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推荐12篇)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学习最终是为交流服务的。英语教学也正是为了让学生顺应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掌握一门语言工具,以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服务。英语教学的目的也不单单是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运用英语知识的目标。
一、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作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力量,应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素养,转变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如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研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或者加强与外籍教师的交流,加深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素养。而对于教学手法,教师应转化传统的教学手段,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放映一些英美文学的原著作品让学生欣赏,根据观看内容中的对话情景,即时导入跨文化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比较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再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遇到成语、谚语和典故,以及委婉语、禁忌语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时,可举例学生熟悉的文学作品或者经典电影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吸收,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开阔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或者在学生的课堂中,就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模拟情景对话,并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一定的交际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创设交际环境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使他们愿意开口说话,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表达的愿望转化为语言表现。“说”就是将学生自己内在的语言材料进行转化,即借助词语按照一定的句式,连贯地转换成有声语言的复杂过程,它需要强烈的自我表达心理倾向的这样一种动机。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他们的表达愿望,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去。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讨论,联系一些国内外的重大的新闻事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储备,那么在活动中就能应变自如了。另外,有些学生可能过于紧张和焦虑使得无法表现其交际意图,因此教师也应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和鼓励,针对性地创造轻松的语言氛围,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教师坚持英语授课
坚持用英语讲课,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熏陶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尽量使用得体的英语讲课,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使课堂充满浓厚的英语气氛。坚持运用英语讲课,就能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课堂氛围里,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英语思维,并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同时,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把教学内容放在语言环境中表演及讲解,采用适当的手势、动作和表情,既可以避免用汉语解释英语,给学生建立一个定向新异刺激的整体概念,从语音、语义、语法、语气、体态等方面有机地引导学生,让其感受语感,又可以创设出一种有利于培养语感的语言氛围。
四、加强化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语言素质,是形成和发展其它英语素质的先决条件。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方面的知识,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正确使用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可选择一些能够有针对性地反映外国人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想内容和时代感较强的有关反映外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和宗教等内容的书刊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地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缩小文化背景差异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影响。
五、创建良好教学气氛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交流欲望,促成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如果学生在交流中出现错误,教师应等学生交流结束后指出,不至于打断学生的交流而使得学生交流的积极性降低,也使得师生、生生关系更为融洽。
在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不但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语言教学过程的内容和手段。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一个人英语素质的综合表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罗佳大学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疯狂英语,2011(01)。
[2]杨杰玲浅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J].海外英语,2010(05)。
一、了解日本的日常生活
中国和日本虽然同是亚洲的民族, 然而两者的生活习惯差异非常大。日本人与人见面时, 喜欢作长时间的寒喧, 对待不认识的人, 日本人喜欢先针对无关紧要的话题进行谈论, 慢慢才进入谈论的正题。日本人的尊卑意识也很严重, 他们的后辈对长辈说话、下级对上级说话都要严格的使用敬语。这些细微的生活特点很难从书面语言领悟, 要准确的了解日语就必须详细的了解日本人的生活。
比如日本人说某样东西很大的时候习惯性的用的说法, 这种表达方式如果用日本语法来解释它就是错误的, 然而目前日本很多年青人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 这种日语、英语结合的表达方式成为他们的一种语言习惯。学生学习日语时要熟悉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要了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观看多媒体的方式了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学生可以观看日剧, 了解日本人的待人接物、起居生活、社交礼仪等;可以观看介绍日本生活的纪录片了解日本人的生活、日本人的价值观, 从中了解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说话;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日本的综艺节目、访谈节目等, 让学生多从侧面了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二、了解日本的文化风俗
文化背景会引导一个国家的语言表达, 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 如果学生对这类文化不够了解, 在实际翻译的时候就不能理解日本人为什么说这句话, 这段话的语境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们在理解日语时就会出现偏差。
比如中国和日本过去同样是中央集权制国家, 可是中国人的地域广阔, 中央的权力一直不能延升到方方面面, 实际上每个地区都是依靠当地的风俗各自治理, 而中国各地风俗不同, 执行风格也不相同, 所以中国人处事弹性很大。日本是一个比较小的国家, 它长年会遇到天灾人祸, 只有统一的管理才能方便治理, 为了便于治理, 日本更加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等级, 强化人与人的尊卑。这些文化都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表达。在日本, 如果对稍微有身份的人说:这是很失礼的, 因为这句话的背景是向有身份的人建议, 在日本文化里, 人们不能对先生随意指手划脚, 而只能给予建议, 所以如果说:会更加恰当。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日语, 就要引导学生详细的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文化相关的书籍, 像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源氏物语》、《平家物语》、《古今和歌集》、《百鬼夜行抄》等了解日本的文化和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日本的纪录片, 比如日本电视台播出的《转动历史的时刻》、《历史秘话》、《料理往事》等, 都有详细介绍日本的历史、风俗、文化等。只有详细的了解日本的古今, 在实际理解和使用日语时才不会有文化的隔核。
三、了解日本的情感表达
日本人的感情表达与中国人有很大的差别, 这些感情的表达都会影响日本人的语言习惯, 如果不能理解日本人的感情表达, 在理解日语时就会产生误区, 在与日本人交际的时候就会产生误会。
中国人在禅述观点的时候, 习惯每个人都禅述自己的观点, 轮流表达, 认为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才是有礼貌的行为。而日本人在表达观点的时候, 习惯由一个权威者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后自己通常只会补充观点或者附和观点, 在日本人的理解里, 自己旁若无人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是对他人, 特别是权威者的不尊重。日本人这种在礼仪上谦卑、自省的风格渗透到日语表达里。比如以下一段典型的日本人交流的方式:
在这段交流中, B没有明确的露出拒绝A的意思, 它用一种含蓄、模糊的方式表达。如果直接拒绝对方, 对日本人来说是伤害自己自尊的行为, 使用这种方式是由于在意对方的感受, 所以选取一个暧昧的、不伤对方自尊的方式表达, 让对方心领神会。学生在学习日语时, 不能直观的从字面的意思上与日本人交流, 他们必须了解日本人的情感习惯, 在使用与交流日语时才能准确、符合礼仪的表达自己。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日语时, 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揣摩、多领会日本人的说话方法, 了解日本人本身的感情习惯, 这样才能领会日语表达的深层含义。
总结
在学习日语时, 之所以要强调跨文化的交际, 是因为不同的民族之间, 他们的日常生活、文化风俗、情感表达等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人们用自己的文化方式解释对方, 表达就会产生很大的岐义, 理解时也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日本人虽然和我们同属亚洲民族, 可是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差别, 他们的文化交际表达方面已经与我们产生很大的差别, 这些差别表现在文字表达方面, 比如在日本的汉字中“丈夫”含有“结实”的含义, “娘”含有“女儿”的含义, 如果不能理解这些文字的差异就不能深层次的理解日语;这些差异还表现在意识形态上, 比如日本人既谦卑自省, 又激烈自傲;表现在古日语和现代日语的差异上, 虽然日本人现在已经使用现代日语, 可是在部分场合下, 日本人会用古代日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是由于他们的文化背景造成的, 如果学生仅仅只理解现代日语, 将很难理解日本人使用古代日语时表达的意义。以上的差异都影响着学生对日语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日语时, 不仅仅要让他们掌握日语课本中的知识, 还要引导学们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入的理解日语。
参考文献
[1]赵军峰, 蒋楠.论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J].中国科技翻译, 1998 (02) .
[关键词]大学英语 交际能力 策略
[作者简介]王朝辉(1971-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河北石家庄050051)梅芳(1978-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北方学院外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河北 石家庄 075000)温素云(1980- ),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助教。(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185-02
一、引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阅读能力强、口语表达能力差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大学外语教学活动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讲解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尽管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但他们大多数人仍无法在实际交流中恰当地应用所学语言。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加强听说实用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提出了语言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要学会用英语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从目前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来看,口语交际能力是制约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瓶颈,“哑巴”英语仍然是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突破这个瓶颈,进而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只有加强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学生口语学习和训练,才能提高口语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尽快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
1.交际能力的含义。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中交际法的基本理论根据,最早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ell Hymes)提出的,他把交际能力定义为: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内容。语言学家Littlewood则将交际能力概括为:掌握语言知识,并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不仅掌握语言知识,还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并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能使用英语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我国的语言学家李筱菊认为,一种语言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交际工具,除了具有语言形式本身的种种规则外,还有语言形式如何在具体情况下体现功能的规定。对这些规则的认识与在实际交际中对这些规则的运用就叫做交际能力,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束定芳则认为,除了上述内涵外,交际能力还包括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如手势语,面部表情等)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综合上述,不难发现其实中外语言学家对交际能力的定义和内涵的解释基本是一致的。交际能力是指人们利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进行交际的能力。它不仅包括语言中的语法和词汇知识,还包括如何运用和应付各类言语行为,具备恰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学家对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间的關系有不少的探讨与论述。胡文仲认为:“没有语言能力为基础,交际能力就会成为无木之本。”这充分说明了语言能力对交际能力所起的作用。邓炎昌、刘润清认为“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言、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可见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想提高交际能力首先需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的积累可以提高交际能力,反过来交际实践可以巩固语言知识,同时又能促进交际能力的提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大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利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流。因此,引导学生巩固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三、提高高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交际意图和说话动机。查斯顿(Chastain)的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有交际意图时,才会开口说话,而且学生的口语能力只有在将自己的思想转化成语言时才得以表现出来。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交际意图和说话动机,使他们愿意开口说话,积极使用英语来表达思想。另外,“说”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将自己内化的语言材料进行编码,即借助词语按照一定的句式,连贯地转换成外部有声语言。“说”需要动机,即强烈的自我表达的心理倾向,这是口语表达的原动力。学生口语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交际意图和动机。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组织口语活动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愿望,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到交际活动中去。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授课内容组织讨论,学生通过学习已具备一定语言知识的储备,交际活动中就能自如发挥。另外,也有部分学生虽然有交际意图却深受紧张和焦虑情绪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创造轻松的语言气氛,给予学生及时和必要的鼓励与肯定,帮助他们克服初期的心理障碍,逐步增强说好英语的信心,激发练习口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2.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交际策略。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因此才会有“语境”一词。而“语境”对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尤为重要。在国内由于缺少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环境,缺少用英语交流的内在需求,学生无法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模拟逼真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晚会等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养成主动自觉地练习口语的习惯。但仅有交际环境还不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要训练学生最基本的交际策略。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 strategy)指学习者在用外语进行交际时因外语知识的不敷使用而采取的种种补偿或回避手段。常见的交际策略有迂回表达、运用同义或同源词、使用交际套话等。借助交际策略,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可以运用释义、转述、举例等方法克服因语言知识不足所产生的交流困难,保证交流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目的。
3.听说并重,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美国心理学家Wilga M.Rivers认为,听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建立的过程,他将听的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觉阶段,即学习者初步地接受和感知信息,这是一个被动接收阶段。第二阶段是识别阶段,即学习者识别接收信号,把它们与以往会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是个积极、细致的过程。第三阶段是领悟和建立阶段,学习者通过认知系统重复所听材料,并且不时地将已经理解的东西加以修正,然后将修改后的材料存入记忆中。从听的理解过程可以看出,听可以增加知识的储备。语言知识的储备是交际的前提。丰富的语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即语言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交际。因此,提高口语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从听力入手,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听说结合,从而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4.了解西方社会文化,增强语言得体性。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口语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西方的文化背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交流中选择合适的话题也很重要,一定要竭力避免涉及对方不愿谈论的话题。
5.加强口语能力测试。口语测试是对学生口语水平进行检查的必要手段,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际口语能力,发现口语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在今后的口语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这一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测试仍以笔试为主,仅包含部分听力的内容。在教学中加强口语能力的测试是非常必要的,开展口语能力测试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口语训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口语教学活动,把传授知识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守仁.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4 (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蔡基刚.如何评价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J].外语界,2002(1).
[6]刘勇.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5).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即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群之间所进行的交际。从心理学层面分析来看,信息的编、译码均为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群所开展的交际。社会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二者融合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六大方面:1.认知能力———人的智力水平、认识事物的程度、掌握的世界知识以及反应能力等;2.语言知识———遣词造句、组句成篇的作文能力;3.文体知识———一个人以交际目的以及交际对象为依据,选择风格迥异的词汇以及句篇等开展相应交际活动的能力知识;4.文化知识———一个人对习俗与文化观念的知识;5.情感因素———一个人对其他事物、其他个体的交际动机以及社会态度等;6.其他知识———涉及到副语言知识,包括面部表情以及身势语等等。由此看来,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了心理、社会、文化、修辞以及语言等不同方面的内容,个体只有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避免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带来的语言交际障碍,进而实现顺利交际。
二、英美文化教学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源起于建构主义心理学。根据建构主义心理学观点分析可知,知识的获取来自于认知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行为,而非被动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知识是可以被传播的,然而只有在其经过重新构造,即学习者在接纳的同时也得到相应解释并能够与既往所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传播后的知识才能适用于各种情况,进而发挥效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这种理论同样可纳入现代认知心理学以及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的范畴,它以奥苏贝尔有意义的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同化以及顺应理论为基础。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认知的主体以及教学的中心都是学生,同样,知识意义层面上的主动建构者也是学生。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必然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转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对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之间的关系予以重新调整。
(二)社会语言学(ssssociallinguistics)
根据Halliday提出的潜势理论可知,语言作为行为潜势(actualizedpotential)的表现形式,其同样可视为一种社会行为。行为潜势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转为意义潜势(meaningpo-tential),而意义的选择则取决于社会语境。社会语境在语言学理论中分为话语方式(themodeofdiscourse)、话语意旨(thetenorofdiscourse)、话语场(thefieldofdiscourse)三种成分,它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断交换,进而营造出不同语域(reg-ister)。而文化语境则是此类社会语境的整体之和。文化是意义选择的基础和源泉,是整个意义潜势,所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一旦交际个体不重视选择语域,即对整个意义潜势有所忽视,误解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这最终导致交际中断。所以我们应将英语教学视为一个认知过程、社会过程,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选择适当的意义与方式展开跨文化交际,实现顺利交际的预期目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CBI教学模式的应用
CBI教学对于语言功能以及语言形式并未可以区分,而是在主题教学或者学科内容中融入语言教学,以提高学生外Vol.11No.2语应用能力为根本着眼点,这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相适应。大学英语教学中CBI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从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两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方法
CBI教学模式被视为教育内容与语言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出于对语言和内容的不同认知和理解,CBI的实际操作方法也有多种,且相互区别。例如围绕语言开展的主题教学法,围绕内容开展的沉浸式教学法,语言与内容权重各半的课程教学法以及辅助教学法。主题教学法适用于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主题活动为特色的专业英语课程,比如《旅游英语》对英语交际功能更为重视,因而更适合组织不同形式的现场模拟活动。沉浸式教学法适用于以语篇、句型乃至单个词汇为特色的专业英语课程。以《外贸英语函电》为例,其主要特色表现在以行业内容为基础的英语写作训练,因而此类课程教学一般利用写作形式来对行业英语的词汇、句型乃至篇章结构展开反复多次练习。辅助教学法+课程教学法对于具有深奥的专业知识基础的专业英语课程较为适用。此类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专业知识准备不充分而导致在课程内容理解上存在一定程度障碍。因而可通过英汉双语辅助教学法,或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同时为其设置相应的辅助课程。此外,DeborahJ.Short于提出了语言—内容—任务教学法(LanguageContentTask,LCT),即以学科内容以及相应的具体教学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分析和探究答案以及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由此实现掌握语言以及交流信息的学习目的。LCT教学法尤其适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实践交流,最终完成学科任务的语言能力。
(二)教学内容
CBI教学理念认为英语教材中所选用的语言素材应尽量贴近真实,同时确保内容具有一定水平,而非容易理解,过于简单。二语习得理论是CBI的理论基础之一,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只有在接触到与原语水平相当的.语言材料时,其语言发展才能因此得到有效的促进和推动。因此,在课程教材的选择方面,教师应坚持以上述理论为指导,从日常的报刊、新闻报道入手,节选其中具有较强阅读性的部分,并由学生选择并确定教学过程中的试讲主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对于英语实用词汇的理解;若实力和条件充分,教师还可以在搜集整理资料后自行编写,以此来满足学生需求。这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商务英语教学部分尤为适用。作为一种职业英语,商务英语专业性很强,因而教师应着眼于课程内容和教学主题,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前提下编写合理有效的专业教材。集合大量真实、合理的语言材料而成的英语语料库作为教学材料不仅为教学素材的实用性以及真实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学生掌握英语学科知识、灵活运用以及及时更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也不会因过于枯燥或难懂的教学内容而心生反感,或失去学习兴趣。
四、结语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中国人学外语的也日渐增多.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冲突,要想与西方人顺利交往,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跨文化知识.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师,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潘春丹 PAN Chun-dan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04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年,卷(期):20xx 29(4) 分类号:G42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文化差异 非语言交际
语言具有交际功能,能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跨世纪人才,良好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
一.教学中,学会泛读优秀作文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学生能够确定说话主题后,就要让说话有条理,有重点,抓住事情的某个细节具体讲述。可以给学生多读优秀作文,丰富学生的词汇,让学生学习表达技巧,领会细节描述的方法,渐渐应用于说话练习。并让学生对范文中的某个细节进行复述。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如《金色的鱼钩》,在学习老班长严记指导员的话,为了三个受伤的小战士不肯喝鱼汤,壮烈牺牲这一部分时,可要求学生对这一片断进行有感情的详细复述。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加深理解老班长勇于牺牲这一高尚品质的内涵,使他们较好地掌握词汇,熟悉一般的语句结构,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
二,教学中,学会在质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解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义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五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劝说》,引导学生看劝说片断后让学生想象自己要是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怎样处理,白己提出问题,自己想一个办法解决。然后同桌讨论,看看对方的办法行不行,哪一种更好。好的同学再把自己的意见在四人小组内提出,大家讨论修改。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小组内选一位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进行劝说表演。没有充分的交流、讨论是不可能获得真知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重视这个环节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中,学会在评议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答问进行评议、补充,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在进行评价时,首先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要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补充意见,敢于争论,互相交流,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我在讲《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对拉萨很感兴趣,但是对拉萨却了解不多,学生积极搜集资料,把自己搜集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分享给大家,我也是采取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大家一起搜集的资料,集中起来,让本组中口语表达能力最强的同学为大家讲解,其他的组员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可以让小组中每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都可以进行适当的口语交际训练。
四.教学中,学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情况,在小组开展讨论,在班上进行小组汇报、组与组进行交流,并互相评议。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广,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的形式。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无论平时还是课堂上,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以和蔼的态度亲近他们,教师更多的应是为学生的言语实践创设条件。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为“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在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的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正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同讲英语的本族人进行和谐的交际。但从许多中学甚至是大学毕业生不能说出完全合乎语法规则的流利的英语,但若真的与native English speaker接触,说出的句子不是使对方深感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就是话不得体,冒犯或触及对方隐私而使交际受阻。如常会听到学生问外教一些不该问的问题:你结婚了吗?你一个月赚多少钱?你有儿个孩子了?这些问题都属于禁忌,会让外教觉得不舒服,他们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无需他人过问。他们中还有一些存在既不能听也不会说的“聋哑英语”现象,更有甚者将the Milky Way(银河)译成“牛奶路”而贻笑大方。这些都是跨文化教学将要解决的问题。
三、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外语教师自身应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这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丰富自己的外语文化知识,对跨文化交际和比较文化差异有很深的造诣,不能只限于熟知所教的课本,应大量涉猎课本以外的知识,以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应帮助学生转变对外语学习固有的概念,让他们把外语作为一种文化去学习和领悟,而非简单的字、词、句的堆砌。
(二)组织小组讨论,提供交际语境。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的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把这种知识转化为技能。心理学研究证明,记忆也不是被动储存,也需要调用。要把学生“容器”里的东西调出来使用,才会产生积极的重温。重温需环境条件,机会刺激。尽管语言知识是语言学习的资源和本钱,但是资源不会自动变成产品,本钱不会无端产生效益。所以说小组活动是把“资源”变为“产品”最合适不过的“机器”了(夏纪梅,1999)。通过小组活动把学生置于一定的语境当中,使学生在情景中强化对语言单位和结构的理解和运用,循序渐进地实现从英语知识获取向英语能力培养的飞跃。同时,英语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或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有意识地营造出一种较为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互动交际语境,引导学生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但是,为了让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应该在讨论的主题上下一些功夫,应该对生活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实中挖掘新事物,捕捉新现象,让学生去讨论,不要一讨论就是“career, ideal, sueeess”之类的话题,让学生兴味索然,使真正意义上的讨论难以开展。此外,还可以就课文中的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或就设定的交际情境进行角色表演等。这样,大量的口语交际活动必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提升学生能力。
1. 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词汇是听力理解和阅读的基础,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查找信息,列举许多被收入英语词汇的中国词汇,如:kow-tow(叩头),kungu(功夫),tofu(豆腐),jiaozi(饺子)以及中文词汇中的外来词,如“吉普车”、“巧克力”、“沙发”等。
2. 听说训练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课程中的听说训练部分也存在着许多跨文化因素。国家之间存在着语言文化的差异。学习外语必须要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和熟悉英美国家人民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不少学生正是由于这方面知识的欠缺,才导致听力理解产生一定障碍。如给两篇难度相当的听力材料,一篇介绍我国的春节或中秋节,另一篇介绍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或复活节,前者听起来比较容易,因为春节和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生非常熟悉,而圣诞节或复活节对我国学生来说却知之甚少,因此听起来就比较困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外语教学的根本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依赖于语言知识和各种非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外语教学应在强调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其它有关的知识,包括语境知识、世界知识,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就为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教学要求,选用适当的外语教学法,帮助学生把掌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运用其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这就达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了。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高等学校本科用) [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高包虹.商务英语口语通关[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3]蔡荣寿, 金芳颖.跨文化交际通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11.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纲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可见,语言交际能力是衡量语言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当今日趋国际化的社会里,尤其是在中国成功加入WTO之后,口语交际愈来愈受重视,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大学外语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水平就成为我们英语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如今,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通用的语言,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而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英语教学的目的——学以致用,即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像使用工具一样运用英语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目前英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一)一味强调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充当了指挥棒的角色,社会对英语的重视逐渐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体现出来。在这种影响之下,教学不得不走入一个怪圈,即过分强调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实际语言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最基本的方面,因而出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即使是通过了四、六级测试的学生,也很难将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口语交际中,大部分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都会紧张,无法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所说的“Dump English”(哑巴英语)。所以,四、六级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反映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更不能作为衡量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尺度。
(二)缺乏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
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强调对语言系统知识、语音、语法及词汇的教学,忽视了文化的导入,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不了解,从而导致语言运用上的错误。例如,由于文化的不同,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国人见面常谈论的话题:如年龄、婚姻状况、工资等,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说却是应该避讳的,他们喜欢简单的问候,谈论一下天气状况,近期的球赛等与个人隐私无关、不会引起麻烦的话题。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准确、得体交际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关键。
(三)缺乏口语交际的环境
许多学生从初中开始学英语,一直到大学毕业,十多年的英语学下来,但是真正要用英语和外国友人交谈时,却结结巴巴一句话也说不完整。究其原因:
首先,是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上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给学生营造出真实的英语语言学习的环境,没有拿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的口语进行培养和训练,同时,教材中也缺乏合适的口语素材。这导致了我们的教学始终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是简单、机械地背诵、记忆,缺乏口语交际训练。
其次,学校不重视口语能力的培养,没有配备外教授课,没有定期组织英语角或英语沙龙等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导致学生难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在外国人面前就是想不起来需要的单词,可过后就想起来了?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为什么特别紧张?学校什么时候能给我们配备外教上课,哪怕一个月一次也行?老师不重视,学校也没有计划,最终导致英语教学严重缺乏口语交际环境。
二、影响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学生本身的心理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上通过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问答,这是锻炼口语的好机会,可是学生们却很少有人主动参与,基本都是由老师点名来完成问题的互动。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缺乏自信心。因此,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笔者鼓励学生,上英语课时,要记住两个单词——“No Face”, 只有这样才能练好口语,提高交际能力。
(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态度因素
在初中、高中的英语学习阶段,基本没有口语训练,很多学生平时很少听到完整的语言交际内容,缺乏音位能力和信息处理技巧。大部分学生语速较慢,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说,一旦语速加快或出现生词时便无所适从。再者,中学生在生活中利用英语口头交流或做事的机会相对较少,并不需要为了交际而实践其所学的语言,客观上给人一种“口语能力不是十分重要的感觉”;加之,无论中考、高考,也都不考核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至于学生采取无所谓或不合作的学习态度。来到大学后,他们还是认为听老师讲课,记好笔记,考试过关就达到最终目的了,没有从主观上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
(三)学生的生活环境因素
学生生活的环境,随时随处听说的都是汉语,只有在英语课堂上,才有机会听说英语,而课下又都忙着各自的专业课,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各种社会兼职等。课堂上学习掌握的语言技能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和巩固,这在客观上制约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实践和发展。
(四)教师自身的认识和教学方法因素
首先,一些教师对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英语口语教学多应付于形式。课堂上过分的强调授课计划,死用教材,没有把学生放到中心地位。其次,有的教师对英语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关系认识不正确,一味强调口语的准确性,对学生语言形式上所犯的错误过分苛求,以至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
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非常重要。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的关系来看,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关键是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学者里布斯(W.M.Bulis)和坦玻利(M.S.Tamperly)曾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一般成年人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交际活动作调查。结果表明,听占语言交际活动总和的45%,是领会和吸收知识信息的最主要途径;说占30%,是人际之间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读占16%;写占9%。从以上听、说、读、写四者辩证关系和它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来看,英语说的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及每次课口语交际内容的难易程度,选用下列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前,教师应把与本话题相关联的词、短语适当的罗列,以供学生参考):
1.小组讨论
可采用3-5 人一组的形式,就某一个话题进行几分钟的口头讨论,这样在有效的几分钟内,全班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2.话题陈述
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连贯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话题陈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选择一些话题,如《新编大学英语》(浙大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可组织学生讨论对“风险”的看法。笔者先是采用Flash 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风险的刺激感、可怕性及其后果,然后学生、教师一起讨论,最后挑选3~5 名学生分别以陈述的方式来进行该话题。通过这项活动,学生既了解了教材所要传达的主要教育功能,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课文内容复述
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应该让他们课下有计划的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在复述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对教材内容加以扩展,并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加以评论,或阐明自己的观点。
4.保证每次课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
5.布置课后练习的话题
下一次课上进行课后作业展示,同时,教师要进行检查、适当的鼓励和纠正。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目前,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进行口语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从具体实际出发,精选教材,积极进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1.教会学生借助各种工具书自主学习
大学学习,与中学不同,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多的是培养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大学教师不会逐个解答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会学生自学,尤其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各种工具书及教辅用书极为重要。要让学生了解各种工具书的分类,特点,使用方法;如何正确、充分地使用工具书。
2.选择适合学生的话题进行口语训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自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必须要选择一些学生所喜闻乐见、有话可说的Topic(话题)进行交流,由易入难,循序渐进,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课外收听英文广播、浏览英文网页、学唱英文歌曲、观看英文电影、结交英语国家的朋友、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小品表演等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积累大量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词汇及方式, 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它,喜爱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时会更加自信、更有“成就感”。
3.营造课堂交际场景,鼓励学生参与口语交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辞一定要诚恳亲切,语气要温和委婉,多用肯定性评价及激励性语言,以增强学生信心。当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错误时,不要急于纠正,不要打断其表述,而应尽可能地引导其完成表述。即首先应肯定学生,表扬其任务的完成,观点的独到,指出使用地道的词汇,然后,再指出下次应该注意的地方。总之,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对其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使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要改变以往上课仅以句型背诵及机械模仿来训练学生口语的方式,要在课堂内加入以学生为主导的练习,如对话、角色表演、小组讨论、辩论等,为学生创造能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从而提高对不同场景进行语言表述的能力。
4.以听说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包括听和说两个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口语水平,一定要注意听说结合,要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结合听,听的过程中融入说。语言的语感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逐渐得到培养;只有多听,才能增强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语言的理解性。多听就能熟悉口语的常规表达方式,形成较地道的口语表达。输入与输出的结合要求多听的同时还须多说。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了大量语言知识之后,最大的输出就是做题目,而真正的输出是指语言运用,它既包含语法词汇的运用,也包含对这些知识的技能方面的操练及口语练习。当学生越来越多地生成外语时,他们的口语表达也对其他同学形成了自然的,可理解的输入。笔者在进行听力授课时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即兴复述、进行role-play(角色扮演)及讨论听力材料涉及的内容,以增强学生语言运用频率。
5.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和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它具有语言、画面、音响三结合的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视觉冲击力和听觉感染力相结合,可以把社会带进课堂,学生既可以看到形象的动作、姿态、表情,又能听到纯正的现场语言交际,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置身于外语环境之中,能轻松地进入语言活动的现实情景,而这种真情实感又是语言使用者所必需的。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之中,接触大量活的交际语言,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信息。通过参与复述、问答、专题讨论等实际语言交际活动,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根据情景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1.教师口语水平要高
英语教师的口语,清晰的声音,流畅的表达,较高的口语水平,对学生就是一个极好的示范模本。学生通过日常接触,模仿老师的表达,能够使自己的语言运用和口语表达得到巩固和强化。
2.教师要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英语学科,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技能,一种交际工具。其掌握有赖于领悟力和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运用。所以,教师的责任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练习,去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这门语言的能力。授课前教师必须对整堂课进行周密的思考,备课应该从有个性、有活力的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使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3.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把获取到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及时地注入到自己的教材和讲义中去,比如“三鹿毒奶粉事件”所涉及的词汇“政府监管(governmental supervision)”、“食品安全(food safety)”、“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AQSIQ))”等。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用已有的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参考文献:
[1]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任素贞.语言内——跨语言教学策略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2,(4).
[5]余胜泉、朱凌云、曹晓明.教育资源管理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 2003,(9).
[6]林莉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刍义[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7]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LanguageTest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8]Bachman,L.F.,&A.S.Palmer.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9]Hymes,D.On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J.B.Pridem& J.Holmes. 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1971.
论体育教学中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向-以艺术体操教学为例
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是导致其就业难、发展难的内在核心因素.高校体育教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对于发展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体育教学中培养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五个主要方向:自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和创新意识,以期高校体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能更清晰地把握教学重点,更优化地设计教学内容,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作 者:黄晓晓 吴宾 作者单位:黄晓晓(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艺健教研室)吴宾(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体育 女大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方向 艺术体操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口语交际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借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低年级抓起。
如何让学生能轻松,愉快的进行口语交际、学会交际,成为我研究的内容。基于此,我提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
2、课题提出的意义
学习新课标后,我领悟到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1)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对应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学习研究,促进自己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做个科研型教师。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人为本”理念
人本心理学家把潜能看作是人的内在价值,指出人的潜能的实现决不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规定性,后天的社会环境决定着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压抑,而后天的环境必须有一种和睦的气氛,有一种真诚、信任理解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成为可能。戈布尔说:“健康的儿童是乐于发展、前进的,乐于提高技艺和能力,乐于增强力量,因此要对每个人的内在潜能发展产生兴趣。”马斯洛认为,人最终不是被浇铸成或塑造成人的,而是依靠自身实现潜能的,环境的价值在于促进潜能的现实化。本理论中三方面值得本课题的关注:①学生是口语交际的真正主体;②教学环境的创设是学生真正口语交际潜力的促进者;③口语交际触及的是学生潜能的开发发展。
2、让学生敢于口头交际的策略的研究:找到学生不敢与同学交际的原因后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让学生敢于和同学进行口头交际的策略,并让他们感受到交际带来的舒畅心情和愉快情绪。
3、学习新课标对口头交际能力提出的要求,并研究得出达到要求的策略。
4、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的研究:语文课堂是生生和师生之间进行口头交际的最直接的场所,是我们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最佳场所。这具体的情境,是学生各展口头风采的沃土,在这块沃土上,师生不断的锻炼着自己的口头语言,同化优化课堂语言。比如“我认为”,“我不同意某某的看法”。使口头交际能力得到升华。
5、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心态的研究:当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提高了,他就具备了积极的心态,乐观的心理、不再恐于与人沟通交流了,这样就能更快地适应多变的社会,如鱼得水在各种场所施展口头才能,提高了口头交际能力,也就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心态的研究。
七、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展调查,进行现在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进行具体操作。
1、文献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2、行动研究法: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3、注意测验试卷的类型,特别要考查口语交际的水平。
4、总结前半年的实验情况,调整研究方案,重视课堂结构的调整。
5、及时召开学生座谈会,必要时进行一些看图说话、编故事、小小演讲会等比赛,从多方面分析证实。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1、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课题实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通过测验效果,揭示口语交际的教学规律,分析存在的问题等。
2、撰写课题报告。
3、总结口语交际教学的新方法。
4、汇编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方法、口语交际教学的时间安排原则、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筛选以及相关教学策略。
九、研究的预期效果
1、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会说普通话,语句连贯,条理清楚,态度大方,有礼貌。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整理、总结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策略,提高我们当前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活跃我校口语教学的研究。
十、研究成果形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71-01
跨文化交际是上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研究新兴领域,“它是在博采众长、吸收众多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成果、在普通交际学的交际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英语教学在原有的词汇与结构为主的基础上,融入了文化与交际等多元化内容,同时随着英语语言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学习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1 了解文化差异,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学习的意义
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往往将其忽视,或者一带而过,造成学生对很多英语文化的模糊和缺失,也使得英语教学变得非常单一,失去了语言的魅力。以《21世纪大学英语》为例,Conversational Ballgames这篇文章中主要探讨的就是东西文化的差异,在两种不同文化圈中产生的交流就像打保龄球和打排球的区别,教师如果在讲授这样的文章时忽视文化的作用,那整个文章的学习将会非常枯燥无味,重点的词汇和结构也很难被学生掌握和记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的知识,更应该传授给学生这种语言产生的背景和它所存在的文化氛围,东方人在交往时喜欢含蓄、彬彬有礼,尤其是日本,对说话人的顺序和等级有着严格的要求,而西方人喜欢直抒胸臆,不考虑说话人的尊卑长幼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东西文化差异的体现,也是跨文化交际学习的必要之处。再比如,在印度文化中牛是受人尊崇的,印度教信徒们认为牛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而麦当劳,一家靠牛肉创造财富的公司如何在一个视食用牛肉为极大罪恶的国家里生存呢?用猪肉代替?但是在印度有1.4亿穆斯林,而穆斯林是禁食猪肉的。这样就只剩鸡肉和羊肉了。麦当劳为应对这一食物文化困境,发明了印度版的巨无霸—— 邦主汉堡(Ma-haraia Mac),这是用羊肉做的一种汉堡。正如麦当劳印度分部的领导所言:“我们必须彻底改造我们自己,以适应印度人的味觉。”像这样的文化差异例子如果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将英语与专业相结合,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将语言与专业知识并用,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层次,让学生在未来发展平台上能够全方位的施展才华,学生也会更积极的投入到这种学习。
2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但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如何将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培养融为一体,是很多老师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
2.1 师生互动式课前展示
以往的课前展示多数为学生自己展示或者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展示为主,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将教师融入到课前展示中,通过对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共同参与互动,灵活应对,这样比单纯的点评更易于让学生接受,也增强了交际的实用性,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2.2 将身边的英语文化融入教学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跳出课本提问,以生活中或身边的英语文化为提问内容,比如俚语、数字、颜色、动物、文学、风俗等?如果一个学生上课走神,教师完全可以不必批评他的注意力不集中,取而代之的问他:Why is an empty wallet always the same?(Because there’s no change in it.) 这种幽默的方式比起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改变。
2.3 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多阅读关于世界各国的文化知识,了解更多的文化差异,提高文学素养,并能够将这些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英语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启发下更多的产生交流与讨论。
3 英语第二课堂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辅助
文化交流不仅局限于课文中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将所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传统课堂上对于跨文化交际的渗透和启发是有限的,学生可以将这部分能力的培养放在英语第二课堂的学习中,比如社团中可以组织一些英语聚会,与外教举行Party,了解国外的饮食或者节日传统,像复活节、万圣节等等。也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具体实践中,比如做英语导游、英语导购等等。
4 结语
文化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没有文化,社会将失去和谐与美好,懂得欣赏文化,懂得学习文化,这在高等教育里,尤其是英語语言的学习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并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发展趋势。让我们共同努力,重视文化修养,加强文化学习,让英语语言不再仅是一种沟通工具,而是成为连接两种文化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0.
[2] 莫兴伟.对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的探讨[J].大家,2009(12).
[3] 赵恩兰,宋丽萍,邹咏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外语教学[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5).
一、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赋予文化生命,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历史、背景及其成员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语言反映文化。另一方面, 文化又深深地影响着语言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完善。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2.英语教学中文化的输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一门语言与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某种程度上, 语言的学习就是文化的学习。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 要求交流者冲破自己的文化背景局限, 去理解、接受和欣赏对方的文化。这样,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就应该注重文化的输入。近些年来, 尽管学习英语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但许多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却并未有多大改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 “有口不能说, 有耳不能听”的高分低能现象日趋严重, 这些都值得语言教学工作者进行深刻的反思。有些人认为, 英语学习者只要掌握了语音、语法、词汇, 就可以说是掌握英语了, 就可以交际了。其实, 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语言是在交际中形成的, 学习语言的目的也是交际, 但具备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良好的交际能力。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 每种语言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对应性, 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者要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 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运用语言。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 我们也经常见到英语学习者因不了解西方文化而造成的语言失误。这些都提醒着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英语教学中文化的输入, 这不仅是教学的要求, 也是国际交流的迫切要求。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结合课文, 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大学英语课程的课文内容较为丰富,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紧扣这些主题, 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讲解有关宗教故事的文章时, 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西方宗教背景、宗教起源、宗教信仰、宗教节日等知识;讲解涉及到历史故事的文章时, 应该给学生补充一些西方地理方位、人口变迁的知识。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使学生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从而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对文化也有一定的认识。
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作比较, 通过比较, 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人文差异, 从而在交际的过程中, 能够把文化与语言更好地结合起来。
2.结合词汇学习, 渗透文化知识
由于中西方的语言的不同文化体系的建构, 其词汇意义也存在不对等的现象。在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中, 我们要抓住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 使学生不是在死记硬背, 而是学习其内涵、了解其文化, 从而懂得其应用。例如, 有这样一个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re not necessarily out.” 许多英语学习者对其含义不理解, 这是因为这些英语学习者不了解其文化背景。在拳击比赛中, 当一方拳手被击倒, 裁判会数到十, 如果拳手仍不能站起, 便是输了。通常情况下, 被击倒拳手都会在十以内重新站起。因此, 这句话的表意是, 当你被击倒, 并不意味着输了比赛。其内在的涵义是:遇到挫折, 并不意味着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而对于同样的意义, 英语词汇却有着与汉语不对应的表达, 这也是源自于文化差异。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 四周被海洋环绕, 水产品丰富,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孕育的捕鱼业和畜牧业也对习语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汉语成语“守口如瓶”相对应的英语习语却是“as dumb as an oyster”, 因为英国肯特郡产的oyster (牡蛎) 最好, 而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讲究精耕细作, 牛为农之本, 因此牛多带褒义。“老黄牛”是勤劳踏实的象征, 而 bull (公牛) , 在英语中多是笨拙、野蛮、暴力、凶猛、鲁莽的象征。如bull worker (笨拙的工人) , 把行动或说话鲁莽笨拙, 动辄闯祸的人叫a bull in a china shop (公牛闯进瓷器店, 肆意捣乱) 。又如, 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 (象猫头鹰一样聪明) 这样的说法, 表明讲英语的人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 猫头鹰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禽兽间的争端要猫头鹰来裁判, 紧急关头找猫头鹰求教。有时人们认为猫头鹰不实际, 有点蠢, 但基本上是智慧的象征。然而, 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法不同, 有些人很迷信, 怕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 以为碰上它要倒霉。汉语中的“夜猫子进宅”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 夜猫子就是猫头鹰。
3.结合交际训练, 了解中西差异
语言是一定环境下的产物, 人们的语言交际都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中西方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最需要的内容作为听说读写的语言材料, 并尽可能使课堂中的语言交际活动接近真实生活, 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启发他们的思维, 对中西方各方面的文化差异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课堂上,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情景教学, 安排一些讨论或演讲, 设置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精心设计一些灵活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训练形式。比如看图说话、扮演角色、专题辩论等, 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亲身体验中西文化的差异。例如: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 我们既使心里高兴, 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 认为不这样, 就是对别人的不敬。例如:一位外国人对一个英语学习者说:“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 (你英语说得很流利) 。”这位学生答:“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不, 我的英语讲得不好) 。”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 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交际摩擦是交际障碍的升级。由于文化差异, 加上交际双方缺少跨文化交际知识, 因而中国人的谦虚, 可能被英美人视为“虚伪”;中国人的热情, 可能被英美人视为“繁琐”。所以,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交际训练, 在训练中模拟场景,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以免造成交际失误。
4.结合原版电影, 挖掘文化内涵
电影自问世以来, 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文化的影响。不同时代的电影反映不同文化, 不同民族的电影是不同文化的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原版影片, 指导学生通过影片巩固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 挖掘语言文化的社会意义。
同时, 在结合原版电影进行教学时, 我们要注意选择那些发音清晰地道、贴近生活、语言含量适当的影片。在对原版电影的欣赏与学习中, 我们可以对西方历史文化、普通人的价值观念、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了解, 从而更好地贴近英语文化, 更深层次地理解其语言。
摘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求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不应只是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 还应该注重文化背景,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与文化的关系是英语教师应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2]阎佩衡.英汉与汉英翻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胡文仲.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C]∥文化与语言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推荐阅读:
论大学英语教学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10-03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论文07-11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纠错能力10-01
(全英文论文)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1-13
中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论文11-03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