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精选10篇)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树立让每一个学生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地成长和发展的思想,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把“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一部分,遵循“进入学校的大门,就是我校的儿女”原则,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学科知识与特长发展相结合,注重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结合,注重文化素养与阳光生活相结合,让新洲学子成才成人,从而推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生命生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
崇尚生命、生存之本,让师生在平安和谐的校园中健康成长,是学校人文管理的根本。新洲中学在开展安全教育中,立足生命、生存之本,落实领导、班主任、老师的安全责任制,开设课程,定期演练。并利用晨会、班会和召开安全教育大会等多渠道地进行安全教育,设立安全教育宣传专栏,安排专人对校园的设施设备定期检修,排查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师生的安全意识。
二、文化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成就学生大学梦想,这是我校对
学生健康成长的追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推行了合作小组团队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阵地,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能力竞赛,扩展视野,提高文化素质。
三、阳光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阳光地生活,体现青年人的风采,是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网络,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指导老师。使有心理焦虑的学生走出心理怪圈,阳光从容面对学习与生活。
四、开放式的社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舞台
我校成立校长主任助理制度,在全校学生中选出各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校长主任助理;成立了学生会、文学社、爱心社、国旗班、广播站等多个学生社团;实行小组合作垂直管理方式,每位学生都身兼一职或数职,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更有利于实现自我塑造和自我超越。
五、特长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补充
在确保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我校走特色教育之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了书法班、散打班、艺术团、吉他班等多个特长教育兴趣班。散打班每年举行一次散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和谐的班级文化能够营造动静相融、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和谐而高雅的环境文化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和谐、高雅的教室环境不但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谐的教室环境包括教室的净化、美化和绿化。干净的地面、雪白的墙壁、明亮的窗户、整齐的课桌椅等都可以使师生心情轻松愉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名人名言、书画作品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激励师生积极向上。而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二、构建高尚而先进的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包括良好的班风、学风、民主的管理风格以及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班级精神文化呢?
1. 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使每一位成员都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进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如,学校广播操比赛,班集体的目标可以定为争取第一,落实到个人的目标是每一位班级成员近期规范好广播操的动作,不因为个人原因而使班集体失分。这样一来,每位成员都会积极练习,不仅是为自己的健康而锻炼,更是为集体的荣誉而锻炼。强烈的集体意识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和集体步调一致,使学生的动力与集体的意志融为一体。
2. 培养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首先,要加强班级的民主作风。在班级工作中不论是建立组织、评比先进,还是日常班务工作都应采取民主形式。这样全体班级成员才会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其次,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促使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得以保持和发扬,不良的言行得以改正,使班级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努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营造班级公平竞争的良好班风。
3.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既要有教师的尊严,又要努力形成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真挚的情感,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资”,从而引起学生心理的认同和情感的共鸣。例如,学生生病时嘘寒问暖;气候变化时,提醒学生增减衣物;利用课间闲聊,主动亲近学生。作为班主任,还要带领班干部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和学生拧成一股绳,努力创建一个宽松、和谐、友爱、信任、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这样,大家都生活在赏识与尊重之中,会更加自尊、自重、自信,更易规范自己的行为,与他人交往时更具亲和力,学生的优良品质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三、建设科学而规范的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了管理制度,还要组织力量进行有效的检查督促,否则,制度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成为一纸空文。在检查督促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班主任则要当好“参谋”,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日常工作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去管理,改变既当“保姆”又当“警察”的旧做法。
关键词:和谐;学习;成长
怎样来构建和谐班级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以下收获:
一、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和他们的画像;精心布置学习园地,张贴教师、学生的精美书画作品;张贴雏鹰争章的展板;认真创建图书角,评选班级“读书之星”……班级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学生一旦置身于班集体的文化氛围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使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二、班级干部的任用
我觉得班干部应具有以下几点:有组织工作能力;善良,胸怀开阔;头脑聪明,思维敏捷。选拔班干部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解,选择班干部。比如,通过班队会活动,让学生参加竞选,从中发现并选拔那些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意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特长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在选定班干部后,班主任就要针对班干部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的培养,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地成长。激发班干部搞好工作的愿望,使他们认识到班级的好坏与自己担任的工作之间的关系,了解领导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意义。教育班干部树立“一心为集体服务”的思想。要戒骄戒躁,与同学互相团结,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带动同学,来换回全班同学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当班干部犯错误的时候,要及时予批评、帮助,切不可姑息袒护。否则,会失去广大同学对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信任,也不利于班干部的
成长。
三、班规班纪的健全
首先是班规班纪的制定。可以让全体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立规”,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参与班纪、班规的讨论和制定,由班委会集中大家的智慧,拟定班纪、班规的草本,最后班主任审核打印,公布上墙。这样既让每个学生成为自主“立法者”,又引导每个学生自觉成为“执法者”。由此而产生的班规班纪,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識,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集中反映了班级成员的共同心愿,自然成为每个班级成员共同遵守的“盟约”,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很强的约束力。它既凝聚了班集体,又培养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既尊重了学生人格,又促进了班级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相信在班纪、班规的带动下,学生会养成良好的生活、礼貌、学习、秩序等习惯。
四、班级学生的学习
没有竞争的机制,集体也就失去了活力,个人便没有了危机感,更没有奋发向上的动力。用竞争激发学生的斗志,发挥学生巨大的潜能,也是培养班级学生浓厚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我在班级大力鼓励竞争,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发挥小组的作用,组织各种活动和竞赛,使学生都处于一种不甘示弱的竞技状态之中,谁也不愿拖后腿,好同学主动帮助本组落后的同学,落后同学也加强了对自己的约束,减少了违纪现象的发生,整个班集体团结得更紧了。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得以转化。
五、班级活动的开展
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导,活动要符合当时班级、学校、社会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活动的“安全性、趣味性、知识性”等。每次活动可以由班长负责,全班参与的方式进行。至于组织什么活动,怎样组织,由学生自己去确定。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活动能力一定能得到和谐锻炼。
六、班级学生的评价
班干部的示范服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无形的激励,在这种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其实班级对学生的影响,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道题,而是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
式,培养他们做一个诚信、有责任感的人。因此,一个和谐的评价氛围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
班主任应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一定要有敢于让学生去摸索的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徐振芳.构建和谐班级文化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甘肃教育,2011(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中心小学)
家长学校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主渠道,是建立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我们把家长学校看作提高家长素质的主要阵地、创新家庭教育的重要场所、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渠道。为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动了家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市家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家长学校建设提出肤浅见解。
一、健全机构不断推进家庭教育工作规范化
多年来,我区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协调委员会。构建了由区关工委牵头、教育局关工委主管、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运行机制。结合我区实际,确立了以举办家长学校为载体,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发展思路。各校成立了由校长兼任家长学校校长,管政教副校长、主任、班主任以及家长代表、社区代表为成员的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家长学校由校长负总责,分管行政直接抓,政教团队干部具体抓,年级主任和班主任协助抓。在家长学校的管理上坚持推动三个“五”的做法。具体为:“五同时”:即家长学校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五到位”:即教学辅导到位,家长学习到位,骨干队伍培训到位,家教经费到位,督导评估到位;“五经常”:即经常听取家长学校工作汇报,经常深入了解家长学校工作情况,经常参与家长学校活动,经常宣讲家长学校工作,经常宣传家长代表的先进典型。通过这些手段推进了家长学校建设的规范化。
二、培育家长逐渐树立现代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源于家庭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无论是原始的家教,还是现代教育意义的家庭教育,都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家庭教育新理念传授的工作更显重要。新的教育形式告诉我们必须以素质培育素质,家长的素质的高低决定孩子的素质发展。为此,我们在家校共育活动中十分重视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的培育,使家长们懂得并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把帮助和引导家长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做为首要任务。使家长知道,父母既是家庭的家长,又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既负有对子女的养育责任,更负有对教育子女的责任。让家长懂得养育与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养” 是“ 育” 的基础和前提“育”是“养”的目标和导向。重视“抚养”,但更要重视“教育”。这里的教育既包含健康的成长教育,又包括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走出溺爱的误区,改变让孩子自然成长的观念,改变单纯的、物质的责任观,树立和履行以教育为核心的科学的责任观,把他们以抚养孩子为重点的责任心,转移到以教育孩子为重点的责任心上。我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通过邀请教育专家,讲现代教育新理念,剖析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等来增加家长的理性知识,通过本地教育子女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强化家长的感性认识。通过一系列的家校共育活动家长们深有感触和体会: 过去孩子在家一般不怎听家长的话,现在,通过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培训,教育孩子改变过去打、压、训斥的方法,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孩子听话多了。
三、运用制度规范家长学校管理
1、明确职责
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们都能胜任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学校一道,共同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更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我们管理区所覆盖的家长经调查大多数学生为初中学历,还有极少数的家长小学毕业。多数家长成家立业后,又缺少学习,面对新理念新课改的实施,许多的家长辅导不了孩子的课程,对孩子的管教方法也简单化,绝对化。家长素质不高成为制约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决定以家长学校为突破口。明确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介绍现代教育理念,传授优生、优育、优教等方面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开办家长学校5年来,我们始终把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学的方法,方式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解决了家长教育孩子的诸多难题。
2、建立制度 家长学校也需要建章立制,来保证其工作正常、有序、健康发展。我们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制订出家长学校一系列工作制度:家长学校学员守则、学籍管理制度、家长签到和家长听课制度,优秀家长学员评定条件,任课教师职责等制度。做到活动计划、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授课教师五落实。
家长学校受教学时间限制,不能系统地从头至尾授某一门课,为此,我们要求各个学校采取专题讲授和发放辅导材料自学两种形式。专题讲授每学期2-3次,一次2课时解决一个专题,做到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自学辅导材料,每月发放一期,由学生带给家长,家长自学,遇到问题再由学生反馈给学校,学校解读后,再由学生传给家长。龙感湖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开办五年来,坚持每年授课5次,每学期2次暑假1次,每次2课时,共培训家长1300人次,表彰优秀家长85人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的自身素质明显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既有策略又有方法,和学校关系更加密切,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加强家长学员学籍管理。家长学校,家长是参与的主体,学校办的成功与否,同家长的参与的积极性和个体素质息息相关,为此在广泛宣传家长学校的基础上,重视家长第一次入校关。首先是摸清学生家长成员情况,针对具体确立家长学校的家长学员。其次是上门与“准”学员面对面沟通,宣传办校意义、目的,提高入校的积极性。最后建立家长学员学籍管理制。坚持家长学员登记制度,每次培训都要填写学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坚持学员考勤制度,每次家长会都要统计家长学员到会率,参学率达到95%以上,并与学员的评先表彰挂钩。坚持家长例会制度,家长例会每学期召开两次,“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科任老师与家长交流等;坚持学籍管理制度,家长学校为每位学员建立学籍卡,将学员听课情况、参加讨论情况——记录在案。每期还要进行一次自我鉴定,要求在每期家长学员培训结束之后,做到及时评比、及时总结、及时整改,通过自评加总结,推进家校良性有序发展。
4、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学质量的保证,是提高家教办学质量的关键。一方面借助外部力量,成立由“五老”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组建了家庭教育辅导队伍,从事家庭教育的知识传授和方法辅导,并在面上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各学校利用现有师资力量,选拔一批有志于家教事业、勤于钻研的教师,进行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承担家长学校教学任务。每次上课,都要求主讲教师精心准备,确保教学效果;坚持优秀教师评比表彰制度,为此还应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确保每次培训具有实效。家长学校还可以聘请专家。如:儿童教育专家、生理卫生、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授课,或聘请“教子有方”的家长担任兼职教师。还可集中优势,组织一支骨干队伍,轮流去各家长学校巡回讲学。
5、创新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管理方式是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经常化的不竭源泉。一是在家长学校中创办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子女家庭教育班,帮助学生父母和祖辈亲属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特别是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针对他们的不同性格、兴趣爱好,指导家长让学生“结对子”帮助,打消他们的孤独感,预防孤僻心理产生,让其快乐学习和生活,与大家共同进步。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发展记录档案。以班级为单位,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起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发展记录档案,配合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给予“留守儿童”以亲情和关爱,加强交流与沟通,解决孩子们学习和成长中的烦恼与问题。三是利用学校咨询室,在家长学校中,针对家长和学生问题,每周搞一次开放活动,直接面对面开展心理咨询的活动。让专职心理教育老师从心理、生理等角度回答他们提出问题,解除家长们的困惑。一对一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让他们承担起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月出一期健康教育小报,刊登咨询个案及分析,引导学生、家长、教师关注特殊家庭子女,促进家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濮阳市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杨伟利
摘要:家庭是孩子温馨的港湾,是孩子实现理想放飞希望的摇篮,是孩子人生的起点。宽松和谐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又可以帮助孩子消除疲劳、紧张和烦恼,为成长中的孩子注入生机和活力,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和谐是一种氛围,需要家长用心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在成长中没有压迫感,身心得到正常、自然、健康的发展。首先,提高家长素质是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关键,二、家庭教育要民主化。平等、尊重、信任是家庭民主的三、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有一颗尊重孩子的心,有一颗宽容的心,家长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四。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关键词:和谐家庭环境孩子健康发展
家庭是孩子温馨的港湾,是孩子实现理想放飞希望的摇篮,是孩子人生的起点。宽松和谐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又可以帮助孩子消除疲劳、紧张和烦恼,为成长中的孩子注入生机和活力,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和谐是一种氛围,需要家长用心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在成长中没有压迫感,身心得到正常、自然、健康的发展。据调查发现在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表现为精神振奋,、积极向上、性格豁达、活泼乐观、充满自信。相反,一个成长在压抑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往往是带着忡忡忧心与精
神负担迈入家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表现为缺乏热情,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出现忧郁症、逆反心理等,形成子女与父母之间思想上的代沟从而产生情感上的隔阂。因此,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父母应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
那么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呢?
首先,提高家长素质是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关键。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迁移默化的,家长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因为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数,就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也会让孩子效仿,如果家长有出言不行的“过错’,就一定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郑重其事地向孩子道歉,求得孩子的谅解。向孩子承认错误也是教育,要强化教育要求,淡化教育痕迹
二、家庭教育要民主化。平等、尊重、信任是家庭民主的,优化教育环境,启发自我教育,创设自主学习的家庭氛围,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命所在。家庭成员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是家庭实现民主化的基础,家长有民主,孩子才能有“自立”。家长要营造和谐环境,家庭氛围亲和成员之间才会建立人人平等、互相关心、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相体谅、互相爱护、和睦团结的关系。情感是双向交流,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有发言权。孩子虽小,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尊重他的想法,聆听他的意见,哪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也要对孩子充满信任,相信他的上进心、相信他的是非判断。孩子的意见若能得到家长的采纳、重视,无疑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只有这样在民主的实行中孩子的自立意识才会随之诞生,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三、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有一颗尊重孩子的心,有一颗宽容的心,家长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家长不仅要在生活上照顾孩子,在学习中引导孩子,还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与恰当的关怀与抚慰。面对孩子的不当看法时,应该像对朋友一样阐明其道理,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当孩子犯错误时,更要表现出家长的民主性,允许孩子申辩自己的行动理由和自己的感受,在听清楚明白后再进行理智的帮助和教育,避免纯发泄性的责备和带侮辱性的谩骂。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父母和孩子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坐下来听孩子倾述,跟孩子交流,有时并不需要作父母的自己说,只要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让孩子觉得您真正理解了他的想法,体味出父母对他是尊重的,孩子也就满足了。父母作为倾听者给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所有的孩子
都盼望父母成为他们的朋友。
四、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是有差别的,成长的基础和环境各不相同,成功的道路也是千万条,但对个人来讲仅有一条最佳的道路,也就是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成功在于选择,选择在于自知,成功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家长不要用分数和名次让孩子过早的成为“失败者”。家长要努力创造适合孩子的天资需要的丰富多样的成长和发展环境条件。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传递途径,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项自己喜欢做的事,他就会主动去学习,久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建立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系统。同时,成才教育绝不单纯把成为伟人、名人、领导,作为终极目标,就社会需要的多样性来讲,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伟人、名人和领导,也不可能都成为栋梁之才,经济建设对人才需要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学历要求的多层次化,鼓励孩子根据个人特长、爱好多方面发展,使孩子在各类学习中都获得成就感,都有所收获。作为家长对孩子成长的目标,需要一个统一的“定位”,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而全家人的意见有可能也有所偏差。所以有必要研究社会的需要,综合自己的成长经验,在全家人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给孩子一个“定位”。要真正做到和谐的步调一致,使整个家庭教育形成一个合力。
为了使我们的孩子身心都能健康发展,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具有完善的人格,每个家长都要努力,都要积
极主动的多方面配合。通过家庭成员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一定会全面发展,健康地成长。
【参考资料】
1、《和谐家庭》(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儿童成长攻略∕和谐家庭人生指导丛书》(现代教育出版社)
3、《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农村读物出版社)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在评价的内容上强调多元化,即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品质与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已俨然成为了一种形式。据笔者了解的学校均是在学生快毕业时由班主任指导几个班干部草率的填一下,大部分都是优秀或良好,没有不合格的,其目的也只留点资料应付上面的检查。此种综合评价完全违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也不可能对学生作出公正、公平合理的考核,不仅不能到激励的作用,而且也不可能把学校育工作引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落实学校学生的综合评价工作?怎样建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如何在学生综合评价中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这一话题与同仁共勉。
一、实行与集中相结合的“三级评定”
即:自我评定、小组评定和班主任评定。
(一)自我评定
自我评定是学生对当月自己的思想行为表现、取得的各项成绩进
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自己对学习、劳动、集体的态度,其中主要考虑遵守纪律的情况,以此评定“优秀”、“良好”等等次。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自我意识增强了,其自我评价能力已接近成熟,能够较全面地评价自己。我从学生的自我评定中发现:所有学生都有自知之明,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表现;其中90%的人能够举实例评价自己,多数人能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进行概括性的评价,60%的学生能肯定自己的优点,约70%的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缺点,较为谦虚。通过自我评价,找到缺点,发扬优点,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认识的目的。自我评定能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认识的目的。
(二)小组评定
小组评定是群体对个人的评价。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能全面的评价自己,而且能对别人作出较客观的评价。另外,初中学生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根据这一特点,班主任要按照个人评定的内容,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学会看问题,学会辩证地看同学,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小组评定有利于促进班上的同学实现德育目标,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加深同学间的友谊。开展时允许同学申辩,畅所欲言,切记形式化。
(三)班主任评定
班主任评定是民主与集中原则的具体体现,这是“三级评定”的“终审”评定。班主任要灵活运用这一评定。有针对性的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对在小组评定中被评为不合格的学生,要逐个谈心,帮
助其找出差距并为其指明努力方向;对个别处在合格与不合格边缘的学生,可暂时评其为合格,然后逐个谈话,指出缺点,提出希望和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深刻认识同学和老师的期望,给他加压力,压担子,扶着后进生逐步提高德育水平。
最后,班主任要把“三级评定”的结果在全班宣读并张榜公示,增强透明度和对比度。
二、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量化评定”
许多工作的考核都可以用“量化”的标准进行考核,学生德育考核中应用量化标准,收到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因为这种方法在考核中具有简洁、公正、无感情因素,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普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量化评分”考核统计机构
考核统计机构由班委会成员和各组组长组成。工作方法是班长统领,每人负责一个专项的记录,例如迟到、早退、请假、作业、劳动、课堂纪律、违纪、两操、参加活动获奖情况等。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每月月底把量化考核登记的内容进行统分。
(二)制定“量化评分”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这是“量化评分”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考核标准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基础部分。每月考核前,全班同学都给60分的基础分;第二是奖罚分。老师根据考核内容,分别提出具体的“量”的标准,按“量”进行奖罚。各项标准要有必须完成“量”,也要有“超量”和“不达量”的奖罚。例
如:规定每月每位学生至少要参加4次班上劳动,每超一次奖1分,每少一次扣2分;全月全勤奖10分,旷课一节扣1分;迟到一节扣0.5分;作业全勤奖10分等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现实性强,操作比较简便。学生能清楚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否符合德育考核的标准,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易发挥学生民主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实现德育目标,因此,效果较好。
总之,我们要加强德育工作的探究,努力探索一条科学的德育工作路子,使一代又一代的晴年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
一、建立传爱教育基金会, 帮助孤儿解决经济困难
因家庭受到创伤, 经济困难成为所有孤儿面临的共同问题。开学第一学期, 在五年级一班就读的孤儿李菊花的姑姑向班主任提出让孩子转学, 原因是生活费和交通费增加了她们的经济负担。得知这一情况后,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向李菊花同学捐款, 帮助其解决这一难题, 使她继续留在了思源。我们十分清楚: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暂时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孤儿为代表的弱势学生群体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转学的问题, 就必须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思源学校的兴办,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教育扶贫政策”, 实现学校均衡发展, 让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像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另一方面, 也是言爱基金会无私捐助的结果。思源的兴建, 体现的是以言爱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一种关爱, 是大爱。学校成立以后, 这个爱心接力棒就交到了学校中, 为了让言爱基金会和各级政府的爱心得到传承和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孤儿为代表的弱势学生群体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失学的问题, 让学生进得来, 留得住, 同时也为了让孤儿得到关心、照顾和发展, 让他们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2012年6月份, 学校向民政厅申办了旨在奖学助学的传爱教育基金会, 并做了大量的工作。
1. 建立健全基金会组织和管理制度
(1) 建立基金会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任理事长, 以副校长任副理事长, 办公室主任任秘书长, 出纳、团委书记任理事的理事会。理事会这样配备的初衷是将理事会工作与学校工作合二为一,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开展基金会工作。理事会下辖宣传、财务、接待、爱心行动四个工作小组, 具体负责基金会的宣传、联系、发动、善款筹集和爱心行动等各项工作。同时成立了以民主党派人士任监事长, 学校工会负责人及家长代表任监事的监事会, 监督理事会做好相应工作。
(2) 健全基金会管理制度。为规范基金会的管理, 传爱基金会在借鉴其他一些运作成熟的基金会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本基金会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捐赠财物公示制度、捐赠善款的使用情况向捐赠人汇报制度、受捐赠人联系捐赠人制度和财产管理等各项制度。
2. 组建爱心教师团队
传爱基金会成立以后, 经理事会分析研究, 决定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这一有利的资源优势, 成立爱心教师团队。在理事会爱心行动小组的发动下,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团队、生活教师团队和部分任课教师率先加入到爱心教师团队中来。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 学校所有教师都已加入到这个爱心团队之中。从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到爱心团队教师, 全都是自愿义务劳动, 没有任何报酬。
3. 建立孤儿和贫困生档案
(1) 对孤儿和单亲家庭孩子进行家访。2012年7月至12月份, 理事会四次组织爱心教师团队120人次, 深入苗村黎寨到孤儿和单亲家庭孩子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生活状况, 贴近孤儿的内心世界, 了解第一手材料。每次家访结束, 理事会都要召开情况碰头会, 会上有很多教师都是哽咽着介绍学生的生活状况, 家访震撼了爱心教师的心灵, 进一步唤起了他们关爱孩子的动力。从家访了解到的情况可以看出:这57名孤儿有的和爷爷奶奶一起相依为命, 有的跟叔叔阿姨住在一起, 有的与外公外婆在一起, 有的姐弟相依为命独自生活, 有的在福利院居住。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帮助和关爱。
(2) 组建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档案。在对孤儿和单亲家庭学生家访的基础上, 建立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档案, 从家庭、学习、生活、存在的困难到学生的在校表现, 个性特长及教师家访情况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有的放矢的为组织爱心人士对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作好铺垫。
4. 加强舆论宣传
(1) 建立基金会网站。继2012年6月份传爱教育基金会成立以后, 理事会又申办了基金会网站, 以此为窗口加强了基金会的对外宣传工作。
(2) 利用媒体宣传。在“爱心天使”杨利女士的指导、策划和关爱下, 基金会先后在南海网、海口电视台、海南日报、儋州电视台、今日儋州等媒体上对孤儿生活和生存状况进行宣传, 扩大了宣传面。
(3) 设立爱心行动宣传栏。基金会在学校主校道新增宣传栏两个, 开设爱心行动专栏, 从基金会成立的背景、运行情况到领导关怀、社会关注、学校关爱等方面展开宣传, 营造关爱孤儿的良好氛围。
(4) 制作传爱基金会宣传画册。以宣传栏宣传项目为主要内容, 制作了传爱基金会活动宣传画, 向爱心人士发放, 让他们了解基金会运作的情况。同时基金会的五位理事利用工作和周末时间, 找领导、跑企业、介绍和宣传传爱基金会的情况, 筹集善款。
5. 动员社会力量关爱孤儿
在基金会几位理事和学校爱心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 经过媒体的宣传报道,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在关注和帮助我校孤儿:海口龙哥哥爱心社、海口家乐福超市、海南旅行社导游团、佛教人士、澄迈部队、浙江爱心家庭、儋州鑫宝莱酒店、飞豹传媒周老板等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 默默地向这些孩子倾注爱心。在2013年4月11日举行的传爱教育基金会揭牌仪式上, 省人大副主任陈海波、香港言爱基金会驻大陆总干事张曼年、干事杨利、儋州市政府市长林东、常务副市长铁刚、教育局局长周春声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并向基金会捐助善款, 在省市领导的带动下, 飞豹传媒、校服厂等校安工程的多家企业纷纷向基金会捐款共计38万元。4月16日, 浙江籍画家房企遐向基金会捐赠价值4万元的山水画一幅, 并有多位爱心人士表示愿意对孤儿进行结对帮扶, 每人每月提供一百至二百元不等的生活费。基金会收到的善款, 除按照捐赠人的意愿资助贫困学生以外, 还对品学兼优的师生进行奖励。
6. 争取政策扶持
舆论的宣传和基金会揭牌仪式的举行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市委书记张琦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并和孤儿一起共度“六一”儿童节, 同时为孤儿带来了每人每月600元的孤儿补助政策、全校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的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学期200元的交通费补助“三补”政策;市教育局党委也给予我校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免作业费、免课本费的“四免”政策;在此基础上, 我校对孤儿实行送校服、送保险的“两送”政策;同时, 社会爱心人士对孤儿的结对帮扶也达到了全覆盖, 有的甚至出现二帮一、多帮一的现象。“四免、三补、两送、一帮扶”政策的落实, 使57名孤儿生活费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学校做到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 建立了让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长效机制, 实现了学生受教育权的平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塑造孤儿健康阳光的心理
自卑、自闭、不愿与人交流是孤儿群体的又一典型特点。为解决这一心理问题, 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
1. 实行心理干预, 矫正孤儿心理
针对孤儿、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受过伤害、承受能力差、自卑、自闭的心理特点, 我校组织心理教师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思路, 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1) 让他们面对现实, 正确认识自己。 (2) 让他们感受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同学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关爱和关心。 (3) 定期举办心理问题讲座, 有针对性解决孤儿存在的普通问题。 (4) 开设心灵交流渠道, 解决孤儿存在的个性问题, 让孤儿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健康的心理。
2. 以活动为平台, 让孤儿学会交流和沟通
美国科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有多种。新课改理论也明确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的开展, 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潜在的智能, 另一方面还能够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同时, 也能够让学生回归自然、返回童真、找回失去的自信, 从而脱掉自卑的外表、打开自闭的心扇、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1) 上好艺体等活动课。按照艺体等活动课的学科课程标准, 认真组织学生上好每一堂活动课,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2) 开设活动选修课。以课外活动时间为平台, 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开设活动选修课。内容包括:以弘扬民俗文化为主的竹竿舞、儋州调声、乡土文化等校本课程;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的舞蹈、绘画、排球、篮球、乐器、制作等校本课程;群众性的团体娱乐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以趣味学习为主的英语角、图书角等学习活动。
(3)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科、安全节、生活节、文学社团、有效教学成果展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特长, 展示自我的平台。以活动为载体, 寓教于乐, 让每个学生都精彩。使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的开心、玩的快乐、住的安全、走的留恋, 在毕业时对学校有美好的回忆。
(4) 与爱心人士共同组织关爱孤儿系列活动。先后组织了“爱心奉献、童看世界”、“爱在行动、情满思源”、香港、海口夏令营等多项活动, 活动节目的主持和演员全部由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担任, 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幸福、慢慢改变自己的个性。现在, 我校57名孤儿一个个都变得活泼开朗, 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有时候他们还会跑到校长室去, 问一问杨利姐姐什么时间才来呢?
三、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 教育孤儿学会自强自立
帮助孤儿解决经济方面的困难, 从长远看还只是权宜之计,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孤儿今后的诸多问题。孤儿特殊的家庭状况决定了学校必须全方位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让他们尽快学会自立、走向自强、养成良好的习惯, 爱心教师陈若芝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陈若芝老师经常说:一句赞美的话语, 一个激励的眼神, 一丝会心的微笑, 都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气力, 但对于渴望得到关爱的孩子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在宿舍管理中, 面对孤儿这个特殊的群体, 陈老师给予了超乎母亲的关爱:四 (3) 班陈金兰和五 (1) 班陈金菊这对姐妹就是我校57名孤儿的典型代表, 平时姐妹俩轮流住在亲戚家。刚到校时, 从不合群, 独来独往, 特别是妹妹陈金兰, 相当任性、孤僻, 特别不讲卫生, 同学们都很讨厌她。学校的围墙还没建好时, 她曾经三次出走校外溜达一天, 晚饭时间才回校。每次她外出回校, 陈老师都没有骂她, 而是耐心地与她聊天, 了解原因。得知她们的家庭情况后, 陈老师的心情很难过, 她觉得孩子太需要家的温暖和母爱, 需要帮助和关怀。从此, 陈老师特别关注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在生活上, 无微不至的关怀她, 教她讲卫生, 教她学会宽容与同学相处, 教她学会生活自理, 告诉她有什么事或心里话就找陈妈妈。陈老师的关爱得到孩子的信任, 孩子开始与她亲近, 开始把心里话告诉她, 老师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近了, 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不良的行为习惯开始改变, 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 同学不再嘲笑她, 孩子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心里充满了阳光。教育需要爱, 孩子渴望关爱, 陈老师以一颗慈母的爱心, 实现了“学校是我家, 学生就是我的娃”的诺言, 用无私的爱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在以陈若芝老师为代表的爱心教师团队的精心呵护和培养下, 57名孤儿中已经培育出十几位像陈金兰、陈初娥这样的班级或学校自主管理方面的骨干、好帮手, 他们已经学会自立、正逐渐走向自强。
四、实施爱心建设工程, 培育孤儿仁爱感恩的情怀
家庭的悲剧造成了孤儿爱的缺失。作为学校, 就要想方设法弥补这一缺失, 让孤儿在关爱中培育感恩的情怀。鲁迅先生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教师有了爱心, 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1) 以“爱”为核心打造校园知识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围墙文化、路灯文化及景点文化均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关爱教育进行布置,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受到熏陶, 培养学生的爱心。 (2) 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具备一颗爱心, 争做两个示范、养成三种良习、力争做到四爱、树立六种精神、遵守八个规范、做到十个不准”为目标加强师德建设,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充满爱心的教师团队, 传递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爱心, 使学生不论在路上、在宿舍、在校园、还是在教室, 哪里有需要, 哪里就有老师的关爱, 营造轻松和谐的人文环境, 弥补孤儿亲情的缺失。 (3) 关爱学生从点滴做起。对寄宿生来说, 生病就医是常见的事情, 更是经常遇见的困难。全校1800多名学生, 时不时总有头疼脑热、急诊急救的情况出现。我们常常看到爱心教师朱其文在夜里骑着电单车送学生到医院看病。有一次在夜间例行检查中, 朱其文老师发现五年级一班孤儿陈声硕发高烧, 到值班室量体温已经达39度, 当时已是凌晨一点四十分。朱老师把值班工作交代妥当后亲自把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并为学生垫付了医药费。回来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半, 尽管学生已经打针吃药了, 朱老师仍不放心, 还把学生安排到值班室里睡觉。那一夜朱老师整宿未睡, 直到天亮学生好转了才放心。正是这种温暖的关爱, 帮助孤儿走出困境的同时, 也指引着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一心向善。 (4) 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以感恩主题教育为切入点, 开展感恩教育家长会、爱心一日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系列教育活动, 引导孤儿和全体学生在知恩的基础上, 学会感恩, 最终能够报恩, 用爱心回报社会, 让世界充满爱。
[摘 要] 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最高价值核心和最高社会境界;构建和谐学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嫠,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一个能实现师生和谐相处,实现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双赢的理想、稳定、融洽的团队,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和家校关系的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团体、发展
胡锦涛主席2005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学习班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最高价值核心和最高社会境界;和谐社会思想理论是中国人民在21世纪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继续改革开放,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思想基础和新的思想理论。
教育发展是实现21世纪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学校
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学校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谐校园终将成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典型和中心”,对和谐社会是强有力的支撑。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构建和谐学校应该成为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构建和谐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发展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和谐学校的概念
“和谐”一词从字面意思上讲,是配合、和睦、融洽的意思,是多样性相互包容、相互协调而形成的一种状态、境界和目标。“和谐”贵在“和而不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就是一种尊重“不同”、保护“不同”、协调“不同”的理念和意识。
就社会而言,和谐意在建立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我们的未来。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各个团体的成员要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之间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体现出团体与个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学校,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一个能实现师生和谐相处,实现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双赢的理想、稳定、融洽的团队。
构建和谐学校体系庞杂,但核心是公平主义,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问题和如何优化配置校内外教育资源的问题,关键是民主法制。从目的来看,为的是师生能够快乐的教育与学习。从目标来看,意在追求稳定的基础上,着重于激励,着重于营造学校的活力和创造力,踏着稳定的基石,追求学校和谐。从手段来看,必须着眼于启动全校师生的力量。让每一个师生既能增强主人翁意识,爱校乐教(学),奋发努力,又能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创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学校环境贡献力量,一定要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要为全体师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鼓励师生一切事情从自己做起,共同为学校发展锐意进取。
二、和谐学校的特征
1、依法治校、协调合作
和谐学校首先表现出的应是以人为本,教职员工当家作主,教师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得到充分维护和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民主监督权和话语权得到充分的维护和尊重。在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基础上,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广泛调动。同时,和谐学校还应是服从于国家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法则,切实按民主集中制制定政策,从而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实现校内民主,实现团结协作。
2、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诚信友爱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谐学校是要能够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团体;能够抓住影响公平正义的主要矛盾,应对各类矛盾和利益关系呈现出的多元交织和错综复杂的局面;能够实现教职工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机会、机制公平;能够实现正气上升,教育、教学和管理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真正实现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的有机融合。
3、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和谐学校应是一所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学校。这体现在学校能用科学的方法管理教师,教师能用科学的手段教学,学校能依据市场化法则建立起竞争激励机制。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一所和谐学校要能摆脱和超越既得利益者的束缚,坚持“四个尊重”,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从而营造一种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创新劳动得到回报的和谐活力氛围。
三、和谐学校的构建思路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社会协调等各个方面,千头万绪,从其内部联系来看,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五个统筹”。构建和谐学校,就是要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学校发展统一考虑,寻求更大范围的统筹,学校发展要引领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只有在和谐中才能发展,也只有在发展中才会更加和谐。
2、以实现“三个和谐”为关键
和谐学校首先是人际关系和谐。我国古代名著《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切,在止于至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和家校关系。
干群和谐
要做到干群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倡导做到“五要五不”,即: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交流不隔膜、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谅解不指责、互相关心不冷漠。相互之间以坦诚和善待相处,营造既有直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从而聚合起一种能发挥整体战斗力的优势。(2)提倡做“三种人”:使领导宽心的人,不把难题上交;使下级舒心的人,不把责任往下推;使同事放心的人,不在背后搞小动作。(3)善于“经营”人心:在处理干群关系时,管理者要十分注重把人心当作一项伟大的工程来“经营”,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丰厚待遇留住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臣服人心。(4)正确处理几种关系:做到校长有权不独揽,支部监督不越权,工会协商不包办,副职执行有主见,中层办事要高效,一切围绕目标转。
师生和谐
师生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和谐的课堂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所以,教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并且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同时学校也应该要求学生热爱老师,虚心求教,尊师重道。尊师主要是要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惟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家校和谐
要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学校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加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与联系。“走出去”,就是要求学校多对学生进行家访;“请进来”,就是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学校各项制度和发展规划的制订,让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学生,这样,既能融化阻隔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冰山”,又能加深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和谐的家校关系也得以建立。
3、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
构建和谐学校,从根本上说应该着眼于人,这不仅仅是因为社会是以人为细胞组成的,而且因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因此构建和谐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特别注重关注人的需求,致力人的健全,实现人的发展,千方百计地关心人,团结人,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使得每位教职工、每位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和愉快的心境中充分发挥潜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
总之,构建和谐学校,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教育创新,实施优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和谐学校,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惟一途径。
参考文献:
①《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05年1月;
②《和谐社会——现代化社会的价值核心和社会境界》,胡应南著;
③《和谐社会一定是法制社会》,宁杰著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认真学习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正确认识面临的形势,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此,我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区教委《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大成效。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
学校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政治学习时间,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工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区教委《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刻理解《若干意见》的重大意义,通过反复学习,使全体教职工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抓紧抓好。发扬我校德育工作优势,加大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重点,以小学德育课堂为载体,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途径,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为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证,积极构筑我校德育工作发展的新格局。
二、以校园为主阵地,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活动
1、以校园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通过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板报、墙报以及课外活动实践教育基地等德育系列途径,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加强管理、开展养成教育。我们要求各中队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小
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王牌小学一日常规》、《王牌小学“五有”“五无”管理细则》。从养成教育入手,强化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学生干部分批观看《张思德》、《雷锋》、《举起手来》等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撰写观后感,引导他们从影片中了解和认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化教育内容,深化教育主题。使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寓以其中。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作用,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发展学生特长,开展《中华魂“颂歌献给党”》读书征文、演讲比赛;《我心中的质量》美术作品赛;“庆祝建党90周年‘永远跟党走’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国歌、队歌合唱赛;《优秀童谣》等各项比赛,通过这些有益活动,使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健康、活泼、多彩和有序。
4、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要求每个中队每周围绕月教育主题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每期开展一次质量比较高的全校师生主题队会观摩活动。同时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的教育思想。
5、加强法制教育和基础教育,定期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做“法制专题讲座”。组织学生结合普法宣传活动,上街宣传法律知识。观看禁毒、安全、法制教育资料图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国家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帮助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较全面了解有关法律常识,提高法制观念。
6、充分发挥“家校”联谊作用,多年来,定期与不定期坚持每学期召开一至二次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科学指导家长们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探讨教育的途径,交流教育的经验,充分发挥了“家校”联谊的功能和作用。
7、重视学生干部培养。实行大队干部、巡查员、班干部轮换制。每期都开展干部竞选演讲活动,给每个学生展示平台机会。在学生民主选举中产生新一届大中队干部,实行大中队干部负责制,发挥大、中队干部的作用,在大中队干部下面设立“考评组”“稽查组”,将学校各种巡查工作交给他们,给他们创造大胆开展活动的舞台。
8、开展争当“五心四好”少年评比活动。开展以评“五心四好”少年为主题的德育特色活动,以“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作为突破口,各班进行月月评比,坚持每月末开展“行为评价”课,实行自评,互评,每班评选出2-4名“五心四好”少年作为模范。并将五心四好少年照片粘贴在学校橱窗里。以先进促后进。有力地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如何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新时代教育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紧迫课题,为进一步强化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工作,我们采取了如下教育方法和措施。
1、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工作小组,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2、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聊天室,配备心理健康教师,通过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除学生心理障碍。
3、学校开展了“师生手拉手”系列活动解决留守儿童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困难,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之感到集体的温暖,提高其上进心激发学习热情,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在学生中形成关心和爱护他们的良好风气。
4、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优势,利用家长会办专题讲座,与家长共同分析留守儿童孩子普遍带有的共性的心理态势和行为特征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对家庭进行家庭观念及对孩子负责的宣传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为孩子的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负责。正确处理家庭经济生计问题,慎重处理婚姻问题,维护婚姻稳定,多为孩子着想,维护生计尽可能在本地找出路,以免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及健康成长。向家长宣传关心教育孩子,宣传孩子健康成长的典型家长事例,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同时,向留守儿童学生家庭宣讲针对孩子教育的有效课题的研究。
四、狠抓校风建设,创设良好德育环境。
1、抓队伍建设。设立德育室、大队部,全面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抓机制保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考评机制、评比方案、活动方案和家校联系,形成校、家、社会三方共建、三管齐下的工作制度。
3、抓班级责任制。把校风建设工作、德育工作责任到班级,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并与班级的评比,班主任的考核挂上钩,执行班级管理责任制和管理责任追究制,有效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4、抓工作例会。每月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每期1一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研讨会。分管领导、德育处、班主任全体成员必须参加,工作例会主要对上月的学校工作、班级工作、学生表现、考核评比等情况做简要总结,布置当月的工作要点。这样不仅与班主任加强了沟通与反馈,而且有效提高了班级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各项工作及时有效地落到实处。班主任经验交流研讨会,每次确定中心发言人,进行经验交流。同时,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主题进行研讨。撰写经验论文,每期末开展经验论文评比活动,有效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5、抓专项整治。以学生行为的养成为重点,制定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每周开展一个专项整活动。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6、抓工作合力。对违纪学生要求严加教育,情节较为严重的要求家长到校共同教育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果。
五、优化校园环境,培养理想文明学生.按照《若干意见》通知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德育制度和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开学后,德育室、大队部和各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王牌小学一日常规》《王牌小学“无有”“五无”细则》以及我校各种规章制度,修改完善了《文明班级评比实施细则》、《班主任工作量化评比表彰细则》等常规制度。通过这些规章制度,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做到及时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树立起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体现了良好的校园风貌。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进程中,企业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劳动者利益的代言人,处在协调劳动关系的特殊位置,责任重大,必须发挥积极作用,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共同增长,实现劳资双方的互利共赢。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由于劳动者本身就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加上每个劳动者背后都有数位和其直接联系的成员,因此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否,不仅是劳动者个人的事情。而涉及到数千万个家庭和数亿人的利益。可以说,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企业得以发展、社会能够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是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等激励约束机制,来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工会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本着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主动寻找工作结合点,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创设 1 宽松的工作氛围,形成协调融洽的干群关系、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创建和谐企业作出应有贡献。
1、畅通民主管理渠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是畅通民主渠道。必须把完善职代会和厂务公开运行机制,构建干部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对话机制,通过开放、平等、真诚的沟通交流,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精神的和谐统一,维护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近年来,××公司把职代会作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载体,以落实职工各项民主权利为重点,构建起了“主要议程申报制”、“主要议案预审制”和“分项表决制”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保证职工代表有位、有权,提高职代会质量和权威,切实增强民主管理实效。对凡是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如:《劳动用工动态管理办法》、《职工住房分配方案》、《职工奖惩办法》等管理办法,都召开职代会或职代会联席会审议通过。同时,将不断深化厂务公开、推行厂务公开作为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的头等大事,将厂务公开工作纳入到公司IPE管理体系中,建立了总经理联络员制度,使广大职工利益诉求、管理企业有组织、有渠道,以正当的途径真正行使民主权利。
2、维护职工经济权益。维护每个劳动者的经济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首要任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以完善工资平等协商机制为突破口,加大劳动关系工作协调力度。工会组织应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工会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机制,使企业劳动关系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及时召开与行政职能部门的平等协商会议,共同研究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积极参与企业涉及职工经济权益的分配办法、及时解决职工迫切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职工合法权利。
××公司自1995年起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1997年签订了第一轮集体合同,签约率一直保持100%。为保证集体合同的实效性,公司工会每年组织职能部室和职工代表对集体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并将检查中职工反映的突出问题与行政协商解决。2007年初,讨论修改第四轮集体合同公司领导充分听取职工代表意见,沟通看法,先后几次修改方案,不仅续签了第四轮集体合同,还签订了首个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合同,新制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扩大了职工的保险范围,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通过平等协商,职工们的思想认识统一了,心情舒畅了,更加理解和支持企业工作。
3、关爱职工扶贫帮困。协调好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制度和运行机制,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建立困难职工长期帮扶机制,从而加深干群之间的感情,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推进干群之问的关系和谐。
近年来,××公司认真组织开展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慰问活动,以满足职工多种需要。针对职工工作压力大、身体素质下降的苗头,定期为职工检查身体,满足职工身体健康的需要;及时慰问生病职工,迎峰度夏期间开展“送清凉”活动,满足职工情感需要;以 年终工作总结为契机,大力宣传表彰“劳动模范”、“十佳职工”、“首席员工”,使职工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满足职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建立职工扶贫帮困常态机制,设立“困难职工救助基金”和“医疗互助基金”,对困难职工给予资助,对重大疾病职工及时救助,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4、开展多种文体活动。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提高企业的和谐程度,除了依赖个体认知、动机、态度、能力、个体因素、领导、团体与组织行为之外,职工的心理卫生与保健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挥,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条件。所以,创造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与心理环境,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工会应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职工团队精神为出发点,大力普及多层次的企业文化体育活动,寓心理调试于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之中,让职工都来唱主角,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享受到快乐的每一天,全面提升职工精神文化素质。
实践中,××公司坚持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每年举办“和谐之光”迎春晚会,“职工书画摄影展”等活动,营造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今年,公司又成立了大冶、阳新两个区域文体分会和书画摄影、表演艺术、棋牌等8个单项协会和俱乐部,并将举办首届职工文化体育节,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拉近职工“小家”与企业“大家”的距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根本是坚持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发展就是从根本上保证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工会作为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者,必须最大限度的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工作中,促进企业发展。
1、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工会要充分发挥形势、任务、责任教育的先导作用,引导职工增强居危思危、危而思变、变中图强的责任意识和自觉奉献的劳模意识,按质按量按时按成本干好本职工作,围绕生产经营的瓶颈和重点,持续开展大规模、多项目、广范围、高难度的各种劳动竞赛,充分发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自己动手解决生产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充分挖掘职工的自主创新潜能,以此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2、提升职工队伍素质。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职工自身利益的实现,而且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联。为此,企业十分注重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不断加大职工岗位培训力度。近年来,公司职工年均培训率达到95%以上,每年投入的培训的经费达百万元之多。经常组织变电运行、用电营业等多个专业的技能比武和劳动竞赛活动,职工岗位技能明显提高,先后有28人进入省公司人才库。截止2006年底,公司高技能人才比例达77.25%,居省公司第二位,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34.04万元/人年,在省电力系统内位居前列,为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3、激活了企业细胞。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建设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是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组织要将一流班组建设和“创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升班组的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黄石公司通过制定《创学习型班组考评体系》、《一流班组网页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开展班组建设竞赛、班组长培训、评选“十佳”学习型班组等活动,使公司学习型班组的覆盖面达到80%,54个班组被省公司评为一流班组,占公司班组总数的34.2%。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推荐阅读:
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09-15
“关爱自我,健康成长”主题班会教案10-27
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06-14
关注家庭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06-15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听障学生健康成长10-10
关爱学生 一生奉献05-24
关爱学生重在行动06-19
关爱学生教师作文06-30
特殊学生关爱制度07-23
关爱学生的事迹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