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德育教育的意义

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作为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随着新时期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中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将德育思想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中, 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2 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1 中国传统道德对中医护理的要求

“医者仁术”。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可见具备高尚的医德是亘古以来对医者的要求。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始终与中医学的发展休戚相关。无论是在短简残篇的先秦典籍里, 还是其后的鸿篇巨著中, 都可以找到中医护理范畴的论述。因此, 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需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将教书和育人结合, 相得益彰。

2.2 护士职业特点的特殊要求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 要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 防止毒瘤危害社会, 就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而护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就是未来的“白衣天使”, 被赋予神圣的职责, 那就是促进健康, 预防疾病, 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护理工作包含了技术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 内容广泛、具体、琐碎且辛苦。在工作中护士不仅要动脑、动腿、动手, 而且要学会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护士只有真正热爱护理这一本职工作, 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才能爱岗敬业, 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处处为病人着想, 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尽职尽责, 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一美称。

2.3 当前社会发展和意识形态的要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某些护理人员价值取向庸俗化、护患关系恶化, 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 加强护理人员特别是护生的德育教育势在必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 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无限的关心呵护”使得孩子自我意识很强,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基本的责任感。然而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患者, 未来工作的直接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其行为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因此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必须要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利益出发,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职业使命感, 尊重生命价值, 爱病人胜于爱自己, 愿意为病人献出一切。

3 如何对护理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1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敬业精神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 专心经略财物”、“不得以彼富贵, 处以珍贵之药, 令彼难求, 自炫功能”。清代《吴鞠通行医记》中亦写道:“良医处世, 不矜名, 不计利, 此为立德。”李时珍历经27年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写成《本草纲目》。通过这些实例的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忠于职守, 热爱本职的敬业精神。

3.2 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道德感, 强化“慎独”意识

“慎独”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礼记·中庸》:“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通常指一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仍能自觉坚持道德观念, 谨慎遵守道德原则。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更是护理道德的一种境界。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中即说:“夫医之为道, 君子用之以卫生, 而推之以济世, 故称仁术。”说明医者要以仁爱之心尊重生命、善待患者、博爱群生。护理工作中的每一项治疗和护理都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 绝对不能存有侥幸心理。然而, 护士在临床中单独工作时间多, 繁忙碎碎, 极易产生厌烦、麻痹、松弛等不良工作情绪, 引发护患纠纷, 甚至酿成事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道德感, 自觉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 确保病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3.3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教育

教育者要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 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众所周知, 中国传统文化堪称伦理文化, 由此决定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教育必是伦理型教育。伦理至上的精神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而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因此, 中医文化的发展必然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仁”, 而医术作为一种消除病痛、完善健康的手段正是对应了儒家的“仁义”思想。中国绵延几千年的中医学, 在漫长的萌芽、成长、成熟、繁荣中, 形成了自身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 从耳熟能详的“不为良相, 当为良医”到“医乃仁术”等至理名言, 都表明医者要有高尚的医德。我们提倡学生除了认真钻研本学科课程之外, 也要博览医古文和中国医学史等书籍, 教育学生学习历代名医宽厚的文史哲知识功底和高尚的医德风范,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教育。

3.4 教师通过身教率先垂范来影响学生

“身教胜过言传”, 教师在教学中要率先垂范, 以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比如教师在讲课示范操作时应以身作则, 假模型要当成真病人一样慎重对待。如若教师如果言行不一, 不仅对学生起不到教育作用, 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影响教育效果。教师的榜样力量和学风的培养是分不开的。良好的学风对将来医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品格, 这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3.5 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品德修养, 陶冶学生的情操, 应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活动。如中医论坛、针灸推拿协会、健身协会等, 给学生的课余生活以适当引导[1], 开发学生的潜能,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 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中医文化的认识, 使其获得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更加广博的文化知识, 和对中医文化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真正热爱所学的专业, 并将之作为终身的事业去奋斗。

摘要: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护理学的分支。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 增强道德意识, 提高道德修养, 使护理职业道德转化为护理人员内在的品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医护理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孟亚平.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德育模式[J].亚太传统医药, 2007 (5) .

上一篇:浅论新时期青少年犯罪防治对策研究下一篇:基础护理认同教育的实践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