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破解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同心协力破解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精选7篇)

同心协力破解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篇1

杨殿权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意义深远重大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为什么要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二、树立和巩固科学发展的观点,努力促我校教育科学发展。

(一)不断探索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教学模式及方法,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科学发展水平。

1、彰显德育的独特魅力,追求每个学生更好发展。

2、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体制,形成德育管理的运行机制。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认真总结反思,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

1、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2、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形成科学的学科教学体系。

3、深入研究高考信息,进一步明确教学方向。

4、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同志们

同心协力破解难题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杨殿权

从今年3月起,按照中央、省、市委和教育局党委的安排,我校参加全党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在市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总的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既扎实又有效的学习实践活动。

通过深入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又有了新的较高的认识。今天,我作为一个中心发言人,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学习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意义深远重大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很早以前就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作过重要论述。早在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撰写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他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004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大会上,胡总书记又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协调;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认为,说到这里大家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和什么是科学观就已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2、为什么要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今后中国的经济社会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课题。它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对三十年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只有搞清楚了、解决好了怎样发展的问题,发展才能得以坚持和继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飞跃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沉重的,教训也是惨痛的。如:上次刘晓英教授讲过的贫富差距严重失衡、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个人认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对象应是地区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

因为地区和部门的主题领导干部是与中央精神最贴近者,他们应该是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第一执行层。又因为,他们是决定地区和部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并实施本地区、本部门各项政策的决策者。当然普通的党员干部也应在本单位和本职工作岗位上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实践特色。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强调的是“深入”,因为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思想早在十六大以前,2002年3月就已经提出,后来又正式地写入十六大党的报告之中,政府的工作报告也做了详细的要求。但是近十年来,所发生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件屡见不鲜,还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如:个别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思想、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消极等待做太平官的现象、不正确的政绩观和急功近利现象、不深入调查研究靠想当然拍脑门决策的现象等等,这些现象都严重地制约和阻碍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也说明我们有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水平不高,所以在行动上落实的不够。嘴上讲的和实际做的还存在很大差距,甚至是说一套做一套。说到底,就是中央强调了近十年的科学发展的思想、观点在一些地区、部门还没有真正地贯彻好落实好。在实践这个层面上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二、树立和巩固科学发展的观点,努力促我校教育科学发展。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我校全体老师和党员干部一致认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更好更多的人才,让鞍山市人民满意,是我们学校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确定了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 4 主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实践这一目的,我们精心设计了“百名党员进学生家庭”、“千名家长进校园”、“名师教学开放周”、“党员义务辅导站”等系列活动。

几年来,我们学校在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不断探索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教学模式及方法,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科学发展水平。

1、彰显德育的独特魅力,追求每个学生更好发展。

多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建设和谐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追求每个学生更好发展”的办学目标。

我校的德育工作在充分继承传统理念和作法的基础之上,又有不断创新,提出了以“回归生活,体验道德,建树人格,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德育理念,发展我校的德育特色。

2、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体制,形成德育管理的运行机制。近几年来,我们一贯坚持教书育人并重的教育思想,并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校要为祖国前途命运负责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努力构建我校德育工作框架,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工作局面。

·建立德育工作网络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德育观。我们学校成立了由德安科、团委、班主任、学生会、家长委员会组成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德育工作覆盖了学校、社会、家庭各个空间,覆盖了学习、工作、活动各个层面,努力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推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我们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主题班会制度、升国旗制度。制定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鞍山一中学生文明公约》、《关于严肃考风考纪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和落实,有效地规范了学生行为,有力地维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优美的环境陶冶情操

人文化的设施,环保型的校园、智能化的教学功能、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学生自主活动,都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在实践课程中体验道德

我们开展了“感恩与责任”、“诚信与自律”、“理想与前途”、“合作与竞争”等为主题的体验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在“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自立自强”大型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报告会上,很多学生与家长相拥而泣,触及心灵,气氛感人至深。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要素。按德育大纲要求,要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做到把学科内容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认真总结反思,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真总结反思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教训,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1、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在深刻分析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经科学、认真地研究,决定由原来的三级管理体制变为二级管理体制。这样不仅理顺了管理程序,明确了责任分工,还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水平。对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有效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形成科学的学科教学体系。

在改革管理体制的同时,学校召开了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研讨会,重点研究“以提高学习成绩为核心,提高课堂效率”等问题。通过研讨交流,初步形成了统一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要重视学科建设和发展,统一学科教学核心理念,注重高三年级和基础年级教学的高度一致和密切连续性,备考下移。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探索和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法。如:学校对教研组、备课组提出了有关要求;规定了教研内容;制定了学科发展计划;研究高考大纲和课堂教学模式;集体备课的方法和内容等。

3、深入研究高考信息,进一步明确教学方向。

为了准确把握各学科教学方向,09年考试说明出台后,在各个层次开展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经过多次科学审慎的研究,重新调整了高二年级的教学方向,尤其是选修课的选择既符合我校教学实际,又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高考备考。此外,学校还认真组织领导和老师外出学习交流,收集高考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确定教学方向,调整教学进度,改革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课堂教学的转变是改革的突破口,为了提高课堂质量,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教研 7 组长、备课组长及实验班全体教师会,经过讨论研究,大家充分意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考竞争能力的增强必须从基础年级抓起,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能力的同时,将高考基础知识训练下移到基础年级。学校对教师明确提出必须落实“四精四必”的教学要求,即:“精选、精编、精讲、精练。有发必收、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提倡改进教学方法,强调使用“归纳总结法”、“集体批改法”、“点题开讲法”、“晨读检测法”、“限时作业法”等有效方法。目前,我校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同志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树立和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设计有载体,突出实践特色,完成好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极大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还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工作使人民群众满意,才能使党中央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我校得到贯彻落实。

同心协力破解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篇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审批,监督

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河西先导区的核心区, 岳麓区如何有效治理企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做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但企业环境整治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关闭污染企业, 政府要发挥好在企业环境整治中的主导地位, 做好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企业环境整治工作, 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用新思路新举措大力推进企业环境整治,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落脚点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企业环境整治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我国已经从过去“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阶段, 进入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集约型发展的新阶段, 所以做好环保工作与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 而是统一的。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河西先导区的核心区, 岳麓区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科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尤其是要做好企业的环境整治工作, 淘汰落后企业、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和落后产能,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力度, 探索具有岳麓特色的“生态兴、产业兴、文明兴”的科学发展之路。2008年岳麓区区划调整后, 面临坪塘老工业基地污染严重、效能不高的问题, 我们成立了坪塘老工业基地退出办公室, 专责探讨老工业基地的科学发展之路。坪塘镇总面积112平方公里, 人口5.98万, 辖15个行政村, 5个居民社区。该镇原系望城县工业强镇, 由于起步早, 工艺水平低, 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低效益企业居多, 有的甚至属国家明令淘汰产业, 近年来,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依据国家法律法规, 以科学发展的理念, 分类对待不同性质的污染企业, 分强制性淘汰、强制性搬迁或关闭、加大监管力度、政策性引导和鼓励退出等方式确定分类退出企业名单, 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企业环境整治工作。

二、加强环保审批

环保审批是企业进入的第一关口, 严把环保审批关, 既要从源头上预防企业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又要为“两型企业”铺设绿色通道, 为优化经济增长、优化产业布局的建设项目靠前服务。岳麓区近年来加大环保审批环节的改革力度, 对新建改建扩建工业企业和三产服务业等各个项目实行准入制度, 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产生。2008年完成区域环境影响审批项目87家。全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达100%。

(一) 强化集中审批

按照方便基层、服务企业、易于监督管理的原则, 整合相近审批事项, 明确由一个部门, 建立集中时间、集中事项、集中人员快速审批的机制, 为创业主体提供优质服务。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窗口式标准化管理, 统一受理许可申请, 统一送达许可决定。凡接受的审批事项, 对申报材料审核合格的, 当场予以受理, 对申报材料不全的, 当场一次性告知创业主体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切实解决一事多跑的问题, 减轻企业负担。

(二) 缩短审批时限

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环评审批改革, 大力削减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的中间审查、审核环节, 切实解决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缩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审批时限。对项目立项前的审核即到即办, 最长不超过1个工作日, 环境污染的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验收要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特殊情况不超过法定时限, 切实做到限时办结, 快速高效。在项目审批过程中, 坚持依法办事, 严格选址,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加强污染集中控制, 使建设项目尽可能往工业园集中;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 切实履行环保审批的职责, 提前介入, 全程服务, 争取项目早日上马;对于不符合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项目, 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工艺的项目, 坚决予以取缔;对没有采用国内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一律不予通过。尤其是对一些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前景看好, 但环保指标不合格的企业, 严把准入关, 牢固树立“宁可放缓经济增长, 也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理念。

(三) 推行审批公开

搭建环保行政审批网络平台, 实行“互联审批、限时办理、社会公开、强化监督, 让创业主体单位随时可以登陆环保网站, 查询项目的审批进度和结果。在项目许可受理窗口公示行政许可的法律法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等事项和有关申报材料的标准样本, 做到办事程序时限一律公开, 准入审查条件一律公开, 审批办理结果一律公开。进一步完善环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机制,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和形式, 积极探索重大项目环境影响公众听证会的形式、内容、程序, 对环境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 召开公众听证会, 扩大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完善科学决策机制, 优化专家队伍, 创造宽松环境, 鼓励专家充分发表意见, 充分发挥各方面专家技术把关的作用, 为创业主体提供环境科技支撑。

三、创新工作手段

企业环境整治的关键是要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要科学分析, 区别对待, 创新方法, 大胆引入市场手段和激励机制, 积极探索企业污染整治的有效途径。

(一) 开展企业综合治理

首先, 应提高超标排污费的收费标准并实行非超标排污费, 规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污染责任, 增大排污成本。其次, 提高对过失排污、故意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 以促使排污企业积极进行污染防治。再次, 对污染特别严重或长期得不到治理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对确属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 坚决依法关闭。对于国家明令淘汰产业采取不予工商年检注册、不予发放生产许可证、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甚至停止供水供电等行政倒逼措施迫使自然关闭。对于“三高一低” (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低效益) 企业采取强制性能耗标准、限定排污总量、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差别电价水价、取消出口退税等经济制约手段促使其“退二进三”或者“优二进二”。对于经济效益好、有发展潜力但不符合地区规划的企业, 在用地、规划、行政审批、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协助其搬迁。经过环保部门的整治, 岳麓辖区内的长沙造纸厂、丽臣日化、长沙新城热电厂等污染企业全部退出。

(二) 尝试公司化运作

引入市场化资本运作模式, 由先导投资控股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投入资金实施整治企业整体或分块退出, 退出后所得土地等收益扣除退出成本后, 由投资实体与政府按比例分成。

(三) 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

整治企业削减的排污总量由市排污权交易所测算和储备, 并参照污染物治理成本实施生态补偿。积极推介企业参与长沙市排污权的试点交易, 帮助企业树立“谁污染, 谁治理”及“谁污染, 谁付费”的理念, 引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 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废弃物排放, 从源头上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四、强化监督管理

为防止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过度污染, 必须建立长久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一, 建立市、区环保联合执法队伍, 实行定人、定时、定责。目前, 市环保局加强了对企业的巡查和环保设施的检查, 依法及时对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治, 通过整治确保污染企业排污达到标准。岳麓区也已经建立了市、区环保联合执法队伍, 加强对区内污染企业的检查力度, 指定专人随时对整改企业进行跟踪检查, 并取证后将情况及时向市环保局上报。去年, 全区先后查处了7家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 责令其补办环评和“三同时”审批手续。

第二, 建立环保监管长效工作机制, 实现分类、分工、分段。加大重点排污企业监管力度, 建立了对重点排污企业每月现场监察不少于4次, 环境检测不少于1次的长效监管制度, 并加大夜间突击检查的频次;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日常巡查工作, 将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 落实人员, 配备车辆, 对企业开展夜间、昼间巡查。

同心协力破解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篇3

我们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严格按照局党组关于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地抓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突出把握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加强思想教育。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一些干部作风不好,根本原因是党性观念不强,思想出了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学习教育制度,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报告会、学习讨论、演讲竞赛等形式,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宗旨观念、党性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等方面的教育,要以三鹿奶粉事件为反面教材开展好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全局意识、效能意识和廉政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

第二、完善规章制度。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是解决作风问题的治本之策。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重在解决问题,但如果制度建设跟不上,解决问题只是暂时的。因此,要必须重视制度建设,靠制度规范人、约束人。在抓好已有制度规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公开承诺、首办负责、限时办结、考核评议、追究问责五项制度,局机关和局属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具体的办法规定,明确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操作流程、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奖惩措施。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检查和督导,真正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第三、搭建活动载体。实践是锤炼干部作风的关键环节,作风建设重在实践。局党组决定开展六项活动:一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局确定定州市为局机关联系点,各处室、各单位也要结合实际工作,确定一个联系点,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解决难点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二是开展“下基层、送服务”活动。要把“八大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向企业拓展,努力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力求让更多群众受益。三是开展破解难题集中攻坚活动。要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按照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下大力解决发展缺资金、创业缺场地、提高缺人才的瓶颈制约问题。四是开展千家成长型企业帮扶活动。按照分级抓重点、对口抓帮扶的原则,指导各市县抓好1000家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帮助扶持工作,促其做强做大。五是开展“调研周”活动。局领导在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安排一周时间到企业蹲点调研,其他领导干部根据实际灵活开展调研。调研结束后,要写出专题调研报告,局将采取一定形式进行调研交流,促进成果共享和运用。六是开展“六不让”活动。即要在全局机关和局属单位中广泛开展“不让工作在我手上延误,不让事情在我这里断线,不让文件在我桌上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身上发生,不让工作质量在我手里降低,不让企业在我面前受到冷落”为主要内容的“六不让”活动,努力使我们的作风有一个大的改进。

第四、提高办事效率。效率是一个机关的工作质量、工作标准、工作能力的直接体现,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机关的形象。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关键要在“求快、求准、求实、求精”上下功夫。

求快,就是要缩短办事的时间和办事的周期,不能把当天能办的事拖到第二天去办。求准,就是要在办事中做到认真、仔细、负责,准确无误。求实,就是办事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让领导放心,使群众满意。求精,就是办事要勤于思考、找准规律,总结经验,精益求精,突出重点地抓好每件事的分工落实,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第五、提升干部能力。目前,我们干部队伍不同程度存在着“两个不适应”: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与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要求不适应,工作方法和成效与领导和企业的要求不适应。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出路就是学习。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立身之本,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被动学”向“主动学”的转变。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每天都要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每周、每月都要制定并落实学习计划,每年都要自觉研读几本好书,努力提高“七种能力”,就是把握全局,对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敏锐洞察能力;解剖麻雀、分析综合、提出对策的调研能力;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的创新能力;依法从政、勤奋从政、廉洁从政的行政能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克难攻坚、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对能力;善抓重点、会弹钢琴、总揽全局的组织能力;思路清晰、观点正确、语言顺畅的文字能力。

第六、推进阳光政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是作风转变的重要措施。我局虽然没有审批权、收费权,但有些处室除有自己的职能外,还有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审批权。各处室要逐项清理自身的行政权力,列出具体目录,并张榜公布;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措施,建立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行政权力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重点抓好专项资金管理事项的公开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网上办公系统,推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网上公开、网上监督,努力探索阳光政务的长效机制。

第七、强化监督考核。转变干部作风,既靠教育,也靠制度,更靠监督。失去监督就失去了约束。要进一步加大监督考核力度,认真落实省委要求,抓好群众性评议活动,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健全评议机制,完善评议方式,正确运用评议结果。对评议成绩差的,要对其进行诫勉和警示谈话,给予“黄牌警示”,连续两年受到“黄牌警示”的待岗培训。要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个人评优和单位评先的重要条件,努力在机关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同心协力破解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篇4

【关键词】 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改革;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20―01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加之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城区学校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突出,农村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相对简陋,师资配置难以保证,学校管理弱化,教育质量长期徘徊不前,严重制约了教育均衡发展。本文试图从六个方面,探讨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的途径。

一、持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落实《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坚持重在改造,如果小规模学校生源长期相对稳定,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如果随着生源减少,将来有可能自然撤并,则应该在办学和教育投入达到相关标准后,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需求,添置完善必要的教学设施,特别是加强学习、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大多媒体、远程教育设施设备的配备力度。

二、健全体制机制,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县级教育部门要继续完善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和城乡校长、教师双向交流机制。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除中心小学和质量较强村小学以外的小规模学校任教,将特岗、民生就业项目、三支一扶等人员,优先安排到农村小规模学校任教。积极为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教研创造条件,加强乡镇内部常态化教研,通过多种途径提供较为丰富的教师学习资源。要出实招改善村小学校长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对于长期坚持在小规模学校任职任教的优秀校长和教师,应该在职称评聘、获得荣誉和提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

三、积极开展联校走教,开齐上好各门功课

以乡镇为单位,综合考虑学生数量、师资力量、交通条件等因素,对小规模学校音、体、美、信息技术和英语等教师紧缺的学科,由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或相邻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实行走教。乡镇对承担走教任务的教师在课程安排、工作量规定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要求。对小规模学校,可先通过教师走教实现开齐课程,再通过培养帮扶、教育信息化等手段逐步实现开足课时和上好课程。乡镇对承担走教任务的教师在绩效考核和评先选优等方面应给予倾斜和鼓励。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构建教育模式

小规模学校可以从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入手,开展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的改革,形成具有区域特色、适合小班额教学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管理机制,在研究中把握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在实践中找准学校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大胆探索小班化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调动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在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小规模学校要结合地方特色和农村生活实际开发学校课程,组建各类兴趣小组,着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五、坚持“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强化乡镇教委管理职能

充分发挥乡镇教委(学区)的统筹管理职能,要把乡镇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等作为管理重点,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监督指导学校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推进课程改革。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设置、实施工作。定期开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乡镇中心小学和质量较高的村小学要充分发挥课改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研中心的作用,实行“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通过“以校带点”的管理模式,为薄弱学校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每所学校共同发展。

六、积极创办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农村小规模学校更要创办家长学校,指派相关教师,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精选内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育人观,让家长学到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掌握教育的艺术,转变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走出家教误区,切实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家庭教育配合意识和家教水平的提高。

同心协力破解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篇5

破解李约瑟难题-从科学体制化角度进行剖析

科学体制化是科学发展的组织条件和制度保证,是一个国家科学良性发展的前提.与西方相比,近代中国在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专业科研机构的创建、学术交流社团的产生、科学会议的召开、科学刊物的创办、科学奖励机制的.形成、科学教育的专门化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科学体制落后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源之一.

作 者:匡胜国 KUANG Shengguo  作者单位:仰恩大学科研部,福建泉州,36 刊 名: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年,卷(期): 17(2) 分类号:C94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   科学体制   中国科技史   对比  

同心协力破解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篇6

1 内强素质

1.1 科学调整专业设置

组织专门机构、专门人员, 采用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发放征询函等形式, 深入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大中城市人才市场、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对专业进行科学调整、合理设置。取消中西医结合专业, 增加“三二连读”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 增设普通中专卫生保健和食品卫生检验专业, 尝试开设英语护理班。通过科学调整, 使我校开设的专业适应社会需求, 适应当前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1.2 系统进行就业指导

开设就业指导课, 分阶段、分重点地系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对学生进行择业、创业、职业道德、职业规划教育。邀请用人单位、优秀毕业生到校作专题讲座、报告, 进行经验交流, 以此来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提高择业与就业技巧及创业能力。

1.3 教学紧扣岗位需求

针对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情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改革课程设置, 调整教学内容, 教授学生适用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实训教学,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教育教学适应学生的实际, 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 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4 强化社会证书培训

扎实做好执业资格和全国公共英语、计算机等级等考试的培训工作, 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取得英语、计算机等级证, 加重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砝码”。

2 外拓渠道

2.1 构建2个服务网络

一是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网络。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广泛收集人才需求信息, 构建需求信息网络, 随时通过多种途径向毕业生发布。二是毕业生信息网络。将当年毕业生的详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建成毕业生信息网络, 向各用人单位开放, 随时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推荐毕业生。

2.2 搭建双向选择平台

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 将已构建的2个网络进行衔接, 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面对面地双向选择搭建平台。我校2009年4月10日成功举行毕业生供需洽谈会, 吸引全国各地130多家医药卫生单位前来参加, 共提供近2 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 大大超出我校今年应届毕业生总数。经初步统计, 有85%的毕业生当场达成就业意向。平时, 我校还为北京京东中美医院、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青岛三和医药有限公司、威海迪沙药业等用人单位组织近20场专场招聘会, 推荐毕业生达100多人。

2.3 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

积极考察就业市场, 与用人单位合作, 进行订单式培养, 学生最后一年到用人单位顶岗带薪实习, 用人单位在实习过程中进行考察, 择优录用, 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我校已与北京京东中美医院、烟台康诺盛世医药有限公司、青岛东和义齿制作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107医院等近20个用人单位建立这种合作互赢关系。

2.4 拓展国外就业市场

在切实做好国内就业工作的同时, 还积极拓展国外就业市场。在2007、2008年组织20名毕业生到英国、菲律宾留学、带薪实习、就业的基础上, 2009年, 我校又有24名毕业生通过英语测试和面试, 于4月底到北京进行2个月的集中培训后, 将分别到英国、菲律宾等国家留学、带薪实习、就业。目前, 我校又挑选57名有出国意向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训, 为明年上半年出国做准备, 继续做大国外就业市场。蒉

同心协力破解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篇7

摘要: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需要和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问题的重大战略构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更加迫切,尤为关键。只有坚持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不断破解社会建设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就需要解决好制度体制的创新,就要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群体,就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去维护和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协调好各个社会成员的多重关系、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社会安全。

关键词:科学发展;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031—0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多维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的当代阐释,是超越后发展国家的发展困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观,是推动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灵魂所在,是为进一步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思熟虑之举。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发展观念上的一次更新,是发展战略上的一次提升,是发展模式上的一次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全党的中心任务,特别是在面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中国社会建设的正确道路和方法,不断壮大中国社会经济的综合实力,是我们党应有的智慧和胆略。科学发展观继承、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考察和认识当代中国发展规律的工具,也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根本方法,更是探索和实现中国社会更好更快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本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对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破解困扰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诸多难题给出粗浅的分析。

一、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首先必须狠抓体制、机制的创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会给我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怎样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道路和体制机制的新选择,在此指导下,我国经济和社会可以再保持十五到二十年时间的又好又快发展期。在经济发展方面:一是由于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放宽创业的准入限制,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将会在就业压力和创业动力的推动下,雨后春笋一样地发展起来,将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强劲地推动经济增长;二是在户籍、城乡社保等体制改革的推进下,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将使劳动力资源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合理地配置,这种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城市化的建设等,也将强劲地推进经济增长;三是大量的技术创新、新技术产业化和品牌创新,将会使国民经济增长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四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和大量积累,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长期存在,消费市场的规模效应等,也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素。因此,我国经济在未来十五至二十年中,还将以9%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在2030年时,我们将基本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即第一次工业化过程,初步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二、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建立照顾各方面群众关切的利益协调机制

如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建立照顾各方面群众关切的利益协调机制?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中必须解决、回答的问题。改革的实质是对人们经济、政治利益关系的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呈现出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面对利益矛盾冲突的新格局,必须十分注意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如何既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寻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结合点,照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始终关系党执政兴国的大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公众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透明,另一方面要为公民表达自己的意愿提供便捷的方式和畅通的渠道。在改革的攻坚期提高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说到底是提高利益协调,建立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照顾各方面群众关切的机制和平台的能力。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紧迫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三、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必须构建好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关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深入研究和密切关注社会结构重建与变动中的深层次问题,当前主要是如何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就其实质来说,就是社会各阶层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1.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重点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社会阶层关系:一是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之间的关系,包括干群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防止发生对立和冲突;二是强势阶层之间的关系,包括官商关系、官学关系、商学关系等,防止发生勾结和交易;三是失意精英阶层与普通弱势阶层之间的关系,防止两者消极情绪的交叉感染并采取过激行为。

2.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要坚持一下原则和方法:一是建立顺畅的利益诉求和民意表达机制。让老百姓的需要和意见有地方表达,政府能够听到老百姓的声音;二是建立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协调机制。政府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偏袒任何一方。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在利益协调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对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建立社会舆情和社会矛盾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早发现苗头和问题,及时反应和处理;四是提高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改进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

四、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和真正保障公民的社会安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现全社会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保障人们的社会安全,这是我们在实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应对好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尖锐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安全风险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社会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包括社会保障安全、生活安全、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等。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最近,“毒”奶粉事件、煤矿安全生产恶性事故频发,一些地方社会治安形势不好,少数地方黑恶势力猖獗,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如何去保障人们的社会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有一个满意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和务必解决好的一项政治任务。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心上;二是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行政责任,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严禁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新闻媒体既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也要宣传生产和生活安全知识;既要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也要敢于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法,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五、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改革现行收入分配制度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当前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时,它又是一个显现社会文明水平,考量社会和谐程度最重要的敏感指标,而制约和体现公平正义的基本社会因素就在于社会财富的占有和分配上,收入分配又是其中的最主要力量。

把公平正义作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就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着力解决享受改革成果与承受改革代价的不协调。凭心而论,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三十年。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一些批评、抱怨和不满,有的还相当强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享受改革成果与承受改革代价不协调。一些人享受改革成果太多,一些人承受改革代价太多。为了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在当前尤为重要和紧迫。必须明确:改革不仅要求效率,也追求公平。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克服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不公平,今天则重点是克服贫富差距拉大和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不公平。一些媒体所说的“仇富”只是表象,实质是“仇不公”,即对收入分配不公的抱怨和不满。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尤其在当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强调利益协调,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更加重视共同富裕。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六、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快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建设,需要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当前,需要改革的社会管理体制主要有:(1)城乡管理体制;(2)社会保障体制;(3)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体制;(4)事业单位管理体制;(5)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6)医疗卫生管理体制;(7)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体制;(8)社区管理体制。其中,最迫切需要改革的是,改变以两种不种身份待遇为核心的城乡户籍制度,尤其要敢于突破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户籍堡垒。从根本上,长期解决因户籍身份不同,而导致的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和社区管理等方面体制不同的顽疾,也彻底根除户籍身份不同引发的诸多利益待遇的差别。同时,加快改革过时的城乡管理体制,真正做到还权于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9/

20/content_10082031.htm.

上一篇:附中校长工作报告下一篇:寒衣节的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