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精选13篇)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篇1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能极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活泼的空间以利于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以及终身锻炼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诸多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课改的今天,我们用传统的方法、模式去进行教学就显得比较狭窄。我们必须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优化课堂结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什么是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师生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互动式教学的教学程序

互动式教学可非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成若干环节。

1.预习阶段

即课前预习,是老师备课、学生预习的过程。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年龄特征等备好课,学生根据老师列出的预习提纲和内容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进行自我琢磨,自我研究,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探讨,互相讨论,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列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过程,培养学生个人锻炼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做详细分析,区分主要问题、倾向问题,还是次要问题、个别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要提出对策和方法,进行“二次备课”。

2.师生交流阶段

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升华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普通性的问题,结合教材和重点,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出需要交流讨论的问题,然后用你讲讲,我说说;我说说,你评评的方法提出不同看法并进行演示,提出问题相互答辩,加深理解,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学生自练阶段

学生根据师生交流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师生演示提供的直观形象的动作概念,进行分组练习,互相探讨,互相帮助,老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卡壳”时给予启发与点拨。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自练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

4.教师讲授阶段

这一阶段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具体表现,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在自练之后教师进行讲解,突出技术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自学时的动作错误,着重对动作技术重点、难点做示范,让每个学生反复思考,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充分发掘民主,各抒己见。在这里应承认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是有效果的。大部分问题可以自我解决,但也会出现有学生对动作技术理解不透彻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启发,帮助学生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或区别,有针对性的讲解动作要领,做出标准示范动作,把抽象动作、概念具体化。而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讲解、示范不断改进直到解决问题为止。这样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要求老师有精细的辨析能力和较高的引导技巧。

5.学生实践阶段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后,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再进行实践,在此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练习方法以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安排难度不一的练习形式,在完成练习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各类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练习的方式要做到独立练习和相互帮助练习相结合,使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亲自体验,并从自己信任的同学中找到好的方法与经验。总之实践过程中要让“素质”好的学生“吃得饱”,也要让素质平平的学生“吃得了”。既锻炼学生的身体发展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遵守纪律,协作配合,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这里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6.总结复习阶段

此阶段是课堂教学的结束及延伸部分,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又能够使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最后老师画龙点睛,总结本课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布置课后复习,要求学生的课余时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加强记忆,提高动作质量。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篇2

“主体参与”是现代教育应该关心的焦点,是求新教学方式的灵魂。主体参与,互动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己作为主体来介入整个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整体进步的目的。这类模式使教与学有了一个有机的联系,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体来进行课堂学习。这类模式意味着教授的模式由“粉笔+讲解”向最大限度的学生参与改变,是一种鼓励学生自己挖掘出创造力的教育模式。教师和学生作为参与教学的两大主体,就是在这种不断循环的配合中实现一种共同发展和共同提高的目标。

一、营造一个良好互动的学习环境

在我国长期的教育模式中,都是教师“一言九鼎”,学生没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在这样的课堂上,整个教学的中心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课本上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下面记笔记,记忆重点。这种教学模式致使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也无法直接从课堂效果中得到教学反馈。而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通过互动的方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通过教师营造出的良好的平等的学习环境是互动式教学的关键。例如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就可以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先复习直线平行的定理,复习几种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然后请学生找出生活中两个平面平行的例子,自己找出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可能的定理。教师也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定理,如教师可以问:如何判断两个平面是否平行呢?学生回答: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的交点,教师:那没有交点就一定是平行的吗?学生回答:不好判断,教师:那究竟该怎么判断两个平面是否平行呢?通过这种互动式的问答方式,教师营造出了一个平等的良好的互动环境,也通过这种互动,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

二、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的要求要划分层次

作为教师,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习者。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这是非常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自己教育自己,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样以后形成了感情融洽、气氛合适的学习环境,更适合进行教学实践。高中数学的难度大,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完成考卷上的每一道试题,在这个时候,教师就更不能以最终的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好坏。如果教师喜欢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判一个学生,这样让有的学生更加出现厌倦某一门课,某一个教师甚至厌恶学校的情绪。

在互动式的课堂中,教师应当及时得到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反馈,对于知识点的串联要有一定的技巧,根据学生们的反映,大多数学习不好的同学,基本上都是从学习函数之后成绩下降的。再到后来的直线和圆的方程,曲线方程等等更是难以掌握,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再就是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应当有阶层性,在考卷中比较难的部分,例如填空题和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大题中的某些题目的最后一小问等,教师不能强求每个学生都去训练,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锻炼,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着重抓牢基础分,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成绩上的提高,对于学生而言也更加人性化。

三、注重开放性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自主积极学习才能学到更多自己想学的知识。在高中数学中,提高数学课堂的开放性,在课堂中多引入一些探究性的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因而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多考虑学生的看法和意见,给他们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达到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探究性的内容的引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习题,教师只在学生实在想不出解题方法时进行点拨,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纠正。例如在《排列组合和概率》这一章节中,这一章节的内容比较贴近现实的生活,有很强的开放性。例:从甲地到乙地,有三种方式,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在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问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对于这样一个排列组合的问题,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的探究,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共同的探讨,最终靠自己找出最终的答案。教师要做的只是最后为学生进行问题的衍生和总结,告诉学生这道题可以运用排列组合中的加法原理进行计算得出最后的答案,学生最后能学会举一反三,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结束语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篇3

关键词 : 互动式教学模式;英语教育 ; 应用;英语听说;

一、问题的提出

从我国各层次英语教学的大环境来看,相比较对英语的听、说训练而言,更多的则是关注了对英语读与写的教学与训练。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若干年所学习到的英语却成为了“哑巴英语”。这种尴尬的局面,极大的影响到他们对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发挥。必然,由语言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其主要通过听与说来传递行为主体的大部分信息。鉴于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现有的教学资源约束下,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能力,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现有相关文献的检索中,不难发现:思路很多,不乏创新之见。然而,它们却似乎忽视了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

为此,本文将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来探究:如何使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增进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英语教育的内在要求

正如上文指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可以被概括为:读、写、听、说。由此可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上述4种能力,自然便成为英语教育的内在要求。其中,对于中国的生来说,有关英语的听、说两项能力则体现为他们的软肋。根据短板原理不难知晓,惟有改变学生在英语听、说两项能力上的缺失,才有可能建构起他们在英语应用方面的综合能力。如何实现这一点,便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互动式教学增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机制分析

在本文第二部分实则提到了有关,互动式教学增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机制。不过,此时只是为了说明学生之间建立互动的必要性。针对英语听、说教学而言:其增进机制的分析,可以围绕着: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展开。

(一)师生间互动式教学增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机制分析。

由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主体性”教育原理,可知: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则通过启发、引导等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其中,塑造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目的便在于:使他们形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有助于引致出他们自身的学习潜力。而这对于增进中国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式教学,便能切实满足主体性教育的需要。进而,推动学生对自身学习潜力的释放。

(二)学生间互动式教学增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机制分析。

在本文第二部分已经指出:通过充分营造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则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激发他们的学习潛能。并且,在开展英语听说教学与训练时,还涉及到角色的扮演以及相互的监督过程,因此,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也是英语教学的关键。

四、互动式教学的在英语教育中的构建

(一)英语教学氛围的营造原则。

1.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本身就在于释放学生的天性,从而引导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变成为首要的一步。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目前仍然存在。这就造成,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作为了唯一的评价标准。以分数作为对学生的最终评价,则是典型的只关注学习结果的行为。

3.包容学生的学习失误。各层次的学生都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并受到生心智发育阶段的影响,在英语学生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失误。在面对学生的这些失误时,教师应以包容的方式来处之。

(二)互动式教学的合理构建。

本文开篇就已经指出,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并且,通过对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便能使英语听说内容形象、具体的反映给学生。为此,互动式教学还须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其的合理性。

如,以一段完整的情景对话为单元,通过重复播放以及教师对关键词的中文提示,来启发学生理解对话的梗概。最后,将整个片子进行连贯播放,来建立学生完整的听力训练。同时,也可以有选择的播放英语电影(最好有中文字幕),在电影的选择上应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理解能力。

五、具体应用

(一)师生间互动的具体应用。

在开展师生互动时,须与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效结合。

(二)学生间互动的具体应用。

在引致学生对英语听力训练兴趣的方面,可以通过播放学生自编、自导的英语情景故事,来引致出他们的兴趣。学生能在对话的互动中增进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

六、小结

与任何一门语言学科的习得一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即,能在英语的读、写、听、说等方面,构建起自身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中国的生来说,有关英语的听、说两项能力则体现为他们的软肋。惟有改变学生在英语听、说两项能力上的缺失,才能建构其在英语应用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此,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来探究:如何使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增进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具体而言,应遵循:英语教学氛围的营造原则,以及互动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有效结合,才能最终实现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需要。

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蔡泽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1).

[2]陶家汉.浅谈高中英语教学的转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11).

[3]刘芳.多媒体环境下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1,(1).

[4]寿业青.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篇4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一种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充满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尊重学生是“互动式”教学的前提

(一)要使师生互动,就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爱好

兴趣和爱好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 “互动式”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向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互动”发自于学生“愿意”,而不是“强迫”,愿意来自人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因此,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是“互动式”教学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二)要使师生互动,就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自由活动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尤其如此。我们过去的一些传统教学模式拘泥于所谓的课堂纪律,严重压抑了学生自由活动。我自己在这些年的“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学生并不只受教于教师,他们自己也能独立学习。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社会,学生更应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把每样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长此以往将对他们的`后继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将抹杀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而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但是,留给学生学习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自由的同时,应该站在更高管理层面,准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教学常常产生于对课堂教学流动性本质的把握,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提供可供学生自主探索与选择的空间之间求得一种完美的平衡。

(三)要使师生互动,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像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状况,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教师在其中起到串针引线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对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很有益处的。

我的具体做法是:

1、教前诊断。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必备铺垫或有关的“双基”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篇5

摘 要:在信息技术水平飞速前进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作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在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工作均通过计算机的运用来实现。因此,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中需要采取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利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来逐步实现与中职生的交流与沟通,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13

如今,计算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对教育行业而言,为了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更需要重视对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加强中职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中职院校必须要注重在计算机教育教学方面的实力,要在不断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实力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大多数院校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实践以及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对中职院校的教育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保证对中职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引进互动式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中职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来,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地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以便增强计算机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一)对教学实践性的忽视

中职院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他们会在对计算机的教学讲解中仅传授一些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中职生的实践与操作训练。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计算机的操作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对每一位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对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灵活运用可以直接影响到中职生以后的就业发展。所以,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操作实践教育方面的欠缺是一大弊端,严重阻碍了中职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生的实际水平不一致

由于之前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不同,影响到了中职生本身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了解的程度。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需要结合中职生的现实情况来制订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中职生的知识要求。教育者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联系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来进行计算机的教学。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难度,较难的授课就会使得大部分的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打击,阻碍了中职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如果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就会影响中职生真实实力的提升,让中职生在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丧失一定的积极性,严重的还会导致中职生学习兴趣的丧失。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计算机知识时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控制授课的难度。

(三)教师的教学素质需要提高

中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素质方面的欠缺,也是影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水平的较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计算机教学素质方面的水平不佳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不能够充分发挥中职生学习计算机的主体地位,而且还降低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与激情,导致中职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计算机教学的教育者们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不能再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及时地创新教学模式来实现中职生计算?C教学的高效性。所以,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在教学素质方面的实力来逐步提升中职生的计算机水平。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对学生互动教学引导加强

中职院校学生在知识素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学习实力方面也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在对学生的互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待学习的自信心。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地结合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计算机学习的自信心。在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在遇到一定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说,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要及时沟通。对于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帮助与鼓励并给予适当的关怀,积极地鼓励学生去主动掌握知识,主动去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对学生的互动教学的引导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营造

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新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有利于丰富计算机教学的内涵。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地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水平,并联系中职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来具体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营造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并进而保证中职生可以沉浸其中。中职生在教学情境中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去展开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与教师及时地沟通与交流,而且可以在比较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来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按教师要求去探究答案,并在各小组中选择一个代表来展示小组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且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师需要在学生分组的过程中把计算机程度不同的学生均匀地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使得各小组之间可以由优等生来帮助差等生来理解与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优秀生的带动之下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逐渐地提升其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高效性。另外,对于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营造还需要充分地结合现实,在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先进的教学技术的引入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型的处在社会前沿的信息技术学科,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上的各个行业中,为各大行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需要根据计算机自身的特征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推进互动式教学的进程。因此,需要在对计算机的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发挥出教学中的互动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比如说,教师在对计算机的互动式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在网络上查找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的资料,来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知识,进而从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中职院校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育教学时就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进而为以后的计算机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广泛重视。在中职院校中的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职院校采用互动式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地结合实际来创新教育的教学思维,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并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适当地调节自己的上课计划,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在互动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师生互动的交流沟通中多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篇6

一、什么是“分组互动型任务”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以学业成绩、性别、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为依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掌握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任务驱动”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二、合理分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人数要合理

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交流和个人才

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2.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小组成员也可以是动态的

小组成员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协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角色,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发展的机会。

4.具体任务的分配

对于课堂任务的分工,教师可以给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再安排具体的任务,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班一般分为9~10个小组,小组长登记每次任务的`成绩,并在课堂上负责本组的纪律。每次任务完成后,小组长将完成情况登记表直接交给教师。

三、“分组互动型任务”教学法教学过程

“分组互动型任务”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将其分为若干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可以按章节来分,也可以按知识点来分。例如,中秋节来临,学生已学习了选框工具及填充,移动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等操作,教师布置任务:制作一张中秋贺卡来送给朋友。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

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3.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在制作课中,新知识点是用画笔工具完成漂亮可爱的月亮、小人物、星星、草地的制作。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一下画笔工具的类型和应用,讲课时间大概是3~4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贺卡,以完成任务。

4.各小组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时,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这样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成绩差的同学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学习,达到人人进步的目标。

5.教师点评,组员互评,并登记成绩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篇7

一、教育游戏概述

( 一) 教育游戏定义

通常情况下,教育游戏是指专门针对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开发的游戏, 以游戏作为教育的手段,以成熟的教育理论作为游戏的设计基础,使其同时具备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双重特征,并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堂教育。

(二)教育游戏主要特征

1. 教育性。通过教育游戏,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是教育游戏最主要的目的。教育游戏的教育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数学互动教学的目标与互动教学的内容这两个方面,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到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成绩。

2. 娱乐性。教育游戏的载体是游戏,这就决定了其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更强的趣味性,使互动教学活动充满娱乐性。这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课堂压力,寓教于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3. 全员参与性。教育游戏还具备了重要的全员参与性特征,互动教育游戏的开展与应用,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教学活动中来,使其得到充分的游戏体验的同时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全员参与能够更好地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中实施教育游戏的重要性

(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学科知识,还能在游戏中使自己的情感认知与价值观念等得到一定提升。教育游戏中所设计的故事内容,往往改编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贴近生活,与同学进行轻松而又愉快的情感交流。同时,游戏中的文字图形与声音等因素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其个性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得到解决

由于每个人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不同,就容易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个体性差异现象,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挖掘他们的潜能。而教育游戏根据这一互动教学特点,进行了不同难易程度的多种游戏设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游戏任务,适应个体差异需要,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这就能够充分的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辨别能力,不断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同时,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能够让小学生获得各种不同的体验,在锻炼其抽象思维的同时也能进一步的提高其对感性思维的运用能力,为小学生创造出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使其能够通过有效的思考来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像力与创新能力。

三、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转换角色构建游戏背景情境

在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教育游戏中,教师必须要进行角色转换,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能够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年龄和不同认知,进行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是教育游戏能够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塑造出一种全面的综合互动教学情境。通过教育游戏来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建立起相关的背景经验,通过游戏的方式,改变学生对课本进行死记硬背的错误学习方法,使其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自主理解过程。在学生对知识有了充足的掌握之后,为了能够更好的使其对所学问题进行相关应用,就必须对其进行不断地巩固练习。把教育游戏应用到互动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缩短学生的巩固练习时间,也能为老师减轻批改负担,提高互动教学的时效性。

(二)保持游戏的严肃性

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一种,具有明显的严肃性特征。将教学游戏运用到数学互动教学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数学的互动数学质量,促进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而游戏本身所特有的娱乐性容易导致学生过分重视游戏内容而忽略学习任务,对游戏教育产生错误的认知,改变了游戏教育的初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把控游戏的时间,通过课堂检测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游戏的启动与结束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完美结合,保持游戏的严肃性,发挥教学游戏的功能,使其能够真正的为互动教学活动提供帮助,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互动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制定正确的游戏互动教学目标

进行教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互动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互动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盲目的进行教育游戏,将会产生课堂混乱现象,扰乱互动教学秩序,对互动教学活动本身来说毫无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制定正确的互动教学目标,明确进行教育游戏的主要目的,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条件,把互动教学内容与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使教育游戏能够真正的对数学课程的互动教学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游戏教育与多种教育手段相结合

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教育游戏的办法,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并进一步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来结合多种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活动。 每一种互动教学方法都存在不同的优点与缺陷,这就要求教师对互动教学手段具备充分的认知,将多种教育手段的优点进行结合,使教学游戏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更好地将教学游戏融入到数学课程的互动教学活动中来。

四、结语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篇8

关键词:互动学习 学前教育 视唱练耳教学

一、学前教育视唱练耳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一)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特点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正式接受视唱练耳教学训练之前,大都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即便有的学生掌握着一定的基础,其学习时间也基本较短。相对而言,音乐院校的学生的视唱练耳学习,开始的时间较早,学习的时间也较长,所以呈现出来的乐感和音乐素养也都比较优秀,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不具备的。

其次,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日后大多会走上基础音乐教育岗位,担任幼儿园或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因此对于视唱练耳的学习更注重的是理论基础和综合应用。而音乐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大多会走向舞台,以演出为主,因此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更注重的是专业性,以保障其独立完成表演为主要的培养目标。

最后,学前教育专业重视学生对于基础理论和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在课程设置注重全面性,所以相对而言,视唱练耳作为所有课程中的一部分,所占的比重和进行教学的时间都较短,其内容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不断了解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学习和引入等。但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本身教育体制的不断转换,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也出现了诸如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科建设缺乏持续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这门课学习的积极性。

二、互动学习在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必要性

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来看,将互动教学方法引入其中,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较之音乐类院校在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基础上有着本质性的不同。而互动学习恰恰是基于这些差异性而采取的教学方法,通过互动学习,能有效推动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系统性,更有助于学生日后走向教育岗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其次,从学生发展特征的角度来说,在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随之进入了更为丰富的阶段。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是无法激起其活跃度与兴趣的。而互动学习恰恰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拥有极高的互动自由度。同时,充满创意、想象力和思维活跃度的课堂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带动之下,不自觉间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通过活动的过程,充分激发和训练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习效果将大幅度提升。

三、互动学习在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开展交互学习,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交互学习就通常所谓的合作学习,从教育模式上来说指的是小组或者团队共同完成某种学习任务,并且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互动和合作中实现彼此学习能力的提升。从教学案例上来说,合唱、重唱、多声部合唱等都可以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而且当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声部划分和“角色扮演”时,这本身又体现出一定的分层教学和差异化教学思想,亦将实现对学生情感上的尊重,从而便于互动学习的展开。对教师而言,实现交互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比如通过各类合唱比赛、音乐会等,提升学生表演欲的同时,消除其内心的不安与紧张情绪,也便于其日后展开学前教育时能够更加从容、更彰显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视唱练耳教学与其他音乐学科的相互渗透

音准、音高、节奏和旋律是声乐教学以及视唱练耳教学两大课程共同的训练基础,所以说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教学从内容上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比如演唱旋律时要做好分句,换气自然旋律才能流畅;比如有的视唱曲目本身音域过宽,需要运用一定的声乐技巧和科学的演唱方法,才能保持整个声区音色的一致性;再比如视唱曲目当中的视谱唱词,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内心视觉以及听觉,有感情地演唱。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大多沿用的是普通音乐类专业院校的方法,凸显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同时,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与教材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潜在联系。视唱练耳学习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声乐学习将有助于提升视唱练耳的水平,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虽然将两部分内容分开设置、具体教育将有助于学生对于系统知识的学习,但是这样却造成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有失偏颇,比如唱歌走调、节奏混乱,曲谱不分,视唱五音不全,导致最后歌没有学好,谱也不会唱。鉴于此,笔者在展开学前教育视唱练耳环节时会格外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注意综合其与声乐教学的共性内容,降低难度与技巧。从学前教育日后从业方向的角度,增加对于儿童歌曲视唱的练习,充分掌握优秀儿童音乐作品,以及儿童声乐发声的方法和相关幼儿音乐教学的部分内容,实现教育与目标相结合,教材与内容相渗透。

(三)创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情境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大多采用的是大课堂统一授课的方法,学生多、教师少,由教师全权主导课堂内容,学生全然处于无选择的被动地位,只能根据教师的规划按部就班,被牵着鼻子走。互动教学与此不同,是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环节(包括聆听、演唱、互动和想象)全都贯穿在互动模式当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师生之间以对话和互动的模式展开教学,有策略地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定的音频或视频文件,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试听默唱的同时,对于音乐节奏、结构、旋律、情绪以及风格做出适当的理解和分析,并在结束聆听之后说出自己对于这些方面的理解和感悟。其中,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其表现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可以利用肢体的动作(跺脚、拍手、点头)等来代体现节奏的律动;利用游戏情景来表达旋律的起伏;通过哼唱主题作品,从而加深对于音乐主题的理解,进而提升乐感,提高音乐的记忆能力。通过想象和自由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其在感知音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感。通过对互动教学模式的诠释,可以看出,互动教学过程注重的是学习过程由静而动,学习地位由被动到主动地演化过程。以此推动学前教育当中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实现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实现最终的教育培养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以互动式的学习方法作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情境和交互学习模式的展开,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全新的互动交流学习模式,提升广大学生的音樂素养和课堂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亦有助于学生日后能够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基础音乐教育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陈婷婷,王善虎.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2]刘晓明,王丽荣.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许自强.美学基础[M].北京:北京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篇9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就Photoshop专业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Photoshop动手能力教学效果

Photoshop是一个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图像处理软件,其内容丰富,工具繁多,图片效果丰富多彩。对这门课的教学“好上”,但“上好”却很不容易。面对学生起点水平的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审美能力的差异,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乐学、好学的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一个信息学教师都曾思考过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本文试从作者的教学实践出发,谈一下photoshop专业课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实际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找实现途径等工作。

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教师出示一个个具体案例,组织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提供的矛盾,参加讨论,各抒己见,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案例教学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它真正重视的是答案的思考过程。在教学任务上,要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的独立分析研究为主,教师的传授、指导应配合学生进行。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把握信息善于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上,总是从案例开始,然后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引导学生做好独立分析研究工作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教学的准备、教师的指导都是为学生的分析研究服务的。例如:学习利用Photoshop的通道选取对象。上课一开始我复习了已学过的选取的所有方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了Photoshop中的选择工具(包括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和通道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我提供给学生一幅图,图中有形状、大小、色彩各不相同的许多蓝色泡泡,这时我提出问题”如何为图片中蓝泡泡选出?”学生首先想到利用“魔术棒工具”去选取蓝泡泡。思路是对的,但当请学生实际操作时,他们会发现用学过的办法选取蓝泡泡时,可每次只能选取一个。再用增加选区的方法增选,操作慢,且易出错。学生提出疑问:有没有又快又准的方法呢?此处设下伏笔,强化学生具有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好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进行启发性说明:单色通道中的白色区域(默认情况下)可转化为选区,马上就有一位同学想到RGB模式下,有个蓝色通道,在蓝色通道中所有蓝色泡泡以白色高亮显示,可一次性转化为选区,选中所有对象。

课后一位学生问:如果要选出一组杂乱、且颜色不单一的物体(如一组鲜花),如何操作?我立刻表扬他:“你的问题提得很好,有创新,有突破,建议你在实践课上把这个问题向全班同学提出,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并用操作验证。”提问的同学热情高涨,全班同学积极回应,大家带着问题相互讨论,亲自动手实验,最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增强了对计算机软件功能的感性理解,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喜悦,逐步形成新颖、正确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通过多次的教学

初探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初探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校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及在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于其他学科,已成为各学校普遍面临问题,本文在了解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之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初步探讨了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谷红梅 李银英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计算机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71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专业 教学手段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篇11

关键词:人格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高校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将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凸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一、创新教学模式

我们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需要做的工作是“旧曲新唱”,所谓“旧曲”也就是说我们的史实是基本不变的,是经受过时间考验的;至于“新唱”,也就是指将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发展,采用新点子、新思路迎合教育发展。笔者曾经观摩过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袁腾飞老师的课堂,学生反应热烈,这足以表现出对袁老师上课模式的喜爱。在知识点相同的情况下,袁老师能够用自身的历史功底对学生循循善诱,用风趣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这让每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看到了新课改中历史课的前景,也看到了过去我们教育教学方式的固化、僵化和陈旧化。因此,创新教育模式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德国教育家齐勒尔和赖因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段教学法,可以让教师更直观、更全面地掌握整个课堂,使其制订的教学计划有序进行,还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教师满堂灌是完全不可取的,但当前教育界鼓吹的所谓“学案教学法”“元认知法”“研究型学习”等,呼吁让学生反客为主,自己获取知识,教师仅用答疑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的方式,笔者认为在历史学科教学中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历史学科的方法培养和知识建构需要长年累月的书本知识以及大量的生活阅历,仅仅靠学生自行探索,很容易让学生走邪路、歪路。历史是政治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历史教师必须使课堂的走向在控制之中,让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前进,才能使人格教育理念真正付诸实践。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历史教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将能否完整地背出、默出历史知识和考试的具体成绩当成评价的尺度,以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多少来判定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这样就使教师和学生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即认为学习历史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对待某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是三维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加上高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如今的高考中,有关历史观的考查日益增多。历史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历史,是当下历史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随着考试内容的人性化,教育教学的方式也应当向多样化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对于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可采用提问、作业、口试、笔试等形式,而对于情感、价值观方面可以适当组织历史辩论赛、历史小论文评比,开展与课程有关的史料的收集评比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调动他们积极向上、勇为人先的内在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质,以推动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并通过该项方式来实现历史教学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

三、增加教学内容

首都师大教授赵亚夫先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中指出:“讲屈原只知《离骚》名,不知《离骚》事……说到司马迁,只有一本书,一句话的印象,谈到张骞、苏武不过陪衬丝绸之路而已……”笔者在山西某山区学校担任历史教师一职三年多,感受颇深。学生只知道教材与教师讲授的内容,对于人物的生平没有更深入的了解,就是说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只是浅层次地“知其然”,而 “所以然”的部分学生却无从知晓。一方面的原因是教材内容上人物生平等知识点的匮乏,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工作的失职。教师应将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某一历史人物的生平情况介绍清楚,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建构大的历史框架,形成完整的历史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告诉学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做人,为什么做这样的人。历史教师必须告知学生完整的历史,学生有了完整的历史观,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才拥有了真正完整的人格,人格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篇12

一、互动反馈系统及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互动反馈系统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简称IRS) 是指在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下, 引入具有“1对1”特性的数字技术, 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媒体演示、信息反馈、师生及生生互动等环节进行高效整合的系统平台。[2]它作为反馈信息收集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 主要有以下优势: (1) 实时诊断教学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加强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3) 全体公平参与, 关注问题解决; (4) 随堂形成性评价, 减轻教师负担; (5) 支持多种格式教学资源展示, 方便教师灵活运用。[3]

二、互动反馈系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实例

分析对象是浙江省金华市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应用IRS执教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其教学按点与对应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三、基于个案的即时反馈信息分析与处理

IRS正以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准确的独特优势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 并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熟知。针对所收集到的数据, 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教学效率。以下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两个角度, 对收集到的即时反馈信息进行具体分析。

(一) 从正答率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正答率是教师了解学生整体认知水平、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IRS活动记录中的正答率统计表, 绘制如图1所示的柱形统计图。

由图1可知, 题目5的正确率远远低于60%。此时, 教师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络绎不绝”和“源源不断”间的联系与区别已达成共识, 但在具体运用阶段容易混淆。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利用IRS提供的即问即答功能临时设置题目6、题目7 (具有真实情境的例句) 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此外, 题目2的正答率稍有偏低, 表明少部分学生对引号作用的认识仍处于模糊状态。据此, 教师通过再次总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引号作用的印象。

由此可见, IRS提供的正答率统计功能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查找作答错误的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教学策略, 加强学生对易错知识点的把握, 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二) 从应答时间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应答时间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按点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 同时, 也为教学策略调整以及教学行为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根据IRS系统提供的历程与报表追踪功能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团体反应曲线图。

团体反应曲线是对原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的, 反映应了作答时间与应答人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团体反应曲线, 教师可以有效调整教学策略, 深入分析教学行为, 以下将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按点进行具体分析。

1. 调整教学策略

无应答时间是指从问题提出到第一个学生作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团体反应曲线中即为曲线起点所对应的时间。总体而言, 无应答时间越短, 题目越简单。由此, 教师可根据团体反应曲线的起点判断教学按点的难易程度, 从而有效调控教学步调。观察图2可知, 题目1、5、6、7对应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短, 同时, 结合正答率统计图可发现, 题目1、6、7的正确率普遍偏高, 据此可判定题目1、6、7所应对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 应适当减少教学时间;而其中题目5的正确率却显著偏低, 此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所在, 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此外, 题目2、3、4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长, 但正确率却不低, 表明学生对此类知识点已基本理解, 只是掌握不够扎实, 教师可在今后教学中有意识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

2. 分析教学行为

面对简单提问, 多数学生几乎可在同一时间做出反应, 理论上而言应答率应在瞬间达到100%,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总有部分学生因精力不集中、误解题意等原因导致应答迟缓, 此种情况在团体反应曲线中表现为指数函数图形。如图2所示, 题目1、3、4、6、7的反应时间曲线均呈指数分布, 教师可据此推测大部分学生对上述题目都能较好理解。而题目2、5的团体反应曲线趋向于S形, 表明此类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需经过充分思考与大量分析后才能做出反应。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寻找其本质原因, 并在今后教学中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来促进学生对此类知识点的理解。

四、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开展教学的策略调整建议

(一) 根据正答率调整教学策略

1. 调整教学方案,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教学方案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而设计的最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编排及时间分配过程, 实施过程中, 需要结合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当IRS显示的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间, 以留出更多时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而正答率低于60%时, 有必要调整预设的教学方案, 选择一种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另外, 根据正答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也同样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当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针对该知识点布置的课后练习, 在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 开展同侪教学, 解决认知冲突

同侪教学是指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讨论具有严重认知分歧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 开展前提是同伴间产生较大的思维冲突, 全体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点处于概念模糊状态。[4]

利用IRS的直观统计图, 教师可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倾向, 并对认知分歧现象一目了然。当发现学生产生认知分歧时, 即可开展同侪教学, 为所有学生提供向同伴解释自我观点的机会, 引导他们在互动环境中相互说服, 彼此精益概念, 加深认知印象, 牢固新知识记忆。

总而言之, 教师应根据正答率的高低, 并结合课堂实况采取适当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促使学生形成并巩固对相关知识点的正确认识。

(二) 根据应答时间调整教学策略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答题过程中, 应答时间往往因少数学生反应较慢而延长, 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慢智型思维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 慢智型学生的思维过程相对缓慢, 经常在教师、同学的催促下仓促完成作答, 不仅不利于正答率的精确统计, 而且还容易使这类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对自己缺乏自信。面对慢智型学生, 教师应采取列举案例、分析优势等方法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 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学会有效学习。

2. 分析思维过程, 实施分层教学

利用IRS提供的追踪与统计功能, 可及时明确全体学生的作答情况, 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实现分层教学。针对反应快但作答错误的学生, 教师可在按键后要求其说明理由, 阐述思考过程及思路以检验其学习态度。若经过认真思考, 只是思维过程出现错误, 教师应予以鼓励;相反, 可进行适当批评, 使其认识到自己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促使其及时改正。另外, 若该类学生较多, 教师还可不定期调整学生座位, 将此类学生安排在同一组或同一方向, 便于教师于按键前进行观察与提醒。而对于作答速度快且选择正确的学生, 教师应鼓励其在完成作答后进行自主学习, 或给予这部分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以做到兼顾全局, 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 教师并不能全靠IRS收集的统计数据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实情, 还需在课后对数据加以深入分析, 挖掘其中隐藏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这无疑会增加教师工作量, 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并保持足够的耐心。但从另一方面而言, IRS的应用也为教师进行高效教学提供了决策依据,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论

利用IRS及时准确收集学生的作答信息, 并进行自动化统计处理, 最终以视觉化图表形式呈现反馈信息的方式,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从而做到适时分层,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实施因材施教, 但要将IRS拥有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还在于按点设计及教学过程实施。可见, 完全依靠IRS来改变教学效果显然不可取, 教师需要在不断实践中亲身体验IRS的独特价值, 形成个性化的使用风格。

此外, 除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还可以根据IRS提供的学生按键频率、平均分数、标准差等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找到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 力求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立新.教学传播过程中反馈信息的精细处理[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16-20.

[2]林建祥.互动反馈教学培训材料[M].北京:北京松博科技有限公司, 2007.

[3]张晓彬, 李霜爽.互动反馈系统 (IRS) 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J].中小学电教, 2007, (9) :26-27.

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篇13

【摘 要】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三生教育;

二、习作教学中如何渗透三生教育;

三、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如何渗透三生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三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关键词】生命;生存;生活;语文;教学;教育;渗透;阅读;习作;实践;

所谓‚三生教育‛,目前学界界定为: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加强‚三生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教学渗透三生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更让语文教师明白: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生存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讲究策略,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关注生命存在中学会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一、充分挖掘课文内涵,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真理的……构成 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留心周围,及时采撷一些缤纷的生命小花,馈赠给学生。面对蕴涵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抓住时机进行对学生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启迪。

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生命的平等对话。这种平等对话包括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互通的对话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这三者间的平衡关系,重视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文本为基础,以教师为引导的对话关系的展开,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激扬自我,表达自我,在对话中实现生命精神的相遇相融。教师则应在学生和文本间起到纽带的作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深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实现学生对文本的合理的二次创作。

例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选取了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以朴实的手法加以描写,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蕴味深长,课文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设置了‚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想想看,还换个题目吗?‛作为思考题,让学生再读课文,寻找答案,引导学生领悟到:‚诚实‛是做人最起码、最基本的品质。作者以‚诚实与信任‛为题,就是要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课题还可以用‚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诚实的心灵‛作为题目。就这样,在阅 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解读,通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来唤醒学生自己的生命意识,从而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命,提升人格。

二、感悟生命,体验生活,在习作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可见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有一位学生在习作《我的妈妈》的中写到: 妈妈就是我生命中的一盏灯,照亮着我前行的路,叫我鼓起勇气爬起来,千万不要放弃。

有一位学生在《童年趣事》的文章中写到:童年是一首歌,有浪漫,有激情,有快乐……

在学了《珍爱生命》时,有学生写道:

‚有人把人生比作一个大舞台,是因为人们都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当自己在舞台上表演时,别人都是你的配角,都是你的观众。每个人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着共同的机会,在舞台上绽放出绚丽的色彩,点缀了你的一生。但是,同样的生命,有时往往是不一样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生丰富多彩,可以跨越千年,而有的人一生单调乏味,不足挂齿。‛

‚生命,到底是什么呢?生命就是创造奇迹,生命就是超越自己,生命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幸福……生命的答案有许多许多,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换个角度想一想,生命其实很简单,自从我们的爸爸妈妈赋予我们生命的那一刻,生命就开始了。‛

在学了《微笑着面对一切》时,有学生写道:生命如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死气沉沉,就看你是否精心的培育她。

生命的美妙在学生的笔下缓缓流出,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刻。

特别是5.12大地震时,许多人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发自肺腑的对生命的声声呼唤,深深的震撼了孩子的心,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是啊,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而只有勇于去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如果没有经过生命的洗礼,她怎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怎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美好?

通过让学生以生命问题为题材来作文,促使学生思考生命,培养了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其实,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世界,语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心理,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

三、创造条件,学以致用,在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中一个特殊的学习部分,其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主,其 学习内容多是一个主题。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习生存技能、体验生活的最佳课堂,在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策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如我校小记者团到乡镇市场采访后,同学们都写出了300—400字的现场报道,课堂上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把评出的优秀报道张贴在宣传窗中。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对如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作了很好的宣传,也有不少同学对市场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如实报道和评论。这种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团队协作的技巧,而且提高了广大学生采访、撰稿的能力。在活动中,三生教育的达成就水到渠成了。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我们还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资源,开展以语文学科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来拓宽语文知识运用的时空领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如‚找秋天‛、‚家乡小河的寻访‛、‚给违规驾驶员的一封信‛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综上所说,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三生教育,使语文教学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环境适应 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同学们将带着学习和磨练的厚礼,以一个更加成熟、饱满的生命姿态走向生活,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意义的终极寄托。启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思索,帮助学生寻找生命价值实现的途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云高工“2008”44号)

2、《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江苏教育出版社

3、《生命〃生存〃生活》

(小学版)

云南教育出版社

4、《关于现代教育价值建设问题的思考》

罗崇敏

5、《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三生教育专刊》

2010第13、14期

作者简介:

上一篇:小学考察报告下一篇:安全事故学习反思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