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志在加快贵州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2011年3月28日)
赵克志
日期:2011-03-28 来源:新华网
http://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按照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对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进行动员部署。战书书记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主持省委常委会作了专题研究,一会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刚才,大会表彰了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的三位代表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加快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习近平同志2004年2月3日在浙江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民营经济,主要是指产权明晰、民间经营的经济,一般包括个体私营、集体和国有民营经济。”从贵州的实际看,我们可以认为,除去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其余都是民营经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我省的潜力和希望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2006年我省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42条”,2009年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了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省委、省政府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贯彻主基调和实施两大战略的重要任务,召开了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等,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全省各级干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十一五”期间我省民营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由2005年的57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08亿 元,年均增长17.5%,高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4.9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4.4%提高到35%,年均提高2.1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民营经济单位注册资本1862亿元,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44%;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7.8万户和64.7万户,比2005年增长87.5%和50%,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591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85.1%。特别是在特色食品、民族制药等行业,民营企业成为主导力量,涌现出了“老干妈”、“百灵制药”等一批骨干企业。
第二,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十一五”期间,全省民营经济累计上缴税金1549亿元,年均增长30.2%,占全省税收总额和财政总收入的52.7%和45.2%,分别比“十五” 时期提高12.2个和11个百分点。这次大会表彰的十佳民营经济发展县(市、区)中,贵阳高新区、湄潭县、盘县、平坝县、凯里市等地民营经济上缴的税收占当地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均超过50%。
第三,民营经济已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十一五”全省民营经济累计新提供60.1万个城镇就业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62.9%,在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有一半左右在民营企业就业。2010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5.6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 45.4%,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50.8%和10.7个百分点。
第四,民营经济已成为扩大投资的重要主体。2006年至2010年,全省民营经济累计完成投资5007亿元,其中2010年投资1551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8.7%。尤其在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民营经济投资比重均超过70%。
去年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召开以后,全省加快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更加统一,积极性更加高涨,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产业项目实施力度明显加大,贯彻落实主基调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有了良好开端。比如,去年四季度以来,贵阳市开工1000万元以上投资的工业项目56个,其中民营企业项目39个。贵阳小孟工业园开工各类工业项目26个,完成投资23亿元,其中民营企业项目10个,民营投资6.7亿元。遵义市开工各类工业项目156个,完成投资24.7亿元,其中民营企业项目118个,民营投资11.7亿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兄弟省区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产业布局散、市场占有率低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交通不便、基础薄弱等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主观上和工 作上的原因。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怕”。一些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怕私、疑私、防私的观念,不敢真心诚意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不能实实在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歧视。对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上不能给予公平待遇,有形无形的市场准入限制依然较多。三是自满。缺乏拼搏奋进的进取精神,缺乏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小富即安、不富也安,一些民营企业长期不能发展壮大。第二,政策落实不到位。受传统观念、思维定势和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影响,发展的政策用得不好,在政策实施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中央和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用地、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变成一纸空文,长期得不到落实。在中央和省三令五申要求简化行政审批、减少行政收费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变相审批、变相收费,严重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利益。第三,组织领导不到位。一些地方领导不熟悉经济工作,不懂抓民营经济,不作为、不干事,民营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长期见不到起色。一些地方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机构不仅没有得到加强,还不同程度受到削弱,民营经济发展没人管、没人抓,民营企业遇到困难求助无门,谋求发展困难重重。第四,服务工作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民营经济管理越位、服务缺位,重监管轻服务、重检查轻支持 的问题突出,诚信度不高,项目审批流程过长、审批程序过多、审批方式过繁,导致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甚至存在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的现象。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在融资担保、信息收集、法律咨询、财务管理等方面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影响了企业发展,增加了企业成本。
在以上“四个不到位”中,最主要的还是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不仅不能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在工业化这样的重大问题上还存在认识误区,造成民营经济参与工业化不够,既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3月25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理论文章。文章指出,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阶段。工业化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业化初步发展,工业比重超过农业;第二阶段是工业化深入发展,服务业比重超过工业。从我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看,我省工业化发展总体上尚处于初步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什么我省经济发展自己与自己比年年都在进步,但与兄弟省区市比较差距在不断拉大?原因就在于工业发展慢。根据《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2009年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全国倒数第二,比2008年 下降了1位,主要就是因为工业竞争力下降了4位。为什么我省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9%上升到2010年的15.85%?为什么我省城乡就业压力这么大,今年全省城镇将新增劳动力55万人,而我们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23万个?为什么我省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都排在全国倒数第一?根本原因同样在于工业经济不发达,不能更加有效地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解决民生问题。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力量。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是工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2010年全省民营经济单位注册资本仅1862亿元,占全国的0.91%,与我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大体相当。与邻近省区相比,广西民营经济单位注册资本2877亿元,云南4355亿元,分别是我省的1.5倍和2.3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后,省委、省政府就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思路和决策部署,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旅游大省,这些都为民营经济拓展了新的领域,开辟了广阔空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树立信心、自加压力,使民营经济发展与我省的主基调和两大战略相适应,成为我省加快跨越、同步小康的生力军。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就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民营经济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要有“三个更大作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更大作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更大作为,在提升企业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结合贵州民营经济发展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及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把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大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开放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及其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转型升级、提高素质,推动民营经济在较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并决定制定和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三年倍增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经过3年努力使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四个倍增”,提高“三个比重”。即:到2013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3200亿元以上,比2010年增长1倍以上;投资4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1.6倍;注册资本4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1.2倍;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比2010年增长1倍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5%提高到40%,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48.7%提高到50%,民营经济新增就业人员占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比重从62.9%提高到70%。以上目标是省委、省政府认真研究、反复测算提出的,既充分考虑了推动我省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又充分考虑了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我们要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上述目标。
当前,国内宏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无论是从全省经济发展要求看,还是从民营经济自身发展实际看,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重点要抓好“扩大开放、突出特色、创新创优、集聚集约”四个方面工作,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膨胀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一,扩大开放,就是要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壮大民营经济。李长春同志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我们,要“以开放促开发、以民生带发展”。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小、实力弱,在大力发展本土民营经济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对省外优强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带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紧紧抓住东部产业加快转移、我省交通物流条件加快改善的机遇,依托我省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资源精深加工、大宗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企业来黔发展。各级发改部门要加快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库建设,4月份省发改委、省商务厅要按照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的有关规定,调度汇总领导干部招商引资项目,并予以公示,年终考核。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以商引商、窗口招商、专业队伍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效率。以商引商是扩大招商引资的一条成功经验,比如毕节地区引进的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投资33亿元,通过力帆骏马已经引进26家省外汽车零配件企业到毕节落户。在抓好以商引商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商会等组织的作用,通过他们引来更多的外省企业。我省许多民营企业不乏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产品,但由于缺乏资金、市场,难以发展壮大,各级政府既要扩大招商引资,又要引导省内民营企业以开放的姿态,扩大与央企及省外优强企业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全国工商联年初确定,今年将在我省召开第五次执委会,届时将有大量有实力的省外民营企业家参会。各地要利用这一机会,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对接,争取他们到我省考 察、投资。在大力引进省外民营企业的同时,还要继续抓好央企招商工作,支持本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省外企业与省内企业公平竞争。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和村庄引进、培育民营企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要鼓励我省企业“走出去”,开拓省外市场,开展对外投资。
第二,突出特色,就是要引导民营企业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构建我省特色产业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等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重点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省产业导向、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大潜力的产业领域。一是发展特色工业。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煤、磷、铝等优势原材料精深加工和配套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引导民营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对我省传统产业的横向联合和纵向兼并,发展上下游关联产业。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和产业化。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发展蔬菜、茶叶、核桃等干鲜果品和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辣椒、蔬菜、茶叶、马铃薯、肉类、禽蛋等农副产品加工。依托我省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支持民营企业大力发展民族制药,加快做大做强一批民营医药企业。三是发展特色旅游业。要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支持民营经济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创办旅游企业,开展旅游商品加工,使 民营经济在我省建设旅游大省过程中发展壮大。特别是要把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我省旅游发展特色。在这方面,安顺兴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开发当地的石文化资源和其他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探索出了一条特色旅游发展的好路子。在加快特色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要引导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不断提升服务业产业层次。
第三,创新创优,就是要支持民营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省这次出台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品牌带动”。创新是民营经济的活力源泉。科技创新关键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使民营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需求主体、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不断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结合,促进民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和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到2015年,全省民营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500件和2200件。品牌是民营经济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要引导民营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创建,努力打造一批 国家和省名牌产品,积极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支持“中华老字号”做大做强。尽快研究制定我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推进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省优产品认定。要重点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民营企业拓展市场、做强企业、做大产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快扩张,提升我省民营经济整体竞争实力。
第四,集聚集约,就是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聚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走园区之路是全国各地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而园区建设滞后正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大力实施产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坚持量力而行、集约节约、规模适度,加快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民营经济产业园区,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以集中促进集约,以集群带动规模扩张,以特色强化产业竞争力。要在园区内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吸引民营企业进驻租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建设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区,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孵化企业。有条件的市(州、地)、县(市、区)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科研人员、返乡农民工等自主创业。我省基础条件较差,建设产业园区需要大量投入,园区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但对于那些有条件、有意愿投资建设产业园区的民营企业,要给予大力支持。参照全省产业园区以奖 代补办法,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民营经济产业园区,省财政同样给予1000万元奖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研究制定。
三、优化环境、狠抓落实,着力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天然主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民营经济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全面放宽限制、创造宽松环境,就能够广泛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创造性,使之不断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特别是当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市场主体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更要担负起民营经济发展“第一推手” 的作用,按照“党委加强领导、政府全力服务、司法公正保障、社会积极支持、企业自主经营”的格局,大力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良好环境,着力解决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八个方面突出问题,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第一,全面放宽发展限制,着力解决市场准入问题。根据国务院的两个“36条”,我省这次出台的《意见》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对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强调“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领域外,一律对民营经济开放”,“严禁在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之外提高 行业准入、市场准入门槛”。按照这一要求,省里决定在“三农”、工业、服务业、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领域全面向民营经济开放,省经信委要围绕这些领域,提出具体的细化目录,向社会公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意见》要求,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登记条件、出资限制、经营场所限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支持民营经济放开手脚加快发展。要在公共资源配臵上对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做到各类市场主体在法律面前、政策面前一律平等。
第二,简化规范办事程序,着力解决行政审批问题。办事程序多,行政审批难,是我省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企业负责人为了办成事,往往要花费大量精力与政府有关部门周旋,这种状况使民营企业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谋划长远发展,必须尽快改变。行政审批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地县两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在提高审批效率方面是否敢于担当,直接关系到民营经济投资速度的快慢和投资质量的优劣。要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参照其他省份的做法,对各种审批项目特别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该取消的坚决取消。今年要结合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对省直单位所有审批、审核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使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均减少30%以上。对保留事项,要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对外承诺办理时限要比法 定时限缩短20%。有的企业反映,一些部门在行政审批改革中,将已经取消的审批事项改为核准或备案进行变相审批,或交给下属单位和管理的行业协会进行转移审批。对这一问题,省监察厅要尽快组织检查、清理,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职,规范和精简行政审批。要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办理公示、服务承诺等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在“一站式服务”的政务大厅,不能“只挂号、不治病”,能够当场办结的事项要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按规定限时办结,超过期限未予答复的视为默许,真正让民营企业“进一扇门,办全部事”。据我了解,这次受表彰的贵阳市CC英语学校是一所民营英语培训机构,共有2万余名学生、600余名教师,其中400余名全职教师是高校毕业生,为提升学生英语素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该校在省内开设分校都需要重新办理有关办学手续,每个分校平均申办证件要花2至3个月,而该校在重庆设立分校,基本上1个月就办理完毕相关手续。为什么重庆能快我们快不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企业发展我发展”的意识,为民营企业发展多出主意、多开绿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三,坚决治理三乱现象,着力解决企业负担问题。治理“三乱”现象,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要求从今年2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 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在此基础上,省监察厅要会同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进一步清理和减少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省监察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三乱”行为进行检查,一经发现,坚决予以查处。要坚持“藏富于民”的理念,在依法征税的前提下,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民营企业税负。不少民营企业反映,有的税收优惠政策门槛较高,企业难以享受;有的优惠政策兑现程序复杂,办理费时费事、成本较高;有的地方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针对这些问题,要研究出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工作细则,在尽可能降低税收优惠政策享受门槛的同时,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提高优惠政策的承接力;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理手续,采取上门服务、集中办税等措施,让民营企业方便、及时、充分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加快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服务质量问题。各级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主动宣传中央和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指导,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主动了解民营企业的需求和意愿,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多服务、少干预,多关心、少指责,多支持、少添乱,多办事、少设障,真正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对重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实施的重大项目,要深入、细致、主动服务,让企业家腾出更多精力和 时间抓经营、谋发展。要宽容和辩证地看待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坚持以教育为主,尽量用经济和行政手段解决,既要实事求是地纠正偏差,更要旗臶鲜明地鼓励和支持实践探索。要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改进执法方式,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对民营企业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手段,对企业经营者慎用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对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民营企业,要创新检查形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避免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为了进一步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省里打算将省经信委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更名为民营经济服务办公室,并加挂中小企业管理局的牌子。在我省民营企业中,以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的粗放经营方式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拖欠职工工资、任意增加劳动时间、忽视安全生产,以及偷税漏税、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时有发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和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民营经济强化信用意识,加强信用管理,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第五,切实保障用地需求,着力解决项目落地问题。要用积极的态度、发展的办法破解用地难。在继续争取国家给予我省用地指标更大支持的同时,统筹安排民营经济投资项目用地,切实保障重点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重大项目实 施的用地需要;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尽可能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企业用地、园区用地要尽量多利用山地、坡地,尽量少占耕地;深入开展闲臵土地清理,盘活存量土地;不少民营企业反映,几年前就与当地政府签订用地协议,并缴纳了相关补偿资金,但至今无法办理土地使用证,企业不敢大胆投资建设。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有关地区和部门摸清情况,认真研究,拿出工作方案,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第六,大力拓宽融资渠道,着力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要鼓励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和灵活运用多种金融产品,降低信贷门槛,逐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引进一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民营经济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州、地)再担保机构,加快发展县、乡担保机构,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方式,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今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不少于60%,并在此基础上每年增长20%,重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
第七,加强人才引进培养,着力解决人才匮乏问题。针对我省民营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缺乏的实际,要积极从省外引进人才,并将我省人才送到省外培训,借助外部力量 尽快解决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对一些紧缺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一批职业技术人才;大力加强民营企业家培训,通过组织民营企业家开展专题培训、与党政领导干部座谈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家素质,增强他们把握政策、制定战略、谋划发展、开拓市场等方面的能力。
第八,严格执行行政问责,着力解决工作落实问题。会后,省委督查室和省政府督查室要对这次出台的《意见》和会议确定的事项进行细化分解,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地区、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要把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作为省委、省政府重点督查内容,并纳入考核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的指标体系。要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对发展民营经济不作为、工作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地方,要进行通报、警示和诫勉谈话,直至调整工作岗位和免职。要下决心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行整治,重点治理为了部门利益、团体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言而无信、违背承诺的不诚信行为,办事效率低下、影响事业发展、给企业带来损失的行为,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行为。省监察厅要依法严厉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并予以公开曝光。
参加今天会议的民营企业家都是我省发展民营经济的优秀代表,你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借此机会,我提两点希望,与你们和全省广大民营企业家共勉。一要诚实守信,勇于担责。把追求经济利益与遵循现代市场经济法 则结合起来,把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与实现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倍加珍视企业信誉,依法合规经营,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扩大就业,逐步提高职工待遇,依法为职工提供社会保障,改善劳动条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关心困难群体,参与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争做守法经营、奉献社会的实践者。二要志存高远,勇攀高峰。自觉把企业的发展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习、开阔视野,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大力培养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团结协作精神,干事创业、拼搏奋进,敢于追赶和超越省外乃至海外的优强企业,努力开辟自己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各位园长、老师、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幼儿园园长大会。我首先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向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长期工作在学前教育一线的园长和老师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以及各位专家学者们长期以来为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事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前教育管理干部和教科研专家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供同志们参考。
一、充分认识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科学把握今后10年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为亿万孩子的明天和未来的综合国力奠基。
今年五月六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即将公开发布并从今年开始实施。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是指导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认真研读前一个时期发布的《纲要》 (公开征求意见稿) , 对于学前教育来讲, 有四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 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学前教育今后10年的发展, 也必须要完整有效地落实这20字方针。二是《纲要》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学前教育今后10年的发展不仅要适应这个战略目标的需要, 而且要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做出贡献。三是《纲要》在发展任务中, 把学前教育单列一章, 要求到2020年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 并要求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四是《纲要》在投入机制一节中进一步明确了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投入机制, 在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一节中, 专门设置了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
可以说, 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学前教育加快推进普及、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的进一步落实、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 共同构成了我们面临的学前教育的新形势。在这个新形势下, 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摆在我们面前:学前教育将更加普遍地惠及广大孩子, 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会有大幅度提高, 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中的规划责任、主导责任、投入责任、监管责任、推进公平的责任将进一步落实, 学前教育的保障水平和教育质量将不断提高, 广大园长们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将越来越好, 我们将迎来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辉煌10年。
我们要非常非常珍惜这样一个令人振奋的历史性机遇,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要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亿万孩子的明天, 为了我们伟大祖国未来的综合国力, 努力构建一个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支持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惠及广大适龄孩子的学前教育。
二、尊重幼儿教育规律, 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从全国来讲, 幼儿园园长是国家发展学前教育最基层、最关键的领导力量, 这个群体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学前教育的水平。从一个幼儿园来讲, 园长是领导者, 对办园思想、办园理念和办园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尽管有众多社会事务的烦扰, 有众多的诱惑和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 我们还是希望幼儿园的园长们能够潜下心来, 一心一意地致力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安安静静地办好幼儿园。
首先, 要加强幼儿教育理论修养。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法明文规定的学校教育。幼儿园是神圣的教育场所。要办好中国的学前教育, 我们不仅需要一大批成就卓越、世界一流的学前教育大家, 而且需要我们的园长一定要懂教育, 都能做教育方面的专家;都要尊重幼儿教育规律, 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所以, 幼儿园的园长一定要有很高的幼儿教育理论修养,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幼儿园园长的培训, 整体提升幼儿园园长的理论修养、专业素质和办园水平。园长们也需要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持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理论学习、政策学习和专业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第二, 要坚持科学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我们希望园长们一定要在幼儿园教什么、怎么教这个问题上下足功夫, 这是不断提高办园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强调全面性的要求。幼儿园关注的既然是孩子的全面发展, 它的教育内容一定是全面的, 是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的全方位发展。当然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尊重孩子的个性, 但如果过分强化一个狭窄的方面而牺牲孩子的成长、乃至于以偏概全, 就容易出问题。二是要强调启蒙性的特点。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 对于启蒙教育而言, 过程比结果更精彩, 成长与发展更值得重视。或者说, 我们当然要关注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但更应该关注如何达到这个目标, 关注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环境创设、游戏活动以及孩子们对环境的捉摸、在实践中领悟、与同伴的交流、自己独立的观察、坚持不懈地锻炼等来实现我们关心的目标。
第三, 要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确实充分揭示了幼儿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事业, 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特定的程序一定可以培养出天才, 没有一个成功案例能够证明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训就可以成为天才。跟踪研究的结论也不支持在幼儿时期机械记忆的大量知识与成年后的成功之间的必然相关关系。反而是在幼儿时期被误导、被鲁莽地超常训练只会有百害而无一利。幼儿园不能成为一些人追逐超额利润的场所, 也不能成为伪科学、假专家大行其道的地方。希望我们的园长不要迷信那些匆匆出笼、未经过科学检验的这种“高招”、那种“诀窍”, 不要去追逐一些时髦的辞藻、不伦不类的噱头和眼花缭乱的“超级时尚”, 不要轻信那些顶着无数个玄而又玄的头衔、眼睛却只盯着钱包的“大师”, 力戒浮躁, 切勿急功近利。一定要下实实在在的真功夫, 真正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 实实在在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师的素质,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四, 要避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 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既不能被其他学段所取代, 也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学段。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在幼儿阶段通过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超前实现小学的教学目标, 追求的只是一时的、表面的东西, 从长远看对孩子的发展并无益处。由于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 反而会造成儿童反感、厌学, 丧失学习的兴趣与愿望。当然, 对于孩子来讲, 确实有一个幼小衔接的问题, 做好入学准备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但必须严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 科学地做好入学准备, 如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和活动, 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 促进幼儿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性适应能力的提高, 帮助幼儿较好地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在环境、制度、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和衔接, 而不是简单地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进行提前学习。从统计的角度看, 幼儿园的小学化问题是办园水平不高的一个反应, 决不是什么先进的东西和值得追逐、效仿的做法, 请我们的园长们务必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第五, 要静心营造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孩子们之所以喜欢幼儿园, 因为幼儿园是他们自己的世界。一个好的幼儿园, 应该是孩子们的乐园, 应该创设有利于孩子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条件和空间, 处处渗透着科学的教育理念, 蕴含着利于孩子快乐成长的元素。今年教育部即将下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南》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 明确地提出了3岁~6岁各年龄段的幼儿应当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各领域“学习”的重点、能够达到的基本水平和合理期望以及成人应当给予幼儿怎样的支持和帮助等等。教育部将在今年下半年组织开展《指南》的宣传、培训和试点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指南》的贯彻实施, 在全社会弘扬和倡导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各位园长们要抓住贯彻落实《指南》的机遇, 扎扎实实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引导广大教师学会观察、了解孩子, 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学会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创造适当的教育机会, 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 提供丰富的教育材料, 开展适合儿童年龄特点、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 让孩子们在自然、安全和丰富的环境中观察探索, 感知体验, 享受快乐, 全面发展。要在有限的场地上努力拓宽孩子们的学习空间和活动空间, 让他们在充满童趣的生机与活力中对所听、所见、所感、所学的东西感兴趣, 在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环境中观察、交流与思考, 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三、加强幼儿园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落实管理责任, 规范管理行为, 提高管理效益。
加强管理, 用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管理幼儿园, 确保我们的幼儿园一是在做正确的事情, 二是在努力把事情做正确、做好, 对于建立和维护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秩序, 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正常进行, 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与效益,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位幼儿园园长都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无论城市农村, 无论办园规模大小, 都来不得半点的大意和懈怠。
一是要建立和落实管理制度。幼儿园作为一个培养人的教育机构, 不能仅仅凭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经验来管理, 而且随心所欲的管理常常会挂一漏万, 漏洞百出。所以, 幼儿园的日常事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卫生保健和安全保卫管理都要有严格的制度约束, 都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体系, 并切实落到实处。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保健医生、保育员、安保人员和各类其他人员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岗位职责, 幼儿园的人、财、物都要有严格而规范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各项常规工作都要有要求、有标准、有检查、有落实。
二是要加强教职工管理。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是发展学前教育各要素中最根本、最积极、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因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始终都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舍得把有限的资源优先用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质量。要按照《教师资格条例》等有关规定, 严格各类幼儿园教职工准入制度, 加强资质审核, 实行持证上岗。要加强师德建设, 教育教师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严禁虐待、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的行为。要制定培训和提高计划, 积极创造条件, 鼓励和支持教师、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提高, 努力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要依法保障教职工的权益, 关心他们的生活, 提高待遇,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
三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幼儿园一定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要注重幼儿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科学制定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 严禁开展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有损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要特别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文化建设, 注重开发和利用周边环境中的教育资源, 拓展幼儿学习空间, 使孩子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要结合幼儿园实际, 建立园本教研制度, 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观摩、研讨、案例分析等活动, 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四是要加强安全管理。幼儿园的安全工作非常重要, 责任重于泰山。希望各位园长都认真研读一下教育部等10部门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把有关要求落到实处。无论幼儿园的规模大小, 都必须有严格的门卫管理制度, 严格对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园的管理, 并能够快速反应。要重视保安的配备和培训, 加强报警、监控设备和安全防卫设施建设, 一定要把安全排查、监管和落实安全责任当作一件大事, 切实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对薄弱环节要科学制定解决方案, 对安全隐患要立即排除, 对于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苗头要及时梳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对于幼儿园不能解决的问题, 要及时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和政府联系, 确保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重视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 保障幼儿园饮食卫生安全, 做好膳食营养、健康检查、体格锻炼、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工作, 重视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 要制定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并加强必要的演练, 提升幼儿和教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各位园长、同志们, 我们所从事的学前教育事业是一个为了明天的、伟大的事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我们相信:学前教育的明天一定更加光辉灿烂!
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在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赵克志
(2011年11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中央加强科技创新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总结“十一五”科技发展成绩,分析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十二五”科技创新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富有时代精神、具有贵州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战书书记对这次大会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工作汇报,提出明确要求,一会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讲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我省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我省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2006年5月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决定》,制定了《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若干配套文件。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期间,我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3.63亿元,是“十五”的3倍;各级财政投入科技事业发展经费61.7亿元,年均增长21%。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3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9.83%,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达到45.4%,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9.6、5.27和16.4个百分点。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科技事业发展,为落实“两加一推”主基调和“两大战略”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省委、省政府一直考虑要尽快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并出台一个文件。从今年4月开始,省有关部门组成文件起草组,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决定》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已经印发。
在这期间,战书书记多次深入贵阳市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我也用6个半天的时间,先后到在筑部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技企业、军工企业、通信企业等22个单位进行调研。经过调研,进一步加深了对我省科技事业发展状况的认识,增强了加快我省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有三点突出的感受:一是科技创新有较好的基础。一方面,我省作为全国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军工基地,拥有一批具备较强科技实力的企业,培养和聚集了一批技术人才。比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林泉电机厂作为我国航天微特电机研制的专业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设计开发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军民融合型液压基础件科研生产的专业化企业,研发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超过700人,约占现有职工的一半。振华宇光电工有限公司拥有20多项专利技术,已形成年产28万只陶瓷真空灭弧室的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另一方面,我省有一批发展能力较强的科研机构。比如,中国铝业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最具实力的轻金属冶炼设计科研单位之一,坚持自主创新,专利申报连续6年达到一天一件的水平。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作为我省第一个工科研究所,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国范围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并积极探索面向国内外的检测技术服务模式,逐步发展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国外有合作伙伴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年检测服务收入突破2000万元。该中心还与省工商局合作建立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测保障体系,在食品安全检测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再一方面,我省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兴科技企业。比如,贵州皓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蓝宝石生产加工技术,投资22亿元建设年产3000万片LED蓝宝石衬底材料项目,产品性能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省重点软件企业,目前已在27个省建立分支机构。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是我省首家专业风险投资机构,仅以2.58亿元注册资本,通过运作已累计为中小企业融资38亿元。二是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我省累计专利申请16499件、专利授权9962件,年均分别增长26.2%和34.5%;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省科学技术奖411项。研发了高强度铸造铝合金系列、高纯度海绵钛系列、高速重载列车车轴钢、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和大型采棉机等新材料、新产品。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反渗透膜材料及组件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精密铸造叶片和定向结晶叶片生产线。三是具备了加快引进科技领军人才的条件。随着我省经济实力逐步提升,交通设施、发展环境加快改善,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去年我们就引进了皓天光电公司董事长季泳、马来西亚常青集团科技人才团队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科技水平与兄弟省区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改革开放滞后。我省科研院所体制机制不活、行政化倾向较重,科研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前瞻性不强。科技体制条块分割、管理分散,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短缺与闲置浪费并存。激励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动性不强。科研机构、高校相对封闭,对外交流少,开放水平低,对科技前沿跟踪把握不够,科研开发方向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科技创新缺乏活力和动力。二是科技投入总量偏少。近年来省级财政投入虽有大幅度增加,但市县财政对科技投入有限,企业投入不足,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建立,难以满足科技创新的实际需要。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65%,低于“十一五”规划1.2%的目标,远低于全国1.75%的平均水平;市县财政投入总量只占全省财政投入的一半左右。三是科技人才和创新能力不足。我省科技人才不足,特别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匮乏。全省仅有院士3人、“千人计划”人才2人、博士1200余人,万人R&D活动人员数6.7人,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25.5%。关键领域创新突破少,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0.44项,列全国第22位。产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贡献不大。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省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随着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将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新的追赶和跨越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只有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才能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支撑和引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才能调高调优调强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大幅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加强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奋力开创我省科技发展新局面。
二、全力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在“十二五”实现大的突破
现代竞争战略之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表明,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在投资驱动阶段,企业有能力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升级;在创新驱动阶段,企业在应用并改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具备独立的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创新成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当前,我省处于工业化初期,处在投资驱动阶段,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000美元,正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递增的时期。我们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水平的跃升,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努力朝着创新驱动阶段迈进。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进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坚持“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方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人才为根本、以开放合作为支撑、以投入为保障,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创造最优良的政策环境,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着力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着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创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实现创新成果专利化、资本化、市场化,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十二五”我省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0.65%上升到2%,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从2010年的37%提高到47%,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39.83%上升到45%,专利授权量从2010年的3086件增加到13900件,全省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10年的1.54%上升到3%。以上目标是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测算确定的,既考虑了推动我省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科技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十二五”我省要“重点推进八大科技工程、实施六大科技行动计划”。“八大科技工程”既涵盖了我省科技发展的基本面,又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工作重点,是“十二五”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总抓手”。“六大科技行动计划”立足于为“八大科技工程”提供保障,围绕我省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全力组织实施,确保我省科技创新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
第一,推进高新技术、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程。我省传统产业占比大,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小,虽然在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方面具有一定技术和人才基础,但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要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服务六个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当前特别要抓好LED蓝宝石衬底材料、无人机、液压系统、高强度铝合金、复合反渗透膜等重点高新技术的上下游产品开发,形成一批百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基地。到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达到2500亿元以上,占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要在烟、酒、茶、苗药、食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和煤电钢、煤电铝、煤电化、煤电磷一体化产业等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技术升级,实现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较大提升。
第二,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农业生产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离不开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撑。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重大项目,引进和集成转化一批农业科技成果,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储备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抓好地方特色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草地生态畜牧业、茶叶、核桃、马铃薯、中药材、精品水果、特色水产等产业的良种引种、选育技术研发。要针对重大病虫害、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力加强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抗御农业灾害的技术水平。要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普及,开展农业机械、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要加强农产品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产品、产地认证,促进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模式及手段,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的技术水平。到2015年,我省特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要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
第三,推进社会发展科技保障工程。科技不仅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具有保障社会发展的功能,尤其是在节能环保、防灾减灾、医疗诊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产业能耗物耗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2010年全社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达到2.248吨标煤/万元(剔除“西电东送”能耗数据),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要把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推广放在优先位置,力求取得实效,为到2015年实现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5%、资源综合利用率比2010年提高5%等目标提供科技支撑。要针对我省灾害频发的实际,加强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集成及应用推广,提升预防和应对气候灾害、地质灾害、安全生产等突发事件的技术水平。要加强医疗诊治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推广,提高科技在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康复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的保障能力。
第四,推进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工程。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只有努力提高基础研究水平,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核心动力。要围绕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整合研究力量,把握正确研究方向,持续稳定支持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增加知识和技术储备,保持重点学科领域可持续发展,为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为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研究服务。“十二五”我省要新建2-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野外观测台站,承担的国家基础研究项目总量明显增加。
第五,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创新平台是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整合利用已有创新平台资源的同时,加快建立一批有竞争力的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要抓好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数据、信息与科学文献资料等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多方共建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开放流动、共建共享的创新平台网络。“十二五”要新建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90个,引进建设30个高端创新平台,重点建设10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所。
第六,推进创新人才团队聚集工程。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聚集高水平科技人才的作用,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吸引、凝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及团队,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要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直接引进与柔性引进结合,积极引进一批我省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掌握关键技术、能带动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只求所用,不求所有”。要把教育作为培养我省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调整学科和课程设置,把重点放在塑造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业本领上,努力培养一批善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科技企业家和技术人才。要在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培养、锻炼本土科技人才。“十二五”要重点建设30家院士工作站,建立30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建成100个省级人才基地,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000名,形成200个有实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
第七,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创造知识产权就是创造生产力,要大力支持企业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发展壮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自主品牌。“十二五”我省要重点培育150家知识产权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在重点优势产业形成150项重大关键技术专利或专利群,培育一批驰名商标和贵州省著名商标。知识产权的价值离不开运用,要加强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分析利用,跟踪专利信息动态,及时调整研发方向,有效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积极探索知识产权通过转让、许可、质押、股权作价等方式实现市场价值,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商品化、产业化。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科技创新,要鼓励和引导企业之间和行业建立知识产权维权联盟,推动市场主体特别是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依法维权;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健全维权援助机制,让成果发明人或拥有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让恶意侵权造假者付出昂贵代价。
第八,推进科技创业基地培育工程。科技创业基地作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风险投资和融资服务的重要载体,对于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科技创业基地,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和服务,让科技人员只需带着有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就能圆上创业梦,使创业基地成为催生科技企业的温室和培育科技企业家的摇篮。“十二五”我省要建设大学科技园3-5家,科技创业基地增加到3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培育企业3000家。
围绕推进“八大科技工程”,“十二五”期间我省要大力实施“六大科技行动计划”。一是实施黔灵杰出人才培养引进行动计划,立足于我省重点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开展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二是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根据我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形成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攻克一批特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结合,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和协作,畅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渠道;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各种资本投资意向公共信息库,加强信息发布,为智方和资方双向选择、各取所需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市场,使科技成果可入股、可转让、可交易。四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育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五是实施民营科技企业培育行动计划,采取自筹、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壮大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带动社会就业。六是实施科技金融结合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金融创新,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持,促进科技与金融相互结合、互动发展。
通过推进“八大科技工程”、实施“六大科技行动计划”,我省要武装一批科研院所、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推广一批技术成果、扶持一批创新企业、形成若干个产业链条、创造若干产业隆起地带,在“十二五”重点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在科技人才支撑上实现突破,引进、培养重点产业学科带头人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名以上。二是在产业技术创新上实现突破,建立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家,突破230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三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实现突破,引进和转化重大科技成果300项。四是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实现突破,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达到2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100家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00家;新培育1万户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形成民营科技企业集群。五是在科技与金融结合上实现突破,初步构建起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投融资年服务能力从2010年的1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
三、大力营造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对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支持,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做法。我省科技事业、科技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更加需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并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社会环境。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针对我省科技投入不足的实际,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了加大资金投入的政策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一是将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省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并在现有3.4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部分资金,确保明年不低于4亿元,“十二五”期间逐年递增20%以上,2015年达到8亿元。二是省财政设立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资金,在整合已有相关资金基础上,每年再增加2000万元,百万年薪招人才。在人才引进问题上,我们要舍得开出优惠的条件,不惜投入相当的成本,把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吸引到我省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招引到我省来转化。对成果突出和企业急需的人才,要给予特殊对待,使他们的报酬与创造的价值相称。三是各级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用于促进科技创业和带动就业,明年省级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安排2亿元。四是加大科普投入,2015年省级财政科普专项经费要达到人均0.5元以上。五是加大金融支持。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资金通过阶段参股、风险补助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加快企业发展。综合运用科技担保、再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工具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争取新设科技银行,鼓励商业银行内部设立小微型企业贷款机构。加快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和创业投资服务。开展科技保险工作,不断丰富科技保险产品,为科技创新活动规避风险提供服务。
第二,强化政策激励。要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创业动力,激励政策必不可少。省委、省政府经过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激励扶持政策,并制定了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进步补助办法。一是对在科技创新创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省委、省政府将授予“黔灵科技贡献奖”,并给予100万元奖励。二是对我省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比照国家引进国外专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在黔工作博士给予一次性住房补贴,并享受相应生活津贴。三是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支持各类人员尤其是科技人员、科研团队带着创新成果,创办、领办民营科技型企业,或与企业家合作创办科技型企业。对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或中介服务的科技人员,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可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并可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落实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采取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分红激励等方式,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允许在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中,提取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作为绩效支出。四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民营企业当年缴纳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的增值税经申请确认后,可将省级留存的增值税环比增量部分按程序返还企业,省级以下留存可比照执行,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优先支持开展首台(套)装备及产品研发的民营科技企业产业化。五是省委、省政府初步考虑,成立贵州省应用技术研究院,主要负责组织和筛选科技项目,整合有关资源,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在机制方面,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全新、灵活的体制机制,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在资金方面,要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依托项目整合各方面资金,在起步阶段财政资金给予一定支持。在人员方面,要吸引聚集一批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人才,共同开展科技攻关;促进人员充分流动,为社会输送企业高管、企业经理以及技术人员,争取输送一批人才、产生一批成果,就能够创办一批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通过努力,把研究院打造成为我省应用技术的创新基地、科技创新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第三,充实基层力量。我省基层科技力量薄弱,大部分县级政府都没有单独的科技服务管理机构,难以满足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实际需要。《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县级政府科技服务管理职能,单设县级政府科技服务管理机构。省编委办要商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落实,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科技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好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长,明确工作职责,提高科技服务管理水平。
第四,培育创新文化。文化与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创新文化贫乏、创新精神匮乏、创新意识缺乏。要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具有贵州特色的创新文化。要加强创新文化传播,宣传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大力营造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担风险,让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活动、创新的人才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的精神、树立创新的信心、拓宽创新的眼界、增强创新的能力,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推进科技创新的几个关系
推进科技创新,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围绕贯彻“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实施“两大战略”的实际需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益。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既要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更要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宏观管理,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并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科研项目和公益性科研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把握科技前进方向,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并加强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形成重视科技创新的工作导向。《决定》设立了我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要求将主要指标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落实。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市场竞争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激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才能更加高效地推进科技创新。要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需求主体、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
第二,既要深化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更要扩大开放借助外力提升科技水平。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要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要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科研院所编制动态管理的改革新路,逐步实行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聘任制,鼓励竞争和人员流动;积极推进有条件的转制科研院所进行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使其能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我省而言,在一定意义上开放带来的活力比改革带来的活力更大,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更要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借助外力带动我省科技水平快速提升。尤其是高等院校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本土化”,大力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技术合作、技术引进和智力引进,取人所长,为我所用;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创新活动中去,真正发挥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作用。贵阳市作为我省科教力量最强的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主动走出去加强科技对接,切实担负起引领全省科技创新的责任,在全省科技创新中舞龙头、当主力。
第三,既要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更要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是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我省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等,促进科技创新能力较快提升,但不能仅限于引进和使用技术,更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要从我省实际出发,把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现阶段科技创新的主要模式,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资本、技术溢出带来的机遇,引进技术进行改造型再创新,引进产品进行工艺型再创新,引进人才进行发明型再创新,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带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第四,既要注重基础研究,更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对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特别是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重视基础研究。但从我省的实际情况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应用技术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我们要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前沿,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抓好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努力研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项目和成果。
第五,既要确保军工产品生产,更要依托军工技术优势加快发展民用产品。“三线”建设以来,我省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这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推动我省科技创新,是一个重大课题。军工企业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加强适用民品研发和生产,带动民用科技加快发展,形成军民高新技术共享、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要扩大民品生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搞好服务,并结合军工企业生产的民品需要,加快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降低军工企业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促进科技产业发展。
(2009年2月25日)
这次全市加快发展动员大会,既是一次总结成绩、弘扬先进的表彰会,更是一次鼓舞士气、加快发展的动员会。目的就是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再掀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发展大跨越的新热潮,努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凝心聚力抓发展,克难攻坚求突破,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迈出坚实步伐,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坚持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中求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水平。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9.3亿元,增长14.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64亿元,增长18.15%;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两税收入10.69亿元,增长21.5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同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新增60家、达到260家,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增长31.75%、15.5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仓储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二是坚持在务实创新中求突破,思路举措实现新提升。确立了“三
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城市建设大变样、民生事业大提升”的奋斗目标,明晰了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路子;围绕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13项重点工作,组建了六大会战指挥部,实行了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现场办公、重点工作风险抵押金等制度,探索建立了融资、财税、干部任用等方面的新机制,强化了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的跟踪督导和百分考核,激发了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抓住济宁市新型乡镇建设试点的机遇,完成了两个新型乡镇和三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划调整,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在破解难题中求作为,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市财政列支1.22亿元,顺利完成了17家市属企业改革任务。着力打破县城框架,实施了总投资12.5亿元的35项城乡基础建设工程,完成片区拆迁76万平方米,实现融资近10亿元,去年成为我市建设规模最大、拆迁面积最大、资金投入最多、推进速度最快、建设成效最明显的一年。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全力破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新增建设用地3800多亩,是济宁市年初下达指标的近5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6亿元,比年初增加31亿元。四是坚持在扩大开放中求跨越,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围绕打造鲁南对外开放新高地,健全完善了招商领导责任制和激励督导机制,区域招商、以企招商、驻点招商取得明显成效,新签约招商项目44个,实施投资过500万元项目175个,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亿美元。在国际市场严重萎缩的情况下,自营出口仍然实现翻番增长。五是坚持在民生事业中求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免除高中阶段学生学费等
为民十件实事顺利完成,全市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达到8.5亿元,增长60%。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六是坚持在优化环境中求落实,工作作风发生新变化。成立了优化发展环境委员会,设立了市长公开电话,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和配套措施。市几大班子不分一线二线,全部进入经济发展主战场,越来越多的干部深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重点工程一线,全身心投入工作,做到了“5加2”、“白加黑”;越来越多的部门简化程序、上门服务,推进了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严峻的困难挑战面前,我们能取得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战斗在经济第一线的企业家们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结果,也是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亲切关怀、鼓励鞭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兖州发展付出辛勤劳动、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根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辩证看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
正确分析和认识目前这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做出切合实际的正确结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方面,要切实看到困难挑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尽管去年我市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但必须看到,今年全市经济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外部经济大环境复杂多变带来的挑战。全球性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将突出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的空前挑战,突出面临财政收支紧张的现实困难,突出面临就业形势严峻、城乡群众增收困难的空前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勇于正视、充分准备、有效应对。二是突破自我实现跨越带来的挑战。要突破固有的经济发展格局。尽管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总量和规模都还不够大,优势产业尚未形成集群效应,历史遗留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传统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保增长、调结构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要解决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现在确有一些同志谈危机色变,过分夸大危机,把暂时的困难当作发展的鸿沟;有的满足于取得的成绩,看不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放松了工作标准和要求;有的等待观望、回避矛盾,把危机当作工作不力的借口、当作不求发展的理由。面对困难和挑战,实现跨越发展,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观念上不适应、不相符的问题,解决束缚我们手脚的旧体制、旧格局。三是各地新一轮竞相发展带来的挑战。当前,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区域发展也进入重新站位洗牌的关键阶段。这次金融危机对沿海发达地区首先造成严重冲击,但同时也加快了他们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结构的进程,为他们抢占新一轮大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创造了机遇。去年昆山市克服困难、逆势而上,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0.2%和33.7%,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今年提出的各项经济指标增幅也都在15%以上。作为我们比学目标的长兴县,去年一年就引进世界500强项目5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7家。从省内情况看,竞相发展的态势咄咄逼人,邹平瞄准“学赶全国前10强、争当全省排头兵”的目标,强力推进跨越发展,去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亿元,一跃进入全省前3强;荣城、龙口等发达县市与我市差距也越拉越大。从鲁南经济带内部看,去年滕州、邹城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超出我市193亿元、1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出2.3亿元、4.9亿元,我们争当鲁南县域发展排头兵形势不容乐观。在激烈的竞争形势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没有任何理由来放松自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波动调整期总是拉开差距、跨越赶超的机遇期。面对压力挑战,我们必须要有寝食难安的危机感和加速追赶的紧迫感,在迎接挑战中提升新位次,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业绩,在科学应对中增强新本领,努力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另一方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坚定迎难而上的信心。困难必须正视,信心尤为可贵。尽管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市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没有变,支撑跨越发展的条件没有变,业已形成的竞争优势没有变,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对此,全市上下都要坚定信心,无论前进道路上遇到多少困难,克难攻坚、拼搏进取的精神不能滑坡;无论宏观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争先进位、加快发展的信心不能动摇。第一,信心来自于我们对宏观形势的科学把握。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危机,出台拉动经济的强有力政策,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虽然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同时,这场危机也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现实机遇:一是宏观政策的机遇。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为灵活的土地政策,发展环境更加宽松,投资导向更加明确。只要我们瞄准国家投向,加强争取和对接,完全可以抓住时机办成一些大事。二是转型升级的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讲,危机实质上是市场对产
业和产品结构的强制性调整,将有利于缩短我市转型发展的进程,也使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上,认识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三是扩大开放的机遇。全球经济动荡,导致国内外资本寻求战略合作的愿望更趋强烈,资本、产业、人才等要素加速流动。多年打造的对外开放高地效应,将有利于我们更多地承接优势产业和资本转移。第二,信心来自于我们对自身条件的正确认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无论是资源状况,还是交通区位优势;无论是产业基础,还是基础设施条件,都具备了一定抵御风险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不仅“船大抗风浪”的效应在危机中得以充分显现,一批新兴中小企业也在快速膨胀,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对外开放特别是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资合作上积累了一定经验,有利于形成吸纳优势产业资本的聚集效应;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市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市政治安定、社会和谐,这些都是应对危机、战胜困难、加快发展十分重要的关键性条件。第三,信心来自于我们对发展前景的理性预测。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在科学把握当前形势和兖州市情特点基础上的,有实实在在的支撑作保证,只要按照既定思路和措施,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是完全能够、也一定能够实现的。从增量投入上看,近几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保持较快增长,去年达到108亿元,多年持续不断的产业性投入,今年将会陆续见到效益。今年又排出了15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了这批项目作支撑,我们有理由对发展充满信心。从骨干企业培植上看,太阳纸业、华勤集团销售收入今年可分别突破150亿元、100
亿元。齐鲁特钢、翔宇化纤、联诚集团等一批企业,也分别作出了较高幅度的增长计划。从民营经济发展看,目前我市民营企业达到2143家,去年新增200多家,进一步扩充了经济总量。三产服务业在我市经济格局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加大,今年仅房地产业一项预计就可以增加税费收入2亿元,同时通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可以完成土地收益3亿元。基于以上分析预测,对今年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关键是把这种信心转化为强大动力,转化为冲天干劲,真正做到防骄戒满、干字当头、全力全速、只争朝夕,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
二、全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和对我市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了“抓项目促增长、抓开放促调整、抓民生促和谐”的中心任务。
(一)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为保增长促跨越提供强力支撑。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在当前特殊时期,项目建设更是撬动增长的“黄金支点”。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项目意识,务求在项目的谋划、运作和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一要加快推进项目的落地和建设。对今年排出的15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确保按时间节点投产达产。一些投资规模大的项目要提前做好准备,采取“一揽子运作、一条龙服务”,以最快的速度完善各种手续。要不间断地启动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持续形成项目建设的热潮。二要着力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项目建设普遍存在的资金缺口大的问题,有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密切配合,强化银企对接,研究破解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凡纳入国家、省计划“盘子”的项目,要优先安排土地指标、信贷计划和财政性配套资金。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要实行重点扶持和倾斜,千方百计保证项目用地、环境容量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需要。三要继续抓好项目的对接和申报。抓住保增长政策的机遇,首先体现在争取中央和省相关投资计划上。要有针对性地抓好项目的筛选论证,落实项目报批的各种要件,千方百计实现更大力度的对接,确保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里的“盘子”。四要精心做好项目的策划和包装。策划项目就是谋划发展。要按照既定的重点领域,突出“大”、保证“优”、注重关联性,分期分批搞好项目的策划、储备和运作,形成“储备—运作—争取—落地”的良性循环。
(二)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保增长促跨越注入持久动力。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兖州的发展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大开放推动大跨越,是实现腾飞崛起的必由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要着力提升对外开放理念。要围绕打造鲁南对外开放新高地,用心研究、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调整转型、产业资本转移的新动向、新机遇,持续展开更富针对性、实效性的招商攻势,务求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全方位提高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境界和水平。二要不断创新招商方式。要在继续抓好企业招商、区域招商、驻点招商、节会招商等行之有效招商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招商重点,拓展招商领域。在目标定位上,更加突出大招商招大商,全力突破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百强县支柱企业,全力招引过5亿、过10亿的高大外项目。在招商领域上,更加突出产业招商,围绕培植主导产业集群,争取再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兴办一批上下游配套协作项目。在载体建设上,更加突出园区和科技招商,加快三个省级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类工业聚集区承载能力。发挥好“镇园合一”的体制优势,使各类园区成为吸纳投资、集
聚项目的重要载体。加快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吸引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落户,尽快形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平台。三要继续强化激励考核。进一步健全推进招商引资的各项机制,强化督导考核。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继续明确一人脱产专职招商,13个招商分局每人每年驻点招商的时间不得少于240天。对招商引资进展缓慢和完不成任务的,继续实行“亮黄牌”和“一票否决”制度。凡“一票否决”的单位,先进不能当、干部不能动、奖金不能发。要强化政策激励,坚持对招商有功人员实行重奖,进一步营造上下齐动、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
(三)想方设法抓好企业运行,为保增长促跨越提供有力保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导力量在工业,根本依托在企业。当前,扭转工业经济增速下降的势头,遏制部分企业效益滑坡的局面,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一要精心组织好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的作用,坚持定期调度和现场办公制度,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度分析,特别要抓好各类要素保障,坚决防止资金链断裂。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指挥部要调度好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要与企业密切配合,坚决防止资金链断裂。对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还要出台专门规定。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确保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满负荷生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二要引导企业扎扎实实练内功。要充分运用市场环境偏紧形成的倒逼机制,督促企业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全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拓展盈利空间。鼓励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等优惠政策,大上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产品技术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三要支持骨干
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引导重点企业通过技改扩能、嫁接外资、多元经营等途径,吸纳优势资源、迅速膨胀规模。大力推进创200亿、创百亿、创50亿工程,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实现三年销售收入过200亿目标,加快培植齐鲁特钢、翔宇化纤、联诚金属、绿源食品等一批企业过50亿、过30亿,全力培育超前引领、梯次跟进、后劲充足的骨干企业群体,强力支撑和带动跨越发展。四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与企业共渡难关的思想,通过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广泛推行联保融资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确保企业生产“不停摆”,资金链条“不断裂”,更好地规避风险、渡过难关。
(四)全力全速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为保增长促跨越拓展广阔空间。要牢固树立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抓民生提升的理念,破除抓城市建设就是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片面认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一要提速推进重大项目。对今年确定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要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奖惩,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东御桥路北延、西顺河路北延等续建工程完工,完成九州路东延和西延、泗河景观路建设,同步规划建设铁路立交桥、跨泗河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按照“一体两翼”的布局要求,年内东部改造片区要全面展开、初具规模,西城区要完善设施、高标准建设,老城区要规范管理、提升功能,新型乡镇要做强产业、全面融入。二要集中突破片区拆迁。城市拆迁是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前提。在去年完成拆迁面积76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确定了70万平方米拆迁任务。对拆迁工作,务必高度重视,紧抓不放,全力突破。要按照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拆迁工作。三要大力提升管
理水平。要把重点放到巩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成果、推进城乡文明建设上,切实抓好城市综合整治管理。坚持城乡一体,突出综合整治,突出严管重罚和长效管理,做到“责任有主体,管理无缝隙”,使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有一个质的提升。
(五)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保增长促跨越奠定坚实基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要培植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坚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形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业合作、土地租赁、企业化经营等形式,发展优质粮油、苗木花卉、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产品的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以产业化的理念提升农业,重点扶持益海粮油、绿源食品、大成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切实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能力。二要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按照“整合资源、适度超前、功能优化”的原则,重点探索和推进村企联建、合村并点、中心村辐射等新型社区建设模式,集中推进各种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社区聚集,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全市400多个村庄整合为100多个新型农村社区。各镇街要按照统筹规划、高点定位、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要求,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科学制定方案,组建专门班子,强力推进实施,年内力争培育一批农村社区建设的典型和亮点。三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创办“短平快”的致富增收项目。针对农民工回流的实际,坚持就地转移、异地输出与返乡创业一起抓,分门别类搞好技能培训和配套服务,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农民返乡创业。
(六)坚持不懈优化产业结构,为保增长促跨越培植竞争优势。面对新一轮的经济调整,提升产业层次、培植新兴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持续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按照“拓展延伸资源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的思路,促进产业层次由原材料初加工、低端化,向深加工、品牌化转变,着力拉长拓宽产业链条,发展终端集成产品。重点培植壮大造纸包装、橡胶轮胎、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新上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比较优势明显、规模效益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理念、现代方式和现代技术,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要搞活商贸流通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进驻,兴办更多连锁、超市、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项目,鼓励健身、休闲等新兴消费,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要推动现代物流业加速崛起,加快海天物流、铁路保税仓库等物流项目建设,支持骨干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合理布局仓储服务等配套设施。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特别是在挖掘开发九州文化、佛教文化等多元文化旅游资源上尽快实现突破。
(七)持之以恒推进改革创新,为保增长促跨越增添内在活力。针对影响制约我市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要下决心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改革创新上迈出更大步子。当前,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个是扎实推进市属企业改革。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困难企业问题的唯一出路。对纳入今年计划的12家市属企业,要在摸清现有资产、债权债务和人员状况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方案,依法稳妥推进。要妥善处理好职工债务清偿、身份转换等问题,确保改革一个、成功一个,不留后遗症。另一个是全面突破投融资体制改革。要多管齐下拓宽投融资渠道,切实保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在城市开发建设方面,要改变单纯依赖政府投入的传统思维定势,强化5家投融资公司的融资能力建设,更多地运用BT、BOT模式推进重点工程的建设运营,稳步推进土地招拍挂,潜心做好经营城市的大文章。在深化金融服务体系方面,要不断创新银企合作方式,更多地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
三、切实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
各级各部门要自觉贯彻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尽心尽力为城乡百姓办实事、谋利益。要把就业放在民生工作的首位。全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促进就业再就业。要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就业;认真落实鼓励自谋职业、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强化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重视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他们到基层、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创业;加强劳动就业培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加快劳务就业向技能就业转变。要把保证城乡困难群体生活作为重点。对城乡特困群体,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他们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稳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贴和城乡低保救助标准,重视和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城镇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困难问题。要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巩固提升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成果。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
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深入推进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使城乡文明水平有一个新提升。要高标准办好为民实事好事。加大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年为民所办的十件实事好事,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
要强化平安建设,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各级各部门要注意研究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稳定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敏锐性。要强化稳定工作责任落实。把维稳责任落实到单位、部门和具体人员,凡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严重稳定问题的,要实行责任倒查,严肃予以追究。要更加注重超前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高度重视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敏感问题,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建立各项应急预案机制,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更加注重社会面的治安稳控。深入推进“平安兖州”建设,坚持警力下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更加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健全完善群众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好市级领导接访活动,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特别要注意跟踪关注热点和敏感问题,关注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特殊群体,确保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个别煽动闹事特别是在敏感时期制造事端造成恶劣影响的人,要坚决依法严惩。
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工作落实
做好今年的工作,完成既定的任务,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靠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上来,集中优势力量,靠上推动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即将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工作水平。当前,要特别注重提高三个能力:一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越是工作头绪多、难度大,越要注重科学思维和辩证思维,既要勇于打破条条框框,又要严守纪律、不闯“红灯”、不碰“高压线”;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算大帐、算长远帐。二是提高运作项目能力。抓经济不能大而化之、眼高手低,必须提高实际操作和抓落实的能力,真正成为行家里手。三是提高化解矛盾能力。困难时期矛盾肯定比平时多,有矛盾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把握和处置。要善于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和协商等多种手段处理各种利益冲突。一旦出现突发群体性问题,要不推不拖,靠前指挥,冷静处置,妥善化解。
(二)要坚持完善重点工作的推进机制。排出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集中实施会战,是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一项重大工作举措。经过过去一年的实践,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突破了难点。今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好这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今年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排出了14项重点工作,形成了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工业经济运行、城市拆迁改造、文明城市创建、市属企业改革、教育重点工程七个指挥部。对于这些重点工作,要抓紧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把各项任务明确到具体单位、具体时间和具体责任人。各会战指挥部和重点工作领导班子要科学决策,统筹安排,按照“一切工作具体化”的要求,全力全速推进工作开展。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指挥调
度,靠在一线督促落实,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项任务按既定时间节点顺利推进。要进一步调整加强充实力量,把优秀干部和精干力量派到各会战指挥部和重点工作一线工作,进一步形成到一线工作光荣的浓厚氛围。
(三)要保持苦干实干的作风。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工作实效。在当前这种特殊时期,实现既定的发展任务,尤其需要过硬的作风作保障。要坚持“干”字当头。事业发展是靠人干出来的,有多大干劲就有多大作为,坐而论道,最终一事无成。兖州今天的发展成就,就是全市上下多年来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作风都不能丢,一切目标、规划、任务都要落脚到“干”上。每一名干部都要把所有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全部本领用在促发展上,把最大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对确定的事情要雷厉风行、锲而不舍,不管压力多大、困难多大,都要坚定不移地一抓到底,干则干成、干则干好。要坚持“敢”字当头。坚决破除四平八稳、缩手缩脚的消极心理,重点问题、关键时刻要敢于负责、敢担风险,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紧紧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要坚持“实”字当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好大喜功,多做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
(四)要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督促检查是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要以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为主线,充分发挥督促检查的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要继续坚持好“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观摩、年底总考核”制度,随时掌握工作进度。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要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的检
查和监督。市督查考核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对每一项重要决策、重大事项特别是14项重点工作,都要主动出击、跟踪督查,切实做到工作不突破、督查不下线,项目不竣工、督查不收兵。要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严格按政策兑现奖惩,绝不搞平衡照顾。要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通过考核发现干部、使用干部、提拔干部,让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有位子、有荣誉。
(五)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今年经济发展任务繁重,对发展环境、部门服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要健全行政效能监察体系,强化对部门服务的考核监督,对不作为、乱作为、刁难外来投资者,搞“吃拿卡要”和“三乱”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要全面排查破坏发展环境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拳打击各类黑恶霸头,多方联动优化发展环境,以执法执纪的铁手腕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更新时间 : 2008-02-29 11:26:18.0
张江汀同志
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总结讲话
(2008年2月25日)
同志们:
刚才我们隆重表彰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再接再厉,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市国税、地税等部门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很到位,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永春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民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永春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市发展实际,对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上还印发了《2008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意见》。各级各部门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深刻把握永春书记讲话精神,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下面,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是,要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发展民营经济是落实科学发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实践证明,凡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实力就强,群众生活就富裕,社会就繁荣稳定。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全国各地民营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不仅南方许多城市发展得比我们快、比我们好,即使在省内,我市民营经济不论是规模速度还是质量效益都不靠前。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民营经济上不去,发展活力、财政实力都很难上去,区域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思想上更加放胆,政策上更加放宽,工作上更加放开,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二是,要全力推动民营经济扩规模、上水平。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不仅需要“铺天盖地”的民营小企业打基础,更需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产业做支撑。要围绕扩规模,加快培育民营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南方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就是围绕龙头企业或名牌产品,把一个产品或产业做到全国最大、全球最大。我市要以四大支柱产业、三大潜力产业和优势产品集群为重点,多上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引导民营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积极为大企业搞好加工配套,增强聚集效益,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要围绕上水平,加快培育骨干民营企业。没有一批旗舰型的龙头骨干企业,民营经济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各级各部门要采取政策扶持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招大引强、集中投入,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尽快做大做强一批现有骨干企业,引进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各民营企业要规
范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集中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
三是,要全面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真正让企业得到实惠。同时,要继续加强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修改完善发展民营经济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不断健全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民营经济工作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分解发展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对县市区、有关部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协调调度、现场观摩和考核评价,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
【赵克志在加快贵州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05-30
北海加快发展09-17
加快发展 实现跨越09-18
加快ICT业务发展07-02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0-03
加快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06-09
09申论热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05-2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07-21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