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022-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抓好民营企业党建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回答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各级党委尤其是民营企业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坚强保障。

民营企业党组织应当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使企业经营发展更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开展党的活动,组织带领党员和职工群众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突出党建引领发展,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民营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仅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推动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中,民营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围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志愿扶贫等脱贫攻坚重点领域,与贫困村党组织开展联系帮扶和结对共建活动,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上的政治引领作用,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健康發展,得到了企业出资人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可。“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中得到了具体实践,抓党建促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出资人的共识。
 

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在营造重视和促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上下功夫。针对普遍存在的企业主对党建工作认识程度不够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宣传。一是要以“抓党建促发展”的典型事例教育引导企业主从思想上消除对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的种种心理障碍;二是通过培训班、专题讲座、调研宣讲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营造企业党建与企业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环境导向,着力提高企业主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认识;三是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民营企业党建联系点制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定期帮助其开展党建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党建联系点建成党建工作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从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入手,在彰显党组织引领推动作用上下功夫。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关键要赢得企业主的认同和重视。要打消出资人的顾虑,必须促进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自身畅通信息、协调利益等方面的优势,使民营企业党组织自觉做好企业内外双向协调,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企业和员工打造互利互惠、和谐发展的环境,从而有效地彰显党组织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引领推动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党组织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实际运行规律的党建工作制度,如建立民主听证制度,由企业党组织牵头党员、业务骨干、团员及普通员工共同参与诸如企业生产经营、员工福利待遇、劳资关系等涉及企业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从而实现“党建促进发展、发展提升党建”的良性循环。

从培养提升党务工作者能力入手,在进一步激发活力上下功夫。促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不当“花瓶”,不当摆设,需要在抓好民营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一是按照党性观念强、懂经营管理、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选好配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二是加大对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将教育培训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结合起来,融入综合素质培训之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激励保障机制,明确党务工作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待遇,当他们工作和生活有困难时,要帮助解决,对开展党建工作成效显著、有重大贡献的,要予以奖励和广泛宣传。

从健全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入手,在推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上下功夫。建立专门的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目标责任机制,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给予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一定的经济、技术、知识、人才等保障。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对在党建工作中成绩出色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企业党组织书记和企业员工在政治荣誉、社会荣誉及职位晋升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引导他们自觉形成抓党建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何荣华

第2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摘 要]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历经改革开放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发展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它的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已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关键词]民营经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5.144

1 财税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为详细了解现行财税政策对丹东市民营经济发展带来的具体影响,笔者选取了丹东市28家民营企业作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涵盖11个行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民营经济占比分别为14%、64%及22%,总体来看,本次调查问卷样本民营企业涉及行业面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比较全面了解财税政策对民营经济的客观影响,通过整理、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1 税收负担较为沉重

结果显示,虽然税收项目减少,但税收负担仍较为沉重。28家样本企业中,19家民营企业表示税收只能勉强承受,占比68%;22家企业反映税收优惠力度小,审核程序烦琐,政策附带条件过多,很难达到享受优惠的门槛,占比79%。再者,问卷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现行增值税关于一般纳税人的划分认定标准门槛高,使得很多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很难称为一般纳税人,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实际税负远高于一般纳税人,十分不利于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另外,民营企业往往称为政府各个部门乱摊派、乱收费的对象,收费单位多、项目五花八门,使得民营企业不堪重负。

1.2 融资难度大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自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民营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银根紧缩和严格的信贷条件已导致目前我国80%以上的民营企业资金面临严重困境。虽然为应对危机局面,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应已明显显现,总体经济状况回暖,但银行房贷的“差别性待遇”下,融资难成为民营企业普遍遇到的瓶颈。样本中,73%的民营企业反映:他们规模小,资产价值低,达不到银行的房贷门槛,即使拿到贷款,也是数额很小,解决不了企业发展扩张对资金的需求,特别是科技类的民营企业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1.3 科技创新创业方面的支持政策宣传不到位、效果不明显

当前,国家及各级政府出台的财税优惠政策有十数项之多,包括出口退税、技术改造专项贴息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但对样本企业的调查分析显示:56%的企业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针对民营企业的财税政策内容”简单了解,26%的企业对于扶持技术创新的各项具体政策只是一般了解,如“政府创新基金”“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基金”“农业科技与高新技术开发专项基金”等诸如此类的各项政策,能够十分清楚掌握政策的企业数量不到20%。导致国家、地方的很多政策透明度不高,不能很好地与当地优势企业紧密结合,政策落实、实施效果不理想。

2 辽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

2018年辽宁召开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大会,印发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省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奖励办法》和《辽宁省“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培育行动实施方案》,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等6个方面推出了23条具体举措。

3 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3.1 建立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

财政资金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财政资金要积极用于鼓励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企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充分激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活力。紧密结合辽宁省实施的民营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利用其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辽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以及《小微外贸企业特定出口信用保险产品支持政策方案》等优惠政策,支持丹东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通过提供财政贴息等多种手段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及可以带动结构升级的技改项目,从而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

3.2 建立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第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所得税政策。对民营资金投资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的项目,在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新产品开发费用进入成本、减免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方面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允许科技含量高、更新周期短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制度;对尚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类民营企业给予一定时期和一定额度的减免税支持等。

第二,改革资源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极大的环境代价——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经济转型发展,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已是迫在眉睫。通过资源税率的提高,可以完善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补偿成本通过资源价格得到体现和补偿,从而使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节能环保型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优惠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已分别提高了部分行业,如纺织、轻工等行业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对于缓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丹东地区民营企业多属于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雇用员工数量多,劳动力工资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比较高,普遍高于其他行业,负担较为沉重,这一问题在采用人工作业的服装、纺织等行业或企业表现得尤为严重。丹东市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筛选出本地区着力引导其发展的重点行业,给予其在税率上的优惠。也可以对达到吸纳就业标准的企业允许给予工资加计扣除优惠,从而重点培育特色产业和行业发展,形成集聚效应。

3.3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财税环境

财政税务机关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可以参照廊坊的经验,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廊坊市从进一步拓展民间投资领域,推进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入手,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等领域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新型城镇化、军民融合技术、社会领域产业的民间投资。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本地区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一是政府可以利用自身掌握资源多、信息量大的优势,由财政部门出资建立针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平台,孵化优质科研成果,加速产学研技术成果转化。二是针对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设立科技专项资金,扶持民营企业的科技研发,对于实现成果转化的科技项目给予税收减免优惠等。三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常态化帮扶制度,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与企业家协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民营企业重大项目列入“重、强、抓”重点项目,推广项目管家制度。

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地方实际,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将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梅,郑岩.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民营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7(8).

[2]冉光和,張冰.财政金融政策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

[3]叶志成,郑立文.促进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货币政策探究[J].中国商贸,2013(4).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课题编号:2019DDSK028)。

[作者简介]谷华(1977―),女,汉族,辽宁丹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作者:谷华

第3篇:实现“三层突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作为主要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其发展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紧密相关的。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入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一、宏观层面:突破体制性障碍,优化民营企,ip经营环境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总数接近 151万户,从业人员2020多万人,注册资本共10287亿元,创造价值7688亿元。从资本占用、从业人数和产出总量等方面来看,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其积极作用的广泛认可, 目前我国在基本经济制度和政府大政方针方面已为民营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但相对于国有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待遇较低,所受限制较多,仍然存在部分体制性障碍。尽早突破尚存障碍,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是继续发挥民营经济巨大潜力的必要条件。

1.市场准入尚存禁区。目前,民营经济在将近30个产业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尤其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通讯、科教文卫、旅游等社会服务业以及国有产权交易领域的投资进入很少,呈现严重的投资结构不均衡的状况。一些产业领域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民营投资经营,但由于部门或地区垄断经营的存在, 民营资本往往难以进入或者充分进入。还有部分产业已对外资开放或者已承诺将按期对外开放,但至今未明确是否也对民营经济开放。

加入WTO后,政府对所有企业应一视同仁,按照市场经济“国民待遇”原则,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进入同一竞争性领域的门槛标准化、统一化。无论是民营经济还是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进入均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规模经济标准、质量技术标准、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等方面的要求,不允许危害社会公众利益。要遵循“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在政策上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进入的领域,都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原则,清理现行的与世贸组织要求、市场经济规则不相符合的法律法规,统一规范市场准入办法,使民营资本拥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比较系统的、具有权威性质的产业投资政策指南,平等地进入投资市场。

2.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畅。近几年来, 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较快,形成了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基金类、项目融资类、财政支持类融资方式, 以及数十条国内外的融资渠道的庞大市场体系。但是,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他融资渠道对民营经济的开放度很低。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相对国有经济的融资的机会少、规模小、期限短、比重低、品种少、担保难、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各类民营经济融资的需求。为此,要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在鼓励“大银行”向“小企业”贷款的同时,考

虑成立专门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动“二板市场”建立等。同时,各类金融机构要在各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无差别的金融服务,在贷款审批、利率计算上应与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平等对待;在贷款担保上采取统一的衡量标准;在确定股票债券发行额度和选择上市企业上,也要坚持统一的价值标准,为各种经济成分建立正常合法的金融服务渠道,避免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歧视。

3.私有产权法律保护不到位。我国对外资权益的保护已经完全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惯例对解决争议与纠纷等各个层面作了规定,形成了完善的外商投资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同时,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处分、收益、占有的各个方面出台了详尽的法律保护法规,形成了国有资产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然而,与对国有企业、外资权益保护相比, 目前我国对民营经济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则很不完善,有关保护民营经济权益的法律建设已经严重滞后。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因此,在保护合法财产方面不同所有制是完全平等的,不合法的财产无论是外资、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不能得到保护。还必须明确,在处理法律争议与纠纷过程中,既要强调“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也要强调个体私营经济等民营经济的合法财产不可侵犯。既不允许民营单位侵吞国有单位、外资单位的合法财产,也不允许国有单位、外资单位侵吞民营单位的合法财产。只有不断完善保护合法财产的法制体系, 民营企业主才能放心增加投资,安心扩大再生产,解除发展上的后顾之忧,消除企业短期行为及转移资本现象,继续发挥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

二、中观层面:突破“抓大放小”,促进民营企业区域内“集群化”发展

总体而言,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无论在人数上、资产上,还是从销售收入上讲,规模都普遍较小,资料显示,民营企业中的95%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有观点认为,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小、档次低,无法发挥规模效应和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 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企业要上规模,瞄准大型企业,政府要“抓大放小”重点扶持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存在单纯强调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的倾向,无形中将一批中小民营企业给忽略了。

事实上,发展民营企业既要抓好大的,也不能忽视小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获得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更大。因为就目前情况看来,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解决当地劳动就业、增加当地税收、带动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民营企业的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密集,如果硬是让它们舍弃自身的比较优势,盲目上项目、扩大资产规模、力不从心地接收很多人就业,那么这些企业离破产和倒闭的期限也就不会太远了。当然,一些大企业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不排除100个中小企业中有1个会发展成大型企业,但是,需要指出的是,99%的企业必定是中小企业,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大数定律。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可能上规模,一个地方的政府不可能把区域内的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发展咸大型企业。

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发展民营经济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扶持以大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 即区域内中小企业并非零散无序的分布,而是围绕某一特定的产业,在某一有限的地理空间聚集,形成具有一定协同效应的企业群。与分散性企业相比,聚集于一定空间内的众多中小企业并非零散无序的分布,而是围绕某一特定的产业,在某一有限的地理空间聚集,形成具有一定协同效应的企业群。与分散性企业相比,聚集于一定空间内的众多中小企业,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能够以区域行业规模的经济优势弥补单个小企业规模偏小的不足,避免单个企业在地理上分散配置资源的劣势,达到企业间资源和信息的互补,提高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最终取得只有大企业才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显然,企业群聚创造

的优势更有利于地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推动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

1.营建良好的地区产业文化。健康的地区产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集群健康迅速地发展。这种产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信任与承诺”,它维系着企业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文化推动了企业间各种正式和非正式交流与合作,避免了企业间不正当的竞争,也减少企业间经济纠纷的发生。地区产业文化虽然有其固有性,营建的难度较大,但并不是没有可能性。政府可采取对新老民营企业家培训、安排有组织的企业交流活动以及进行文化理念的长期渗透等措施,逐步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地区产业文化。

2.完善社会化服务系统。社会化服务系统是中小企业实现高度专业化生产、通过企业间协作获得外部经济的基础。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系统保证中小企业群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集群健康、稳定发展。社会化服务系统在服务内容上包括对企业孵化、生产、技术、资金、信息、市场、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在组织结构上包括政府、行业、跨行业的专门服务系统以及多家企业的联营或协作形式。政府根据企业集群的行业特点及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其服务重点应有所不同。如在集群形成之初,重点是培育孵化新企业,为企业提供资金、市场、投资分析,而在其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则应为企业间的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协作等方面创造更多的机会。

3,维持良好的竞争秩序。集群化的一个负面效应是企业的集聚会使相互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生存困难的企业可能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如低质量低价格经营、偷税漏税等。此外,在全行业出现衰退时, 因其生产设备难以转移,企业主往往为减少损失而继续维持企业的经营;或为争夺极为有限的市场,偷工减料极力降低成本,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不断下降。由此导致企业间建立在信任与承诺基础之上的网络关系随之瓦解,并最终将可能导致集群化的毁灭。因此,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集群化过程中, 既要避免出现不正当的或过度的市场竞争,又要保证行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断洞察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出现衰退迹象时,积极引导企业的转型,始终保持集群内的正常和有益的竞争状态。

三、微观层面:突破“家族制”治理模式,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民营经济历经20多年的蓬勃发展,在经济规模扩大的同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也在推进,企业规范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据统计, 目前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民营企业已达88万户,占民营企业总户数的58%以上,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已经实行了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有些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然而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来看, 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如何看待和把握家族制治理始终是一个焦点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拥有的形式,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则呈现出家族制管理的特色。必须承认,对于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创业初期的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家族制治理模式存在其高效合理的一面:有利于动员和利用既有的人力资源,降低机会成本;便于理顺利益关系,降低内部沟通成本;降低监督、代理费用,有利于快速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行为的规范,其不利的一面便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在人才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局限性,压抑了家族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不利于决策信息的正常传递,难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需要等。

因此,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需要改革自身管理机制,突破创业初期的家族制治理模式, 引进先进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以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需要。

1.明晰产权,引入多元投资主体。产权可以说是民营企业突破家族制模式一系列问题中最核心、也最难解决的问题。明晰产权应当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引入股份制,划清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界限。理顺家族成员之间产权关系时,可以依据成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角色的重

要程度、为企业做出贡献和既得利益的多少来为家族成员分配股份。另一方面,在理顺内部产权关系的同时, 还要引入多元的投资主体。可以走上市之路,引入社会公众投资者。也可以实施合资,进入资本运作。通过调整产权结构,实现企业内部的多元投资主体格局,这就为打破封闭式的家族制治理, 引入现代公司制理结构奠定了根本基础。

2.突破人力资源限制,实现人才创新。应该承认,在目前职业经理人阶层还不够成熟,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一些民营企业家选择将企业交给下一代是可以理解的。但企业家一定要慎重对待子女的培养问题,避免重蹈“富不过三代”的老话。条件成熟的民营企业则应积极面向社会招聘经营者,现代企业应由一支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改变出资人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的状况,防止出资人行为异化,这是;中破家族制的关键环节。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要求企业设立公平的薪酬体系和科学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合理分配企业权力的组织结构和科学决策程序,使高素质人才能够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力。只有将薪酬、股份、职位、实权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任人唯亲的用人政策和随意粗放的管理方式, 民营企业才可以在人力资源的争夺中获取优势地位。

3,塑造积极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凝聚力。家族制管理虽然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但这种团结是靠“情感”来支撑的,并不能保持长久。现代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远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需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自身的人格感染力引导员工认同和恪守企业价值观, 同时要激发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团队精神,在企业上下形成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 本文作者:王林昌 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曹春霞 武汉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责任编辑:王云峰

作者:王林昌 曹春霞

第4篇: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是实现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强省战略棋盘上的一颗重要棋子, 主动参与、积极服务于这个大局, 也就成为广东档案部门的热切心声。但如何参与, 怎样利用专业优势来开展服务, 绝不是头脑发热般的主观盲干,而应该首先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部署。开展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这是一项新课题。与此相对应的是,国有企业档案工作通过多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做法。那么与国有企业相比照, 我们来看看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首先要强调的是,所谓“ 民营” , 指的是一种经济所有制形式。一般认为, 民营企业是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非国家或外资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与国有企业产权属国家所有不同,民营企业产权为“ 民有” 。由于档

但是, 不能照搬开展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办法,既不代表我们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要袖手旁观, 从而不去积极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也不代表民营企业对开展档案工作没有实际需要。

因为抛开经济所有制形式上的区别, 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在企业的经营运作上并没有多少不同, 除了部分国家垄断和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外,民营经济在各行各业都与国有经济同台竞争, 并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两者同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同样谋求壮大与发展, 档案工作服务于企业的需求这一根本点是存在一致性的。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服务好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局, 如何把握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中的“ 有所为” 与“ 有所不为” , 笔者认为,应注意和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宣传引导, 是介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手段

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目的和关键在于使得民营企业能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 自主、自律地开展起档案工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就要从这个根本目的出发, 进行宣传引导, 这种“ 引导” , 是积极的“ 介人” ,而不是盲目的“ 插手” 。开展档案工作的宣传引导, 有两个方面的主要渠道。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如中小企业局、民营企业投诉中心, 有关派出机构如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二是工商联、企业商会协会等。前者是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 后者是有关民营企业的联络组织,两者都在民营经济的做大做强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与上述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 共同引导, 使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到档案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性, 并通过行业组织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予以宣传和引导, 实行自主、自律性管理, 从而有效地介人这项工作。同时, 基于企业注册的属地化管理,调动发挥市、县、区各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多点调查研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种什么状况、企业应该有什么的想法和需求, 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档案部门应该上门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多点调研, 了解多方面情况,对开展这项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也是我们研究探讨如何开展服务的重要手段。

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立足服务角色, 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

一是制订制度指引和建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明确了以服务为本的立足点, 就是要改变直接的行政指令性做法,不能照搬开展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一些习惯性措施。对于民营企业, 我们制订出台的一定是“ 指引” , 是“ 建议” ,而不是“ 要求” 。

二是开展好业务培训工作。培训, 是服务的重要方式。培训内容可以不系统, 但要求操作性强。特别是要开展针对性强的企业档案法制和业务工作专题培训, 通过培训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队伍建立起来, 促使其独立地开展各项业务活动。

要积极考虑和提倡由中介机构代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操作业务培训。我个人认为, 档案业务培训由中介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具有特定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当前我省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大致情况是:

1 、其中占大多数是提供档案用品等初级服务, 开展深层次服务如档案整理、寄存、咨询的不多;2 、挂靠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多, 独立运作、市场化经营的极少。通过独立的中介机构将档案业务市场化,一方面是因为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但不是全部,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可能也无法直接面对数以万计的企业需求。

另一方面, 可以规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机构介人企业内部具体事务的印象, 从而消除不必要的忧虑, 民营企业可以放心地接受相关业务培训和服务。

三、简约合理, 是开展民营企业档案业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服务为本, 是介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 一) 要区分不同的民营企业, 提出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要求。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档案管理内容上有所差别; 二是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档案管理重点上存在差别。1 、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管理内容上的差别。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业领域, 合理进行档案分类。19 90 年国家档案局制订的《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一般被用来指导企业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的档案实体分类, 该规则经过十多年的实践, 某些方面已不适应工作的实际, 必须针对民营企业的实际进行修改完善。民营企业档案的分类不搞大而全, 要突出主体档案, 例如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制定不同行业企业的主体档案收集范围。另如,民营企业一般党群、行政关系比较简单, 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中经常划分的党群工作类与行政管理类,其文件材料的来源和收集范围到了民营企业就必须另做考虑, 或者合并到其他类目,或者对具体应归档文件的范围和保管期限做缩小或扩大的调整。

2 、不同规模企业在管理重点上的差别。对于个体工商户, 档案管理的重点应是抓好涉信(有关企业资质信用)材料的收集; 私营企业一般有一定的企业规模, 应建议建档, 并推荐按有关业务标准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 而对于大中型的民营企业, 则可以在建档的基础上结合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 对档案实行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

(二) 要以有效合理为准则,简化档案业务工作。

1 、关于集中统一原则,集中还是分散管理不是判断档案管理好与坏的标准之一。一切因应企业管理的需要。档案既然是项管理工作, 自然与企业的管理架构密切相关。在国企中常见的由办公室等综合部门主管档案工作,一个集中统一的档案室由此设置在办公室下面的框架设计, 可能跟民企管理架构多元化的实际不一致。

2 、关于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问题。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业务重点应明确在于收集工作。要把紧文件材料的收集特别是有关资质、证照( 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相关资质文件等) 、合同、协议、董事会文件等涉及企业信用状况的材料。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通过将印章使用与档案登记环节整合在一起, 在用印的同时进行归档或档案登记, 以确保文件不散失; 再如, 民营企业中人员流动速度比较快, 就可以通过完善员工辞、退职手续中档案交接程序(先交接应归档材料, 再办理劳动人事手续和工资结算等)来控制应归档材料的收集。

3 、在文件材料的具体整理方法上推荐应用单价文件归档等整理方案, 以方便档案的有效管理。但同时应注意的是, 在民营企业中, 档案整理到何种规范程度要与企业的需求相对应, 不追求“ 一刀切” 。

只要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档案仅作适度简易整理也可。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从维护民营企业的切身利益着想, 提出上述类似的指引和建议,一定可以得到企业的认可, 并有利于工作的深人开展。

四、有序开展, 是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科学方法推动民营企业开展档案工作, 应该不会在短期内全面见效, 更不可能在

三、五年内实现如全部完成建档等的量化目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实事求是, 看到这项工作的长期艰巨性, 稳步推进, 使其得到有序开展。

( 一) 不能以在国有企业通过目标管理上等级的简单做法来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

要杜绝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搞“ 突击” 甚至于一手包办民营企业档案业务工作从制度制订到整理归档的方方面面。要本着促进民营企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原则, 致力于把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工作的标准和规范落实到企业自主的档案行为上, 从而服务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 适当培育典型,通过宣传, 以点带面推进。

在当前民营企业还普遍不重视档案工作的情况下, 各地档案部门可以适当地选取本地区的若干个特色企业,通过培育典型来推动这项工作。

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切实从服务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 在尊重、了解企业实际的情况下, 与企业相关人员协商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待一个比较规范的企业档案管理典型出来后,经征得该企业同意, 再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形式,宣传推广经验, 以点带面地铺开。

档案部门同时也要学会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信息传播机构, 适时地宣传档案工作。哪一天,民营企业能自主管好自己的档案财富, 业务工作有疑难时能主动想到找档案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咨询, 我们推动这项工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大部分。

本论文网专业从事水利工程论文业务!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论文代写

前一篇:从信息角度探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管理问题

后一篇:“ 安全” 离我们有多远—对国企与民企人力资源管...

第5篇: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摘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课题。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来源于社会、市场、资源环境、企业自身等多重压力。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政策与区域壁垒、优化舆论环境将有效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技术平台、现代企业制度、融资平台、政策与区域壁垒、舆论环境 引言: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迅猛发展,通过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核心争力,提升管理水平,加大研发力度等措施,企业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

2011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我国GDP的50%以上。今年1月至4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5.1%,民间投资占57.7%。与2003到2007年平均值相比,政府投资占比下降了8.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加了22.5个百分点。

此外,各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杭州非公经济占全市GDP总额为64.5%;2009年广东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更是从38.6%上升到42.8%;2011年上半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0.5%;2010年江苏省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的52.8%,等等。

可见,民营企业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将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更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有关部门表示,民营经济在未来30年内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必须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着力解决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课题,使民营经济迸发出巨大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正文:

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来源

尽管民营经济总规模不小,企业数量庞大,投资同比增加。但事实上,民营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性的成长阶段,面临加快发展与发展方式转换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各方面瓶颈日渐明显。究其瓶颈根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舆论压力。尽管社会对大型民营企业表现为褒奖,但是部分民营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仍被媒体及社会舆论放大为“民族痛点”:偷税漏税、政府“保护伞”、环境污染、拖欠工资、富二代炫富、事故频发等负面新闻,以及社会对商人“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的传统的惯性判断,都将民营企业推向社会形象的边缘,严重地挫伤了企业主创造财富、贡献社会的积极性。

二是市场环境压力。国际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出口业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沿海城市的“订单式”企业,在加工贸易、出口的传统经营方式上面临着转型的问题。此外,2011年9月的全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会议指出:民营经济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并不在“机

制”而在于“体制”,即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无从谈起。主要原因为国有经济的势力太强,行政垄断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几乎所有高利润的、处于产业上游的或者资源性、要素性的行业都被国有大企业所把持,民营经济不仅空间逼仄,而且处处受制。

三是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整体的资源环境压力非常巨大,现在不可能在这方面再给民营企业宽松的环境。资源、环境长期外部化的成本要慢慢地内部化,这对原本就高排放、高污染的民营企业来说,压力非同小可。社会成本内部化采取的方式,有资源价格调整、资源税收提高,现在还考虑开征环境税(如碳税、硫税等),等等。可见,资源、环境的压力,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压力,更是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压力。

四是民营经济自身的脆弱性。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尽管在不断提高,但整体看,创新意识淡薄,模仿、跟风仍是主要的做法。创新能力弱小、研发人员少、资金缺乏、员工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都使民营企业处于脆弱状态。脆弱与企业大小无关。一些拥有自身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即使在危机状态下也能逆势而上。但我国多数民营企业是相当脆弱的,再加上上述重重压力,脆弱的民营企业无疑已经处于战略性存亡的境地。

综上所述,推动民营经济脱离瓶颈跨越发展,不能单靠税费减免,设立管理机制、协调机制,而是从经济体制、社会舆论、政府职能等方面着手,在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瓶颈问题的同时,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民营经济和谐发展。

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五个建议

1.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促进民营经济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是推进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转型升级能力的重要抓手之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支撑。自1990年以来,世界各国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美国政府实施国有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设立专项资金连续支持数据中心群的建设,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畅通。英国政府则强调把进一步加强一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英国政府最优先任务。2005年国家科技部正式启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现如今上海、北京、重庆、江苏、浙江等地方科技平台建设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形成了初步体系,特别是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本市及长三角区域已经形成了一定品牌。

公共技术平台应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创业孵化、技术支持、社会化服务等服务和指导。同时加强技术研究机构、技术指导专家参与合作,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快速转型与创新发展。把民营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政府职能有机结合,参与行业的规划与公平竞争的维护,支持产业创新与企业转型。

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积极搭建由政府扶持,实行企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上网建站、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企业邮局、企业黄页和网上咨询等多种服务,逐步开展网上交易、网上博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经济高效地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各行业协会、行

业商会和其他中介机构建立为民营经济服务的专业网站。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自己的网站。积极做好网络资源的整合,扩大信息服务面,增加信息服务量。

二是优化科技创业服务平台的布局,增加科技创业孵化机构的数量。大力推进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等创业载体建设,吸引民营科技企业入驻。强化各类载体的孵化作用,集成信息、人才、融资担保、产权交易、技术转移等多元组合服务功能,提高吸纳创业企业的能力,推进滚动发展,使民众创业更加便捷,催生更多的民营企业。

三是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题、社会广泛参与的技术服务平台。政府应支持建设依托产业集群、面向同类企业的公共技术中心、测试中心、研发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鼓励科研学院、高等院校、大企业与民营企业结成“产、学、研”一体化组织,发挥技术资源优势,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技术诊断、分类指导服务,为民营企业中的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四、构建由政府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对行业协会、行业商会等自律组织的统一规划、培育、指导和协调,有机整合各类协会、商会资源。以“入会自愿”为基本原则,以民间性、自律性、非营利性为基本要求,以沟通、组织协调为基本职能,广泛吸收民营企业入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行业发展动态、产品价格预测、市场行情等商务信息和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

此外,政府及相关机构应积极优化现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一方面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对接;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集群所在地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延伸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能。

2.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

细数民营经济发展三十年,民企的数量、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有一部分企业成长为成熟的大型企业。然而,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未能以科学、现代的方式发展,自身的弊病日益暴露。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自身的先天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不强、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有力的保障等等。

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家族企业,这种民营企业中最常见的企业形态,其制度也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福布斯》中文版的定义与统计,截至2011年9月30日,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上市企业一共有2272家,1268家为民营企业,其中460家为家族企业,占民营上市企业总数的32.68%。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家族企业中30%能够传承到第二代,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但在华人世界,可供参考的长寿财富家族企业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家族企业自身存在很大隐患 :其一,组织机制障碍。企业主在处理企业内部各类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时往往进退两难;其二,人力资源的限制。家族企业对外来资源和活力具有一定排斥性,难以吸收外部人才,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其三,不科学决策导致失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主个人错误的决策所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此时,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就显得越发的重要。

综上所诉,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真正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在实际经营中仍然保持业主制、合伙制的经营思路。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发展。传统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帮助中小型民营企业突破瓶颈,协助家族企业成功转型,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民营经济整体素质。要使企业真正建立起以产权结构优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既需要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也需要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第一,应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合理的制度,营造一个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与时俱进、因事而变的内部环境。

首先,民营企业主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加社会责任感,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主的经营意识、理财意识,是民营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关键。其次,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在坚持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形成以共同治理为特征,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和企业管理的需要。第三,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在企业的作用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企业不断自我完善的同时,需要政府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企业治理提供政策法规保障。

第二,应为企业创造一个靠市场机制选择管理者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建立等。可考虑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建立企业资本金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减轻企业自办的社会负担;培育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和规范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对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在融资、进出口等方面采取放宽措施等。另一方面,加快现代企业制度配套法律法规的立法步伐。结合《公司法》的实际应用状况,制订与《公司法》相配套的法规。如《现有公司清理、变更和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国有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施办法》、《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条例》、《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与部门行为规则》、《国有独资公司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控股公司条例》、《国家购买与转让股份管理办法》等。

3.成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鼓励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融资难是民营企业长期面临的困境。以深圳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在:一是间接融资难,中小型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困难。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只好走上民间借贷的途径,其承担的利率通常在20%以上。二是直接融资难。我国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健全,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为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三是风险投资难。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风险投资较难实现。

通过银行借贷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是民营企业常用的方式。但据调查,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为:超过4成中小企业未从银行获得贷款,超过6成中小企业目前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银行普遍认为,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和成本太高,因此不愿涉足。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缺少资金将导致一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创新科技的民营企业,无法进一步发展。

其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不能只依赖银行,为民营企业搭建融资平台,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与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来得以实现:一要解决企业自身问题,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和信用水平;二要导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大力发展民间金融;三要建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四完善与融资平台相匹配的信用担保平台。

例如,可采用“地区式科技融资平台”的形式,鼓励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创新科研成果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地区式科技融资平台是指在以省或市为单位的固定区域范围内,建立针对科技型、先进型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科技和金融的有机结合。促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成长,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

地区式科技融资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处于成长期和扩张期的科技型中小型民营企业,该融资平台的性质应该定位在官助民办上。与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稳定收入”的经营准则不同,该融资平台更加注重在风险可控制的条件下,追求高收益、高回报的特征。该融资平台的股东应该包括:一是政府资金,其主要作用是分担风险,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的进入;二是民间资本,这是该融资平台的投资主体,包括民营企业和机构投资者。

科技融资平台作为区域性融资机构,其业务要体现为科技型中小型民营企业、先进的民营企业服务的特点: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为企业提供股权与债券相结合的多种融资工具;放宽贷款利率范围,创新收益方式,该融资平台的能力不在于回避风险,而在于找到与高风险匹配的高收益,将收益与企业发展挂钩;创新担保模式,从抵押、担保、信用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扩大抵押品范围;与创业投资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参照美国硅谷银行采取“投贷联盟”模式,为创投公司提供一定授信额度,创投公司旗下的高科技企业如需资金,可办理委托贷款,无需经过繁琐的审查。

4.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打破各种政策限制和区域壁垒

我国目前影响民营经济进入困难的“玻璃门”,主要集中在一些高回报率的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个别部门和地区保护主义仍然存在,只有国有经济不愿进入的或是新兴的领域,民营经济才比较容易进入;二是民营经济旧有投资领域的路径依赖,也阻碍了民营经济进入资源和机会有限的行业;三是管理体制上的冲突阻碍了民营经济的进入。民营企业的运行规律、管理方式,都与政府所习惯的国有企业体系不同,在项目管理上与经济主管部门的冲突往往会使其得不到项目。

打破政策限制与区域壁垒,最根本的途径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变目前的投资环境和投资体制,改革现在的项目审批制度,向更加市场化的投资体制转变。具体内容如下:其一,给予民营经济法律上的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贸易、财税扶持等方面待遇公平化;其二,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逐步消除行政性壁垒,通过监管体制及监督方式改革、资本多元化的改造、可竞争性环节的分离,加快重点垄断行业的改革。其三,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等领域建设。根据基础设施项目盈利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特许经营、公私合营、建设移交等方式,吸引民资投入。根据社会事业项目的公益

性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积极探索财政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5.制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推动和谐发展

舆论环境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软环境之一。良好的舆论环境,可以给企业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可以成为激励鞭策企业成长的动力,可以当作监督规范企业行业的镜鉴和标尺。反之,恶劣的舆论环境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甚至可能陷企业于困境之中。毫无疑问,民营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

舆论的形成、传播及其影响,与人们的观念有直接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应从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政府部门向积极方面引导社会舆论。这首先要求各级领导打破思想和行为上的禁锢,客观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然后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制定的方针政策,宣传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中所取得的成绩等。

二是各界媒体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宣传民营经济队伍中涌现出的敢于投资、善于投资的新人新事和成功经验,宣传和表彰敬业守法、贡献突出的民营业主,宣传勤劳致富光荣,减少负面报道,推动全社会对民营企业主的理解、尊重,及对其劳动和贡献的肯定。

三是进一步加强各界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加大对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民营业主合法权益的重大、典型案件的公开曝光力度,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查处重大、典型案件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扶正压邪,扩大教育和震慑效果。

第6篇:大力激活民间投资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06年3月20日 | 浏览379 次] 【大 中 小】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正处于投资增长型经济阶段,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保持一个连续的较高的投资水平,要“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启动民资为主攻方向”。我县的招商引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我们应当看到,我县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除了大量吸引外资,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启动和激活民资,实现内资和外资的良性互动,实现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共同发展。如何更好的激活民间投资,发展我县的民营经济,促进全民创业,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入手。

一、搅动思维,转变观念

我县人多地少,自然资源较丰富,群众的经商意识较差,稍有积蓄就存入银行,有一种“存在银行保险、拿出来投资风险”的意识。但我县的民间资金这块潜力很大,截止2004年底,我县居民存款达13.8亿元,如果能激活这部分存款的一半来发展民营经济,那么我县的县域经济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财政收入将得到更快的增长。而实际上,我县利用这部分的资金却很少,究其原因,转变观念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长期以来,群众形成了“怕投资、怕风险”的观念,所以宁愿把自己的钱放在银行里吃点利息,也不愿拿出来当老板。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观念,导致不同程度的制约了民间投资的壮大。如何将居民储蓄从“休眠”状态激活为创业源泉,笔者觉得应该搅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思维,把“怕投资、怕风险”的观念切实转变过来。一是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政策。我县为激活民间投资,结合我县的实际,制定出台了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该文件出台了许多关于激活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除一些干部职工对该政策有所知晓外,对于广大的群众,特别是农民来讲,对该政策不能得到大多的了解,政策出台是为激活民间投资主体而解决其后顾之忧,我想是否可以通过电视上播放宣传该政策,通过在县城、乡镇圩镇的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栏等宣传形式把该政策真正交给广大的群众,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政策的内容,解决群众投资的后顾之忧,这对转变观念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二是领导带头投资。领导带头投资,这对激活广大干部职工投资,将会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促进作用,作为一个单位来讲,如果领导干部都没有去投资入股办民营企业,那么一般的干部职工去投资入股办企业,将会受到阻碍的作用。单位领导带头积极寻找一些投资项目,为单位干部职工投资入股提供信息、创造条件,那么全县的干部职工将会很快搅动起来,形成共同议投资,谋投资的浓厚氛围。

二、搞好项目,把握关键

投资讲求成本,追求效益,应尽可能不做亏本买卖。所以要激活民间投资,前提是要有经济效益,要有利可图、要有钱可赚,关键是要有好项目,否则,即使你说破嘴皮也会无人投资的。如何搞好项目,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成立民营投资项目负责机构。抽调专职人员,专门负责收集我县民营投资项目,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前景预测,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提供可靠的投资信息,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予以投资入股搞项目。二是放宽领域搞项目。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及涉及人民群众重大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外,民营经济均可投资其它所有行业,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和限制发展,积极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向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三是要因地制宜搞项目。项目要讲究特色,达到见效快、回报高的目标,既要重视产业结构的提升,更要注重产业结构的扩充,因地制宜、准确定位我县投资发展的项目,对我县而言,要结合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做好民间投资项目的建设。如于田、泉江、巾石、枚江、碧洲等乡镇可依据其靠近105 国道及即将建成通车的赣粤高速公路等区位优势做好运输业这个投资项目,高坪、营盘圩可依据其较丰富的水利资源做好水电开发这个投资项目,汤湖可依据其狗牯脑茶的品牌做大做精狗牯脑茶生产、加工、销售这个投资项目。堆子前可做好金桔低改、扩大金桔生产基地这个项目;珠田可做好板鸭生产项目,新江、五斗江、衙前等乡镇可依据其森林资源丰富这个优势做好竹荪、黑木耳等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项目,形成一乡一品、乡乡都有各自特色的民营投资项目。四是围绕市场搞项目。一个项目的好坏、能不能赚钱,关键是其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是否具有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投资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将会给投资者带来经济利益,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我县以“三板”(木板、竹板、石板)为主的建材业,以“三宝”(金桔、板鸭、狗牯脑茶)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以“三越公司”为龙头的药品工业,还有茧丝、服装等轻纺工业和机械制造业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我们可以通过投资入股的形式扩大这些产业的生产规模,解决这些产业发展中资金“瓶颈”问题,以更快的速度促进这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市场,打好基础

专业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培育发展我县专业市场,对于激活民间投资,提升我县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土特名优产品的辐射力,增加财政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要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建立专业市场。依托“遂川三宝”及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培育和发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如在汤湖可建立茶叶交易专业市场,在珠田建立一个板鸭交易专业市场;依托遂川丰富的板材资源及县城大量的建筑材料销售网点,在105国道旁建立遂川县建筑材料专业市场;依据遂川搞商品经营批发户多的优势在县城水南建立遂川综合商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建立,将会扩大一些民营企业主,使农民成为市场的主体,实现以专业市场来带动资源的开发、以专业市场来激活民间投资,以专业市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二是新建、改建、扩建相结合。我县有些专业市场的建立,如堆子前的金桔交易专业市场,左安的仔猪交易专业市场,县城西庄的鹅鸭交易专业市场等,这些专业市场正在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专业市场原有的规模将不能满足现有交易的需要,急需扩大规模,而有些专业市场又尚未建立,这就需要投资兴建专业市场。我县是一个吃财政饭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根本不可能拿钱来建专业市场,那么只有本着新建、改建、扩建相结合,“谁建设、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企业、外资或是民资来投资,开发专业市场,以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为激活民间投资打好基础。三是要搞好规划、合理布局、逐一开发。专业市场的建设不能盲目,要做好专业市场规划,做到成熟一个市场,就开发一个市场,繁荣一个市场。

四、发展园区,筑巢引凤

激活民间投资,要以园区建设为重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功能定位独特的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服务业发展基地,做足做活“筑巢引凤”的文章。一是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是我县财政收入的支柱,无工不富。做大做强我县的工业园区,完善好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依托工业园区独特的政策、区位优势,激活、吸引各类民间资金投入到有回报、有效益,但又短缺资金的新型工业。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在碧洲镇建立我县的第二工业园区,实行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共同投入,民营企业和外商企业共同发展的路子。二是办好农业园区。农业生产是一项投入较少,效益较快,资金周转期较短的一项产业,对激活民间投资有较好的效果,建议在我县的于田或是泉江镇盆珠片兴办一个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农业园区,实行民间投资,集约化经营的模式予以运作。

五、优化环境,提供服务

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要牢固树立“环境是生产力、环境出效益”的观念,以投资商满意为我们服务的标准,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保障机制,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要为激活民间投资,发展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把原来的“等人上门”迅速转变到主动超前服务,寻找为激活民间投资、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真正把服务工作做到家;提倡“保姆式”的跟踪服务,想投资者所想,急投资者所急,创造性地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法规等方面的服务,对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要一视同仁,凡外商能享受的优惠政策,民资也要同样享受;对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同等对待,同等重视。建议县外商投诉中心要负责对个私民营企业主的投诉问题处理,县工商局要为个私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办证服务,公安、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霸行霸市行为,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大对有关部门的审计监督,严格控制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对个体民营企业的检查,要切实规范对私民营企业的行政收费和处罚,坚决禁止以罚代法和“吃拿卡要”。

国家将抓紧出台政策促进民间投资

2009年12月25日 07:27:3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家将抓紧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意见。此外,还将抓紧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加快修订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制订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

这是工信部部长李毅中24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所做《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中透露的信息。

据相关部门官员透露,明年宏观政策走向的一大亮点就在于扩大民间投资。具体措施方面,可能在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等领域提出更具体的安排,并在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方面安排一系列优惠政策。

财税政策上,将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力度。逐步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扩大就业,以及改善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同时,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将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出台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管理办法,提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

金融扶持方面,将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同时,加快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企业,稳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

在产业升级方面,《报告》表示,将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扩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规模,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推进中小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实现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

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上,李毅中表示,财税支持方面,今年1月起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合计每年减免金额约360亿元。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他表示,截至三季度末,小企业银行贷款比年初增长26.98%,占企业贷款增加额的22.4%,高于全部企业贷款增长1.87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预计到2009年底,全国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4800多家,共筹集担保资金2500多亿元;累计为115万户(次)企业提供担保总额2.6万亿元。

在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上,截至2009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20297项。支持利用闲置厂房和场地,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143个,带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促进民间投资的六个着力点

2009-09-09 13:27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民间投资,民间资本,投资机会

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努力创造更加有利的宏观环境,维护投资者的基本权益,增强民间投资的意愿与信心。努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最大限度地开放行业投资领域,为民间资本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

中国经济正在步入进一步回升的通道。然而,目前推动回升的力量更多地还是依赖财政投资、信贷投入的政策性效应,特别是主要依赖国有经济板块的投资扩张,真正来自民间板块的市场性投资力量还很不够。如何在依赖政府行政性力量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依赖市场的力量、民间的力量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应当是下阶段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它关系到经济回升的可持续性,也是衡量经济是否真正复苏的关键所在。

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努力促进民间投资,应当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可以选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其他国家在激活民间投资方面的实践看,需要注意把握法制建设、市场准入、投融资渠道、政策引导、投资回报、国际环境等六个主要环节。

一是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努力创造更加有利的宏观环境,维护投资者的基本权益,增强民间投资的意愿与信心。

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规章,创造有利于鼓励投资的政策法律环境,有效保护民间投资、资产和经营权益不受侵犯。要灵活运用财政和金融政策工具,保持宏观经济基本稳定,避免经济的大幅度波动。

在经济景气时期,一般应当实行比较稳健的财政支出政策,以平衡的财政政策为目标,避免由于过度赤字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在经济景气下滑时期,则应当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用,实施扩大支出与减税及保持低利率等措施刺激民间投资,切实维护好民间投资意愿与信心。要利用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致力于为本国民间资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国内经济和投资环境,并为其对外扩张开辟更加广阔的国际生存空间。

二是努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最大限度地开放行业投资领域,为民间资本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

要在保持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控的前提下,实施更加宽松的市场准入措施,使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投资机会能够不断增加。在投资领域管理上,可以考虑让民间资本更多地承担经济的商业性运作,国有资本则主要承担经济的战略性运作。

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转制和股份制改革,将一部分产权、经营管理权转让给民间资本。在转制改革过程中,应当优先对本国的民间资本开放。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加快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铁路、电力、自来水、通信、石化、金融等垄断部门,扩大市场的竞争领域。

三是积极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切实增强民间投资者的投资能力。

融资渠道不畅是影响民间投资的一个突出矛盾,必须切实改变。要继续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努力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使民间投资者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多的投资渠道。

要为中小企业投资提供更多的信贷政策支持。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贷款担保基金,以减少银行对中小企业还款能力的担心,大力改善其贷款环境。应当进一步完善贴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制度,对中小企业贷款高出市场平均利率部分给予必要的补贴,对长期贷款给予政策性贴息支持,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长期贷款难问题。

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民间资本的创业活动。可以通过设立政府风险基金,引导和促进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风险资本市场,支持企业早期发展并创建新企业。可以发展政府主导、以大企业、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鼓励联合投资,提供优惠的政策性信贷支持和财政补助。对投入于新能源、环保、生物等高科技产业的风险资金提供包括利率、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性优惠支持,促进中小高新企业发展。

四是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出发,注意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向。

可以借助政府的行政性力量,运用税率、利率、价格、社保等手段,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兴产业和前沿产业。要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以信息引导企业投资,避免盲目投资和过度竞争。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制定必要的产业政策,为民间投资指引方向。

要进一步完善破产淘汰制度,促进夕阳产业等进行改组和转型。要以贴息、补助、财政分担费用、减税、政策性贷款等财政金融手段引导民间资金流向。要实行特别折旧制度,促进企业更新技术设备。要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允许建立各类准备金,如价格变动准备金、异常风险准备金、枯水准备金、呆账准备金、补偿违约损失准备金、中小企业呆账专用基金等。

要鼓励发达地区的工商业和金融机构、公共办事机构向欠发达地区迁散,政府为其提供必要的地区开发资金,包括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减免、削减地价、减收用电和运输费用等各种优惠资助,大力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

五是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回报水平。

要进一步改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社会基础设施,解决投资硬环境的约束。对鼓励投资的领域,应当长期坚持减税政策,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投资成本。同时,要进一步降低劳动成本,减少福利支出,使劳动者工资增幅低于国内经济增长,低于企业利润增长。

要不断简化企业注册的繁琐程序,减少手续费用,降低企业注册资本。要通过政府采购创造日益扩大的市场机会,加速新产品向市场的扩散。要通过有限招标程序和协商招标程序来适当照顾本国企业。

六是积极维护本国民间资本的海外利益,增强民间资本的国际竞争能力。

应当发挥政府的综合作用,推动他国开放市场,为本国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大的生存空间。在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中要保持相对强硬的立场,争取最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和更广大的国际市场,帮助企业打开国外市场的大门。要鼓励本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开拓当地市场和开发当地资源,努力争夺国际市场的人才和技术。

要加强经济外交,通过双边协定改善本国企业进入相关国家的条件和环境,保护本国企业的投资安全。可以通过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等多边框架体系,确立多边投资协定,约束各国外资政策,保护跨国公司的经济利益。

要加大对本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在投资风险的政策性保险、投资所需资本金的筹措融通以及税收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援。要加大对研究开发的财政性投入,为企业研究开发活动提供必要的资助或补贴。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鼓励和提高企业研究开发投资的积极性。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资源、资金相对有限,解决社会就业矛盾,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因此,鼓励和刺激民间投资应当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尽可能地为投资者创造更加便捷的投资通道和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所有能源行业(水、电、石油、煤气、天然气、核电) 所有通讯行业(有线、无线通讯) 所有军工行业(这个就不用详细解释了吧) 所有新闻行业(电视媒体、报纸媒体、广播媒体) 所有烟草行业

重要交通行业(航空、铁路、水运)

重要资源行业(煤、铁、贵金属)

第7篇: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裴长洪谢 谦

2008年07月14日13:26来源:《西安日报》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30年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力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社会财富、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就业人口、实现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家族化现象严重,管理不科学。家族经营制是我国民营企业采取的一种较普遍的形式,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不仅资本有限,而且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也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家族经营的灵活机制和亲情凝聚力正好可弥补这些不足。但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家族经营制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地采用了公司制的治理结构,但从其内部运营过程来看,仍没有摆脱家族式管理。因为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

——民营企业很难进入垄断行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有一些垄断行业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但由于行政性垄断尚未完全破除,自然垄断行业呈现出一种“半行政、半市场化”的体制特征,距有效竞争相去甚远,从而导致垄断行业市场准入问题仍是影响和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电信、铁路、航空、石油等行业。这些行业基本都属于基础设施行业,其投资规模巨大、回收期较长,因此初始投资基本都来自于国有资本,加之民营企

业寻找项目大多存在“短平快”现象,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该行业。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瓶颈”。

——缺乏核心竞争力,制约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具有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特点,形成了国有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民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而使民营企业创业成功。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民营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国有企业的竞争,更有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民营企业的各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被新的形势、新的环境逐渐瓦解。因此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民营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民营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1.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家族制企业在其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种种弊端,这就要求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司治理机制。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应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规范分离,并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建立规范而透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各方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不断拓展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空间。其次,加强民营企业人力管理。民营企业人才开发和管理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企业转变人才观念,彻底打破旧有观念;要以企业文化来培养人才,重新树立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的企业文化,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要建立企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机制,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

2.合理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

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平等竞争,其实质是企业拥有平等参与市场和获取资源的机会。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有效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民营企业在继续扩大和加深已进入的市场领域外,加快进入尚未进入的行业和领域,让民间资本充分流动,使其发展能力、活力和潜力进一步迸发。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落实措施,加快消除市场准入障碍,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建议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清理和废除不符合《反垄断法》的地方性、部门性法规,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垄断,实现民营企业与国企、外企平等的政策待遇。此外,还要加强对管制者的管制。

3.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民营企业要摆脱创新困境,彻底改变世界廉价工厂的命运,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寻求有效途径进行创新。一方面,要树立全方位创新观念,建立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民营企业不仅要关注大创新、一鸣惊人的创新,更要注重系统创新。技术创新的同时要伴随着管理的创新,让每一项源于市场和消费者的科技成果产生真正的产品价值和社会效益。除了解决企业内部动力与机制问题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创新意识,完善企业自身的创新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为鼓励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大多仍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动性,怕承担创新风险,热衷于技术引进而疏于自主创新。因为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市场、制度环境的不健全,模仿竞争者的普遍存在,使得创新企业获得的创新成果无法转化为创新收益,这直接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尽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对侵犯知识产权、搅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博士)

第8篇:四、对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1、继续落实国家、省、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今年省委省政府刚刚出台的《关于支持恩施州争创全国先进州的决定》(鄂发(2010)13号文件),期盼省直各部门出台具体的支持措施,以使我州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超常的发展。

2、出台优惠政策,激活民间资本。要通过政策保障来,引导百姓把自己手中的钱拿出来创业,参与经济建设。目前,许多优惠政策都是针对大型企业倾斜,对民营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扶持政策。可以借鉴外地的经验,重点在资金融通,税收减免、土地租金优惠和相关土地开发等方面,制定吸引政策,并保持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通过创造宽松有序环境,在招商引资的同时,保护民间投资者的正当权益,鼓励民间自主创业。

3、加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存在不规范、不健全,特别在乡镇显得尤为突出,要加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的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好务。

4、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力度。

一是金融机构应进一步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帮扶力度,改变“重大、轻小”的传统做法,尽量简化手续,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创新贷款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建立一批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或村镇

银行,可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发起成立,在银监会的管理和监督下,依法开展信贷业务,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度。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要加大金融信用宣传力度,营造诚信经营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企业不诚信经营行为严格约束与严惩。四是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积极主动协调企业生产,想方设法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扶持,下大力气优化企业环境,为企业的生产发展保驾护航;组织同行业企业“抱团取暖”,避免恶性竞争,从整体上提高重点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五是在用电、征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5、加强民营企业人才建设,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竞争。所以,政府要引导民营企业时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变粗放为集约,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之路。一方面,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加快设备更新,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实行人才引导,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更新用人观念,广纳人才,实施企业人才战略。建立健

全企业激励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薪酬与企业效益密切挂钩。建立企业培训制度,通过交流、培训、引进等方式,定期对管理者、普通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来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才能使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9篇:2019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讲话稿

今天大会各项议程已进行完毕。会上,xx书记回顾总结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我市民营经济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做到“六个再发力”,并对企业家提出了争当“四个典范”的希望,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第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民营经济是xx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改革创新的主阵地、就业创业的主渠道。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进一步增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支持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要坚定发展信心。首先,信心来源于xx良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xx在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居第4位,是自省政府实施分类考核以来的最好成绩。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xx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第三,要狠抓政策落实。近期,中央和省、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把抓落实放在首位,通过深入一线、实地查找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坚决破除“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切实解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要把“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真正抓到实处,把各项惠企政策汇编成册,制成“一单清”,确保企业家知道,更要让企业会计和经济师清楚,真正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绝不能让支持政策变成抽屉政策,优亲厚友的政策。

第四,要解决具体问题。当前xx民营企业遇到具体问题主要有融资难、用工难、吸引人才难、降低成本难、要素保障难以及公平竞争难等。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我们要“真金白银”投入,要有“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的政策举措。“真金白银”投入,不光是指财政支持,还包括综合配套措施以及落实好已制定政策。

第五,要强化实干担当。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干字当头、敢于担当。当前,xx的营商环境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和发展的潜力。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好讲宏观的话、回避具体的活”的现象。这些情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警醒和反思,下大力气予以改进。

第六,要营造浓厚氛围。要大力宣传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营经济的巨大社会贡献、民营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让全社会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共同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点赞。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强化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和人文关怀,让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地位、脸面上有光彩,让民营企业家有更多的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要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民营经济乘风破浪、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的好时代。民营经济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xx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xx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我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全市上下尤其是各位企业家的共同奋斗下,xx民营经济的春天已经到来,xx的民营经济一定能够再创辉煌、再立新功,一定会创造出不愧于时代、不愧于自身、不愧于xx人民的好业绩,xx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纪检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