的有效手段抓实抓好。要丰富注册手段,坚持自愿报名为基础,以项目招募和活动招募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招募方式,使更多的青年能够便捷地加入志愿者队伍。要建立工作团队,提高社区志愿者“自我运转”能力,保证志愿服务队伍相对稳定;发挥资深志愿者或志愿服务骨干的核心作用,围绕他们形成和带动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志愿服务团队把有相同服务意向和志趣爱好的志愿者相对稳定、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把团队发展成为具有独立运转能力、工作协同配合、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整体。要把志愿服务团队建设成为青年中心示范型公益社团组织,通过树立志愿团队良好的整体形象,展示青年志愿者健康、向上的风貌。要坚持助人与育人相结合,把志愿服务团队作为志愿者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开放型、学习型平台,使志愿者在助人的过程中体验社会,完善自我,不断提高。

健全社区团的工作网络。要按照“区域覆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强化街道团(工)委在社区共青团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形成街道团(工)委牵头,辖区内有关单位团(队)组织广泛参与,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社区团的工作网络。街道团(工)委要通过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形式协调辖区单位团(队)组织,联合开展团的工作和活动。各单位团(队)组织要把参与社区团的工作作为重要工作职责,积极支持、配合街道团(工)委的工作。加强共青团组织对青年中心、志愿者组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专业社团等社区青少年组织的培育、指导和管理,支持其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按照各自的章程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努力构建以基层团委为核心,青年中心、志愿者组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专业社团等社区青少年组织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架构。

四、发展壮大社区青少年工作者队伍

要围绕选拔、培训、管理等环节,选好配强街道和社区共青团干部,发展志愿者和专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培养青年中心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青年社团负责人和工作骨干,建设一支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和一定工作能力、热爱青少年事业的社区青少年工作者队伍。

配齐配强街道社区专兼职团干部。街道社区专兼职团干部是社区青少年工作者队伍的中坚力量。要结合街道、社区党组织设置,培养和选拔优秀的青年党员或团员担任街道团(工)委书记和社区团支部书记。街道团(工)委书记应按同级党工委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条件专职配备或确定专人担任,任职期间应享受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抓住党政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以及选调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的机遇,选拔优秀大学生兼任社区团支部书记。围绕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建设和“两新”组织党建,做好居民委员会青年干事和团建联络员的配备工作。积极推行公开选拔、民主推荐和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推进团干部选拔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把社区范围内热爱共青团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和在青年中有影响的青年党员和团员充实到街道、社区团干部队伍中。

培养青年中心等青少年社团骨干队伍。青少年社团活动骨干是社区青少年工作队伍的重要补充,要大力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要注重把对青少年有影响的社区青少年社团负责人和积极分子吸纳到社区青少年工作者队伍中来,壮大工作力量,补充新鲜血液,更好地服务、引导社区青少年。要把青少年社团骨干充实到青年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青少年社团在青年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对青少年社团骨干的培养、支持,把团组织对青少年社团的扶持和指导落实到位,帮助青少年社团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壮大,并通过兴趣和需求纽带有效地联系和服务青少年。大力发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志愿者队伍。要积极组织、招募热心青少年工作,有一定知识和专长的人士参与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使他们成为社区青少年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发挥研究机构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的作用,帮助他们参加社区青少年工作,为他们提供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实践的机会。要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五老”和队员家长等热心人士,建立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队伍,推动社区少先队工作发展。要探索志愿人员参与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机制,提高其服务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并组织相应的的培训、交流,

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探索建立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当前,共青团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管理青年事务的职能,迫切需要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要结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青年中心建设等工作,以政府或社会团体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招聘有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较强、热爱青少年工作的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充实到一线,使社区青少年工作有人做、做得实。各级团组织要积极做好政策协调、资金支持、人员选拔等工作,为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优化环境,创造条件。要注意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提高社区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别是面向社区特殊青少年群体开展针对性强的帮助和服务。要创造条件,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使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成为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骨干。

五、丰富充实社区青少年工作内容

要立足社区实际,以服务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居民需求,服务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为重点,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手段,提高工作实效,增强共青团组织在青少年中的向心力和社会上的影响力。

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把社区作为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发挥社区团(队)组织网络优势,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不断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切实增强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尊重青少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时、动态地了解青少年的现状与需求,寓教育于青少年活动和服务中。要认真研究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实践活动载体。

发展社区文化。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塑造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服务青少年的文化需求,整合社区文化资源,促进多种青年文化在社区融合和健康发展。要形成良性互动,让每个青少年、每个青年群体都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帮助青年提高自身素质、发展人际关系、激发内在活力、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要通过青年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充满青春气息的文化影响和带动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要针对社区内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需求,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动员有关单位的团员青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引导少先队员通过“雏鹰假日小队”等形式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树立当代青少年的良好形象,培养青少年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要大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群众需求和社区建设找准定位,开发适合社区特点、青年便于参与、效果明显的项目。要遵循志愿服务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建立动员、招募、培训、管理、评估、激励机制,在宣传发动、培养骨干、招募人员、确定项目、建立制度、协调力量等方面下功夫,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要通过广泛实施注册志愿者制度,动员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要加强志愿者服务站点建设,强化社区志愿服务的基础。要把青年中心建设和志愿者服务站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社区服务和青年中心工作在社会化运作、自我管理方面的良性互动。

承接政府青年事务项目。适应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积极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并承接相关的项目。要以青年中心为主体,加强对青少年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发挥社区综合性平台作用,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实行综合治理。广泛开展“青春红丝带”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建立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体系。深化“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增强禁毒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努力构建覆盖面广、共享程度高、便捷高效的社区共青团工作信息平台,丰富教育、服务和管理社区青少年的载体和手段。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着眼于维护和服务青少年的根本利益和成长发展的需求,以12355热线、青少年维权中心和各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为载体,开展社区青少年维权工作。要延伸服务到社区,为青

少年提供维权服务,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组织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队伍深入社区,宣传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推动青少年自护教育工作实现社会化发展,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探索建立社会化的社区青少年维权工作机制,代表和维护社区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引导青少年参与社区事务。要逐步培养青少年的社区意识、公民意识,鼓励他们参与社区事务。通过组织青少年参加社区活动、社区选举等,畅通青少年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渠道,增强社区认同感,调动青少年关心社区发展、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要实行社区团务公开和青年中心事务公开等制度,为青少年实践和体验民主、树立良好的社区观念创造条件,积极培育和谐的社区氛围。

六、构建完善社区共青团工作机制

要明确社区共青团工作在城市共青团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实现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群体变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健全社会化运作机制。要积极适应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变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社区发展规律的要求,健全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社会化运作机制。要着眼于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和社区发展,满足青年的实际需求,实现工作内容的社会化;充分挖掘社区内丰富的社会资源,运用社会组织的力量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实现工作方式的社会化;丰富和畅通青年评价、社会监督的渠道,逐步健全社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评价机制。

建立项目化管理机制。项目化管理是共青团工作实践中总结形成的一种成功管理方式。要在继续深化已有品牌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不断提高承接项目、设计项目、管理项目的水平和能力,实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项目依托、项目保障、项目带动。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项目的策划、可行性分析、立项、实施、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可控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影响力。

完善社区青年工作信息共享机制。要进一步提高团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联系。要开发使用“全国社区青少年综合信息系统”,将其纳入社区信息共建共享的总体格局,探索建立可承载社区青少年信息、团员及团组织信息、志愿者信息、青年中心会员信息、特殊青少年群体信息等内容的信息资源载体。要以“12355”青少年服务信息系统为重点,推动建立与社区青少年综合信息系统相衔接,区域互动,行业联动的青少年服务信息网络,实现社区青年工作信息互通、共享,从而推动实际工作。

七、整合形成社区共青团工作合力

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将社区团建纳入社区党建的格局。要推动党政把社区共青团工作纳入社区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整合各方资源,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为社区共青团工作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牢固树立基层第一的观念和以青年为本的思想,建立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社区团的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常抓不懈。要根据共青团事业发展和团建创新的要求,大力加强团的社区和权益工作部门的建设,逐步做到部门专设,专人负责。省级团委要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加强对社区共青团工作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城市团委和城区团委要把社区共青团工作摆在全部工作的突出位置,制定工作规划,确定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各级团的社区和权益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作。团的各条战线都要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实现组织向社区延伸,队伍向社区集中,资源向社区整合,在社区工作平台上发挥应

有的作用。

(2006年4月25日印发)

上一篇:有限合伙企业委托书下一篇:示范课听课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