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化学学习兴趣

2022-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培养高中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树立良好形象,引发学生好感

“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化学教学是化学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是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一走进课堂,学生首先以审美的态度向教师投以注意的目光,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整洁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以及工整潇洒的板书都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初始魅力,使他们产生兴趣。因此教师需注意自己的形象,使学生心目中产生对自己的好感、好印象。

2.上好绪言课,培养学习兴趣

绪言课是化学教师与学生的首次教学交流。一堂好的绪言课会消除学生学习的焦虑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在绪言课中,我更多地考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绪言课能够吸引学生,帮助学生,特别是帮助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建立信心。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演示了两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和空瓶生烟,充分展示了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逐步推进新课,并在课堂上适当介绍了一些学好化学学科的方法,比如课前注意预习,并在不理解的内容下做标记,课中注意听课做笔记,而且我一直强调化学笔记要简单明了,都要做在课本上相关知识点边,以利于复习,并且要学会多思善问,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以及把所学到的知识跟生活中有关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空前高涨,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及时意识到问题,并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pH值为10的NaCN溶液中水的电离度是pH值为10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度的多少倍?学生一下子很难回答这一问题。但我们设置了几个小问题,如pH=10的NaOH溶液,OH-来源于什么?pH=10的NaCN溶液,OH-来源于什么?怎样描述溶液的pH?等等,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很快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这样处理,学生学习起来并不觉得困难,使学生愿意学习。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4.有意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置各种悬念,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乐学的有效方法。悬念的设置要有诱导性和艺术性,要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好奇心,并产生一种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效应,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去探索问题。比如,在讲钠与盐溶液反应前,我问学生:“大家都知道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那么,钠可以吗?”一句话把学生问矇了,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个个充满兴奋好奇地演示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最后我稍加点拨,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就这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5.通过活动探究,诱发学习兴趣

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譬如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实验,在实验前我首先提出:“往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和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反应现象有什么不同?”做一做这个实验,并寻求理论解释。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去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讲清观察实验的思路。第一,实验现象有哪些不同?第二,涉及哪些化学知识和原理?随着实验的进程和问题的不断提出,学生边观察、边思索,激发了对实验研究的兴趣。此时,教师还应讲清研究这些现象的关键知识是Al(OH)3的两性,而沉淀的生成及溶解决定溶液的酸碱性。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便形成了“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到解释现象,得出结论”一条研究化学实验的思路。这样处理学生学而不厌。

6.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历来就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从感知审美到延伸审美再到深化审美,最终在创造中学生的思维和对化学美的认识得以升华,达到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用化学知识解答:如喜庆的节日里色彩斑斓的烟火就是碱金属的焰色反应,银镜反应制取保温瓶瓶胆、制镜,浑浊的泥水变澄清是明矾的净水,烧鱼放些酒和醋有特殊的香味是酯,家里用的肥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酯化的产物等。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回味、体会,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并从中发现美。

总之,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法,有效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形成了比较强烈、持久和高水平的兴趣,才可以说我们的教学取得了成功。

作者:刘薇

第2篇:大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大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目前如何培养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提出了一些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一、大学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学习需要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数学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部推动力.数学学习动机有各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意志特征,如学习的努力程度;情绪特征,如学习的兴趣;认知特征,如学习的态度等.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高等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它在很多应用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面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实施高等数学素质教育是数学教育者的任务.进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普及,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关性.高水平的兴趣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乐于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这就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了条件.反之,优异的数学成绩又能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三种做法.

1情境激趣法

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需要在课余时间付出很大的劳动代价,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学习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大学数学教师还应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搞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那些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任务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结构,把握新旧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学生数学思维规律,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地安排内容.

2语言激趣法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的每个风趣幽默的话语,精妙而诙谐的比喻和联想都会使学生惊奇、兴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因时、因事制宜,充分发掘教具、实物、知识本身或某些生活情节蕴藏的魅力,让学生去领会数学内容的真谛,激励学生去探索发现.

风趣的语言可使抽象、复杂、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证.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生硬、平淡、有气无力的语气会让学生的情绪处于压抑、紧张、疲劳状态,反之和蔼的教态、亲切的口吻,并配上神采奕奕的神情,学生的情绪就会立即转入轻松愉快、和谐的状态之中.因此,在语言上要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八音有致”,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激趣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具有感染性与迁移的功能,具有扩散与泛化的规律.所以,教师除了要优化课堂外,还要学会以情育人,以情动人,从而以情感创设和谐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保持浓厚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要让学生喜欢数学,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数学的老师,我常常抛掉老师严肃的一面,而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经常和他们一起谈心、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问题,从而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情谊,因此,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让学生直接参与数学定律的证明过程、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比如我在高等代数的教学中,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经常把一些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安排给各个小组去准备.让同学们在课后预习并组织小组讨论,然后在课堂上由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同学上台讲授这部分内容.这样,让学生们参与教学过程,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又增加了同学们学习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己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未来面临着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选择,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将获益于这样的教学方式.

总之,大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希望以上几点建议能对提高大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有一定帮助,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屈小媚

第3篇:化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关键词〕 兴趣;悬念;名人趣事;实验;多媒体

〔文献标识码〕 C

1.培养兴趣对学生的发展作用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中,都是不断地追求探索,不懈地努力拼搏,直至取得成功,这其中无疑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持着,而这种精神主要来自于兴趣。学生的发展也正是这样,对语文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语文学科成绩就较其他学科成绩突出;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数学学科成绩也比其他学科成绩突出……这种兴趣的指向性,反映着具有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知识水平、理想、信念,由此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

2.教师创设悬念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很大程度上兴趣都产生于悬念。如学习碱的化学性质一课,做氢氧化钠与指示剂的反应实验时,我一手拿着盛有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另一手拿着含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胶头滴管发问:“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两种无色溶液相遇究竟会发生何种现象?”瞬间,同学们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迫切想知道究竟有何种变化。无精打采、交头接耳的同学们精神顿时振作起来,注意力一下子就牵引到课堂学习上来了。有一位同学还自觉发问:“紫色的石蕊试液滴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又将会产生什么颜色?”老师进行演示,全班同学认真观看了实验现象。还有的同学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分别产生红色或蓝色?”虽然这个问题在同学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下,还不能一一解释,但是给在今后学习中解决这个问题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力求巧妙地创设悬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化学发展史的名人趣事培养兴趣

如在学习海水制碱时,充分利用制碱发展史培养兴趣。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纯碱,即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碳酸钠晶体后的氯化钠溶液中加熟石灰,回收氨,使之循环使用。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当时,我国广大人民就连食用碱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纯碱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非常宝贵的。1962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靠着为人民解难,为国争光的坚强信念和浓厚兴趣,在氨碱法制碱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一个是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的故事;一个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既学习了制碱的知识,又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努力成才的决心。

4.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兴趣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也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或必要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操作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验能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化、形象化的知识,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易懂。如银白色的金属铁丝,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停一会儿取出后观察,铁丝就镀上了红色的铜,同学们感到非常惊奇,很有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实验室以及实验桌打造得具有教研氛围,以吸引学生能自发探究去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分析试验结果,找出误差原因,同学们感到非常轻松,就能在愉悦中掌握知识,兴趣倍增。

5.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培养学生兴趣

在农村,学生接触多媒体教育课较少,所以当听到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他们普遍兴趣高昂。平时除了应用化学实验加强直观外,还可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教师要抓住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很有新鲜感的契机,充分应用电教媒体,如播放光盘、下载网页、课件播放等。例如,学到《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可使用电脑软件把铜、铁、镁、铝、锌等金属元素在稀硫酸溶液中的反应拟人化,仿佛小孩在稀酸溶液中比赛,看谁在相同条件下托出的“氢块”多,谁的速度就快,其活动性就强,生动地展现了所学知识内容,把同学们带进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学生兴趣非常大,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了终身难忘的记忆,这与传统直观教具相比,具有更加直观生动的表现力、感染力,还能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学生理解和增强记忆,又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一些由于时空限制而不能看到的瞬间变化和具有危险性的教学实验。

总之,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稳定兴趣.才能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对形成持久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毅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成文

第4篇:培养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需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因此,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从教学的方方面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巧设疑问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例如, 在讲授“对数”时, 用了以下的例子: 一张稿纸厚只有0.08 毫米, 把它对折(用实物进行初步演示)50 次后, 请问这时叠纸的厚度有多少? 有的学生说4 毫米(误用0.08×50 得出), 有的说有教学楼的高度那么厚, 有的说有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那么高, 有的说像喜玛拉雅山那么高⋯⋯教师都一一加以否定, 并告知远不止我们想象的这些高(厚约为90, 071,992, 547 米), 到底有多厚等我们把“对数”学完了就可以算出来了。于是学生们带着急于得出问题答案的心情开始了“对数”的学习。如此的“诱学”方法应用在其他的章节, 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章前图的解说; 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 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 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材料。

二、一题多解,一题巧解

数学课堂上最能吸引他们注意的是老师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解题或用多种方法解题的时候。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能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使学生在“求技巧→兴趣→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对数学的爱好得到加强。

三、把教学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从感官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的研究正在日益兴起。中学数学教学需要计算机辅助,计算机的运用给中学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极强的交互性,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

在讲函数的单调性时,增函数,减函数定义中的区间性,任意性就是难点,利用几何画板演示这四个图像,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也乐意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讲述中外数学家的故事

实践表明高中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可以令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加深刻、具体的印象。而且以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作为新课的“开场白”,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最能吸引其注意是老师讲一些数学的课外知识。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杨辉三角,费马猜想,华罗庚摸球试验等,通过这些小故事,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更有利于今后在学习中借鉴。

五、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本人的形象、气质、情操及教学的水准与学生兴趣的孕育、保持和加深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把教师当做偶像是常有的事。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的对数学的钟情、对事业的追求、对工作的满腔热忱以及自如的艺术化教学都将转化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激励, 增强着他们的兴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种移情效应, 也就是把他们本人的感情看做数学事实与数学方法本身的东西, 给数学事实与数学方法蒙上了丰富的情感色彩, 而这种移情在学生心理上的出现, 就往往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表现有关。正因为如此, 也就要求教师对自身数学修养, 对数学问题思维过程是洞察所及采用的教学艺术诸方面提出较高要求。

总之,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以生动、幽默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平时指导练习时注重探索解题技巧,通过巧题巧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适当的语言鼓励、表扬,肯定同学的成绩,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一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5篇: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习兴趣培养

荣县乐德职业中学校 晏文斌 电话:13990097356

【内容摘要】充分展现化学的魅力,培养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热情。重视平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观察、了解和培养,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指导。采用多媒体教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性。如何培养,以及一些培养技巧。

【关键词】培养兴趣 能力培养 因材施教 多媒体 体验成功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和感知周围的世界、并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心理倾向。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实验探究,钻研问题,开阔视野。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化学学习的动力源泉。对于乏味枯燥、令学生望而却步的化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本人在这几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问题初步探讨。

一、充分展现化学的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开始。第一堂化学课尤为重要,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既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两个趣味实验。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播放实验视频:取少量干燥的蔗糖粉末和氯酸钾粉末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用火烧过的手帕居然烧不坏?

播放实验视频: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镊子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时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的杯子里冒出白烟?生活的关系,了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生动有趣的绪言课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就顺利的结束了。

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和激发兴趣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而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不能生动、活泼、主动和自然地发展。教师上课习惯了“一讲到底”,而学生则是“一听到底”。作为教师尽最大努力设法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引导他们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后的快乐。从而使学生逐渐建立稳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1.创设趣味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就会觉得很累,甚至不堪重负。

当然,教师在化学实验中一定要做好适当有效的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动手起来,对所学知识进行组合加工,灵活运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取得成功的满足感。既为学生创新奠定了基石,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传统化学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缺少创新和探究。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让学生成为了实验的探究者和发现者,使他们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

3.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辅导和鼓励。从而发挥教者的主导作用。

4.开发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 2 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水的净化》时,可做一个“自制净水器”的趣味实验。在讲《酸碱指示剂》时,可做一个“自制指示剂”的趣味实验。将学生带入无比美妙、新奇的化学世界,使他们从这些妙不可言、贴近生活的现象中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望之情。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情感保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接受乃至欣赏学生的不同意见;即使当时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也可以跟学生平等地、心平气和地去探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教师也要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也需要有威信。但这种尊严和威信要靠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教学能力去以及真诚对待学生的态度去赢得。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从内心喜欢上你和你所教的学科。

四、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 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我认为首先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渐会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并让学生学会质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千万不能去讽刺和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这样学生质疑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有着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集文字、声音、图象、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把它们灵活地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渲染气氛,以良好的交互性为老师与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的教学环境,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具有极佳的教学效果。在初中阶段进行实验的时间是有限的,空间也是有限的,特别是 3 一些焰色现象以及危险性较大的爆炸性实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借助于多媒体模拟手段,可以使实验形象、逼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氢气的燃烧及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爆炸、硫燃烧、一氧化碳燃烧和还原实验等。再如:第三章《分子和原子》的学习中“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球分别表示汞原子和氧原子,两个大小不同的球挨在一起表示一个氧化汞分子。通过计算机的flash动画功能动态的模拟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单质汞和氧气的粒子运动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Flash动画把微观世界宏观化、形象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用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够长久保持。

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取得一次好成绩,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化学,甚至终生热爱化学。

总之,在教学中,应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学得活泼、生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 吴俊明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新课程教学设计》曹家忠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心理学》韩永昌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 作/译者:袁振国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

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于理解力和想象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时会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衰减,日积月累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于是逃避数学,讨厌数学,排斥数学。这样学生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丢掉包袱学数学,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始。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当学生一旦对某门课程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最佳的状态,而在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就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故事激趣

故事对于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论家庭情况如何,每一个孩子在孩提时一有闲暇总会缠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给讲个故事,哪怕大人的故事编得破绽百出,他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沉浸其中,为主人翁的沉浮牵肠挂肚,更有甚者是跃跃欲试地为主人公出谋划策。我在上师范时教我代数的一位周老师就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数学课总是和故事穿插在一起的,因此上他的课总也感觉不累,而到最后考核的成绩在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的。或许是浓榜样吧,我在工作中也就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统计图时,先设计了一个有四个生产车间的工厂,厂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让四个车间进行比赛,却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急得厂长几天都睡不好觉的故事。这时就有学生开始为厂长支招了:把每个车间的产量用一张表列在一起,每个车间不都能知道自己车间的生产情况,互相一比不就知道谁先进,谁落后了……有的学生也就七嘴八舌地为厂长想开了,有的学生也开始翻书找答案,有的开始讨论该想什么办法……在综合他们的意见后我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图的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积极性也就不用提了,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游戏激趣

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这部分知识时这样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第10―11页上的插图,将插图展示的游艺机园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利用“猜字谜”的活动巩固十几减9的算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三、谈话激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疑惑,尤其是面对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学生会产生迷茫的心态,在学习失去信心及前进的动力。这时就需要通过师生的直接交流,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教育他们正确面对当前的一切,树立读好书、立大志、做大事的崇高理想。

六、小组竞赛。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好胜心,而这在小学生的身上表现得更是突出。只要是力所能及的,能为集体作贡献的,小朋友们往往是有一份力出一份力,兴致特别高。教学中,都要把学生根据学习层次编成若干小组,这样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水平虽然是参差不齐,但是总体成绩却差不了多少,并且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认识到这点。然后规定每一次的考核不是看你这个人做得怎么样,而要看你所在的这个小组的成绩如何。通过这种竞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而且小组中互帮互学生的气氛也热烈了。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提高,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激将激趣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激将法,使学生产生自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心态,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常常利用这种方法,在教学中收到奇效:当一道题在出示之后,装出自己不会解答的样子,然后对学生道:“这道题我咋解不出来了呢?”一下子就有学生自告奋勇地说:“我来,我来”学生解答出了,教师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啊!”学生通过思考学习了知识,教师的任务也很好地完成了。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作为教者,把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所有的学生都用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

第7篇: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不可想当然

中学历史教学 2009.1

历史教学应尽可能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证据, 将凭证据说话贯穿于叙述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象、品评历史人物等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知道一切凭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说多少话。然而,当前历史教学中教师信口开河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2007年长春历史教学评优的评委老任观摩比赛后大声疾呼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笔者试图通过剖析自身教学中想当然的典型案例,找出根源,为根治“想当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近日我在一堂家常课中讲述张衡和地动仪时,突然有学生A问道:“老师,地动仪还在么?”我顿时一怔,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这个问题,自己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暗自思量,地动仪应该还在吧,否则书上怎么会有插图。于是我十分肯定地说:“当然有了。”这时有学生B插话:“怎么问出这么没质量的问题?地动仪当然有,我想肯定在博物馆里。”紧接着,又有学生问道:“老师,地动仪能测汶川大地震么?”我又是一怔,既然教材说地动仪能准确测地震,那么测汶川地震也是没问题的。于是,我告诉这个学生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可以测5·12汶川地震的。

课后,我并没有想许多,我觉得自己的推断是准确的。然而,几天之后观摩了 纪连海老师在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上的公开课《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感触颇深。纪老师自始至终都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用史料阐述历史。为了说明《清明上河图》时至今日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他列举了以该图为背景的家具、火花、扑克。为了证明《清明上河图》是研究数学史的重要史料,他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赵太丞家药铺柜台上的一把十五档的穿档算盘。为了证明宋代造船技术的高超,他列举了《清明上河图》中船的钉接榫合结构,并且将其与同时代的欧洲造船术进行比较。在这堂课中,几乎所有的历史都有史料为证,有图片史料,有文献史料。纪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孤证不立的意识。例如,在讲述北宋废除晨钟暮鼓制度,建立夜市时,纪老师不仅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到证据,还呈现了两段文献史料加以证明。最令我感慨的是纪老师与一名学生的对话。纪老师问:“你怎么知道这家店是卖药的?”学生说老师先前说过。纪老师追问道:“哦,刚才我是说过,那你自己观察图片,判断该店是否就是卖药的?”我觉得纪老师的追问太精彩了,他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识教师不是权威,教师说的历史未必就是真实的历史,因为历史来自于证据,证据来自于史料,史料才是了解史实的依据。总而言之,纪老师这堂课自始至终培养学生用“证据”说话,养成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史学意识和学史方法。

纪老师言必有据的严谨教学令我十分愧疚。我开始怀疑自己先前那堂课回答学生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我大吃一惊,原来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由于时间久远,早已损毁,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片是后人制作的复原模型,因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已不复存在,也不可能如学生B猜想大概是在博物馆,也更没有测汶川地震的可能。由于我本人的想当然,在没有考证的情况下随意回答学生,造成了一错再错。

历史教学的想当然不仅违背史学基本理念,也背离了“二期课改”注重学生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就是要求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不能在史实方面出现解释性错误,不能出现错误性的理解。山昌岭老师在《处理好史证、史实、史论的关系》一文中指出:“证”是客观史实的呈现或对客观史实的描述,是认知的基础。离开了“证”,一切的“史”和“论”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教师想当然的表述不仅容易造成史实错误,也必然导致历史结论的错误。更为严重的是,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开始想当然,从而逐渐养成了主观臆断的错误思维方式。学生B的插话就是明显的例证。

教学想当然,一方面反映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教师怕丢面子的掩饰。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自身史学素养不高,证据意识淡薄,在日常教学中自然也就忽略了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反思自己以往的备课和教学,我往往只是告诉学生历史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却几乎从不告诉学生是怎么知道这些历史的,还有什么未知。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助于教师自身养成言之有据,言必依据的思维品质,更不可能具备史料(证据)教学的能力。所以,当遇到知识盲点的时候,教师自然就会想当然。久而久之,想当然就成为一种习惯。

根治教学中的想当然,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对什么是历史有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本身,教师才能准确阐述历史,解读历史。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提高史学基本素养。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认识历史是一种解释,不是一种叙述,因为历史来自于证据,证据来自于史料。历史既然是由证据而来,同样也可由证据而被修改,所以,历史不是封闭的、不容置辩的定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可供讨论的、可以不断更新延展的领域。只要有新的材料出现,只要从新的视角观察,历史就会有与已往不同的解释。其次,教师还要加强知识储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的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时,不至于捉襟见肘。如果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也不要故意绕弯子,为保持颜面而不懂装懂。如果坦诚地把自己的不足显示出来,然后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反而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再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证据意识,而且可以逐渐剔除教师自身想当然的习惯思维。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各类史料中提取信息,甄别信息的真伪,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资料作者由于处境、感受、动机会影响他的思想与表达,从而造成史料的失真。最后,教师还须加强经常性的反思,发现问题后,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调整和完善。做到上述几点,教学想当然就将不复存在,求真求实的教学风格也将逐步形成。

教师纠正自身教学错误是勇敢的,是负责任的,也是严谨教学的开始。不久之后,我就此前所犯错误向学生致歉,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关于地动仪是否测出汶川大地震还在查证过程中。

第8篇: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可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强烈求知欲,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力。本文从激情引趣、巧妙设疑、鼓励表扬、任务驱动、分组学习、趣味作业等方面分析了培养兴趣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意义,尤其注重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兴趣;激情引趣;任务驱动;开放作业

不少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都发现,学生往往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兴趣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神秘感逐渐消失,兴趣也逐步降低,那是为什么呢?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采用愉悦、有趣的教学形式,比如:游戏、实验、讲故事、播放一段音乐、动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耳、动口、动脑、动眼,调动各个感官。这样会使学生学得快,掌握得好,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勇于探索,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最大程度上挖掘他们的潜力。

学习的兴趣是一个想要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参加各项活动的强烈的愿望。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么教师教的愉快,学生学的轻松,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激情引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情,是寻求新知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在信息技术课中,对于键盘、鼠标的基本功训练会让学生感到很枯燥。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情境,就可以取点成面,一石激起千层浪。

例:在键盘指法[1]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一幅画面:一只只手中举着字母牌的老鼠不断出现在屏幕上,好象在向我们示威。“这些老鼠也太嚣张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我们眼前晃动,同学们都知道老鼠是害虫,那么你们想不想成为一名打鼠英雄呢?”老师这样一问,学生们的激情一下子高涨起来。“那好,现在就请你运用正确的指法,准确快速地击打与老鼠手中对应的字母键,一个个消灭它们吧。”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练指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妙设疑,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疑问,往往是伟大发明和创造的开始,是创新的源泉。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学生的思维活动被推向了高潮,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讲清有关概念及知识点,学生就能通过思考,比较轻易地

解除疑问,得出正确答案。

例:在讲解“信息技术”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你对信息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获取过哪些信息?通过什么方法获取的?学生们积极思考,认真发言,进而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总结、归纳,自然得出“信息技术”这个概念。这样不仅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对知识产生兴趣,而且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鼓励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表扬,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特别愿意接受表扬,通过表扬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进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学生能够树立起自尊、自信,以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推动认知活动的改善。

例:在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中,将同学们创作的比较好的作品在全班进行演示放映,让全班同学都来欣赏,这样做往往会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而对那些稍差点的作品,不要完全否定,甚至训斥,教师可以就学生作品中的某一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如:“你的这张幻灯片动画效果校好,很有艺术性”;“你的那张幻灯片较有审美观点”;“如果你们小组的同学能够齐心协力,老师相信这幅作品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这样定会使学生的信心倍增,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任务驱动”适合于教授操作类知识、技能与实践探究式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要讲的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成若干层次,将其设置为“任务”分散在不同阶段,让学生“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例: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讲授的内容琐碎繁杂,学生很容易失去耐性。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做墙报、宣传材料、写书信、编辑图文并茂的个人档案,制作个人简历表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word的积极性,能够亲自动手上机实践,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五、分组活动,在协作中学习

心理学实验表明:多人合作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例:在学习Excel数据计算这节课时,涉及到公式、函数等内容比较多,这样不便于学生去理解记忆,我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成了几部分,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每一小组讨论学习一部分内容。如:有的小组讨论怎样求和;有的小组讨论求平均分;有的小组讨论求优秀率等,然后让每个小组出

一个代表,把讨论的结果讲解给其他同学,我借机提问这名发言同学:“你是怎样想到这样操作的?”;“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见解吗?”最后,我对整节课进行了总结,通过评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趣味作业,延伸课堂

针对学生把做作业视为负担的问题,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开放式的作业,彻底改变每道题都确定一个“标准答案”的做法,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把作业尽可能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去思考、去设计、去创新。例:在学习完成演示文稿制作[2]后,我让学生自选一个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制作一组幻灯片,结果学生们各显神通,有的以保护环境为主题,有的谈中国足球,有的选择了“传递奥运精神”等,甚至还有的学生制作出了“2008——我的奥运”的演示文稿。学生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即掌握了知识,又加强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最终起到了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第9篇: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作单位:xxx

姓名:xxx

电话:xxx 摘 要 随着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想学、爱学、学好”。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系统地探讨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途径。望能给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采用了分析、归纳、比较、综合、概括等多种手段,从实验教学、教师语言、课堂表现艺术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等多方面论述了中学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一条基本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物理教学;物理实验;学习兴趣;趣味性

据报道:我国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物理难教,学生厌学”的状况。中学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应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的兴趣。虽然已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和报道,但这些研究多数只是从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出论述,缺乏系统性。因此,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及自己的教学心得,本文从各个角度比较系统的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作出详细的论述。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科学家们正由于对科学有巨大的热情和顽固执著的精神,才取得了不朽的业绩。为此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变为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主动地位,激发兴趣,产生动力和激励作用,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途径很多,本文对几种最有效、最常用的途径逐一进行介绍。

一 加强、改革、创新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兴趣是多渠道、多方位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过程。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只有重视实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充分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热传导中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使其只能在试管的底部游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从而说明了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教学中加强实验观察和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特征,通过趣味的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转化为积极的求知欲,可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引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高尔基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精心设计的引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以趣味、新奇、生动、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引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驱使学生主动地猜想、探讨、研究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

比如教师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前,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3课后鼓励学生做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咨询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们可以自主地去学习科学知识,适合自己学习方法会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了”。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要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的特点,由学生运用实验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设计新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等,认识本质和根源。让学生做、让学生看、让学生想,学生始终处于探求客观真理的状态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会得到全面提高,还培养了他们严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知识的乐趣。

二 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整节课精神饱满,教师要注意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如果课堂上是干巴巴的语言教学,千篇一律填鸭式的灌输,学生学习必定肃然无味。相反,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生动风趣的语言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教学语言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物理教学语言具有传递教学信息、激发求知欲望、化解学习难度、提高表达能力的功能。教学语言应体现出机智、俏皮、生动风趣,这样可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 紧接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这样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3讲述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史是物理学科发展的历史。物理学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形成与发展的,是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物理学史中的每一段故事都渗透出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每一次成功又都闪耀着发现者的创造思维和精神,他们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因此,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不畏艰难去追求真理的精神。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讲“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此外,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开普勒三大定律前,先简单叙述他一生迭遭病魔、贫穷、宗教冲突和战争的困扰,在苦难坎坷中努力奋斗终获成功,使学生感觉到开普勒奋斗的动力是他对天文学真实规律的执著追求和坚韧不拔克服种种困难的献身精神。在讲到电学部分时,可以说一下俄国著名物理学家赫曼的风筝实验,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其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合理地在课堂上穿插相关的物理学史及物理学家的小故事,故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把实际生活与物理紧密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

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体现了物理课程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在高中阶段物理课程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正由于这一理念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更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使学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提高生活技能,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如在讲物质三态变化时,可让同学观察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雨、露、雾、霜、雪、冰雹等都与水有关,但是产生的条件和表现出来的特征各都不相同,结合物质三态变化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对比,就有了更深的体会,从而激励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研究生活、热爱生活。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又如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物理教学中,一些重要的模型、概念或规律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教师可恰当的使用一些生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东西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建立起原有的感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既达到了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同时又增加了趣味性,可谓是一箭双雕。如在讲“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频繁碰撞,就对器壁产生一个持续的均匀压力。”这时就可以妙用“大量密集雨点接连不断地打在伞面上,对伞面产生持续的压力”来形象的比喻。这样比喻生动、容易记忆、通俗易懂、饶有趣味。

四 结论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智的特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看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如身临其境,这种变静态的听为动态的做,使学生的兴趣倍增。“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也应努力通过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欢乐和光明的物理教学环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爱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 刘炳升、仲扣庄.中学物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魏日升、张宪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1992 [4]李艳平.物理学史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胡明.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钱奕桂、许信旺.新编现在教育技术及应用.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物理教学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庙湾中学 龙剑英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日

上一篇:团队社团工作计划下一篇: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