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习兴趣(精选12篇)
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小学的学习则正规化,一节课35分钟,还要正襟危坐,举手发言,还有那么多的作业、考试,陡增的学习压力让很多孩子一下子难以适应。再加上对学习习惯的严格要求,比如,要完成作业,抓紧时间,整洁书写,及时订正等,让很多原先学习习惯较差的孩子措手不及,顾此失彼。
建议:
①学前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精神”和“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②入学后,家长要关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小学教师保持一致,形成合力,让学习习惯的培养能一步到位,同时淡化对分数的重视。
3拼音在入学前没有必要专门学习。家长可买回小学一年级语文配套录音磁带,让孩子在游戏、画画或吃饭时有意无意地听一听。注意力训练很重要。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做一件事情”的习惯,比如专心地练琴、画画、听故事、看少儿节目等。
5好入学后的第一个月。建议家长每天陪孩子一起学习,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支持和鼓励6注意培养孩子的“数感”。比如上下楼时数数楼梯,散步时数数电线杆,吃饭时分发碗筷,吃西瓜时比比哪块大哪块小,结合身边事做做简单的运算。
7做事情的有始有终。包括事情开始的准备和结束的收场。开始可以在成人的带领下完成,逐渐过渡到独立完成,并变为一种习惯。
8管理自己欲望和情绪的能力。如:克制对别人的东西的占有欲望;学习等待和轮流;懂得“够了就不需要了”。
9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亲子阅读时,有意带领孩子读画面旁的文字;外出时,看路牌、广告牌、商店名、商品名称和标价等,轻松积累识字量;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叙述所见所闻;多让孩子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根据条件让孩子接触英语的听读环境。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 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家认为:兴趣的产生要经过三个过程, 即:“好奇”“求知”“爱好”。“好奇”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好问、好动、好强三个方面。这时的兴趣时间短, 呈不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 好奇心理逐渐变为一种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求知欲望很强的情况下, 人的注意力集中, 精神振奋, 观察、记忆、思维都处在最佳状态。这时的兴趣由不稳定性向稳定性发展。求知阶段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 当某一方面的求知欲望反复表现出来, 就形成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爱好, 这时的兴趣进入稳定期, 甚至终身不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好之”指的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深厚而稳定的兴趣;“乐之”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状态。“好之”才能“乐之”“乐之”才能克服重重困难不觉其苦, 才能专心致志, 废寝忘食地从事某种活动, “乐之”才能成为学习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源泉。因此,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语文学习的“好之”“乐之”。
为此,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 他们的好奇心, 求知欲都特别强, 作为一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求胜的特点,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兴趣倍增。为此, 引入新课时, 要选择最佳突破口。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常用设计“悬念”、展现意境、激励情感等方法, 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境界。如讲朱自清的《春》, 教师可先提示“你们采摘过野花吗?你们沐浴过春风吗?你们和小伙伴们在春雨中追逐嬉戏过吗?”, 紧接着让学生自己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情景, 然后教师再激励学生:“朱自清笔下的春更美、更活、更可爱、更富有诗情画意, 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先生‘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图画中去吧。”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
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理想的语文课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注意举止风度仪表姿态, 使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久而久之, 学生便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意境语言, 根据文体的特点和作者意图的变化而变化。分析艺术作品时, 教师必须使用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讲出诗歌中的意境美、散文中的构思美、小说中的形象美, 以激起学生的盎然情趣。在分析理论文章时, 必须使用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生动有力、凝练简明的语言讲出议论文的说理美、说明文的情趣美。这样, 就会诱发出学生的浓郁兴趣。学生神游于教师用语言编织的理趣交融的境界中, 在美的滋润的同时, 不知不觉就会记住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三、力求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活”的教学对象, 教师无须烦琐地讲解, 学生也无须死记硬背, 这样教与学双方就能做到和谐地交流。这里教师可用激疑法。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 不断地使学生“多思、深思、爱思、会思”。如讲《药》, 一开始, 教师质疑:“什么是药?中药?西药?”学生读完全文, 发现并无一个药字, 就会热烈讨论, 使课堂气氛活跃。这时教师再回到题目上来, 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得出“药”是指人血馒头, 而买药、吃药、谈药后的结果———双上坟正是全文的结构。教师再次质疑:人血馒头是谁的血, 治谁的病, 革命者的血被革命者要拯救的群众吃了, 并造成了双上坟的结果, 这是什么样的革命, 它为什么失败?这样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挖掘本文的主题。每疑必释, 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激发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
四、通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激发兴趣
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 是一种间接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不同于理科教学的主要一点在于“传情”, 通过传情而授之。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诸多情感因素, 多层次多角度地渗透, 使情感的调节功能、动力功能、强化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使教师的讲授心理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 全面关心学生, 得到学生的敬重和喜爱, 使学生“爱屋及乌”, 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此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具有较渊博的知识, 在掌握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外, 还要广泛通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学识修养和较强的语言感染力。应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如果能够出口成章, 名言佳句不离口, 成语典故常引用, 语句风趣幽默, 学生就会从心底佩服你的文学功底, 从而使你本身有着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德】 歌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根本着眼点。
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那么,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当孩子把奶瓶反转,并且试着从奶瓶的底部来吸奶的时候;当孩子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的时候;当孩子在公园里专心地看着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的时候,这些都是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表现。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值得探索的。此时,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作出结论。
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因为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来得重要。例如,当孩子问“鸟儿晚上睡在哪里”时,你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鸟儿在晚上的可能去处;当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时,你可以说:“是啊,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以此来引导孩子去试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同时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例如,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里播放故事,他们总是专心致志地听,绘声绘色的故事尤其最能吸引他们。当你讲小人书时,你会发现孩子常常是一边听,一边很想认识书上的字,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教孩子认认字,不要求孩子写,更不要求孩子记,只要他们认识,能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字。有一天,父母会发现,孩子已经能很连贯地把书上的故事琅琅上口地读出来。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刊时,家长可利用读物内容,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内容。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可带孩子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夏天带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带他们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冬天又可引导他们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眼界,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家长最好还能指导他们参加一些实践,如让孩子自己收集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也可饲养些小动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發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一些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3岁左右就开始对画画或乐器产生兴趣。特别是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在老师的诱导下,他们的兴趣爱好出现了第一次飞跃。最先使孩子产生兴趣的一般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都可以在幼儿期唤起,不是要求孩子能达到什么水平,而是以唤起他们对各种乐器的兴趣为主。父母只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责编 悬塔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怎样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怎样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形象、生动地演示两个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理解这五种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人们熟悉的一种天文现象“日环食”来演示说明。观看由多媒体制作的日环食全过程,使学生有感性认识,体会两个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理解这几种位置关系之间动态的联系。学生再用课前准备的两个不等圆纸片做相对运动,画出运动过程中两圆位置关系的不同状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开始新课学习,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这种导入设计可以在课的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斥责等,都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从而会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笔者曾对九年级学生作过调查,其中一项是:你对原来的数学老师怎么看?结果发现大多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对原来的教师充满挚爱和尊敬,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对原来的教师有厌恶、抱怨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弱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用略带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和理解的鼓励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用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体验和理解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氛围中去参与探索、发现、获得知识。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的开始,初中代数用字母表示数,从特殊到一般,提高了抽象性,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平面几何证明逻辑性强,难度大。作为数学教师,应用心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在讲“幂的知识”时,笔者拿了一张只有0.01mm厚的白纸对学生说:“这张白纸经过对折28次之后的厚度有多少?有我们的教学楼这么高吗?” 停顿片刻后说:“要超过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m!”学生惊讶,教师乘势指出“学习了幂之后,我们可算出其厚度为约26844m。” 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部4月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活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其中启发式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动”中进行学习,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例如: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实验,通过量、剪、折、画来探索几何命题。在解题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启发式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立足于学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积极进行启发式教学,把学生带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五、精选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练习,培养能力的练习,一题多解的练习,多题一解的练习等,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同时要注意控制习题的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来难学生,让学生在平淡的练习中体会无穷的乐趣,在轻松的练习中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时,可以这样出题: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有32支足球队参加小组赛,每小组4支队伍,问一共要举行几场小组赛?这种题的设计趣味性强,难度不大,又符合当前中学生喜欢足球的心理,通过讨论即可解决问题。学生能从解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巩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我国的教学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起主要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的。
一、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上来。
小学生经常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要寻根觅底地追问这是为什么?这种由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从自然教学出发,就能推动自然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能使他们明确学好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如上“食物的营养”一课,讲到用碘酒检验淀粉,我让每个同学把手指洗干净,再把碘酒涂在手指上进行消毒,随后让每个同学把饭粒放在桌子上摆整齐,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同学报告,饭粒变脏了,手指也变脏了。饭粒和手指都出现了蓝黑色,这是怎么回事?此时此刻同学们都产生了奇妙的感觉,要研究的问题竟是如此奇妙,还能不情绪高昂,精神振奋?
二、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在自然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十分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导入新课就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教“影子”时,教师先请同学猜一则谜语:“你有一个好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谜底:影子)。学生猜出了很开心,就会由被动的看看听听,变为主动的说说做做。
三、创设“问题的情境”也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或事物,使他们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面前的.问题或事物,从而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需要。例如教“雷电的秘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雷鸣电闪,古代的外国人认为这是上帝在发怒。中国古人说这是雷公公与闪电娘娘在惩罚坏人。 1752 年 7 月的一天,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雨中把一只绸子做的大风筝放到云中,在风筝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雷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都经历过雷电现象,这时经过教师的提出,感到很新奇却难以回答,产生了需要了解的要求。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也处于积极状态。教师进行“雷电”的教学时,学生很容易接受。
四、采用实验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自然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实验来。如教师演示“热喷泉”的实验。在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上塞上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的水立刻从玻璃管上喷出,就像喷泉一样。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道理。这时教师进行“热胀冷缩”知识的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特点,自然教学中安排一些由学生动手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如上“二氧化碳”一课时,让学生先把三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放在大烧杯里点燃,然后把事先制好的二氧化碳沿着大烧杯壁倒下去,结果越低的蜡烛越先灭,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
五、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然教学
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人对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优先给予注意。兴趣的产生既受主观因素影响,也与客观条件有关。有吸引力的事物能够引人注意,这是客观条件的作用;个人知识经验的丰富性,教养水平的高低,这些主观因素对兴趣的产生也起重要作用。兴趣也和主客观特性是否相适应有关。研究表明,中等难度的任务,往往与个体能力相适应,最容易引起人的兴趣。非常容易解决的问题,激发不了人们的好奇心;过难的问题会使人望而生畏,信心不足。它们都难于引起人的兴趣。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关于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的研究,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本课堂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突破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对英语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乃至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建立新形势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大面积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英语教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一套以“游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探索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规律和课堂教学有效的策略、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为其进一步乃至终生学习英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等综合素质,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探索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模式和方法;总结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英语歌曲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3)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转换角色,体验英语的乐趣。
5)开展竞赛,生生互动,培养兴趣
通过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走进新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六、研究对象和范围 采取部分研究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3~6年级学生和英语教师,每个年级6班,每班抽取奇数学号的学生,大约450人。
七、主要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主要问题,本课题主要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
阅读文献资料,认真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用游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B、行动研究法
有计划、有步骤的由实验教师与专家及教研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学习资料,对之作出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调制出最符合学生口味的学习大餐。
C、调查研究法
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了解学生发展的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
六、研究进度
课题研究时间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研究周期为一年。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1.2013年1月,起始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设计,成立课题组 2.2013年2月— 11月,实施阶段。
2月—4月,调查阶段。组织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5月—6月,理论阶段。组织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7月—8月,深化研究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新途径,建立以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9月—11月,行动阶段。着重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改进培养策略,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创新。
3.2013年12月,总结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2、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论文集。
3、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典型案例、个案、教学设计等。
八、研究成员及分工
1、课题顾问: 李老师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戴智慧(负责组织实施课题方案,召集课题实验人员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课题方案的制定和管理工作,课题研究活动统筹安排)
成员:纪芬(收集整理相关理论材料)师倩(负责各种形式的活动的具体安排)丁丽(观察比较,撰写反思)李彩虹(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张培培(负责问卷调查)
彭若云(管理课题组相关资料和数据,做好会议记录并建档)薛娇(积累案例,成果展示)
九、研究经费
申请经费10000元(具体如下)
1、课题鉴定费3000元
1、课题成员培训、调查经费(调研所需差旅费、聘请领导教师等)(3000元)
2、资料费(理论书籍,复印,录音,录像,上机,档案等)(2000元)
一、上好第一堂课, 消除心理障碍
教师第一次到新班上课, 尤其是第一学期的第一堂课非常重要。学生出于好奇心和新鲜感, 很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英语课上得是不是很吸引他们?第一次见面他们总是特别注意教师的一举一动。应该说, 第一堂课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上好这一堂课对今后的英语教学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教师不妨用英语做开场白:
“Hello!Nice to meet you.This is the first class of t hi s t er m.I am your Engli sh t eacher and you ar e mynew st udent s.Fr om now on…”力求说得流利、优美和动听。接着老师只要表明刚才自己是用英语向同学们问好, 要求大家好好学英语, 然后可用汉语着重讲一讲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并对如何才能学好英语等问题做一些具体指导, 例如怎样记单词、背句型和做练习,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等等。同时也应该告诉学生怎样对付学英语时碰到的困难, 用怎样的态度来克服困难。总之, 第一堂课必须认真上好, 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千万不要怕影响教学进度而省掉这一堂教育课。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增强学习兴趣的温床
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保持并增强学习兴趣。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 教师再认真, 学生不愿学, 成效是很小的。教师要爱护学生, 学生接受了这位教师, 也就接受了这门课。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一定要惧怕老师才好教, 但这样往往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 为了学生学得有兴趣, 学得轻松主动, 特别需要融洽师生关系。平时应注意让学生既听从教导而又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要主动关心, 帮助其分析单词记不住和课文背不会的原因, 并注意鼓励和提高他们的信心, 让学生感到自己还是有希望的, 要常换位去思考, 体谅他们。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兴趣
平时在课上可利用录音机教学生唱英文歌曲、制作单词卡片、开英语晚会等等, 这些都会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重视听录音但并不是要省掉教师的示范朗读。一般情况下, 在带读前教师首先应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语速不必快, 力求优美动听, 尽自己所能让学生欣赏自己的语调, 必要时告诉学生英语本来就是很美的语言, 读好英语会让别人觉得听起来就像是欣赏优美的歌曲, 鼓励学生自己抽空多练。相信只要教师经常这样有意而为, 学生是会受感染而兴趣大增的。
四、根据个体差异, 作业分ABC三级
个体差异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的不同, 教师应留适合不同学生的作业, 分成ABC三级, 不管对哪个层面的学生都要及时进行表扬, 鼓励他们力求提高自己, 这样就会使他们心情愉悦, 有一种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另外, 课后还可以让他们做些实际调查, 这对他们锻练口语是非常必要的, 既培养了兴趣, 又练习了句式, 一举两得。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一旦有了兴趣, 学生便会主动学习, 积极学习。如果班级形成了一股积极学习英语的风气, 那么就会带动所有学生共同学好英语。
生活:不可忽视的趣味来源
科学这门综合学科能提供给学生包罗万象的知识: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变幻莫测的化学世界、广阔无际的宇宙世界等。教材本身即是学生的知识宝库。科学教材已不是一本死书,它把同学们引进大自然,融入生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沟通科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生活经验成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教学中所要研究的问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会越感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这本身就给学生一种启示:身边就有科学,熟悉的东西也有科学,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和思考。学生在交流中流露出自信与个性,在倾听中受到启发与冲击,在共享中得到快乐与满足,在讨论之后跃跃欲试,更会注意身边的科学知识如:讲了酸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
科学带给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还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如: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警戒色、化学药品的腐蚀性、触电等等;还可长见识,如:物质的溶解性中,如何洗去污垢、圆珠笔印;在天气预报中,如何来判别天气现象等。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正是学生想解决的或想避免的,正是这样的困难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激情与兴趣,而恰好科学课给了他们平时问题中的答案,又一次兴趣的激发,这样的发展好比连锁反应,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劲头。科学课能帮助他们解释想不通的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使学生能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保护自己,并给了他们莫大的满足,浓厚的兴趣,学生们久而久之有了自主性的学习,同时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创新意识也油然而生。
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有利于体现学生环境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引出整体性任务。选择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问题,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把情景创设看作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与现实相似的情景,以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容易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引入“碱”的内容时,老师可以预先准备一张白纸,白纸上用碱液写上字(看上去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张挂在黑板上,让学生猜这纸是否写过字,然后用香水瓶洒无色酚酞试液,鲜红的字跃然在纸上。同学们哗然互相问怎么回事,看到学生迫不及待得想知道原因,老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新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景,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其他学科不同,科学有着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实验。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能从成功中得到喜悦,从失败中通过总结得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教学中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科学知识。如:在学习“大气压”时,先避开书本,做几个兴趣实验:“喷泉实验”、“熟鸡蛋进入口径小的瓶内”、“没有给气球吹气使气球大起来”等试验,学生一个个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效果要比平铺直叙好多了。
多媒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多媒体的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教材也从单一的课本发展为以教科书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在创设情景、思维方法的展开和过程体验等方面有了它的一席之地。文字视听技术手段的结合,不仅为新教材增加了一处亮点,也是原来难以理解、想象的事物经媒体的介入而一目了然。师生的课堂生活由此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一个镜头、一个画面不仅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原来需要老师费劲口舌解释的问题和现象,只需几个画面就说明问题,这也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而且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如:学习动物世界、植物世界的时候,放映一些“狂野周末”、“动物世界”、“神奇的大自然”等活生生的画面,可更好地传播知识,用音像元素来吸引人,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的有趣。
趣味记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的东西能引起兴趣,导致神经兴奋,激发学习动机,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易于记忆,并能牢固保持。一个学生即使兴趣再高,一旦多次遇到一些枯燥乏味的难于记忆的知识点,兴趣也会大减。因此,在教学中,把一些难于记忆的知识点尽可能趣味化,不仅仅使知识点简单化,更重要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科学的兴趣。
融洽的师生情: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感情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往往是对哪个老师有感情,就对哪个老师的课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首先,我在上课时,力争做到教态情切、说话和蔼、辅导耐心,使同学们感到可亲可敬。其次,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和挫折,不随意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学生,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应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和他们一起完成课外作业。如:和学生一起捉蜗牛、一起做“土电话”、一起寻找地壳变动的证据等等。由于师生感情融洽,不仅使原来学习兴趣浓的学生能持续下来,而且也带动了原来学习兴趣不够浓的学生也积极地参加课外探究,进而增加学习科学的兴趣。由此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得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学习自然地持久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休闲活动,才可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各种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诵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这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在个人朗读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集体朗读时,要求学生做到协调统一,才能产生和谐的美感;分角色表演读,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二、让学生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太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
3、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也知道多读课外书好,可是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那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渴望读书,愿意与书交朋友,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就像挤时间跟好朋友玩一样,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我班的同学每天都会挤出半小时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在这其间我也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遇到好的地方我会给同学们读一读,让学生说说感受或想法。
4、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经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
一、让学生be interested in学习
我们当前的教育都是泛化的教育,教育不会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学生本身又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1.了解每个学生。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应单纯的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正确的加以引导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和紧张情绪,以自身兴趣的实现为契机,让学生轻松自信的面对学习,爱上学习。
2.关爱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某个老师特别喜欢自己,关心自己,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成绩也会相对比较好,这就是爱屋及乌。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做的就是去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爱是无私的,爱也是相互的,你的付出会得到更多爱的收获,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让学习interesting
说到学习,很多人会想起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见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享受过程,有时也会枯燥,也会煎熬。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提起兴致,找到乐趣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学习本身入手。
1.转化。有些知识本身的却很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分析和转化,用学生感兴趣的,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阐述和讲解。有人会讨厌学习,但既没有人会拒绝游戏和玩耍,寓教于乐,知识本身将不再枯燥。
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乐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讲解相遇问题时,我会模仿两列火车的声音,让两位学生表演两列火车,使学生觉得例题简直就是在眼前发生的事一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再如,讲解分数大小比较时,我会给学生讲一个生动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半路上口渴了,孙悟空化缘得到了四块西瓜,有二分之一块、三分之一块、四分之一块和五分之一块,悟空问八戒吃哪一块,八戒眼睛一亮:“我肚子最大最能吃,当然要吃最大的一块,快把五分之一块给我吃吧!”其他人听完哈哈大笑,学生听完故事一下子来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自由轻松的环境,适时穿插数学趣味故事,让学生愉快的接受知识,不但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数学课堂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与数学又密切相关。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使所教数学课例贴近生活,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体现生活问题数学化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学生经常能听到、见到的事例及生活现象来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
学数学首先是为了应用,应用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要鼓励孩子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如: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后,教师提出要粉刷本班教室的房顶和四周墙壁(门窗、黑板除外),给学生提供测量工具,要求学生量出有关数据,计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分析问题中学会探索,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创新。
课余生活实践中,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在与在家长、亲朋交流中有了偶尔可以炫耀的资本,得到家长、亲朋的赞誉,这会极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就逐步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组织数学竞赛,展现学生个性,释放学生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欲望,数学竞赛正是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必然会兴趣盎然。教师要经常性的举行一些竞赛,比如,口算比赛、计算比赛、应用题竞赛等。表扬竞赛的胜利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之后身心的愉悦。同时,要勉励失败者,给他们下次取胜的信心,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竞赛,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一、巧用悬念去刺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在上数学课时, 准备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每次我们都要去增设一道有悬念的数学题, 使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找到一丝快意, 不觉得数学题是那样的生涩和那样的难理解, 而要让他们觉得那是一种探幽道路。尤其是在教中学的学生时, 应使学生常常激荡在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中, 从而使教学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例如,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 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 有极强的破坏力, 如图, 据气象观测, 距沿海某城市A的正西方向320千米的B处有一台风中心, 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 每远离台风中心30千米, 风力就会减弱一级, 该台风中心现正以40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60°方向往C移动, 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 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四级, 则称为受台风影响。
(1) 该城市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
(2) 若会受到台风影响, 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持续时间有多长?
(3) 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
解: (1) 过点A作AD⊥BC于D,
则AD就为城市A距台风中心的最短距离160千米
在Rt△ABD中, ∠B=30°, AB=320
由题意知, 当A点距台风320-30×4=200 (千米) 时, 将会受到台风影响, 故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
(2) 由题意知, 当A点距台风中心不超过200千米时,
将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则AE=AF=200.当台风中心从E到F处时都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
由题意得
EF=2DE=240
因为这次台风中心以40千米/时的速度移动,
所以这次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为6小时。
(3) 当台风中心位于D处时, A城市所受这次台风的风力最大, 其最大风力约为6.7级。
课堂中设置有悬念的题目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焕然一新, 使学生时时刻刻有惊喜, 时时刻刻有悬念, 教师也能起到对学生学习兴趣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二、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营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习很枯燥, 这就要求教师能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运用直观新颖的教育手段, 富于游戏性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觉得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如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 教师必须多提供相应的实物、模型以及直观图, 让学生有条理、多角度地观察, 多感官协同地充分感知, 增强对几何形体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其形状、特征、空间位置的感知、认识、理解和记忆。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模型, 在课堂上能应用他们自己制作的模型充当教具, 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使所有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通过教具、学具的操作, 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我们的课桌上, 在我们的手上, 就在我们的身边, 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 不仅是几何知识的学习, 其他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加强直观、演示、操作和实验等, 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充分理解。因为只有理解的东西, 才能留下更深刻的记忆, 也才能更好地运用。
三、教学要用多样化的手段, 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是一门科学性学科, 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客观的数学推理是学生心理上的刺激, 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一。我们教师要用现代的教学手法, 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直观性, 去刺激学生求知欲。例如, 在证明勾股定理时,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能够形象直观地将要表达的内容描述出来。
证法一: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c2
也可以表示为
证法二: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a+b) 2
也可以表示为c2+4·ab/2
证法三:
让学生分别对每一个图形进行证明, 利用这些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
【怎样培养学习兴趣】推荐阅读:
怎样培养数学学习兴趣01-08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呢07-24
怎样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09-24
怎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态度09-15
怎样培养孩子智慧?09-09
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07-06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习惯10-14
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05-28
怎样培养美术特长生06-05
怎样培养儿童的理智感06-09