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发展

2022-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社会化大分工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扩张政策的推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高校普遍开设了职业规划这门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高职院校,为了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加紧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步伐,来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需要。但是,由于办学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未能与高校思政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导致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浮于表面,还未深层次地内化到学生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促进思政工作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发展,还有利于大学职业规划的有效落实。因此,本文首先阐述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问题,探究思政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最终提出实现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融合的对策建议,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纳入大学课程体系,并安排老师指导授课,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无法满足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还存在认识偏差、能力不足、对企业忠诚度低以及学校教师队伍不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认识偏差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存在认识偏差,主要表现在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不愿扎根基层等方面。现在大学生群体大部分是95后,从小生活在父母的温室中,没有强烈的就业紧迫感,毕业后一部分人由家里安排工作,一部分人选择待业。此外,很多学生普遍向往北上广等大城市,在职业选择上很少有意愿去基层工作,尽管政策上提供了“三支一扶”等机会,但鲜有人问津。这种情况导致了一种恶性的发展态势,竞争大的地方竞争更大,许多毕业生抱怨找不到工作,而小城镇地区却出现用工难的情况,这可以说是就业大环境普遍存在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因此,必须及时调整毕业生的职业心态,进行适当的宣传教育,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去基层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弱

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影响其职业素质和就业水平,对大学生的择业、就业产生长远的影响。职业规划能力强则能精准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更容易接近职业目标,反之则将处于一直迷茫碰壁的状态,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不利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各大职业院校以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为落脚点,设置了相关课程,甚至增设了多项素质训练,以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尽管如此,还有有很大部分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得不到实质性提升,学生在自我认知、行业认知方面不够深入,从而会影响职业目标的确定;此外,学生在计划与实施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思想信念动摇、一直不坚定等情况,影响后续职业目标的实现。另外,职业规划能力不仅包括职业规划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备其他综合方面的素质,比如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等,而这些在课堂上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必须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参与慢慢习得。这也是大学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

(三)大学生对企业忠诚度较低

据统计,近三年大学生毕业后辞职的概率普遍提高,这主要由于大学生前期职业规划的偏差,对自身、对企业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就业后深感不适而提出辞职,很多毕业生刚毕业后心浮气躁,爱岗敬业意识比较淡薄,常常因为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选择放弃,很难在一个企业静下心来长远发展。这不仅加重了大学生的失业率,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从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过程和课程设置来看,更多地偏向于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职业心态的教育偏少。即使有课程中涉及职业心态的部分,但也是浅尝辄止,很难深入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认识,这也是当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师资力量不强

目前,很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形成了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联动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但从职业规划的教师队伍来看,大部分是由任课老师兼任,很容易造成精力不足、效果不佳的情况。首先,这些专任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工作量较大,很难将精力全部花在职业规划的课程上,教学设计比较单一,很多是照本宣科,停留在理论指导方面,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其次,专任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的企业经验,对于职业规划的教育也主要依赖于自身的经验积累以及素质养成方面,职业规划的内容也很难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用性的指导;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规划未能做到与思政教育的紧密结合,专任教师与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功能未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容易导致集中式的职业规划启蒙教育不能深入到学生内心层面,职业心态以及职业道德等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教学功能、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1],都是通过一定的启蒙指导、素质养成以及过程考核等方式将所授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或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和行动规范[2],两者的有机结合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

(一)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价值导向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和道德形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大的价值导向性。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了解学生心理动态、行为特征,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知己”;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抓住时代发展脉搏,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动态,从而明确择业方向;同时,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艰苦风斗、爱岗敬业以及诚实守信等道德准则,进一步端正大学生的择业动机和职业心态,加强对岗位的热爱以及对企业的忠诚。

(二)思政教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充实师资力量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是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哲学社会科学课专任教师以及辅导员。辅导员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与学生关系最近密切,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深化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思想政治素养。这些主体都可以充当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可以化解当前教师队伍力量不足的窘境,提高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

(三)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渗透作用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属于集中授课、时间短、课时安排较少,很容易造成学生短时期内认识及能力提高,但持续时间短,很容易被遗忘的现象。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它不仅停留在职业规划上,还在于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长久的,深入的记忆保存在脑海中,内化在心里。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以及管理育人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从而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第一课程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的主题活动,如开设讲座、论坛、举办职业规划知识竞赛及技能培训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加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设置内容比较枯燥,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较弱。因此,必须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规划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课程内容设置来看,应该丰富其教学内容,根据大学生每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以及能力要求,设置阶段性的课程,如针对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可以分别设置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定位教育、职业能力教育以及职业反思及择业教育等,或者根据水平的不同,设置规划篇、基础篇、成熟篇以及就业篇。同时,还可以开设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利的通识课程,如礼仪、办公软件、心理学、沟通学以及写作等。从课程形式的设置来看,应该摆脱传统的单一化的教育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想结合,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职业规划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培养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打造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体系

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与职业规划指导的融合,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还不尽完善,主要是一些专业教师兼任,很难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教学效果也有待加强。从目前的就业趋势以及大学的培养目标来看,仅有专任教师承担职业规划课程的指导已经不能适应要求,客观上要求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多方联动的教师队伍体系。首先,应加强机构建设。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学校、院系、班级三方联动管理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机构,学校层面成立指导中心,院系层面成立职业规划指导办公室,班级层面成立职业规划小组,层层推进,完善人员配置,开展日常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常态化、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指导服务。其次,组建职业规划教师团队。应该组建一支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专任教师以及辅导员在内的教师队伍,通过开展论坛、讲座、活动以及竞赛等,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认识,纠正其认识偏差,鼓励更多的人走向基层,踏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同时,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宣导,提高大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就业稳定性,减少失业率,真正将思政工作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三)注重职业心理和和个性化辅导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结构来看,大部分是90后,甚至是95后,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个性特征和自我意识更加明显。因此,要求大学职业规划指导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针对大学生开阵个性化的职业辅导以及职业心理教育,这就离不开思政教师以及辅导员的全程参与,将思政教育贯穿高职学生职业规划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在职业心理辅导方面,除了专任教师外,应联同学校心理发展中心、学院辅导员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提高职业心理咨询的专业性,为学生提供科学地、合理、具有指导性的职业指导,并及时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压力进行疏通和引导。

在个性化辅导方面,可以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试工具(如DISC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测试、性格测试等)进行职业测评,配合一些非正式评估手段(如职业分类卡、职业任务访谈、职场认知游戏、工作清单等)来帮助学生理清职业生涯脉络,使其明确之后的就业方向,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劣势、能力倾向、职业兴趣等心理特征[3]。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规划教育对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相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思政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 李萱.将思政教育贯穿高职学生职业规划培养全过程的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任莉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介入创业教育的迫切性及内容分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8(3).

[3] 肖舒匀.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规划方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8).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下一篇: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