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精选9篇)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篇1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案例

随着我们研究小组关于《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深有感触,现在就谈一下我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个别案例的一点认识。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创设数学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统计》一课时,利用远教资源中的一个flash课件,里面包括快乐岛、练习区等内容。先让学生在快乐学堂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然后在练习区中练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在生活应用中应用有关的统计知识、最后在快乐岛中畅游。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

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探索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

宽与这个圆柱的关系时,学生比较难,因此,可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动画展现,加深学生的理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十分有限,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不理解什么是相对而行,什么是相遇问题。于是,就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一段路程,表示两地的距离,随后在路的两段走出两个小同学。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甲、乙两同学是怎样汇合的?让我们来点按鼠标吧!屏幕上的两个同学就以不同的速度面对面的行走起来,经过4分钟,两人在同一地点相遇。通过画面的动态演示,学生理解了“相向”、“相遇”,感悟到了求路程的一般方法,即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路程。探究情境,获得成功,学生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求路程还有其它的方法吗?”用“速度和”来乘相遇时间得到路程,学生很难理解。

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让它为我们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使远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今后,我也将继续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更好的完成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案例

伊通满族小学

李艳辉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案例

伊通镇满族中心小学

那静岩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初步形成的主要研究观点

伊通镇满族中心小学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篇2

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认识

1.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互联网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不仅带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学校教育教学领域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当前,国家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展“中小学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等。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来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这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3.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还应加强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并使用信息、发挥信息效益、加强信息协作、增强信息免疫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改变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专业化成长要与时俱进,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的教师培训也要随之改变。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培训要体现终身化、专业化、信息化、自主化的特征,即教师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应当首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教师专业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力求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地开展教师培训,注重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提高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教师培训要实现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按需施教,改进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使广大教师能够便捷地参加学习,在培训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此外,如果不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就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化地发挥教师资源优势,集思广益;培训手段单一,培训教师一言堂,缺少学员的参与,则不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训缺少延伸,培训结束意味着学习结束,与教师的工作实践脱钩的传统教师培训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4.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师培训的不足,实现教师与时俱进的专业化发展。

譬如:现代教育技术引发了新型的教育方法,即从传统的单纯由教师直接控制教学过程,转变为由师生双方共同控制乃至由学生自我控制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综合调动各种手段,使教学更生动、活泼直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突破时空限制,为大面积普及教育和实现终身教育开辟了广阔前景,提高教师的劳动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可代替教师大量劳动,使教师从批改作业、记录成绩、反复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等大量事务性、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用于备课、科研和其它创造性劳动。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我市中小学校的软硬件的建设情况,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走进了课堂教学和常规教学管理之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了此项课题,意在通过探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升其教育境界,加快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以推进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推动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明确它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对专业化发展的效果进行检验与分析。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标准,专家学者有许多论述。这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结合我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索,为此,我们对全市教师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全市的骨干教师进行讨论,听取省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确定了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标准。

1.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落实能力

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要把课程改革中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教学目标彼此渗透、相互整合,落实到位。

2.教学方法运用能力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在多媒体环境下,选择适合本课教学和学生的教学法,这样更有利于开展教学。

3.教育信息化的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简单的硬件设施不是教育信息化,计算机再高级,i Pad再薄,都不是教育信息化的标志,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不是教育信息化,只是信息产品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教学的过程才是教育信息化。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学科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5.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文献的查阅、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的选用、研究数据的处理、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等等。

6.创新实践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能力=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创新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在知识水平发展的同时,敢于在教学上探索适合多媒体环境、与学生个性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地拓展思路,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上述任务目标,宜采取多元培训模式。传统的集中培训模式有着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等特点,但也暴露出了固有的不足,如:专家讲得多学员练得少,理论性强实践性弱,普遍性好针对性差等,学员学得快忘得也快。为此,我们在全市范围推行多元发展模式,既保留了集中培训的优点,又弥补了集中培训模式的不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力,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全员培训。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课件制作、专业软件使用(几何画板、理化生虚拟实验室软件、Office等)、网络教学资源搜集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等方面集中大面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二,有针对性的培训者培训。学校选派信息技术能力较强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专题培训,即“培训者”培训,提高培训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培训者”回到学校后,开展校本培训,提高学校其他教学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一人学习,多人受益”。

第三,利用网络资源培训。充分利用国家、省组织的国培、省培,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除此之外,利用网络工具(QQ语音、YY视频和专业视频会议软件)与相关领域专家、技术精英进行交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通过名师论坛、网络微博、网络空间与专家同行研讨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2.观摩课引领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观摩展示,实现样板带动。观摩课就是把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较好的课程展示给学科教师,供他们学习和借鉴,从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方法。为了推动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和水平,分三次集中推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各学科96节精品课程,供全市教师观摩,然后对观摩课进行点评研讨。观摩课充分地展示了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体现了上课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展示了教师专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学科知识的提升。

3.竞赛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手段的

竞赛能充分展示参与者的能力和水平,也能促进参与者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能带动身边的人积极效仿,努力学习,最后达到共同提高。近几年来,我们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课件大赛、论文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优质课竞赛,不断锤炼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竞赛重在参与,争取人人有竞赛,人人有作品;县级竞赛重在提高,选拔优秀作品,不断提高;省级竞赛重在推优,把优秀作品推荐上来;国家级竞赛重在出精,评出优秀作品,供大家学习、应用。

4.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化成长的试金石

教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促进教师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便于教师形成关于教学的系统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部分实验学校根据本校教学实际,总结出了较好的教学模式。双辽市第五中学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在语文科的教学中探索出了“六分一合”教学模式。双辽市第一小学以课题研究为依托,课堂教学强化“三个意识”即: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训练意识。落实好“215”的教学模式即“两个特点”,“一个尝试”“五个环节”。四平市第十七中学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形成了三种有效的教学模式:①课堂教学,师生互动;②媒体利用,深入浅出;③网站咨询,人机交互。双辽市第二小学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完善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提出了三个“关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体验感受”,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辽河农垦管理区第二中学把课题研究落实于课堂,符合教科研的“三个服务”的方向:贴近教育,贴近课堂,贴近学生,提出“立足课堂搞研究,搞好研究为课堂”的口号,把每堂课当成研究课来上,做到“心中有课题,课课有研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构建“自主-创新-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伊通县教师进修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教研培训,开展了以教育科研为理论支撑,主题教研为核心内容,网络教研为有效载体的“三研统筹”的教研策略,构建教研工作的立交桥,探索研培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

在开展课题实验中,我们把实验学校按照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分组,每组中又分出农村学校、城镇学校。通过培训、竞赛引导、观摩课示范、开展教研活动等环节,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已成为我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在自身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广大实验教师还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出了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

如何评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系到能否准确检验课题研究成效的关键环节,也是指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标。

1.教师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让学生自主创新,并非否定教师的教,而是要求教师能更巧妙地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创新并非是放任自流地学,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及时查阅更多的资料,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①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②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③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给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知识大视野;④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中合作探究,互相帮助、相互讲解;⑤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了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⑥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打破了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⑧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了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距离。教师也转变了教学观念,变“灌输式”、“一问一答式”为“启发式”,能在引导上下功夫,重视基本功训练和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从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受到了挑战。一位教师说:“过去我们通常用考试成绩来划分好学生、差学生,但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潜能和才干,我觉得应该学会重新认识我的学生……”

2.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实现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将大量的配备练习储存下来,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可以随意地加以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满足自己不同的学习需求,尤其是现在每个课题实验教师都是带笔记本电脑上课,设备便于携带,在课堂上的利用率也大大增强,可以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问题及时上网查阅,方便快捷。

3.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加

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就是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有如下进步。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创设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生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从课本或网络上进行查找,并尝试和探索。

自主创新的习惯初步养成。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与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质疑解疑的习惯。

五、小结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很多。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培训、竞赛、观摩课引领和开展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尽快形成专业素养的最便捷方法,特别适用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摘要:教师专业化成长是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课题。现代教育技术既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支持载体。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培训,基于信息化资源的教学观摩、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核心的竞赛活动以及相应的教研活动,构成了“培训-观摩-竞赛-研究”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在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篇3

关键词:校本教研   学生成长   教师发展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12

“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而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支撑制度,恰恰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受到各级学校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各级学校都以此为契机,抓好校本教研工作,帮助学生成长,促进教师发展。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形式,是一种在校长的领导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特色研究活动。学校的校本研究应以学生的发展研究为主体,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帮助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自我反思、自我开放的环境,加强群体对话,相互之间不断地进行专业切磋、经验分享、共同成长。这样对于学生独立、自主、自强、自律、合作、宽容的主体人格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校本教研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应依托校本教研的以下几个特点,合理高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一、校本教研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开放框架

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应该使校本教研制度化、日常化、生活化。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将校本教研活动本身看作是一种制度进行理解;二是要把校本教研活动的时效性通过相关制度的支持展现出来,所以我们要通过学校各种制度手段来加强此项活动,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支持它的发展和运行。通过和原来各个地方教研室所组织的教学研究进行比较,校本教学研究更加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和保障,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国家的政策认定、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教师与学生团体的有关制度。因此,若将原来各个地方教研室工作比喻为一种封闭的教学活动组织,那么校本教学研究就是一个开放的、完整的系统组织,活动不仅仅是在学校内部开展,也向学校外面的组织辐射和延伸。在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中,学校所有教师都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不仅是教研员的角色,并且能够扩展到学生群体中,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将成为校本教学研究直接的信息源,他们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受用者,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校本教研活动的问题是植根于学校内部,且针对本校学生情况,但问题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往往与外面的人文因素、环境因素密切联系,如学生的家长、学生的监护人、与学校利益相关的外界因素人等,特别是校外的专业研究人员,他们在专业引领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够将这些有利的因素都整合在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中,将更有利于促进校本教学研究活动的有效地开展,为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校本教学研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

校本教学研究是以学生的发展研究为主体,以课堂教学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为两翼的特色文化体系,其目标是要帮助所有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全体教师专业迅速成长,逐步形成校本教学研究文化特色体系。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的中心是营造学校学习型文化氛围,如果我们仅仅把听课、评课这些基本的工作当作校本教学研究,就与以往教研室所组织的教学研究无异了。在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不仅仅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更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以学习的态度来进行教学研究,在思想上就不会把评课、挑毛病那些简单的事情等同于教学研究了,而是从系统的角度、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角度出发,为自己的团体建立共同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对教育教学的热情、对学习不断追求的态度、对问题经常思考的习惯,同时具有探索创新的意愿与兴趣。这种情况下校本教学研究就成了学习型文化学校形成助推器,学校才会成为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学校,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使教师享受到工作的幸福。

三、校本教学研究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

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盲区,如果自我封闭、拒绝沟通,这个盲区将会永远存在,教师就不会得到专业发展。因此学校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构建校园信息库,给教师提供跨越时空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正如前面所述,校本教学研究绝不是给教师挑毛病的活动,而应该成为学校为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和谐的平台上,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展示,并且能够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化发展走上一个新的阶段。校本教学研究为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了氛围、搭建了平台,是最适宜促进教师反思成长的土壤。教师的反思并不是一种孤立的个体活动,而是在群体中为互相关联的个体寻求一种适合自我发展的方式。教师在优秀的团队中学习和交流,可以使自己存在的问题完全显现出来,在这种平等、和谐、包容的氛围中,教师为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需要改正而又很难把握的问题寻找到了答案。校本教学研究为教师提供一个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机会,让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这个正视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篇4

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全面启动已一年有余,广大教师的思想和理念正有着飞速的转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正从传统的常规教学中教师主体讲授向新课程中的教师主导引领,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迈进。然而就像很多新事物的发展在开始时要受到阻碍一样,新课程改革在像我镇一样的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推进过程中同样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

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两方面:

一是新的课程理念一时还很难被一些教师接受。常听有些教师说,不管是新方式还是老传统,目的都是把学生教会,只要把学生教会了,怎么教还不是一样。

二是教师队伍年龄日趋老化,很多人观念陈旧,知识老化,难以胜任课堂教学。李岚清同志就曾在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他提出要突出抓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四个方面,其中第四方面就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我镇为例,全镇教师188人中,51——60岁教师有87人,41——50岁的教师有67人,31——40岁教师29人,30岁以下教师只有5人。这样的年龄结构影响和制约了我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一些老教师,即使接受了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但在一定时期内也还是很难驾驭,还会出现反复,甚至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毕竟传统的课堂教学影响了他们几十年。1

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我们觉得,应该加强对这些教师的培训,转变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成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推进者。为此,我校就教师提高培训问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我们认识到,校本培训是目前最符合学校实际的、最经济、最便捷、最富有实效的教师继续教育途径。所以,我镇加强了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

首先,我们健全了培训机制。

1、建立领导组织。学校成立了由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各村校长为组员的培训机构。另外,教导主任和村校长分别为中学和各小学的培训组长,具体负责本校教师培训的组织、召集实施工作。

2、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制定了“国富镇中心学校教师培训制度”、“国富镇中心学校教师校本培训计划’’,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国富镇中心学校教师提高培训的实施意见”、“国富镇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方案”等规章、计划。

其次,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确定。

1、教师培训的内容。在培训的内容上,经过研究,我们确定为:现代的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各科新课

程标准;有别于传统的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新

课程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2、教师培训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有:

①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培训;新教材培训;新课堂新教法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这些培训教师回来之后,再对全镇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②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学校多次组织各科业务骨干,到其他新课改开展比较早比较好的学校,进行学习。如到拜泉第三中学、第二中学、第五中学、三道镇中学去听观摩课,到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集体备课方法,学习他们的新课堂教学。回来之后,这些教师都要根据参观学习所得准备示范课。另外,我们还由县进修学校牵头,请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来给我校教师上示范课。

③多次举办短期培训。由中心学校选出各科业务骨干,对全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各科新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等。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及远程教育,利用这个平台我们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名师的授课,学到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开拓了事视野,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

④组织教师经常研究教材教法,进行集体备课。全镇教师经常由各学科组长和学习组长组织进行教材教法研究,使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得到提高。同时号召全体教师经常写教学反思,反思自己在课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得到的收获与喜悦等。我们也可以及时了解教师们的想法,及时帮

助他们。

⑤教师的自学。任何形式的培训都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我们号召全镇教师根据自身实际,经常进行各种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自学。要写出学习笔记、学习收获及体会。中心学校设立相应的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他们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记入教师考核档案。

⑥课题的带动、引领。每学年中心学校根据不同学科的实际,确立不同的研究课题。使每位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的同时,能够有研究的任务和方向,使他们逐渐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篇5

以校本研修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六 安 市 毛 坦 厂 中 学

指导教师姓名

周 卫 国

2012年 10月 22日以校本研修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教师专业化新的愿景正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正在经历着转型,本文试图从校本研修的实践出发,结合反思,以教研组实践团体作为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形式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若干探索。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教研组建设

苗逢春博士主持的论坛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生存现状”中提到了我们赋予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大的历史价值,但却忽视了承担这一使命的脆弱的弱势人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他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自己的地位和生存现状讨论最为激烈。

近期某知名学校校长在浙江现代教育技术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信息技术教师,你会下岗吗?》,放在论坛上后引起广大信息技术老师的的强烈反响。引发我们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华东师大教育信息技术系胡小勇在电脑教育报上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供了些建议。文中说到“对于学科教师来说,专业发展是保证和拓展该教师群体生存发展的大事。谈起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可谓不尴不尬、一言难尽。因为,普通学科教师只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在管好本学科教学之后便高枕无忧。而与此不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只是主任“技工”任务,而兼任教学工作。甚至于只有在为学校管理层和学科教师扫除技术操作障碍时,他们的价值才能得到“重视”。那么,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出路何在呢?”他从三方面谈了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从以上现象进一步表明,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已从“打工型”教师开始转向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转变。谋求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也很多,本文试图从基于团队合作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校本研修的界定及其必要性

教师的自身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而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校本研修包含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两方面的含义,具体指:由学校根据本校及其教师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培训资源,组织指导教师从事适合本校教育教学需要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继续教育活动。校本研修的目标是让教师从“教书匠”发展为“研究者”,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使教师成长终身学生的先行者、探索者和示范者。

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这不仅表现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繁重,还表现在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还承担着其他一些繁杂的工作。比如计算机维护、网络软硬件维护、多媒体教学系统维护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支持等等。又因为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可能参差不齐,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做好为部分学生补课的思想准备。这必然会进一步加重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负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责任所致,积极面对,在所不辞。由于动机的不同,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和发展意愿、发展方式也与其他学科教师产生了较大的差别,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教师聚在一起

交流时,往往偏重于技术方面的交流居多,有很多教师具备了相当专业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但对教学不感兴趣。并且一般层面高一点的教学研修往往是骨干教师参加,而其他教师参与的就很少,所以通过校本研修,使每个教师都得到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建立互助分享开放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

一位教师曾经这样写道:教师是一个孤独的职业吗?教学被描述为一种孤独的工作。表面上看,我们整日和学生在一起,怎么可能是孤独的呢?但是,我们确实是孤独的,尤其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中。因为我们在课堂里的位置和身份,我们与学生的确有隔膜。同样,在办公室里,我们从不谈自己的教学,我们不想让他人知道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害怕他们认为我们是不称职的教师。

显而易见,这种孤立是不幸的,因为我们有很多东西需要从彼此身上汲取。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摆脱彼此孤立的感觉,更易于促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传达布置教育教学精神、任务居多;教学理论学习多,与教学实践结合少;个体领会独立操作、盲目性多,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少。长期来,传统的教研模式使教学研讨的实效、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实效大打折扣,无法真正起到不断更新理念、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创新教学方式的作用。因此,重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校本教研制度,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快速发展和自主教研意识的觉醒。

(1)完善、实化教学常规活动。围绕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从教研过程、内容、方式等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和实践,从过程中注重交流、对话在、互动和分享,在方式上采用教学案例研究,教学微格研究等。我们组有五名青年教师,我们以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岗及县级优秀教研组为我们的努力目标。开展教师“六个一”活动:①、每周写一点读书摘记;②、每周向教研组(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教学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真实问题;③、每月撰写一篇教育叙事研究(教学故事)或一篇教学反思或一个教学个案研究,并至少选择一篇上传到海盐教研网;④、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⑤、每学期自己制作一个课件;⑥、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主持、参与一项校级以上课题或编制一份试卷。

(2)开发、丰富非常规的教研活动。通过区域(片)级的教研交流,促进共同提升;与不同类学校,如小学、高中的交流研讨,促进了新课程教学衔接的思考,利于上下延伸;通过县教研室的网络教研平台,促使教研突破时空限制,利入更深入进行反思与争论。

三、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修策略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校本研修常见的模式有课题带动模式、集体充电模式、师徒结对模式、观摩听课模式、个人自修模式和校际交流模式等。在校本研究方面采用了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最近又出现了使用网志BLOG网络虚拟社群开展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和相应的研究方法。还有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式,同侪互助模式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的关注。但由于校本研修中专业发展的提供者是学校和教师本人,是独立进行的,很容易出现校本教研泛化,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所以要制定策略,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1、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专题去除随意

段青老师(海南省信息技术教研员)曾调研过教研组活动情况,他说:在某重点中学的一次信息技术教师座谈会上,大家很认真地探讨了学校应该如何开展校本教研的问题。如规定每周二是教研组活动时间,每学期每位教师须听课15节以上,参加集中备课不少于4次等。但当问及这些教研活动能否回答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疑问,是否有效地改善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状态时,教师们的语气中透露出明显的不坚定。的确,无论以前还是现在,大多学校均安排有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如听课、集中备课和上观摩课等。但大多只是作为活动的空壳而存在,缺少明确的有价值的目标,缺少实质性内容,只是年复一年地在同一层次上简单重复着。因此,作为校本教研,必须革除随意讨论的弊端,突出问题意识,加强专题探讨,落实“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教研目标。

(1)理论学习确定中心发言。理论学习主要立足教研组理论学习和以论坛、沙龙等平台开展的同伴交流。教研组理论学习确立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保证学习的目标明确、主题鲜明。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碰到了很多的实际问题,如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和技术,备课的新思维,教学的现场与教学细节的关注,信息技术的说课、听课与评课,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都给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切合教学实际,把握教改动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先后组织组内成员收集资料并交流了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学习,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等专题理论知识。

(2)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这并不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问题,而是没有关注问题的意识和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及把这些问题提炼为教研主题的能力。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教师面对的课堂教学问题是复杂的、难以预测的,一味的模仿不能解决问题。如“课堂上怎样使学生不玩纸牌游戏而与自己的边讲边练达到同步”的问题,就是非常值得信息技术教师探讨的。为什么学生乐意玩纸牌而不听教师讲课?毫无疑问,在当时情况下纸牌的吸引程度要比教师上课更加吸引部分学生。那么教师是否应该反思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何进行更好的教学设计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的课堂的驾驭能力是否还欠缺?甚至是,能不能剖析游戏本身有用的价值所在,找出其吸引学生的地方(计算机游戏教学法就是其成功范例),将其引用到教学中来?等等。

(3)行动研究围绕问题。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走向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其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它是由教师或行政人员来操作的,以帮助地方学校决策和教师改进教学的方法。每个行动都力求有明确的方向和研讨的专题,并形成基于问题、教师合作参与的比较式教研模式。研讨流程为: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教学推广。近年来我们先后结合教学现状开展了如下的行动研究课题。如《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教与学》 《分层合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等,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试图处理在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以上课题先后在县市级获奖。又如,以学校“生活能力”校本课程为平台,我组开设了flash动画制作的校本课程,使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从而据推动教学学习相应的课程理论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自觉从课程结构的整体出发,全面理解分析学科知识的结构,对所学的课程有全面总体的认识。我组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初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使 用Internet》、《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合作学习” 之我见》、《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常见困难及其对策》、《初探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网络道德品质的培养》先后在杂志上发表或论文评比中获奖。

2、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合作研修模式

项目研修模式要求研修过程要基于某个具体项目进行。项目研修模式具有独特性、多目标性和生命周期性等三大特点。所谓独特性是指任何一个项目都有区别于其他项目的特殊性,因而在实施项目研修模式时,根据不同的项目在下图的基础上存在很多变式。多目标特性是指项目的成果性目标一般具有多重和多方面性,例如项目研修的成果性目标往往会有教材,教法和技术等多方面的目标。

如信息技术教学到高二后,参加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项综合测评,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复习和练习的效率,我们教研组做了一个集体的备课项目,名称是“安徽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二级)分类精解。我们把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前期:自编相关复习教材一册,相关培训课件制作,中期:建立相关的复习网站,设立测评题库,以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后期:各类模拟测评系统的的制作。通过此项目的开展,使教师们对整个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了清晰的了解,也利于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相关知识的渗透,通过编写复习材料过程中对知识要点、实例分析、习题精选的设计,也充分锻炼了老师们的问题设计能力。而通过相关网站的设立真正实现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结合,而在此研修过程中,学生也是项目的参与者。通过模拟测评软件的开发,使信息技术教师的相关软件开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组内教师开发的测评软件因此获得了六安市首届自制软件的一等奖。几年来,我们组实施了大量的团队合作项目: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网站的建设,区教育局中小学安全教育网的设计,配合教研室的动态评价测评系统的设计等,以及近期的机器人项目的参与,都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技能。

3、立足课堂,反思教学重叙事研究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其实现有多种载体,但根本是课堂教学研究。

(1)专家引领,重课堂指导。专家引领是帮助教师提升的重要因素,我们教研组活动或区域性活动多次邀请县教研员来校指导,请他们深入课堂,以课堂的具体 情境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与教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使引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例如,在我们片的一次新课程教学展示周活动中,教师们用到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但对于具体操作把握不定。刚好教研员从广州参加网络主题研讨活动回来,他从那边听了许多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课,并结合我们的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使大家对网络化课堂的教学设计策略又有了全新的认识。(2)教学反思,重叙事研究。

要求教师将结合县教研室的教师博客及学校的教育网志将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明确“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行动后反思”的要求,确立反思制度,做好课后小结,实践证明经常性的反思使教师兲更加能注重思考,注意观察并能注意自身的学习,更能提出一些有见地的问题。我组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先后在各项评比中获奖。(3)同伴互助,重课堂打造

教研组立足于一堂课,共同参与,一起听课、修改、提升。一堂课的打造过程,就是教学理念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的过程,是教学艺术如何着现的认识过程,是教学问题如何切实解决的思考过程,是对执教的教师能力提升的过程。打造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一个极有实效的研究方式。我组教师在教学业务上快速成长。先后获得区优质课一等奖,区多媒体公开课一等奖等荣誉。

几年来,由于强化教研组的自身建设,组内教师的业务水平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也取得满意的成绩,组内教师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辅导学生参加操作竞赛已连续八届获得团体优胜,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信息学奥赛有五人次分获全国一、三等奖,并在首届操作竞赛中获一等奖。教研组连续几年均评为优秀教研组,被推荐为我县教育系统唯一的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岗”的团队。

实践证明,通过校本研修,制定有效地基于团队的合作策略,确实能更快速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追求卓越,是我们每位老师的理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就是我们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篇6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由此逐渐产生了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TadaoUmesao)于1963年在《论信息产业》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我国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从工具层面将信息化定义为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从组织层面概括信息化,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创新应用过程中,改造原有的组织结构与文化氛围以促进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信息化的联系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篇7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与知识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特别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 因为教育理念是教师的灵魂。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也强调:“师范院校和其它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 改革教学方法。”所以, 新建地方师范院校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教育资源, 调整和改革教师培养模式, 包括对在职教师的培训,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科研、教学实践指导等多种形式, 以促进其专业快速成长, 从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一、服务基础教育是地方师范院校的使命

新建地方师范院校一般位于地级市或县城, 属于教学型院校[1], 其服务对象具有区域性, 服务范围主要是面向本地区、兼顾周边其他区域。地方师范院校具有地方性和专业性特点。地方性主要是生源和服务对象的本地化;专业性主要是教师教育的专业化。[2]地方师范院校大多都是由原来专科学校升本而成的, 它们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具有明显的师范教育特色, 是地方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地方中小学教师培养、继续教育的重要使命, 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 地方师范院校的特点就决定了其重要任务是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 即不仅要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师资, 而且还要承担当地和周边区域的基础教育和各类在职教师培训、提高的重任。因此, 地方师范院校要立足于地方基础教育师资的需求, 做大做强师范教育。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引领

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具有实践性、日常性和内隐性特点。虽然中小学教师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缺乏反思、提升的能力, 如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研究、提高自已的专业水平等, 他们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帮助和引领。另外, 新课程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给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需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 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需要。而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 能够及时获取学术前沿最新发展信息的优越条件。所以, 地方师范院校拥有优势教育资源, 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地方师范院校对中小学教师的帮助应以教学实践为基础, 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互补互益, 促进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不断地反思、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推动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

三、地方师范院校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地方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在课程改革、在职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合作需要。地方师范院校是地方唯一高等学府, 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而且能够紧跟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动态。尽管中小学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但缺乏进行科研的能力。因此, 地方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 达到双方互惠双赢的效果。

1. 为基础教育师资提供职后培训

教师职后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受传统教师培训观念的影响, 中小学师资主管部门以及教师都把职后培训视为一种学历补偿教育, 没有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自身的经历、教学实践的摸索, 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缺乏有效的职后培训。因此, 地方师范院校在地方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应该为基础教育提供免费或较少费用的咨询和诊断, 通过学历教育、业务提高性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 对在职教师采取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培训, 通过教师的专业素养, 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

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还停留在表面感性认识上, 缺乏对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深层理解。而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论思想的理解比较全面、深刻, 他们能够联系本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讲座内容具有地域性和针对性, 能将抽象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能帮助中小学教师转变新课程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因此, 充分利用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 邀请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做相关方面的专题讲座, 帮助他们理解、内化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或教学方法, 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把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人格完善结合起来,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权威的理念,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反思者。

2. 引领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因而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内容, 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中小学教育教学本身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研究。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中小学教师了解、熟知自己的教学实践, 具备丰富、鲜活的教学实践经验, 仅局限于教学经验层面的积累, 难以有创造性的突破, 严重制约着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新课程要求中小学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因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而地方师范院校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 并且具有及时获取最新研究成果的优越条件, 具备发现问题的洞察力, 以及运用相应教育理论研究问题的能力, 可以给中小学教师提供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进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3]。

因此, 地方中小学应充分利用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 加强与地方师范院校的合作, 从而使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 通过这种合作, 中小学教师在地方师范院校的帮助下, 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在此过程中, 提高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以促进其专业发展;另一方面, 可以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资力量, 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可以定期深入中小学, 了解和掌握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和案例, 将自己的课题研究与中小学教学结合起来, 使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更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在地方师范院校的引领下, 使中小学教师自觉地把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变成自己的研究对象, 以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而不是只停留在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层面上, 通过实证研究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3. 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新形势下角色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策略之一。“反思型教师”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4]。将教学实践置于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也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批判性、创造性和自我反思, 更有利于拓展教师的自主成长能力[5]。

新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堂调控、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没有固定模式。要求教师学会独立思考, 针对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巧妙灵活地组织教学,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元方.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办学定位探析.教育研究, 2007 (9) .

[2]刘捷, 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傅树京.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发展:理念及实践.辽宁教育研究, 2003 (5) .

[4]高玲.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5) .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篇8

【关键词】远程教学 ; 教师 ; 成长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326-01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普及和深化,教师作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载体得到我国普遍重视。远程教育使教师教育在时空上得到拓展,优秀教师应具有宏观视野,需要了解国内外社会、文化及相关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还可以借助高校的专家教授资源协同配合,将专业学科进行渗透交融。远程教育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建设不断健康有序发展,改进教师发展战略。

一、远程教育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使教学行为多样化

教育教学行为是指按照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在履行老师责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而远程教育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是老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判定远程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对远程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促进老师角色的多样性

首先,远程教育的老师角色从权威者和传授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朋友。其次,远程学习中学生是以针对各类学习资源的自我学习为主,这就使各类媒介、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再次,远程教学促使老师激励并监督学员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管理者。

二、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职业厌倦感出现,主体定位艰难

“职业厌倦感”是一类由工作引起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压力下所产生的精疲力竭的感觉。而远程教育平台下的老师因为其特殊的职业,在工作中往往会扮演多重角色,集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于一身,而教育教学工作的琐碎和芜杂以及角色的多样性导致远程教育平台下的老师主体定位艰难,容易形成角色冲突。

(二)科研能力缺乏,缺少创新意识

具备较强的研究和创新意识,是现代老师必备素质。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创新能力是提升自身职场竞争力的关键能力。远程教育平台下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在现代远程开放的大背景下,老师以远程教学模式、支撑服务、技术运用及教育实践为基础进行研究的能力。而目前,我国学校老师的科研能力严重匮乏。而学术研究能力的缺乏,必然导致同样缺乏创新意识——特别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老师总是“固步自封”,对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缺乏独到的创新视野,专业技能提升缓慢。

三、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一)根据老师的专业成长规律,建立远程教育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远体制

有学者将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这对建立远程教育特色的老师专业化发展的长远体制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根据这五个阶段的划分,应建立的体制可以归纳为:

1.远程教育新就职老师的培训体制的建设

从老师发展的長远视角考虑,对处于“生存关注阶段”的新就职老师而言,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帮助老师解决角色定位难题,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远程教育成熟型老师的竞争体制建设

对处在“任务关注”阶段的已具备一定能力,并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成熟型老师,学校应提供一些必要的自我进修条件,完善其专业化发展的理念,促进老师间的良性竞争。

3.远程教育大背景下,处在“自我更新阶段”反思型老师,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规划,以寻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远程教育平台的出现,给教师自我促进、自我反省提供了契机。

(二)开发远程教育平台下的校本培训渠道

教育理论专家郑金洲教授指出:校本培训是指根据学校发展的需求,由学校发起和策划,意在满足学校每一位老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它既能在整个学校的水准上实行,也能在某个机构或某一学科上实行,同时还可以实行跨校合作。远程教育平台下的老师的专业化发展可以通过自身的特点,创造更多元化的培训方法。例如:建立远程教育平台下的BBS项目交流平台。打造网上BBS交流平台对教学科目进行探讨,可以让老师们通过远程在线交流的形式围绕课题进行探讨,双方能形成头脑风暴,从而奠定未来的学术发展方向。又例如:打造网上老师培训管理平台和网上培训课堂,摄制视频培训课。这既能避免传统教育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弊端,又能减轻远程教育平台下集中培训的压力,还节约了培训成本,提升了老师的培训质量。例三:开设教育博客或微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博客或微博在目前已成为学生和老师关注的焦点。远程教育平台下的教育博客或微博可以快速传递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优秀的学习方法,是集知识管理、学术研究、教研互补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平台。在该平台上,老师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同享有和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结合,可以随时地以文字、视频等形式,将自身的教学经验、教案策划、教学认识、典型课例、教学视频与其它教师分享并进行积极的沟通,使老师的个人隐性学识具象化。

笔者对远程教育平台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的研究还不完善,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显而易见,在远程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老师对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应引起高度关注。此外,远程教育平台下的老师也要对自己的专业科目能力、远程教学能力、服务意识等进行升华,体现自身的价值,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金,田静.县域教育科研机构建设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基于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综合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2):75-79.

[2]黄学勇.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2):109-111.

[3]张小松.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218-218,220.

[4]闫艳.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径探析[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17-21.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篇9

NO

指南题号

课题类别

编号

学科分类

语文

黄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任 伟

负责人所在单位 阳新县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邮 编、电 话 435239

填表日期 2021年3月27日

黄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打印(可以书写填表)报送一式2份,于左侧装订成册。

二、封面上部的代码框不用填写。

三、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1名。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研究员、高级讲师、中学高级、小学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是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业务科室负责人。否则,须有2名符合职称要求的书面推荐,或由县一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推荐。

四、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五、“一、数据表”栏目填写要求:

1.课题名称: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2.主题词:为便于计算机检索,按研究内容设定主题词,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之间空一格。例:“小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主题词:小学 模式

3.表中“课题类别”、“研究类型”二个栏目,请选择右边文字前的一个字母(或数字),填到左边空框中;“预期主要成果”栏目,最多只可选择两个字母,分别填入左边的两个空框中。

4.表中部分栏目是由两个空框组成(如:学科分类、专业职务等),左边空框写代码,右边空框写中文。代码部分不用填写。

5.学科分类: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现暂按如下分类填写:(1)教育基本理论、(2)教育心理、(3)教育史、(4)比较教育、(5)德育、(6)教育发展战略、(7)教育管理、(8)基础教育、(9)体育、(10)美育、(11)职业技术教育、(12)高等教育、(13)成人教育、(14)综合、(15)其他。

6.研究专长:同学科分类。

7.主要参加者:指真正参加本课题实质性研究工作者,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黄石市教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主 题 词

课题类别

A

A.重点课题 B.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

教育发展战略

研究类型

负责人姓名

任伟

性别

年龄

学 历

大专

行政职务

教学主任

专业职务

一级教师

研究专长

姓 名

性别

出 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 作 单 位

郝国文

198004

二级

汉语言文学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袁倩

199110

二级

汉语言文学

本科

学士

阳新经济开发区银山小学

石琼

198708

二级

汉语言文学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王福果

198710

二级

初等教育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朱耀发

197012

教师

语文教育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王少云

198203

二级

初等教育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陈淑敏

198611

二级

语文教育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汪祖相

197110

教师

语文教育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陈祖月

197308

一级

语文教育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预期的主要成果

C

G

A.专著 B.译著 C.论文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其他

筹集经费(单位:万元)

预期完成时间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论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措施研究》

王少云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促进农村教师发展的有效策略探讨》

石 琼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朱耀发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浅谈如何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陈淑敏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合格现代化教师》

陈祖月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学习促进专业发展,坚持助力事业成功》

任 伟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农村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王福果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乡村教师网络研修探析》

袁 倩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三、负责人正在担任的其它渠道下达的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 准 单 位

自筹或

资助金额(元)

四、课 题 论 证

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主要涉及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素养,本研究试图从以下问题着手:

1、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2、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差异分析。

3、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研究。

4、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5、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局限提出的策略性研究

6、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性研究的合理性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性研究的合理性分析

2、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局限提出的策略性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难点

1、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差异分析。

2、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1、1986年霍姆斯协会在《明天的教师》报告中提出了将行业转为专业作为自己的目标。

2、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为题,明确指出“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

3、1994年1月,我国正式施行的《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4、当前我国正在施行整体性课改,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以行动研究法、访谈调查法、文献学习法等。

(1)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2)行动研究法。组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困惑进行总结,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

(3)访谈调查法。了解目前农村学校教师教学的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4)文献学习法。资料文献查阅、整理。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四、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的理论意义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随着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全球正在逐步脱离教育贫困的帽子。即使在社会早期,一代圣人孔子建立私学,强调“术“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意义,韩愈强调“术业有专攻”;社会不断地在进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深入人心,品德高尚者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近代,不仅对品德有所要求,同时教师的职业开始迈向专业化历程;当代,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农村教育需要一些教育工作者,促进农村教育发展迫在眉睫。

(二)课题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科学发展为策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实践性,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差距是一定存在,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响应国家“精准脱贫”的政策,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农村教育贫困的局面,使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面对现在农村教育程度无法达到平衡的局面,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改善这种失衡局面,同时也可以让扎根农村的教育者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

一、课题组的人员条件

1、课题负责人

本课题负责人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而且在农村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并撰写论文,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

2、课题成员

本课题组参加的成员有些教学多年,他们扎根农村干教育事业,一直从事在教育的第一线,他们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有些成员比较年轻,但是思想进步,吃苦耐劳,不仅能为团队注入新的理念,同时也能审时度势地提出合理性的教学策略。

二、物质条件、环境条件

学校领导对课题高度重视,课题人员也根据课题的事件来具体安排,保证课题的正常进度,购买了大量资料以及制作专业的调查问卷以便于课题的顺利进行,对课题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三、其他保障条件

课题人员都是扎根农村的一线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提出可行性策略,同心协力地解决问题,并且齐心协力地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汇编总结,尽量尽美尽善地保证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课题组人员分工

1、由学校课题领导组直接负责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督促指导。

2、课题立项之后,由课题负人责组织实施本课题的具体工作。

3、安排专门的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各阶段研究工作。各阶段的分析报告、课题论文由负责教师主持完成,在集体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致意见,最后完成各阶段的论文。

五、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成果

序号

完 成 时 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六、经 费 预 算

经费预算总额

自筹

(元)

申请

(元)

经费开支项目预算

经费管理单位

名称、地址及邮编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职务的申请人,须由2名具有符合职称要求的同行或县一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推荐。推荐人和推荐单位认真地介绍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推荐人签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年 月 日

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1.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真实;

2.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是否适合主持和参与本课题的研究;

3.所在单位是否能提供完成课题所必需的时间、物质条件和经费保证;

4.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承担本课题的管理工作。

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公章 单位公章 :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九、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十、学科组评审意见

学科组人数

实到人数

表决结果

赞成票

反对票

弃权票

专家意见

主审专家签字:

年 月 日

学科组建议立项意见

学科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评审未通过原因

1.选题不当; 6.课题论证不充分;

2.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不宜承担此课题; 7.资料准备不够;

3.课题组力量不强或分工不当; 8.最终成果不明确;

4.不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基本条件;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5.经过比较,本课题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学科组组长签字:

请在相应序号上打“√”

年 月 日

十一、黄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字:

上一篇:开学作文600字下一篇:户外音乐节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