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精选8篇)

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 篇1

中共××市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

(讨论稿)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委、办局(行、社、公司)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适应新时期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的要求,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把××建设成连结沿海、拓展腹地生态型经济枢纽,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

重要增长极、集聚极、辐射极,根据中央、省委关于统一战线工作、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做出如下决定。

一、统一战线是××生态型经济枢纽建设最广泛的力量支撑

1、统一战线要为××的经济建设献计出力。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组织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的重大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考察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市委和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着眼促进海峡西岸重要增长极和闽西南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开展外引内联、回归工程等活动,在促进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中积极发挥作用;着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农民收入,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帮扶助困、职

业教育等载体,在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增加“10+3”重点产业职业技术人才上双赢格局中发挥优势;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并积极“走出去”,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配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港澳台和客家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的合作,加强与海外华做华人及社团的联系沟通,引进侨智、侨资、侨力,拓展利用引资的空间;配合落实人才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服务和为国服务。

2、统一战线要为××的政治建设提供支持。统一战线工作是党的工作,是特殊的政治工作。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充分发挥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都团结和凝聚

在党的周围,扩大党的执政基础;要通过平等相待、民主协商的方式,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畅通民主渠道,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改善党的执政方式;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汇集党外人士中大量的优秀人才,发挥他们在各自联系的群众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用,丰富党的执政资源;要协调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以及各方面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强各方面的团结,优化党的执政环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社会各界人士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市的工作大局上来,使市委的决策变成统战各界人士的自觉行动。

3、统一战线要为××的文化建设增进实效。统一战线工作是特殊的群众工作,是争取人心的工作。要以提高人的

素质为中心,突出宣传“爱国”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使爱国主义成为统一战线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立足本职岗位,进行文化创新,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促进我市文化建设。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发展内涵,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强,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把个人理想融入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为××新一轮大发展的集体奋斗之中。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大和谐,以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显著特点,遵循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及时注意不协调的现象,见微知著,加强教育和引导,让更多的统战成员拥护市委的决策部署,认同市委、市政府的思路和措施,积极融入、主动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促进风正气顺、人和

业兴良好趋势的延续。

4、统一战线要为××的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建设和谐社会既是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生态型经济枢纽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思想、理顺情绪的社会功能,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协助党和政府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配合实施“凝聚力工程”,运用统一战线丰富而独特的对台资源和侨务资源,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旗帜,以弘扬中华文化为纽带,发挥福建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优势,做好台港澳和华人华侨的工作,提高对祖国大陆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认同度,进一步促进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大团结,努力促进和谐共处、共谋发展局面的巩固。

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必须重视;作为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必须加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力量支撑,必须巩固。各级党委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开创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二、统一战线在××生态型经济枢纽建设中的主要任务

5、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和《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闽委发[2005]12号),积极稳妥地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要坚持重要政治准则。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要尊重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要支持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并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明确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的政治监督,规范民主监督的内

容、形式,做到经常监督与重大问题监督相结合。

要落实各项具体制度。健全党委重大情况协商能报制度,由党委办公室落实;健全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由党委办公室和统战部落实;健全政府有关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完善特约人员工作制度,由政府办和统战部督促检查;健全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重要外事、内事活动制度,由党委办公室协调落实;建立“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的调研工作机制,对调研成果要认真研究并反馈采纳情况,由党委办公室和统战部督促落实。

要做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安排工作。一要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占有适当比例,其中人大代表不低于35%,人大常委会委员不低于30%,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至少应有1名

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应有1名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副秘书长,各县(市、区)人大办公室应有1名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副主任。二要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等在各级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在换届时,政协委员不少于60%,政协常委不少于65%,政协副主席不少于50%。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中一般都应安排有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专门委员会委员中所占比例应适当增加。政协机关中要有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其中市及县(市、区)政协中至少要有1位专职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各民主党派市委专职副主委应担任同级政协兼职副秘书长。政协委员的提名安排要注重进步性、广泛性、开放性,适当安排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干部和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法人体现进步性,扩大企事业单位、新社会阶层的比例体现广泛性,增加来岩投资或外出致富带头人数量体现开放性。三要在市、县(市、区)两级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党外干部。政府1/4以上的职能部门要配备党外领导干部,至少要有2/3以上的乡镇(街道)配备党外副乡镇长。各县(市、区)至少要有2个政府工作部门和1个乡镇配备正职党外领导干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要选配符合任职条件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各县(市、区)司法机关领导班子中也要逐步选配符合任职条件的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要支持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要按照参政党建设目标和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和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工作需要,向民主党派推荐一批党外优秀知识分子作为发展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民主党派发展层次高、代表性强的人士。各级民主党派主委一般应

安排同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职务,一时安排不了的,市级民主党派主委可明确为正处级干部,县(区)级民主党派主委可明确为正科级干部。

6、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统战工作。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推动力。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培养和建立一支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队伍,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要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促进非公企业人才成长,提升非公企业管理水平;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

业和领域,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10+3”重点产业项目对接,做好项目服务,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探索招商方式,扩大招商力度,支持他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与外商合资合作、改制上市等多种形式,开展生产、技术、资本的联合、重组,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要加强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团和工会的组织建设,积极稳妥地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的安排。

切实加强工商联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工商联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作用,强化作为部分全市性经济类社团业务主管单位的功能,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依法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要重视和加强行业商会建设、基层商会建设和异地商会建设。党委统战部要加强对工商联的指导。工商联党组受

同级党委统战部领导,工商联党组书记一般由统战部分管副部长兼任。要按“2-3名专职领导”的要求配强工商联专职领导,工商联会长一般由党外人士担任。

7、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按照“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要求,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要以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为重点,完善工作手段,健全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方法、途径和载体。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纳入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特别是法律、会计、审计、信息、咨询、广告、会展等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士。党委统战要加强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沟通,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完善有关政策,加强政治引导、着力培养代表人士,加大政治安排力度,拓宽参政议政渠道,为生态型经济枢纽建设献计出力,提供智力支持。要通过社区、社团等工作载体,切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8、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把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作为我市民族工作的重点,完善和落实扶持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

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宗教事务条例》。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型经济枢纽建设。积极支持爱国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爱国爱教、有较高宗教学识、能反映广

大信教群众愿望的高层次教职人员,确保宗教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的手中。鼓励各宗教结合各自持点,发挥教规教义中有利于社会进步要求的积极因素,从深层次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宗教事务管理网络;要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建立治理乱滥建寺观教堂、露天宗教造像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工作的长效机制。党委统战部要对贯彻落实党在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负责,研究拟定重要政策措施,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

9、强化对台工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是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要继续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和四点意见,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持把争取台湾民心作为对台工作的根本

出发点,切实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加大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力度,深入开展反台独、反分裂斗争。要充分发挥“五缘”优势,重点做好定居台胞、台商、台生的工作,推动岩台人员往来和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推动客家文化交流,推进服务维权工作的落实。要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团体的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强与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留学人员及社团的联系交往,最大限度地团结、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力量,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10、深化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历来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面。要按照“了解侨情、理解侨心、维护侨益、发挥侨力”的方针,以扩大经贸、科技合作和弘扬中华文化为纽带,以打好“侨牌”、“客牌”为重点,加强对海外、境外岩籍社团、代表人士的工作,重视做好新一代华侨华人和新移民、留学人员以及世界各地客属社团代表人

士的联谊工作,不断拓展海外统战工作新领域;要加强与本地有关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积极为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与台港澳和海外的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和项目来我市投资创业;要依托遍及世界的中华海外联谊会和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组织,完善市海外联谊会,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台联、留学生同学会、黄埔同学会等在海外统战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增强海外统战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海外统战工作任务重的县(市、区)要建立海外联谊组织。

11、加强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要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党外干部队伍。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一般应有15%以上的党外干部,明确培养目标,坚持备用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实行组织推荐和民主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选拔任用党外干部,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党外干部。要优化党外干部队伍结构,注重培养行政管理型和参政议政型的党外干部。采取重点对象重点培养、优秀干部优先培养的措施,通过“提前上岗”、“易地交流”、“挂职锻炼”、“政治安排、实职安排互相转换”等办法,帮助党外干部尽快成长成熟起来。对符合条件,特别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党外干部,要大胆提拔到正职岗位。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正职岗位,都可以作为党外干部逐级提拔的重要台阶。要继续在任职资格(如学位、职称等)、任职年龄上给予适当放宽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必要时,应单列名额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党外干部,逐步形成有利于优秀党外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要拓宽党外干部的选配领域。重视高校、科研院所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充分发挥高校、科

研院所等培养选拔党外代表性人物的源头作用。要在高等院校领导班子中配备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同时注意在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中配备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要根据新时期人才资源分布的新变化,逐步消除区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等限制,积极探索从新的社会阶层和归国留学人员中培养选拔优秀党外人才的工作。要做好劝留工作,对重点培养的党外代表人士积极要求入党,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劝留在党外发挥作用。对因特殊需要吸收党外代表人士入党,须经过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的同意。

三、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

12、各级党委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在党的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领导。用统一战线工

作开展情况作为衡量党委领导班子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致之一。要把统战工作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每年1-2次听取统战工作汇报,及时了解研究和解决统战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委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作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把统战宣传纳入党委宣传工作计划,党委宣传部门应有一位领导负责联系、协调统一战线宣传工作,新闻媒体要开展经常性统一战线宣传;要把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纳入各级党校的教学内容,作为培训干部的必修课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做统战工作,模范地执行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经常检查、督促和指导统战工作,参加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 的领导,保证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在统战系统全面、准确、深入地贯彻落实。市、县(市、区)党委统战部长要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并在任免前征求上一级党委统战部的意见。

13、建立健全统战部牵头的协调和管理机制。整合统战资源,实行归口管理,形成工作合力,是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领导的关键,是统战工作上水平、上层次的基础。统战系统包含统战部、台办、侨办、民宗局,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台联,海外联谊会、中华职教社、黄埔同学会。健全统战部部务会议制度,确定台办、侨办、民宗局的主要领导和工商联党组书记为部务会议成员,实行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共同行动。统战部作为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部署,全面履行各项职能;负责统一战线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落实和监督检查;协调处理统一战线重要问题、重要关系、重要会议和重

要活动;负责协调、指导统战系统各单位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统战系统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工作中互通情况,互相支持;重大统一战线活动要密切配合,协同行动。

党委统战部要负责指导督促检查统战系统各单位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干部的各项政策法规,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协助各民主党派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机关干部的管理;要会同党委组织部做好统战系统各单位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以及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和干部交流、挂职锻炼等工作;负责统战系统中层干部的审核上报或任命工作。

14、健全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严格把关制度,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时,上级党委对人事安排方案要进行严格审查,没有按照要求呈报党外领导干部人选的,不予审批;当地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由上一级组织、统战部门负责推荐、选派。党外领

导干部变动出现空缺时,应及时予以配备。要建立和落实好组织部门与统战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协调配合的党外干部管理机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研究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做到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有效合作。党委统战部要会商有关部门,负责同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党外候选人的推荐提名;负责同级政协委员、政协常委会委员中党外人选的协商提名,并负责政协委员建议名单的汇总,在征求同级党委组织部、政协党组的意见后,报党委审定,按政协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党委统战部负责政府及其部门和法院、检察院党外领导干部的推荐工作,会同党委组织部共同考核、共同研究,并提出安排使用意见,按规定程序报党委研究决定;做好人民团体、科研单位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党外领导干部的推荐工作。党委在决定对党外领导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党委组织部应事先征求同级党委统战部的意

见。

15、支持和加强统战工作部门自身建设。要建立健全统战工作网络,配强县级党委统战部领导班子,配齐统战部办公室、经济联络股、民宗股等内设机构并确保专职干部到位,配齐乡(镇)、街道党委统战委员,××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要成立统战部,要有一位分管领导,××第一医院、××职业技能学院,农校、财校、卫校要有一位分管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的干部,市计划发改委、人事局、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水电局、文化与出版局、教育局、卫生局、体育局要有一位分管领导和相应科室。其他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有人负责统战工作。各级党委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大统战干部的培养、教育、交流和使用力度,不断优化统战干部队伍结构。各级统战部门要服务大局,体现作为,以人为本、提升素质,建立健全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把好选人用人

关,促进干部素质提高。统战工作者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提高政治、理论、业务素质,按照“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的要求,善于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善于平等待人、协商办事,努力使自己具有坚定立场、民主作风、广博的学识和创新的精神,努力把统战干部培养成“学习型、思考型、民主型、实干型、创新型”的干部,使统战部门成为“团结之爱、民主之家、交友之家、建言之家和温暖之家”。

16、注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各级党政对党外领导干部要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保证他们有职有责有权,并与担任同级职务的党内干部享受同等待遇。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要切实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认真研究解决民主党派机关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和交通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民主党派考察调研、教育培训、党派成员活动等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

~ 26 ~

算,并随财政增收适时增加。各有关单位对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参加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上级民主党派或团体的工作活动,要给予时间上保证并计算工作量,有关费用应予报销。没有民主党派组织或统战团体的县(市)要把接待上级民主党派及统战团体的工作纳入统一接待的范围。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解决统战系统各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改善工作条件,增拨特定工作所需的专项经费。各单位领导要经常检查过问统战政策落实的情况,及时总结提高。市委统战部每二年要开展一次统战工作督查以推动工作。

2006年3月5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 篇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切实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 严格乳品质量安全监管, 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经国务院同意,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把生产经营许可关

(一) 严格乳制品行业管理

各省 (区、市) 要认真执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对新建和改 (扩) 建乳制品工业项目严格进行核准, 突出对起始规模、配套奶源基地、布局合理性和出资人必备条件的审核, 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不符合条件的项目, 不得予以核准。对已建乳制品工业项目, 要于2010年年底前组织完成重新审核清理工作, 届时达不到有关行业核准条件的, 由质检部门依法注销生产许可证。

(二) 严格乳制品生产许可

要按照从严管理的原则, 进一步严格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条件, 禁止以承包、转包或租赁乳制品生产企业等方式逃避监管, 禁止将乳粉再还原生产乳粉, 依法严格限制乳粉分装生产行为。质检总局要于2010年10月底前修订完成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对新建乳制品生产企业, 省级质检部门要严格审核把关, 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发放生产许可证;对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要于2011年2月底前按照修订后的生产许可审查条件进行重新审核, 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 依法撤销或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公告名单;对撤销或吊销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当地政府要采取吊销营业执照、收回税务发票、拆除设备设施等措施, 防止企业非法开工生产。

(三) 加强生鲜乳收购运输许可管理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的许可管理, 严格审核相关资质和条件, 禁止向经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发放许可证;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生鲜乳收购站的标准化建设。对已被责令关停的生鲜乳收购站, 要采取封存、拆除设备设施等措施, 防止其暗自收购, 并将关停信息及时通报同级质检部门及辖区内的奶牛养殖户和乳制品生产企业。

(四) 强化乳制品流通许可管理

工商部门要细化和完善乳制品流通许可制度, 进一步明确对乳制品经营单位的资质要求;将乳制品列为食品流通许可项目核定类别单独审核, 严格按照许可项目登记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发现销售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制品的, 一律依法吊销流通许可证。对未取得流通许可非法经营乳制品的, 要依法进行处罚。

(五) 严格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尽快会同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出厂销售用户登记制度、承诺制度和销售台账制度, 并在从三聚氰胺批发商到零售商的流通全程建立销售实名登记等制度, 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二、强化检验检测和监测评估

(一) 加强对生鲜乳、原料乳粉和奶畜饲料的检验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以非企业自建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辆为重点, 加大对生鲜乳的抽检频次和范围, 对饲料加工厂、奶畜养殖场的奶畜饲料加强监督抽检。食品加工企业对购入的生鲜乳和原料乳粉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验, 并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当地质检部门要对企业购入的生鲜乳、原料乳粉加强监督抽检, 抽检比例不得少于所有批次的15%。

(二) 加强乳制品出厂和流通环节的检验

乳制品企业必须对每批出厂产品进行三聚氰胺等检验。当地质检部门要对企业出厂产品每周进行抽检。各地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乳制品、含乳食品质量安全的抽检范围和频次。

(三) 切实做好风险监测和评估

卫生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监测手段, 合理布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 重点加大对乳品中三聚氰胺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监测频次;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卫生部通报抽检、监测信息, 卫生部要及时汇总分析相关疾病信息和抽检、监测信息, 一旦在乳品中发现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要立即组织风险评估, 科学发布预警;各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 尽早消除隐患, 防止演变为系统风险。

(四) 切实提高检验效率

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 统一调配检验资源, 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集中力量做好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督检验。各类抽检要随机进行, 不得事先告知企业, 特别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检查力度。农业、质检部门要建立健全本系统乳品质量安全异地抽检制度。要不断健全相关标准, 完善检测方法, 加快推广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 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乳品追溯制度

(一) 建立健全验证验票查询系统

质检、工商、商务部门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乳制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数据库, 详细收录包括银行开户名和账号在内的相关信息, 从2011年6月开始向有关乳制品进货单位提供验证验票查询服务。相关检验机构要在检验报告上注明查询方式, 并向有关进货单位提供查询服务。

(二) 完善进货查验制度

农业、商务、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对乳品生产经营记录和进货查验的具体要求, 并做好各环节的衔接, 增强记录的可追溯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购入乳制品时, 应核实销售乳制品的生产企业、经营单位、检验报告、发票等方面的信息, 不得购入无法验证真伪的产品, 确保购入产品来源正规、渠道可靠;需要质检、工商部门和有关检验机构协助确认供货者资质以及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的,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协助提供所需信息。发现虚假票证的,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立即向当地有关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发现乳品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记录、造成产品无法准确溯源的, 或未验证产品真伪即购进的, 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 直至吊销许可证。

(三) 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为试点推行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实现从奶源、采购、生产、出厂、运输到销售终端的全程有效监管, 确保对产品在任何环节都能快速辨别真伪。2011年年底前完成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和相关标准、法规的制定, 并逐步在乳品行业推行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四、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

(一) 加大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审核力度

质检部门要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 组织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推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审核, 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 立即责令停业、限期整改, 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 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 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

(二) 严格落实驻厂监督制度

各市、县级政府要指定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派员驻厂监督, 监督、指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特别要监督企业对进厂原料和出厂产品批批检验, 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 确保驻厂监督制度落实到位。

(三) 强化流通环节监管

各地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 以婴幼儿配方乳粉批发企业、大中型超市为重点对象, 明确监管责任人, 实行每周抽检;对小超市、食杂店、零售商等经常抽检。质检部门要将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录上网公布并及时更新;工商部门要督促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严格按照公布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名录进货, 对不在名录内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要立即检查、发出消费警示, 并追查来源、依法打击。

五、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乳品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

(一) 全面清剿非法生产经营乳品“黑窝点”

在省级政府统一领导下, 各市、县要明确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 统筹协调有关部门, 全面彻底清剿非法生产经营乳品“黑窝点”、非法制售三聚氰胺及其调和物“黑窝点”以及藏匿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粉“黑窝点”;要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对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城镇临时建筑、出租库房等重点区域进行经常性排查, 及时发现、取缔各类“黑窝点”。辖区内出现“黑窝点”且未被及时清剿的, 或发现仍有藏匿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粉未被清缴且重新流入食品生产、经营、消费环节的, 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二) 加大案件侦办力度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乳品或含乳食品中检出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 要立即向监管部门报告, 监管部门要及时查清来源;检出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的, 有关监管部门要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 并向当地公安机关及有关部门通报。公安机关要及时介入, 对涉嫌犯罪的要迅速立案侦查;对跨省份的案件, 公安部要挂牌督办。地方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 由政府负责人统筹协调案件查处工作, 确保部门工作衔接顺畅, 案件查处及时有力。

(三) 加大惩处力度

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加大对乳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有关规定, 对违法生产经营乳品的责任单位和人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内从重进行行政处罚。

(四)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 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 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特别要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和提供线索;逐步建立食品安全协防员、信息员队伍, 构建食品安全投诉网络。要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 畅通信息交流渠道, 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处理新闻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同时要引导媒体客观公正报道, 防止不实炒作。

六、严格落实乳品质量安全各方责任

(一) 企业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乳品及含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生产经营记录、检验检测、停开业报告、产品召回和质量安全自查自纠制度, 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加强从业人员质量安全培训, 进一步提高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 提高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部门要研究制定激励惩戒措施, 积极推动乳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体系建设。有关监管部门要抓紧建立所有乳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 及时向社会公告违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黑名单”, 同时向投资、国土资源、建设、银行、证券等主管部门通报, 对其投资、用地、融资、信贷等予以严格限制。

(二) 地方政府对本地区乳品质量安全负总责

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 明确政府负责人及有关部门的职责;要将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列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 切实加大人力、财力投入, 依法落实各项监管及检验监测经费,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省级财政要切实做好质监、工商等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相关经费保障工作。市、县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乳制品企业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定点包厂质量安全负责制, 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和诚信记录, 确定本地区重点乳品生产经营单位名单, 明确有关部门对其实施重点监管。要将定点包厂负责人、“黑窝点”清剿负责人、驻厂监督员等责任人名单和监管及检验监测经费保障办法、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办法等报上级政府。对工作落实不力的, 严肃追究责任。

(三) 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农业、卫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密切协调配合。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规划, 加快基层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快速检测能力建设。中央财政要在保证本级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的同时, 继续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监察机关要加大行政监察和问责力度, 对监管中的失职、渎职等行为, 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 篇3

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部分学校依然存在着对体育工作的建设不是十分重视的现象。一些学校领导体育意识淡薄,生均体育资源随着高校扩招出现负增长,学生中存在着怕苦怕累的思想,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特别是学生的某些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性建议,为更好的发展高校体育提出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加强发展

一、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体育的发展依然滞后,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和主要分管领导的重视程度使高校的体育工作出现发展不平衡。部分高校在体育课程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的不足,还是延续传统的必修课教学模式。学生无法按照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选课,在课堂上出现上课不积极,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不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从而达不到锻炼身体和养成健身习惯。在学校课外活动方面也存在着不足,许多高校课外活动组织较为混乱,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系统性。活动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学生参加积极性不高组织活动不系统,从而高校群体活动开展不理性。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下滑很厉害,严重影響到未来一代的发展,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就是对我国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水平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但仍有部分高校还没有严格的将这一条例实施。存在体测成绩造假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上级主管部门对目前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摸底和监督。同时,高校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高校体育发展状况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高校财务状况的不同也是影响到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就很难组织运动队的建设,包括运动队的训练,服装、器材,场地及比赛等实际问题。所以有些高校的运动队发展不理想。

二、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高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得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不足。包括体育课选、课群体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落实。

(二)建议

1.大力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探索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方法和途径。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教学形式,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氛围;要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效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2.广泛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高等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通过科学安排作息制度,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时间用于课外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要有制度、有组织、有要求、有记录。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要参加2-3次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部(室)、学生处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以及学生会和其他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要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校园充满朝气和活力。要大力宣扬“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以此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要加大对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力度。在学校运动会中应更多地设立大学生喜欢的群众性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把学校运动会真正办成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学生体育盛会。

3.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努力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是学生体育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方面没有特殊原因,未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在其体育课成绩中应有反映。高等学校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咨询中心,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测试,要充分发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教育功能、指导功能和反馈功能,使其真正成为激发学生自觉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4.努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学校体育既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也是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面对新的形势,高等学校要大力开展运动训练,积极探索培养优秀学生运动员的规律,尽快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冬兴.健康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心理调适探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 王勤.关于体育教师劳动价值的评价[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3] 张大伟.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本主义[J].长春大学学报.2007(11).

[4] 张永斌,余省威.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5] 王永刚.怎样培养中职学生体育课中良好的锻炼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11(05).

[6] 庞明星.体育教学安全问题之我见[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01).

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 篇4

发布文号: 川府发[2004]20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决定》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认识,加强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国务院《决定》。国务院《决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刻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任务(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安全生产法制和执法队伍“三项建设”)和努力方向(推进安全生产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等“五个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国务院《决定》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订贯彻落实措施,务求抓出成效。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和“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决定》。以遏制重特大事故和控制各类伤亡事故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为根本,以专项整治和排查事故隐患为基础,加快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努力开创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争取在2007年底以前使我省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事故伤亡总量逐年有所下降,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三)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各市(州)、县(市、区)、乡(镇)政府必须认真履行以下职责:1.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2.制订安全生产工作规划并切实监督执行。3.每季度召开1次由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各有关部门正职参加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决定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4.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5.建立并落实公共设施的安全投入制。6.保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必要的工作条件。7.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坚决完成国家和省部署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重特大隐患治理任务。8.制订完善本地区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并依法查处事故。

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同时要实行“三项制度”:1.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各级政府领导既要对分管业务和部门负责,也要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2.实行行政领导干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的应予告诫,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必须依法严肃追究相应责任。3.实行重特大安全事故述职检查制度。内发生1起1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安全事故,或者发生5起1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事故的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到省政府作出检查。4.实行安全生产奖励制度。

(四)加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保障公共设施的安全投入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把政府管理的公共设施的安全投入和安全隐患治理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安排,集中使用,专款专用,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省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政府管理的公共设施的安全投入,用于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用于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用于建立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专项资金并随着省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有所提高。各市(州)、县(市、区)、乡(镇)政府也应根据本级财力的实际安排专门的公共安全隐患治理经费。

(五)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结合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市(州)、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市(州)、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既是政府的工作部门,也是同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办事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执法队伍。

(六)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制订本行政区域内、本行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制订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应急培训,开展应急演练。由省、市(州)、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牵头,建立三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在整合现有110、119、120及矿山救护队救援资源的同时,按照合理布局、高效精干、分工明确、装备齐全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快生产安全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生产安全应急救援的重点是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运输、建设施工和公众场所等重特大事故。大型集会、展销会、民俗文化活动等大型公众聚集活动的安全保障实行“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七)认真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建立省、市、县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各市(州)、县(市、区)应在2005年底以前完成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因未能按期完成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或对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力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要追究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

二、增添措施,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

(八)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主导和关键的作用,是安全生产的主体。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业主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全面责任。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采取措施,把安全生产责任切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班组,落实到生产岗位,落实到每1名员工。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投资人、负责人都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状况和伤亡事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逐步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信誉体系,积极创造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

(九)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生产经营单位,道路和水上客货运输经营单位,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修运营单位以及与前述单位直接相关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单独设置安全生产及设备管理机构并按本单位从业人员1%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足3人的配齐3人。非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劳动者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3‰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足2人的配齐2人;劳动者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属单位的,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分别独立设置和配备。

(十)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提取和保障机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生产经营特性,分别按照滚动提取或累计提取的方式,及时足额提取安全设备设施购置建设费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安全教育培训、现场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治、劳动防护用品等各项安全费用。安全费用提取的标准:煤矿按吨煤不低于10元的标准提取;非煤矿山企业按不低于年销售收入3%的标准提取;民爆器材、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和经营分别按不低于2%和1%的标准提取;道路客运和货运企业分别按不低于营业收入2%和1%的标准提取;建设项目的安全费用按不低于工程造价1.5%的标准,由建设单位(甲方)在工程预算外另行单独支付,由施工企业专款专用(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工程按有关规定执行);电力企业、设备制造安装维修租赁企业按不低于年销售收入1%的标准提取;地质勘探企业按不低于货币工作总量3%的标准提取。非危险性较大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也应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计提安全费用。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安全费用支出,凭真实、合法的凭据据实在税前扣除。具体办法由省财政、税务部门会同省安监局制订。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投入提取使用管理的监督,确保专项提取、专科存储、专款专用。要建立安全生产投入审计制度。对拒不提取、使用安全生产专项经费,造成职业危险和职业危害的,必须依法予以处罚。

(十一)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进一步搞好对县、乡领导干部和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工作。以学习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重点,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观念。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工厂)、车间(项目)、班组“三级教育”制度,开展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切实关心进城务工农民的人身安全,搞好农民工的安全教育。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一组织有关部门实施。

(十二)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本要求是:1.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责任落实。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独立设置、人员充实。4.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并按规定及时缴纳风险抵押金。5.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6.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程、规范、标准,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有序。7.大力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8.有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可靠的应急救援体系,重视隐患治理和劳动保护。9.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及时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用。10.安全生产工作档案齐全、管理规范。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的要求,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首先在危险性较大的行业选择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试点,逐步建立具体、规范的考核标准。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十三)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事故的经济责任。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大伤亡事故经济赔偿的规定,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发生伤亡事故后,除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外,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还必须依法向事故受害者或家属支付国家规定的人身伤害赔偿金。事故救援、善后工作及事故调查处理的必要费用以及险情处置的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或责任人承担。

三、健全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十四)加快修改制定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的进程。出台《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配套规章;各地及省级有关部门要依据国家和省新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时清理、修改有关规定、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律法规的顺利实施。积极建立省级安全生产规范、标准体系。

(十五)深入搞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持深入开展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开展森林防火、航空、铁路、建筑施工、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和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烟花爆竹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凡在1个县(市、区)的范围内有3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依法应当关闭而未关闭的企业,追究县级政府领导人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因未关闭而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对县级政府主要领导人、分管领导人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从严查处。

(十六)推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强对《条例》实施的组织领导。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建设厅、省国防科工办等部门要抓紧起草《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坚持依法办证,确保在法定期限内完成核发各类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工作。省、市(州)、县(市、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许可证》申领、颁发、使用的监督管理,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发现生产经营单位不再具备相应安全生产条件的,必须责令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必须依法暂扣、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十七)严格建设工程“三同时”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矿山建设项目,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道路、桥梁、机场、铁路、码头、电站等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应当进行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其他建设项目要对安全生产条件及安全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编制安全专篇。未进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审查和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审批部门不得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所有建设项目由同级政府发展改革委(计划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立项后1个月内送安监部门备案。

(十八)稳步实施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省财政厅负责,2005年内在3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开展各类危险性较大行业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制定《四川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规定》,在全省全面推开。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属于危险性较大行业的中央在川生产经营单位、省属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国有生产经营单位要先行建立内部风险抵押金制度,为统一缴交、管理风险抵押金提供经验。危险性较大行业的国有企业必须向其直接分包和承租单位收取风险抵押金。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向任何从业人员个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从业人员转嫁本应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的负担。

(十九)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服务工作。中小企业既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伤亡事故多发领域。在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引导小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做大做强,提高安全生产保障和抗御风险能力。发展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市场,充分满足中小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需求。在中小企业中实行安全监理制度。鼓励中小企业聘任具有执业资格的安全监理,从事所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监理管理办法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二十)严格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行政执法。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负有行业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加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力度。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事故,落实责任追究。大力推行、严格规范危险性较大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现状评估工作,搞好分类指导,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事故报告统计制度,严禁隐瞒事故、谎报和拖延不报。建立事故和事故隐患举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重过轻罚、以罚代刑等问题。建立市(州)级职业安全健康检测检验机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职业安全健康条件检测检验工作,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整治事故隐患,改善劳动条件。

四、共同努力,开创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二十一)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安全生产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把宣传教育作为安全生产的一件大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讲究方法,注重实效。新闻媒体和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开辟安全生产专栏,组织安全生产专题报道,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安全生产常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准确报道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省教育厅要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抓紧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课程。鼓励举办安全生产公益活动。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扎扎实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天府行”活动。

(二十二)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活动。全面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工作。进一步“重视基层、关心基层、帮助基层”,按照“抓基层、打基础、重投入、强监管”的要求和“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活动的成果,深化“示范乡镇”工作。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调整轮换省级100个“示范乡镇”。各市、州要分别建立20一30个市(州)级“示范乡镇”。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要及时制订规划,加强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安全生产示范乡镇”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把政府部门帮助指导“示范乡镇”的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中。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安排,加强对联系乡镇的帮助指导,努力为“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办实事、办好事。要落实“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工作的乡镇长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工作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示范乡镇”工作要扩大到行业、企业和社区。经委、国资委、公安、交通、农机、建设、旅游、教育、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要抓好行业安全示范工作。

(二十三)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生产经营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在安全生产中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的作用,依法加强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安康杯”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安全生产权益。共青团组织要发挥联系广大青年的优势,在青年中开展“青年示范岗”、“青年安全技术能手”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各类安全生产协会和科学技术、宣传教育、评估评价、检测检验机构要围绕安全生产的中心任务发挥积极作用,当好各级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助手。

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 篇5

2003年11月20日至22日,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3号),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及奋斗目标,进一步确立了加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1、“二十公”会议的主要任务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新世纪新阶段公安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研究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2、多年公安工作实践所积累的九大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公安工作只有自觉地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

第二,坚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公安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自觉服务经济建设,积极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是公安机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第四,坚持把维护稳定置于公安工作的首位。维护社会稳定是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能否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检验公安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第五,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维护社会治安的大局稳定,必须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把严打、严防、严管、严治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公安机关的专业防范水平,及时治理突出的治安问题,牢牢控制社会治安局势。

第六,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必须坚持和发扬公安机关的特色和优势,自觉强化群众观念,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把公安工作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第七,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不断革除体制、机制障碍,是激发公安队伍活力,推动公安工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八,坚持科教强警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强警之路,大力推进公安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培训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第九,坚持从严治警、依法治警。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努力造统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

3、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捣乱破坏活动直接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是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仍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4、当前公安工作存在的五个不适应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执法为民的思想还没有牢固确立起来。

二是对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规律的认识还在探索之中,对复杂多变的敌情和治安情况反应不够敏锐,预防、控制、打击违法犯罪的机制、方法亟待完善、创新。

三是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机制还不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四是对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还不到位,队伍建设的正规化水平不高,少数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徇私枉法、贪赃枉法的问题时有发生。

五是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警力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的总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总要求,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法为民,大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安工作的水平和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切实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 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6、今后五年公安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

一是社会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发现、控制、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

三是执法为民思想牢固树立,执法工作更加规范,执法质量显著提高,公安法规体系基本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健全有效,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是警务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公安工作科技合量明显提高,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实现新的跨越。

五是队伍正规化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公安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纪律作风明显改进,警民关系更加密切,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7、端正执法思想、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执法为民,必须转变执法观念,在执法思想上与时俱进。

二是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坚持执法为民,必须严格依法履行职责。

四是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切实提高执法水平。

五是坚持执法为民,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

8、坚持依法从严治警,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严格教育管理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三是构建公安特色教育训练体系,进一步加大训练力度。

四是建立企全监督制约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五是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

六是关心爱护民警,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9、“三个必训”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全面实施民警上岗和首任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基层和一线民警每年的实战必训。

10、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根据公安机关的特点,在组织机构、勤务方式、内务管理、教育训练、监督制约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即:统一考录制度、统一训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简称为“四统一五规范”。

11、当前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是要尽快建立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相衔接,与人民警察法相配套,体现公安机关特点的公安民警管理制度。

二是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公安民警能力素质标准和录用、奖惩、纪律标准,以及警官的任职、晋升标准等,用标准建设队伍。

三是要加强公安编制管理,规范公安编制审批使用程序。

四是进一步完善省级统一考录制度。

五是严格执行“五条禁令”,持之以恒地抓好《内务条令》、<训练条令》和即将颁布实施的<纪律条令》的贯彻落实,健全各警种执勤执法规范,从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抓起,加强养成教育,形成公安队伍良好的职业风范。

六是要抓紧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安机关特别是派出所等窗口单位的统一外在标识建设,以方便人民群众。

七是要根据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公安现役部队的正规化建设。

12、对公安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的途径

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安管理体制;二是改革和完善公安工作机制;三是大力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四是建立公安经费保障机制;五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13、进一步完善公安管理体制的任务

一是认真落实城市公安分局、派出所由上级公安机关直接管理的规定,目前仍由所在地方党委、政府管理的,要尽快调整为由派出公安机关管理。

二是完善公安机关内设机构人事管理制度,各级公安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的领导干部,由同级公安机关任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由上级党委管理的,由公安机关提名呈报。

三是注明确当地党委、政府对公安机关领导的同时,理顺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工作的领导和指挥关系。

四是进一步明确公安机关的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公安机关的事权划分,做到事权明晰责任明确。

14、改革和完善公安工作机制的途径

一是有效整合警力资源,调整机构设置,切实解决分工过细、职责交叉、警力分散的问题。县、市级公安机关要逐步将110、119、122三台合一,并进行交巡警合一试点。在中等城市进行减少机构层次的试点。二是积极推进公安科技建设。三是加强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建设。四是充分运用社会资源维护治安,探索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实观形式。

15、公安派出所建设的目标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派出所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群关系、警民关系。要把派出所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大力推进派出所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派出所工作,把派出所真正建成综合性的战斗实体。大力加强刑警队、交警队、巡警队、监管场所等基层一线实战单位的建设,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6、2004年2月10日至11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公安厅局纪委书记会议。***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切实做到“九要九不要”:

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要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对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视而不见,一知半解,迷失方向,危害大局。

二要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规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要脱离基层,脱离实际,粗枝大叶,简单操作,搞违背实际的瞎指挥。

三要讲实话,报实情,及时如实报告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的情况信息、统计数据,不要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

四要严格执行法令政令警令,做到令行禁止,不要阳奉阴违,自行其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五要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履行职责,依法打击敌人、惩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要麻痹大意、玩忽职守、患得患失、无所作为。

六要坚决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不要耍特权、抖威风,滥用强制措施,刑讯逼供,侮辱人格,侵犯人权。

七要认真受理报警求助,全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不要“冷、硬、横、推”,与民争利,利用执法权力搞创收。

八要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不要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法的利益,决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为违法犯罪分子充当“保护伞”。

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 篇6

(署稽发【2012】446号)

为了有效推动海关执法统一性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分类管理工作,提裔企业分类管理执法有效性,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切实保障全国诲关统一适用企业分类管理措施,各关要按照海关《企业分类管理措施目录》适用要求,认真查找尚未落实或执法不统一的具体措施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明确各业务领域、各作业节点的执法责任,周密部署,确保AA、A类企业无论是在注册关区还是在其他关区都能享受到同等通关便利待遇。

二、严格控制AA类企业查验比例

各关通关作业现场(不含专业审单部门)除落实业务职能部门工作要求外,原则上不对AA类企业实施即决式布控,即无因不查。对确需通过即决式布控进行查验的,应当经现场海关当班科长审批。同时,各关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将AA类企业的查验率总体控制在1%以内。

三、统筹实施各项优先类措施全过程、备环节适用

各关要根据本关区实际,加强相关业务部门、通关业务现场间的协调配合和有序衔接,在践诺履约的前提下,设置符合关区情况的优先措施,统筹实施各项优先类企业分类管理措施。在采取设立专门窗口、优先叫号及指定专人管理等方式的基础上,确保AA、A类企业各项优先类措施在接受申报、审单、归类、估价、查验、化验等各环节、全过程的优先适用。

四、全面落实对AA类企业一般不实施专项稽查

各关稽查部门要以常规稽查为主要手段,实施对AA类企业的差别化后续监管。除特殊情况外,对AA类企业一般不实施专项稽查。

五、统一执行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和“企业类别特殊调整”

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 篇7

一、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

(一) 明确关闭对象。重点关闭9×104t/a及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 加快关闭9×104t/a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煤矿, 坚决关闭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9×104t/a及以下的煤矿。关闭超层越界拒不退回和资源枯竭的煤矿;关闭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仍然组织生产的煤矿。不能实现正规开采的煤矿, 一律停产整顿;逾期仍未实现正规开采的, 依法实施关闭。没有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标准的煤矿, 限期停产整顿;逾期仍不达标的, 依法实施关闭。

(二)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加大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地方人民政府应安排配套资金, 并向早关、多关的地区倾斜。研究制定信贷、财政优惠政策, 鼓励优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小煤矿。修订煤炭产业政策, 提高煤矿准入标准。国家支持小煤矿集中关闭地区发展替代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缺煤地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优先保障缺煤地区的铁路运力。

(三) 落实关闭目标和责任。到2015年底全国关闭2 000处以上小煤矿。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小煤矿关闭工作, 要制定关闭规划, 明确关闭目标并确保按期完成。

二、严格煤矿安全准入

(四) 严格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和生产能力核定。一律停止核准新建生产能力低于30×104t/a的煤矿, 一律停止核准新建生产能力低于90×104t/a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现有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的生产矿井, 原则上不再扩大生产能力;2015年底前, 重新核定上述矿井的生产能力, 核减不具备安全保障能力的生产能力。

(五) 严格煤矿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准入。建立完善煤炭生产技术与装备、井下合理生产布局以及能力核定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标准,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设备和工艺。煤矿使用的设备必须按规定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六) 严格煤矿企业和管理人员准入。规范煤矿建设项目安全核准、项目核准和资源配置的程序。未通过安全核准的, 不得通过项目核准;未通过项目核准的, 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不具备相应灾害防治能力的企业申请开采高瓦斯、冲击地压、煤层易自燃、水文地质情况和条件复杂等煤炭资源的, 不得通过安全核准。从事煤炭生产的企业必须有相关专业和实践经历的管理团队。煤矿必须配备矿长、总工程师和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的副矿长, 以及负责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质测量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矿长、总工程师和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的副矿长必须具有安全资格证, 且严禁在其他煤矿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煤矿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且有3年以上井下工作经历。鼓励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团队以托管、入股等方式管理小煤矿, 提高小煤矿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建立煤炭安全生产信用报告制度, 完善安全生产承诺和安全生产信用分类管理制度, 健全安全生产准入和退出信用评价机制。

三、深化煤矿瓦斯综合治理

(七) 加强瓦斯管理。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煤层气 (煤矿瓦斯) 抽采利用的各项政策。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严格执行先抽后采、不抽不采、抽采达标。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按规定落实区域防突措施, 开采保护层或实施区域性预抽, 消除突出危险性, 做到不采突出面、不掘突出头。发现瓦斯超限仍然作业的, 一律按照事故查处, 依法依规处理责任人。

(八) 严格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完善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 提高评估标准, 增加必备性指标。加强评估结果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经评估不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煤矿企业, 所属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停产整顿、兼并重组, 直至依法关闭。加强评估机构建设, 充实评估人员, 落实评估责任, 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全面普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

(九) 强制查明隐蔽致灾因素。加强煤炭地质勘查管理, 勘查程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的, 不得为其划定矿区范围。煤矿企业要加强建设、生产期间的地质勘查, 查明井田范围内的瓦斯、水、火等隐蔽致灾因素, 未查明的必须综合运用物探、钻探等勘查技术进行补充勘查;否则, 一律不得继续建设和生产。

(十) 建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机制。小煤矿集中的矿区, 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区域性水害普查治理, 对每个煤矿的老空区积水划定警戒线和禁采线, 落实和完善预防性保障措施。国家从中央有关专项资金中予以支持。

五、大力推进煤矿“四化”建设

(十一) 加快推进小煤矿机械化建设。国家鼓励和扶持30×104t/a以下的小煤矿机械化改造, 对机械化改造提升的符合产业政策规定的最低规模的产能, 按生产能力核定办法予以认可。新建、改扩建的煤矿, 不采用机械化开采的一律不得核准。

(十二) 大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强化动态达标和岗位达标。煤矿必须确保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系统正常运转, 并大力推进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应用,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生产调度、监测监控、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系统, 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综合调度信息平台, 做到视频监视、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调度信息平台实现联网, 随机抽查煤矿安全监控运行情况。地方人民政府要培育发展或建立区域性技术服务机构, 为煤矿特别是小煤矿提供技术服务。

六、强化煤矿矿长责任和劳动用工管理

(十三) 严格落实煤矿矿长责任制度。煤矿矿长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切实保护矿工生命安全, 确保煤矿必须证照齐全, 严禁无证照或者证照失效非法生产;必须在批准区域正规开采, 严禁超层越界或者巷道式采煤、空顶作业;必须做到通风系统可靠, 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冒险作业;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 防突措施到位, 监控系统有效, 瓦斯超限立即撤人, 严禁违规作业;必须落实井下探放水规定, 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必须保证井下机电和所有提升设备完好, 严禁非阻燃、非防爆设备违规入井;必须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 确保员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严禁违章指挥。达不到要求的煤矿, 一律停产整顿。

(十四) 规范煤矿劳动用工管理。在一定区域内, 加强煤矿企业招工信息服务, 统一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统一考核、统一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用工备案、统一参加社会保险、统一依法使用劳务派遣用工, 并加强监管。严格实施工伤保险实名制;严厉打击无证上岗、持假证上岗。

(十五) 保护煤矿工人权益。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 研究确定煤矿工人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提高下井补贴标准, 提高煤矿工人收入。严格执行国家法定工时制度。停产整顿煤矿必须按期发放工人工资。煤矿必须依法配备劳动保护用品, 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加强尘肺病防治工作, 建设标准化的食堂、澡堂和宿舍。

(十六) 提高煤矿工人素质。加强煤矿班组安全建设, 加快变“招工”为“招生”, 强化矿工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所有煤矿从业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严格教考分离、建立统一题库、制定考核办法、对考核合格人员免费颁发上岗证书。健全考务管理体系, 建立考试档案, 切实做到考试不合格不发证。将煤矿农民工培训纳入各地促进就业规划和职业培训扶持政策范围。

七、提升煤矿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科学化水平

(十七) 落实地方政府分级属地监管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分级属地监管责任, 强化“一岗双责”, 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强化责任追究, 对不履行或履行监管职责不力的, 要依纪依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各地区要按管理权限落实停产整顿煤矿的监管责任人和验收部门, 省属煤矿和中央企业煤矿由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验收, 局长签字;市属煤矿由市 (地) 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验收, 市 (地) 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其他煤矿由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验收, 县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中央企业煤矿必须由市 (地) 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安全监管, 不得交由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负责。

(十八) 明确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 切实加强基层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能力建设。创新监管监察方式方法, 开展突击暗查、交叉执法、联合执法, 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煤矿存在超能力生产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为的, 要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发现违规建设的, 要责令停止施工并依法查处;发现停产整顿期间仍然组织生产的煤矿, 要依法提请地方政府关闭。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严格安全准入, 严格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依法加强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停产整顿煤矿要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 严厉打击煤矿无证勘查开采、以煤田灭火或地质灾害治理等名义实施露天采煤、以硐探坑探为名实施井下开采、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安部门要停止审批停产整顿煤矿购买民用爆炸物品。电力部门要对停产整顿煤矿限制供电。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煤矿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 组织及时修订煤矿设计相应标准规范, 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强化对煤矿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资质监管。投资主管部门要提高煤矿安全技术改造资金分配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 篇8

一、总体要求(略)

二、优待项目和范围

优待对象为我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各地可因地制宜,在本意见基础上合理确定优待对象和优待标准,率先在卫生保健、交通出行、商业服务、文体休闲等方面实施优待,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逐步拓展优待内容和范围。常住本行政区域内的外埠老年人享受同等优待。

(一)政务服务优待。

1.各地在落实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政策时,应对老年人予以适度倾斜。

2.普遍建立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补贴标准由各设区市政府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确定。

3.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托底保障作用,在保障“三无”老年人、“五保”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优先考虑照顾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半失能、优抚对象、失独、高龄老年人人住。

4.各地要加快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力‘式加大对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优先帮助解决生活长期不能自理且经济闲难的老年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

5.各地在实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时,要优先照顾贫困老年人,优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进行危旧房屋改造时,优先帮助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6.政府有关部门要为老年人在领取养老金、结算医疗费等方面提供便利。鼓励和引导公共服务机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优先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

7.政府有关部门在办理房屋权属关系变更等涉及老年人权益的重大事项时,应依法优先办理,并就办理事项是否为老年人的真实意愿进行询问,对代理的要严格审查代理人资格。

8.农村老年人不承担兴办公益事业的筹劳义务。

9.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方面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

10.对有老年人去世的特殊家庭,减免其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二)卫生保健优待。

11.医疗卫生机构要优先为辖区内65周岁以卜常住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至少提供1次免费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因素,促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开展老年疾病防控的知识宣传,开展老年慢性病和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预防控制工作。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或设立家庭病床。

12.鼓励设立老年病医院,加强护理院、康复医院建设,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老年病科。

13.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和优先优惠服务。通过完善挂号、诊疗系统管理,开设专用窗口或快速通道、提供导医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老年人挂号(退换号)、就诊、转诊、综合诊疗提供便利条件。

14.鼓励各地医疗机构减免老年人普通门诊挂号费和贫困老年人诊疗费。提倡为老年人义诊。

15.倡导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建立业务协作机制,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的医疗服务。

16.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申请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

(三)交通出行优待。

17.城市公共交通和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客运,要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

18.交通场所和站点应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设立等候专区,根据需要配备升降电梯、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洗手间等设施。对于无人陪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给予特别服务。

19.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应为老年人提供票价优惠,鼓励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乘坐免费,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覆盖全体老年人。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优惠办法,对落实老年优待工作的公交企业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20.各级政府要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鼓励、倡导老年人自身投保其他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应对参保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按规定及时、足额理赔。

21.公共交通工具要设立不低于座席数100%的“老幼病残孕”专座。铁路部门要为列车配备无障碍车厢和座位,对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订票和选座位提供便利服务。

22.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和《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等建设标准,重点做好居住区、城市道路、商业网点、文化体育场馆、旅游景点等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优先推进坡道、电梯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改造,适当配备老年人出行辅助器具,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和出行环境。

23.公厕应配备便于老年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并对老年人实行免费。

(四)商业服务优待。

24.各地要根据老年人口规模和消费需求,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有条件的商场、超市设立老年用品专柜。

25.商业饮食服务网点、日常生活用品经销单位,以及水、电、暖气、燃气、通讯、电信、邮政等服务行业和网点,要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便利和优惠服务。

26.金融机构应为老年人办理业务提供便捷服务,設置老年人取款优先窗口,并提供导银服务,对有特殊困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特需服务或上门服务。鼓励对养老金客户实施减费让利,对异地领取养老金的客户减免手续费。对办理转账、汇款业务或购买金融产品的老年人,应提示相应风险。

(五)文体休闲优待。

27.各级各类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开放。老年人免费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

nlc202309031249

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对老年人优惠开放,免费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性文化体育服务。关注农村老年人文化体育需求,适当安排而向农村老年人的专题专场公益性文化体育服务。

29.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应为老年人健身活动提供方便和优惠服务,安排一定时段向老年人减免费用开放,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面向老年人的特色文化体育服务项目。提倡体育及其它相关社会机构每年为老年人开展体质测定,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提供咨询、服务和指导,提高老年人科学健身水平。

30.提倡经营性文化体育单位对老年人提供优待。鼓励影剧院、体育场馆为老年人提供优惠票价,为老年文艺体育团体优惠提供场地。

31.公园、旅游景点应对70周岁以卜^老年人实行门票免费、60~69周岁老年人实行门票优惠,鼓励景区内的观光车、缆车等代步工具对老年人给予优惠。

32.老年活动场所、老年教育资源要对城乡老年人开放,公共教育资源应为老年人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贫困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的,给予学费减免。

(六)维权服务优待。

33.各级人民法院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要依法及时立案受理、及时审判和执行。有条件的基层人民法院可以成立老年人维权法庭(或老年人维权合议庭)审理各类涉老案件。老年人因追索赡养费、扶养费、养老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费、劳动报酬、人身伤害事故赔偿金等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司法救助,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需要先予执行的,依法裁定先予执行。

34.司法行政机关要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降低老年人经济困难标准,将更多与老年人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而;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要科学设置基层法律援助站点,畅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努力推行法律援助联系卡、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简化程序和手续,为老年人就近、快捷咨询、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提供便利条件,对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35.鼓励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免費或优惠服务。

36.各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和村(社区)基层组织对涉老纠纷案件要共同参与调解,为老年人排忧解难。

三、组织实施(略)

上一篇:野炊活动记叙文下一篇:名师工作室个人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