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营经济发展会议上的讲话(通用8篇)
同志们:
这次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xx年以来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刚才,大会隆重表彰了全省个体私营经济践行科学发展观示范企业和带头人。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青岛、临沂、诸城、博兴四市县作了典型发言,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民营经济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自20xx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壮大规模、提升质量为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优化发展环境。20xx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加快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实施扶持计划。针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出台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小企业培育计划、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和科技创新计划,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全省列入成长计划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上缴税金年均增长都在20%以上,特色产业镇达到251处、特色产业集群近6.5万处,省级以上中小企业技术中心科研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2%以上。三是推动集聚发展。省政府颁布实施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推进16个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省销售收入过10亿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343家,实现销售收入2.5万多亿元、利税1962亿元,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新亮点。四是强化金融支持。针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加快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支持银企合作。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立担保机构505家,累计为13.9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贷款2354亿元。全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余额达到9077亿元。五是健全服务体系。着力在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体系、创业辅导体系、人才培训体系、诚信体系上下功夫,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立创业辅导基地100多家,有2万家企业纳入了省级信用征集库。
经过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实力不断增强。自20xx年到20xx年,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数年均分别递增5.7%、14.2%,总户数分别达到215.7万户、47.1万户。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5万户,出资总额达到322.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在市场主体总户数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持续上升,达到95%。目前,全省注册资本过亿元的私营企业930户,私营企业集团1042户,私营股份公司993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已突破万亿元。二是贡献率大幅提高。去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4513.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xx年的29.1%上升到42.8%;实交税金466亿元,是20xx年的4.7倍。同时,在全省工业、投资、外贸领域的份额迅速增大,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37.3%,占全社会投资比重提高到27.5%,占外贸进出口比重提高到23.9%,分别高于20xx年28.2、13.6、21.2个百分点。三是有效地拉动了内需。去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309.2亿元,是20xx年的2.4倍,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4.9 %,繁荣了城乡市场,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四是极大地促进了就业。截至去年底,全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039.7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1.1%,高于20xx年5个百分点。同时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为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民营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层次不够高、发展后劲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和单位思想不够解放,还存在“恐私怕私”、“轻商抑商”的思想,对发展民营经济观念上存有偏见,固守陈规,还没有完全形成重视、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二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有些政策措施并未完全落到实处,有的甚至在执行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某些领域和行业对民营企业采取歧视性政策,限制了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甚至民营企业合法的权益也得不到保护。三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管理服务不到位,部分前置审批门槛过高、条件苛刻、手续繁杂、收费过多等,缺乏具体的扶持配套措施,存在着“名义上开放、实际上限制”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特别是个别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不高,甚至利用权力“寻租”,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创业者的积极性、损害了企业利益。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在新起点上争创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意义重大。第一,发展民营经济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胡锦涛在今年“两会”期间看望民建工商联界政协委员时强调指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殷切期望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改善民生、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这为今后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真正推动,在工作上真正落实,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第二,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我省民营经济量大、面广,是当前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没有民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就不可能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这就要求我们要一手抓民营经济大发展,一手抓民营经济素质大提高。要加快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促进民营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抓好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搞好节能减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才能提高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第三,发展民营经济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民营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民营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民生的保障与改善。只有发展民营经济,才能有效增加税收、增加就业,逐步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把民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彻底摒弃各种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陈旧观念,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现有的基础、优势和条件,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大提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转方式调结构、壮大规模提升素质为重点,切实在落实政策、强化服务、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发展上下大功夫,加快形成民营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争取今后5年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到20xx年吸纳就业占整个社会新增就业总数的比重达到95%。
(一)扩大民间投资要有新突破。扩大民间投资,是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条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不断提高民间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快对现行法规政策文件的清理,重点清理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规定,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缩短时限,进一步推动管理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要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同时,要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根据各自实际,抓紧时间制定和完善具有操作性的行业准入配套政策,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公开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不得针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彻底消除民间投资领域内存在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凡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
(二)调整经济结构要有新突破。优化结构,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内在要求。一是抓大扶小。抓民营经济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民营骨干企业,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促进企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小企业培育计划,帮扶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尽快形成民营企业梯次发展、滚动成长的格局。二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增强实力的重要载体。要突出抓好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完善园区配套产业链,努力提升各类园区层次,形成区域特色突出、功能定位明确、专业协作程度高、功能配套完善的产业聚集园区,提高产业集聚度,推动有产业关联的民营工业企业“抱团”发展。从今年开始,要整合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采取集中资金、集约投入的方式,每年有计划地选择部分重点产业集群给予资金支持,力争三年支持一遍。三是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吸纳就业、扩大消费需求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在这些行业的比重。要围绕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积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两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海洋工业。要采用铁的手腕,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民营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督促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完成全省“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三)增强内生动力要有新突破。持续不断的内生动力,是实现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一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全省工业发展规划、工业结构调整规划、投资导向计划,都要把民营企业列为支持重点;同时在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技术创新资金、工业设计奖励项目安排等方面,要向民营企业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关键领域联合攻关,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今后各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市级专项扶持资金,二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商标意识,积极注册商标和争创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加强名牌产品培育工作,强化民营企业质量、标准化和计量等基础管理工作,重点培植100家民营企业成为重点名牌产品企业。三要推动民营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指导民营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管理优秀的民营企业和管理创新成果,要纳入“山东省企业管理奖”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标准化工作意识和质量观念,加强对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的指导,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申报省长质量奖。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杜绝重大生产事故发生。
(四)化解发展瓶颈要有新突破。当前,融资难和用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清理限制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招标的不利条件和规定,支持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对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资源开发和工程承包项目,要给予贷款贴息、前期费用补贴等财政政策支持。二要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对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人群从事个体经营者,要减免创业税收费用。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非营利性担保机构以及民营企业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或农业项目,要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对经营有特殊困难的民营企业,要给予减免税和延期纳税的优惠。对民办学校,要认真落实和公办学校同等待遇的税收优惠政策。三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逐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管理制度,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发展前景好、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充分运用风险补偿、奖励补助和资本注入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担保能力。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探索符合民营企业的担保抵押方式。要不断拓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对有发展前景、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及时纳入省重点后备资源库,积极推进上市。加快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基金,发挥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探索信托融资、债转股等新型融资模式。四要加大土地支持力度。对参与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其项目用地符合《划拨土地目录》的,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对民营企业依法应当有偿使用的土地,可以适当缩短有偿使用土地的出让年限,或采取租赁方式供应,降低民营企业的用地成本。
(五)提升从业者素质要有新突破。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加强培训是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一要积极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各级要把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纳入当地人才发展规划,重点加强有关产业升级、现代企业管理、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商务惯例和外语水平等内容的培训。二要积极开展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对现有高校、科研院所和社区等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有计划地组织好对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经营管理者的业务培训和务工农民素质培训等工程。以提升职业技能为重点,积极扶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展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选派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攻读MBA或出国研修,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民营经济人才。三要积极开展创业人员培训。针对市场需求和高校毕业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多渠道、多方式、社会化的培训活动,为创业人员强化科学创业理念,更新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增大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六)营造发展环境要有新突破。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努力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各新闻媒体要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宣传创业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创业光荣的氛围。要以高校毕业生等七类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积极提供创业就业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畅通“绿色通道”,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在全省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二要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切实提高行政效率。要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业务系统,大力推广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咨询等信息化手段。要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及时发布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涉及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民营企业及时了解、真正享受。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的联系制度,针对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深入企业,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切实做到帮助不包办、帮忙不添乱、帮扶不索取。要建立健全民营经济领域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和不违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措施扶持、挽救困难企业。三要努力营造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着力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损害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切实减轻民营经济负担,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全局,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把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全力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已经成立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军民同志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省工商局。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研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抓好有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监督考核。当前,要抓紧时间分解细化省里的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意见,尽快把任务、措施、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具体的人头,抓紧抓好落实。各市要参照省里的做法,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查找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解决。省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要强化绩效考核。要把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考核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切实加强对各市各部门民营经济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任务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部门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尽早下发执行。
三要抓好统计分析监测。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统计工作,进一步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指标,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建立协调有序的民营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确保统计数据能够客观、全面、及时地反映全省民营经济进展和分布情况。投资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要会同统计部门切实做好民营经济发展的监测和分析工作,及时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动态,合理引导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
四要切实加强民营企业党的建设。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为抓手,加强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推动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要注意研究和把握新时期民营企业家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的表达机制、参与机制和表彰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表达自己及本阶层人士的利益诉求,提高其参政议政水平。
五要发挥各类自律性组织的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以产品、产业为纽带,组织建立行业自律性协会或商会。充分发挥现有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授予行业协会或商会制定行业规范与标准、参与行业规划、维护行业权益和公平竞争等职能,更好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今天,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在这里召开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 主要目的是,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总结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启动第二批试点, 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展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明确要求。2005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当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这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短短几年时间, 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 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国务院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 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 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 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通过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组织示范试点、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开发、强化宣传培训等一系列措施,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立法取得显著进展。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的组织领导下, 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 《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进展顺利, 本届政府有望出台。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 《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北京、上海、山东、重庆、深圳等17个省市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决定。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调整了部分矿产资源的资源税额标准, 提高了成品油、大排量汽车、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产品消费税。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 修订和实施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了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今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 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 有关部门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 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技术支撑作用逐步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 特别是开发、示范和推广了一批对行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链接技术。纯低温余热发电、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钢渣水渣综合利用、电石渣干法制水泥、高炉回转炉消纳社会废物等一批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汽车零部件等机械装备再制造技术, 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批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在广大农村也逐步推广。
——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形成。在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 初步探索形成企业、企业间或园区、废物回收及社会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不同工艺流程的企业, 在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会同行业协会组织召开全国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煤炭、建材等行业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 推动这些行业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研究成果。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环保总局制定发布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统计制度建设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到目前为止, 已发布火电、磷肥、铅、锌、轮胎、包装等2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25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发布了3项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和7项再生利用企业污染控制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10个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
——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发展改革委牵头, 会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2006年1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以加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全国大部分省市成立了循环经济领导机构, 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 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议事日程。
——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近几年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题,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各类媒体加大了循环经济理念、实践和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通过论坛、培训、技术交流会、展览会、科学知识普及等, 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 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积极成效。重点行业单位产值能耗物耗逐步降低, 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和“三废”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 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加强。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已达56%, 钢铁工业年废钢利用量相当于粗钢产量的2 0%, 废旧有色金属年回收利用量相当于年产量的25%左右。今年上半年, 万元GDP能耗下降2.78%;1-9月, 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首次出现双下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一些地方仍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当作软指标, 清洁发展、集约和节约发展、循环利用资源和生态文明的意识不强。科技支撑作用不够,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的研发还比较薄弱, 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先进适用的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急待加强。资金投入不足, 企业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各级政府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稳定投入机制还未形成。体制机制不健全, 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完全落实, 资源循环利用还存在一些政策障碍。法制建设不完善, 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 相关配套法规和标准还不健全等。这些问题, 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研究解决。
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成效和基本经验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开拓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组织开展示范试点, 通过典型引路, 逐步推广, 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十分必要。
2005年10月, 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第一批) 工作的通知》, 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了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选择确定了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 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以及10个省市, 作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探索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 我们编制印发了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编制要求, 对试点实施方案的编制及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地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各试点单位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 认真组织编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提出了试点工作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我们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试点实施方案逐个进行评审。目前, 除3个单位外, 绝大部分试点单位实施方案已通过评审, 并按照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有序地推进试点工作, 个别没有通过的也正在按照评审意见抓紧修改完善试点实施方案。
为推进试点方案的组织实施, 我们利用国债资金加大了对试点单位重点项目的支持;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循环经济支撑技术;指导试点省市和产业园区试点工作成效评估;开展重点问题调研、试点经验交流, 加强分类指导;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形成了一批典型企业
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 涌现出一批由试点到示范的优秀企业。如济南钢铁有限公司积极推进能源梯级利用、钢渣综合利用和废水循环利用, 实现电力自给50%以上, 煤气“零”放散。中国铝业公司在中州分公司被列为试点单位后, 全公司以此为契机,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目前公司下属80%的氧化铝企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到2008年有望实现全公司废水“零”排放。北京水泥厂积极探索水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利用水泥设施处置城市危险废物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为高消耗、高排放建材行业实现生态化改造树立了典范。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矿总公司利用洗中煤、煤泥和煤矸石发电, 实现了煤炭开采过程中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新疆天业 (集团) 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创电石渣干法生产水泥, 实现了氯碱化工行业废渣、废水“零”排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河北西柏坡发电有限公司综合利用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生产建材产品, 并把附近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电力生产, 实现了废渣、废水的“零”排放。一大批试点企业通过节约降耗、推行清洁生产、开展综合利用、构筑产业链, 降低了能耗物耗, 减少了废弃物产生和排放, 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竞争力大大增强。
(二)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完善
上海新格、河南豫光、江苏春兴等企业实现了再生金属加工利用企业规模化发展, 初步建成了一批再生铜铝铅锌加工利用示范工程。如上海新格再生铝生产规模超过20万吨, 开发应用了多室熔炼炉装备, 实现了永磁搅拌熔炼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 铝合金的废铝利用率达到87%;河南豫光从国外引进国际一流的废蓄电池预处理集成系统, 建设了10万吨再生铅综合回收示范工程, 目前生产规模已达5万吨, 为铅冶炼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青岛新天地生态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4条年处理规模10万台的废旧家电拆解生产线, 探索废旧家电定点回收、集中拆解处理, 投产试运行以来, 为国家制定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政策积累了经验。山东济南复强公司在装备再制造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 利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和关键设备, 开展汽车发动机再制造, 形成2万台生产能力, 目前年再制造发动机5000多台。
(三)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试点园区根据自身特点, 按生态工业理念规划园区建设,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加强园区现有企业的生态化改造, 对新上项目从产业政策、园区规划、准入标准、集约用地、节约用水、废物排放等诸多方面确保园区发展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但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强度递减, 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上海化工区基于化工主导产业建设上下游链接项目, 抓好产业链条节点项目, 形成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撑的产业集聚整体优势;万元产值能耗、水耗, 废水和废气排放量仅为全国化工行业平均水平的1/2、1/12、1/8和1/3。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对园区内产业布局进行规划, 形成高度关联的煤化工、煤矸石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湖南汨罗、广东清远通过规范园区管理, 实现再生资源统一回收、拆解和污染物集中处理, 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 同时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链延伸, 用循环经济理念对园区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湖南汨罗形成了约100万吨再生资源回收和集散交易规模, 广东清远初步形成了30-40万吨的拆解加工能力。
(四) 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有了雏形
10个试点省市在全社会层面, 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产业结构特点, 探索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 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循环利用和废物减排水平, 促进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辽宁省按照试点工作方案, 积极推进6个重点行业、5个城市、10个区县、10个重点园区以及50家重点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提出了构建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社会三个循环层次, 培育区域性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为主要内容的“3+1”模式。山东省从企业、园区、城市三个层次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工作, 培育10个循环型城市、20个循环经济型园区、30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重庆市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 大力实施主城区环境污染企业搬迁和主城工业企业“退城进园”, 同时把发展库区循环经济作为重点, 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 统筹城乡发展新思路。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为节能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 六省市GDP增长了14.41%, 但能源消费总量仅增长9.55%, 能源强度降低了4.25%;取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 废水排放量基本持平,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08%;7个试点行业中42家试点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5.5%, 能源消费量仅增长9.7%,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2.1%,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4.6%和8.1%,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7.9%, 提高2.5个百分点。
总结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首先, 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重视, 组织落实, 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各试点单位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 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 并设立专门的工作班子, 加强协调联动。不少单位一把手亲自抓, 亲自部署落实。试点省、市都组织召开了循环经济工作会议, 党委、政府领导亲自进行动员部署。如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动员大会, 省委书记、省长到会讲话;鹤壁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 并设立了循环经济办公室, 有力地推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其次, 科学规划是前提。制定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是循环经济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我们在组织实施第一批试点过程中, 要求各单位编制试点工作方案, 并组织中咨公司、国内知名专家对方案逐一进行论证审查。通过制定未来3-5年的规划或试点实施方案, 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及重点项目, 方案的编制和论证审查对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 科学技术是支撑。开发应用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与有关研究机构合作, 开发了选矿拜耳法和强化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等重要科技成果, 使生产能耗降低50%, 铝土矿资源服务年限提高三倍以上, 建设投资节省15-20%, 生产成本降低10%, 为经济利用我国中低品位铝土矿资源开辟了一条新路。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自主研发和应用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干熄焦等一系列新技术, 在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热电工序实现水的多级串级利用和循环利用。2006年与2000年相比, 钢产量增加5倍多, 新水耗量基本没有增加, 吨钢耗新水由13.58吨下降到3.53吨,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深圳东江环保公司开发了以电镀污泥等含镍铜废料为原料生产硫酸镍和电积铜组合工艺, 含铜废液综合收运和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 高浓度氨氮废水利用率达到50%。试点经验表明, 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往往是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一些关键技术的企业。
第四, 必要投入是保障。项目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上海、辽宁、江苏、宁波、鹤壁、铜陵等试点省市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建设循环经济项目及开展相关工作。如上海市安排2亿多元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项目。青岛市政府计划今明两年拿出500万元支持试点企业建立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建设, 已安排200万元。多数试点企业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如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建成了10个重点循环经济项目, 目前年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214万吨, 综合利用瓦斯1600万立方米, 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第五, 完善政策是基础。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 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 才能做到既“循环”又“经济”, 循环经济才能得到持续发展、长期巩固和提高。国家实行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北京水泥厂利用水泥炉窑处理有毒有害废物的实践表明, 正是由于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支持和危险废物收费机制的建立, 才使企业在水泥价格较低的情况下, 仍能实现持续发展。湖南省为加快推进汨罗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近期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了关于支持汨罗循环经济试点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 从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财税、科技和用地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支持汨罗市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设。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 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三、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把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这为今后一个时期循环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区、各单位要进一步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 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资源消耗总量大, 加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 已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 能源消耗总量还会增加。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伴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过程的硬约束, 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节约能源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 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二)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生态良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九五”时期就提出来了, 但由于种种原因, 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至今没有根本转变。2005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 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左右, 但为此投入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 却比产出所占比例高得多, 我国消费石油3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水泥10.5亿吨和氧化铝1561万吨, 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7.8%、39.6%、31.8%、47.7%和24.4%。即使考虑汇率因素, 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代价过大, 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得不到根本转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难以实现。发展循环经济, 能够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 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 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如果不计代价,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人与自然关系紧张, 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当前, 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重大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量还要持续增加, 这将使我国在国际上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四)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由之路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去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1.33%, 是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污染物增幅减缓。今年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 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 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 节能减排效果进一步显现。上半年, 万元GDP能耗降低了2.78%;前三季度, 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但是, 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开辟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而且从资源消耗的源头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 实现“零”排放, 化害为利, 污染治理成本大大降低。循环经济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根本性措施。
总之,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和重点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 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政策机制, 强化宣传教育,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 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 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 并此以为契机,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抓紧与国务院法制办协调, 尽早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暂行办法、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已有较好的基础, 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抓紧完善;抓紧制定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 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二) 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 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明年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矿井水利用和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没有编制规划的地区要抓紧部署启动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在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 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 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 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等专项科技计划中, 组织实施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在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已经编制发布了《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和钢铁、铝、海洋化工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 对这些技术要通过现场交流会、推广会等方式予以推广。积极支持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
(四) 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产业政策方面, 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调整, 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财政政策方面, 会同财政部制定中央财政清洁生产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加大对清洁生产项目的支持力度;按照即将出台的循环经济法的要求, 抓紧研究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投资政策方面, 继续加大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对一些节能效果明显的重点项目, 纳入中央财政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支持范围。税收政策方面, 落实好国家已有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研究调整完善消费税, 对资源消耗小、循环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和可再生能源等给予较低的消费税税率, 对消耗高的消费品征收较高的消费税, 抑制不合理消费。加快研究提出废水“零”排放企业免交排污费等政策;研究解决钢铁、建材等企业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上网问题。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 控制国内紧缺资源和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研究鼓励国内紧缺资源废料进口的政策。加快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五) 加强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培训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全民参与, 全社会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系列宣传活动。继续加强地方、行业、企业循环经济培训, 普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培训, 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 营造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
根据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经验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今后一个时期, 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要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是着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各工艺之间的物料能量循环, 减少物料能量的使用, 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目标。要大力推进生态设计, 从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投入;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对生产过程中各种副产物和废物进行回收利用。当前要重点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化工、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和再生利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这些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支持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对污染严重企业, 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三河三湖”、松花江、三峡库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等重点流域和区域内的工业企业, 要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二是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按照资源循环利用、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分工的原则, 合理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态产业网络, 实现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工业园区要抓好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 集中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体废物处理、热电联供等项目, 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 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将重点抓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工作, 为全国工业园区生态转型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农业园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 支持建设一批重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 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建设一批秸杆综合利用工程。
三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按照市场规范、竞争有序、合理布局、环境友好的原则, 积极推进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旧机电产品、废弃包装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在废旧物资回收方面, 通过规划布局, 建设一批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支持沿海地区建设一批以再生原料为主的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基地。在再生资源利用方面,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 抓紧建设若干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再生铜铝铅锌示范企业, 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示范项目。在机电产品再制造方面, 选择一批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铁道设备等再制造示范工程。在废弃电子电器回收拆解方面, 重点支持建设拆解处理示范企业, 探索建立回收拆解的相关政策机制。在包装物回收方面, 要切实解决月饼、茶叶、保健品、化妆品等消费品过度包装问题, 加快研究建立容器包装等回收利用体系。
四是着力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 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资源开采环节, 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 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 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资源消耗环节, 要加强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 努力降低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废物产生环节, 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 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 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 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 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再生资源产生环节, 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 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消费环节, 要大力提倡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 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积极推进政府节能和绿色采购。在此基础上, 各地要尽可能将区域内工业、农业, 城市、农村, 生产、消费等各环节产生的废物综合利用, 努力实现全社会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物质基础。
五、进一步做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的几点要求
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还要继续深化。经国务院同意, 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今天正式启动。第二批试点, 不是第一批试点简单数量的增加, 而是对第一批试点的补充和深化。一方面, 将第一批试点中未包含的行业和领域, 如矿产资源、机械制造、皮革、食品、包装、纺织 (再生纤维) 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另一方面, 将节能减排任务比较重的重化工集聚区或园区及对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重点城市和地区纳入第二批试点范围。
对列入试点的单位来说, 这是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 要积极努力, 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的典型单位, 为全面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各试点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扎扎实实推进试点工作, 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下面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第二批试点单位要抓紧成立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确定专门机构, 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试点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 动员部署试点工作, 要将试点工作各项任务、措施, 逐一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个人, 明确责任, 加强考核。
二是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各地区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要会同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第二批试点单位编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并于明年4月底前完成上报工作。各单位在编制试点工作方案时, 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 因地制宜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试点方案进行论证。第一批试点单位中, 实施方案尚未通过评审的两个单位, 要按照评审意见抓紧修改完善, 年底前报国家发改委, 仍不能完成编制方案的, 将取消试点单位资格。
三是抓好方案组织实施。试点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 制定分各阶段工作计划, 落实方案各项任务;要抓好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协调解决试点工作需要的各项建设条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跟踪和指导, 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政策问题, 要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可操作的建议。
四是加强重点项目组织申报。对试点方案审查中确定的重点项目, 要按照我委投资管理相关要求, 抓紧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落实资金、搞好环评等相关工作。各地区发改委、经贸委, 要组织专家论证, 指导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同时, 要根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节能奖励资金的不同要求, 选好项目, 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 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支持。
五是强化基础管理。各试点单位要建立资源消耗统计和核算制度, 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 加强资源环境核算, 从主要原材料、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开展全面的能源和物料平衡分析, 对资源产出、利用效率、废物产生排放水平与国内同行和国际先进水平进行全方位比较, 找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差距。对循环经济试点取得的节能减排效果, 要准确统计, 及时上报。
六是加强监督检查和验收。各地区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要会同环保局建立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阶段性督查制度, 对试点工作组织阶段性评估和监督检查, 同时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等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对进展情况不理想、存在问题较多的试点单位, 要加强指导, 限期完成。加快制定循环经济试点验收办法, 及时进行系统总结、评估和验收。
七是加快示范试点经验总结和推广。各试点单位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 要及时总结上报。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对试点经验进行推广。要根据试点情况, 继续组织召开电力、轻工行业, 农业和产业园区等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 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同志们,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意义重大, 任务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开拓创新, 真抓实干, 努力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同志们:区委、区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大会,隆重表彰二○○三在全区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总结部署全区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工作,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以更高的要求、更新的举措、更大的工作力度,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向为建设台儿庄、振兴台儿庄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根据区委、区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总结经验,弘扬先进,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扎实工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多年来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去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6.6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为1996年以来最高;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24.7%,为1996年以来最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亿元,同比增长70.1%,为建区以来最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25.6%;用电量增长14.3%,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以内。这些成绩是全区上下经过艰辛努力,战胜春季“非典”疫情、夏秋旱涝灾害、交通要道整修、矿业停产整顿等诸多困难取得的。可以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要大,但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要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了跨越发展的正确方向。省委工作会议和市委全委会议结束后,我们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标杆,提出了加快推进人口小区向经济强区跨越的总目标,确立了着力解决“三个关键问题”,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确保“三个增加”、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使之成为激励人心、凝聚士气、全力奋进的新动力,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得益于我们把握大局,突出重点,抓牢了跨越发展的关键环节。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去年,全区引进项目248个,合同利用外资15.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7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龙头。全区新上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43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8个,成为建区以来项目开工数量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成效最明显的一年。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完善设施,优化发展环境,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初具规模。得益于我们着眼长远,培育特色,打造了跨越发展的竞争优势。把培植优势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丰富、运河水运便利和现有工业基础优势,大力培植了煤炭、水泥、造纸、纺织、石膏五大产业,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作为致富农民的根本途径,继续实施了农业结构调整“万户示范工程”和“造绿富民”工程,桑蚕、林果、“三水农业”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得益于我们转变作风,求真务实,营造了跨越发展的浓厚氛围。在全区倡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着力提高各级干部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继续实行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每一项指标和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严格考核奖惩,把干部群众的潜能变成显能,工作热情转化为工作效能,在全区迅速掀起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热潮,形成了以实绩论英雄,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的发展氛围。得益于我们执政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激发了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社会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工作,卓有成效地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区、镇在编机关人员、教师和离退休人员落实了人均增资160元的政策,真正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反映到工资增长上。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级党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行各业各部门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今天受到表彰的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概括他们的事迹,集中表现为五种精神。一是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全区各3万吨,发电6560万度,实现利税1.01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宏煤矿、热电厂二期、天工织造等项目相继正式投入生产,精梳纱项目正在安装设备,实现了安全生产与规模扩张的双赢。鲁棉公司新上5万纱锭技改工程投产运营,已形成10万纱锭的生产规模,同时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出口创汇 万美元,成为全市重要的出口创汇企业。万通公司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投资5000万元的昊申纸业、双龙纸业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1.3亿元兴建的鲁台造纸机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一方膏业投资2.8亿元的膏粉加工项目已投入生产,5000万平方米石膏板生产线正在建设。张山子煤业公司克服矿业停产整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去年生产原煤16万吨,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利税同比分别增长20%、34%和27%。二是大胆实践,争创一流的开拓精神。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克服困难、协同作战、强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三纵五横”道路框架,新增标准厂房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入园企业总数达到50家,被评为全市10个强园区之一,成为财政增收和安置就业的新亮点。区交通局敢为人先,视困难为机遇,争项目、跑资金,加快道路建设,新增公路86.1公里,改建公路31.6公里,城乡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区粮食系统干部职工,不等不靠,自找出路,全区6处粮所全部被评为山东省农村粮食经营企业100名经济效益排头兵称号,区粮食局也被评为全省粮食系统规范化仓储管理先进单位。涧头集镇自我加压,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中心镇建设等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马兰屯镇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引资新上的翔宇5万吨玉米淀粉生产线、大千塑业、永诚水泥、艺源水泥、天顺木业等企业陆续投产运营,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运河街道北关、西关居委会、马兰屯镇闫浅村、涧头集镇涧头村、泥沟镇东大庄子村等村(居)带领群众奔康致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评为市级经济强村。三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这次受到表彰的许多先进典型,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的大局,恪尽职守,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区农业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农开办等农口部门发扬“四千四万”精神,积极发展“项目农业”,涝洼地整理二期和一批水利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经贸局加强服务指导,区属企业运行状况明显改善,各项经济指标比去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单位积极组织税费收入,搞好资金运筹,保证了区镇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发放。区科技、教育、卫生、环保、计划生育等部门干部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是不图名利,甘当公仆的奉献精神。各级各部门以建设台儿庄、发展台儿庄为己任,不辞劳苦,攻坚克难,立足本职,默默奉献,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区供电局强化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及时便捷的供电服务,被评为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区建设系统认真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做出了贡献。区政法各部门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苏鲁边界平安区”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有效维护了全区社会稳定。区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协调配合政法部门严厉打击“三强”、“五霸”,大力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受到投资者的一致好评。区金融部门努力改善金融服务,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五是不骄不躁,乘势而上的进取精神。在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典型中,有不少是过去的老先进,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面对已取得的成绩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视荣誉为压力、为动力,不断进取。区民政局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和拥军优抚各项政策,弱势群体得到了及时救助。区组织、人事部门深入实施“三级联创”、农村党员致富、村级创业和党员素质“四大工程”,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区广播电视等宣传部门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积极开展对内对外宣传,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重要决策、重大举措和提高台儿庄区知名度发挥了应有作用。区人民医院努力提高医护服务质量,被评为市级“百姓满意医院”。新华书店从满足群众需要出发,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取得了良好业绩。在去年的工作中,全区涌现出众多的先进典型,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这是全区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是振兴台儿庄的希望所在。区委、区政府号召,全区人民要向先进模范学习,迅速掀起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努力把我区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同时,也希望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典型,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再创新的业绩。
工商联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全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现在就要结束了。会议期间,大家围绕鸣明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中共黔西南州委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讨论稿)》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鸣明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州委、州政府的两个《意见》,既符合中央和省的的要求,又切合黔西南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讨论中,大家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做好当前相关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州委、州政府将在工作中认真吸纳。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对于团结和动员全州上下开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新局面,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结合大家讨论的情况,我就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几点要求。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会后,全州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进行安排,采取多种形式,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引向深入,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我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工作措施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要大力宣传中央、省、州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政策措施,及时将政策信息传递到广大民营企业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热情,迅速掀起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热潮。要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市场开拓、推进自主创新、诚实守信经营、参与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我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政策措施已经出台,关键在于抓落实。州委州政府督查室要抓紧对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进行逐项梳理,分解落实到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做到每项工作都有布置、有督查、有落实、有实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贯彻措施,并抓紧安排实施,确保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全州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顺利实现,推动我州民营经济发展和工商联工作跃上新台阶。要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创新方法,扎实推进,努力形成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对全州发展全局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施民营经济“一把手”工程,明确专人负责,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政府民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实行党政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创造条件。要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确保实效。对发展民营经济不力、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县(市)和部门,要进行重点督办。对损害投资和发展环境、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要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对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联中推诿扯皮、玩忽职守,经反复督查督办仍无实际效果的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要严肃处理,以铁的纪律和制度保障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四、转变作风,高效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深入开展 “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以关心、帮助、支持企业发展为己任,把服务理念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为民营经济 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坚决制止向民营企业的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行为。要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公开办事制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便捷方式及时向民营企业公布各种信息,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决策服务。统计部门要将民营经济纳入统计体系,加强统计指导。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民营企业和项目工地,了解情况,现场办公,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引导各商业银行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投资、融资和发展环境。
奋力推动贵州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各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商会代表朋友们:
这两天,我们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我省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今天下午,我们紧接着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把民营企业代表、省级异地商会代表请来,与大家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共同推动全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我讲4个方面意见。
一、认真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民营经济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廓清了关于民营经济的模糊认识,强调要抓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充分表明了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引发广大民营企业家强烈反响,凝聚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广泛共识,对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12月19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决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再次发出了大力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强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坚决贯彻落实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际工作中。
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三个没有变”。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定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们也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二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概括了民营经济“五六七八九”的特征,指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今天的成绩,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贵州要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成绩,同样需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和问题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毫不掩讳地指出了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三座大山”,并深入分析原因,指出“这些困难和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强调“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总书记指出的这些问题,在贵州的民营经济发展中同样存在。我们既要直面挑战、高度重视,也要理性分析、对症下药,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四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重要论述。总书记强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措施的落实,即“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些要求是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病灶的“精准点滴”“靶向治疗”,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非常强。我们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坚决贯彻并创造性地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
五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论述。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看望政协民建、工商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亲’‘清’两个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总书记又再次强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我们要准确把握政商交往的底线和原则,依法依规、公开透明、良性互动,共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营商环境和社会风气。
六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民营企业家殷切希望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总书记的讲话,对广大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提出希望、寄予厚望,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广大民营企业家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握时代大势,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努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民营经济领导的重要论述。总书记反复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民营企业搞党建不是一种形式的、功利的想法,要真正拥护党的理念,做到心中有党”。我们必须把加强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贯穿始终,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更好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动我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民营经济持续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民营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数的96.3%,规模以上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民营经济税收占全省税收的39.2%,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的86.6%。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5628亿元,同比增长9.9%,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4.1%,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59%,拉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个百分点。涌现出“老干妈”等一批享誉全国、全球的民营企业和“满帮等一批独角兽企业,以及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兴伟集团公司董事长王伟、神奇集团董事长张芝庭、老干妈公司董事长陶华碧3人被评为全国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民营经济规模仍然较小,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低于一些东部发达省份10多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体量小,目前全省仅有1家百亿级民营企业,没有1家企业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民间投资占比下滑,民营企业负担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仍然突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
差距就是压力,差距就是责任,差距也是潜力。我们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这次会议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6个专项行动方案,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全面执行好“1+6”配套文件,共同发力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壮大。
第一,着力减轻民营企业运行负担。生产经营成本高、负担重是目前一些民营企业面临困难的原因之一,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各项工作,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一要降低税费。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政策,省级实行涉企行政事业“零收费”,降低市场主体负担,帮助实体经济纾解困难。落实好国家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的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社保政策,降低社保繳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实质性下降。二要降低要素成本。努力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深入落实能源运行新机制,进一步降低工商业用电价格,推行多方式联运,打破物流瓶颈,使企业轻装上阵。三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清理、精简涉企行政审批等事项,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坚持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打通服务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大幅降低企业审批成本。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企业创办效率,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决不允许出现“红顶中介”。
第二,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在符合金融规律前提下,加大协调力度,帮助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一要加强“政金企”对接沟通。组建专门金融服务工作专班,引导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加强沟通,找到企业所需、金融机构所能的结合点,“一企一策”协调解决融资困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要完善金融考核激励机制。深化金融服务业改革,推动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政策性担保机构更好服务民营企业。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要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搞好服务。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扩大民营企业信贷规模,不得附加不合理的贷款条件,对暂时困难但有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不得随意停贷、压贷、抽贷、断贷。三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落实国家对民营企业差异化信贷政策,推行精细化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力度,提供更加契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融资服务,积极鼓励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四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扩大金融市场准入,鼓励省内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运用上市交易、企业债券、保险市场、股权基金等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第三,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机会均等、竞争公平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一要降低准入门槛。对我省自行设定的门槛、标准、审批事项等进行全面清理,能取消的全部取消。对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涉及的证照办理等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顼,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一律不得设置其他条件,破除准入障碍。二要公平参与竞争。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在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一视同仁,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让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平等待遇,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三要鼓励参与混改。按照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要求,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合资经营和股权多元化改革,与国有企业形成股份上混合、技术上整合、产业分工上配合的新格局。认真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民参军”“军转民”,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第四,着力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由于各种原因,政策执行不到位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一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认真梳理现有政策落实情况,落实得好的继续保持,落实不到位的抓紧督促,落实有困难的及时调整,坚决纠正和查处落实不彻底、不到位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二要避免执法过程简单粗暴。坚持依法行政,注重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执法过程要避免简单粗暴,千万不能动不动就“一律关停”“先停再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精准施策,树立正确的管控导向,不搞“一刀切”。要大力整治个别地方存在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现象,消除政策执行的“中梗阻”。三要加强相关政策宣传解读。针对民营企业对政策了解不够的状况,大力开展支持政策进企业、进商会、进协会活动,把各种支持政策、帮扶措施送到民营企业车间、送到民营企业家手上,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玖策。
第五,着力加大对优强民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要充分发挥贵州国家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优势,坚持做大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一要大力实施“千企引进”工程。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机遇,加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把我省资源优势与东部省市民营企业资本优势、创新优势结合起来,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努力实现集群发展、扩大规模效益。二要切实提高引进企业质量。既要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优强民营企业和央企,招大商、引大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支柱产业;
又要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中小民营企业。三要发挥引进企业多重效应。运用引进企业在理念、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引进企业和本地企业的产业链配套,倒逼和促进本地民营企业高端化发展。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区域交流与合作,利用区域合作机遇发展壮大。
三、把企业发展融入地方发展,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为全省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民营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方向与国家、地区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抓住商机,赢得更大发展。无论是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都不能“缺席”、更不能“离场”。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为全省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效果是多赢的,既能获得合理的收益,也能履行社会责任、贏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近年来,民营企业助推我省脱贫成效明显,4091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千企帮千村”行动,共投入185亿元,帮扶了4221个村,帮扶贫困人口95.8万人。恒大帮扶毕节、万达帮扶丹寨都是典型案例。现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主攻深度贫困地区,民营企业大有可为。要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把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形成攻坚合力。要加大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宣传力度,讲好民营企业扶贫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对参与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要以多种形式进行表彰,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民营企业投身脱贫攻坚。要注重挖掘典型,鼓励民营企业家讲好创业故事,感召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依靠勤劳摆脱贫困。
第二,支持民营企业踊跃投身农村产业革命。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大面积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种植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效果很好,农业增加值创五年来最快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这里头蕴含着巨大商机。我们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其中绝大多数龙头企业是民营企业,一些合作社也逐渐发展成为民营企业。随着明年更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会带动冷链、仓储、包装、运输、电商、精深加工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会带来无限商机,民营企业发展有广阔天地、转型有难得机遇。我们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500亩以上坝区农业结构调整,大规模带领农民调整种养殖结构;
鼓励民营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强产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避免农民承受市场风险,带动更多“黔货出山”;
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投身农业配套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带动农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第三,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不可或缺。我省2017年在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民间投资占比达到70%以上。推动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既是全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需要,也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换新旧动能,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要大力支持;
对小煤窑、小冶炼、小水泥等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出清;
对搞投机取巧、弄虛作假、假冒伪劣的要坚决打击。要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大数据、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物流、信息服务、工业设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在“千企改造”和“万企融合”中,要支持有条件、有优势的民营企业积极作为、做强做优,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营经济中的创新融合。要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强创业创新孵化园区建设,在全省打造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强化民营企业创新人才支撑,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人才评价工作体系,鼓励民营企业从海内外引进创业创新人才。
四、加强和改善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树牢“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一要进一步压实党政部门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民营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正确方向,搞好统筹协调。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主动上门,满腔热情为民营企业发展搞好服务、排忧解难。要深入研究不同行业民营经济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行业、分领域、分类型帮助民营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增强服务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各级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都要积极支持、帮助、参与民营经济工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各尽其责、各出其力。工商联和行业协会要强化指导、引导、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
二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民营企业家培养培训,关心爱护民营企业家,让民营企业家在事业上有作为、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努力营造“理解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大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聚精会神办企业,努力打造“百年老店”;
要坚持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严守安全和环保底线,切实担负起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三要保障企业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妥善处理涉及民营企业的民商事、行政案件,依法支持民营企业合法诉求,严厉打击敲诈勒索等扰乱市场经济行为,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自主经营权保护,加强企业家财产权保护,为民营企业安心、专心、用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要始终保持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各级各部门要带着感情、真心实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关心民营企业家成长。领导干部既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又要严守纪律规矩,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要坚决查处吃拿卡要、官商勾结等违纪违法行为,严肃问责不担当、不作为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广大民营企业家也要积极主动同各级党政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贵州发展,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中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今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共同启动“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为民营企业招聘用人服务, 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搭桥。这是多部门联动共同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 是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张德江副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分别对本次招聘周活动作出批示、发来贺信, 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 认真落实。
当前,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吸纳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统计表明, 民营企业创造了非农产业8 0%的新增就业岗位, 在已落实就业岗位的高校毕业生中, 约有3 0%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实现就业, 中职毕业生就更多了。今天, 四部门联合启动“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在全国1 0 0个大中城市同步开展网上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 对于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相信, 在四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 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一定会达到预期目标, 取得良好效果, 受到毕业生和民营企业的欢迎。
当前正值2 0 0 8年毕业生求职签约的高峰时期, 也是全国上下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的紧要关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国家、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 树立帮扶灾区毕业生就业就是支援抗震救灾的意识, 紧急行动起来, 按照“优先安排、重点推荐、帮扶上岗”的原则, 采取切实措施, 做好地震受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这是教育系统抗震救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迅速组织力量, 尽快摸清底数, 准确统计涉灾毕业生数量、家庭受灾程度、就业落实情况、求职意向、存在困难与问题等, 及时向省级主管部门报告;学校要针对地震受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 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援助, 积极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并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 要组织地震受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积极参加本次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各地方高校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尽最大努力提供适合的岗位信息, 努力动员本地用人单位积极接收灾区毕业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当地人力资源与保障部门, 把对“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的帮扶政策惠及灾区毕业生, 优先安排灾区毕业生进入就业见习基地, 给予见习补贴, 并实施重点帮扶, 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帮助, 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爱落实到每一位受灾毕业生身上。
教育系统的同志们, 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 切实做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工作, 切实做好今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特别是做好地震灾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 预祝“2008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总的来看,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宏观调控取得的效果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了缓解。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投资规模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抑制,货币信贷增势减缓,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重要进展,价格特别是基础产品价格涨势趋缓。第二,国民经济保持了比较平稳和比较快的发展势头。GDP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消费市场正在趋旺。
之所以说当前宏观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经济运行当中的突出矛盾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基础还相当不稳固。具体表现在,一是预计今年粮食总量将会得到缓解,但粮食品种、区域结构等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二是投资扩张的压力仍然比较大,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新开工项目6.8万个,根据固定资产投资清理上报情况来看,还有2万多个拟建项目;三是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第二,从当前经济运行来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一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现象这两个月又开始呈现,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苗头;二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出现了紧张状况;三是钢材等生产资料价格从7月份开始回升。
这些问题的存在,多数还是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当然也有法制不够健全、政策执行不够有力、增长方式没有转变等方面的问题。
(二)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从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的汇总情况来看,各地都比较认真,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工作深度和力度各省参差不齐。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做好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善后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此,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清理整顿工作虽然基本告一段落,但收尾工作至关重要。对各地提出的停建、缓建和继续建设的项目的处理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暂时不作评论,待调研后再发表看法,但各地要按照提出的处理意见做好收尾工作。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清理工作总的原则是有保有压,并不是让所有项目都停下来,而是要求各地根据国务院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政策标准,自行提出哪些项目需要停,哪些项目需要继续建设。
第三,最近,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到地方调研期间,至少有3个省的主要领导同志反映,治理整顿期间的政策特别是土地控制政策过于严格,很多项目都没法批。关于土地控制政策我想跟大家讲几点看法:一是今年10月31日以前,土地严格控制政策是不会松动的。二是10月31日以后,土地管理特别是建设用地管理的严格程度有可能不会比现在松多少。三是今年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工作,有1/3的省做得很不错,很快就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土资源部的要求报来了项目材料,要求尽快对重点急需建设项目予以确认。但是,还有几个省到现在还没有把文件报上来。有的省虽然报上来了,但文件不符合要求,投资司提出补充材料的要求后,还是不能尽快反馈补充材料,造成项目确认工作延误。
二、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一)对《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认识和落实问题
《决定》是经过近10年反复酝酿出台的,国务院专门研究了3次。我认为,《决定》是一个重要的文件。第一,这个文件在投资管理体制上向市场经济迈出了一大步;第二,这个文件基本适应当前我国投资管理乃至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尽快贯彻落实《决定》,应该研究怎么把《决定》具体化,怎么在实践中指导实际工作。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既要有利于发展,又要加强调控。
(二)突出强调一下核准制的问题
第一,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今后侧重管理5个方面:一是看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资源利用是否合理。如果已制定过有关规划,那么要看这个项目是否在规划当中。属于城市中心或城市郊区规划范围内的,还要看是否纳入正式批准的城市规划范围。这个方面工作主要由各级发展改革委和建设部门负责;二是看项目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这主要请环保部门提出意见;三是土地部门是否出具了审查意见;四是在经济安全上有保障;五是使用银行贷款的,看银行是否承诺贷款。今后,核准项目就把握这5条,至于市场、技术、效益等等,都不属于核准内容。
第二,凡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项目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初核报国务院核准的项目,所出具的文件原则上是部级的。比如,环保评价应由国家环保总局出具文件,土地利用应由国土资源部出具文件,贷款应由商业银行总行出具文件等等。一般来说,省级部门出具的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不认可。
第三,现在已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项目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已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可研报告,需要按核准方式办理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将其转成核准项目。但应特别注意,原来可研报告达不到上面5点要求的,必须作必要的补充。二是项目建议书已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不再退回,如果属于核准的,按上述5点要求,补充有关资料,符合要求的就核准,不符合要求的请抓紧做工作。总之,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项目,从现在起都要按《决定》精神办理。这个过渡时期的处理办法,请各省发展改革委向省长报告。再重申一下,对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和报国务院核准的项目,各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是前置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对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地区布局、资源利用、经济安全等进行核准。各省现在就要按照这个办法做工作,共同配合,加快项目核准的步伐。
(三)关于备案制和代建制
第一,备案制度由各省自己制定,先实践,后总结。第二,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一个指导性意见。备案制和代建制一样,没有现成的办法,只能先实践,摸着石头过河。关于代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暂时不出台办法,也暂时不全面推行代建制,而是先搞代建制试点。从今年起,拿出两个项目作为代建制试点,然后总结经验。各省可以实行各自的代建制。
(四)各级发展改革委特别是省级发展改革委,要团结有关方面共同做好投资项目管理工作
这次机构改革后,有十几个省市的经委或经贸委保留了原技术改造投资管理职能,他们同样是投资项目管理战线的战友。在这里我明确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是省发展改革委,同时也包括具有投资管理职能的省级经委或经贸委;二是各省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文件(包括审批和核准文件),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单独上报,涉及到上述十几个省有原来意义上的技改项目的,可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单独上报,也可以会同具有投资管理职能的省级经委或经贸委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受理省级经委或经贸委单独上报的文件。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工作的一致性,同时也便于各省统筹安排和管理投资项目。
总之,这次投资体制改革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利益牵扯面也很多,在执行当中,各方面要加强协商、协调。同时要继续深入研究投资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
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清欠工作
第一,各地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都要重视此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各级发展改革委不要认为这只是建设部门的责任,我们也有责任。
第二,对有中央投资项目的拖欠问题,各省发展改革委和经委(经贸委)责无旁贷,要加大工作力度。从现在起,用两个月的时间,按项目搞清楚下面两类情况:一是有中央投资项目的拖欠情况;二是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拖欠情况。
第三,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8月23日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要求,今年10月末以前,各省要上报有政府投资项目的拖欠解决办法(包括时间、进度、措施),抄送建设部、国家发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会上,曾培炎副总理还要求,地方政府投资项目造成的拖欠,全部由地方政府负责,在今明两年内解决。这项工作总体上由建设部门负责,但解决政府投资项目拖欠问题的措施,各级发展改革委责无旁贷。
四、关于明年的投资工作
明年的投资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目前可以明确的有这么几项:
第一,明年国家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很大可能还要保持一定的调控力度。
第二,明年投资安排和管理工作会更多地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结构调整方面倾斜。
第三,明年中央政府掌握的投资将会减少。
第四,今年后几个月和明年第一季度要对1998年以来国债投资的项目进行总结。这项工作已经布置,请各地抓紧做好这项工作。
【在民营经济发展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服务民营经济会议上的讲话09-09
市长在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10-12
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12-23
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11-30
赵克志在加快贵州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06-14
在经济普查动员会议上的讲话01-04
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10-29
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