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修改版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修改版(精选9篇)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修改版 篇1

雷雪锋 旬阳县蜀河镇吕关小学

信息技术的到来,让我们步入了信息新时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都有着明显的改变,大大的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技术的一日千里及其对各个领域的冲击,正影响着几代人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也正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它的来临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生活在偏远的山村学生所见所闻必定没有城市学生的宽广,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弥补不足,让学生也能见多识广。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服务于学科教学,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和尝试实践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意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从国家的高度明确地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要求提出来,这既反映了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说明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对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材的重要性。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各地发展速度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农村小学相对发展更为缓慢些。

农村小学快速有效地跟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是刻不容缓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新理念有机融合已成为“终身学习”最根本的基石。我们脱离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观念的更新只能是一纸空文。可以说教育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因此,实现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1、多媒体设备质量和数量上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农村学校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意识到这一点,渴望利用多媒体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事实是,农村中小学大部分学校多媒体教室往往只有一间,甚至没有。教师备课时精心设计,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但要结合多媒体教室课表轮到哪个班,这个班才可使用,真到可以使用时,教学进度已经不允许,不能实现多媒体设备的常态化使用;所以每个教师上课时不可能堂堂都使用多媒体上课。就算从上面好不容易配送一两台“教学一体机”,但是在使用后不久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联系厂家或售后都不能及时解决问题,让有效的教学资源白白浪费!

2、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不强。

农村小学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亟待提高。农村小学目前的师资现状是农村中学好于农村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或集镇小学好于一般农村偏远小学,但就算是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农村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不强,更何况师资力量普遍薄弱的农村偏远小学呢?这种师资现状造成部分学校多媒体设备成为摆设,根本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不少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功效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手段,花拳绣腿搞花样,没有它,学生照样能出好成绩。还有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早已经习惯了粉笔加黑板,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太麻烦、太困难。还有的教师有心使用好多媒体,但是自从师范院校毕业的那天到现在,十几年不离三尺讲台,不离山沟沟里那巴掌大的一片天,外面的信息世界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还有的教师虽然家里购臵了电脑,学校也有电脑,但缺乏钻研精神,对于多媒体教育技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仅会一点皮毛知识,打字尚且不够熟练,更别提采集、制作、编辑图片和音视频等教育教学资源了。还有部分老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多媒体设备的正常开关操作都成问题,确实难以胜任多媒体教学。基于种种原因多媒体教学便成了教师和学生偶尔去感受现代教育手段的一种气氛,虽然备课笔记教具准备中经常出现“多媒体”,但事实上却没有真正使用。

3、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现代教育手段相脱节。

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在农村家庭中安装电脑连接网线的家庭不到20%,而家长中使用微信、QQ等通讯工具的也不到70%。这就是目前农村家庭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大概情况。学生在学校使用电脑等设备毕竟还是有限的,而回到家里又没有学习的平台,这也是农村小学生在转变新的学习方法的一大障碍。

三、在农村小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与途径。

(一)应用信息技术,应变教育发展形势。

1、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以此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效益。对农村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级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指导、注重引导,力求重在运用、讲究实效。举个很实在的例子:远程教育在农村小学已经有几年了,但有很多学校都没有充分利用,有的甚至让设备闲臵、浪费。上级有关部门就应该对这些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帮助解决,让每所学校的教育设备都能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做到“边建设、便发展”的目标。学校的发展方向与领导的决策息息相关,只有领导重视了,才会制定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规划,才会舍得投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备,也才会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搭建交流的平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教师作为投身教学改革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教育信息化起到推动作用。领导和教师只有方向统一,步调一致,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才能稳步向前。

2、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素养。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教育信息化的素养,并不是每个领导、每个教师天生就有的,何况这些理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历史的前进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只有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注入到学校领导的头脑中,才能让领导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作出与这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相适应的决策,才能让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迈上正轨。只有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着重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才能保证教育教学信息化全面实施。

3、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有的领导把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设起来的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远程教育设备和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闲臵在一边,仅作为供检查、参观、炫耀的摆设,对学校一线的教学改革起不了多大的实质性作用。有很多教师仍只是片面地追求高成绩,教学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而对新形式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不甚重视,不注重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也不注重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对新课程的改革漠然视之,不仅阻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对学校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不论在教育工作的那个岗位上,都应该积极转变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让这些教学设备物有所值、物尽所值、物超所值,加速推动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让自主和创新精神在学生升上得以体现。

(二)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只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其实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而开放性也不仅是改变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创设更大范围、更多人参与的交互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和环境。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并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种探究性学习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和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材能力素质培养的另一种重要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中,借用录像,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包装”成“礼物”赠给学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兴奋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多媒体网络提供的外部刺激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既看得见又听得见,还可以动手操作。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计算机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计算机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的交响,使左右脑半球都受到刺激,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用多媒体很适合创造出学习的情境,使学生从五官感觉乃至心灵的撞击,也更能帮助他们谙知内涵而举一反三。研究表明,精彩的多媒体演示会使学生的刺激记忆延长,这种刺激会在潜意识内渗透到学生对其它学科的研究,从而形成学科的交叉,而学科之间结合处更能激起学生的创造欲和灵感。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根据现代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手段多样化、现代化的特点以及信息变换的特定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几个教育资源库网站:

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http:/// 小教资源网http://hxghju.lingw.net/ 小学资源网http:///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修改版 篇2

一、创设习作情境,丰富习作素材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习作教学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然而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许多教师认为习作教学是费力不讨好,特别是学生写作文时找不到合适的素材,以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优教班班通在农村学校的开通,使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实现信息化成为了现实。融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于一体,动态感强、信息量大,易于再现生活原貌的习作素材能直接在课堂上展示,创设和谐宽松的习作情境的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习作素材。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写我喜爱的一种美味》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播放一段火热的酒店用餐场面,通过视频中热闹的场面,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以及顾客享受美食时的神情,唤起学生对品尝美食经历的回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一种美食的色、形、味、香,只通过教师的语言是很难描述清楚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能变得具体可见。通过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美食图片,将一道道让人垂涎欲滴、口齿留香的美食完整得再现在学生眼前,结合已有的味觉感受,学生自然将自己喜爱的美味的表象丰富起来,此时要详细具体介绍一种美食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提供好词佳句,丰富习作语言

学生“语言贫乏”是现阶段农村学校习作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习作内容空洞无物,语言贫乏平淡,用词混乱且词不达意。习作中学生常常急不择言地用他们一知半解甚至并不理解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着“词不达意”、“言之无物”的现象。有些孩子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挖空心思、搜肠刮肚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很累很累”、“很生气”、“太好玩了”、“高兴极了”等模糊的字句反复在习作中出现。正因为语言贫乏,所以学生普遍认为习作“太难了!”因此除了让学生平时多积累词汇外,化解学生想写又找不到词语表达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写作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好词佳句。

例如在《介绍家乡的“名人”》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定描写对象,教师进行写法指导之后,利用白板给学生提供优秀习作范例,圈画出例文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用这些词句将自己头脑中的“名人”联系起来,使印象中的人物更加丰满。这些词句学生并不陌生,但只有在写作文时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不是习作教学的目的,但长此以往,学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词句运用多了,自然就掌握词语的意思,领会句子的用法,今后在习作中自然就能运用自如了。

三、展示优秀范文、拓展习作思路

为了给学生提供优秀的范例,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读范文。尤其在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的时候,除了不停地动嘴讲,还要动手不停地板书要点,教师筋疲力尽,但学生所能接收到的信息却十分有限。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老师将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料,涉及到的重难点、范文以及总结性的观点,用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不仅学生一目了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范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直接迁移到作文中,学生作文的思路即可开启。在这里,范文成为一个台阶,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信息化手段等于给学生“一根拐仗”,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创造有利的心理条件,让学生主动投入写作活动之中。这样的习作课堂不仅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而且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了知识面。

四、再现学生佳作、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并予以保持,才可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每次习作之后,总是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好评,能使自己的作文成为习作讲评课上的范文,也是学生写作文时的一大追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大面积展示学生的习作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利用实物投影、拍照上传等手段,习作讲评课上,将批改之后的学生习作分成不同类型,可以展示整篇优秀习作,也可以展示一个片段,对于一些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哪怕是习作中有一句话写得妙,甚至一个词语用得准,都可以给予展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分享每次习作的成功之处,找出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得到展示的机会,更容易找到被肯定与赞赏的满足感。如此一来,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习作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作文能力得以提高。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修改版 篇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通过一个新颖、实用的课件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以说新的教学手段刺激衍生出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一改往常的生硬讲解,将知识硬生生灌输给学生的状况。学生也不是一味地接受由教师塞给他们的知识,学生变得积极自主。教师的工作重点也从以前的知识准备和知识传授逐渐转变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智力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优势有以下几方面:

一、使教学更有效,促进教学最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的过程,从而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在古诗《池上》的教学中,枯燥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荷塘的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怎样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呢?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文的情景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快乐和美妙的自然景象,使学习更有效,教学最优化。

在英语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把静转化為动,把枯燥的英语字母变得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接受、自主学习,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歌声与笑声,还有学习的讨论声。不再是单一、乏味灌输式的学习。英语教学中学生看到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就会主动探讨教学重、难点,这样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动画、影像等把单词、句子、短文、儿歌示范给学生看,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运用计算机把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集于一体,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

科学课中讲解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的内容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聆听背景音乐,使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火山喷发、地震的起因、破坏程度的实景展现,震撼力强烈,这就是一“景”胜过千言万语,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大大加强,地震、火山的情景历历在目,学生在教师讲授的同时得到一次心灵的升华,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这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

在体育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体育教学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而利用信息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通过动画和影像把空中动作定格示范给学生看,使学生看清楚每一个技术动作细节,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动作要领,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拓宽了,因此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融会贯通。

例如,在音乐课《红星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下载到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中播放《红星歌》动画视频,利用直观的演示告诉学生《红星歌》这首歌的由来,之后教师把本节课需要掌握的节奏制作到课件中,上课时采用做音乐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制作好故事中各个人物的头饰,让学生模仿歌曲里的情节演一演,学生热情高涨,他们在玩中很快掌握了节奏。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指导下,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工作不断探索出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把小学语文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与计算机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计算机应用”四结合。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修改版 篇4

金长余

(甘肃省永昌县城关一小 737200)

[摘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合理、高效的工具,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创造一切必需的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证学生从始至终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创新的有效工具。如果充分发挥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而有力地推动新一轮地教学改革。

[关键词]情境创设;激发兴趣;突破难点;探究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数学教育的现状,使数学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信息技术更有效的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就像使用传统教学手段一样自如、流畅地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完成数学知识的教与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同时也为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创新,获得知识能力上的提高;满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由于其自身独具的资源的广泛共享化,信息呈现方式的多元化等特点,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新的动力,使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使我们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与数

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目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实践来看,信息技术自身的特性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有效的保障。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地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通过虚拟现实形象深刻地反映和再现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够迅速地进行信息的反馈和调控,能够有效地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合理、高效的工具,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创造一切必需的条件。那么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接合,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巧妙创设学习情境,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证学生从始至终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与新知学习有关的动画、声音、文字、网页、图片、视频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出符合学生心理条件和认知经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进而更好的完成对新知的学习。

在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现了这样的情境:森林运动会上,小猴、小鹿和小熊猫要进行独轮车比赛。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鹿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小熊猫的车轮是方形的。画面一出现,立即吸引了所有学生的视线,就连一些平时不太喜欢数学的学生也认真的关注起画面来。激烈、有趣的比赛结束后,小猴获得了冠军。由此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又为什么安在车轮的中心位臵?由问题情境引发的探究往往是最具研究价值的,学生在探究心理的引导下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接下来就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尝试画圆、剪圆、折圆找圆心,利用圆形硬纸片探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圆

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以上环节我都安排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演示、讲解,并在学生间进行比较、质疑,帮助学生形成共同的认知;再针对学生的发现,由计算机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态演示给予验证;最后,投影屏幕再次出现课程伊始三种形状车轮转动的过程,结合画面,学生借助本节课已掌握的圆的特征圆满地解决了课程伊始所引发的问题,并推而广之发现了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在探究兴趣的激发、学习问题的提出乃至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它能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强有力的现代化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它们之间的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加速新知的形成和巩固。研究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94%来自听觉和视觉,;人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交流中所说内容的70%。这充分表明,人们获取的信息量与感官刺激的形式密切相关。如果刺激是多样化的,那么,知识的获取将大大优于单一感官的刺激。而现代信息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的功能等多种信息呈现功能相结合,就能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刺激获取信息,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虚拟实践与真实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创设这样的一个环境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刺激下形成对新知的有效认知。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我利用课件依次闪烁、移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颜色、不同于静态实物的动态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而有效的刺激,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长方体的清晰表象。再通过对长方体实物的研究,形成对长方体的具体认识,初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这时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就能充分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任意面时,与其相对的颜色相同的面就会闪动并与其完全重合;点击棱时,画面就会出现红、蓝、黄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相同颜色的4条棱依次不断闪动并重合,生动地证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分为三组且每组中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点击顶点时,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同时闪动,展现出了顶点是相邻的三条棱的交点。学生验证

了自己的发现,就会感到特别高兴、自豪。

2.用信息技术消除思维障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而有些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生的认识程度来说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了鲜明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运用信息技术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繁为简,使学生能相对轻松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例如,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我运用课件模拟两辆汽车相向运动的运动全过程,使学生不仅对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同时还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2小时、3小时呢……直至相遇。在此基础上,将相遇问题运动的全过程抽象成线段图,一方面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静止的线段图所反映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静止的线段图又便于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3.信息技术能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大容量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在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后才能了解到,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相对滞后。而利用计算机和实物投影仪等信息技术设备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及时检测与反馈。一方面能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有利于纠正错误认识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学生的头脑里“过夜”,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教与学的内

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应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学会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

1.创设情境:“十一”来临了,教师们打算结伴分别到北京、苏州或西藏三个地区旅游。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解决教师在出行既经济又快捷的最佳方案?

2.组织学生讨论出游前要考虑的问题。如:去那个地区?路程有多远?选择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少钱?在各个地区的开销是多少?需要带多少钱?……

3.学生交流明确本次活动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你打算去那个地区旅游?

(2)选择什么交通工具?路上要用多长的时间?(并说说理由)(3)需要准备多少钱?

4.为学生提供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网站。如与三个地区有关的:交通信息及票价查询网站,旅游消费服务网站,天气查询网站等,让学生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中学生自行分工,有的查询路程、出发时刻及票价,有的查询在目的地的消费价格,有的查询目的地的天气情况,有的记录数据、有的进行数据整理并计算出结果等。

5.同组整理数据,交流意见,汇总想法形成共识。

6.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评价。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思考后,提出了很多方案,这时在全班进行交流,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或是还有什么问题及发现,大家共同研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搜集、加工、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基本保持不变。数学学习不是

为了消除学生间的智力差异,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有差异的学生通过有差异,但又符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和进程学习有差异的数学,从而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优等生积极主动参与,学困生被动消极地跟从。现代教育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例如,我利用网络教室的训练型软件进行教学训练时,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状况,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地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和不同的速度来进行解答。对于解答的结果,计算机可以及时进行评判,并进行鼓励和赞扬。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使用帮助按钮来答疑解惑。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张扬了个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了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修改版 篇5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石坡乡中心学校

侯翠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壶关县石坡中心校

侯翠芳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渗透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工作。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势在必行,然而如果滥用信息技术,盲目依赖多媒体将适得其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主次分明,注重实用性,应用信息技术要保留传统,传承“做”的直观教学。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课堂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渗透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现代信息科学发展的主流之一。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信息技术可以使工作过程变得生动、高效。目前,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在我们这些偏远的山区,还没有实现班班通,师生24时互动等先进的设备,信息技术主要运用于课堂教学。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具有严谨的知识系统性,链状结构性,在训练学生思维方面具有独特性、科学性。因此,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尤为明显。现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量富有情趣的情景,不仅使小学生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某些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更能加深学生记忆。新时期的教师们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同时,努力探寻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的活泼新颖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具吸引力。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生活等学习情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可以制作一组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幻灯片。上课开始时老师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总是按绿、黄、红的顺序变化。这时老师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它总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继而讲述:“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循环小数》。”这样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记忆更加深刻,从而突 3 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进行处理,使数学知识更形象、更直观。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可以把数学知识由抽象变具体,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降低教学难度。如在讲授三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一课中, 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 先直观地演示平移的过程, 让学生跟着数平移的距离, 初步感知平移,然后在物体原来的位置用不同颜色标示出物体的一个点或者一条虚线, 以这个点或这条虚线作为参照来判断平移以后的距离, 并抽象概括出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又如: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用多媒体展示图形的分割、拼摆、割补等会更形象、方便,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3、现代信息技术能提升练习效果,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生。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还培养了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练习,可以大幅度的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省时、高效。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学生能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解题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其创造力。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其创造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利用多媒体,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操作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

4、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凝聚学生注意力。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小学生听课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疲倦,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势在必行。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用好了益处多多,否则将适得其反。

1、滥用信息技术,片面追求多媒体表现形式新颖多样,必将造成课堂的华而不实。

在国培研讨中,有一位教师提出:“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所有的优质课比赛中,没有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大多数老师都会认为课件用的越花哨,课越成功。难道真的是课件越花哨,课就越成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课堂势在必行,但是如果片面追求多媒体表现形式新颖,本来三两句话可以讲明白的问题却用大量多媒体形式来表现,使教学流于形式,造成教学过程的华而不实,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2、盲目依赖多媒体,完全抛开传统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眼高手低。

盲目依赖多媒体,完全抛开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节课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不论什么内容节节课都用多媒体,忽视常规的教学手段,基本的几何作图也用电脑展示,学生被课件牵着走,这就背离了教学的初衷,造成学生视觉疲劳,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会使学生丧失基本的动手能力,变得眼高手低。例如:一些几何作图的教学,如 5 果教师不亲手作图教学,而利用电脑技术化,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错觉,认为只有信息技术才能作好,以至于学生“懒得动手”。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优化应用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地结合使用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节节课都用。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数学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地方,恰到好处地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我们老师要牢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灵活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好,能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滥”用信息技术,“盲”用信息技术,要选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整合点,实现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优化运用。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主次分明,注重实用性,不要追求花哨。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在利用多媒体时,我们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考虑的是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画面美观性,不仅要注意画面光亮度、大小、呈现的速度、色彩搭配等,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画面不要太花哨,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根据数学学科的需求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要保留传统,传承“做”的直观教学,不能丢掉粉笔、黑板及教师的示范作用。

计算机与黑板一样也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不能科学地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主要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要让信息技术变成教学的唯一方式。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小学生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成为蜻蜓点水,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体的重量,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修改版 篇6

河南省滑县赵营乡实验小学 陈国红

摘要: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时,创设情境。激情练笔,读写结合。

二、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基本能力。轻易突破教学难点。恰当而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直接形象与抽象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课文的难点。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

四、学习中穿插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真正有益的知识。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空间。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足发展。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 拓展

随着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巨大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学领域由于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正出现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以它灵活快速地综合处理和控制信息的特点,更显示出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强大优势。以下浅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

1、引入新课时,创设情境。

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出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效果会好很多。如《北大荒的秋天》,这是一篇叙事写景的文章,作者通过记叙北大荒的所见所闻来表达对北大荒秋天美景的热爱之情。对没有见过北大荒秋天的学生来说,很难体会到草塘北大荒的美丽风光,在教学前,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秋天的美丽画面,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转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

2、激情练笔,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必须转化为运用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练习、提高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时候,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之后要求按本课的写作方法仿写一篇写景的文章。我先指导学生找出《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作顺序,再学习全文,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写法,有远景的、有近景的,让学生仔细又听了老师富有激情的介绍时,个个跃跃欲试,我看“火候”已到,便要求学生仿照《记金华的双龙洞》写法写《美丽的公园》。不到二十分钟,多数同学就完成了四、五百字的习作。

二、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基本能力 技术辅助识字教学。

汉字是十分有趣的。一个汉字,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的信息。如果能直接的观察汉字的起源、意义等能提高识字效率,一种可行的办法是追溯字源,并引进多媒体技术。例如,“日 月 山 水 羊 牛 犬 刀 ”等字,从字源来说都是象形字,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显示这些字所代表的形象,并给出甲骨,金文,隶书,楷书的演变轨迹。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每一个字的笔画或间架结构上的特点以及笔顺的先后次序鲜明地动态表现出来,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轻易突破教学难点

1、恰当而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直接形象与抽象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课文的难点。

例如:学习《英英学古诗》。在学习描写李白的古诗《静夜思》时,看到月亮的变化,适时地调出晚上月亮变化的图片;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再细读课文,对《静夜思》内容就有了深刻的了解。2、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

如《美丽的大公鸡》一课中有个生字“啄”,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受先前所学的“家”字的影响,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我接着说:“那我们现在就看清楚这个虫子在那里。”这时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的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这一点。

四、学习中穿插游戏,皮亚杰认为在学校教学中要重视儿童的游戏,尤其是低年级,游戏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有利的杠杆作用,应将阅读、文学欣赏利用多媒体技术改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真正有益的知识。

要使多媒体技术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比如,教师可以设计“闯关”的游戏。读正确拼音可以进入下一关,读正确词语进入下一关,回答正确课文中的问题进入下一关,这种“闯关”的游戏可以大大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较快的掌握所学内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但要注意的是“游戏”不可时时用,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依赖性,反而使长期的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搭桥铺路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怎样体现主体性原则呢?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学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理解。通过人际交互,可以为学生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交互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如:在讲授《人民大会堂》这一课时,在参观大会堂的地点时,不是教师带着按课文的顺序一个一个的学习,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有选择的观看介绍各个地点的录像,并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学习。最后还让学生从录像中抓拍一个画面,制成纪念卡,进行了语文词语的积累,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空间。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一是课内提供资源,进行有机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海上日出》一课是一篇词句优美的文章,但对于生活在远离海洋的孩子来说,是一件既陌生又向往的事情。说陌生是因为没有面对过真实的大海,说向往是因为读到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有一种看海的欲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就可把遥远的大海拉近到孩子们的眼前。如“浪”、“沙滩”学生只要点击课文中这些词,界面上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视频。学生在视频的基础上了解词义,增加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读课文时就身临其境地领悟到课文意境。这样的视频补充将丰富文字内容,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再如:在教学儿歌《秋天到》一课,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蔬菜词语,如:白菜、香菜、芹菜、茄子、西红柿等,我们根据词语的构成,对词语进行拓展,在学习“绿生生”一个词的同时,教师又为学生准备了黄澄澄、黑乎乎、绿油油、红通通等词,并配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阅读,学生乐于参与学习,而且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提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二是布置任务,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1)在上网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良信息甚至垃圾信息,教师及时加强了上网的思想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及时、自觉、有效地抵制,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网德和网络观。这将影响学生一生的网络价值取向。

(2)网络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主题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概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在网络上怎样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比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都重要。

4、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足发展。

由于电脑允许无限次纠错,又不产生任何增额成本,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胆量,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已的喜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修改版 篇7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 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师, 我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声像结合法, 从而化静为动, 通过课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使一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使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如在语文教学《火烧云》中, 我尝试运用课件, 选用活泼有趣的动画情景, 配上动感的音乐, 制作出生动活泼, 色彩鲜明的动画, 使同学们个个瞪大眼睛, 竖起耳朵, 认真看着, 专心听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情绪饱满, 学得轻松愉快, 活动气氛活跃, 对故事的理解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因此, 教学中利用课件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生活经验受到局限, 可是健康的成长则需要不断获取新的信息。而学生作为学习者, 有些信息可以直接用感官感知, 有些则需要通过电脑、电视等媒体, 或通过数字符号等间接感知。因此,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电教媒体的优势, 延伸学生的感官, 延长其感受时间、极大的拓宽其思维空间、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 也使其思维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如《虎门销烟》一课, 对于学生来说, 如果没有看到鸦片给中华儿女带来的沉重灾难, 就很难想象民族英雄林则徐当众销毁鸦片时人们的兴奋场景, 以及虎门销烟的经过等等问题,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 把虎门销烟的经过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为他们的认知提供一定的动态条件, 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其思维空间。因此,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 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使其开拓了视野。

3. 发挥学生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了想象才会有创新意识, 才会有发明创造。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样的, 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更能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任由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遨翔。我们可利用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利用电脑进行课外阅读和简单的写作。学校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 定期为学生安排电脑上网时间, 让学生在随意点击中自由想象, 一篇篇奇特的、充满想象的习作不断呈现面前, 同学们常常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 老师在品读学生的习作中也常常被学生奇异的想象所折服。

4. 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我们知道, “良好的学习心境是成功的一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 如利用课件制做一棵“会说话的草”、一片“金色的草地”……用这些活泼有趣的方式传播着教学知识, 引导学生愉快轻松地去体验, 有利于学生健康愉快情感的形成。特别是在阅读活动中, 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中的立体声教学效果, 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情境, 从而唤醒学生内心深藏的强烈的情感。

二、有利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 开拓教师视野, 转变其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实施, 使教师要经受更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钻研学习新知识, 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紧跟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 我们教师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学习, 转变教学理念, 使教师的视野更宽、思路更广、观念更新、方法更科学, 那么学生受益也就会更多。

2. 减轻教学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的推广运用, 为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便利条件, 节省了时间, 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与学生沟通, 并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达到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有机结合。我对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 让教师谈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体会。曾有一位教师这样对我说:“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 是真正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满足仅于图片、图书等, 活动中学生的兴趣不高, 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课前把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一些图片等按照教学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形象生动, 从而使活动更具吸引力更好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有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可见, 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既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家园共育

今天,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广泛应用, 丰富了家园共育的活动内容。告别了以往小学互动活动以教师为中心, 向家长报告学校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的传统的家园联系模式。进而改为运用多媒体技术, 使单调的“家长会”变的多姿多彩。在开家长会前, 我们可通过大屏幕的闭路电视, 让家长进一步直观地了解到学校基本情况, 近期教育教学计划及新举措, 同时针对部分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定期来校参加活动这一特点, 我们创建了学校网站, 开通了家园互动平台, 以便家长在百忙之中及时与学校沟通, 使家长了解学校、信任学校、更信任我们的教师, 真正做到了家长、学生和学校零距离接触。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修改版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育;应用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尤其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成为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而只有小部分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因而,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信息技术有助于对学生兴趣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会帮助人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持之以恒地去探求,而创新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小学生正处在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我们的教育培养内容,将会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技能、人格等的形成,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小学所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运用兴趣、信息技能、信息道德等基础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可发挥巨大作用,它的简洁性和直观性都是传统识字写字教学无法与之媲美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学生记忆力、拓展学生思维、减轻教师说教无实的负担等方面,都与传统识字写字教学有着天壤之别。诸多识字写字教学案例的实践经验证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极大地改善学生识字写字的学习效果。其优势有:

1.帮助正音,以提高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使字音有共同、统一的标准。新课标中要求讲普通话,这就要求必须正确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汉语拼音是一套记音符号,通过学习汉语拼音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学和矫正读音,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学生的兴趣,又容易记忆。但许多偏远农村或口音浓重地区的教师普通话不够规范,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读音。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学习字、词、句的时候用计算机标准的声音来代替部分不规范教师的读音,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2.演示书写,展现汉字书写的进化和简化过程,学好汉字的内涵修养,规范书写标准。新课程的语文课标要求学生按笔顺、注意间架结构、规范书写汉字。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可以分析字的结构和笔顺,把写字的全过程(包括起笔、行笔、收笔)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既易于理解,又便于记忆和摹仿。

3.了解字形。汉字是由独体字或合体字形成的方块字,分为上下、左右、包围、半包围等多种结构形式。偏旁、部首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一个偏旁、部首一般由两笔或更多的笔画构成。用信息技术来介绍字的偏旁、部首就容易多了,运用信息技术很容易具体、形象地体现出来,部首用一种颜色固定不变,其他的部分用另一种颜色一换,新字就产生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比较。

4.理解字义,正确使用。汉字是表意型文字,它博大、厚重、美丽、睿智、缜密,为汉字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创造了条件,而大部分汉字能独立表意,它们既能表达一定的概念、情感、意象,也能使人产生联想,體会汉字的演变规律和构形规律。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识字写字教学能帮助学生在文字的认知领域建立一个科学、有序的系统,它具有科学、规范、易学、易记、高效的特点,使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在接受刺激的同时,又主动地协调运作,实际体验读、说、听、写。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着教育的发展环境,同时也改变着学生学习的发展环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能够使我们更加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数学教学的这种进步改变了以往传统课堂的乏味枯燥、一成不变,将平白的文字转化为动态图形,将一些用语言难以形容的图形、转变等在学生的眼前清晰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尤其对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更加有利。

总之,信息技术是现代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独特优势,使之与具体教学有机结合,才能使小学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斌.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构建四步骤[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6).

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9

作者姓名

樊 田 涛

工作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小寨镇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15929310182

电子邮件 ftt 1978 @126.com 证书编号 CN-ZG-NO: 012-12-0401058

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现代社会,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之后,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媒体,在现代教育教学的实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有效整合,通过这种整合,使信息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通过这种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便显示出了它作为教学媒体,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本文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介绍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方法,以及实施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字】 信息技术 语文 农村教学

【正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新教学理论,新的教育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有所转变,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而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媒体对于促进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且信息技术逐步走进了中小学课程,成为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工作的有效媒体。正确认识并使用教学媒体,合理的设计选择教学媒体,是实施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的形象,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所需要求。

信息技术在支持现有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推动着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对自然、社会有着独特的兴趣,凭借着好奇,他们希望自己成为探究者、研究者,更希望通过切身实践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所以利用这个动机,将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获取亲身体验,逐步形成敢于探索,善于钻研,乐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单一和教学方法的死板,缺乏新理念支持。一直影响着学生素质和学校质量。而现在信息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它以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以超容量,多内容的特点,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大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适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大大缩短知识传授与反馈过程,会增加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要把学生对语文的感情煽得旺旺的,把学习兴趣的熊熊烈火点燃。”他们的名言高度凝练的概括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他们勤奋学习的无穷动力,是引导他们跨入知识殿堂的力量源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才能主动与老师一道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去探索语文学习的奥妙,去感悟下笔如有神的快乐,去体验获得成功的欣喜。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音乐及灵活多变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可以最大限度的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新知,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新课《竹影》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演示: 首先,我问学生们喜欢猜谜吗?然后他们看到一段投影展示: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墨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在设计这一导语时,是完全按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念安排的。猜谜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形式,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从生活走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借助于猜谜的展示,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能充分激发学习兴趣,使其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之中,使得学习变得愉快轻松,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情感转换过程,以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

农村初中生年龄小,好奇心重,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缺乏认识,还处在直接兴趣阶段。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也是获得新知的开始。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有意识学习,才能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演示力,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化无形为有形的优势充分显现,使教学的内容更形象、更生动。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充分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就必须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应用色彩鲜明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心,激发学习兴趣,将实际引入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它的提出,符合现今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的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是学生建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教学过程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探究语文的情境,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初中农村语文教学耗时低效,忽视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造成语言贫乏、语感不强、语文能力低下的顽症。为了达到扩大阅读,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需要探索在课堂上体现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学习过程,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意识,主动学习。

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生长在北方,与桂林相隔甚远,从来没见过桂林山水,农村孩子缺乏对桂林山水的感性认识,没有形象的认识,就难以深层的感受桂林山水的奇、秀、险,体会不到桂林山水的静、清、绿。从而无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从美的享受中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美的情趣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播放视频资料“桂林山水”:青山绿水、云雾缭绕、竹筏小舟„„桂林的奇山异水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图片、视频、文字介绍,学生一下子就沉浸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中,面对鬼斧神工的画面,惊叹不已。将文本、图片、图像、视频、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领略到桂林的神奇美丽后,再去读课文中的词句时,感情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心中有了景,阅读过程中再进一步想象、发挥、感受,反复品味,涵泳咀嚼,沉浸其中,教学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更直观了,阅读更生动形象了。语文学习便到了最佳境界。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进行语文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创设了一个可以生动形象的逼真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作学习的主人。

三、发挥优势设计生动有趣的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初中班额过大、学生多,每次设计作业无论是题型还是数量都关系到教师工作负担。所以,大班额的教师一般都低要求设计和批改作业,如死啃课本,大量的课外作业抄写,缺乏感情色彩和趣味性,效率低下,学生不堪重负,导致某些学生对作业消极应对,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作业失去了兴趣。而多媒体课件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简单而又妙趣横生的练习环境,为我们的练习题带来一个多彩的世界,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譬如选择题的设计可以配合声响,学生每选一个答案,我们可以将这个答案用鼠标拖到题干中,如果正确,则出现“真棒”的声音,如果错误,则出现“加油啊“的声音。这们设计,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大大激发学生复习巩固的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另外,在语文的中考复习,引进信息技术可以起到“减负增效”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复习知识的多种链接,将它们列为图表的形式,在这上面显示一些相关的比较内容,有助于学生获得直观性的理解和加强记忆。达到最佳的复习记忆效果。特别在做课堂练习时,过去我们老师要收起作业本一本本地批改,而现在学生按设计的程序去做练习,做完一道电脑马上会给出相应的正误判断。这样省时增效,一举两得。同时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观看到做题同学的答题经过和了解到解题的思路,因为有些错误是带有普遍性的,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可以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不但增大了复习、练习课的知识容量,而且大大提升了复习、练习课的效率。

总上所述,信息技术有着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其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上一篇:刘奇葆在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的致辞下一篇:开场舞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