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篇1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向纵深推进的同时,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开始由启动转入加快的进程。近年来,我街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将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落实到完成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任务中。以改革和创新精神,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同步发展。

面临新世纪新形势,社区发展任重道远。而发挥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逐步完善基层社区群众自治,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显得尤为迫切。原因有三:

1、“减负”——成为社区干部最强力的呼声。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的地位日益提高,功能增强,所承担的任务也加重了。街道成了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虽然近年来,加大了社区建设步伐,基层社区自治能力得到加强,但实际运作中,社区居委会仍然扮演着政府的执行者的角色,工作摊派多,突击任务多,考核评比多等实际情况。现在许多职能部门都要求进社区,出发点是为社区居民解决问题、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实际操作却是增强社区居干的工作量,因此,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社区居委会工作格局。社区居委会干部整天忙于应付,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要求“减负”的呼声越来越强。

2、居民要求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日益增强。随着国家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公民自身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折射到社区,表现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不再视作履行义务,而是自身权利的实

现;不再是被动参与,而是主动性很强。如反映在街道的信访中,反映市容环境问题、社区安全问题及为社区管理出谋划策等内容的信息意见、建议呈上升趋势,其中有的建议和意见是很有价值的,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由于街道和社区所提供给居民参与社区政治民主建设的渠道还不多,参与的方式也还比较单调,因而构成了居民日益增强的自主参与愿望与社区提供“参政”渠道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

3、党对社区的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待加强。近年来,通过社区体制的不断改进,但从现有的党建载体来看,较多的是以志愿者为民服务、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等服务性、活动型的形式和内容,而且较多的是党员的个体行为,是分散的、浅层面的影响,而深层次的参与和全方位的主动性的覆盖仍然不足。从今后社区发展的方向来看,仅靠社区党员(占居民人口4-5%)的个体行为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影响居民群众,从而实现对社区群众的渗透、力度还远远不够。

因此,改进现有的社区居委会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从基层民主自治功能的拓展和扩大民主参与渠道来实现渐进式的推动。为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各社区建设的实际,开展了对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社区自治能力的探索和实践。

一、以基层需求为第一目标,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指针

1、调查研究倾听基层呼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三个文明一起抓,因此,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方式实现以户口管理为主向以居住地管理为主转变,以行政化管理为主向

居民自我管理为主转变,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如何在社区居民民主参与、自治管理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社区的运行方式遇到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新问题,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解决根本问题出发,开展了加强社区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专项课题的调研。

2、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切实感到:居民欢迎社区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潜力很大。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街道作了专题研究和思考,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上,贯彻落实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达成四个方面的共识:一是要把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表现形式。加强社区工作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又是社区工作的重要领域,要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形式向全体社区居民宣传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二是要把深化社区活动的推进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抓手。要整合各种资源,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凝聚各方力量,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要建立畅通的民情网络,扩大居民参与渠道,将居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体现在推动居民的“四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建设进程中;四是要提供居民自治的舞台,通过居民群众的自我管理和活动,将居民自治真正落实到日常的具体行为中。同时,又明确要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党的核心作用和社区自治的关系;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界人士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的关系;完成上级任务和实事求是地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文化精神等需求与社区现阶段所能提供的服务不相适应等关系。

二、立足社区,将社区居委会的自治作用充分发挥,把提高社区居委会工作能力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着力点

1、以“百名社干进万家”为载体,发挥社区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凝聚民心。街道开展“百名社干进万家”活动,记好民情日记、社区干部走访每户家庭、了解情况,加强沟通。同时,各社区居委会针对不同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话说社区”、“百名组工下基层”、社区“求助门铃”——为孤寡老人安装24小时求助门铃等系列载体活动,社区干部服务居民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各项事务的积极性得到增强,百姓关心社区的事务多了,支持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多了,也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发挥一个核心,凝聚党心民心。为加强党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导和推动,实现党组织工作与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最佳组合,注重发挥“四大”作用,即政治上的导向作用,组织上的保证作用,工作上的协调作用,行动上的表率作用。提出了社区党委工作“六步法”,即站高一步,后退一步,深化一步,提高一步,拓展一步,超前一步,使得社区党委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抓大事,议大事,真正处理好党委核心作用的发挥与社区居委会行政事务自治的关系,不断提高社区党委驾驭社区事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三个文明的同步发展

1、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后,居民群众开始主动关心社区事,在党员的模范带动下,创先争优成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为社区作奉献”、“结对帮扶,爱心在社区”、“文

明进家庭”、“志愿者活动日”等等,极大地丰富繁荣了群众的精神文明活动。

2、党员和居民的基层民主政治意识得到加强,社区事务要求全体居民主动关心、参与,作为党员更应该率先垂范,带头参与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通过让党员主动参与社区的各项事务,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对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在参与社区事务调协会、社区重大事项听证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及社区的换届选举等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篇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主作为目的, 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目标;民主作为手段, 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特别是政治资源, 充分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管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方式。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政治上的体现,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价值目标。我们党始终致力于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会主义法制国家, 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 保证人民群众更好地当家作主, 行使民主权利, 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使党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使国家政权机关能够更有效地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政治局面。

二、推进民主政治改革的必然性

1、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的全面进步, 特别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自我完善, 必然会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 形成了与之相应的政治体制, 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空前的提高, 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实践证明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一方面,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与创新, 要求政治体制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来巩固和发展。这两个方面都迫切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治体制。继续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2、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是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带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是适合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求我们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 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同时,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实现形式, 包括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新的形式, 规范和完善党同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和自治制度, 创造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具体形式, 扩大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要求, 完善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使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主实践。

3、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适应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会主义政治文明, 也是适应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 不仅是对我国企业的严峻挑战, 更是对我国政府机关以及立法、行政和司法体制的严峻挑战。我们对于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承诺。进一步清理现行与国际贸易规则相抵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体系, 逐步完善质检、环保、安全等方面技术标准的法律法规, 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一就是要坚持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通过制定大正方针, 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 进行思想宣传,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依法执政, 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二是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集中精力抓好大事, 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三是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 支持人大、政府和政协履行职能;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程序, 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 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四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使他们增强宪法和法律意识, 成为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表率。

2、坚持和改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了制度, 可以使民主政治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改变, 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 我国的民主制度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方针。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坚持上述我国的民主制度, 真正意义上的履行其职能, 真正意义上的行使其权力, 而不是在理论和形式上的, 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地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法制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主要包括:实行依法治国;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司法公正;违法必究。从静态上讲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比较容易的, 从动态上讲实施和执行法律施艰巨的。一是国家机关, 掌握各级政府权力的人, 如何正确行使职权, 他们依法行政, 司法公正, 违法必究是最为重要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是事实上的, 社会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因此法制建设、依法行政、掌权人的法律有效约束、执法公正等是政治文明建设致关重要的。

4、扩大基层民主

当前, 一是完善农村村民自治,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二是完善城市居民自治, 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三是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 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加强党内民主政治建设。

参考文献

[1]徐久刚.中国民主政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46.

[2]杨祝夫, 徐国柱.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形式[N].工人日报, 2000.

[3]庞啸.城市基层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思考[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 2001:66-68.

[4]张宗厚.在改革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法学, 1987 (09) .

加强城市社区民主建设问题的思考 篇3

一、加强社区民主建设的必要性

(一)发展城市基层民主应首先实现社区民主及民主自治

1.发展社区民主能够拓宽自治空间、培植社区意识。第一,通过社区民主建设,能提高居民群众主人意识、责任意识,培植他们的自治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治能力,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第二,通过社区民主建设,能够有效解决社区内各个单位对社区事务不过问、不参与、不贡献的问题,以彻底打破单位体制的封闭性。第三,通过社区民主建设,能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热情,拓宽他们的社会参与空间,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

2.发展社区民主自治能促进城市政府与社会的分离,为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公民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中国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城市推行社区居民自治,这有助于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分离,有利于中国民主发展。

3.发展社区民主自治为扩大城市基层民主以及城市居民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完善城市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城市社区民主建设有利于解决社区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

社区民主建设可以发挥社区在解决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作用,保持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现代生活家园。加強城市社区民主建设,可以使社区居民之间的问题、矛盾在社区内的各种组织的调解下得到妥善解决,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团结,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三)社区民主建设是“人民城市人民管”的需要

多年来,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虽然一直强调人民城市人民管,但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人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好办法。其原因就是政府过于理想化,不现实地试图让所有公民都成为城市毫无差别的主人。事实上,只有把社区作为人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第一站,让人们首先在社区充分行使参与权,培养人们的民主意识,使人们参与管理社区取得一些成果,进而扩及到城市,这才是推进基层人民参与管理城市的必由之路。

二、推进城市社区民主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正确认识社区阶层结构的变化,提高居民的民主意识

1.正确认识社区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农民阶层从改革开放前的单极的劳动者阶层分化成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等八个阶层。工人阶级的分化速度也明显加快,除一部分仍保持在产业工人和干部两个阶层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已分化为自由职业者、私营企业主、雇工阶层和个体工商业者阶层。在我国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城市社区作为城市赖以存在的细胞,其社会阶层结构必然成为一个城乡社会阶层的汇聚体,从而注定社会阶层结构的错综复杂。这样,就使城市社区基层民主建设的主体存在着实际上的多元化。对此,我们应该明白:第一,他们都是社区民主建设的平等的主体。第二,主体利益相互交错,统一于社会整体利益之中。因此,要努力把社区各阶层营造成为一个积极、和谐向上的社会阶层汇聚体。

2.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

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应努力做到:第一,优化办学条件,普及科学知识,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居民整体素质。这是因为,就总体而言,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而来的新型居民,其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传统封建意识仍然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第二,增强社区居民的民主政治观念。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民主传统的缺乏,使许多人对民主、自由、行使民主权利等的理解尚停留于个人言论、行动的自由表层上。其突出表现为民主参与的意识淡薄,认为基层民主建设与自己没多大干系,自己的参与与否并不重要。尤其是从农村转移而来的劳动者即由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或在城乡双向流动的劳动者,其民主具有严重的臣民心态、服从意识、被支配意识思想,不敢大胆追求自己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平等地位,缺乏原城镇居民的优越感,相反的是自卑感。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广泛宣传,加大普法力度,使社会主义法制深入民心,增强民主政治观念。第三,谋求社会的整体利益,协调好各主体的利益。在多元主体中,个体的文化素质、思维方式和民主意识还受到社会利益集团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利益需求、民主参与、法制观念等的制约,从而使社区基层民主建设复杂化。为此,谋求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根本要求。

(二)合理定位政府在社区民主建设中的作用,继续坚持社区自治主导与政府支持型治理模式

在我国,社区民主建设是由政府所主导的,合理定位政府在社区民主中的角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政府与基层党组织一样,都不应该成为社区民主自治的直接参与者。政府应该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作为社区民主发展的积极推进者。

(三)继续推进社区民主自治,促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

1、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居民选举制度,切实搞好民主选举

民主选举是居民自治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它由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更加充分地体现选民意愿,通过优胜劣汰机制,产生新的居委会作为城市社区的执行机构。

2、建立健全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搞好居委会民主决策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及其议事委员会是社区成员表达自己意愿,对社区事务行使决策、议事的最高组织形式。为充分体现决策的广泛性、代表性,涉及居民利益等重要事项,都必须依据有关法规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做出讨论,大会闭会期间,由其常设机构——议事委员会行使有关决案。

3、建立健全居委会管理体制,切实搞好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居民自治的重要手段。在居民自治过程中,要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就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这对社区民主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结合实际,由居委会全体成员或代表讨论制定居委会自治章程或居规民约,把居民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以及各项工作程序,都规定清楚,加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再次,居委会干部经民主选举产生后,其工作纳入正式渠道,把社区事务工作成绩作为其考核的主要内容,居民按照居委干部考核成绩作为下一次居委会选举的依据。

4、建立健全居务公开制度,切实搞好居民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是实现居民自治的保证。要加强民主监督,就要大力推进居务公开。居务公开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和居委会的重要权利和义务。其内容包括财务公开、事务公开、政务公开。居务公开可以采取宣传橱窗、专栏等场所定期公布,同时,可以召开居民成员大会向大家报告,并接受居民成员质询、监督。

《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篇4

中共**镇密南村总支部委员会

2007年初,密南村党总支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要求,试点推行了“村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定、村委会实施”的村级民主治理新模式,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决策、执行、监督程序,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民主进程。

一、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发展定位

密南村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发挥位于海长沿线的便利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全村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如何使密南村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摆在密南村“两委”一班人面前的新课题。为此,密南村党总支一班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在深入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确定了密南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即以“四新一好”为目标,以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市委要求,全力推行以“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定、村委会实施”农村民主治理新模式,从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入手,充分发挥村代会民主决策监督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工作,推动村务管理向民主化、规范化转变,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建设文明、民主、富裕的生态农业村。

二、规范村代会运行机制,完善村民自治

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完善村级治理结构和制度。密南村按照推行新模式的要求,成立村代会并规范了运行机制,使村级各种组织有职有责,分工明确,运转有序。党支部抓大放小,掌握方向;村代会由虚变实,搞好决策监督;村委会依法管理,行使职权。经村民代表投票选举,密南村党总支书记王全会当选为村代会主席。村代会成立后,首先解决无事可议的问题。除村“两委”提出议题外,3名以上的村代会成员可联名提出议题,提交村代会主席。村代会主席收到议题后,提交到村党支部,由党员会议对议题进行初审把关。审核通过的,村代会主席在十日内召开村代会会议做出决议,并在村代会会议召开前三日将议题通知村代会成员,由村民代表征求所联系户意见。村代会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村委会主任汇报上次村代会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向村代会报告本次会议的议题及实施方案,由村代会成员就议题及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和议决,所做决定由村代会成员过半数通过方可有效。会议指定专人记录,并制定专门的会议记录本,把会议有关事项一一记录在案,会后出席人员签名并加盖印鉴后,由记录人员整理归档,长期保存。成立村代会以来,密南村共召开村代会6次,议成了修硬质路、建休闲广场等6件利民实事。

三、实施民主治理,努力构建和谐农村

《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篇5

一、对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关系的认识。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涉及思想、理论、作风、纪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但核心是民主集中制建设。只有将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艺术水平同民主集中制有机的、高度的结合,才能完整的体现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工作。

(一)要坚持集体领导,深化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必须充分认识集体领导的重要作用,使班子成员自觉地维护集体领导。只有集体领导,才能出战斗力。实践证明,集体领导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班子成员和集体的聪明智慧,起到推动工作,约束行为,激励干劲,凝聚力量,民主监督,提高效率的作用;只有集体领导,才能出生产力。不坚持集体领导,在重大问题上就形不成合力,拿不出科学的决策;只有集体领导,才能出凝聚力。集体领导能够使班子成员思想观念在多元化中求统一,能够使领导行为在差异化中求同步,能够使集体形象在个体化中求整体,能够使领导运作机制在动态中求和协。

(二)要扩大民主范围,创造宽松的民主环境。民主和集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没有广泛的民主就没有正确的集中。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领导班子建设上,一方面要扩大民主范围,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尽可能地疏通民主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把更多的民主对象吸收进来,广开言论,畅所欲言。另一方面要为民主创造宽松的环境,提高民主质量。班子一把手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善于鼓励和引导领导班子成员敞开胸怀、发表不同或反面意见,然后从中吸取提炼有益的东西作为集中的补充。班子成员同样要做到真心实意,以顾全大局、关心事业的态度,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发表意见和建议。

(三)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领导艺术水平。民主集中制的载体是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质量和效果。只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艺术水平的载体同民主集中制有机的、高度的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从对基层学校领导班子调查考察和了解掌握的情况看,绝大多数领导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很好,执行民主集中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不排除在个别班子和个别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虽然表象是在具体事、具体问题和具体人上,但根本原因是干部思想素质和民主集中制水平不高的问题。因此,要通过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艺术水平,使每个班子和每名领导干部的领导行为达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自主;既严格要求,又心情舒畅;既团结协作,又能开展批评;既敢于决策,又不失民主;既广泛民主,又能科学集中;既多方听取意见,又有各自见解;既开拓创新,又实事求是;既树立威信,又不脱离教职工的效果。

(四)要正确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水平和质量。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当二者都较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互相推进,互相补充的情况下,才能使民主集中达到最佳效果。首先必须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凡是涉及集体领导的重大问题,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其次是严明组织纪律。凡是经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班子成员必须切实负起认真贯彻执行的责任。三是强化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凡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每个班子成员都要独立负责地抓好,凡是权限之内的事情,都要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四是要建立责任制。集体决策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位,该谁干的就由谁干,该由谁负责的就由谁负责,该什么时候完成的就什么时候完成。

(五)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增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约束力。实践证明,富有实效的、可操作的制度,是有效地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保证。在制度建设上应本着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规范性的、操作性强的制度形式,从而使民主集中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渠道更加广泛畅通,作用更加强劲有力,效果更加明显突出。

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对学校班子和于部执行民主集中制状况特别是执行制度状况的考核,增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提高执行民主集中制水平。

(六)教育系统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须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研究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和谐的能力;注重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充分发挥推动教育发展、服务群众、促进教育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研究广大教职工如何在我县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安心乐教,为民奉献。要围绕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突出问题,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如何防止和消除学生安全、师德师风安全、校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财经纪律安全;注重研究如何提高学校班子配备和干部选拔任用(聘用)的民主质量、如何把干部的德考察准和考察实,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二、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体育局始终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增进领导班子团结、提高领导水平、促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来抓,不断健全落实了党内生活、议事决策等方面的制度,保证了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发挥。

(一)主要的做法和经验:

1、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健全完善了民主生活会、领导成员互相沟通思想、党内外互相监督、定期通报情况、主动联系组织门部参加基层民主生活会等项制度。在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局领导班子都能够以查找突出问题为重点,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认真做好会前准备工作;会前班子成员之间能够开展谈心活动,互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增进理解;在民主生活会上,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全面地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作风情况,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以解决问题为基本目的,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抓好落实。

2、健全领导班子集体议事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制度,逐步完善了领导班子的集体决策机制。局领导班子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决策前认真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决策中反复酝酿,充分讨论,推动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3、认真开展和谐班子创建活动。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在局级领导班子中开展了创建“和谐班子”活动,创建活动中能够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前提,以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基础,以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任务为目标,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工作合力,提高了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高中教育规模不足,幼教、职教刚刚起步,初中(九年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均衡,加之我县山大沟深、各乡镇经济发展程度不一等因素制约,因此在学生就近入学、招生政策制定、教职工配备、学校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矛盾。

因此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片面强调个体发展,不能很好的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有些班子和干强调决策的独立性、个人的权威性,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摆不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有些班子搞极端分散主义,集体领导形不成合力。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班子和干部身上,但是对我县的教育事业发展还是有一定影响,损害了群众利益。这些问题的整改将是教育系统今后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重点。

三、如何通过加强干部德的考核、考察,提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水平。

要实现对干部德的科学考评,应结合干部监督管理和考核,首先要从解决考核评价德缺乏具体尺度、难以把握、不好操作等问题入手,我们以县委组织部建立的干部德的正向、反向测评标准出发,依据组织部门规定的考核评价办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增强干部德的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按标准规范考评内容,增强针对性,形成长效性。对县委组织部确定的干部德的正向测评内容(1、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能经受住考验;

2、工作勤奋努力,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创新,成绩比较明显;

3、顾全大局,政令畅通,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执行民主集中制,注重团结;

4、有良好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5、慎交友、拒红包、不说情、不吃请、不谋私, 不违规插手工程、不借机敛财),教育系统严格按照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这5个等次进行测评;

对干部德的反向测评内容(1、理想信念不坚定;

2、组织纪律性差;

3、宗旨意识差;

4、事业心责任感不强;

5、关键时刻表现差;

6、缺乏职业操守;

7、社会公德意识不强;

8、法纪意识淡薄;

9、诚信缺失;

10、生活作风不端正),在上述各等次测评的基础上还结合教育系统行业特点,科学合理的对相关具体评价指标进行了细化。在考核评价的操作过程中,还结合考核对象的岗位特点,将具体指标进行细化,对具体细化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考核权重。即形成了结合教育行业特点、教学岗位特点,有侧重点的量化考察,使考核结果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地反映每名干部德的表现,实现干部德的考核由“软项目”变为“硬指标”。在坚持进行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参照干部德的考核评价标准,制定下发了《教育中小学教职工师德师风考核方案》,规范了《中小学教职工师德师风评分表》各项评分标准,初步形成了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和教职工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

(二)健全完善考评程序,突出操作性。我们采取了述、查、评等步骤的测评,对干部的“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考核。同时,充分联系纪检、信访、审计、检察等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广泛征求意见,严格落实干部考核监督措施,保证干部德的考评的全面性。测评中,学校考核组测评教师、学生测评教师、家长委员会或家长代表测评教师、教师互相测评四项所占比例小学为:35%、20%、35%、10%;其余各级各类学校为30%、30%、30%、10%;幼儿园不含学生测评教师,其余三项比例为:40%、40%、20%。各项测评依据评分细则进行打分,按各项测评所占比例汇总得出总分。考核结果进行不少于3天的公示,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三)注重考评结果运用,增强实效性。现阶段,我们已将干部德的考核评价结果、教职工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务级别调整以及教职工职称评聘、奖惩、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干部德的考核测评结果、教职工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结果,我们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也及时反馈给各级党组织,作为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德育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起到了鼓励、鞭策、警醒的作用。

(四)探索创新考评方式,确保准确性。今后的测评工作中将继续探索全面准确的干部德的考核评价方式,比如进行跟踪考评、关联考评、追溯考评、综合考评等,解决考评方式单

一、考评面较窄等问题。通过各种方式的走访,重点了解干部的生活方式、财产状况、家庭美德、生活作风和社会公德等情况,把干部德的评价权交给基层群众,从机制上保证干部德的考核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始终,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要强化广大教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提高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

(二)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严格执行议事、决策程序,凡属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与大额度资金使用,要在领导班子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凡是会议决定事项,分管领导要积极组织落实,并承担相应责任。

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之间要沟通思想,形成共识;建立健全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班子全体成员要顾全大局,珍视团结,维护稳定。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调动和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班子成员要增强全局观念和团队意识,自觉服从集体决定,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补台,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拓宽教职工参与渠道、增加决策透明度,作出重大决策前要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分析论证;对涉及教育系统全局性的重大决策,要与有关方面的沟通、协商和协调,广泛听取党代会、教代会和教职员工意见;对涉及学校全局和发展的重大决策,要进行专家论证、咨询和决策评估;对与教职工、学生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规定,要通过公示等方式公开听取意见;对重要决策实施情况、师生、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解决情况,要通过会议及网络等途径及时向师生通报;对违反规定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决策,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党员代表、教代会代表和群众的监督作用,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校务公开、公示制度,凡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公开办事程序和结果,接受师生员工监督。重点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制度,引导领导干部加强自我监督。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推行干部问责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与监督。

(五)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健全领导干部经常性调查研究制度和联系基层制度,建立校领导接待日制度。要高度重视师生员工的合理需求,关注和支持师生员工的发展进步,认真解决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保证各项政策措施更好地体现师生员工的利益。注重人文关怀,把服务师生作为重要价值取向,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坚持走民主办学之路。

(六)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激励约束。加大日常考核、定期考核和重大事项跟踪考核力度,提高考核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水平。要扩大考核民主,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社会各界、教职工、群众评价在干部考核结果中的分量,着力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导向。要高度重视在关键时刻、重要工作和涉及个人利益问题上考察识别干部。

(七)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干实事的精神。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工作观,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营造求真务实良好氛围,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坚持勤俭办学,加强作风建设,端正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减少会议,精简文件,厉行节约,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八)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立良好形象。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教育载体,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保持道德品行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内外群众监督,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九)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拓宽县外、县内,校外、校内各级各类培训范围,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高质量的能力培训。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把干部培训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目标结合起来,突出抓好学校发展规划、班子管理、群众工作、危机处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训,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

注重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加大教育系统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之间干部双向交流力度。加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制定培养规划,完善培养机制,建立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建设民主法治社区工作汇报 篇6

三A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汇报

“五五普法”以来,社区两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为指导,从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出发,深入开展三A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创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基础人民调解组织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着力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

前洲社区地处前洲街道集镇中心,于2009年村居合并而成,2005年在农村城市化建设中办理失地农民保障,现有面积2.6平方公里,20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1172户,5189人,辖区内新洲家园安居房,新城苑,财富中心等公寓房常住人口10000多人,外来人口3600多人,中共党员159名,居民代表84名,工商企业108家,2010年完成工商销售收入8.8亿元,上交税金4420万元,净资产4325万元。居民社保、医保、失地农民保障、社区统筹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先后荣获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卫生村、省民主管理示范村、省基层先进老年协会、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管理民主示范村、社会治安安全村、健康促进示范村、绿色家园示范村、区计生先进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围绕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保证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社区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社区居委主任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创建工作标准要求完善社区创建工作体系,制定创建三A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规划,依法成立以丁学仁为主任,唐秋明为副主任,杜云云、沈毅、刘伟为委员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把加强社区三A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纳入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工作计划,作为推进社区经济、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和谐发展的一项制度、措施与目标来抓。

二、推进队伍建设

调委会下设20个调解小组,每个小组由居民小组长作为调解员。调委会坚持人民调解员聘任条件,各组调解员为人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能力,遵守国家法律、调解纪律和职业道德,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每年组织人民调解员参加业务素质培训两次,并聘请唐渭明、唐霞萍为行风监督员,对调委会人员进行监督。

三、完善基础建设

社区建立50平方米的调委会办公室,有独立的调解室,电脑、电话、照相机、办公桌椅、文件资料柜、交通工具等硬件设施配备齐全。调委会悬挂统一规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调解室统一悬挂司法部制作的人民调解标识,并刻制统一规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办公室环境整洁,各项制度上墙,在经济上,社区设立专项费用,保 证调委会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抓好制度建设

调委会分工明确,调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委员统筹全面工作,下设20个调解小组包干20个自然村落、商品房、安居房小区,每月开展一次调委会工作例会,把重大疑难纠纷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加强调委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建立健全纠纷排查制度、纠纷登记统计制度、重大矛盾纠纷报告和预防激化制度、回访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公示制度,聘请专职人员进行台帐、宗卷的整理登记,《基础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台帐》和调解卷宗登记要素齐全,登记及时、规范。

2011年,社区民事纠纷受理率100%,调解成功率98%以上,突发重大矛盾纠纷、刑事案件、安全事故信息应立即汇报,凡接信息后的相关人员在10-15分钟到达现场,开展调查疏导工作,避免矛盾事故的扩大,并及时报警处理。涉及政策、法规性问题要提交社区综治委、调解委、社区二委会分析会商,提出方案后实施调解,提高矛盾调处的成功率,为民排忧解难,维护社会正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在此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三A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创建必将极大地促进富安、洁美、文明、和谐新农村建设。

略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篇7

关键词:民主政治,有机统一,本质核心,政治体制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 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到“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 实行依法治国”;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历程, 标志着我国已经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笔者认为,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要立足本国国情。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这一政治原则, 凸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首先, 我们党的领导地位, 源于党在理论、纲领和组织上的先进性, 源于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的历史选择。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我们党进行了长期的、多方面的探索。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 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 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 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 是不可能设想的, 那就只会四分五裂, 一事无成”。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 首先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苦性, 必然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强的政治核心, 来广泛地动员、领导和组织人民掌握好国家权力, 管理好国家、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 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 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属性,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人民当家作主, 就是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从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立足于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工作都要致力于为人民谋利益, 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三, 依法治国是党通过总结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基础上提出来的, 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彻底否定人治, 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 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综上所说, 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 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党要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 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严格依法办事, 保证法律的实施。这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 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和核心

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如何把握好这一本质和核心, 最重要的路径就是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我国人民主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它既能实现广泛的、有序的政治参与, 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 又有利于集中统一、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接受民主党派监督,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保证各民族无论大小, 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 从而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下, 在城乡基层单位和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的民主制度, 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因此, 要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和核心, 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从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 发展党内民主, 通过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是党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发展党内民主, 对人民民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党内民主状况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党执政的历史反复证明, 什么时候党内民主生活积极健康, 人民民主就会得到发扬;什么时候党内民主生活受到破坏, 整个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会发生严重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提出了“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的主张, 十七大强调“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党内民主得到进一步发扬, 必然会影响到党外群众, 他们也会学习用民主的方法, 去解决人民内部的问题, 去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去实行对党、政府及其干部的民主监督。所以我们要通过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委员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等, 逐步推行党务公开, 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民主理念、形成民主习惯、培养民主作风, 进而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4 积极稳妥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在现代民主国家, 公众的政治参与与政治权利是靠一整套健全的制度来实现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我国目前现实状况来看, 民主制度还不健全, 没有在实践中彻底贯彻;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还处在初级阶段;政府控制人民参与的能力和技术手段很有限;城市基层民主进展缓慢, 农村直接民主的发展不平衡;公民的民主意识还淡薄, 政治参与率不是很高, 参与渠道不够宽;监督不力, 腐败现象严重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就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篇8

关键词:民主视阈;城市社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很关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此,而对于一个基层自治组织也是如此。早年,罗马史学家波里比阿透过罗马的强大军事,将帝国的崛起归因于优良的共和制度的安排。今天,许多研究大国兴衰的学者也特别强调制度同化力的重要性。像俞可平教授说,“民主是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把整个国家的民主制度比作一栋高楼大厦,那基层民主应该是这栋大厦的地基,没有基层民主这个地基,那高楼大厦就成为空中楼阁,没有了根基。因此,对于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发展,制度建设非常重要。

1、制度建设的环境基础:经济、社会和国家等基础性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在政治制度建设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基础建设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社区经济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没有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居民就不会有谋生以外的时间、精力和兴趣关心和参与政治活动。二是努力培育社区的中产阶级。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政体以“中庸”为原则,以中产阶级为基础。[1]中产阶级相对于位于贫富两端的人来说最为稳定,这有利于社区的社会稳定。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原则也是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也会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精神。

城市社区自治制度建设的社会基础性建设,要求大力培育公民社会,保持社会的秩序和平衡。公民社会对于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建设尤为重要,政府与公民社会积极合作,共同管理社会政治生活,扩大公民自我管理的范围,提高社会自治的程度,是民主自治的方向。公民社会有利于具有民主价值内涵的公民文化的培育,有利于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更加有利于社会的秩序和平衡,从而為民主制度的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城市社区自治的制度建设中,基层民主建设要适应和符合国家层面的民主建设总体要求,做到由下及上和由上及下双向互动、双向建设。基层民主的建设需要国家和政府在政策和法治方面的有力保障。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2]十八大报告中讲“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没有党内民主,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将是一句空话。因此,通过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全社会的民主,包括基层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

2、我国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制度建设

民主选举,普选制作为社区选举制度的基础。选举制度从来被当作民主制度的一大基础。选举是民主的直接体现,是民主最基本和重要的实现形式,人民的统治只有通过选举才有可能实现。但是若保证民主的实现,必须保证选举本身的民主性,也就是普选制。城市社区自治作为一种城市居民直接管理社区事物的民主形式,普选制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合法性来源。城市居民选举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权利要遵循普遍性原则、直接性原则、透明性原则和自由性原则。

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直接民主、多数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统一。直接民主在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现实实践中还没有完全实现,有时要以间接民主加以补充,但是有学者已经论证过在我国城市社区自治中实现直接民主的可能性非常大,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被萨托利称为“民主原教旨主义”的直接民主形式将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方向。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过程中,总会有不同的意见,而多数民主是我们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但是多数民主不代表“多数人的暴政”,民主是代表多数人的意志,但是也要保护少数人的权利。协商民主理论对我国的城市社区自治的制度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人民主权不再集中于一个集体之中,不再集中于联合起来的公民的有形的在场,或者他们的聚集起来的代表,而是实现于具有理性结构的协商和决策之中。”[3]哈贝马斯称这种协商为交往行动,所有人能够平等的参与对话,体现了人们的参与和人民主权。我们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也需要这种协商的对话,形成一种民主协商决策和管理的方式。社区协商议事会议的建立是协商民主的体现。

民主监督,权力制约和法治的统一。在我国的城市社区自治的实践中,社区居民委员会行政化的倾向普遍存在,甚至有的已成为政府的下属单位,居委会的组成人员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显然与社区自治的本质相悖。当居委会滥用职权,侵害到居民的权利时,居民会议有权“用强力对付强力”重新选举居委会。居委会有权就一般日常事务进行决策和管理,但是涉及社区的重大事务当然是由居民会议全体决定,多数人的意见会获得通过。要发挥议事会议的作用,既对居委会的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又要避免居民会议的决定对少数人的权利造成侵害。而议事会议归根结底是由社区内不同身份的居民代表组成,自然会受到居民会议的制约。法治原则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支柱。此外,在城市社区自治的制度建设中,要始终坚持法治的原则,做到“依法治社区”。

3、政治价值的培育:城市社区自治制度建设的精神层面

民主价值是民主制度的精神层面,在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制度建设中需要培育哪些民主价值呢。

自由。“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自由是城市社区的民主自治制度不可或缺的价值因素。平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就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5]。在社区自治中,居民都是生而平等的,有着同等的人权和政治权利,有权实行自我统治和自我管理。当然,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法律之下的自由,过度的崇尚自由和平等会导致自由变成放纵,平等走向极端。参与。在城市社区自治中,政治参与是个尤为重要的因素,社区自治的程度与政治参与的程度成正相关,政治参与程度低也就意味着自治程度低。宽容。城市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很好体现了宽容的民主价值,不同身份的居民代表通过协商讨论,以更好的管理本社区的共同事务。责任。在城市社区自治中,责任意味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居委会的组成人员对自己行为的负责程度,二是居民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负责性。

以上是蕴含于民主制度中的价值因素,这些价值因素对于民主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这些价值因素,也就不能称其为民主制度了。

4、结语

当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还要走很长的路。我国的城市社区自治的民主制度也正处于建设阶段,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民主制度建设应该和政治教育与动员的程度协调一致。因为根据塞缪尔·P·亨廷顿的理论,政治动员如果超前于制度建设,人们的政治参与欲求与日俱增,但是体制却无法容纳,这样会造成政治不稳定和动乱。⑥这是我们建设城市社区自治,推进基层民主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特别警醒的一点。(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4页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页

[3][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M].童世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68页

[4][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9页

[5][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页

《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篇9

——基于参政党践行视角的分析

李春生

内容摘要: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无疑为未来的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乃至法制化提供了可能。尤其重要的是再次强调了“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虽然我们在政治协商的实践中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经验和积极的成果,但在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上还缺少更加规范有效的制度性安排。因此,这项任务不仅仅是执政党单方面的事情,而是包括执政党与参政党在这个制度框架内的互动促进的能力和水平都有待提高,这无疑驱使我们要责无旁贷的为推进我国政治民主的发展,巩固我国的政治体制,完成现代化艰巨的任务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协商民主执政党与参政党互动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我国的统一战线事业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东风下,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有了质的变化,从民主党派发展的数量上就可以得到证明,就拿浙江的民主党派来说,一般都已经发展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民盟从1980年恢复工作,由换届时候的800多位发展到现在的10000多),参政党参政议政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已经越来越关注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执政党一起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共同努力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不断奋斗。在发展迅猛的前提下,我们反思总结30余年来的工作,吸取教训,提炼经验,对于不断深化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推动我国的政治民主的健康有序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中共提出的“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这个新课题的破题,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梳理思路,强化制度,改进工作,以参政党应承担的政治责任严格要求自觉入手,提高我们的参政党履职的素质和水平。能够逐步加强和提高与执政党政治协商水平和能力,担当起与执政党政治协商的重任。

一、民主党派优良传统与与时俱进的关系

1作者简介:李春生,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民盟浙江参政党理论研究会会长,民盟浙江省委会副巡视员。

1我国现存的8个民主党派几乎都是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反独裁,争民主的过程中艰难的走过来的,并在这个过程中与中共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直至最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应该说,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解放后,又在中共领导下,为开创新中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哪怕在被冤枉被政治迫害以后,也矢志不渝的坚信党的伟大,坚信自己所参与的事业是符合中国大多数人民的意愿的,与党与人民一起,最终团结在改革开放的大旗下,同心同德的共同奋斗,为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我国政治民主的健康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最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的前辈忠诚于党的领导,踏踏实实的为恢复工作,落实政策,调动积极性,发挥党派作用上作出了努力,付出了心血。他们身上党派的光荣传统继承了非常的到位,并与时俱进的开创新工作,新局面,尤其是培养后备干部上的紧迫感,四化服务上的创新举措,发展成员上的严格把关与新老交替的历史责任感,都为我们后来者创造了经验和空间,并在改革开放的大局下,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矢志不渝,始终不放,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党的肯定,老百姓的欢迎。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89、14号文件的出台,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以来,再后来到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列入宪法,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和各自的发展都出现了空前的变化。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角色也随着89、14号文件的出台,而日益得到重视。通过有效的政治交接,民主党派的领导新老交替,光荣传统得以顺利继承。参政党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和历史使命中,在党的领导下,自身的努力下,开始从个人魅力型向注重集体作用发挥的现代政党管理体制转变,向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努力,向更加科学化,法制化的目标努力践行。为此,要求我们参政党不管是基层建设,还是领导班子建设;不管是思想建设还是理论建设等方面全方位的逐步推进,以适合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要求,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好参政党应该发挥的角色功能,已经显得日益重要。

二、贯彻宗旨与多党合作的关系

民盟章程的第一章“总纲”中的十二条,将民盟的宗旨交代了非常的具体和清晰,明确了我们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在宪法赋予的权利义务范围内,“按照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上开展工作”;坚持十六字方针,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一个参加,二个参与,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并在科学发展、经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世界和平等做出新贡献;尤其强调,要“把民盟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参政党。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我们的宗旨已经告诉了我们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因此如何更加科学的履行好参政党职责,在多党合作事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是我们一直面对的严肃课题,也是参政党与党长期合作,共同治理国家的神圣职责所在。

因此,我们的各级组织和骨干,要在认真学习章程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宗旨的精神,为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责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学习章程,我们就会进一步提高对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内涵精神的理解,能够更加自觉的承担起我们应尽的职责,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形象。

三、参政党自身建设与向执政党学习的关系

作为参政党的民盟,历来重视自身建设。从1980年正式恢复工作以来,几乎每年的工作报告内容都将自身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予以总结,我们是这样总结的,也是这样踏踏实实的在抓自身建设的。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自身建设工作抓的是到位的,是及时的,组织发展的健康有序,班子建设的科学合理,骨干队伍建设的常抓不懈,一大批骨干活跃在盟的中心工作中。自身建设内容比较多,但我们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能够根据发展的需要和形势的需要,不断创新。至今我们已经在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骨干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正在与时俱进的健康的向前发展。尽管我们的自身建设已经非常努力,但与发展的形势要求,与中共合作共事的要求,与多党合作事业的要求,与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与建设强大国家的要求等方面看,尚有很大的距离。而与执政党中共对比,我们的差距还是非常之大的,这种差距有她的历史原因,有她的客观条件制约因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参政党建设上的消极被动或者得过且过的态度,和我们明哲保身求稳的态度有关。口头重视多,实际花精力踏实去抓不多,开会目标要求高,但会后没有制度化保障,研究工作手段传统,思路保守,各行其是。例如,普遍对理论研究没有刚性的措施,长此以往,要想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只能是口号,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理论指导,没有理论研究,没有理论总结提炼。不对比不知道,认真一对比,与执政党的差距越来越远。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力度、手段、包括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越来越显著,而反观我们参政党自身建设,已经大大落伍,已经很难或者将会越来越处于被动的互动,并逐渐被边缘化。

因此,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要动真格,乘执政党建设的东风,以执政党为师,紧跟不懈怠,还有希望,否则会影响参政党功能的正常发挥,被历史淘汰。我们要有紧迫感,像抓政治交接一样的抓,抓出成效,常抓不懈。当然,我们还寄希望于大环境的优化,客观条件的改善,激励机制的调整完善,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把握好机遇。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后备干部的建设,制度化建设;抓好基层,密切联系群众,而不是搞花架子;搞好调研,接地气,在源头上筑牢我们的基础。各级机关专职的同志更应该主动补课,把有没有理论功底,有没有调研水平,调研成果会不会运用,文字功夫是不是过关等方面来考察一个干部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调研,下沉基层,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通过调研还能够考察品格,是不是能够将调研成果实事求是的上报,敢于讲真话,出实招。总之,要花力气抓,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四、本职工作与盟务工作关系的平衡

参政党历来重视每个成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围绕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发挥作用。这对参政党能够健康有效的发挥作用非常重要。参政党成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知识分子或者社会精英,其本职岗位作用发挥的好坏,对现代化建设起着直接的重要作用,因此本职工作做的好否,参政党是历来非常重视和强调的。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参政党党务工作,是参政党自己的章程所确定的,就拿民盟来说,她的章程就要求盟员履行的义务有:参加基层组织生活和民盟活动,缴纳盟费;密切联系群众,接受民盟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等等。说明我们参政党组织的成员不是一般的群众,他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参政党组织的成员,是参政党党员。对于担任各级组织的领导和骨干,更有严格的组织要求,除了以上所要求的以外,还应该担负起领导各级组织的领导责任,承担起组织发展和组织发挥作用的重任,调动最广大成员的政治热情,积极参政议政,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我们很多兼职的领导,可能你在本职岗位上是著名的学者教授甚至科学家,有的甚至本身就是学科或者本单位的领导,本职工作非常繁忙,威望很高,在做参政党党务工作的同时,尽管这些光环也起一定的作用,但可能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要对参政党内所担任职务身份的关注,历练自己的本领,率先垂范,认真履行职责,只有这样,这个组织才有可能是有战斗力的,这已经被参政党的发展历史所证明。我们的前辈就是这样在率先垂范的带领着我们一代代的传承光荣传统的,希望这样的光荣传统能够发扬光大。

现在随着统战事业的发展,参政党骨干担任政府领导职务或者政协人大等领导职务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是政治民主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对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视,被推荐去担任领导的成员,他们多数是参政党的精英,是组织多年培养锻炼的结果,理应认真履职,并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和平时接触中,就发现有的同志甚至对于参政党党务工作的态度开始弱化,积极性也开始减弱。这除了客观上确实新担任的政府职务或者人大政协等领导职务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应该得到理解外,但你党派成员的身份没有变,组织关怀你推荐你的初衷没变,党派成员对你寄予一定的希望期望没变。

因此,我们就得放下身段,尽量抽时间参加基层的组织生活,参与党派的党务工作,听取各自党派成员或者组织的建议意见,充实自己,并利用自己的身份,发挥更好的作用。事实上,我们确实也有不少同志弹的一手好琴,盟务工作与所担任的社会领导职务都能够兼顾到,由此,这个地方,这个基层的战斗力,凝聚力也特别强特别高,优秀人才也就比较充裕。党派成员本职工作与参政党党务工作的平衡是一门新兴的课题,也是一门传统与现实对接的课题,如何学习前辈在这方面的成果和一些先进基层组织的经验,与时俱进的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党派组织值得长期研究不断解决的难题。这个问题不能妥善的处理好,也会影响参政党的内部凝聚力,脱离群众,没有基层成员的认可,也会影响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机会,好好把握,弹好琴,是我们各级领导各级组织今后越来越要重视的问题。

五、理论学习与理论创新的关系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作为参政党成员,要想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责,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关心党和国家的政治,不断自觉学习统战理论和参政党党建理论是非常必须的。执政党在这个方面的经验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以执政党为师,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上,在政治民主法制化的征程上创新我们的理论学习环境和方法,这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政治民主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需要,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我们曾经为参政党理论学习创造了很多经验,并在创新中有所发展,许多已经作为我们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理论基础,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主动学习和创新理论研究,并在学习中关注理论指导实践的主动性还远远不够,甚至是嘴上重视多,实践操作上还是凭经验的多;眼前应付的多,长远考虑的少;回避理论探索的敏感性,怕惹是非的多;领导班子集体学习理论尤其是参政党理论的机会少,匆匆忙忙研究落实工作的多;基层组织学习统战理论或者参政党理论研究的更是少,许多组织没这个意识,应付参政议政的事情就觉得忙得无暇顾及,有的组织甚至连党派的章程都从来不学习,理论研究的动力普遍缺失。这有各级组织的各自的主观原因,也与上级组织的指导帮助太少有关,应该引起参政党的深刻反省。

试想,一个没有理论支撑的政党,能够成为高素质的参政党吗?执政党建党开始就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党建理论的不断创新,已经坚持了90余年,使得党的事业始终后继有人,充满战斗力,党的建设始终是健康的有序的,并引领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更是引起执政党的高度重视,举措多多,创新多多,深度力度更是令我们佩服之极,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西方学者卢卡奇认为:“没有必要的理论复兴,就不可能有任何实践的复兴。”因此,自觉的学习,主动的学习,创造条件的学习,始终不渝的坚持,参政党理论建设才会与其他建设一起,不断满足我们实际工作的需要,向着“高素质”的目标靠近。

六、多党合作事业与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关系

我们现在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度,已经被我们国家宪法所确立的。因此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或者所从事的多党合作事业是一项非常严肃而伟大的事业。我们作为参政党一员,有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光荣而沉重。光荣是因为所承担的历史重任,沉重是因为她面临的客观条件还不是非常令人满意,许多制度化的东西还未完善,但党和政府给予的信任和赋予的担子又不轻,参与了很多党派的工作,有的基层、地方的同志还经常感觉到得不到本单位领导的认可(本来已经是“义务劳动”),因此长此以往就影响到积极性的发挥。

但应该看到改革开放这30几年来,多党合作事业和民主法制的发展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政治民主发展也在逐步跟上,我们应该坚信,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尽管有困难,但那是发展过程中的暂时问题,将随着执政党不断健康的发展而得到解决。我们继续坚定信心,以执政党为师,在努力实践的基础上,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走好我们的每一步,踏踏实实的做好我们的实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必将不断为推动我国的政治民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因为她是符合中国政治发展规律的制度,前景光明广阔,道路艰难,还会长期存在,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急不得,更等不得,唯有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为这个事业而辛勤的耕耘。

结语

我们面对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关系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群众路线与作风建设的矛盾,警惕参政党有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官气滋长风气的发展;群体作用发挥与制度创新的矛盾;经验运用与理论指导的矛盾;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如何有机结合的矛盾;长远目标与应付当下工作的矛盾;组织建设工程内各项建设之间平衡发展的矛盾;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在长达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所带来的新的发展中的困惑有待释疑诠释的矛盾等等,都有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解决。

执政党提出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以提振党员的坚定信念;执政党也同时对我们提出了希望,要求我们做到道路自觉、制度自觉、理论自觉,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对我们更好的理解执政党党建和参政党党建的立足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是我们今后一切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努力的目标。因此,对“三个自信”和“三个自觉”理论的深刻理解以及以上这些关系的处理好,可能将非常有利于我们能力的提高,我们凝聚力的提高,党派群体作用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校学生会体育部本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爱岗敬业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