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通用12篇)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篇1

根据高频电子电路在电子行业的基础作用和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本文作者结合本校<高频电子电路>的教学现状和自身教学的`经验与体会,介绍了本课程在教学形式、内容、方法上进行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实践证明,新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 者:黄成玉 赵立永 马红梅 薛伟宁  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北京,东燕郊,10160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6)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频电子电路》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篇2

1 课程设计改革

本文根据电子信息类学生毕业后面对实际工作岗位以及相应岗位必须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 结合学生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以无线通信系统收发信机组装与设计作为项目训练载体, 对高频电子线路做了如下设计。

1.1 学生面对的实际工作岗位

电子电子产品设计测试工程师、生产管理员和电子产品检测维修员等。

1.2 相应岗位要完成的任务

电子产品设计测试工程师的任务有提出产品技术指标和电路框图;整机单元电路试验与调试;设计工装设备。生产管理员的任务有制定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指标;制定产品出厂检验规程;生产过程品质管理。电子产品检测维修员的任务有找到产品故障并进行维修;进行产品的各项指标测试;记录检测、维修结果。

1.3 课程设计流程

一共五个流程, 分别为振荡器的设计;倍频器和混频器的设计;调制、解调电路的设计;放大器电路的设计;反馈控制电路的设计。

2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本文紧密结合实际, 根据岗位、任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改革, 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入手, 采用了任务式教学、multisim实验仿真和学生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1 任务式的教学

联系课程知识点, 每个流程设置2~3个子任务, 过程采用教师讲授, 示范, 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讨论, 完成任务;教师答疑, 点评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流程一可以设置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设计;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设计和改进型振荡器的设计三个子任务。

2.2 multisim实验仿真

对任务中涉及到的设计项目, 先画电路图, 然后采用multisim10.0实验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 如二极管包络检波器的仿真原理图如图1。

2.3 学生综合实训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 考虑到高频电子线路的实际应用, 采用调幅调频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作为学生综合实训项目。整个实训任务分三部分: (1)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CD1691CB各引脚的作用;插件, 焊接, 装配。 (2) 调试电路并用示波器观察电路波形, 检测振荡频率及输出信号幅度。其中调试分AM、FM;音量;AM频率覆盖和灵敏度FM频率覆盖和灵敏度四部分。 (3) 测试评分, 考核分焊接, 整机, 收台, 考勤, 实训报告五部分。通过学生综合实训, 有效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克服了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的畏难心理,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 结语

本文根据高频电子线路理论知识多实践性强的特点, 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两方面对高频电子线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将任务式教学, multisim实验仿真和学生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际教学表明, 该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的学习兴趣, 本文根据高频电子线路的特点,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以及综合实训对高频电子线路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提出了将任务式教学, multisim实验仿真和学生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综合实训,任务式教学,multisim仿真

参考文献

[1]王长龙, 马晓琳, 刘兵“.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CEPE, 2010 (25) :114-115.

[2]张宁, 辛修芳.Multisim在高频电路实验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 2010 (13) :4 8-5 0.

高频电路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3

摘要:针对高频电路实验干扰大,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总体兴趣不大等问题,根据多年来的高频实验教学经验,介绍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兴趣,改进高频电路实验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频电路;实验兴趣;创新

作者简介:徐善永(1983-),男,安徽淮南人,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助教;黄友锐(1971-),男,安徽淮南人,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安徽?淮南?23200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90-01

高频电路是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讲述模拟高频信号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分析方法。特别对通信专业,为后来学习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具有重要作用。[1]高频电路实验课是高频电路理论课的辅助课程,实验内容主要包括调谐放大器实验,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LC电容反馈式放大器实验,晶体振荡器实验,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实验,集成锁相环及频率解调器实验等。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理论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高频电路因为受到分布电容、引线电感等分布参数的影响,高频电路实验干扰大,现象不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高频电路的原理和特性掌握不够好。

一、高频电路实验教学的特点

高频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的延伸,其最大特点是电路元器件的工作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此对电路的分析和研究也复杂得多,因此,高频电路实验教学有如下特征:(1)在高频的条件下,电路的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都发生了变化。即使做实验用的导线,因肌肤效应,导线的电阻和电感量也会随着频率变化。[2]所以受电路参数的影响,使高频电路实验比较复杂,实验现象不稳定。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导线的长短或元件位置的改变都可能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2)实验设备繁多,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有难度。高频电路实验所用仪器有高频信号发生器、扫频仪器、失真度测试仪、高频毫伏表等仪器。因高频仪表对于使用的环境要求很严格,但在实验室的环境中,仪器的稳定性大为下降,实验现象不稳定,所以学生感到实验仪器很难用,影响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因实验教学的学时有限,一般一周只安排一次实验课程,所以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周的时间,对于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已经淡忘。(3)高频电路实验教学的模式单一,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的、验证性的电路,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和开发性的实验内容。

二、高频电路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应用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爱实验,敢实验。在高频电路实验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但由于高频电路实验教学的特点,学生在做实验时感到一定的难度,出现了畏难情绪。基于此,为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在高频电路实验教学的第一个实验前,为学生演示实际的高频电路装置。如:小型调频发射和接收系统、收音机等装置,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参与进来。让学生对高频电路装置有了直观的感受后,然后根据高频电路装置的原理图进行分解,引入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就觉得容易理解,引起兴趣。[3]

2.优化实验项目

目前,高频电路实验项目开设的比较单板,创新性实验开设较少,学生只是按照学习机上的固定实验电路,按步骤进行的验证性实验,实验缺乏创新性。实验教学要和理论教学相互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要发扬“以人为本、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激发创意精神”的教学理念。除了学生必做的基础性实验以外,一定要有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与各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与科研项目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

(1)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改进硬件电路。高频电路实验课所使用的设备比较多,所用设备都比较复杂,学生在短时间里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应用,对实验的进度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由于实验课程的不连贯性,等一次实验课程结束,再等下一次实验课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实验已经忘的差不多了,针对这个问题,在实验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做出相应调整,安排专门的一次实验课程来认识和熟悉实验仪器,并在每次实验课程开始时在对本次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再次进行说明,使学生能更好的熟悉实验仪器的实验。

针对高频电路实验的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强调测试的方式和方法,由于高频电路受到分布电容、引线电感、高频辐射等的影响,实验的稳定性能差、实验结果误差大,而且在实验室的环境下,各种仪器之间的电磁干扰无法避免。为了减少误差,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电路原理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必须要学会进行实验误差分析,提高实验能力。对于硬件电路的改进,主要是减小高频电路的分布电容、引线电感等的影响。特别是在实验过程中电路引线的使用,要尽量的缩短长度,增加截面积。在连线时,尽量较小平行间的引线长度,增加引线间的距离,以减小引线间的互感和分布电容。

(2)与科研、设计大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频实验教学项目除了必要的基础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要加强综合性、设计性。与科研和设计大赛相结合,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以设计大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大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引进仿真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往的高频电路实验都是围绕在厂家生产的高频电路实验箱来完成的,这种实验模式学生动手操作很少,实验的拓展性差,大部分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 电路仿真软件日益完善,如:SystemView,Matlab 和 LabVIEW 等仿真软件正日益融入许多经典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软件仿真实验内容灵活、设计性强,既与基本理论相互补充,又能与硬件实验相互弥补。[4]将仿真系统应用于高频电路实验教学, 可以克服教学内容和仪器仪表的局限, 使实验更加灵活, 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证明,引入计算机仿真系统,实验教学效果非常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易于理解难懂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5]高频电路实验教学的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高频电路知识整体性的把握,通过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做出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宝田.高频电路元件的特性分析及选用[J].电子制作,1997,(1).

[3]黄扬帆,甘平,刘晓,等.高频电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0(7):285-287

[4]于海勋,郑长明.高频电路实验与仿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王海波,孙青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28):174-176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篇4

摘 要:基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了“电工电子技术”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有效解决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与学的矛盾,是适合高职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电工电子;项目式;一体化

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不同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由于教学的“项目式”和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使得教学的内容与项目化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教学的过程与完成工作项目任务结合起来,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做的合一[1]。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强调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的一致性,强调了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中有效作用充分发挥的一致性。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工电子技术”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教学通常是一种阶段式的教学。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缴械,首先讲授理论内容,然后安排相应的实践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分列了专业课与实践课之间的联系性,同时导致前后知识出现脱节现象,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互脱钩,进一步弱化了教学效果[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程,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比较薄弱,难以实现学与做的融合。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摸不到实物,不能亲自进行动手操作,使得理论课变得更加抽象,在实践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规定的方案和步骤进行操作,进而丧失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方式教学

(1)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安排教学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课程标准为组织实施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好前提准备。课程标准作为一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需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将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项目,在理论、技能方面,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要求。

(2)项目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

在综合素质要求方面,“教、学、做”式的项目式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对任课教师会更高,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具备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驾驭课题,组织教学,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项目式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采用下厂锻炼、参加技能培训等方式,学校进一步帮助教师提高动手能力,借助“工学结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市场的用人要求,进而结合用工要求组织安排教学[3]。

(3)设计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

在实现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富有特色的教学过程是关键。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项目的提出与设计。围绕某一典型岗位,引出课题,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对整个项目进行设计。②项目的论证与实施。深入的分析项目,并设计流程,归纳总结项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等,同事制定应急处理方案,从而操作实践开始练习。③项目的分析与总结。通过总结分析,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方案。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掌握操作技巧[4]。

(4)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机制

借助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组织开展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时,需要采取措施,确保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同步性,通过交替进行讲解与实际操作两个环节,使得学生能够现学现用,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的模式进行教学,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抛弃传统的单一式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考核评价。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效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讲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呆板枯燥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彻底改变,从根本上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意识、综合能力,为实现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只是电工电子教学团队在推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进行的有益尝试,其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不断研究、探讨和解决。例如,对应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训室建设与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学生考核机制的有效形成,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材的建设等等。

参考文献: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篇5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佚名 更新:2009-9-4 阅读:652次 关键词: 新课标 创新教育 探索与实践

[摘要]精心设计的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课题、新内容中去,为上好本堂课打下基础。而创新教学能捕捉课堂锲机、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拓展思维,发展 能力。创新是 教育 发展的根本,是培养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教育时代。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以学生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

在新课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学习贵在创新,老师的责任就在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健全的个性。而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面对新课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要创新,就必须课堂创新。笔者就新课程下的 历史 与社会创新教育谈一些浅见。

一、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有创意、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结合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有步骤地开展创新,让学生开发思维,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如在上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课《 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时,首先提问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国外知名品牌有哪些?”[如有NIKE(耐克)、ADIDAS(阿迪达斯)运动服装;T0SHIBA(东芝)、SONY(索尼)、SAMSUNG(三星)电器;McDonald’s(麦当劳)、KFC(肯德基)快餐;MERCEDES-BENZ(奔驰)、TOYOTA丰田汽车;IBM、DELL(戴尔)电脑等等。]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家知道这些国外品牌为什么会来到我们身边呢?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市场,追根溯源要归功于整体世界的形成。又如上八年级《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 工业 文明》,教师课前悬挂 中国 政区图,可让学生说出自己最远到过哪个地方,乘汽车还是乘火车、乘飞机,需要几天行程。也可让学生指出自己在国内距离最远的亲戚朋友住在哪里,从家乡坐火车或坐飞机多久可以到达那里。然后让学生量出图上直线距离,按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计算 一下,如以步行日行80里的速度,需要多少天才能到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工业文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感染熏陶的目的。

二、营造学习氛围,点燃创新之火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必须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是学生的朋友,不要觉得高高在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才能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以求得解决问题和深化认识。教学观念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达成目标。通过师生及生生的活动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的广泛性(发散性)和深刻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探索,使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激发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火花,在活动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同时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应该是课堂教学实践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如上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在古代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在今天,我们能不能不与外面的世界交往、联系,只靠自己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因为今天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由此导入新课。又如上八年级《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师可引用一个观点,航海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而西方各国在哥伦布和麦哲伦“地理大发现”后迅速向全球扩张。欧洲紧紧抓住这次机遇,第一次领先于东方。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样就改变了过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被动局面,形成师生互动、生生有问的良好局面,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善于创新思维的意识。

三、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创新实践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正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的情绪。学生一进入情境,就会与画面、老师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创设出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情景中去观察、去分析和去发现,达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目的。如上八年级第七单元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放映电影《中华儿女》的主题歌相关影片,引导学生齐唱国歌,提问:“国歌原先叫《义勇军进行曲》,它是什么时候由谁创作的?歌中所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说这个时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原是电影《中华儿女》的主题歌。当时华北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 中国 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以此导入新课。影片导入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又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教育。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篇6

1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高校电子信息类学生在学习高频电子线路的过程中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 是高校学生在本科学习中一次熟悉实验流程的基础训练, 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同时, 在课程设计中也能锻炼学生们的协作精神。在该课程实践的过程中, 极个别小组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课程任务要求, 经过研究主要存在四个原因:一是有些课程设计所需原件较多, 同学们对有些器件不够熟悉导致实验无法进行, 必须寻找更可靠的设计方案;二是有些同学不能合理的分配时间, 存在“前松后紧”的现象, 令整个设计小组的进度受阻;三是小组内交流程度不够, 许多设备的参数设置不能匹配, 导致整个系统无法兼容;四是在最后调试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小组交流不够及时, 不能协商出好的解决方法。综合上述四个原因, 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 必须提高同学们之间交流的频率, 培养协作精神, 并能从合作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响应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号召, 使同学们在今后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必须使学生们集各种优势于一身。首先要具备实践意识,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以实际为本;其次要加强合作意识, 任何大项目的完成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 只有在众人的努力下, 结果才会更准确;最后要培养管理的能力, 一个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要看管理的科学性, 合理的管理制度往往能事半功倍。

2课程设计对高频电子线路教学的探索

实践开放的个性化实验教学模式, 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多的看中实践能力, 而不是过去的实验项目, 为了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能力知识体系, 将培养学生需要完成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若干个知识点进行拆分, 同时提供远多于实践学时要求的实验项目为学生设计, 每个项目中包含着代表基础型、提高型、挑战型等不同程度层次的多个知识点。一般情况下, 实验项目包含的知识点越多, 则体现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在实验考核中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完成情况, 因此学生不必完成那些固定僵化、一成不变的实验项目, 但是整个实验体系所要求的关于实践能力知识点的训练是学生必须要完成的, 这样可以避免“一无所知进实验室”和“老师手把手做实验”等现象。对于能力不同和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可以较好的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使他们可以依据对自己的定位, 自行选择对设计专业实验结构的参与, 实现实验结构的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本文提出的开放性自主实验模式, 不仅为学生可以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更重要的是在参与设计实验结构的过程中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全面性综合性的认识专业实践能力。

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3.1基于Protel DXP或Altium Designer等软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Protel DXP电路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微机版电子电路辅助设计软件。使用Protel DXP辅助教学的过程主要在课下完成, 学生通过对高频电路的分析、估算、电路图制作和PCB板图制作等环节的学习。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熟悉小型产品设计的流程和基本方法。

3.2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辅助教学。东北电力大学搭建了数字化教学平台, 其中高频电子线路作为校级精品课程位列其中。在该教学平台上, 主要由电子教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PPT以及课程录像等模块组成。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 教师可在讨论板块上可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 及时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作业要求实时上传, 让学生按时完成对应课程内容的测试题, 及时了解学生对阶段性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4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案例

4.1设计完成系统结构框架图。通过构建框架图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设计能力, 为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或者将来实际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系统结构框架图的设计, 学生可以增强一定的自学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4.2设计PCB电路板。此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通过电路原理图的封装设计, 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技巧。

4.3硬件电路的搭建与调试。本环节可以通过硬件电路的搭建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最终通过对硬件的调试完成整个电路的设计, 由实验结果分析判断设计的性能与效果。

结束语

高频电子线路作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及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其课程设计不仅检验学生对已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作者长期在一线教学实践过程中, 对高频电子线路配套的课程设计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提高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邓忠惠.结合电子设计竞赛促进《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改革[J].高校理科研究, 2010 (30) .

[2]孙雷明, 秦连铭.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浅析[J].办公自动化, 2010 (14) .

[3]陆静霞, 李林, 邹春富.基于仿真软件的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优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05:50-54+59.

[4]石博雅.《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7:136-137.

[5]谢晶.《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05:62-63.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篇7

【关键词】分散式 交叉 个性化 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31-02

作为专业课程的一环,实训课程既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总体实践,又是对学生们使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总体检验。实训课程在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形成相关的职业态度和素养。因此加强实训课程的实施与改革、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科建设中的重点。

一、实训课程现状分析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内容是学习高频信号处理电路的原理、结构和实际应用,学习内容主要应用于无线电收发领域,而对应的课程实训目的则是强化理论概念、提高感性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高频电子线路》实训内容主要以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简单的无线遥控、通信类应用电路为主。当前《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及实训的安排依然是以时间集中的、在理论课程结束数周后进行的、在期末集中2-3周进行实训的分散式的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为主流,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对教学不利的方面,如:

1.分散式教学,学生难以即学即用

分散式教学模式虽然能将实训的时间集中于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完成以便于教师进行管理,但是,这样会使得学生无法在理论知识学习的时候及时理解课程知识的应用,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同时由于学生进行实训时已经是结束理论学习的数周以后,长时间不接触的知识点所导致的遗忘使得学生实训设计制作的难度增加、时间延长、课题实物制作的成功率降低,增加了学生的挫折感。对于《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训而言,因为实训要求的电路复杂,验证困难,在集中安排实训时间的情况下由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的电路一次成功率非常低。

2.实训基地及设备的时效利用不均

由于采用分散式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及其设备就会出现较长时间的闲置,使校方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建设的实训基地、实训仪器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在实训课程的2-3周内则被学生集中的、频繁的超负荷使用,呈现出教学资源短暂性不足,也会使器材的损坏率上升,提高了基地和设备的维护成本。同时,短时间内突击制作出来的作品,故障率高且使用寿命短,不但无法重复使用,制作产生的残次品的处理也成为实训基地头疼的问题。

3.实训课题难以取得实践性能与制作难度间的平衡

对于《高频电子线路》这样的涉及通信、电子类专业能力的实训科目而言,设计制作一个成品,需要经过电路设计、电路板制作、电路组装、性能调试等步骤,如果电路部分出现问题,还需要进行问题查找和对设计制作进行改进,而这些步骤可能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还需要重复多次。对于学生而言,集中在2-3周内完成实训任务时间是非常紧迫的,由此也导致了实训课题的选择困难。如果选择的实训课题贴近实际应用的电路,设计制作的难度将会提高,学生在短时间内赶工制作的作品成功率将会降低,有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如果选择简单课题进行实训,虽然会使学生的成功率增加,但简单的制作无法贴近当今已然越来越复杂的实际应用电路,学生常会自感制作的只是“玩具”,而无法在制作过程中将自身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也无法了解、接触专业的前沿知识,导致实训教学的效果降低。

二、改革策略探讨

1.理论与实训课交叉整合

缩短理论与实训课的时间间隔、延长实训时间、理论教学与实训交叉同步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用实训实操巩固,践行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交叉过程。整个实训在课时数不增加的前提下连续制作时间更长,学生可以更充分、更灵活的支配课内外时间进行课题研讨及设计制作,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作品的测试和改进,同时制作时间的延长可以减少实训基地及仪器设备的闲置时间,避免仪器设备短期内超负荷使用的时效利用不均问题,减少器材的损坏率。

2.实训教学多层次个性化

将《高频电子线路》的实训课程内容分成多个层次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基础部分是进行无线信号收发电路的制作,但更实用化、细致化,如自制小型收音机、无线门铃等,在制作时可根据知识掌握程度选择使用分立元件或是模块部件;在此之上仍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使用一些后续课程会接触到的、更贴近专业应用的实例进行制作,如维护机器人遥控系统、制作无线网络通信收发模块等;更高层次的则可自行组成小组或由院、系组成工作室进行专题学习研究。如此,形成一套立体的学习架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位置进行个性化学习研究。同时,在实训的设计制作中鼓励或要求学生掌握并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将电路的仿真运行步骤纳入制作的过程之中,既可扩展知识面、掌握新技能又可以快速有效的判断设计的合理性,增加制作的成功率,通过仿真电路的测试与调整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建立综合性实训基地

《高频电子线路》实训制作的内容可大致分为发射机和接收机两种,实训基地应适时更新、配置足量的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如无线频谱仪、高频无线信号源等。建立综合实训基地,配备较先进的、综合性能较强的仪器设备以满足不同课程的需要,有效减少空置率,以较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将每一批实训制作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作品保留下来,作为课程范例和实例教具,建立展示柜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束语

将理论课与实训课科学的整合,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实施多层次、个性化的实训方案,加强实训设备仪器的投入及更新,建立综合实训基地等措施可提高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可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设计制作更贴近现代最新技术,提高设计制作的质量,使实训课程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艳东.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J].教育论坛,2015(30).

[2] 翟志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6).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篇8

3解决方案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呢?下面本文将针对性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教学创新方案,分别从四个角度加以分析。第一,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中重视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主动参与讨论、自学,把“满堂灌”变成学生主动接受知识[1],可以在教学中,针对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游戏教学、角色互换等多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互动。如,将游戏引入课堂,结合讲授内容,设计课堂小游戏,例如在教授客户关系管理时,为让学生加深对客户关系管理重要性的理解,可以设计“模仿客户”小游戏,这样的新颖教学方式必将使得学生积极反馈,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角色互换,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安排学生分组通过自学掌握知识再在课堂上讲授、演示,这一方面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第二,转变教学观念[2]。针对传统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可以结合课后实践、课上案例讨论、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予以解决。课后实践可以使学生能够更系统、更深刻地掌握每一章节的知识;而课上案例可以开拓学生眼界,横向比较社会上各企业的真实状况,了解相关知识;课程设计环节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这样,点、线、面相结合,必将有助于学生更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第三,针对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更新过慢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予以解决。一是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力量,要不断拓展知识、更新知识,这样才能将最新的知识带到课堂。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和质量的保障[3]。二是引导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利用多种途径拓宽知识面、摄取更新的知识。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培养真正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第四,针对各门课程知识衔接上的问题,也要从两点予以解决。一是在课程的设置上要考虑知识的衔接性,教材的选取上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整体脉络;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掌握和了解多种不同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成为知识先进、有广度的高素质人才。

4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必将给电子商务专业带来新的发展。课程建设是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中心,也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时间短,而网络经济所带来的爆炸式信息更新速度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必须跟得上时代、跟得上潮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真正培养随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的展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将在现有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更加完善,走出知识和实验并重,理论和实践并举的教学新路,必将对培养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带来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毅.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改革.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8(3):93-96

[2]李钢伟.“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7:54-55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篇9

关键词: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教学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商产业的出现孕育而出的一项年轻的专业,本专业是多学科交叉且具有极强实践性的一个专业,所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学术知识的同时,让自身所学更具实践性,更贴近社会需求,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个性的社会性人才,其本身具有特别的创新、创造及实践特性。教育部明确肯定了高校生在校自主创业,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与鼓励。这也是我国教育从单纯的理论中脱离出来,开始尝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一步。高校教育的重点除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储备外,还要建立高校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这就要求各大高校要在学校内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学生提供模拟创业平台,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尝试创新创业,总结创业失败的经验,为高校学生在毕业后步入社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教育实践的验证,所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不能缺少实践教学,也就是说,在高校教育建立学生创新思想、创新意识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业实践,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让创新创业的课程教学在实践活动中更为生动细化,让高校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个人能力、投资眼光以及在实践中锻炼与这些能力相对应的情商、逆商,让高校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可以勇于面对将要经受的挫折,同时,可以于细微之处进行创新创意,最终为企业和自己带来相应的各种利益,实现自我价值。

二、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全国高校中的新兴专业,有其特定的特殊性,其专业是由多种学科交叉而成并且更重视其实践能力的专业。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因其专业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性决定着,这一专业很难适应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育,教学中只是单纯的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照本宣科,教材一成不变,教学结束后的社会实践敷衍了事,仅仅是一个过场,缺乏理论融合,无法发现学生短板和教学问题,仅仅是分数组成的一部分。高校电子商务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时注意新技术、新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并且需要教师主动收集大量实践案例,充实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让电子商务专业真正的落到实处。

现阶段来看,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学科本身涉及内容又较为广泛,导致电子商务学科专业教师储备不足,大部分教师是从计算机专业或管理、经济类专业调派而来,教师无法将商务类的专业理论与网络电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更不用说,实践过程中,详细指导学生总结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而且,现行的电子商务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很多学科只是单纯的将技术与商务进行了堆砌,缺乏实践案例对理论的支持,学生的学习依旧停留在理论阶段,无法在实践中运用自如。这些原因都导致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困难重重。但是,我国电子科技的日新月异又不断要求电子商务实践紧跟时代步伐,所以说,如果学生无法将实践融入理论学习当中,将使得本专业毕业生无法适应毕业后的工作,让此类专业的设置形同鸡肋,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电商人才不断扩大的缺口,不利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本身并不能单纯的归纳为计算机或市场营销类专业中,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交叉性专业,专业的重点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重视理论教育,尝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学生才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怕挫折,进行创新。

三、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节节攀升,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对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学科而言,更是如此。电商行业由于技术更新较快,对人才的需求量更大,所以,高校要培养适合现在电商行业发展的高校人才,就必须将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来抓。将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到电子商务专业中去。不仅如此,电子商务本身也要求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只有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校毕业生,才能更快地在飞速发展的电商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电子商务专业方向,涉及面由于其专业特性而显得较为广泛,有商务方向、技术方向、管理方向等等,所以对于毕业生来说,如何更快的在本行业内找准自己的定位,依赖于高校教育中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四、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中去,从而构建出一个适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的教学体系是学校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学校要组建相对专业的`教师队伍,本专业队伍中的教师必须一专多能,对各个相关的学科领域均有涉及,可以在学术理论上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比如,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类的教师对互联网也该有相应的了解,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师对市场营销体系也该有所涉猎等,只有教师先将各个学科的内容交叉融合起来,找到专业教授的重点,才能引领学生对本专业相关课程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一个更好的定位。其次,学校要积极的给本专业学生提供创业平台。比如,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邀请国内高校及企业负责人给予一定的评价指导,对于获奖者创意,给予一定的经营支持等。当地政府也可以积极发展高校毕业生创业产业园,开展创新教育的同时,扶持有潜力的创业学生逐步将企业做成熟,成为创新创业的带头案例。或者定期邀请成功企业进行校园宣讲,让理论教育在现实案例中更为丰满,鼓励学生在宣讲会上进行积极讨论,提出问题,与企业负责人共同解决,让实践问题更好的在成功实践的范例中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学校内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也要尽快完善,高校不但要发展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更要以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为基础,将部分创业企业作为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不仅要成功的案例,更要多植入失败的案例,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有所感想,进行二次创新,最终使得学生从失败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第三,高校电子商务实践要做到校企联合,让学生真正的走入电子商务企业中实践,在实践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加强与升华。

学校可以与本地成熟电商企业签订协议,安排假期学生进行实习教育,在企业中拓宽知识面,增强对本专业相关理论的认识。在实习期间,表现优异者,可与电商平台直接签订就业协议,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让学生乐于进行社会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发挥自己创业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式,电子商务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的特性更需要创新创业精神的支持。高校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对电子商务专业理论有一个更明晰的认识,才能准确的定位好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不惧挫折,积极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终摸索出适宜自身发展的创新创业方向。

参考文献:

[1]乔阳,马洪娟.基于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电子商务,2015(04):56-57+92.

[2]刘洋,王治,邱春艳.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三创”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7(01):420-421.

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改革与实践 篇10

【摘要】针对电子制造工艺课程的特殊性,重新调整和设计了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子制造工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52-02

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是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校的宜伦学院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电子制造工艺的特殊性

电子制造工艺是一门与实际紧密贴合的课程,强化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电子工艺的工艺流程包括设计、试验、装配、焊接、调整、检验等。现代电子制造工艺可以通过对各种器件进行数学建模,并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仿真来进行简化,解决传统设计和调试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制造工艺课程通常开设时段较早,同时课程课时有限,通常在16学时,相关专业课程未学习,因此有必要对电子制造工艺教学进行改革,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以电子基本工艺知识和有关设计要求为基础,联系电子行业发展,以现代先进电子工艺技术为主导;结合目前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的发展要求,即小型化、集成化、功能化、绿色制造、可靠性、电磁兼容测试等要求,同时结合学校实训中心现有设备,课程设置上包括电子制造工艺基础理论、电子产品设计、PCB制板、SMT表面贴装、直插件焊装、电磁兼容测试等环节。

2.以典型的电子工艺实训案例为线索贯穿整个授课内容,以典型产品为例进行授课,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电子产品从设计到制作的完整流程,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与学生培养计划中的课程紧密结合,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课程选择了两个典型的电子产品。

电子功放,电子制造工艺课程与电子分析课程内容相结合,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电子分析理论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理解,避免了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授课中学生走马观花的现象,同时可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

单片机开发板与学生下一学期学习的《单片机原理》课程内容相结合,本次学生的作品可以作为后期课程的实验装置,为下学期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电子制造工艺课程的授课内容以电子功放和单片机开发板为主线,介绍相关先进技术和工艺,从产品的设计开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分析思考查阅资料,到动手制作、焊接,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了解先进的测试方法和原理,最后完善作品,完成课程论文。

图1 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在电子制造工艺课程中,利用现有的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如电磁干扰扫描系统、辐射电磁场抗扰性试验系统、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测试系统等,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的发展,电子产品的高频化和微型化的发展,对电子产品的抗扰性能、敏感性能测试及谐波分析重要性,电磁干扰和电磁污染的危害,并了解相关电磁兼容标准。同时,通过该环节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设计中应关注和避免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设计。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电子制造工艺课程的特殊性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授课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课堂下需要完成大量的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知识点,通过邮件或增加课后答疑时间的方式与老师交流,共同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分组激起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课下自学解决课时不足问题,并通过课上任务下达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很好的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使课堂氛围更为轻松,这种授课方式是对学生的一个挑战,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课后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每一次的任务。

在授课教师团队的组织中,针对不同环节选择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确保每个环节的授课质量,并通过典型产品,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

在课程考核上,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尽可能发挥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既考察掌握的知识点,同时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动手能力。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及作品成绩。学生答辩时通过报告、制作PPT、作品进行展示,同时明确各自在项目工作中承担和完成任务的比例, 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充分参与小组的工作,避免出现小组中仅有小部分人完成任务,而大部分同学走马观花的现象。

四、总结

通过电子制造工艺课程从授课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很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课程中鼓励学生创新设计,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允许学生出错并在错误中加深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能真正深入研究,做到动脑探索和正动手实干的很好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勇.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农机,2012,39(11).

[2]张祖林,吕刚,胡进德.电子产品制造工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王平珍.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邢台学院学报,2012,27(3).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篇11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与通信等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研究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分析方法, 掌握通信系统中各个主要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实现电路, 对所涉及的各种分析电路基本技术以及模块性能指标有清晰的概念, 并熟练掌握其分析方法, 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工程性。课程起源于对无线电发送与接收设备的分析与学习, 课程内容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学难懂, 不好掌握。笔者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工作, 根据教学体会对具体教学过程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1 课程背景

最近20年来, 世界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20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是调幅调频系统, 从90年代开始,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从第一代模拟系统迅速发展到数字通信系统2G GSM, 3G CDMA, 直至今日的4G LTE, 现在产业界和科研界正在研发下一代5G通信技术, 预计五到十年后将投入商用。并且, 随着无线局域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基于Wi Fi IEEE 802.11bgn、蓝牙、Zig Bee (紫蜂协议) 等通信协议的产品市场也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随着无人机市场的兴起, 无人机遥控通信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表1给出了各种技术的基本技术特征, 从表中可以看出, 现在的主流通信系统已经从模拟调制转变为数字调制, 工作频段远高于调频调幅, 带宽、调制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 而课堂教学内容必然要反映技术与市场的变化。

自从1978年确定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以来, 经过多次修订, 目前高频课程主要讲授主要是调幅与调频通信电路系统, 以及系统各个功能模块, 如高频功放电路、混频电路、选频网络等。与目前社会主流技术相比已经有一定差距。经调查发现, 十年前的学生还使用调频收音机接收校园电台的节目或用于英语听力学习, 但现在的学生熟悉电脑、手机、Wi Fi, 学英语时用电脑, 很少收听调幅调频电台, 甚至很多学生在家庭从小到大根本没有接触过收音机。课堂上讲授调频调幅收音机的具体应用时, 学生往往没有一个具体的感受, 课堂知识的接受效率比较低。

2 教学内容改进

对课程教学内容有必要做一些取舍, 以便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首先, 国内的常用教材对无线电发展历史仅仅在前言中做了简单说明。笔者认为, 对于无线电历史做详细并有趣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消除对这门课的畏惧感。因此在刚开始这门课时给学生回顾了无线电发展历史, 尤其是发展过程中各种有趣的历史事件, 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致并明显减小了他们学习的畏难情绪。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的重点从各种具体电路性能分析转换到基本电路的原理分析上来。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很快, 现在主流的模块芯片可能过几年就被性能更优异、价格更低的产品代替了, 对于应用型电子与通信学科的学生而言, 由于毕业后绝大多数是直接工作, 而且大部分是从事应用工程师这一类的工作, 因此学习模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远比了解一些具体模块或者具体芯片内部结构特性更加实用。

第三, 教学时适当减少分立元件电路的特性分析, 目前通信模块如混频、调制和解调等功能基本上都已经集成在一块芯片中, 因此讲授完模块电路原理后, 进一步强化常用集成电路的应用, 对于理论推导过程简单讲授即可, 忽略复杂的推导过程, 重点讲解原理和结论, 以及芯片电路使用时的各种技术特点。

第四, 传统课程安排中, 调幅调频和调相技术是重点内容之一, 是其它各种调制技术包括现在各种数字调制技术的基础。鉴于现在已经很少使用调频调幅收音机系统, 因此调整了这部分内容, 对于调制的基本原理仍然是重点讲授, 但对于课本上的具体的调频调幅电路, 则压缩讲授时间一带而过, 而重点讲授一些现在比较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 先从比较简单的无线遥控电路讲起, 再讲授表1中列出的各项技术。此外, 由于调制技术比较抽象, 因此笔者将一些具体的电台设备带到课堂, 给学生一边现场演示一边讲解, 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第五, 将课堂内容与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HAM) 是指那些不是专门从事无线电工作, 却掌握了一定无线电与电子技术, 在对无线电的学习应用中产生的乐趣, 从而将无线电技术的学习、使用、交流当作一项个人兴趣爱好的人。由于每个国家都有无线电频率使用管制制度, 因此无线电爱好者通常要加入爱好者协会。笔者尝试邀请协会中的资深无线电爱好者带着业余电台设备来到课堂, 给学生们介绍业余无线电的历史和现状, 本地的爱好者们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和各种竞赛, 极大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还有个别同学受到吸引加入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协会, 申请了业余电台执照, 并参加了业余无线电竞赛。

第六, 多媒体教学目前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发现, 课件色彩应该比较鲜亮、浓厚, 这样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动态图片教学效果最好, 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让学生对某个概念建立起具体的印象, 对后续学习效果有很大改善。例如对于谐振回路, 教学时发现, 在PPT中采用动态图像列出输入输出信号不同波形, 学生可以很快就对回路的滤波作用有了清晰认识, 一些参数如信号内阻对谐振曲线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动态图形象地反映出来。对于各种调制、混频和解调, 同样采用动态图像给出各种调制结果图, 学生也能很快掌握这些概念。甚至包括谐振放大器中使用的傅立叶级数的概念, 采用动态图也可以让学生更好接受。另一方面, 实践中发现, 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使用PPT, 例如理论推导过程罗列在PPT上教学效果不太好, 这些更适合在黑板上板书推导。

除了多媒体教学, 也要充分利用各种CAD软件提高教学效率。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高频线路各种调制解调方法并进行验证, 可以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各种调制与解调过程, 在电脑上显示调制前后信号波形, 还可以观察当调制系数等关键参数发生变化时仿真输出波形变化情况。通过计算机仿真, 可以具体生动地演示各种抽象晦涩的理论, 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结论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发展, 需要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 以适应社会需求,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方法和措施, 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学习新的知识, 通过各种方法来改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水平, 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兴雯, 刘乃安, 陈健, 等.高频电子线路[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冯军, 谢佳奎.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 篇12

基金项目:201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项目“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ZZC1211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酒店业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酒店业的不断发展,酒店对于人才素质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式下,酒店管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酒店管理;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一、社会需求与酒店管理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1.社会需求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中国酒店与国际酒店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这就需要更多具备酒店管理理论的创新型人才。而长期以来,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都将学生的培养目标放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上,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一毕业就可以上岗,为饭店创造效益。但在酒店业的新形势下,这样的人才已很难满足酒店业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所以,现代酒店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酒店拥有一批优秀的员工,他们不仅有着熟练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在工作中也在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创新,但是,一旦需要这些员工将他们的经验归纳总结,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并应用到酒店管理的时候,这批员工在理论水平上的匮乏便立即暴露无遗,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无法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达到的。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无法将好的经验和方法推广开来,不仅会使企业失去生机,更重要的是会失去市场。由此看来,现代酒店所需要的不仅是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要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总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酒店管理课程概况。(1)课程设置。目前,多数学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都按照“理论+技能”的模式。酒店管理课程一般为:《饭店管理概论》+《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这样的设置模式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着相近科目中相近内容的重复出现的问题。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目前,各中职学校都已使用多媒体教学,极大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图片、视频资料的使用,使授课内容直观生动。可遗憾的是,教学工具在进步,教学方式却一成不变,一言堂式的教学、枯燥过时的教材,都已成为我们进行彻底教学改革的桎梏。

二、教学实践改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总结与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必然趋势,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饭店管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为此,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我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运用了事例研究法、讨论指导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

1.事例研究法与讨论指导法。这两种方法交替、揉合使用。在讲授完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后,首先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由老师总结,给出合理与常规的方案。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中的独立思考过程,对于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我还鼓励学生给出不同的、有别于常规的方案,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

2.角色扮演法。鼓励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把客人住店的全过程表演出来。在每轮《饭店管理概论》的教学中,我都会使用到这种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刻,还可以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3.实践操作法。在《饭店管理概论》中的实践操作不同于《饭店实务》中的操作,这里的操作主要指在学习完客房部和餐饮部之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主题客房和菜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调查研究法。每学期我都给学生布置一个长期性的作业,就是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哈尔滨的各大酒店,一方面是去看酒店的布置、风格、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了解各大酒店的个性化服务等情况,并且通过调查做一份包含现状和提高措施的报告。

5.换位学习法。换位学习法是指与学生互换角色,让他们做一次小老师,上讲台讲课。用这种方法时,我选择的是饭店人力资源部培训这一章节,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在充当老师这一角色进行授课,不但是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系统性、条理性、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也是他们对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一次检验。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好授课内容,同时,由于参与主体的限制,必须要合理安排和选择合适的学生,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今后改革发展的方向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显著。但要真正实现旅游教育中的教、产、学一体化,仍然任重道远。在今后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还应对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面向酒店业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切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面向酒店业需求,授之以酒店专业知识。

2.师资方面。酒店业的发展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更新,随时关注酒店业的前沿信息,以保证传授给学生符合行业需求的有用知识。有时甚至要深入到酒店中去,亲身体验。教师的知识、素质对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3.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着断层的问题,即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促进理论学习。很多教师本身在实践方面就比较匮乏,因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酒店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教师也可以参与到酒店的发展计划、培训计划中去,取得教学、实习等领域的多方位合作。最终实现教育界与实业界的结合,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当代成功人士座右铭下一篇:小说《放弃我,抓紧我》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