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学计划(精选14篇)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王显艳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国防、环境保护的知识、国学启蒙等方面的教育。
一、教学目标
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文化的优美。2.通过名人长廊,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通过名胜佳境,让学生了解我们山东的名胜古迹,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姜尚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三、教学重点
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二、教学措施:
1、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力求选择适合学生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动画录音等手段,图文并茂,使学生在做做学学中达到教学目的。
2、对国学启蒙中的诗文进行 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三、教学内容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硕鼠
第二周 黄鸟 第三周 买椟还珠
第四周 曾子杀猪
第五周 秦西巴从鹿
第六周 后羿射日
第七周 千金求马
第八周 赵威后问齐使
第九周 姜尚
第十周 管仲
第十一周 孙武
第十二周 司马迁 第十三周 泉城济南
第十三周 千佛山
第十四周 趵突泉
第十五周 大明湖
第十六周 海上名山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
龙潭瀑 对联 期末考试
一、讲具有地方特色的故事
在“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的教学中, 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在此基础上, 笔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具有本地特色的故事, 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学生通过向当地的老人了解, 知道了如下两个故事。
“麂狮岩洞”故事麂狮岩洞是国庆村东南乌蜀山山脚的一个山洞, 现也称“蟢丝岩洞”。据传当年朱元璋曾兵败逃难至此, 撞进了洞中, 可无遮身之物, 只有几只蜘蛛在小洞口结网。他向蜘蛛祷告, 蜘蛛似通人性, 竟迅速吐丝, 把洞口遮了个严严实实。追兵赶到, 见洞口结有丝网, 就到别处搜寻了。朱元璋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来他为感谢蜘蛛称之为“蟢”, 麂狮岩洞也就改称“蟢丝岩洞”了。
“八仙岗村”故事离县城不远有个村庄叫八仙岗村, 相传八洞神仙当年遨游到这里, 被这里的秀丽景色所吸引, 于是找了块平整的大石席地而坐。这时, 汉钟离与吕洞宾闲情大发, 下起棋来, 下着, 下着, 吕洞宾突然瞥见山脚池塘边有一苗条女子, 被女子美丽动人的姿色所迷, 起了调戏之心。汉钟离看出吕洞宾的心思, 劝他摒除俗念, 结果两人争执起来。吕洞宾因理亏争执不过拔腿就跑, 汉钟离紧追不舍。吕洞宾无奈钻进路旁的石洞。汉钟离在洞外规劝得口干舌燥, 吕洞宾在里面既不吱声也不出来。说也很巧, 洞中忽然火起, 在危急之际, 汉钟离随手抓了一大把稀泥, 抛将过去, 恰好封住了洞口。至今山洞的沙石泥土依然还在, 八洞神仙坐过的那块岩石还依然印着八个屁股印呢!
优美的传说, 打动了学生, 激起了他们亲自去看一看的欲望。
二、诵描写当地风景的诗句
在“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懂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树立环保意识, 产生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责任感, 笔者搜集了历史名人描写本地优美风景的一些诗句, 让学生朗诵。
清朝周礼有一首题为《长门流涧》的诗, 描写本镇城头岩下山村龙门山的瀑布。原诗是这样的:“万斛源水细涧流, 龙站常带剑光浮;深湾九折深无际, 何处寻芳古渡头。”
清朝施典型有描写八仙岗古迹的诗:“涉陡高岗日已西, 话求古迹草萋萋。八仙坐印今犹在, 一二三四排整齐。”
名人徐鼎新有一首题为《轮岩瀑布》的诗, 描写的是墩头东南约十里的转轮岩瀑布:“嵯峨岩厂插长空, 万里长江一望中。举步青云随足起, 抬头旭日封眉红。嫦娥点烛光难掩, 银汉河翻水易攻。白练飞泉天际落, 其声滂湃振无穹。”
当代文学家曹聚仁在1956年写过一首题为《金华感怀》的诗:“梦回夜半是金华, 默对北山若忆家。竹叶潭深留旧网, 挂钟尖外送飞霞。桥头一觉黄粱熟, 叱石非羊世事麻。只有梅溪流不尽, 古樟丛柳乱归鸦。”
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这些描写本地名胜古迹的优美诗句, 心潮激昂, 精神振奋, 产生了热爱这方热土、保护这片自然环境的情怀。
三、赏具有地方特色的谚语
在“综合探究四过年, 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的教学中, 笔者为了让学生不仅沉浸在节日喜庆的欢乐中, 而且感受到节日带来的浓浓的情, 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谚语, 分析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达到传递美好情感、弘扬传统美德的目的, 如:
“年初一拜太公, 年初二拜外公”, 讲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有一种瞻拜祖宗、敬仰祖宗的风俗, 也体现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情感。
“正月不空手”, 讲的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礼尚往来的礼节。
“五月端午驱病邪, 家家门前插艾叶”, 俗传五月是“恶月”, 端午是“鬼日”, 有恶鬼作祟, 故民间家家门前插艾叶。
“六月六, 晒得鸡蛋熟”, 农历六月初六, 是最炎热的时候, 作为民间传统节日, 地方上就有吃肉、曝晒衣物、狗洗浴等风俗, 表达了人们防虫蛀、去晦气、保平安的愿望。
“银洋整担挑, 没有人敢要”, 反映的是古朴淳厚的民风;“勤勤俭俭粮满仓, 大手大脚仓底光”, 反映的是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亲戚担对担, 邻居碗对碗”, 反映的是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爹娘对儿囡路样长, 儿囡对爹娘箸样长”, 反映的是父母疼爱子女的感情。
欣赏这些谚语, 学生能够深深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并立下继承传统美德的志愿。
四、品具有地方特色的歇后语
在“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情感, 笔者收集了一些反映工业文明给生活带来重要影响的歇后语让学生品析。
“红绸子上绣牡丹———锦上添花”“金戒指上镶宝石———好上加好”“江边的弄潮儿———赶浪头”等, 反映了人们衣着打扮上的变化。
“早上吃得饱, 中午吃得好, 晚上吃得少——养生真好”“吃得耳朵都动了———味道好爽”“吃西瓜蘸蜂糖———甜甜蜜蜜”等, 道出了人们在饮食上的变化。
“十字路口行车———四通八达”“马路上安电灯———光明大道”“高速公路———畅通无阻”“航天飞机出发———远走高飞”等, 反映了人们出行的方便快速。
“过年的贮藏室———满了”“节日的礼花——万紫千红”“欢心歌儿唱不尽———其乐无穷”“捧着鲜花坐飞机———美上天了”等, 反映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地方高校;双语教学;设计概论
中国分类号:H193
在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越来越需求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近年来为了把人才培养纳入全球体系和全球视野,许多高校已将双语教学作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实施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途径之一,部属高校率先开展了学科双语教学课程应用型课题研究,随后高校中掀起了双语教学的热潮,到今天为止,教育部和财政部共批准和资助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500门课程为双语教学示范课。中国教育国际化的规模和效应逐渐凸显出来。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地方高校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其双语教学研究,无论是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实力上乘的部属高校之间相比,都显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
一、基于地方高校和设计专业,认识双语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中有一部分是位于中小城市、大多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地方新兴院校,这类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诚然,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其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具体不同的质量标准,但都要符合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以及人才自身发展的要求。地方高校的师生要扭转对双语教学认识不足的局面,及时认清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双语教学也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地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势在必行。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时代背景下体现了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和全球不断变化的市场紧密联系的动态性特征。溯源设计史,欧美国家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发源地和集大成中心,要想培养出能与设计发达国际进行平等交流的创新设计人才,在设计专业开展双语课程教学研究,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破解研究受限的不利局面,提高双语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地方高校难以模仿照搬重点院校已经卓有成效的双语教学模式,其原因主要在于办学力量和办校条件所限:师生普遍较低的英文水平、教材建设的盲目性、教学模式的单一和评价机制不科学等。因此如何立足自身特点,最大程度的破解研究受限的不利局面,探索一条适合于地方本科院校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以提高双语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是推进设计课程双语教学的关键。
双语课程要求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运用中英两种教学语言授课,教师传授专业内容的英文水平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生成的英语能力是双语课堂教学的核心因素,而这恰恰是地方高校设计专业师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解决问题的语言障碍。地方本科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外语教学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英文水平普遍不如重点院校后或其它专业的学生,同时能够承担双语教学研究的教师也寥寥无几。为了响应教育部"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号召,对于地处地级市荆门的地方新兴院校荆楚理工学院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的双语教学研究举步维艰,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更缺少具体的经验可参考,所以需要我们通过不断与兄弟院校双语教学老师切磋交流,并结合自己本校艺术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选派老师到外国语学院进修、到国外短期培训、引进留学人员,来着力解决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并选用和编写英语难度和专业难度适中的双语教材,对双语教学目标的进行准确定位,甚至允许师生在双语教学的开始阶段部分或全部使用汉语,循序渐进地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的教学策略。
三、把控复杂多元的教学过程,构建双语教学研究的科学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能动认识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这个过程不仅是对人类已有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也包含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社会化过程。它遵循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等,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其中的三个要素。
以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设计专业的《设计概论》课程为例,《设计概论课程》的备、教、辅、改、考、评各个环节离不开老师的缜密设计。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基础上,根据所选教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周玉基编写的《艺术设计专业英语》,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每一个词汇的英语发音、拼写都应做到准确无误。例如,在讲到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时,身为德国人的他的名字拼写是Ludwing Mies Van der Rohe,和英语的表达方式不一样,需要仔细比照拼写拼读。在学生方面,结合教学内容,事先选好同一年级同一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一个作为实验组,另一个作为对照组,以便在课程完结后期实验结果分析时,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的结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和辅助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大声地朗读专业术语、重要概念,推荐学生浏览国外优秀设计网站,提高学生外文资料的能力;在每一章节讲授完后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并定期辅导和批改;在期末时做好科学评定成绩环节。经过两个学期的探索实践,我们的研究已初见成效。
四、总结
地方院校设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宗旨在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既意义重大,也充满挑战。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从双语教学的教材编写与选用、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方面,积极做好地方高校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并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双语教学经验,及时进行效果反馈和经验推广。实践证明,地方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赵平勇,李红梅.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装饰.2009,(06).
[2]张影,论地方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7,(7-8).
教学目标:
1、感悟不同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学会面对困境时要坚强、乐观,热爱生命。
2、感悟动物界群体求生的故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尊重生命,珍惜人生。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录像,欣赏生命之美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哪里?对,这就是我校的园艺苑。看,在你们精心呵护下,这些花儿开得多美啊!能谈谈你在种植过程中的感受吗?
过渡语:对,我们在种花的过程中,明白了生命是需要呵护的,植物因为我们的精心培育茁壮成长,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感悟生命”。(贴课题“感悟生命”)
二、感悟生命坚强之美
1、感悟体验。
师:现在,老师想让大家一起体验一下,假设你身体除了几个手指,其它部位都不能动,我们来翻一下书本,能不能行?
师:想象一下,如果你每天、每时、每刻都要面对这样的困难,当你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僵硬,甚至有可能会因此终结生命,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体会史蒂芬.霍金对待生命的态度。
师:只有几个手指能动,你们感觉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是吗?可是有一个人他却做出了了不起的事!
(1)认识史蒂芬.霍金 课件出示图片:史蒂芬.霍金,介绍:他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播放霍金的影片)。
师:看了这段影片,你们对霍金有什么了解?(2)感悟史蒂芬.霍金对待生命的态度
师:霍金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的成就,这源于他对生活的态度,让我们再来看,播放影片。
(3)交流:了解了霍金对待生命的态度,你想说什么?
小结:霍金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许多人的偶像,除了他为人类科学所做出的贡献以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微笑着面对生命中的逆境,(板书:坚强、乐观)无论何时都以坚强、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3、联系身边的事例,进一步感悟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有像霍金这样令你崇拜的偶像吗?(2)师:咱们学校赵老师的女儿姜馨田是位聋哑人,你们眼中的姜馨田是什么样的?她为什么总是面带微笑?
(3)我们学校还有一位同学在电视剧中扮演过小时候的姜馨田呢。师采访刘奕君,你为什么要演姜馨田?再请一位学生采访一下刘奕君,你扮演了姜馨田有什么感受?
小结:姜馨田大姐姐真是我们的榜样!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一想霍金,想一想姜馨田姐姐,他们带给我们无限感动的同时,也在时时激励着我们,学会坦然、坚强、笑对人生。
三、感悟生存之美
师:人类对生命珍视是因为生命是那样的美好,想一想,生活中的困难比比皆是,有时遇到的困难甚至是致命的,让我们来看一个自然界中动物面临生死选择的故事。
1、选择和辩论,体验生存之美。播放“蚁群”图片和文字介绍。
(1)播放“蚁群”文字到“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师:如果你是那群蚂蚁中的一只,你选择自己逃生还是和同伴在一起?选择自己逃生的在左边,选择和同伴在一起的请坐到右边(出示课件)。请你谈谈为什么这样选择?
(2)师:我们来看看蚂蚁的选择。继续播放“蚁群”文字到“可万万没想到,这曲曲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的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滚动突围”。师:如果你是那群抱成球的蚂蚁中的一只,你是选择在蚁球的外围还是中间?选择外围的请坐到左边,选择中间的请坐到右边(出示课件)。请你谈谈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3)师:我们继续来看故事。播放到文字“火势越来越猛,外层的蚂蚁已分明感受到了自己的身体在灼焦,在疼痛”。师:这时你是选择留在外围还是钻到中间?(出示课件)。选择外围的仍然坐到左边,选择中间的还是做到右边。请你谈谈刚才为什么你在那一边,现在为什么到了这一边坐?(4)我们继续观看蚂蚁的选择。师朗读剩下的文字。
教师:大火肆虐时,有的蚂蚁选择了被大火焦灼而死,但有更多的蚂蚁选择了为群体、物种的生存而活,(板书:生存)不管是选择死还是选择了活,他们都同样伟大。我想,活下去的蚂蚁,会更加的团结合作,以他们特有的智慧在这个世界中生存下去。
过渡语:自然中还有许多为了群体的生存而付出自己生命的动物的故事,这也启发我们深深的思考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四、全课总结
师:在讨论了生与死的沉重的话题之后,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播放图片,欣赏生命之美)看到这些健康、美好的生命,你一定要许多话儿想说吧?请你们把这节课的收获制作一份《爱心叮咛卡》,送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好吗? 制作《爱心叮咛卡》,互相交流、赠送。
师赠送给学生爱心叮咛卡,师:著名的作家冰心老人曾有这样一段话,今天老师把它转送给你们,我们来看:(课件)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一路上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命力, 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第六册教材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板块内容要求编写的。本册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自我、认识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家乡(社区)的基础上,将视野进一步扩大到对祖国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走近世界——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村中去发现、去了解。通过对有关祖国历史文化、民族、国情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也是多方面地认识和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新问题的了解,提高辨析能力,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通过对“地球村”的了解,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感知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作用,以增强自己作为地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册教材由4个单元共11篇课文组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社会发展”的编写主线
2、“厚今薄古”的内容呈现
3、“情理交融”的价值取向
4、“开放学习”的思辨空间
二、学习目标:
第一单元 文明古国的荣辱
本单元由《从四大发明说起》《圆明园在哭泣》《悲愤的吼声》3篇课文组成。单元导语:“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为古代中国有着众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和闻名于世的杰出人物而自豪;我们为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蹂躏而愤慨,我们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而歌唱;我们更为现在中国的崛起而感奋……”是本单元编写的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课《从四大发明说起》,通过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京杭大运河、赵州桥、都江堰、地动仪等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与创造,重点是认识我国古代文化和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第2课《圆明园在哭泣》和第3课《悲愤的吼声》意在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不忘屈辱。重点应了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教材选用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典型的事例——八国联军掠夺、焚烧圆明园和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暴行。同时,教材中也穿插了中国人民不屈抗争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正确地了解我国的近代历史。
第二单元 富国强民之路
本单元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3篇课文组成。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要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建立的来之不易,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第2课《春天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人民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第3课《走进新时代》则进一步告诉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济持续腾飞,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总之,这3篇课文,概要地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三个历史转折点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体会其中的发展变化的原因,必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党的感情。
第三单元 巨龙腾飞
本单元由《高峡出平湖》《西部大开发》《日新月异的交通》3篇课文组成。第1课《高峡出平湖》,通过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说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同时,通过对长江——母亲河的回顾与展望,说明了三峡工程造福于人类的伟大意义。第2课《西部大开发》重在让学生了解西部地区,认识开发西部地区的重要意义,懂得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的伟大举措。第3课《日新月异的交通》则告诉我们,交通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是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身边交通的发展并将交通的学习进一步向更多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古今交通变化等方面拓展,从而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理解交通与人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关系。
第四单元 生活在地球村
本单元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际组织》2课组成。第1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学生从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和我国的许多产品出口到国外的现象中,体会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同时,从对“丝绸之路”的回顾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产生的巨大变化中,体会到“对外开放”的曲折路程和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第2课《国际组织》,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一些比较重要的国际组织,初步了解它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了解我国加入了这些国际组织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初步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意识。
三、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一、二周
第一单元
文明古国的荣辱
《从四大发明说起》
第二、三周
《圆明园在哭泣》
第四周
《悲愤的吼声》
第五、六周
第二单元
富国强民之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六、七周
《春天的故事》
第八周
《走进新时代》
第九、十周
第三单元
巨龙腾飞
《高峡出平湖》
第十一、十二周
《西部大开发》
第十四周
《日新月异的交通》
第十五、十六周
第四单元
生活在地球村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十七、十八周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科任:
一、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课,还要参加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安全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人口与青春期教育、白沙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人 自然 社会》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白沙建设、小岩环境、白沙文化、白沙经济、和谐村庄。《我与白沙》提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点融合,体现自然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关系。其充分利用杭州市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向本土,服务本土,根据本地学生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与创新,是一门富有鲜明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课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小岩小学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在心理健康、乡土知识等方面已有不少收获,还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喜欢地方课程这门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同学上课都争着发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用于学习。但有少数几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对这门课不够重视。
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觉得人自然社会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为了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必须学好人自然社会。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三、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
3、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
7、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就地方农业高校而言,工学类专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限制。如何优化现有资源,改革实践教学,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农业工程类学科一线教学人员一直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自己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与体会。
一、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难度较大,易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实践能力更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通过改革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学什么,有什么用,而且把抽象的理论内容在实践环节具体化。同时在实践环节中采用团队协作、分组讨论、轮流答辩等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对象为吉林农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并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相关调查(如表1所示)。通过调查结果表明:四个专业的学生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满意度高达99%以上,无不满意同学。说明同学们对新实践教学内容认可,对新实践教学形式喜欢,符合他们的兴趣,利于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也与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探究满意度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学类学生多数为男生,基础兴趣较浓厚,探知欲望比较强;二是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促进了知识融合,对学生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起到加深和巩固的作用;三是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贯穿整个高年级的学习过程,直到最后毕业,强化了课程基础知识;四是新实验创造了团队协作、探讨问题的和谐氛围,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五是新实践教学体系与实际应用结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通过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满意度高,达到了以学生为本的要求,也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实践效果良好。
二、巩固了学生多学科专业知识
液压与气压传动新实验内容基本为综合性实验,如:鼓风炉加料装置实验。给出学生该实验的回路图(如图1所示),让学生选择所需的气动元件,根据回路图用气管将元件进行连接,组成回路。并让学生完成能够实现鼓风炉加料装置的电磁铁动作顺序表(如表2所示),检查确认无误后,绘制电气连线图(如图2所示),根据电气连线图进行继电器部分连接。仔细检查后,按下启动按钮,并打开气泵放气阀,调节减压阀压力。通过手动控制继电器控制按钮最终实现鼓风炉加料。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PLC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控制系统实现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自动化控制,如:模拟机床动作实验(如图3所示)。根据液压回路图学生自行连接,按照液压回路功能要求进行PLC外部接线(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系统不同功能,学生也可自行设计程序来加以实验,最后通过点击启动按钮运行系统,以此检验液压系统功能实现情况。
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作为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践教学的延伸,内容可根据自己专业进行拟定。将机、电、液、气等知识融合。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结合实际应用机械设备或农用机械将液压或气动系统设计融入其中作为整体设计内容的一部分。自动化专业可以拟定相关液压或气动设备将继电器控制或PLC控制等知识融合。交通运输专业可以结合车辆载运工具,在完成基本机械设计基础之上增加相关液压或气动系统设计。
通过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把机-电-液或机-电-气知识相互融合,巩固了工学类学生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强化了学生综合能力
构建综合实验内容,组建了学生实验队伍。通过综合实验内容完成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能力。在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组装调试和继电器电线连接阶段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情况,整个团队会进行每一步的排查,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直到解决问题,使学生多种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结合PLC自动控制系统的编程,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创新思维。最后通过小组答辩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等。
总之,通过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践教学的改革,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多种实践能力。对于此类实验教学内容需要学时较多,所以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更利于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增强了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
通过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打破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深化。因此,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能在本职岗位上成就事业和实现自身价值。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丰富的理论水平、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不仅增强了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而且促进了液压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发展。对其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实验内容、延伸实践教学环节等举措,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改革实施效果良好。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以学生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洪,孙明,许鸿,范训冲.基于卓越工程计划的“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7(2):127-129.
[2]杨红艳,雷秀,那日苏,李双荣.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延伸提高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学科学版),2013,1(26):135-137.
关键词:本科教学工程;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
地方农林院校有别于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数学课程长期被认为是与生物学、农学、林学关系不大的基础学科。课时偏少,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数学的目的基本上不是为了研究数学,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完成学分,少数学生是为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各专业设置数学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质,另一方面是为了应用数学。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地方农林院校大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由于农林院校的数学教师在科研方面相对较弱,数学教师缺乏在农林方向的科研实践,教学中往往以数学理论知识传授为重点,农林实例涉及较少。教学内容过分强调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故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很显然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数学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没能根据地方农林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及时调整。因此,开展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地方农林院校解决自身面临的突出问题的需要。
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以推进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契机,通过构建一个体系、创新两个模式、搭建三个平台,不断丰富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新内涵,取得了良好成效。
1.构建培养素质、传授知识、强化能力的数学课程体系,促进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
数学基础课教学肩负服务性和发展性两大基本功能,既要满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为专业服务;又要使少数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培养,促进文理融合;还应能促进极少数数学爱好者的个性发展,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学与农学、林学和生物学的直接关系越来越紧密。例如,图论、运筹学、统计学、数学建模越来越多地直接应用在农林学科上,通过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实现农林经济的效益最优,寻求水稻、油菜等的理想株型,建立低成本、高效率、保护土壤生态、减少环境污染的数学模型,这些都要求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前,我校数学基础课课程体系过于刚性,固守数学课程的传统课程体系而缺乏创新,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应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选修课设置不够合理,远远不能适应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又缺少着眼于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数学类选修课,致使文科学生自然科学知识贫乏。实验环节也相对薄弱,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不强,感觉“学了不会用,有用的没有学”。为此,我们构建了“培养素质、传授知识、强化能力的数学课程体系”(图1),有数学基础课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两个模块。必修课模块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门课程。选修课分培养素质和强化能力两个层次,培养素质的课程开设有数学文化,面向没开数学必修课的文科类专业学生,培养其科学素质,促进文理融合;强化能力层次设置数学专题[微积分(提高)、线性代数(提高)、概率论(提高)]、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课程,面向数学兴趣浓厚的同学,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构建两个模式,助推课堂教学与教学研讨创新
(1)构建分类分层教学模式,有利于因需施教和因材施教。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地方农林院校逐步向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发展,专业涵盖了农学、林学、工学、文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等学科的绝大部分专业,但又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农林专业仍占主导地位,数学类课程虽然是农林院校绝大多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但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不一样,对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呈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另一方面,对各行业来讲,既需要能较快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型人才;也需要进行深入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的科学研究型人才,因此社会对人才的数学基础的要求各不相同。再者,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情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潜在能力等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朝着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循序渐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构建了分类分层组织教学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对数学课程的不同要求, 必修课按学科专业分类组织教学,把必修课分为A、B、C三类,各专业在教务处指导下选择某一类。根据学生不同,选修课分层组织教学,分为培养素质和强化能力两个层次。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有利于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发挥。
(2)以活动促教研的教学研讨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内容之一,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的教学基层组织教研意识淡薄,在一些教师的眼中,教研活动就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一项“任务”,甚至视教研活动为“负担”,缺乏开展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事实上,教研活动能有效地激活教学研究,引起教师个体之间的反思与共鸣,帮助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行为的转变。在实践中,我们举办有农学、生物学与数学教师共同参与的“农学、生物学中的数学”研讨活动,开阔数学教师的视野,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我们组织开展“让青春燃烧在课堂上”为主题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名师报告会、座谈会、集体备课、教研课、公开课、教学“大比武”和教学能手评选等系列活动,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逐步形成了教师乐于教研、团队勤于教研的良好氛围。教学研讨的开展,既为教师展示教学风采和相互学习搭建了一个沟通平台,也为教师成长和发展搭建了一个成长平台,使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3. 搭建三个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湖南农业大学为了有效推进本科课程建设与改革,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本科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课程建设的通知》和《湖南农业大学全面实施全日制本科课程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两个文件。按照文件要求,我们对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课程认真遴选了课程负责人,所有这些课程均建成了网络课程,每门课程均包含课程描述、课程规划、教学大纲、教学队伍、教材教参、教案讲义。多媒体课件等模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更为丰富,高等数学的精品视频录像,更是展示了我校数学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两门精品课程对其他课程的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延伸了课堂教学,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搭建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由于数学学科发展的日益形式化,传统数学教学越来越偏重形式,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离 “观察”和“实验”越来越远,其结果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普遍觉得“学了不会用,有用的没有学”。现代计算机科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量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的出现使得过去很多繁琐的数学计算变得轻而易举,很多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可以直观显示。因此高等农林院校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于是数学实验课程便应运而生。
湖南农业大学数学实验单独成课,设置为选修课。我们组建了科学计算实验室,自行设计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实验课预约系统,调整了数学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现代与经典相结合,基本理论与现代农业科学及工程相结合,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与渗透,精选联系实际的例题,如作物生长模型、农场规划等问题,注重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3)搭建学科竞赛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而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大学生数学竞赛,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第一,健全组织机构是搞好竞赛的保障,我们成立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竞赛工作小组组长,从教师中选拔部分年富力强的教师分别组成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竞赛两个指导小组,确保两项竞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第二,学生社团是这两项竞赛长期稳定发展的群众基础,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学校成立了数学建模协会和数学爱好者协会,以学科竞赛为平台,汇聚优秀学生,使竞赛永保生机与活力。第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源泉,两项竞赛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培训和参赛经验,建立健全了竞赛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一套从队员选拔、培训、实战训练、竞赛到奖励的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两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强化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和研究的兴趣,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数学基础课程是农林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数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林院校开展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 也是解决自身面临的突出问题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湖南农业大学非常重视数学教学与改革,鼓励广大数学工作者把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作为专业去建设、作为职业去发展、作为事业去追求。
参考文献:
[1] 张霞,陈秀.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9(8):29-30.
[2] 姜启源,谢金星. 一项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11,220(12):79-83.
[3] 杨孝平,刘德钦,米少君等. 本科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实践[J]. 大学数学,2003,19(6):27-31.
[4]李铁绳,刘新平. 文科专业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0):38-40.
[5]张从容.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3):39-40.
[6] 左卫兵,原胜利. 开设数学实验课的实践与认识[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1(2):111-112.
[7]王刚,陈涛,李晓惠等. 高等农林院校数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中国西部科技,2007(1):11-13.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农林院校数学类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和实践”(2010151)阶段性成果]
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开设这一门地方课程就是为了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地成长。通过学习,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材分析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门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而是由教师自己组织教学内容。现结合我校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围绕“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几方面进行教育。
三、教学目标
1、安全教育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煤气、溺水、疾病预防、地震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面对灾难,教会学生掌握应对灾难的自护、自救技能,了解防疫知识。安全自救,教会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国防教育
通过国防教育学习,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关国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母亲。母亲的安危,同每一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该热爱祖国,热爱母亲,为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做出贡献。通过国防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团结奋进,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尊、自爱、自主、自信、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品格。
3、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是培育学生民族精神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让学生认识了解56个民族,渗透“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从小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让民族团结的思想会在学生头脑中扎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想在学生中进一步得到落实,学生的品德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4、法制教育
让学生学会并把握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身安全防范;加强学生自我教育,遵守法律法规,初步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高尚的人生观、社会责任感,敢于同社会不良现象作斗争,成为合格的知法守法的小公民。
5、禁毒教育
让学生了解认识毒品的名称和种类,了解“预防毒品,拒绝毒品”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到吸毒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自觉做到“热爱生命,拒绝毒品”。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2、视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联系。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5、教会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6、开展国防教育“三个一”活动,即:每周唱一次国歌,每周升一次国旗,每周上一堂国防教育课。
7、从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民族歌舞、民族节庆、民族体育等)。利用五
一、国庆等节日,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
8、通过广播、板报、品德与生活课、晨会课、班队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传授,在各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里涵盖的法制教育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9、利用“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吸烟、吸毒对人、对己、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
全册教材分析:
《自然社会》二年级教材是依据教育厅颁布的《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编写的,共有26课,涉及《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内容纲要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体育与保健、法制教育、文史与人物、国防教育”等7个模块的内容。各个模块的课题安排大体如下:
心理健康教育:《告别小依赖》、《本领从哪里来》、《让朋友喜欢我》、《我从哪里来》;民道德教育:《文明小观众》、《说话要算话》、《好习惯的养成》;法制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校园里的红灯》、《人类的好朋友》、《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文史与人物:《江南神童骆宾王》、《少年周恩来》、《王羲之和王献之》、《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安全教育:《窗户和阳台》、《乘车不忘安全》、《在人多的地方》;《野外安全知多少》、《安全使用煤气》、《小物品麻烦》、《吃的安全》;体育与保健:《运动与比赛》、《擦伤、割破后怎么办》、;国防教育:《我爱人民解放军》;《我心中的英雄》。此外,还编有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活动。
教学总目标:
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 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 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措施:
1、依据课程标准,把握学习目标。在准确把握各个内容模块的要 求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
2、运用多种手段,突出学习效果。活动中要成分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体作用,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 方课程的内容看似多而杂,要求较高,但许多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 中所触及的,或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已有所了解的。因此,组织教学 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服务于活动。
3、发挥课程资源,拓展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对地方课程事实具有 支持性的人力、物力资源,如师资、活动场所、自然环境、社区文化 生活设施、各种公益活动、网络资源等,根据学校的地域文化特点和 学生实际对地方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删,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突出地 方特色。
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9.1—9.5
我们的风俗 2
9.8—9.12
窗户和阳台 3
9.15—9.19
一个都不能少
9.22—9.26
雏鹰争章活动(机动)5
9.29—10.3
告别小依赖 6
10.6—10.10
国庆放假
10.13—10.17
雏鹰争章活动(机动)8
10.20—10.24
乘车不忘安全 9
10.27—10.31
校园里的红灯 10 .3—11.7
11.10—11.14
11.17—11.21
11.24—11.28
12.1—12.5
12.8—12.12
12.15—12.19
12.22—12.26
12.29—1.2
1.5—1.9
1.12—1.16
在人多的地方
雏鹰争章活动(机动)好习惯的养成 野外安全知多少 文明小观众
雏鹰争章活动(机动)运动与比赛 江南神童骆宾王 说话要算话
摘要:从分析我国地方高校课程设计目前现状出发,针对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课程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电子专业 课程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需求的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关键要解决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然而目前的情形是,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的需求,动手能力地方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较差。基于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我校属刚升本科院校,属地方高校,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学生整体素质较重点高校有一定差距。我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设计教学在我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素质,形成职业岗位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1 现状分析
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以及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管理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该专业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特点一是口径宽,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二是相关学科的渗透与融合性强,既有硬件也有软件,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走向基层的工作岗位要求很快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必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然而受长期资金短缺和实验实习条件的限制,对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单从实验和毕业设计来说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课程设计的建设。
长期以来课程设计普遍存在几点不足:
其一,内容不合理,同一门课既不跟踪新技术发展变化又不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目标等因素多变,多年用一个题目
其二,设计题单调,几十个学生用同一个题目,抄袭现象严重,课程设计的效果不明显。
其三,教学模式单调,理论多而结合实际少。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程设计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各门学科一个综合性考察。课程实验与课程密切配合,目标单一明确,并有配套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指导书,而毕业设计持续时间长,各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题目。毕业设计不能代替课程设计,而课程设计则是对毕业设计起到补充作用。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内容选择专业综合性课设内容既要结合前修课程,以巩固教学内容,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新颖性,因此我们考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选择本专业成熟的、有特色、适合教学的科研项目作为课设内容。课程设计中以老师提供选题和鼓励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尝试在课程设计中内容上进行不同课程的交叉设置,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中以老师提供选题和鼓励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就是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在各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老师都要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而不想自主选题的学生可采用教师的题目。
教师的指导充分体现个别答疑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原则。在指导过程中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大组集中分析讨论的方法。老师在其中主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同时要善于发现一些个别错误,并采用个别答疑的方法及时纠正。这种共性和个性问题的结合,合理地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确定学生题目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题目要尽可能多地涵盖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对于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尽量涉及,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扩展。
2)难易适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等因素,题目设计不合理。题目太难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太简单又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3)实用性 提供实践平台供学生对比分析和试验,通过实践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的体会、理解, 有利于学生了解实际工程的特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发现抄袭者,可适当的给予扣分等处罚,从而避免偷懒和高分低能的出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导、检查、把关、和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导教师每半天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避免消极怠工情况的出现。教师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对于缺席三分之一以上者没有成绩。设计成绩完全依照每位同学在设计中的表现,与理论课成绩无关,使同学清楚大家都在相同的起跑线上,面临同样的机遇和挑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解决一项难题、达到研究目标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实验中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撰写报告,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
3 结语
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科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增强新本领。利用实验中心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设备、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人与物的最佳配置,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健,樊立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
[2]李婧,高雅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
[3]蒋业文,胡学骏.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1 以校园环境为依托注重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其中有许多知识与环境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 在备课时我们深挖教材, 找准教材与校园“绿色工程”建设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如:在讲初三《生态系统》时。我们先让学生分小组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尽自己所能认识校园中的生物并记录它们的生存环境和主要特点, 调查结果整理后供上课时讨论。这样, 学生不仅能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校园热爱的美好情感。在讲初一生物“绪论”时, 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各类植物并结合学校中梨树、柿子树、松树、月季、三叶草等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等诸方面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加深对学习生物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2 以校园为依托, 探究活动为载体, 搞好环保教育和实践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中学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强的诱惑力, 教学中我们创造性的将探究性学习与绿化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指导学生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各项实验内容。为此我们成立了植物观察记录、动物孵化饲养, 人体健康检查等多类兴趣小组, 并以兴趣小组为龙头, 以校园为依托, 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例如我们把梨树、银杏、樱花、木槿等安排到各植物生长探究小组管护, 责任到人, 要求小组成员, 从发芽、开花到结果, 以及树木各部分的变化进行详细观察, 写好观察记录。一个周期结束后, 交流观察论文, 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探究、实践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我们还组织学生采集制作植物标本, 并在宣传栏内展出, 在增添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激发了更多学生探究科学、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陶冶了学生爱劳动、爱自然、爱校园一草一木的美好情操。
3 设牌挂签, 人人了解绿化知识
根据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的要求, 我们引导学生对校园的主要植物设牌挂签, 以便学生观察植物形态特征, 生态环境和类群。挂牌上的内容主要有:
3.1 教学类:
如在雪松牌上这样写实:雪松, 裸子植物, 松科, 果实球果, 幼叶多白色, 远眺, 象覆盖着一层白雪。这样学生看后倍感亲切和实际。
3.2 联系实际类:
如银杏牌上写道:银杏, 裸子植物, 银杏科, 种子供药用, 食用, 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 树形美观, 叶具特色。
3.3 抓特征区别相似树种:
如女贞和冬青牌可这样写:女贞双子叶植物、木犀科、叶卵圆形, 对生;冬青双子叶植物、冬青科、叶长椭圆形, 互生;又如圆柏与刺柏牌上可这样写:圆柏, 裸子植物, 柏科, 叶有鳞形和刺形两种;刺柏, 裸子植物, 柏科, 叶全为刺形。
3.4 实用技术类:
如月季牌写着:月季花、双子叶、蔷薇科, 可用分株压条、扦插, 嫁接等方法繁殖。
这样, 对校园植物挂牌设签, 展示它们的名称, 科属及特征, 对学生认识植物, 理解教材内容, 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 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环境的意识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踏入学校,每个孩子对小学生活都充满向往,充满期待。因此,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年级学生的学生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这是他们年龄特征中优势的一面。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课堂爱做小动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说话随便等,也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共同特点,对学习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还没有接触拼音,识字量极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愿意听别人读书而自己不愿读书,由于惰性和以前幼儿教育没有学习任务的惯性,很多学生不愿背诵,另外,独生子女家庭决定了孩子的家庭中心地位,许多孩子不同程度的具有唯我独尊、任性、娇气、不会合作沟通、心理比较脆弱,安全自护意识相对缺乏,体育锻炼的意志力不够等问题。生活自理能力更是具有很大的差距。
二、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以上对学生的分析,本学期一年级地方课程主要安排两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安全教育。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一)传统文化版块
1.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传统文化》第一册的前半内容。2.教学内容分析:《传统文化》是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教材基本呈现形式:“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3、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4.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二)安全教育版块
(1)教学内容:使用地方课程《安全教育》教师用书,本学期主要学习第一单元“交通安全要牢记”和第二单元“课间10分钟,安全才轻松”。共安排7课时内容。(2)教学目标
总目标:通过学习,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护的素养和能力。学期目标:
A.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行走、乘车的交通安全常识;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常用报警、救助电话,会使用120、122等救助电话;引导嘘声树立安全意识、遵化搜交通规则。
B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与同学友好、安全相处,不打架、不做危险游戏;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学校中的规则和秩序,保证活动与游戏安全;引导学生避免活动和游戏中的侥幸、逞强心里,初步形成防止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3)教材分析
本套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的如干问题揉和在一起,作为一个序列出现,一年级教材中选出了4个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四个专题,设计挂图,给予明确的安全引导。在设计上体现了科学指导与、知识阅读性、感悟体验性的有机结合,以现实生活为载体,以典型案例为引领,以基于问题德应对和预防为事件策略,以直接对话为沟通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安全技能与方法,使其终生受益。
在具体课时好学生学习活动空间安排上,为教师留有利用课堂完成指导性任务的必要空间,可以视信息量、安全教育活动范围做适当调节、控制。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学一篇古文古诗,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学生自读的时候,我会把古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针对部分学生识字量较少,不能顺利读下来的情况,也为了使得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会找出一部分难认的词语或者生字教学生读。等学生能正确认读没有拼音的古文后,再放开手让学生读熟。对于难读的内容,我采取分节奏教读、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能熟练朗读。
二、说
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据文章特点带领学生对古文内容做简单理解。有的文章,我会把文后的解释读一遍,再让学生自己想想懂了什么意思;有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比如,学习《大林寺桃花》一诗,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明白了哪一句,好几个学生说的很准确。可见,在自读自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三、背
【五年级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5.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05-25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备课教案07-05
小学五年级 地方课程之传统文化 教案07-21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10-19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10-30
八年级地方课程教案12-14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新05-26
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11-25
小学地方课程活动计划09-25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