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下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的几个“勤”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承载着祖国的未来, 德育工作是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德育课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 德育教师是这个阵地的直接指挥发挥着不可名状的重要作用。俗话说, 一勤天下无难事。结合工作实际, 笔者认为, 要想做好德育教师这个工作, 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作用, 就要做到以下几个“勤”。

1 勤于沟通, 形成与班主任的教育合力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人物, 德育教师勤与班主任沟通, 可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对于存在的问题, 可以群策群力, 从而顺利实现完整的德育教学活动。

(1) 了解学情。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内容体系应该着眼于“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 强调学生操作层面和策略层面能力的习得和有利于与职业活动相关内容的学习“态度”的养成。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就要求德育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层次、情感认知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 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然而, 由于教学任务重、任课班级多、时间和空间有限等原因, 德育教师很难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来掌握学生的情况。这个时候, 就要求德育教师勤与班主任沟通, 通过班主任这个“捷径”来快速、准确地掌握班级学生的情况及班级的整体情况, 为德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创设条件。

(2) 顺利开展各项教学环节。在实际操作中, 更多的老师选择学生为主体的情境教学法来进行项目化的教学。进行项目化的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教学设施等硬件环境, 也包括学生精神面貌、班级学风等软环境。换言之任课教师如果没有详细的了解和周密的部署, 很容易会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 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为避免这种现象, 任课教师应该勤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状况, 及时与班主任沟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适当的时候请班主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与班主任形成教育的合力, 顺利实现项目化教学。

(3) 实现评价的真正效果。在评价学生的关键能力时, 评价内容应既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 也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 既包含专业知识, 也包含学生的社会行为,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互相沟通、充分协商, 最终得出师生共同满意和认可的评价结果。

2 勤于交流,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始终指向人的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大力提倡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尤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持久兴趣。这就要求德育课堂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顺应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德育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勤与学生交流, 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学情分析, 发现并尊重学生个性。

学情分析是成功的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德育教师勤与学生交流, 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个性, 全面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 为德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 关注学生需要, 因材施教。

作为有差异的人, 每个人的需要有所区别, 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需求。作为德育课教师, 要勤与学生交流, 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及现实需要, 这样才能在备课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因素, 在授课过程中因材施教, 因人授课, 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 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 同时实现职业课程改革的初衷。

(3) 自身成长, 适时调整教育策略。

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其实教师通过勤与学生交流也可以受益匪浅。在交流中可以及时发现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收集学生的建议及意见, 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德育课程是关系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交流中, 德育教师可以大概掌握学生的思想方向, 及时引导学生思想发展, 从而达到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目的。

3 勤于钻研,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转变, 即由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 由教学秩序的管理者转向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引导者, 由教学大纲的具体实施者转向学生发展和教学实践的研究者。要达到这一标准, 德育教师就要勤于钻研, 善于研究, 不断吸取先进的理念,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1) 教学情境生活化。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生活情境入手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育情境。德育课程中很多内容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不免感觉枯燥乏味, 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课教师勤于钻研, 寻找教育的生活化途径, 加强德育课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在教育中体味生活。

(2) 教学活动全员化。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大力提倡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勤于钻研, 精心设计既贴合实际又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做到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教学内容精细化。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教师勤于钻研, 吃透教材, 精细研究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消化、深化及升华, 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4 勤于调研, 了解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因此, 德育教师应该比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调整教学内容, 将专业思想及社会主流思想融合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为社会、为行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1) 与专业贴近。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应当有专业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行业对于职业道德的要求较高, 而职业学校的思想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职业道德教育。德育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因此德育课教师要勤于调研, 经常性与职业保持联系, 并将职业道德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2) 与主流思想贴近。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 德育课也发挥着主流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职业学校的学生, 心理、生理逐渐趋于成熟,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但是却还不稳定。他们对于现实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社会热点等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喜欢在现实中实践、探索。因此, 德育教师应该关注社会热点及学生关注的焦点, 结合教材,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向社会主流思想贴近。

5 结语

有人说教师是世上最危险的工作, 因为, 一个不小心, 就会误人子弟, 影响国家命运。而德育更是教育重中之重。德育教师只有勤于思考、勤动心思、勤动手脑, 全心全意为祖国的明天服务, 才能不负人民所托, 将教师这个责任工作、良心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德育教学中应该做到四“勤, ”即勤于沟通, 形成与班主任的教育合力, 勤于交流,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勤于钻研,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勤于调研, 了解社会需求。

关键词:沟通,交流,钻研,调研

上一篇:浅谈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风险下一篇:株洲服装企业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